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化教学实践研究.doc

合集下载

基于学习者活动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学习者活动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学习者活动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摘要: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致力于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在日常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亲身课堂实践、观摩、访谈等方式积极探索基于英语学习者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以及大学英语教师和学习者对基于学习者活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反馈,着实提高大学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

关键词:学习者活动;大学英语教学;英语综合能力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一、综述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增强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因此,各高等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渠道和模式。

然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多数都在班额大,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进行,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非常欠缺。

鉴于此,本研究将在现代外语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调动学习者广泛参与到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在参与课内外活动中逐步提高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致力于探索基于学习者活动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综观国内外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越来越受到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关注(黄悟,2003;胡美云,2006;顾珣,2008;窦娟,2008)。

大量研究表明,长期以来盛行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条件和情境,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则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为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创设切实有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调动和发挥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习者广泛参与到形式多样的课内外英语学习活动中。

大学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 6 2 G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学英语
教 学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8) 1 1 1 0 17 - 8 4 2 0 1- 2 - 2 纯考试标 准是最重要 的因素 。由于错误教学理念的指引 , 目前的大 学英语教学仍是 以应试教 育为主的课 堂教学模式 , 满 堂灌” “ “ 、 填 鸭式” 的教学方式仍 占主流。老师是课堂上 的绝对 主宰者 , 花费大 部分时间传授单词 、语法知识 等基本语言规 则而忽略 了对学 生运 用能力的培养 ; 只重视知识 信息的传授 而忽 略了情感信息 的交流。 因此 , 在整个 课堂过 程中 , 生都 是一个个独 立 的个体 , 学 都忙 于不 停 地记笔记 、 阅读课 文, 与老师 、 其他 同学很少互动 。这种畸形的单 方面的知识输入和输 出关 系使 得课堂 陷人 一种僵化的 、毫无 生气 的状态 , 气氛 沉闷 、 抑 , 压 同时 , 由于缺少交 流 , 师对学生 的兴 趣 教 爱 好、 性格等 心理特 征也知之甚 少 , 甚至对学 习状况 都不很 了解 , 导 致教学方法 日益死板 , 得不 到改进 , 学生 的兴趣 、 能力发展被 严 重 束缚的恶 性循环 。 而单纯 的考试模式无疑更加剧 了这一现象。 大 学 中的四六级考试似乎 已成 为了学生 和老 师面临的 “ 两座 大山”。 对 学生来说 , 考试是 否过关 与就业 息息相关 , 对老师来 说 , 考试 通 过 率是衡量其教学业绩 的重要 标准。不可否认 , 考试是衡量 、 检验 学习成果的最重要方式 , 行四六 级考试 的初衷 肯定也是积极 的 , 推 希望接受 过大学教育 的人 才能达到一定 的英 语水平 。然而 由于四 六级考试 内容 的局限性及学 校 、 老师对考试 的片面理解 , 使得 四六 级 考试成为老师 与学生 的双重负 担。一方面 , 老师要完成大学英语 的授课 , 学生 要学 习以便完成 本校 的考试任务 ; 另一方 面 , 了四 为 六 级考试 , 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 额外辅导 , 生还要花费 时间再 进 学 行 四六级考试的复习 ,以致学生 也好 、老 师也罢常常把握不好 重 心, 往往为 了四六级考试 而注重 对语 言能力 的教授 、 习 , 学 只重 视 语言符号本身 , 而不注重交 际能力 的培养 。从而 , 在这种片面、 不协 调 的教学模式和考试 目标的指 引下 , 学生要么 陷入始终不入 门, 考 试 成大难的漩 涡苦苦挣扎 ,要么 陷入考试能力很 强却不会运用 的 怪 圈, 以全 面发展 。由此可见 , 难 这种 以教师为 中心的知识 灌输 、 以 考试 为 目的的教学方法 , 不仅忽 视了语言 的学 习规律 , 更重要 的是 忽视 了学生 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 限制了学生 的全面发展。而倡导充 分 发挥学习者 主体能 动性 , 注重 开发 潜力 、 张扬 个性 、 全面发展 的 素质教 育则无疑是帮助大学英 语摆脱 困境 的有 效举 措 ,它所强 调 的教 育的人 文性、 实践性等 因素 才真正符合语 言学习的客观规律 , 才 能真正培养 出具有优 良英语素质 的人才 。 ・ , 三、 大学英语教学 中的素质教 育实践研究 教学过程是 一个 教师和学生共 同参与 的信息 传播过程 ,无论 是 以教师为 中心的应 试教育还是 以学生为 中心的素质教育 ,笔者 以为, 师都是 教学过程 中最积极 、 教 最能动 、 最活 跃的因素 , 只不过 不 同的教学 理念 、教学方式和教学 能力将最终产生 不同的教学结 果 。因此 , 将素 质教育 应用于大学英语教 学实践 , 师的作用至关 教 重要 , 只有教师在 正确 的教学理 念的指 导下 , 据学习者 的需要 , 根 用科学 、 合理 、 有效 的方 法 , 借助各 种教 学技巧进行教学 , 才能充分 调动 、 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 激发他们的潜力 , 使其全 面发展 。 ( ) 师必须秉承素质教 育的教学理念 一 教 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学 的方 向 , 也决定 着教学 的质量 。要实施素 质教育 , 教师就必须做一个 经常反思的教学实 践者 , 具有符 合时代 要求 与学生需求的教育观念 , 对现代教育发展 的功能 、 育对象的 教 本 质、 教与学的关系有全新 的认 识。克服重基 础知识轻运用技 能 , 重 语言本 身轻语言环境 、 语言学习轻语言修养 、 重 重语言形式轻 语 言功 能的现象 , 着重提 高学生 的语言 自学能力 、 运用 能力 、 联想 能 力 和理解能力。 ( ) 变教 学模式 , 二 改 增强 学生主体性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 弓下 , l 老师必须改变 “ 以教 师为中心的讲 授型教学模式” “ 为 以学生为 中心的活动 型教学模式 ” 。他必须把 握好 角色定 位 , 不能再是课堂 的主导者 , 而应是课 堂交际活 动的组 织者 , 的帮助者 。这就要求 教师必须 以学生 为中心 , 学生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造轻松 、 制 愉悦 的课堂 氛围 , 进学生学 习能力 的提 促 高 。教师所 开展 的一切教学活 动都应 该围绕提高 学生学习 的主动

《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实践研究

《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实践研究
之处 , 进 方法 , 力使 之 成 为 ・ 好 的 改 努 个较
_ 毒 0 l __j l , 0— 0 嘲 l j l 簪 l 0
形 成 性 评 价 ; 大 学英 语 ;抽 样 调 查 ;建

并指导 教・ 0 。 , 足近 .十 儿年的事 ( : i 郭蓠 等 ,2 0 ) O 3 。英 国中等救 青委 员会( lC) se 在 8 年代起采用 “ 于学十 O 爻n常教学的 评
2、研 究方 法
2 1研究对象 :本抽样 的研究对象为 . 0 级 B班学生 ( 5 我校实行人 英语分级教 制度 ,由于 人班 和 C班评价标 准有所 I 且涉及人数较少 ,故暂不作 为研究对 象) 。随 机抽取班级 4个 ,涉 及学生 2 3 4 2 2研 究材料 :本}样的研究材料为 . I l { 教l 陵 J 巾 到教务处 的 ( 0 5 2 0 ( 0 0 6学年 2 第 学 期 大 学 英 浯期 末 考试 成 绩 报 告 表 。 内容 包 括 :平 时 总成 绩 ,考 核成 绩,总评成绩 。其 中 时 成绩 , 包括教 师
部 分。对 学生 学习行 为和 成 果进行形 成性 评价 是我校 贯彻教 育部 《 大学英语课 程教
学要求》 的一 个重要 举措 。通过对 《 5 20 0

英语教学改革试 点院校以 来,形成性评 彤跑 陛评价( r t e asslc t, f mai scs i ) o v nl l 人学英语期末测试 中的 比例更是 占到 l 外也仃人称为 “ 玉 l 课堂评估 (l sr o c a s o m 价 i 了4 5 %。我院对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内 0 0 e a u to ” 课 堂评价 (l sr o v l a in) 、“ c a s o m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与反思
第 l 4卷
第 5期
北华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V0 1 .1 4 No . 5
2 0 1 3年 1 0月
( 2 0 1 2 2 2 ) 阶段 性 成 果 之 一 。
[ 作者简 介]江玉君 ,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 师, 主要从事外语教 学与二语 习得 研究 、( 长 沙
41 0 2 0 5) 本文所 探讨 的 “ 研究性学习” , 是 相 对 于接 受 性 学 习而 提 出的一 种 探 究 式 学 习和 教 学 方 法 , 强 调学 习者 在学 习过程 中主动探 究 、 自主学 习 、 解 决 问题 , 适 用 于各 个 学 科 的学 习 。 ¨ 作 为探 究 式 学 习与 教学 方法 的研 究 性 学 习 , 是 以杜 威等 为代 表 的建 构 主义心 理学 和克拉 申的语言 习得论 为理 论 基础 , 以探 究 性 、 主体性 、 实践性 、 应 用性 和全员 性 为 主要特 征 。 教 育部高 等教 育 司 2 0 0 7年颁 布 的《 大学 英语 课程 教学 要求 》 明确 指 出 : “ 大 学英 语 教 学模 式 改 革 的 目的之一 是促进 学 生个性 化学 习方 式 的形 成
小组 。
8 9份 , 其 中有 效 问 卷 8 6份 。 问卷 调 查 及 访 谈 结 果 分析 统计 如下 : 有7 6 % 的学 习者 认 为 在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开
[ 基 金 项 目 ] 湖 南 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大 学 研 究 性 学 习 理 念 和 策 略 研 究 ”( 湘 教 科 规 通

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大学英语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教师 创设 学 习情景 , 挥学 生在 英语 学 习 中的 主动性 , 导 学生 发 指 个性 化地 学习 和发展 。
二 、数字 化教 学实践
主, 并可根据 自己的学习进度灵活调整 , 效率高的学生在完成相 关单元内容的基础上 ,可以通过网络进一步提高 自我。教师在 自
主 学 习阶段 主要 是监 督 、管 理和 在线 辅导 的作 用 。
4 .教 师课 堂面授
面授 任务 主要 是反 馈 、检 查 、交 流和 总结 。在 面授 时 间里 ,
教师在每个单元 自主学 习结束后,通过 F c ae幻f ei t co , a s ut n c nr i 进行如下内容 的教学活动 : ①检查本单元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 对
本单 元 的重点 难点 进行 解 惑答 疑 。② 进行 阅读 技巧 、写作 知识 与
教学模式 ,即教师面授结合 网络综合教程 自主学习和网络自主听
力 ;通过任 务教 学法 ,将教 师 面授 、小组 合作 、 自主学 习相结 合 的方 法与途 径有 效地 结合起 来 ,使 学生 在教师 的指 导下 能够利 用 Bak or l ba c d教学软 件强大 的优势 进行有 效地学 习 。 而对照 班为传 统 的教师 面授结合语 音室 听力进行 教学 。因变 量 :1 4学期 期末考 试 成绩 ,全 国 四级 统考英 语考 试成绩 。
上世纪 9 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和现代
教育 技 术手段 ,提升教 学质 量 和教 学效 果 的研究 一 直方 兴未艾 , 为该 领域 的 主要研 究方 向。 00年后 , 20 远程 教育 、 学资 源 的数 教 字化 、 字化 虚拟 实验 为该 领域 的 主要研 究方 向 ,国内外 许多 优 数 秀 的高校 为此 做 出了大 量 的努力 , 取得 了很 多成 效 。 近两 年 并 …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其培养目标也逐渐从传统的理论型本科大学转变为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要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明确。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将英语教学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满足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进行课堂讨论和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口语演练、写作训练和听力活动等,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化建设。

教师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和教学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教学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既是当前的需求,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加强教学目标的明确,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以及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黄成哈尔滨剑桥学院摘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提出无疑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英语能力评价依据。

笔者在本文主要探讨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和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英语语言思维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功底。

关键词:输入-输出理论;课堂教学;实践一、引言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往来日益频繁和紧密,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

然而,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还有待加强。

经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将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自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

能力总表包括语言能力总表,以及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构能力、语用能力、口译能力和笔译能力等8方面的分技能总表。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提出无疑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英语能力评价依据。

笔者在本文主要探讨基于输入-输出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和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英语语言思维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英语语言功底。

二、输入-输出理论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

该理论区分了“习得”和“学习”概念。

“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而“学习”是指有意识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来理解某种语言(一般指母语之外的第二语言)的过程。

学习和习得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路径。

学习是有意识的语言学习过程,它具有外显性。

习得是无意识的语言习得过程,它具有内隐性。

我国学者杨治良认为,内隐学习具有以下三个特征:(l)内隐知识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的外显规则;(2)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3)内隐学习具有概括性,很容易概括到不同的符号集合。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

语 思 考 时间 , 些 运用 英语 表 达交 流 的机会 , 学 生 白t 去尝 多一 让 _ 5 试、 讨论 、 合作 、 解 , 卯 并切 实 地落 实 剑课 常教 学全 过程 。使 学生 由被 动吸 引 到主 动参 与 ; 由个 体 学 习 到合 作 学 习 。 从 而提 高 学 习兴趣 和 学 习动机 。通 过 感知 英语 、 验英 语 , 而实 践英 语 体 进 并获 取适 合 自己的英 语学 习方法 。I 教师 也 由专 家角 色转 化 司时 为0 导者 的 角色 , 而实 现师 生 问 的真 的互 动 。在 课外 , 师 f 从 教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方 法 的实 践研 究
70 6 西北政法大学 李利文 10 1
【 摘
语人才。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 , 大学英语教 育面临着不断的机遇和挑 战, 大学英语教 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 大学英语教学取得 了显著
的效 果 。本 文从 大 学英语 教 学创 新方 法 出发 , 索和 改进 教 学方 法 , 大学英 语教 学迈上 新 台阶 , 国家培 养大批 适 应社 会发 展 e  ̄ 探 使 为 s- -/
要 注 意和 学 牛的 情感 交流 , 强帅 问 的感情 , 达 到激发 学 牛 加 可 的学 兴 趣 , 调动 学 生学 习积 极 性 、 动 性 及创 造性 的发 挥 , 主 提
二、 创设活动情景 ,引导 口语训练
语 言 是 交际 交流 思想 的工具 , 师组 织 各 种形 式 的 课 常教 教 学活动 , i学牛进行讨 论, 做猜谜游戏、 涝、 、 采 竞赛 问答, 扮演 角色 等教 师 则 由传授 知识 的 一 角 色秋 极尽 快 地 向复合 型 于 色 行
四、 提倡课堂和课外师生间感情的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实践研究-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英语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工具。

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大学英语也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重视。

然而,大多数学生在与外国友人的交际中,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是相当欠缺的,出现了许多误解、偏差、不快、甚至笑话。

表面上看,跨文化交际受阻的根源在于语言。

但是实质上,在许多种情况下,交际受阻或失败并不是由语言引起的,而是很大程度上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因为一直以来,英语教学中教与学都过分强调了英语语言知识如语法、词汇、短语等,而忽略了英语语用知识。

一、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清晰地描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如果说高中以前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主要任务是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的话,那么,大学阶段就应该是着重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萨丕尔在他的《语言论》中写道:文化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

我国的外语教学应包括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育阶段要把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因此,外语学习就是文化学习,外语教学就是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就是有效地结合语言
与文化的教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具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实践
广义上讲,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文化是指英语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学艺术、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

狭义上说,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涉及到饮食、节日、动物、颜色、禁忌、习语、数字、姓名、称谓、寒暄等方面。

由于文化教学涉及面是如此的广,仅靠一节课或者几节课来集中讲解文化现象是不可能的。

而且所有的文化现象也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个单元。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授课教师需要科学地有策略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

下面笔者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4》(第二版)的Unit 6 The truth can be stranger than fiction 为例,展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实践过程。

(一)课前挖掘相关文化因素
首先,转变学生的观念,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让他们把英语作为一种文化去学习和领悟,而并非简单的字、词、句的堆砌。

举个例子,Unit 6 中有段对话:W:Wish me luck!Ive got a job interview this afternoon. Im really nervous. M:Stay calm,best of luck!Ive got my fingers crossed for you. 從语言层面看,学生没有任何一个生词,可是却很难理解got my fingers crossed for you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手势---中指和食指交叉,祝愿别人心想事成、好运连连的意思。

第二,引导学生对比学习中英文化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差异敏感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文化只有不同,没有优劣。

在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时,心中不忘本土文化,求同存异。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既要懂得对方的风俗习惯,也要向对方展示本国
的独特风情。

针对Unit 6 The truth can be stranger than fiction的主题,我们在上一单元结束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Describe some superstitions both i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留给学生当课后作业,作为本单元的Lead-in部分。

(二)课上激活教材相关文化知识
由于课前让学生去搜查主题相关知识,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零散的中英迷信文化,故在Lead-in部分,学生们可以首先分享一下自己的搜查结果。

然后,在学生们听完音频之后,教师针对本单元出现的文化点:物件(吉祥物、护身符)、数字(13、7)、行为(室内打伞、摸摸木头、打碎镜子、路遇黑猫、门挂马蹄铁等等),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中英文化异同现象的讨论、对比、总结。

比如:1.中英民族在佩戴吉祥物/护身符方面有什么异同?
2. 中国人对数字的喜好有何选择?为什么?
3.对比英语国家民族的迷信行为,(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中国人有什么样的做法(如路遇乌鸦、门挂倒过来的福字、墙上挂鞋(谐音避邪)等等)。

这样,教材中出现的相关文化知识就被一一激活,不知不觉中学生了解了不同的社会风俗,获取了不同的文化养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潜移默化地适应和接受另一种文化及培养自己内心世界的兼容性和视野的广阔性。

(三)课后拓展相关文化内容
教师应引导学生课后充分利用电视、电影、录像、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去拓展相关文化内容。

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单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课后拓展活动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同步原则,也就是说,学
完本单元后,学生需要把在本单元出现的文化知识点做进一步的深度学习、研究、拓展。

针对Unit 6 The truth can be stranger than fiction的文化知识点,教师留给学生的课后作业为:1. 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圣经》、希腊神话、罗马神话或者中国古老神话,找到至少两个中英迷信文化的起源。

2. 除了本单元出现的现象以外,列举至少两个中英迷信现象。

3. 角色扮演:熟读Speaking Out 的三个Models,选择其中一个Model,在下一节课和同伴角色扮演出来。

通过这种有效的同步拓展,学生积累并掌握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知识点,把英语语言与英美文化的学习以相互融合的方式结合起来,最终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语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另外一种语言的习得就是另外一种文化的习得。

有效的交际不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文化信息,培养学生对中英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