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结构单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本课是本节的第二部分内容“分支结构”,无论多么复杂的程序都可以分解为顺序、选择、循环三种基本结构,结构的掌握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三种结构的功能与实现,领会其技术思想与方法,才能进一步领会与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内在机制,从而使编程解决问题得以实现。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能够使用流程图对结构化问题进行描述;能够使用分支语句解决具体的结构化问题;2.过程与方法:体验使用IF语句编写程序的过程;通过问题分析与解决理解分支结构的基本思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用结构化方法解决部分数学问题的便捷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支结构的重要作用;感受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文化魅力;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不同分支结构的差异;2.教学难点:对分支语句的格式和功能的理解;各种分支选择结构的差异;教学环境:1.多媒体网络教室2.软件环境:vb6.0、极域电子教室2007豪华版教学思路:学习理论认为,经验在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习者的已有理解能够被调用或衔接,则他们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有成效。

因此本课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创设生动幽默的英文动画情境,引入本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在新旧经验的互动中走入新课的学习过程。

然后,综合考虑学生的素质与已有的操作经验,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案的支撑,让学生带着兴趣,自主合作探究,体验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上述动画情境的简单模拟过程,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以满足,兴趣得以巩固,新知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

然后教师再与学生互动,分析讨论,通过实践形成知识要点的汇总,建构本课问题解决的“模型”。

最后,再根据新课程强调的“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思想为指导,让学生使用已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强调分支结构在解决结构化数学问题中的优势,使学生进一步体验与认识技术的内在魅力。

C语言-第3章分支结构教学案

C语言-第3章分支结构教学案

第3章 分支结构程序设计(选择结构)1、掌握if 、if-else 、if 的嵌套语句的语法结构及编程语句的语法结构及编程 123.2.1 单分支if 语句的使用学习目标:1、理解选择结构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单分支if 语句的语法结构、执行过程和基本用法,学会正确书写if 语句; 4、能正确阅读if 语句程序,会使用if 语句编写、调试并运行程序。

课前准备:预习P30-32(预习后,将学案上知识点在课本上做记号,并完成相应预习题) 课时分配:2课时 活动课堂活动一、发现问题(目标——了解分支结构的意义)实例:从键盘上输入一个数,求这个数的平方根。

算法:发现问题:活动二、解决问题(目标——掌握分支结构) 思考:从键盘输入一个数,若为正数和0则 求其平方根,否则不予处理。

算法:活动三、预习交流(1 ·语句中a>b ·if 每行的结尾,分支中各语句结尾均有 (符号),但 后没有。

·在(2)(3)两语句段中的不同处画上横线,语句(2)中的c=a+b; (属于/不属于)if 分支。

活动五:观察思考(目标——掌握if 的执行流程)1、观察下列程序的执行,口述程序的执行过程,画出程序的流程图: 例1:#include <math.h>#include <stdio.h>main(){float x,y;clrscr();scanf("%f",&x);if (x>=0){y=sqrt(x);printf("%.2f",y);}}流程图:4、说明:例:表达式 -3+‘d’为________表达式,值为______,作条件判断结果为___________ 表达式 a=0 为__________表达式,值为_______,作条件判断结果为__________ 表达式 a=5 为__________表达式,值为________,作条件判断结果为_________ 表达式a>4为____________表达式,若a=5 则结果为_________表达式(a>0)&&(a%2==0)为________表达式,若结果为5 则结果为__________活动六、尝试学习(目标—if语句的初步应用)编程:输入一个学生成绩score,如果成绩大于60,则显示pass,否则不显示程序:流程图:活动七、合作探究、拓展应用(目标—if语句的应用)1、阅读下列程序,写出运行结果,画出程序的流程图:main() Array {int a,b;scanf("%d%d",&a,&b);if (a<b) a=b;printf("%d",a);}执行:·若输入4 5,则输出:________________若输入5 4,则输出:________________·程序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第3节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 教学设计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第四章第3节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说课 教学设计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四章第3节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章是教科书《数据与计算》的第四章,学习第五章、选择性必修模块《人工智能初步》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准备。

让学生掌握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利用选择结构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基础2.新课标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

3.教学重点:能够分析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体验结构设计的过程。

4.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进一步理解本章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Python开发环境有所了解,掌握了顺序结构的输入输出语句,对条件表达式有了解.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经验。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2.学业目标:(1)能够掌握程序的选择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2)能够掌握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结构的单分支if语句、双分支if语句、if 语句的嵌套以及if···elif···else 语句的一般格式及使用方法;(3)能够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的求解过程;四、教学策略创设程序设计的活动情境,通过小组学习分析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编写代码实现算法,在“验证→修正”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处处充满了选择:➢ 十字路口时如果红灯则停,如果绿灯则行➢ 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根绝b 2-4ac 的结果判断求解 ➢ ……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事物进行判断和选择。

引出新课在程序设计中,对应的结构就是使用选择结构if 语句来实现判断和选择创设计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新课导入(2分钟)三、选择结构-----单分支选择结构1.利用课件讲授单分支选择结构IF 语句2.利用课件讲解分支语句注意事项3.学生自主学习---输入Python ,调试程序4.利用课件讲授双分支选择结构IF..else知识学习(7分钟)知识理解分组学习(10分钟)根据以上两个探究活动,观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很好,使用探究问题A,否则探究问题B 探究问题A:输入三个数a、b、c,比较大小,输出三个数中最大的数。

信息技术九年级北师大版分支结构选择结构教案精

信息技术九年级北师大版分支结构选择结构教案精

【教学目的与学问点】1)驾驭和理解选择构造的几种形式2)学会运用选择构造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选择构造的几种形式【教学难点】语句形式和选择构造的嵌套运用【教学过程】复习依次构造:交换两个变量中的数据【流程图】【程序代码】a ,b , c(("请输入a", " 输入框"))(("请输入b", " 输入框"))"交换前:"; """交换后:"; ""引入新课:比拟上面程序和下面程序的执行结果,比拟程序的不同之处。

【程序二】a ,b , c(("请输入a", " 输入框"))(("请输入b", " 输入框"))"交换前:"; ""a>b"交换后:"; ""【分析】不同之处:【程序二】中多了以下语句a>b …… ,这就是本节可我们要学习的选择机构。

1、选择构造格式【形式一】单分支选择构造条件语句或语句组'语句组是指有多条语句的状况说明:假如条件为真就执行语句或语句组中语句,否则接着执行这段程序后面的语句。

【例一】【程序代码】1020a<b2010【形式二】双分支选择构造条件语句或语句组1语句或语句组2说明:假如条件成立就执行语句或语句组1中的语句,条件不成立就执行语句或语句组2中的语句。

【例二】某次满分100分的考试中,输入考试分数,大于等于60分显示“及格”否则显示“不及格”。

【程序代码】1()a = (("请输入考试分数", "输入框"))a >= 60"及格""不及格"运行结果:输入80显示及格输入50显示不及格【形式三】多分支构造条件1语句或语句组1条件2语句或语句组2……条件n语句或语句组n语句或语句组1说明:条件1成立执行语句或语句组1,条件1不成立及条件1成立执行语句或语句组2,依此类推,全部条件都不成立执行语句或语句组1。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7课《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浙教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7课《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第7课《分支结构》教学设计【课标内容要求】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了解算法的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基本控制结构,能分析简单算法的执行过程与结果。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算法的控制结构》第2课。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生活中的分支结构,了解其特点是依据条件选择执行路径,能够用流程图表示分支结构并通过程序验证。

分支结构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对顺序结构的深化认识,又是双分支结构的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分支结构解决问题的思想,了解分支结构流程图的表示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教学目标】1.理解生活中的分支结构,掌握分支结构的特点。

(知识)2.学会用流程图描述分支结构算法,能通过程序算法验证分支结构。

(能力)3.通过分支结构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素养)重点:分支结构的理解认识与算法设计思维。

难点:分支结构的应用与判断条件的设立。

【核心素养指向】计算思维:能用流程图描述算法,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能对简单问题进行抽象、分解、建模,制订简单的解决方案,验证解决方案,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并对其进行优化。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问题情境中,能够利用信息科技开展数字化学习与交流,运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学习资源,开展数字化探究和创新活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流程图的表示方法,了解了顺序结构,而在本节课中通过生活问题出发,以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验证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分支结构解决现实问题,容易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构想】1.整体设想本节课整体上是以理解分支结构的三个环节展开,包括认识分支结构,用流程图表示分支结构,用算法验证分支结构。

第一环节认识分支结构: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的分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案例举一反三,归纳总结分支结构的自然语言描述方式;第二环节用流程图表示分支结构:以生活中前往游乐园游玩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学生自学微视频,认识分支结构的符号组成及含义,体会分支结构流程图绘制方法,并实践组合成“过红绿灯”流程图;第三环节用算法验证分支结构:通过乘车前往游乐园过程中能否免票这一真实情境,尝试将流程图与程序对比,运用程序来验证分支结构的条件是否正确,在程序验证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最后尝试在已有程序基础上进行拓展,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不同判断条件下可选择不同执行路径。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分支结构教学设计

学会分支,也学会选择《分支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分支结构是程序设计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模化。

既是顺序结构的延续,又是程序编写的一个基础.对以后编程影响重大。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和思想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按照一定的流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而且也为高中时学习多分支选择结构打下基础。

2、课时安排:一课时二、学习者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程序的基本要素和顺序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对程序的编写和结构有了一种认识,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习,学生可以再上一个台阶.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程序的要素和顺序结构认识不够、掌握不好,不能顺利地编写好程序;这部分学生仍需老师的辅导、鼓励和同学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支程序的结构,流程以及作用。

(2)熟悉掌握分支语句的作用格式.(3)掌握分支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4)能够运用分支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1、在思维分析中,体验学习带来的自信与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在操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游戏程序的运行和流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逻辑分析能力。

(2)通过运行程序、分析程序、编写程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层教学和辅导,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结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体验程序,分析程序,修改程序和编写程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拓展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提高。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分支语句的流程图,分支语句的实现过程以及分支语句的格式。

难点:分支语句的应用以及分支语句的格式,.五、教学策略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难点,故采用情景设置,游戏导入,讲练结合,任务驱动,分层辅导,分层练习,小组学习等多种立体方式呈现。

《分支结构》教学案例

《分支结构》教学案例

《分支结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分支结构【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高中数学老师,他正在教授分支结构的知识。

他发现学生们对于分支结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并且在应用题上也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小明决定设计一个教学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支结构的概念和运用。

【教学目标】1.了解分支结构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分支结构中的if语句的语法和用法;3.能够通过应用题,灵活运用分支结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引入分支结构的概念:请学生回答什么是分支结构,以及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哪些分支结构的例子。

2. 给出分支结构的定义:分支结构是一种根据条件的真假选择执行不同代码的结构。

它通常用if语句实现。

二、讲解if语句的基本语法(10分钟)1. 讲解if语句的基本结构:if(condition){ statement };2. 解释if语句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condition是一个条件表达式,它的值为true或false;- 如果condition为true,那么执行括号内的语句;- 如果condition为false,那么跳过括号内的语句,继续执行后面的代码。

三、举例说明(20分钟)1.构思一个场景:小明询问学生的年龄,并根据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回应。

2.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询问学生的年龄,并将其保存在变量age中;- 第二步:使用if语句判断年龄的范围,根据年龄的不同输出不同的回应;-第三步:运行代码,观察输出结果。

四、展示应用题(30分钟)1.给学生发放一份应用题,要求他们使用分支结构解决问题。

2.应用题例子:小明为了给他的学生成绩进行评价,设计了一个评估系统。

他根据学生的成绩给出不同的等级,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标准判断自己的等级:-成绩≥90:等级为A;-成绩≥80:等级为B;-成绩≥70:等级为C;-成绩≥60:等级为D;-成绩<60:等级为E。

3. 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使用if语句编写代码判断等级,并输出结果。

程序设计基础教案102课时——选择结构单分支结构和双分支

程序设计基础教案102课时——选择结构单分支结构和双分支

教案在C语言中,用if…e1se语句实现双分支结构。

双分支结构是对条件进行判断,从而得到两个结果(即真和假),根据真假结果选择两种执行操作之一。

双分支结构如图4.3(b)所示。

3、多分支结构在C语言中,用if语句的嵌套形式或者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结构。

多分支结构,顾名思义,对条件进行判断,会得到n个结果,每种结果对应一个执行操作,印有n个分支:当n个结果不满足时,执行第n+1个分支。

即多分支结构在n+1个分寸台选择其中一个执行。

多分支结构如图4.3(C)所示。

图4.3选择结构4.3.1 if语句if语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程序流程控制语句,用来判定所给定的条件是否满足,根据判定的结果(真或假)决定执行给出的两种操作之一的一种语句。

c语言提供了三种形式的if语句:一、单分支if语句形式单分支if语句也称简单if结构,根据if后面表达式值的真假来决定是否执行其后面的语句,其一般格式为:if(表达式)(语句序列;当输入变量a>b时,进行交换,先将a的值存入t,再将b的值存入a,然后将t中保存的a的原值存入b,运行前t中无固定值,运行后t中存有a的值。

N-S流程图如图4.5所示。

据此写出源程序如下:ftinc1ude<stdio.h>intmain(){inta,b,t;Printf(〃请输入a、b两个整形变量的值:〃);scanf(zz%d,%d〃,&a,&b);if(a>b){t=a;a=b;b=t;} 〃交换变量a,b的值Printf("值小的数是:%d,值大的数是:%d∖n,∖a,b);return0;)执行情况为:注意:若交换变量a,b的值,直接用如下两条语句做,行不行?a=b;b=a;例4.7输入3个整数a,b,c,要求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算法N-S流程图如图4.6所示。

据此算法写出源程序如下:ttinc1ude<stdio.h>intmain()f1oata,b,c,t;Printf(〃请输入a、b、C三个实型变量的值:∖rΓ);scanf(z,%f,%f,%f〃,&a,&b,&c);if(a>b){t=a;a=b;b=t;}if(a>c){t=a;a=c;c=t;}if(b>c){t=b;b=c;c=t;}printf(〃从小到大的值是:%f,%f,%f zz,a,b,c);return0;二、双分支if∙∙∙e1se语句形式双分支if-e1se语句也称标准形式的选择结构,根据if后面的表达式值的真假来决定执行其后面的两条语句之一,其一般格式为:if(表达式)语句序列1E1se(语句序列2)执行过程为:判断表达式值的真假,如果值为真,则执行后面的语句序列1,如果值为假,则e1se后面的语句序列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程序的选择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第2章第3节《程序的选择结构》,是在上两课时(2.1—2.2)学习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顺序结构的基础上,学习程序的选择结构,其中包含“选择结构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事物进行判断和选择。

如何在程序设计中能够实现判断和选择,选择结构是重要的选择方式之一。

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采用英语“If you feel happy then you will smile else you will sad.”提炼选择结构并编写程序,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通过分析程序,归纳总结出VB语言的选择结构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领略了用计算机解题的奇妙之道,在第二章中学习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函数、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顺序结构的基础上,感悟了程序设计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对程序设计已经产生了一定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英语“If you feel happy then you will smile.”提炼选出择结构的单分支结构,通过英语“If you feel happy then you will smile else you will sad.”提炼出选择结构的双分支结构,讲解单分支结构和双分支结构及其功能和执行过程。

师生共同分析“密码登陆框”问题,分别用单分支和双分支结构解决密码输入正确和不正确时的处理方法。

归纳总结VB语言的选择结构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掌握条件选择语句的使用方法,能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的程序;掌握VB语言的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2、初步掌握程序调试、运行的方法。

3、本节从问题“密码登陆框”入手,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明白条件选择语句的执行流程及使用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等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VB语言选择结构的格式、功能、执行过程。

2.掌握VB语言的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

难点: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得运用,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
本节课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材为依据,教学流程呈现梯度层进式发展。

首先从英文“If you fell happy then you will simile.”引入,快速自然的引导学生走进主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顺势讲解单分支和双分支结构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

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密码登陆框”问题,首先完成单分支结构的学习,将问题变形后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双分支结构,进一步理解选择结构的格式、功能和
执行过程。

以密码不可见为依托,讲解属性里的“passwordchar”的应用,并让学生互相破译对方设置的密码,以加深学生对选择结构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VB的兴趣。

再次将问题延伸以既需要输入用户名又需要输入密码为例,让学生充分理解选择结构中的“条件”,明白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及其应用,理解程序的运行顺序。

以达到降低学习难度,逐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以醒目的方式将选择结构的格式、功能和执行过程呈现给学生,逐步建构规范合理的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最后,以“成绩分段”作为思考结束本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作为下节课导入。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跟进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课教学教学设计思路明确,按照:引入—→内容讲解—→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定程序—→单分支结构—→双分支结构—→关系运算符学习,并将交流评价贯穿始终的流程完成学习过程。

可以试着先展示程序,让学生看到效果,引导学生猜测程序实现的过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出示程序代码时,可以将代码采用分层格式显示,特别是if语句,要通过空格符缩进子语句以增加语句体的层次感。

在VB语言中,选择结构通过if语句和下节课将要学到的select case语句这两个选择结构来实现,运用选择结构的关键是条件的表示,如果能够正确地表达条件,就可以简化程序,使程序更直观、更准确地描述出分支的走向,此处应多引导。

教学选择语句必须学习关系运算符。

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计算逻辑表达式,这种方法是比较高效的。

课堂活动采用逐步提高难度的方法一步一步先掌握单分支结构,问题变形后掌握双分支结构,再将问题延伸,让学生深刻掌握If语句中的“条件”,及关系表达式和逻辑表达式以及程序的运行过程,这样做既简单又能对本课学习的选择语句进行巩固,让学生在思考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完全掌握,以此达到本节课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