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演唱)大中国 湘艺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1课大中国PPT课件湘艺版

●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 什么。 ──爱因斯坦 ●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雨果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 越有益。──高尔基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 克思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大中国
我们祖国的名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简称: 中国(P.R.C
China)
美誉: 礼仪之邦、瓷器之国、丝绸之 国。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 长江与黄河
万里长城:世界最长的城墙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来自高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 祖国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并珍惜现 在美好生活的信念。
教唱:大中国 六年级音乐 上册

课题:教唱歌曲《大中国》知识能力目标:初步掌握音率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作品中的节奏表现效果。
通过学唱《大中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祖国的博大胸怀,并能用恰当的不同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
教学难点:休止符在歌曲中演唱时值的准确。
教材分析:歌曲《大中国》是内地原创音乐人高枫创作于1995年的一首流行歌曲,当时经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推出后轰动全国,这首歌融合了全国各地民谣的特色,使一首爱国的歌曲朗朗上口,传唱至今。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授1、猜一猜:欢迎大家到音乐课堂做客,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什么礼物呢?同学们要通过竞猜游戏才能得到答案,下面我们分三组来做这个游戏。
好,请看大屏幕:请你说出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吗?你喜欢我们国家的国旗么?你喜欢我们伟大的祖国么?2、听一听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就是流行歌曲《大中国》,你对大中国了解多少?请你告诉我好吗?老师根据学生的了解,来介绍:高枫的《大中国》是一首校园民谣曲风的歌曲,唱出了祖国河山的多姿多彩,表现了中国人共有的民族自尊与自豪,”一个家”的比喻让我们觉得爱国就是那么就是那么亲切。
这首歌融合了许多地方民歌调子的歌曲,把中国的特点都数了个遍。
直至今日,《大中国》唱起来依然是荡气回肠且影响深远。
我们来听一听大中国的演唱。
(放mtv)天安门、长城、黄河、长江3、唱一唱下面我们同学用自己对大中国的理解来唱一唱这首歌。
教唱歌曲《大中国》。
4、分析作品:这首歌融合了许多地方民歌调子的歌曲,把中国的特点都数了个遍。
直至今日,《大中国》唱起来依然是荡气回肠且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随着大中国的音乐一起合唱,好吗?(学生进行表演)三、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中国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你今后将怎样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呢?四、下课。
大中国完整音乐教案

大中国完整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大中国完整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习中国传统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3. 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4. 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播放中国传统音乐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
2. 介绍中国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与其他文化音乐的区别。
主体:3. 简要介绍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琴、二胡、琵琶等,包括它们的外形、发音原理和演奏技巧。
4.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个乐器进行深入学习,包括乐器的历史、演奏技巧和代表作品等,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5. 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节奏和旋律,通过教授一些简单的传统乐曲,如《茉莉花》、《小苹果》等,让学生尝试演奏和合奏。
6. 引导学生进行乐曲的分析和欣赏,通过讨论乐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元素,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总结:7.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和重要性。
8.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中国音乐,可以推荐相关的音乐学习资源和活动。
教学方法与评估:- 教学方法:- 演示:通过演奏示范和录音/视频展示介绍中国音乐。
- 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选择乐器进行研究,并向全班展示成果。
-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乐曲分析和欣赏,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评估:- 学生乐器研究的展示和口头报告评估。
- 学生对乐曲演奏的参与和表现评估。
- 学生在乐曲分析和欣赏中的参与和表达评估。
教学资源:-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料。
- 中国传统乐器的图片和介绍资料。
- 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和演奏示范录音。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或音乐表演,进一步了解中国音乐的发展和演变。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其他中国传统乐器,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3. 组织学生参与中国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技巧。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乐器,培养对中国音乐的欣赏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供了扩展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和体验中国音乐的魅力。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3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中国》。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
(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导入新课
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
课件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师: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
她就是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
2. 聆听《我的祖国》
师: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配乐。
)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
(1)首唱者——郭兰英
师: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
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
《我的祖国》是她为电。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湘教版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欣赏《国歌》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国歌》和介绍聂耳,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较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四、教学难点: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五、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课本六、教学过程【导入】1、学生描述国旗:师: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都见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吗?师:那谁能描述一下国旗是什么样的?2、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场合要升国旗、奏国歌?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谁能说说,在什么样的场合要升国旗、奏国歌呢?同学们想一想。
音乐 六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 (听赏与跟唱)我的祖国 湘艺版

(听赏与跟唱)我的祖国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我的祖国》感受壮美、抒情的情绪、初步懂得速度、力度、旋律、节奏的变化所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
2、结合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聆听体验作品内涵和情感,感受探究音乐。
难点:会聆听与分辨乐曲的结构,能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活动2【讲授】二、欣赏:《我的祖国》导入: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谈祖国给自己的印象)1、初步了解作品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将欣赏一首传唱了半个世纪的老歌,也是一部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名叫《我的祖国》。
歌曲赞美了祖国大好河山和英雄儿女们,表达出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情感。
师:为了节省时间,在课前我已经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回家上网查找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相关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来回答几个问题:词作者?曲作者?原唱?电影名?时代背景?师小结: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志愿军战士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支援朝鲜人民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电影《上甘岭》的插曲。
当时我志愿军战士与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战斗,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反攻,坚守着阵地,缺水、断粮、忍着伤痛,在女卫生员的带领下,唱起了这首优美的,荡气回肠的《我的祖国》。
2、完整欣赏作品(播放视频)师:歌曲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从歌词的角度思考:爱祖国、爱家乡的热爱之情;赞美祖国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3、再次聆听(带着问题)1) 歌曲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提示学生从歌词的角度思考:表现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赞美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这首歌可分成几个乐段?情绪怎样?(提示学生从音乐角度听辨;可以分为A 、B两个乐段)2)歌曲的二部分有什么不同?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表中。
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演唱形式情绪A乐段:平直舒缓稍快轻柔合唱优美B乐段:婉转明快稍慢有力独唱雄伟3)师小结:一般来说旋律起伏小,节奏抒缓,力度轻柔,速度稍慢的歌曲情绪较优美抒情,而旋律起伏大,节奏明快,力度有力。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湘教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欣赏《国歌》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唱《国歌》和介绍聂耳,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
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较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四、教学难点: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五、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课本六、教学过程【导入】1、学生描述国旗:师: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都见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吗?师:那谁能描述一下国旗是什么样的?2、启发学生思考:在什么场合要升国旗、奏国歌?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谁能说说,在什么样的场合要升国旗、奏国歌呢?同学们想一想。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在奥运会上,当中国的体育健儿获得比赛的冠军,就会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现在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共同感受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神圣与庄严!请全体同学起立!【欣赏】1、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曲)。
2、学生总结在国歌奏响时应如何去做。
师:全体同学请坐。
老师刚才发现同学们在听国歌的时候,表情都特别严肃,有的同学还在小声地跟着音乐演唱。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当国歌奏响的时候,我们每一位同学到底应该怎样去做呢?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如果我们的胸前都带着红领巾,应该怎样?师:那让我们集体敬一个标准的少先队员队礼。
敬礼!师:请把手放下,我们刚才敬了少先队员的队礼,如果是一名军人应该怎样做?师:那我们就都来当一回军人,一起敬一个非常神气的军礼。
敬礼!师:请把手放下,看来同学们个个都可以当一名神气十足的军人了!刚才做得非常好。
那如果是一名普通的小朋友在观看升旗,他又应该怎样做呢?【创造】再次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乐曲),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师:现在假设我们都来到了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时,我们就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三种角色。
【结课】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再次体会到《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我的祖国-伴奏》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我的祖国-伴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是一首富有爱国情怀的合唱作品,歌词描绘了祖国的美好河山,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的旋律激昂,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掌握一般的合唱技巧,提高音乐素养,培养爱国情操。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名、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由于地区差异,学生的音乐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合唱技巧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我的祖国》的词曲,学会一般的合唱技巧。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爱国情操。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合唱技巧的运用,如呼吸、音准、节奏的统一。
2.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符和节奏,如附点音符、切分音符等。
3.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用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演唱,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
2.讲解法:教师讲解合唱技巧、音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培养爱国情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乐谱、合唱技巧讲解、音乐知识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音乐。
3.教学用具:钢琴、鼓等。
4.分组标志:如数字、字母等,用于分组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我的祖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作者以及歌曲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同时讲解合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的统一。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范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范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范唱》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学习国歌的历史背景、歌词内容和旋律特点,使学生了解国歌的重要性和庄重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中包含了国歌的曲谱、歌词和相关的历史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旋律和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其庄重性和严肃性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尊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提高他们对国歌的敬畏之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歌词内容和旋律特点,掌握国歌的曲谱和演唱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对国歌的敬畏之心,增强国家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国歌,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和歌词含义。
2.教学难点:学生对国歌的庄重性和严肃性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国歌旋律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欣赏法、演唱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国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国歌的重要性和庄重性。
2.教学基本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国歌的音频和视频,讲解国歌的歌词内容和旋律特点,让学生熟悉国歌的曲谱和演唱技巧。
3.学唱国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国歌,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国歌的节奏和音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国歌的意义和自己在学唱过程中的感受,分享对国歌的理解和尊重。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在学唱过程中的表现,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D001
小学音乐湘文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名师授课教案】一、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创作背景: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
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
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
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二、学情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应该已经耳熟能详,能够完整演唱。
但鉴于我乡镇部分学校无专任音乐教师,学生可能在乐曲中出现的乐理等知识基础相对薄弱。
这要求教学中特意注重重难点教学设计,让学生更能接受理解。
三、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创作背景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准确、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1.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三连音、附点音符。
2.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感知体验、活动实践、情感升华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六、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唱)大中国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大中国》,感受歌曲坚毅、洒脱、激昂的情绪。
2.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大中国》,并通过画图谱等方式进一步
感受和体验歌曲。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比较扎实,但实际水平离该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只有一小部分学
生乐理知识掌握得不错,唱歌的状态较好、音色也很优美。尤其是识谱能力不强,歌曲的感
情表达不是太好。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因此要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增强音乐教育实效。
重点难点
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大中国》。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播放视频)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我们发现它是一首改编过的歌曲,那你们知道它的原型
歌曲是什么吗?
师生交流
活动2【活动】感受与欣赏
1、下面老师用手风琴弹一弹这首乐曲,看看你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情绪?
师生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想请大家把手指拿出来,根据你们对音乐的感受动一
动(放伴奏音乐)。
2、老师也很喜欢这个曲子,那么老师也想把自己的感受用画图的方式表现出来(放音乐)。
提问:你们观察看看,图谱中体现了曲子的哪些特点?
师生交流
3、放乐曲,一起画图体验音乐,感受旋律线条的变化
活动3【练习】学唱歌曲
1、同学们,咱们刚刚欣赏了很多遍乐曲了,相信你们对它已经熟悉了,你们想不想学唱这
首歌曲?哪我们现在就来学唱这首大中国。
首先,黄老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一遍歌曲,然后分享你喜欢的歌词。
小结。
2、那么,下面,咱们轻声跟唱,你们觉得音乐的高潮部分在哪里?
(高潮用手风琴进行带唱学习)
3、放完整音乐,学生们到高潮跟唱一次,教师加入拍手动作
单独清唱高潮加入拍手动作
4、手风琴带唱前部分(轻快跳跃地演唱)
5、用手风琴完整带唱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