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政府对策

合集下载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河北的“ 高碳 ” 背景
主要参考文献:
[ B r n ze n B :e 4 o e s t i ,. D 】
G e o i , .n F S h 1 z, d ., h St e f e e o m nt rg r o Ja d . c u e s T e at o D v 1 p e t
y s m n A f c E o o i r w h J u n 1 f r : a i l c w 1 , 9 8 e te t f e t cn m C G o t” o ra o d B 1 B a k e l l 8 . S

河北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口文 /阴明洲 卢 亮
提要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达到 改 革开放3 年来, 0 河北经济 油等高碳能源 消耗 , 取得
二、 河北发展低结构不合理 、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
1能源结构不合理。 、 作为中国较大的煤炭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 生产与消费大省, 煤炭在河北能源生产和消费 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应大力发展低碳经 济发展形态。 济, 建立低碳城市。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能源结构; 低碳产业体
系; 低碳城市 中图分类号:17 文献标识码: F2 A
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 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 结构 中一直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 煤炭产量和消
制度创新, 与当前我国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费量总体上是一直持续、 快速增长。煤炭占河
观、 建设 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转变 北一次能源生产的比例一直 维持在 8%左右, 0 经济发展方式 的本质要求是一致 的, 与当前大 20 年这一 比例为 8. %, 07 5 0 虽然 20 年煤炭 4 08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深层障碍与治理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深层障碍与治理对策

变 化 。 碳 经 济 的 实 质是 能 源 效 率 和 清 洁 能源 结 构 问 题 , 低 核 心是 能 源 技 术创 新 和制 度 创 新 , 目标 是 减 缓 气 候 变化 和促 进 人 类 的 可 持 续发 展 。它 是 以 低 能耗 、 污 染反 响 ,使人们 认识到必
伴 随 中国 经济 的持 续 高 速增 长 , 济 发 展 与 资 源 、 经 环 资料 显 示 ,0 8 世 界 能 源 消 费 结 构 中 ,含 碳 比例 较 高 20 年 的石 油 和 煤 炭 分别 占 3 . 48 %和 2 . 9 %。中 国 2 0 2 0 8年 煤炭 和石 油 的消 费 占 比更 是 高 达 8 . , 15 7 % 自 97年 以来 仅 下 4 降了 9 . 百 分 点 ,虽 然 单 位 G P能 耗 已从 1 9 年 的 5个 D 91 每 百万 元 52吨标 准 煤 降 至 20 年 的 10 1 08 1. 2吨标 准 煤 , 能 源成 本 仍 占 G P的 9 %左 右 。‘ 放 型 的增 长 方 式 、 D . 9 高 能耗 的发 展 模 式 、高 损 害 的 环 境代 价 必 将 出 现 资 源难 以 为继 、 境 不 堪重 负 的局 面 。 方 一些 国家 甚 至 出 现 了 环 西 所 谓 “ 国环 境 崩 溃 ” 中 的论 断 , 而低 碳 经 济 的 出 现 为 缓 和 上述 矛 盾 提 供 了一 条解 决 途 径 的 可 能 。所 谓 “ 碳 经 济 ” 低 种 较 少 排 放 温 室 气体 的经 济 发 展模 式 ,从 而 减 缓 气候
关 键 词 : 碳 经 济 : 排放 ; 色 GD 可持 续发 展 低 碳 绿 P;
中 图分 类 号 :1 4 F 2 . 文 献 标识 码 : 3 A 文 章编 号 :0 3 9 3 ( 1)5 0 1 -4 DO :036 /i n10 - 0 1 000 . 10 — 0 12 00 — 0 2 0 I1.9 9 .s . 3 93 . 1 .5 3 0 js 0 2 0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次 能源 需求 量将 高 达 2 0×1 ta 7 0 / 。届 时 , 我们 既 生
气 候变 化 、 源 和 环境 安 全 等 带 来 的 巨 大 挑 战 而 寻 找 能 出路 的背景 下应 运 而生 。概 括 而 言 , 碳 经 济 是 以 较 低
产 不 出 这 么 多 能 源 , 承 受 不 了 如 此 巨 大 的 碳 排 放 所 也
续 发 展 理 念 和 建 立 资 源 节 约 型 致 的
发 展速 度 的前 提 下 减 少 能 源 消 耗 和 能 源 相 对 需 求 , 提
供 了解 决途 径 。
12 减 少 化 石 能 源 需 求 持 续 增 长 对 环 境 造 成 的 污 染 .
缓 解 中 国 可 持 续 发 展 面 临 的 巨大 压 力
1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 紧 迫 性 与 必 要 性
目前 , 国已是 全球 温 室气 体 排 放 较 多 的 国家 , 中 正 处 于大规 模 、 高速 度 的工 业 化 和城 市 化 进 程 之 中 , 加上 人 口规模 继 续 增 长 、 高 碳 能 源 煤 炭 的 高 依 存 度 ( 对 近 7 %) 短期 内无 法 改变 等 因素 , 0 在 今后 2 0年 ~3 0年 内 , 中国 的能源 需 求 仍 会 不 断 增 长 , 室 气 体 排 放 总量 也 温 会继 续增 加 。 在此 背景 下 , 国发 展 低 碳 经 济 不 仅 紧 中
Ab ta t: F r e c nd ne e st orChi ( e eo ow a b n e on m y w e ed s rb d i hi p r s r c he u g n y a c s iy f nat)d v lp l c r o c o r e c i e n t spa e .Ch le e orChia alng sf n t v op lw ab n e, m y wee a ay e o de el o c ro cmo r n lz d,c u e me s e nd s g eto ft ede eo i ow- ab n eo o y weeprt sd. o ntr aursa u g sin o h v lpng l c r o c n m r oy e a K e r s:l y wo d ow— a b n e o m y;Chi c r o c no na;d v lpme ;pr blm s;s rt gis e eo nt o e ta e e

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

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低碳建筑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1. 低碳建筑的概念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使用效率的建筑。

低碳建筑具有节能、环保、可持续等特点,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2. 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现状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级阶段:2000年以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低碳建筑的概念还未被广泛认知。

在这个阶段,建筑节能仅仅是为了节约能源和降低成本,而并非出于环保的考虑。

(2)中级阶段:2000年至2010年,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进入中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政府开始重视低碳建筑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建筑节能工程技术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

同时,低碳建筑的概念也逐渐被广泛认知。

(3)高级阶段:2010年至今,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进入高级阶段。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低碳建筑发展的政策,如《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建筑节能标识管理办法》等。

同时,低碳建筑的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太阳能利用技术、地源热泵技术等。

二、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的问题1. 政策缺失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低碳建筑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还存在不足。

例如,政策缺乏明确的指导性和约束性,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等。

2. 技术不足虽然低碳建筑的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

例如,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成本较高,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等。

3. 社会认知不足低碳建筑的概念在我国逐渐被广泛认知,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社会认知不足的问题。

探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探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探 析 我 国发 展 低 碳经济面临的 问题与对策
吴 丽艳 ( 本钢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 司)
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建 1 % , 7 天然 气约 占 3 , 能、 能、 能约 占 6 。我 国 的 % 水 核 风 % 议和对策。 油气 资源相  ̄ - 煤炭较 少 , 种 能源结 构在 相 当长 的一段 t- T 这
, , , ,
以 的 业 命 比意 更 大, 向 深 。 于 处 现 化 设 初 阶 对 国 先 技 我 主 往 工 革 相 ,义 力 更 远 由 尊 于 代 建 的 级 段,于 外 进 术, 国 消 结 中 ,气 的 源 点,炭的 量 能 我 “煤,油 少 ” 能 特 煤 费 车 源 要 过 业 道 行 买而 市 建 等 面 需 大 费 构 国富 贫 通 商 渠 进 购 ,城 化 设 方 都 要 比重较 大 , 环境 污 染十 分严 重。低 碳 经济 是我 量 的资金 投入 所 在 术 发 购 国 先聂 方 以 技 研和 买 外 进 术 面
国外 先进 技 术 很难 流 出 国 内 , 关键 技 术 20 0 6年 , 前世 银 行首 席经 济 学家 尼古 拉斯 ・ 斯特 恩 很难控 制 这一, r A因严 重制 约 了低 碳 经济 的发展。 做出的《 斯特恩报告》 呼吁全球向低碳经 转型。2 0 O 7年 23 城市 化进 程加 快 , 阻碍 了低 碳经 济 的发展 7月 , 国参 议 院 颁布 了《 碳经 济 法 案》 表 明低 碳 经 济 美 低 , 城市 化是 社 会生 产力 发展 的 必然结 果 是 产 业 结 构 调 发展 道路 将成 为 美国 的重 要选择 。2 0 0 7年 1 2月 , 合 国 整和 社 会 进 步 的最 终 归宿 随着 改 革开 放 的进 程 不 断加 联 气 候 变化 大会 制 度 了巴厘 岛路 线 图 , 目的在 于针 对气 候 快 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体 制 不 断完 善 , 国 城市 化 进 程 也 其 我 变化 全 球 变暖 而寻 求国 际共 同解 决措 施。 2 0 0 8年世 界环 不断加 快

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低碳经济趋势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 1f 4) ( 17 ()
低 碳 经 济 趋 势 下 我 国 物 流 业 发 展 的 对 策 建 议
( )政 策方 面 一
由于企 业的效益 与社会 的效益经常并
不 一 致 ,因 此 物 流业 的发 展 需 要 国家 在 制
度建设方面的新措施 , 如通过环境立法 、 排 污收费制度、许 可证 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 标准 约束 和 干预物 流活 动 的外部 不经 济 I ' l;通过制定节能减排补贴政策 、税收扶 持 政策、贷款优惠政策激励和引导企业 的
此外, 国际发展规律来看 , 从 物流规模 的发展与能耗的增加并不总是呈正比关系 , 到一定时期以后能耗的增长会必然快于物流 规模的增长。 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快速发 展 的阶段 , 因此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 低 碳经济可 以息系统 的
求, 目前也缺 乏基础 、 系统的研究。 关于我 国物流领域 的碳排放情况 ,目前还缺乏基 础的统计数据 , 只能从能耗的数据来 比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 ,我国交通、仓 储 、邮政 的能源消耗约 占全国能源 消费总 量 的 1 %,并且近年来的能耗 增长速度要 0
快 于 全 国平 均速 度 。
会效益不一致的问题 , 通过法律 、 策等 , 政
促 使 企 业 的 经 营 目标 符 合 科 学 发 展 观 ,从
而 与 社 会 公 众 的利 益 保 持 一 致 。
(二 )规 划 方 面
产生新的污染。在搬运装卸环节 ,由于疏
忽 和 动 作 不 当 ,会 造 成 品 体 的 损坏 ;废 旧 物 质 和城 市 生活 垃 圾 排 放 到 环 境 中会 对 环
例如 ,由于码头作业的条件限制 ,致 使 大量到港船 只不能及 时进行货物 装卸 , 有时在 港 口外要等待 数天甚至数周 。即使 从码头 自身的绩效来 看是 高水平 的,但是 等候 的船只所 白白消耗的能源却没有被核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困境与对策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困境与对策
3 7
审*杭州 市垂竞收学 报2 0 1 4 年第2 期
面 临着 一 系列 的伦理 困境 。
益就 不足 为奇 了 。二是 公共 利益 与 企业 利 益产 生 冲 突 。发展 低碳 经 济 是关 乎 每个 人 的 大 事 , 任 何 社 会 团体 组织 都有 责任 和 义务 推进低 碳 经 济 的发 展 。但
G D P和碳 排放 之 间 的因果关 系 。 中国作 为负 责 任 的 大 国 , 积 极 支 持 低 碳 经 济 的 发展 , 先后 出台 了一系列 政 策促进 低 碳 经济 的发展 。
标 准 要求人 们 能真 正从 超越 自身 利 益 的高 度来 审视
但 作 为发 展 中 国家 , 在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过 程 中 我 国 还
盾 的 困境 。 4 . 机 会 主 义 倾 向 阻碍 企 业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人是社 会 的人 , 社会 是人 的社 会 , 每个 人 都 不能 离 开 社会单 独 存 在 , 即使 流 落 荒 岛 的鲁 滨 孙 也 逃 离 不 了社会 的影 响 , 但 是 也 应 看 到社 会 人 也 有 自然 人 的一 面 、 遵 循 着 自然界 的生 存 法 则 。 每个 人 在社 会
二、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面 临 的 伦 理 困境
1 . 多种 角 色冲 突 阻碍低碳 经 济发展
是企 业 的最终 目的是 盈 利 , 这 也 是 其 存 在 和 发 展 的
基本 前 提 , 发 展低 碳 经济 必 然 要 求 企 业 改 进 生 产 方
式 和提 高污染 处 理 能 力 , 这 样 就 会 在 短 时 期 内加 重 企业 的负担 , 有些 企业 甚至 会 面临 关乎 生 存 的挑 战 , 这 种情 况下 企业 必然 陷入 生存 发展 和 责任 义 务 相 矛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在我国现代化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同时,全球环境也不断地受到影响,各种环境与气候问题频发,也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改善能源问题,首要任务就是发展低碳经济。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但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重要性;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1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关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与传统的发展模式相比,低碳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项巨大挑战,同时也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我国目前现状来说,实行对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以及低碳技术的推崇与发展,不仅有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也能从根本上保证能源的安全。

就长远发展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能够与全球发展相呼应,既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和迫切需要。

2 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高可再生能源是一种清洁能源,包括风能、海洋能、水能、地热能以及太阳能等,在消耗后能够及时得以恢复及补充。

但是,就目前来说,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区域限制、技术条件、经济投入等因素,致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普及率较低。

2.2 经济增长模式不适当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已基本处于工业化时代,在这个阶段,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大幅提升了综合国力,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资源、环境的问题。

我国在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社会的同时也增加了各项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从而导致这些能源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而我国过去长期以来发展经济走的都是粗放式模式,经济的增长对各项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高能消耗的产业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大多高能耗产业管理與规划都较为不合理,发展模式一般是“高污染、高消耗、高投入、低回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15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andTechnologyManagementResearch2012No.15收稿日期:2011-11-30,修回日期:2012-02-24基金项目:2009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宁低碳经济取向下加快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L09BZX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2.15.013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政府对策

秦书生(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摘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生态经济模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有待于完善,低碳技术开发不足,能源的使用效率较低等。我国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低碳经济教育引导,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低碳技术研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市场服务体系。关键词:低碳经济;政府;技术;政策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95(2012)15-0056-04

DifficultiesandGovernmentCountermeasuresof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yinChina

QINShusheng(SchoolofHumanities&Law,NortheasternUniversity,Shenyang110819,China)

Abstract:Lowcarboneconomyisanecologicaleconomicmodelwhichiswithlowenergyconsumption,lowpollutionandlowemissionasitsfoundation.Wefacemanydifficultiesinthecourseoflowcarboneconomydevelopment.Forexample,itisdifficulttochangethecoal-basedenergystructure;thepoliciesandregulationswhichpromotethe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icneedtobeperfect;thelowcarbontechnologydevelopmentisinsufficient;theuseofenergyisinefficient,andsoon.Therefore,inorder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carboneconomy,itisnecessaryforourgovernmenttostrengthenpubliceducationandguidance,strengthengovernmentpolicysupport,perfectthelegalsystem,pushforwardlowcarbontechnologyR&D,vigorouslydeveloprenewableenergysourcesandestablishthemarketservicesystemoflowcarbonmarket.Keywords:lowcarboneconomy;government;technology;policy

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难题。降低能耗和减排温室气体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经济热点。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形成全球的共识。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经济之路,各国都在探索中前进。中国是一个高耗能的国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为我们带来了挑战,也同时带来了机遇。1低碳经济的内涵传统的发展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即通过低端技术开采、利用资源,持续不断地将其变成废物,通过牺牲环境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其环境治理模式是末端治理:先污染,后治理,即以环境和资源的高耗竭性消费取得经济发展后再治理环境。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加重了资源耗费、环境污染,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并带来全球气候变暖,

威胁

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以消耗低碳燃料为主,追求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最小化排放的生态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

虽然我国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国低碳经济发秦书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政府对策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第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对重工业产品形成巨大需求,从而形成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出现了能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废物的高排放等一系列问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我国煤炭资源丰富,而天然气和石油等能源不足,这就造成了企业使用的多是以燃煤为主的能源。据计算,每燃烧1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大量的CO2排放,造成巨大的环境影响。从能源消费结构看,我国煤炭消费比重过高。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所占比率高达69.5%,而发达国家大都不到20%,致使我国经济的“高碳”特征明显[1]。因此,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在解决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上面临严峻形势,任务十分艰巨。第二,我国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还很不完善。党中央、国务院虽然对低碳经济已高度重视,并制订了有效的规章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并未得到彻底的落实,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执行力度远远不够。我国低碳经济起步较晚,用以促进低碳经济的政策、制度、措施还很不完善,偏重于法律的强制性措施,较少运用经济激励手段。主要表现为用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政策不完善、税费征收政策不完善、配套服务政策不完善等。第三,低碳技术开发不足,技术创新水平低。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撑,而我国在低碳经济方面的技术研发仍比较薄弱,低碳技术发展水平低。“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2]。首先,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而我国低碳技术项目主要是依靠政府的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或者是国际机构的贷款或捐款,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3],其次,我国缺乏低碳技术创新人才。据资料显示,中国大多数企业对于新产品的研发只占企业投入的24%,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低碳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而大多数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更注重短期项目,而对长期性、有市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则重视不够,这也是制约低碳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再次,我国对于低碳技术发展的政策鼓励有限。尽管我国也曾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有关的优惠政策,但随着体制的变革以及机构的变化,一些政策名存实亡,未能真正实施[4]。第四,一些企业的自身环保意识薄弱,并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足,仍采取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有许多企业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消耗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没有认识到低碳经济是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我国企业的增长方式并没有真正的从粗放式的增长转变成集约式的增长,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来提高产量或产值,有些领域有些环节问题更加突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现象在企业中仍然存在。第五,我国能源的使用效率较低,提高能源效率难度较大。我国有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很大,而且部分行业仍存在一些工艺和装备落后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能源的使用效率较低,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企业对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决定了企业的高碳结构。由于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关停并转,这不利于发展低碳经济。

3中国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企业、政府、社会各方面的综合协调来共同发展。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有一系列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等来支持低碳经济发展。3.1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教育政策

政府应该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消费,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要借助于舆论媒体,包括电视、报纸、网络、杂志、广播等,对广大民众进行节能、低碳消费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公众自觉环境意识,让公众了解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长远利益。政府通过教育也有助于提升公众彼此之间以及对企业的监督意识。政府应督促企业对其成员进行有关低碳经济课程的培训,使员工意识到低碳经济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3.2政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3.2.1政府要加快出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结

构及能源结构调整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及能源结构的目的在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高碳产业准入的市场门槛和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政府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发展低碳产业,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有效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