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书(毕业设计)

目录

1绪论 (1)

1.1工程背景 (1)

1.1.1设计资料 (1)

1.1.2材料 (1)

1.2 工程特点 (1)

1.3 本章小结 (2)

2结构设计 (3)

2.1框架结构设计计算 (3)

2.1.1工程概况 (3)

2.1.2 设计资料 (3)

2.1.3 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高度的确定 (4)

2.1.4 荷载计算 (5)

2.1.5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侧向位移验算 (11)

2.1.6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15)

2.1.7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16)

3.1.8 内力组合 (22)

2.1.9 截面设计 (30)

2.2板的计算 (50)

2.2.3 屋面板 (53)

2.3 楼梯设计 (57)

2.3.1 计算简图及截面尺寸 (57)

2.3.2 设计资料 (57)

2.3.3 梯段板设计 (58)

2.3.4 平台板计算 (59)

2.3.5 平台梁计算 (59)

结论 (62)

致谢 (63)

参考文献 (64)

1 绪论

1.1工程背景

本项目为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约为960.96㎡,总建筑面积约为5765.76㎡;层高3.6m,平面尺寸为18.3m×52.0m。采用桩基础,室内地坪为±0.000m,室外内高差0.6m。

框架梁、柱、楼面、屋面板板均为现浇。

1.1.1设计资料

(1)气象资料

夏季最高气温40℃,冬季室外气温最低-20℃。

冻土深度25cm,基本风荷载W。=0.35kN/㎡;基本雪荷载为0.2 kN/㎡。

年降水量500mm。

(2)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地形平坦,粘性土层,不考虑地下水。

(3)地震设防烈度

八度

1.1.2材料

柱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梁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基础采用C30,纵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235。

1.2 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六层,主体高度为21.6米。建筑采用的结构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等类型。本建筑自身的特点,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多层建筑中,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层数、高度和功能。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既承受竖向荷载,也承受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这种体系适用于多层建筑及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本建筑采用的是框架机构体系,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框架结构可通过合理的设计,

使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构件类型少,易于标准化、定型化;可以采用预制构件,也易于采用定型模板而做成现浇结构,本建筑采用的现浇结构。

由于本次设计是办公楼设计,要求有灵活的空间布置,和较高的抗震等级,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1.3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论述了本次设计的工程概况、相关的设计资料、多层建筑的一些特点以及综合本次设计所确定的结构体系类型。

2结构设计

2.1框架结构设计计算

2.1.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占地面积约为960.96㎡,总建筑面积约为5765.76㎡;层高3.6m平面尺寸为18.3m×52.0m。采用桩基础,室内地坪为±0.000m,室外内高差0.6m。

框架平面同柱网布置如下图:

2-1框架平面柱网布置

框架梁柱现浇,屋面及楼面采用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

2.1.2 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基本风荷载W。=0.35kN/㎡;基本雪荷载为0.2 KN/㎡。

(2)楼、屋面使用荷载:走道:2.5kN/㎡;消防楼梯:2.5kN/㎡;办公室2.0kN/㎡;机房:8.0kN/㎡,为安全考虑,均按2.5kN/㎡计算。

(3)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场地地形平坦,粘性土。

(4)屋面及楼面做法:屋面做法:20mm厚1:2水泥砂浆找平;100~140mm 厚(2%找坡)膨胀珍珠岩;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5mm厚纸筋石灰抹灰。楼面做饭:25mm厚水泥砂浆面层;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5mm纸筋石灰抹灰。

2.1.3 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高度的确定

(1)初估截面尺寸:

1)柱:b×h=600mm×600mm

2)梁:梁编号如下图:

L1: h=(1/12~1/8)×7800=650~975 取h=700mm

b=(1/3~1/2)H=(1/3~1/2)×700=233~350 取b=300mm

L2: h=(1/12~1/8)×2700=225~338 取h=450mm

b=(1/3~1/2)H=(1/3~1/2)×450=130~225 取b=250mm

L3: h=(1/12~1/8)×4000=333~500 取h=450mm

b=(1/3~1/2)H=(1/3~1/2)×450=150~225 取b=250mm

L4: h=(1/12~1/8)×3600=300~450 取h=400mm

b=(1/3~1/2)H=(1/3~1/2)×400=133~200 取b=250mm

L5: h=(1/12~1/8)×2400=200~300 取h=400mm

b=(1/3~1/2)H=(1/3~1/2)×400=133~200 取b=250mm

L6: h=(1/12~1/8)×8000=667~1000 取h=700mm

b=(1/3~1/2)H=(1/3~1/2)×700=233~350 取b=300mm

图2-2 框架梁编号

(2)梁的计算跨度

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以上柱形心为准,由于建筑轴线与柱轴线重合,故计算跨度如下:

(3)柱高度

底层柱 h=3.6+0.6+0.5=4.7m

其他层 h=3.6m

2.1.4 荷载计算

(1) 屋面均布恒载

二毡三油防水层(绿豆砂保护层) 0.35 kN/㎡

冷底子油热玛蹄脂 0.05 kN/㎡

20mm厚1:2水泥砂浆找平0.02 ×20=0.4 kN/㎡100~140厚(2%坡度)膨胀珍珠岩(0.1+0.14)×7/2=0.84 kN/㎡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0.1×25=2.5 kN/㎡

15mm厚纸筋石灰抹底0.015×16=0.24 kN/㎡

共计 4.38 kN/㎡

屋面恒载标准值为:

(52+0.24)×(7.8×2+2.7+0.24)×4.38=4242.16 kN

(2) 楼面均布恒载

按楼面做法逐项计算

25厚水泥砂浆找平0.025×20=0.05 kN/㎡10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0.1×25=2.5 kN/㎡

15厚纸筋石灰抹灰0.015×16=0.24 kN/㎡

共计 3.24 kN/㎡

楼面恒载标准值为:

(52+0.24×7.8×2+2.7+0.24)×3.24=3180.04 kN

(3)屋面均布活载

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时,仅考虑屋面雪荷载:

0.2×(52+0.24×7.8×2+2.7+0.24)=197.71 kN

(4) 楼面均布活荷载

楼面均布活荷载对于办公楼一般房间为22.0KN/ m2,走道、消防楼梯为2.5 kN/m2,为计算方便,偏安全的统一取均布活荷为2.5 kN/㎡。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

2.5×(52+0.24×7.8×2+2.7+0.24)=2421.32 kN

(5)梁柱自重(包括梁侧、梁底、柱的抹灰重量)

L1:b×h=0.3m×0.7m 长度7.2m

每根重量0.7×7.2×25×0.02×2+0.3)=42.84 kN

根数15×2×6=180根

L2:b×h=0.25m×0.45m 长度2.1m

每根重量0.45×2.1×25×0.02×2+0.25)=6.85 kN

根数15×6=90根

L3:b×h=0.25m×0.45m 长度3.4m

每根重量0.45×3.4×25×0.02×2+0.25)=11.09 kN

根数16×2×6=192根

L4:b×h=0.25m×0.4m 长度3.0m

每根重量0.4×3×25×0.02×2+0.25)=8.7 kN

根数8×6=48根

L5:b×h=0.25m×0.4m 长度1.8m

每根重量 0.4×1.8×25×0.02×2+0.25)=5.22 kN

根数8×6=48根

L6:b×h=0.3m×0.7m 长度7.4m

每根重量0.7×7.4×25×0.02×2+0.3)=44.03 kN

根数4×6=24根

Z1:截面0.6×0.6 ㎡长度4.7m

每根重量(0.6+0.02×2)²×4.7×25=48.13 kN

根数14×4=56根

Z2:截面0.6×0.6 ㎡长度3.6m

根重量(0.6+0.02×2)²×3.6×25=36.86 kN

根数14×4×8=448根

表2-1 梁柱自重

(6) 墙体自重

外墙墙厚240mm,采用瓷砖贴面;内墙墙厚120mm,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内外墙均采用粉煤灰空心砌块砌筑。

单位面积外墙体重量为:7.0×0.24=1.68 kN/㎡

单位面积外墙贴面重量为:0.5 kN/㎡

单位面积内墙体重量为:7.0×0.12=0.84 kN/㎡

单位面积内墙贴面重量为(双面抹面):0.36×2=0.72 kN/㎡

表2-2 墙体自重

(7) 荷载合计: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50%屋面雪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体自重。

顶层恒载1Q

:4242.16kN

顶层活载2Q

:193.71kN

顶层梁自重3Q

:1L +2L +3L +4L +5L +6

L =42.84×30+6.85×15+11.09×32+8.7×8+5.22×8+44.03×4=2030.31kN

顶层柱自重

4

Q :36.86×56=2064.16kN

顶层墙自重5Q

:601.08+351.69+210.48+514.48=1677.73 kN 6'G =1Q +1/22Q +3Q +1/24Q +1/25Q

=9759.58 kN

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活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5'

G =3138.04+1/2×2421.32+42.84×30+6.85×15+11.09×32+1677.73=8120.9 kN

5432''''G G G G ====

8120.9 kN

1'

G =3138.04+1/2×2421.32+42.84×30+6.85×15+11.09×32+8.7×8+5.22

×8=8567.52kN

门窗荷载计算

M-1、M-2采用钢框门,单位面积钢框门重量为0.4kN/㎡ M-3、M-4采用木门,单位面积木门重量为0.2 kN/㎡

C-1、C-2、C-3、C-4、C-5、C-6均采用钢框玻璃窗,单位面积钢框玻璃窗重量为0.45 kN/㎡

表2-3 门窗重量计算

(8)底层墙体实际重量:

1

G =10699.07 kN

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6

43564.35

i

i

G

=∑kN

2.1.5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侧向位移验算 (1) 横向线刚度 混凝土 C30

7

310C E =⨯ kN/㎡

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楼面或预制板楼面。而现浇板的楼面,板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在计算

梁的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楼面的边框架取I =1.50I (0I

为梁的截面惯性矩)。

对中框架取I =2.00I

。若为装配楼板,现浇层的楼 图2-5 质点重力荷载值面,

则边框架梁取I =1.20I ,对中框架取I =1.50I

。(2) 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 值

柱线刚度列于表2-4,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见表2-5。 (2) 横向框架自振周期

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顶点位移法是求结构基本频率的一种近似方法。将结构按质量分布情况简化为无限质点的悬臂直杆,导出以直杆顶点位移表示的基本公式。

表2-4 柱线刚度

表2-5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1 1.7T α= 式中0α

——基本周期调整系数,考虑填充墙使框架自振周期减少的影响,

取0.6;

T ∆——框架的顶点位移。在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的地震力及位移;

T ∆是将框架的重力荷载视为水平作用力,求得的假想框架顶点位移。然后

由T ∆求出1T ,再用1T

求出框架结构的底部剪力,进而求出框架各层剪力和结构真正的位移。横向框架顶点位移计算见表2-6。

表2-6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

1 1.7T α=

0.577= (3) 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在I 类场地,8度设防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情况下,结构的特征周期g T =0.25s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6]

max α=0.16。

由于1T

=0.577>g T =1.4×0.25=0.35(s ),应考虑顶点附加地震作用。 按底部剪力法求得的基底剪力,若按i i

i EK

i i

G H F F G H =

∑分配给各层,则水平地震作用呈倒

三角形分布。

对一般层,这种分布基本符合实际。但对结构上部,水平作用小于按时程分析法和振型分解法求得的结果,特别对于周期比较长的结构相差更大。地震的宏

观震害也表明,结构上部往往震害很严重。因此,n δ

即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考虑顶部地震力的加大。n δ

考虑了结构周期和场地的影响。且修正后的剪力分布与实际更加吻合。

n δ=0.081T +0.01=0.08×0.577+0.01=0.0562 结构横向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EK

F =(

g

T / 1

T )×max α×0.854

1

i

i G =∑

=(0.25/0.850)0.9×0.16×0.85×88844.15=5691.88kN 顶点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n F ∆=n EK

F δ=0.068×5681.88=387.05kN

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

4

1

(1)

i i

i EK n j

j

j G H F F G H

δ==

-∑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地震剪力见图2-7。

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

4

1

(1)

i i

i EK n j

j

j G H F F G H

δ==

-∑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地震剪力见图2-7。

表2-7 各层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地震剪力

注:表中第6层i 中加入了n ,其中n =387.05kN 。 (4) 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 详见表2-8。

表2-8 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

:层间弹性相对转角均满足要求。e

θ<[

e

θ]=1/450。(若考虑填充墙抗力作用为

1/550)

2.1.6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本设计取中框架为例,柱端计算结果详见表2-9。地震作用下框架梁柱弯矩,梁端剪力及柱轴力分别见表2-10、图2-7,图2-8。

表2-9 C 轴柱(边柱)柱端弯矩计算

注:表中:3,210y y y y ++= i im C im D D V V /=

()i i i

i h y M h M -==1V y V im im 上下

表2-10 D 轴柱(中柱)柱端弯矩计算

2.1.7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图2-11 荷载折减示意图

(1) 荷载计算

a 4.01/2 2.0m =⨯=

a /l 2.0/7.80.26α===

231210.135+0.018=0.883αα-+=-

第6层梁的均布线荷载

CD跨:

屋面均布恒载传给梁 4.38×4.0×0.883=17.52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0.3+0.02×2)×0.7×25=5.95kN/m

恒载: 23.47kN/m

DE跨:

屋面均布恒载传给梁 4.38×4.0×0.883=17.52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0.25+0.02×2)×0.45×25=3.26kN/m

恒载: 20.78kN/m

第2~5层梁均布线荷载

CD跨:

楼面均布恒载传给梁 3.24×4.0×0.883=12.96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0.3+0.02×2)×0.7×25=5.95kN/m

无横墙

恒载: 18.91kN/m

DE跨:

楼面均布恒载传 3.24×4.0×0.883=12.96kN/m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0.25+0.02×2)×0.45×25=3.26kN/m

恒载: 16.22kN/m

第2~5层集中荷载:

纵梁自重(包括抹灰):(0.25+0.02×2)×0.45×25×4.0=13.05 kN

外纵墙自重(包括抹灰):(1.68+0.72)×3.6×(4.0-0.60)=26.68 kN

内纵墙自重:(0.84+0.72)×3.6×(4.0-0.60)=19.09 kN

柱自重(包括抹灰):0.64×0.64×3.6×25=36.68 kN

总计: 95.68 kN

第1层梁均布线荷载:

CD跨恒载: 18.91kN/m

DE跨恒载: 16.22kN/m

第1层集中荷载:

纵梁自重(包括抹灰): 13.05 kN

纵墙自重(包括抹灰): 16.22 kN

柱自重(包括抹灰): 48.13 kN

总计: 106.95 kN 活荷载计算: 屋面梁上线活荷载:

1q 0.883 4.00.51.77kN /m =⨯⨯=

楼面梁上线活荷载

2q 0.883 4.0 2.58.83kN /m

=⨯⨯=

(2)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框架弯矩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除活荷载较大的工业厂房外,对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可以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这样求得的框架内力,梁跨中弯矩较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法求得的弯矩偏低,但当活荷载在总荷载比例较大时,可在截面配筋时,将跨中弯矩乘1.1~1.2的放大系数予以调整。

a.固端弯矩计算 1)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将框架视为两端固定梁,计算固端弯矩。计算结果见表2-12。

表2-12固端弯矩计算

m 218.91kN/m m 220.78kN/m m

m

2)活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将框架视为两端固定梁,计算固端弯矩。计算结果见表2-13。

表2-13固端弯矩计算

8.97kN m

2

8.83kN/m

44.77kN m

2

1.77kN/m

m

2

8.83kN/m

m

b.分配系数计算

各杆端分配系数见表2-14。

表2-14各杆端分配系数

各杆端分配系数

(完整版)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书(毕业设计)

目录 1绪论 (1) 1.1工程背景 (1) 1.1.1设计资料 (1) 1.1.2材料 (1) 1.2 工程特点 (1) 1.3 本章小结 (2) 2结构设计 (3) 2.1框架结构设计计算 (3) 2.1.1工程概况 (3) 2.1.2 设计资料 (3) 2.1.3 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高度的确定 (4) 2.1.4 荷载计算 (5) 2.1.5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侧向位移验算 (11) 2.1.6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15) 2.1.7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16) 3.1.8 内力组合 (22) 2.1.9 截面设计 (30) 2.2板的计算 (50) 2.2.3 屋面板 (53) 2.3 楼梯设计 (57) 2.3.1 计算简图及截面尺寸 (57) 2.3.2 设计资料 (57) 2.3.3 梯段板设计 (58) 2.3.4 平台板计算 (59) 2.3.5 平台梁计算 (59) 结论 (62) 致谢 (63) 参考文献 (64)

1 绪论 1.1工程背景 本项目为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约为960.96㎡,总建筑面积约为5765.76㎡;层高3.6m,平面尺寸为18.3m×52.0m。采用桩基础,室内地坪为±0.000m,室外内高差0.6m。 框架梁、柱、楼面、屋面板板均为现浇。 1.1.1设计资料 (1)气象资料 夏季最高气温40℃,冬季室外气温最低-20℃。 冻土深度25cm,基本风荷载W。=0.35kN/㎡;基本雪荷载为0.2 kN/㎡。 年降水量500mm。 (2)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地形平坦,粘性土层,不考虑地下水。 (3)地震设防烈度 八度 1.1.2材料 柱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梁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基础采用C30,纵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235。 1.2 工程特点 本工程为六层,主体高度为21.6米。建筑采用的结构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等类型。本建筑自身的特点,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在多层建筑中,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层数、高度和功能。框架结构体系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构成,既承受竖向荷载,也承受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这种体系适用于多层建筑及高度不大的高层建筑。本建筑采用的是框架机构体系,框架结构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框架结构可通过合理的设计,

六层宿舍楼,框架填充墙结构毕业设计(含计算书、图纸)

计算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 (一)设计有关资料 建筑地点:广州市 建筑类型:六层宿舍楼,框架填充墙结构。 建筑面积2018.58平方米,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厚度取120mm,填充墙采用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 门窗使用:采用标准塑钢门窗,5mm厚玻璃。 地质条件:该地区建筑场地类别为二类,设防烈度为6度近震。地基土为粘性土,地基承=200kPa,基础的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 载力特征值:f k 风荷载:基本风压w0=0.40kN/m2 雪荷载:本工程不考虑雪荷载。 活荷载:楼层活荷载标准值2.0KN/ m2;屋面活荷载标准值w0=0.5KN/ m2(按不上人屋面考虑)。 高度为:总建筑高度为20.5m,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采用底部剪力法。 材料:根据施工单位条件和材料供应情况,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钢筋为HRB335级热轧钢筋(d≥12mm)及HPB235级热轧钢筋(d≤10mm)。 主要建筑做法: 1)屋面: 40厚C30细石砼(双向Φ4@150) 10厚纸筋灰 1.2厚三元乙丙橡胶卷材 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刷基层处理剂一遍) 钢筋砼屋面(3%坡度) 2)顶棚: 1︰1︰6水泥石灰砂浆打底15厚。 面刮腻子5厚。

喷涂内墙乳胶漆涂料。 3)楼地面: 一般做法: 地面为8厚600×600防滑耐磨型地板砖。 20厚1︰4干硬性水泥砂浆,面上洒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砼底板或素土夯实。 防水做法:(卫生间、厨房等处适用) 5厚防滑地砖300×300。 20厚1︰3水泥砂浆。 聚氨酯防水涂膜1.2厚。 1︰3水泥砂浆找平兼找0.5%坡,最薄处不小于20厚。 砼底板或素土夯实。 4)外墙面: 外墙分色陶瓷面砖,规格40×40×5厚,聚合物水泥砂浆色缝。 聚合物水泥砂浆5厚粘贴层。 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膜1.0厚。 1︰2.5水泥砂浆打底15厚(掺5%防水剂)。 5)内墙面: 一般做法: 1︰1︰6水泥石灰砂浆打底15厚。 面刮腻子5厚。 喷涂内墙乳胶漆涂料。 防水做法:(卫生间、厨房等处适用) 1︰2.5水泥砂浆打底15厚(掺5%防水剂) 纯水泥膏贴200×300瓷砖满贴至天花底 6)墙体: 本工程框架填充墙为MU5蒸压加气砼砌块,M5混合砂浆,外墙厚度为250mm,内墙厚度为200mm。 7)门窗: 标准塑钢门窗,5mm厚玻璃。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6层综合办公楼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书 一、建筑设计概况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设计详细说明 (1)、气象条件 ①、温度:最热月平均30.3℃,最冷月平均3.7℃; 室外计算温度:夏季极端最高40.1℃,冬季极端最底-9.5℃; ②、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3%; ③、主导风向:全年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基本风压0.35kn/m2 ④、雨雪条件:年降水量1450mm,日最大降水强度192mm/日; 暴雨降水强度3.31mm/s,100mm2;基本雪压0.35kn/m2; (2)、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各地层由上往下依次为: ①、人工填土,厚度1.3~2.1m,不宜做为持力层; ②、新冲击黏土,厚度0.4~1.2m,不宜做为持力层; ③、冲击粉质黏土,厚度4.5~5.6m,是较好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 值270KPa; ④、残积粉质黏土,厚度小于一米,是良好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 值300KPa; ⑤、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未钻透),是理想的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 350KPa;地下水位:地表以下2米内无侵蚀性,稳定低水位埋 深为2.3m~2.8m之间。 ⑥、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考虑,设计基本本地加速度值为0.15g,场 地土属中硬性,二类场地,建筑物类别为二类。 (3)、施工技术条件 “三通一平”等施工现场准备工作已经做好,各种机具、材料能满足要求。 2、建筑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根据要求及地形状况,本建筑设计为L形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为3413.34平方米,占地面积487.52平方米。首层高3.6m,其余各层高3.6m主体为六层,总高为23.4m。建筑横总长为23.4m,纵向总长为33.6m。 (2)、耐火等级:二级。 二、建筑内容 1、平面功能分析 本建筑设计中间设有走廊,两侧均有采光及兼作通风的窗,轴线宽2.1m,满足工作人员的通行要求及疏散要求;办公楼底层设有两个入口,一个宽 2.4m的正门,一个宽2.1m的侧门,均直接通往大厅;主体内各层都设有两 楼梯,一电梯,各有单独的入口,具体尺寸及做法详见建筑施工图,这也满足了疏散的入口要求。 2、房间布置 本办公楼设有接待室及会客室,满足休息要求;横向部分的房间呈南北 向布置,且在南北两侧均设有用来通风及采光的适当宽度、1.5m高的窗 户;纵向部分的房间呈东西向布置,且在东面设有宽度不等的窗户,西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某六层框架办公楼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

第一章设计任务及基本要求 1.1 设计原始资料 1.1.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六层办公楼,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为1310㎡,建筑面积5240㎡,建筑物共6层,底层层高5.1m,标准层层高3.6m,顶层层高4.5m,总高度25.5m,室内外高差0.450m,基础顶面距离室外地面1.05m,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该办公楼主要以层为单元出租,每层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拥有接待室、会议室、档案室、普通办公室、专用办公室等。楼内设有两个电梯三个楼梯,主、次楼梯开间均为3m,进深均为6.6m,楼梯的布置均符合消防、抗震的要求。 1.1.2 设计条件 一、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防,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二、基本风压: 0.55KN/m2,B类粗糙度; 三、雪荷载标准值:0.2KN/m2; 四、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五、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土质分布具体情况见表,II类场地土。地下稳定水位距地表-9m,表中给定土层深度由自然地坪算起。建筑地点冰冻深度-0.5m。 表1-1 建筑地层一览表 序号岩土 深度 土层 深度 (m) 厚度 范围 (m) 地基土 承载力 (kPa) 压缩 模量 (mPa) 1 杂填土0.0—1. 2 1.2 --- --- 2 粉土 1.2—2.0 0.8 200 5.0 3 中粗砂 2.0—4.8 2.8 300 9.5 4 砾砂 4.8—15.0 10.2 350 21.0 1.2 建筑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根据已有的设计规范,遵循建筑设计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造型美观的原则,对建筑方案分析其合理性,绘制建筑施工图。 二、规定绘制的建筑施工图为: 1、底层、标准层及顶层平面图:比例 1:150(图1-1) 2、主要立面图:比例 1:150(图1-2,图1-3) 3、屋面排水布置图:比例 1:150 4、剖面图:比例 1:150 5、墙身大样及节点详图:比例 1:100及1:10

六层框架结构学生宿舍毕业设计(含计算书,建筑、结构图)

目录 摘要 (3) 一、中文摘要及中文关键词 (3) 二、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 (4) 前言 (6) 正文 (7) 一、建筑设计 (7) 1、设计依据 (7) 2、设计要求 (7) 3、方案选择分析 (7) 4、总体布置、立面造型、经济指标及其他 (9) 二、结构设计 (10) 1、结构方案比较、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10) 2、重力荷载 (14) 3、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9) 4、横向框架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20) 5、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28) 6、横向框架的内力组合 (42) 7、截面设计 (49) 8、基础设计 (68) 8、楼梯设计 (77) 结论 (81) 总结体会 (82) 谢辞 (83) 主要参考文献 (84) 附录 (86) 一、英文原文 (86)

二、中文译文 (96) 摘要 一、中文摘要及中文关键词 本设计是学生公寓设计。总建筑面积为5391.49㎡,底层占地面积为898.58㎡,总高为21.90m。根据设计要求,设防烈度为8度,抗

震等级为二级,设计中要考虑抗震设计。本方案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主体结构为双向承重框架,横向框架等跨。在进行荷载计算和构件截面估算后,选取一榀框架进行计算,用迭代法算出内力,并对最不利活荷载和最不利内力进行分析,通过底部剪力法求出地震荷载。本方案基础形式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整个方案设计基本符合设计和结构要求,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结构荷载设计值荷载效应 Abstract 一、English Abstract And Keywords Abstract: It is that the student’s apartment designs to originally design. The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is 5391.49㎡, the floor space of ground floor is 898.58㎡, the total height is 21.90m。According to the designing requirement , the

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书(毕业设计)

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书(毕业设计)注:表中恒载和活载的组合,梁端弯矩取调幅后的数值,剪力取调幅前 的较大值。图中M左、M右为调幅前弯矩值,M左′、M右′为调幅后弯 矩值。剪力值应取V左和V左′具体数值见表2-16 (2)柱内力组合 框架柱取每层柱顶和柱底两个控制截面组合结果见表2-22、表2-23、表中系数?是考虑计算截面以上各层活载不总是同时满布而对楼面均布活 载的一个折减系数,称为活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取值见表2-21、表2- 21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墙,柱,基础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活荷载的折减系 数11.00(0.90)2~34~55~6>200.850.700.650.55表2-22C柱内力组合 表 层位内次置力6柱M荷载类别恒载①42.09活载②19.62地震荷载 ③116.8228 竖向荷载与地震力组合1.2①+1.4②1.2(①+0.5②)±1.3③77.98- 89.59214.15XX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顶N596.25109.84柱 116.53869.28-77.99913.5177.981120.20-77.981164.4377.980371.13-78.121415.3677.671622.05-74.621666.2983.491873.04- 93.9221917.2754.272136.96-27.552194.71629.9261.97661.15- 115.33763.2183.03807.45-115.56903.61115.43947.84- 129.841031.96132.291076.19-134.571154.32126.221198.55- 161.951287.32359.271345.07932.89-186.54990.13239.891264.61- 207.591290.84240.121553.25-240.251597.48253.921871.91-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六层教学楼建筑结构及施工组织设计附工程量计算【全套设计】

毕 业 设 计(论 文)任 务 书 课题名称 邵阳学院第二教学楼 姓 名 学 号 -08 院 系 土木工程学院 专 业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 指导教师 2013年 11 月 27日 ※※※※※※※※※ ※※ ※ ※ ※※ ※※※※※※※※※ 2012届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材料 (一)

全套图纸,完整版设计加 一、设计(论文)的教学目的 毕业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通过本教学环节,要加深学生对所学大体理论知识的明白得,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置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使学生取得有关单位工程建设从方案制定到施工组织的全进程系统性的训练。 二、设计(论文)的要紧内容 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依据所选课题的具体要求,利用运算机辅助完成一栋建筑物的建筑和结构设计,绘制一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施工图,手算一榀具有代表性的框架,同时依照本人的设计图纸完成其相应的清单工程量计算及施工组织设计。 三、设计(论文)的大体要求 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询资料和调查研究,了解课题所涉及到的相关标准要求,独立完成全数设计内容,并做到建筑设计方案合理,结构计算层次明晰,清单工程量计算大体准确,施工组织方案经济可行。其具体要求如下: (一)建筑设计 一、课题名称:邵阳学院第二教学楼 二、建设地址:邵阳市,见相应小区计划图 3、建筑规模与结构形式: 重要提示:各类电子文档标准格式中的说明(用蓝色或红色字体表 示),在参阅后请自行删除(包括本提示),黑色字体的内 容全部保留! !

已被批准的总建筑面积:7000m2左右; 建筑层数:5-6层。 4、建筑面积分派指标及要求: 五、建筑技术条件: A.气象条件:直接查询本地气象资料; B.工程地质条件 1)Ⅲ类场地,自然地表1m内为填土,填土基层为3m厚砂质粘土,再下为砾石层。 砂质粘土地基承载力特点值 2 / 250 ~ 200m kN f a ,砾石层为2 / 400 ~ 300m kN。 2)地下水位:地表以下2.0m,无侵蚀性。 3)相邻原有建筑基础为条形基础,其底面标高在室外地面下1.2m处,马路上排水阴沟3.0m。 C.材料供给 1)三材由建材公司供给,品种齐全。 2)墙体材料可选用烧结空心砖、加气砼砌块等。 D.施工条件和能力

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书

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书 摘要: 本文通过计算和分析,对一座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 综合考虑了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因素,按照国家相 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了结构计算和验算。通过结构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梁、柱、楼板等构件的计算和设计,并对整体结构进行了稳定性验证。最终得 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6层;结构计算;验算;稳定性验证; 1.引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在多层建筑和 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广泛应用。本文将对一座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 设计,并综合考虑结构的各项要求和限制,以达到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结构设计 2.1梁的设计 根据结构荷载和梁的跨度,采用双向板式梁进行设计。首先计算梁的 截面尺寸和配筋量,然后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对不满足要求的部分 进行调整和改进。 2.2柱的设计 根据结构荷载和柱的高度,采用矩形柱进行设计。首先计算柱的截面 尺寸和配筋量,然后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对不满足要求的部分进行 调整和改进。

2.3楼板的设计 根据结构荷载和楼板的跨度,采用一般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设计。首先计算楼板的厚度和配筋量,然后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对不满足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进。 3.结构计算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结构的荷载计算和强度计算。考虑到不同荷载情况下的结构变形和应力,进行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验算。 4.结果与讨论 通过上述计算和分析,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在结构的各个部分都满足了强度、稳定性和使用性的要求。 5.结论 本文对一座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设计,并根据结构要求和标准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结构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梁、柱和楼板等构件的设计,以及结构的稳定性验证,得出了一个满足设计要求的结构方案。

6层框架教学楼计算书 8度抗震设防

某学院综合教学楼(框架结构) 设计说明书 一、建筑设计 二、结构设计 建筑设计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某学院综合教学楼,该教学楼工程已经城市规划局审定批准。该综合教学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4064.1m2,层高为:3.9m,总层数为6层。 二、建筑说明 1、建筑布置: 供学生上课的教室(32-34个),语言教室(1-2个),计算机房及办公室(2个),电教室及办公室(1-2个),资料室及办公室(2个),每层设教师休息室1个,男女厕所各1个。 2、平面处理 平面柱网采用3.6m*6.0m及3.6m*3.0m柱网,横向3跨,跨度为15.0m,纵向为12跨,跨度为43.2m,布置整齐。 3、立面处理 因综合教学楼布置较整齐,立面没有高低凹凸之感,以平面为

主,外墙采用外墙涂料喷涂,对窗户及雨棚等加以颜色区别,起点缀作用。 4、基础处理 基础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C10混凝土垫层100mm厚,基底标高为:-2.3m。 5、交通布置 采用内走廊布置,设一个楼梯,供交通使用。 6、采光 为保证各教室的采光度,采用天然采光及照明辅助方式,窗采用塑钢,门采用木材。 7、通风、水电暖部分 通风采用自然通风,全楼均用热水采暖,除走廊用吸顶灯外,其他均用日光灯照明,门厅可设壁灯,各房间均有插座。 三、工程做法及说明 1、内墙:采用普通内墙涂料,做法详见05J1 2、外墙:采用高级外墙涂料喷涂墙面,做法详见05J1 3、屋面:三毡四油撒绿豆砂,150mm厚1:8水泥焦渣找坡,冷底子油 热沥青各一道,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坡,40mm厚的钢筋混凝土整浇层,预应力空心板,吊项。 4、楼面:水磨石地面,50mm厚钢筋混凝土整浇层,预应力空心板,吊 项。 5、地面:厕所地面铺瓷砖;语言教室、计算机房、电教室铺木地板;其

六层砖混结构住宅毕业设计计算书

目录 前言 (1) 摘要 (2) 第一部分机构方案设计 (3) 第二部分设计计算说明书 (5) 2.1荷载计算 (5) 2.2 初估墙板尺寸重量 (6) 2.3墙体承载力验算 (11) 2.4厨房卫生间现浇板计算 (12) 2.5阳台现浇板计算 (13) 2.6板式楼梯计算 (14) 2.7基础设计 (17) 2.8 过梁计算 (20) 2.9 结构抗震验算 (21)

设计摘要 本次设计的的工程为某单位住宅楼,本工程占地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此建筑为六层,总高度为18.6米,室内外高差为0.600米,女儿墙高度为1.2米。建筑总宽度为10.7米,总长度为77.6米。 本工程共设计六个组合单元,每个单元为两户,共计七十二户,其中三室户、一室户各六户,其余六十户均为两室户。 本建筑立面力求简洁大方,外墙刷外墙涂料,女儿墙采用实心砖砌筑。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墙体采用MU10机制红砖砌筑,外墙均为370mm厚,内墙240mm厚,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为M5。圈梁、构造柱、楼梯、阳台、雨棚及厨房楼面采用C20 砼浇注。其它部位屋面及楼面板采用预制空心板。 基础为条形基础,采用MU10机制红砖M7.5水泥砂浆砌筑。 单元门为电子对讲门,入户门为防火防盗门,其它门为木质装饰门。窗户为铝合金断桥窗,其中阳台大面积玻璃封闭窗,利于采光。 采用设置圈梁、构造柱等构造措施符合抗震验设计要求。

毕业设计计算书 第一部分机构方案设计 1.1总设计说明: 1.1.1设计依据: (1)依据建筑工程专业2007届毕业设计任务书。 (2)遵照国家规定的现行各种设计规范、有关授课教材、建筑设计资料集、建筑结构构造上资料集等相关资料。 1.1.2 设计内容、建筑面积、标高: (1)本次设计的题目为“某单位住宅楼”。 (2)建筑面积:5000 m2,共六层,层高2.8m。 (3)室内外高差0.600m,室外地面标高为-0.600m。 1.1.3 结构: (1)本工程为砖砼结构。外墙370mm厚红砖墙,内墙为240mm厚红砖墙,楼梯间墙为370㎜厚红砖墙,卫生间隔墙为60㎜厚红砖墙。 (2)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场地。 1.1.4 各部分工程构造: (1)屋面:为上人屋面 SBS卷材防水层 25mm厚 1:3 水泥沙浆找平层 水泥珍珠岩找平保温层平均180mm厚 150mm厚预制空心板 20mm厚 1:2.5 板下水泥砂浆抹灰 (2)楼面: 1:2.5水泥砂浆抹灰 20mm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mm 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 150mm厚预制空心板 20mm板下抹灰 (3)卫生间地面: 釉面砖面层

框架结构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黑龙江省某市兴建六层商店住宅,建筑面积4770平方米左右,拟建房屋所在地震动参数08.0max =α,40.0T g =,基本雪压-20m 6KN .0S ⋅=,基本风压-20m 40KN .0⋅=ϖ,地面粗糙度为B 类。 地质资料见表1。 表1 地质资料 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根据该房屋的使用功能及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设计,其标准层建筑平面、结构平面和剖面示意图分别见图纸。主体结构共6层,层高1层为3.6m ,2~6层为2.8m 。 填充墙采用陶粒空心砌块砌筑:外墙400mm ;内墙200mm 。窗户均采用铝合金窗,门采用钢门和木门。 楼盖及屋面均采用现浇钢筋砼结构,楼板厚度取120mm ,梁截面高度按跨度的 1/812/1~估算,尺寸见表2,砼强度采用)mm 43N .1f ,mm 3KN .14f (C -2t -2c 30⋅=⋅=。 屋面采用彩钢板屋面。 表2 梁截面尺寸(mm ) 柱截面尺寸可根据式c N f ][N A c μ≥ 估算。因为抗震烈度为7度,总高度30m <,查表 可知该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其轴压比限值8.0][N =μ;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近似取12-2m KN ⋅,由图2.2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2m 35.4⨯和2m 8.45.4⨯。由公式可得第一层柱截面面积为

边柱 32c 1.3 4.5312106 A 98182mm 0.814.3⨯⨯⨯⨯⨯≥ =⨯ 中柱 23c m m 51049114.3 8.06 10128.45.425.1A =⨯⨯⨯⨯⨯⨯≥ 如取柱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和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71mm 和389mm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并综合考虑其它因素,本设计框架柱截面尺寸取值均为600mm 600mm ⨯,构造柱取 400mm 400mm ⨯。 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标高-2.40m ,承台高度取1100mm 。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取顶层柱的形心线作为框架柱的轴线;梁轴线取至板底,62~层柱高度即为层高,取2.8m ;底层柱高度从基础顶面取至一层板底,取4.9m 。 5.8 m 5.0m 5.0m 8 图1.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3. 重力荷载计算 3.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屋面(上人):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m 40KN .002.020⋅=⨯ 150厚水泥蛭石保温层 -2m 75KN .015.05.0⋅=⨯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2m 5KN .210.025⋅=⨯ 20厚石灰砂浆 -2m KN 43.020.071⋅=⨯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全手算附图)

结构计算书 某六层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图、剖面图如图1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结构设计。 1.设计资料 (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 m,室内外高差450mm。(2)墙身做法:墙身为普通机制砖填充墙,M5水泥砂浆砌筑。内粉刷为混合砂浆底,纸筋灰面,厚20mm,“803”内墙涂料两度。外粉刷为1:3水泥砂浆底,厚20mm,马赛克贴面。 (3)楼面做法:顶层为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5mm厚1:2水泥砂浆加“107”胶水着色粉面层;底层为15mm厚纸筋面石灰抹底,涂料两度。 (4)屋面做法: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口处厚100mm,2%自两侧檐口向中间找坡),1:2水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二毡三油防水层。 (5)门窗做法:门厅处为铝合金门窗,其它均为木门,钢窗。(6)地质资料:属Ⅲ类建筑场地。 (7)基本风压:ωo=0.55 KN/m2(地面粗糙度属B类)。 (8)活荷载:屋面活荷载2.0 KN/m2,办公楼楼面活荷载2.0KN/m2,

走廊楼面活荷载2.0KN/m2。 建筑剖面图

建筑平面图

结构平面布置图

2.结构布置及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边跨(AB、CD跨)梁:取h=1/12L=1/12X6000=500mm,取b=250mm. 中跨(BC跨)梁:取h=400mm,b=250mm 边柱(A轴、D轴)连系梁:取b×h =250mm×500mm 中柱(B轴、C轴)连系梁:取b×h=250mm×400mm 柱截面均为b×h=300mm×450mm 现浇楼板厚100mm。 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根据地质资料,确定基础顶面离室外地面为450mm,由此求得底层层高为4.5m。各梁柱构件的线刚度经计算后列于图3。其中在求梁截面惯性矩时考虑到现浇楼板的作用,取I=2I o(I o为不考虑楼板翼缘作用的梁截面惯性矩)。 边跨(AB、CD)梁: i=2E c×1/12×0.25×0.503/6.0=8.68×10-4E c (m3) 边跨(BC)梁: i=2E c×1/12×0.25×0.43/2.5=10.67×10-4E c (m3) 上部各层柱: i=E c×1/12×0.30×0.453/3.6=6.33×10-4E c (m3) 底层柱: i=E c×1/12×0.30×0.453/4.5=5.06×10-4E c (m3)

六层框架结构办公楼设计计算书

1 工程概况 1.1 概况 本工程为某政府机关办公楼,本工程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4000m2左右,建筑平面一字型,受场地限制,宽度≤17m,长度≤40m。开间长4.5m,进深长6.6m,层高3.6m,走廊宽2.4m。框架梁、板、柱均采用现浇混凝土。 1.2 地质资料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2.1 场地概况 拟建建筑场地已经人工填土平整,地形平坦,地面高程4.6m。 1.2.2 地层构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勘察揭露的地层,自上而下除第一层为近期人工填土外,其余均属第四全新世海陆交相互沉积。勘察深度范围内所揭露的地层,厚度变化很小,分布较均匀,其各层概况为: ⑴杂填土:以粘土为主,含大量垃圾和有机质,不宜作为天然地基,平均厚度2.5m。 ⑵淤泥质粉质粘土:深灰色,流塑状态。平均厚度7.1m。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⑶细砂:以细砂为主,少量粉砂,含粘粒,饱和,松散稍密状。平均厚度为2.4m ⑷中砂:以中粗砂为主,饱和,属密实状态,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工程地质性良好,可以做桩尖持力层。本层为揭穿。 1.2.3 地下水情况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场地地下水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分上下两个含水层,第一含水层位于第⑵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属上层空隙滞水,水位高程约为 4.2m;第二层含水层主要存于第⑶层细砂层中,属空隙潜水,具有一定的静水压力。经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判定该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1.2.4 工程地质评价 ⑴场地土类型与场地类别:经计算,本场地15m深度以内土层平均剪切波速(按各层厚度加权平均)为V sm=140~160m/s,即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另据区域资料表明,该场地覆盖层厚度D ov为60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该场地类别为Ⅱ类土。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⑵场地地基液化判别:第⑶层细砂层为液化土层,I IE =11.3,属中等液化。 ⑶地基持力层选择与评价:第⑴层杂填土不宜作天然地基;第⑵层淤泥质粉质粘土位软弱下卧层;第⑶层细砂层属中等液化土层,未经处理不可作为地基持力层;第⑷层中砂层物理学性质较好,可作为桩尖持力层。有关桩的设计和要求,详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桩设计参数见下表1.1: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桩设计参数表1.1

6层框架结构综合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建筑部分 一、建筑设计要求 1.建筑层数:主体六层,无地下室。 2.建筑平面布置:标准层为病房、仓库、办公、其他辅助用房。 3.采用铝合金门窗户,外填充墙为3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填充墙为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4.平面布置:因充分考虑框架结构特性,本设计将使用功能一致的空间做了统一布置,具体布置见《建施》标准层平面布置图5.建筑层高:首层3.9m,标准层3.6m。 建筑面积:4968mm2左右,总高度21.9m 。。 二、设计依据 1.建筑布局应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相适应,做到分区 明确、联系方便、保证客房及公共用房都具有良好的 居住和活动环境。室内应尽量采用天然采光。围护结 构应尽量做到保温隔热,以利于节能。应设医用电梯。 2.病房:病房类型可以分为三床病房、六床病房、特护 房; 3.卫生间无自然通风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通风排气; 卫生间要有管道井; 4.室内净高:客房居住部分,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4 m, 不设空调时不应低于2.6 m。客房内过道净高不应低 于2.1 m,公共走道不应低于2.6 m 5.要有医务务员工作间、储藏间、开水间。 6.客房入口门洞宽不应小于0.9 m,高度不应小于2.1 m;客房内卫生间门洞宽不应小于0.75 m。 7.公共部分:门厅内交通流线及服务分区应明确,总服 务台应明显;每层应至少设两个疏散楼梯间,安全出 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三室内装修 因考虑现代人审美观的差异,本工程仅做粗装修处理,施工时做至结构基层即可,面层待甲方自行处理。结构计算时仅考虑抹灰。

四、室外装修 结合该建筑所处环境以及人们对外观要求的提高,本设计要求外墙均采用高级外墙涂料,主体颜色为白色,挑檐处为蓝色,另外在阳台上加两道腰线,其中间部分也是高粱红色,与挑檐相互呼应。充分体现一种宁静,简洁、而又稳重的设计理念。 五、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1.建筑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2.要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 3.抗侧力结构和构件的延性也要重视。 其中:规则要求为:避免结构有过大的凹凸, 避免竖向承重构件的不连续, 避免水平和竖向的不均匀。 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指:要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此外结构体系要具有必要的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或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延性指:避免混凝土结构的脆性破坏,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

六层中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计算书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 建筑地点:光州新区 建筑类型:六层中学教学楼,框架填充墙结构。 建筑介绍:建筑面积约3600平方米,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楼板厚度取120mm,填充墙采用240mm厚的混凝土空心 小砌块。 地质条件:经地质勘察部门确定,此建筑场地为三类近震场地,设防烈度为7 度。 1.2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 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楼板的均布活载和恒载经连系梁梁间接或直接传 至主梁,再由主梁传至框架柱,最后传至地基。 根据以上楼盖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本教学楼框架的承重方案为横向框架承重方案,这可使横向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大,增加框架的横 向侧移刚度,柱网布置见建筑平面图。 1.3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图1-1

1.4 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1、梁截面高度一般取梁跨度的1/12至1/8。 本方案纵向框架梁h=(1/12~1/8)×5000=416~625mm,取h=500mm,截面宽 度b=(1/3~1/2)×500=160~250mm,取b=250mm,可得纵梁的截面初步定为b ×h=250mm*500mm。 横向框架梁h=(1/12~1/8)*8260=688~1032mm,取h=700mm,截面宽度 b=(1/3~1/2)*700=233~350mm,取b=250,可得横梁的截面初步定为 b×h=250mm*700mm 2、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βFg E n 注:β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F按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 g E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的取14KN/m2。 n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2)A c ≥N/u N f c 注:u N 为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本方案为二级抗震等级,查《抗震规范》 可知取为0.8。 f 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对C30,查得14.3N/mm2。 3、计算过程: 对于柱: N=βFg E n=1.3×25.92×14×6=2830.464(KN) A c ≥N/u N f c =2830.464×103/0.8/14.3=227418.18(mm2) 取400mm×600mm 梁截面尺寸(mm) 表1-1 柱截面尺寸(mm)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完整版

摘要 本设计是武汉地区一大学宿舍楼。该工程占地40002m,共六层,层高均为3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要求为六度设防。 本结构设计只选取一榀有代表性的框架(8号轴对应的框架)进行计算。本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一、开题报告,即设计任务,目的要求; 二、荷载计算,包括恒荷载,活载,风荷载; 三、内力计算和内力组合; 四、框架梁柱配筋计算; 五、现浇板,楼梯和基础计算; 六、参考文献,结束语和致谢。 该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一、在考虑建筑结构要求的同时考虑了施工要求及可行性; 二、针对不同荷载特点采用多种不同计算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了 全面系统的复习; 三、框架计算中即运用了理论公式计算又运用了当前工程设计中常 用的近似计算方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o explain a design of a 6-storey-living building in Wuhan. The building is to use frame structure with steel and concrete with the seismic requirements for the minimum security 7. The structural design only selected the framework on the 7th axis for calculation. Throughout the design, it mainly used some basic concept such as the structural system selection, the structure of planar and vertical layout, columns and beams section to determine, load statistics,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together with the methods of construction and structure. O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 in order to determine or estimate the structure of layout elements cross-section size, it requires the use of some simple approximate calcula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quickly and provincially. Therefore, in the designing, the use of a framework structure similar to hand-counting methods, including the role of vertical load under the hierarchical method, the level of seismic shear and D value method to master the basic methods of structural analysis to establish the structure of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basic concepts; in the design of the foundation,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of soil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design.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soil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nature of soil, but also based on the form and size of upper part. I selected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foundation which has a better shear capacity and bending capacity 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load statistics,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shear method, carrying capacity

六层框架住宅楼结构计算书

1 工程概况及建筑设计 设计的基本原则 (1)满足功能要求 满足建筑物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本设计要满足住宅的休息,娱乐等基本要求。 (2)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 正确的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坚固耐久,建造方便。 (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在房屋的设计和建造中,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尽量做到节省劳动力,节约建筑材料和资金。 (4)考虑建筑美观要求 建筑物是社会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它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人们对建筑物在美观方面的要求,考虑建筑物赋予人在精神上的感受。 (5)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单体建筑是总体规划中的组成部分,单体建筑应符合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建筑物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徐州家园小区框架住宅楼。工程所在地处于江苏省徐州市。根据建筑物功能使用、经济性能要求及该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该住宅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建筑物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建筑与地形的关系,从建筑物功能与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设计主要依据有关国家建筑、结构设计规范,根据徐州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地震设防烈度、气象资料等有关资料进行设计。 工程名称:徐州市家园小区住宅楼; 工程规模:主体6层; 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工程环境:本工程位于徐州市市区;

地面粗糙度:C类; 建筑类别:丙类; 场地土类别:Ⅱ类;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结构重要性系数:1.0;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三级; 环境类别:上层一类,基础:二(a)类;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第一组别),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值为0.10g; 防火等级为二级; 底层层高为3.9m,其它层均为3.0m,女儿墙高1.2m。建筑物总高度 为19.2m。 室内外高差为0.45m,无地下室。 1.1.1原始设计资料 (一)气象资料 徐州市自然条件及气候条件: 年平均温度14.2℃ 最热月平均气温31.6℃ 最高气温40.6℃ 最冷月平均气温 -4.1℃ 最低气温 -22.6℃ 土壤冻结最大深度 24cm 年平均降雨量 869.9cm 日最大降雨量 213.0cm 相对湿度平均71%(冬季61%,夏季70%) 主导风向全年主导风向为偏东风 平均风速 3m/s 最大风速 19.3m/s 基本风压值 0.35kN/m2 夏季平均风速折算成距地面2m处数值: 2.1m/s 积雪最大厚度 24cm 基本雪压 0.35 kN/m2 (二)地质资料 (1) 地形地貌及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