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SBI模式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SBI模式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SBI模式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刘宏【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7)006【摘要】This study presents a detailed report of an action research implemention and makes a detail study of the 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 (SBI) on college English reading,the aim of which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ading inefficiency for college students.The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s the importance of SBI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and the students can read more actively and consequently the reading abilities can be improved.%本文是一篇行动研究报告,旨在利用SBI模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旨在突出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SBI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所进行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以策略培训为基础的外语教学(SBI)实践,学生们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有了明显提高,主动使用策略的意识明显增强,促进了阅读能力的发展。

【总页数】5页(P108-112)【作者】刘宏【作者单位】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甘肃兰州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4.1【相关文献】1.教学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J], 盛新华2.循环模式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J], 杨朝丹3.教学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黄渊柏4.教学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黄渊柏5.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J], 张兴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教E R C教研 AR I RHO 育学Z EON 究
职 时 业 空
2年月 08 1 0
行 动 研 究 在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杨 敏 艾素 萍
自贡 6 3 0 ) 4 0 0 ( 四川理 工学 院 ,四川 摘 要 :行 动 研 究 立 足 于 解 决 教 学 实 际 问题 ,被 广 泛 运 用 于 外 语 教 学 中 。 在 教 学行 动 研 究理 论 指 导 下 , 针 对 学生 课 堂表 现 被 动 的 问题 ,通 过 调 查 、分 析 ,制 定 有 针 对 性 的 教 学 方 案 , 不 仅 能 提 高 学 生 英 语 听 说 能力 ,活跃课 堂气氛 ,改善 师生互 动 ,而 且使 教师建 构起 自己对教 学 的理 解 促进 自身 的专业发 展。 关 键 词 : 行 动研 究 ;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 师 生 互 动
基金项 目:四川理 工学 院教改项 目 “ 师生互动一 教学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 中的应用研究” (G- 9 9 J 03 ) 作者简介 :杨敏 (9 1 ) 17 ,女 ,四川理工学 院外语学 院讲师 ,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 。 6 改革 考试方法 ,培 养学习兴趣 。传统的考试方 . 法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造成学生精 神负担过 重 ,使 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快 乐。如何变 “ 怕考”为 “ 乐考” , 培养 学 习兴趣 ,是 当前 考试 制度必 须 改革 的重 要环 节。具体做法 是 :每教完一单元 内容 ,就结合实 际应
近年来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大 学 英语 教学指 导 思想也 从 “ 培养 学 生较 强的 阅读 能 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改变为 “ 培养学生英语综合 应 用 能力 ,特别是 听说 能力 。 围绕这 一 ” 指导 思想 ,大 学英语教学从教材 、教学方法 、手段等方面进行 了全 面的改革 ,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也被应用于 大学 英语教 学 中 ,这 在 一定程 度上 提 高 了大学 英语 的教学质量 。然而 ,在大 学英语 教学 过程 中教师发现 很多学 生课堂 表 现 比较 被 动 ,参与 课堂 活 动的积 极 性 不高 ,如何 提 高学生 听说 能 力 ,活跃 课堂 教学 气 氛 ,做到师生互动是教学 中急需解决的一个 问题 。教 学行 动研 究是 解决 教学 与研 究领 域脱 节 问题 的手段 之一 ,旨在使教师参与研究 ,在 教学实践 中不断发现 问题 、解决 问题 、反思 问题 ,从 而制订有效的 实施方 案 ,最终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这样就能保证教学 与 研究的紧密结合 ,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反馈机制 ,有 利于教 师的 专业发展 ,更有 利于 教学 水平的提 高 。

行动研究在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在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U ig i Ln —xa
( u huU i ri G i n G i o ,50 5 C ia G i o nv sy, uy g, u hu 5 0 2 , hn ) z e t a a
A sr c: nExe s eRe dn ls , i h l n efr gihta h r s o antes d ns lann iaie si - b t tI tn i a igcas abgc al g l c e w t t i t e t er igi t t , t a v e o En s e ih or h u ’ ni v mu lt a igitrs n rv a iga it. ru ha pyn cinrs ac e r h uh rscas i tr so th t c aer dn e t d i oerd n bl Tho g p liga t e rht oyi tea to ’ l .tu u a — e n e a mp e i y o e h n s n t a

2 年的学习中, 让学生的英文 阅读速度能够达到
每分钟 10 8 个单词, 2 —10 能够读懂中等难度 的各 种英语材料及文章, 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和情节, 并能够进一步根据所读材料进行推理分析 。 因此 , 开设泛读课 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 理 解 能力 。虽 然 阅读 的重要 性人 们早 已达 成 了共
t n r s a h i a v r f c iewa fh l ig ta h r f c n te r e c ig a d t d p o o r s o dn a u e i e r e y e e t y o ep n c e t r l t i ta h n a o t mec re p n i gme s r st i o e c s v e s oe e o h n o s o m- p o et eta h n u l y r v c i gq a i . h e t

合作性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

合作性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

蔓 一 肯研究所 ” 林 的米尔( i , ) Me A 早在 14 —15 闯就一 起采用行 l 94 90年 动研 究的方法 帮助中小学教 师在 他们的课 堂教学 中使用 合作 学习策
整个学 区的合作性行动研究 。科 里等经过 8年的合 作性行 动研究 , 总
行动研究于 2 0世纪 4 年 代在美 国盛极 一时 , 时的 主要倡导 和 略 。受米尔影响 , o 当 与她同一研究所的科里和弗谢更关注整个 学校以及
2 行 动研 究 的含 义 、
的某些问题而相 互合作所进行的一种研究方式。
三 、 作 性行 动研 究 与大 学 英 语 听 力 教 学 合
i 启 动研 究 计 划 , 究 小组 成 立 、 研
自行动研究这一理论 问世 6 o多年来 , 同的研 究者都赋 予了它不 不 同的含义 。 行动研究之父 ” 勒温将它看成是一个 螺旋循环圈 ( p a Sil r o c ) f yl 的递进过程 , c e 作为一种 学研 究 ” Βιβλιοθήκη 来解决当时 的社会 问题 , 改
作性行动研究 一口号 。而科里则明确 地将 这 合作的 教师群体 为 作 行动研究的重要条件 。他 认为 教育 行动研究虽 然不一定要 求以群体 的方式进行合作研究 , 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 , 群体合作研 究是最理想的 方式 。行动者一 旦参与研 究 , 他就面 临行动者 、 究者以及管 理者之 研
中 , 了其复兴之 路。这当中 , 国人斯登 豪斯 ( t h u , _ 领导 民主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合作 , 开始 英 S nos L) e e 增加信任与 专业 上的相互尊重 , 由个人 化 的 人文课程研究 ” 对行动研究的复兴 起了极大 的推动作 用, 因而成为 的、 孤岛式的研究走向群体合作 性研究 。行 动研究 虽然可 以是教师个 公认的第二代行动研究 的领袖 。学 术界一 致承认 教师成 为研 究者 人化的反思性教学 , 但行动研究更理想 的方 式是一种群体的反思 , 或者 ( ecesa eerhr) T ah r sR sac e 这一 口号是由斯登豪斯第一次正式提 出, s 并成 说 , 是基于教师个体反思的合作 性研究 。这种 合作包 括教 师与教师之 为 教育行动研究 ” 的代名词 。 间以及教师与校外研究者之 间保持主题式的对话关 系 , 也包括教师 、 专 行动研究在许多 国家都得 以推动发展 并于上 世纪 8 0年代引 入中 家 、 学校管理者、 地方教育者之 间的相互 。 协作 支持 ” L 与 。 6 国, 受到中国教育者及学者的逐步关注。 由此可见 ,合作性行动研究 可 以看作是教 师之间 为解决教学中 “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行动研究的应用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行动研究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2 . 6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7 - 2 9(0 O 2 0 8 - 3 6 32 1 2 1 )0 - 1 2 0
如何将 自己所 学的理论知识运 用到教 学实践 中去?这

( ) 动 研 究的 目的 二 行
直是困扰英语教师的一个重 要问题 。 当鼓励教师在 自己 应
第3 卷 第2 1 期
21 0 0年 2 月
湖 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f n n Un v ri f ce c n n i e r g o r a o Hu a i e st o in e a d E g n e i y S n
Vb . 131NO. 2
思, 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 分析 , 并 采取一定 的行动加以解决 , 提高教学效果 , 最终达 到教 师与 教学同步发展的 目的。
( ) 动研 究 的性质 一 行
识和 自我评估策 略等方面 , 最终 目的是提高教师 的职业素养 和 全 面 素质 ,即 注 重教 师 的师 资 发展 (ece T ahr
F b2 1 e .0 0
大学英语 写作教 学 中行动研 究的应用
饶 谊
( 西安外国语 大学 研究生 院,陕西 西 安 7 0 2 ) 11 8
摘 要 :英语写作不仅是 一种重要 的交流方式,而且是 学习者英语水平的输 出体现 。因此 ,英语写作在 大学英语教学 中
具有举足 轻重 的地位。 具体 的写作教 学实践 中, 达到理想的教 学效果 , 在 要 需要教师对 出现的 问 进行反 思, 题 分析考究其原 因, 寻求对 策,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就是行动研究 。 这 该文 旨 在通过采用这一研究方法, 英语 写作教 学中促进理论与实 在 践的结合 ,缩 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达到教师不断提 高自 能力,最终实现 帮助 学生提 高英语写作水平的 目的。 我 关键 词:行动研 究;大学英语;写作教 学

教师自主发展之行动研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自主发展之行动研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的问题 由教师或 者研究人员 共 同边 研究边行 动 以解 决 实 际问题为 目的的一种科研 研究方 法 。行动研 究 的 目
发展 , 并主要依靠教师 的 自主发展 。促进教师 自主性发
展和教师发展 的三种主要途 径 ,即人们 较为熟悉 的行 动研究 、 反思性 教学 以及探索 型实践 , 而行动研究 是实
参 考文献 :
[ E r h , .e ) a f p eh T eUs o E p e i M ] 1 ni tDJ(d . i o ec— h e f u h m s ] g Fr S m[ .
N e Yor O xf d U n v ri Prs , 9 5. w k: or i e st y es 1 8
【 专题研讨】
教 师 自主 发展之行 动研究在 大学 公共英语 教 学 中的应用 .
‘ ( 西华师范大学 姜 自敏 外 国语 学院 , 四川
南充
67 0 ) 30 2
摘要 : 育学者认 为行动研 究是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行动研 究不仅有r f ̄ , 解决教 学 中的 实际问题 , 教 hf a - T 也 有助 于教师专业发展 。大学英语教 学现状 迫切 需要 大学英语教师采 用行 动研 究来提 高教 学效 率及 实现教 师的发
现教 师 自主发展途径 中的重要环节 。
的是 要使广大 的教师将 自己 的意识 提升到一 个教育研 究者 的高度上 , 们 自主的成为一名 合格 的研 究者 。 让他 在这个 过程 中 ,教 师应在 自己的教 学过程 中进行 自我
反思 , 自我教 育 , 以及 自我改进 。由此 , 加深 了教师教育 可 以通过词 汇选择来 表达看法 ,但 是确没有 固定 的语 法 结构限制 。委婉语是说 话者用一 些 比较 温和 、 转 、 婉 悦 耳动听 的词语代替粗 俗 、低贱 的禁忌语 以达到文 雅 的效果 , 进而 维护听话 者的 自尊 。例如 , 些学校根 据 有 学 生学 习成 绩来 划分 “ 快慢 班 ” “ ,慢班 ” 是成绩 比较 则 差 的学 生所 在 的班 级 , 慢 班 ” 差 班 ” 用“ 比“ 更有 利于 维 护 学生的 自尊 , 师生之间也能建立和谐 的关 系。 在运用英语 委婉语 的交流表达 中 ,既展 现 了语 言 的禁 忌性 , 明了人们 的思想 , 表 体现 了语言 文化 的绚 丽 多 彩 , 英语 学 习及运用变得更加 的生动 自然 。 也使 而从 人 际意义角度来 分析委婉 语 的用法 , 对于语 言学理论 、 修 辞学理论 和其他学科 的研究都有 相 当深远 的促进 意 义 。当然它也是 随着社会 发展 和科 学进步 而不断变 化 的 ,因此我们 对英语委婉 语 的研究 学 习应该 更为细微 地 考量 , 不断总结进步 , 从而更好地学 习和运用 语言 。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行动研究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行动研究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行动研究摘要:本文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实验。

本文展示了在这个理论指导下,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笔者进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笔者将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应用于课堂中,探索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构建大学英语课堂的本土化教学方法,以期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索做出有益的贡献。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行动研究;大学英语一.引言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都指出,大学英语课堂确实为国家战略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大学英语教师一般都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而轻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堂还存在教学效果低的问题。

产出导向法,这一教学理论立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倡“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本文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引入大学英语课堂,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初步地教学尝试,通过行动实践进行验证,以期探索有益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二.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理据产出导向法这一教学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这三部分。

“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将输入与输出对接,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和选择性学习假设,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构建了“驱动—促成-评价”的课堂教学流程。

行动研究是一种由社会情景中的参与者进行的一种反思性探究活动,将“行动”和“研究”结合,旨在改进实践、理性认识实践活动及其环境化。

而其中的教育行动研究提倡教师的研究者身份,指出教师应该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反对将现象从情境中剥离开来,不断完善和改进行动,使研究不断深入,从而达到改进实践的目的。

本研究将产出导向法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并且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是基于以下理据:如果采用实验研究将现象从情境中剥离出来,那就对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非常有限,而如果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在实践中收集各种生成数据,就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自主学习行动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自主学习行动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自主学习的行动研究[摘要] 就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展开了科学的教学研究和探索,制定了行动研究方案,并对其效果做了科学的分析研究。

自主学习能否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此次行动研究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关键词] 自主学习大学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引言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兴国之本,现代教育经历着不断的革新。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有鉴于此,笔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强调学习者自主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课堂观摩、教学访谈、教学日记等行动研究,在教学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同时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

一、自主学习及行动研究的原理1. 自主学习西方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80年代初henry holec把自主学习的概念引入外语教学,国内外外语界对自主学习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学者自80年代末开始对自主学习做了许多研究和探索。

虽然目前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不少,但自主学习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一般来讲,很多研究者认为自主学习有以下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

第二,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

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 教师行动研究对于行动研究的概念,最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行动研究的定义还是kemmis和mctaggart(1982:5)提出的:“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nunan(1990:63)论述了“教学行动研究”的基本要点,即把“行动”和“研究”二者相结合,即在实践中探讨新观点和新方法,从而提高和改进教学,其结果是教学的改进和教学实践更深入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研究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笔者通过将行动研究的方法应用在大学英语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中,得出结论——对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教师可采用teacher presentation、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和project-based cultural learning aetivi-tie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行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一、引言在多年教授大学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普遍比较薄弱。

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英美文化课程;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大学公外英语教学应试色彩浓重,为了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词汇、语法、听力和阅读等考试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相关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重要毋庸质疑,众多专家学者都曾强调过这一点。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w.Rivers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操母语者所说所写的话语的意义决不可能孤立地领会和掌握,只有在语言和文化的情景中才能学到,所以,教一种语言意味着教说这种语言的人民的文化。

”为了加强英美文化的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应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

二、行动研究概述上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S.M.Corey和H.Taba首先提出用行动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行动研究由王蔷、吴宗杰等人引入国内,主要用于职前师资教育,在在职教师中却没有普遍开展。

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笔者认为,行动研究对于在职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1行动研究的定义王蔷在列举出行动研究的十个原文定义后,指出最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还是Kemmis和McTaggart提出的定义:“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吴宗杰认为,行动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得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

2行动研究的步骤Kemmis和MeTaggart将行动研究的步骤总结为:1)计划。

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改进现状。

2)实施。

把这个方案付诸实践。

3)观察。

观察并记录实施这一方案的效果。

4)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分析评估效果,在此基础上制订下一步的研究方案。

3研究方法目前,国内的行动研究实践,按其研究过程,多数是开放型的研究。

王蔷将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分为开放型研究过程和定向型研究过程两类。

开放型的研究过程适用于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进行改善,而定向型研究过程适用于对新方法和新观点的实践。

笔者采用的是定向型研究过程,其过程为:1)发现一个新观点或新方法。

2)制订一个实施方案。

3)在教学中实施这一方案。

4)实施中调整方案。

5)观察和收集数据。

6)分析和评价效果。

7)撰写研究报告。

根据定向型研究的过程,笔者设计出更加适合日常教学的过程:1)发现一个新观点或新方法。

2)制订一个实施方案。

3)在教学中实施这一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观察和收集数据,随时调整方案。

4)分析和评价结果。

5)得出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用结论。

在行动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包括日志(教学日志、学生日志、对话式日志)、录像、录音、观察记录、教学观摩、学生交往关系分析、问卷、文件档案、话语分析、照片等等。

本次实践采取了其中的日志、教学观摩、问卷等方法。

三、行动研究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笔者承担计算机专业A、B、C、D四个班级的英语课授课任务,因此笔者将四次重复课设定为一个研究周期。

上述四个班级学生是相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因此他们之间具有可比性,得出的实践结果能够说明问题。

授课的内容为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SectionA的课文《美国文化的五大特征》。

同一星期内,笔者分别为实验对象A、B、C、D四个班级讲授同样的课程内容,即《美国文化的五大特征》。

课文中提到的五大特征分别为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美国式哥特》(油画名)、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

授课之前,笔者对该课文的授课方法提出假设性分析。

教授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胜枚举,我们参照《博采英语教师必读》一书中介绍的teacher presenta-tion、project-based cultural learning activities和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等方法。

计划对不同的班级分别采用选取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最终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从而判定出哪一种方法能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应用方法如下:第一次课(A班)。

授课时运用teacher presentation的方法,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侧重词汇、语法和语言点。

按照传统的授课方法,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大部分时间都由教师讲授。

课后,笔者对若干名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半结构访谈。

授课情况及访谈的内容记录如下(第一次课教学日志):课文内容很吸引人,而且课文中插入了五大特征的图片,虽然图片很小,也不是很清晰,但是我观察到,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够紧跟教师的讲解,与学习一般的课文相比,授课效果要好一些。

通过课后进行反思,我认为这种授课方法存在不足之处:(1)课堂上学生参与少。

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

虽然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但是只有部分学生能够有机会在课上发言,而且发言时间很短。

学习课文之前,我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国文化特征的讨论,但也只进行了五分钟。

(2)授课内容有局限性。

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学生对美国文化的五大特征的了解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五大特征分别包含丰富的背景信息内容,没有呈现给学生。

通过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半结构访谈,了解到他们对文化背景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有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第二次课(B班)。

授课时运用teacher presentation和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 结合的方法,并在教学中加入五大特征的背景信息内容。

授课情况记录如下(第二次课教学日志):在A班授课模式的基础上,缩短了课文的讲解时间,同时分别将五大特征的背景信息知识呈现给学生。

我下载打印出自由女神像的大图,向学生进一步介绍课文外的信息,包括塑像的高度、底座高度、重量、女神穿着的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女神右手高举的火炬的长度和象征意义、左手捧着的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冠冕上七道尖芒的象征意义、冠冕上用于观光远眺的25个小窗口、脚下残留的被挣断了的手铐、脚镣和锁链的象征意义、花岗岩基座上镌刻的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诗等等。

在讲解芭比娃娃时,我将家里的芭比娃娃实物拿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并且介绍了被营销界当做经典案例的芭比娃娃“吃美金”的低价投放连环销售的销售策略。

讲解《美国式哥特》、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时,我将打印出来的大图展示给学生看。

在讲解《美国式哥特》时,我介绍了哥特式建筑风格、画中男女二人着装和面部表情所代表的意义、这幅画在当时引起的争议等等。

在授课过程中,我观察到,学生们被丰富的背景知识所吸引,紧跟着我的思路,听课效果极好,可以说享用了一顿异常丰富的美国文化的盛宴。

尽管如此,通过课后进行反思,我总结出这种授课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教师的授课内容增加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更少了,整个授课过程几乎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第三次课(c班)。

为了弥补前两次课共同存在的学生参与少的不足,授课时运用project-based cultural learningactivities方法。

activities包括各种由学生选择、组织的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基于学习内容的展示活动。

授课情况记录如下(第三次课教学日志):为了更好地掌握授课情况,我请了同行宋老师对我的教学进行观摩,并向她介绍了第一次和第二次课的情况。

课前,我将授课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准备五大特征中的一个内容的资料。

结果,上课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迫不及待、跃跃欲试。

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有的小组选派两、三名代表,把整个组准备的内容呈现给整个班级。

学生们也采用了re -alobjects的方法,除了展示了笔者提供的芭比娃娃外,负责自由女神像的小组中的一名成员,竟然借到了同学父亲从美国带回来的小自由女神铜像,丰富了教学资源。

当这两样东西在学生们手中传看的时候,他们各个都睁大了眼睛,目光中充满好奇和欣喜。

课后,我和宋老师进行探讨,共同认为:尽管之前两次课共同存在的不足(学生参与少)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但是本次课也存在不足之处:1)存在一些语音、语法方面不准确的情况,这是由于教师只充当了教学的组织者,课程内容都是由学生负责讲解的。

2)学生们准备的背景信息不够全面,如,他们没有提及芭比娃娃的销售策略。

第四次课(D班):为了弥补前三次课共同存在的不足,授课时运用teacher presentation、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和project-based cultural learning activites相结合的方法。

先由学生分组展示课程内容,但是缩减了每个小组占用的时间,将共计90分钟的授课时间留出30分钟由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并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语言点。

通过随后对学生的访谈和考核,笔者发现学生们对美国文化非常感兴趣,有进一步了解的要求。

同时,学生们对课文中学到的词汇、短语掌握得很好。

四、结论、检验1结论通过进行一个重复课周期的行动研究实践,笔者得出结论:对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教师采用teacherpr es-entation、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和project -based culturallearning activitie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检验在随后的教学中,笔者对此结论进行了检验。

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第四册第二单元SectionA的课文《查里卓别林》时,笔者应用了上述行动研究实践得出的teacherpresentation、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和project-based culturallearning activitie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前将学生分成两组准备有关卓别林的背景介绍。

其中的一组学生还准备了关于卓别林生平的PIT电子课件,根据学生的需要,笔者将上课地点安排在多媒体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