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船舶吃水差

第四章船舶吃水差

第一节营运船舶对吃水差及吃水的要求一、船舶吃水差及吃水对航行性能的影响

二、航行船舶对吃水差的要求

1. 定义:

•船舶吃水差(Trim)——指首尾吃水的差值。

t=d F-d A

•万吨级货船适度吃水差为:

满载时一0.3 ——一0.5 m;

•半载时一0.6 ——一0.8 m;

轻载时一0.9 ——一1.9 m。

三、空载航行船对吃水及吃水差的要求

IMO和各国都对空载吃水和吃水差有明确的要求。主要有:

一般空船压载后吃水≥50% d s,

冬季压载后吃水≥55%d s;

|t|<2.5%L,使纵倾角<1.5°

最小平均吃水d m≥0.02L BP + 2 (m )

L BP≤150 m :d Fmin≥0.025 L BP〔m〕

L BP>150 m :d Fmin≥0.012L BP + 2 (m )

螺旋桨沉深直径比h/D >0.8 ~0.9

第二节船舶吃水差及吃水的基本核算

一、吃水差产生的原因

•装载后重心纵向位置与正浮状态的浮心纵向位置不在同一垂线上,则船舶产生一纵倾力矩,迫使船舶纵倾。随着船舶纵倾,水线下排水体积的形状发生变化,浮心也随之移动。当船舶倾至某一水线时,重心与纵倾后的浮心重新在与新水线垂直的垂线上,则船舶达到平衡,此时船舶首、尾吃水不相同,从而产生吃水差。

二、吃水差计算原理:

三、吃水差及首、尾吃水的基本核算

1.计算排水量和重心纵坐标

△=ΣP i

x g=Σp i *x i /△

2 . 计算船舶首吃水d F和尾吃水d A

第三节 载荷变动及舷外水密度改对纵向浮态的影响

一、载荷纵移

载荷P 沿纵向移动x ,从而产生纵倾力矩9.81Px kN·m ,于是载荷移动引起的 吃水差改变量δt 为

(m)

注意:载荷P 前移,δt 为+;

载荷P 后移,δt 为一。

•载荷移动后新的首、尾吃水d F1、d A1和吃水差t 1为 :

二、重量增减

*1.少量增减

少量增减——指载荷增减量约少于10%Δ。

注意:装载时P 取+,卸载时P 取一。

2.大量增减

大量增减——通常指载荷增减量大于10% △。

1) 载荷增减后的船舶排水量△1和重心纵坐标x g1

2)由载荷增减后的排水量查取有关静水力参数

• 根据Δ1,查得d M1、x b1、x f1和MTC 1。

MTC x x P MTC x P P P t 100)

(81.910081.912-⋅⋅==δt

t d d t t

d d t

d d A F L x A A L x F F bp f

bp

L

bp f bp L

δδδ+=-=⋅-=⋅+=+-1111122

3) 计算载荷增减后的吃水差t,

• 计算载荷增减后的首、尾吃水d Fl , d Al

*三、舷外水密度改变 • 大型船舶装载吃水通常受港口水深限制,为了多装货,要求船舶平吃水进出港;同时,船舶从海上航行到进港,或由港内航行至海上,往往又是进出于不同水密度的水域。因此,在配载时需解决船舶进出不同水密度水域时的吃水改变量和吃水差改变量。

• 吃水差的改变方向取决于x b 和x f 在水线处的相对位置。

1

111100)(1MTC x x b g t -⋅∆=⎪⎩⎪⎨⎧⋅+=⋅-=-+t d d t

d d bp

L f x bp L M F bp L f x bp L M A 22

第四节吃水差计算图表

一、吃水差曲线图

•为简化吃水差与首尾吃水计算,船舶资料中提供有吃水差曲线图、少量加载首尾

吃水改变量等图表,使用方便,但曲线图判读误差较大。

•吃水差曲线图是根据船舶吃水差及首、尾吃水基本计算原理制定的。

横坐标——排水量△;

纵坐标——载荷纵向重量力矩(不包含空船重量)

吃水差曲线图的使用

1)计算实际装载后的△和M x;

2)作△的垂直线和Mx的水平线;

3)读出直线交点对应的t、dF和dA。

(适用于大量)

二、吃水差比尺

•它一般表示在船上任意位置加载100 t(或30 t、500 t)后,船舶首、尾吃水改变量的图表。

(适用于少量)

吃水差比尺的使用

1)作d M水平线及x p垂直线;

2)读出两直线交点所给定的δd F和δd A

3 )若实际装载量是P吨,则其首、尾吃水改变量δd F’及δd A’值为

•当船舶少量卸载时,将P取为负值。

吃水差数值表的使用

1) 由加载前吃水(或排水量)及舱名查出在该舱加载100 t首、尾吃水改变量

δdF和δdA。

2)同理,当加载P吨时,按式(4-18)求出相应的δdF’和δdA’值。

第五节吃水差调整

一、载荷纵移

1 ) 适应范围

(1)船舶配载图编制时纵移货物;

( 2 ) 装卸后及航行中液舱载荷调拨。

2)载荷纵移量计算

(1)公式法

(2)吃水差图表法

二、重量增减

1) 适应范围

(1)加(排)压载水

(2)排出多余淡水

(3)航行中油水消耗

(4)装载结束前利用货物机动量调整吃水差

货物装载结束前,通常在首、尾部货舱留出部分机动货载,机动货量大小应根据预计装载最后阶段可能出现的最大吃水差确定。

(5)锚地驳卸

对于大吨位船舶,当港口水深受限时,常常在锚地驳卸部分货物使船舶吃水满足要求后方可进港。

2)重量增减量的求取

(1)公式法

(2)吃水差图表法

船舶吃水差的调节

船舶吃水差的调节 船舶吃水差是指船舶在一定载态下首尾吃水的差值,通常是首吃水减去尾吃水,如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的《船舶货运》就是这么定义的。吃水差为正值时,首吃水大于尾吃水,船舶首倾;吃水差为负值时,尾吃水大于首吃水,船舶尾倾;吃水差为零时,首尾吃水相等,称为平吃水。但美国船级社(ABS)认证的有些船舶装载手册是用尾吃水减去首吃水。 吃水差的大小不但影响船舶港口使费和进出吃水受限水域,如运河的港内,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船舶性能,如操纵性、快速性、耐波性等。若船舶尾倾过大: 1.操纵性能将会降低,易偏离航向,旋回性降低。因为船首湿水面积减小,旋回时船首受到的水压力反作用力减小,因此旋回初经增大。根据实践证明,尾吃水每增加1%船长,旋回初径将增加10%。 2. 大风浪天气中,由于尾部干舷减小,易造成船尾上浪,船首出现严重的拍底现象,损伤船体构造。 3.大型船舶,满载时驾驶台盲区200米以上,空栽达700米左右,集装箱船还要大。若再严重尾倾,不利于驾驶台了望,影响船舶安全航行 换而言之,若船舶首倾过大: 1.水阻力增大,降低船速。 2.首吃水过大,舵页漏出水面,舵效降低,不易于船舶转向还会发生空摆现象。 3.首部干舷减小,易造成甲板上浪。 4.螺旋桨易漏出水面,飞车现象出现,空泡加大,影响主机和桨叶寿命。 所以根据船舶经验和实践,对船舶吃水差有适当的要求。一般吨位船舶应保持适度尾倾。有利于船舶运动流线型,发动机效率和舵效;大吨位船舶应平吃水进出港;少数高速船不要求尾倾。 因此当船舶吃水不符合要求时,吃水差的调整在装卸货及航行过程中十分必要。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的《船舶货运》大专院校统编教材中讲述了两种方法:纵向移动载荷、少量加载或减载。此两种方法较为常见,在船舶实践中十分实用。但在实践中,也有一些问题无法解决。 (一)纵向移动载荷方案,根据预定的吃水差和当前吃水差的差值求出吃水差的改变量。然后根据下面的公式可求出已知重量货物的移动距离或者已知移动距离的货重: P=100δt * MTC / L δt :吃水差的改变量,要求的吃水差与实际吃水差的差值。 MTC :每厘米纵倾力矩,由船舶平均吃水查取。

船舶吃水差

第四章船舶吃水差 1.船舶的吃水差是指船舶。 A 首尾吃水之差 B 装货前后吃水差 C 满载与空载吃水之差 D 左右舷吃水之差 2.船舶的浮态为纵倾时,则必然是。 A 船舶中前部分和中后部分的重量不相等 B 船舶中前部分和中后部分所受的浮力不相等 C 船舶的重心和正浮时浮心到船中的距离不相等 D 重心和正浮时浮心不在同一垂线上 3.船舶每厘米纵倾力矩MTC 。 A 随吃水的增加而减小 B 随吃水的增加而增大 C 与吃水大小无关 D 与吃水的关系不能确定 4.船舶精确的首吃水应为。 A 从首水尺上读得的吃水值 B 首垂线上水面与基线间的距离 C 首柱上水面与基线间的距离 D 船首的最小吃水 5.船舶精确的尾吃水应为。 A 从尾水尺上读得的吃水值 B 尾垂线上水面与基线间的距离 C 尾柱上水面与基线间的距离 D 船尾的最小吃水 6.船舶有首倾,则精确首吃水一般。 A 小于相应首柱上吃水 B 等于相应首柱上吃水 C 大于相应首柱上吃水 D 与相应首柱上吃水的关系不能确定 7.船舶有首倾,则精确尾吃水一般。 A 小于相应尾柱上吃水 B 等于相应尾柱上吃水 C 大于相应尾柱上吃水 D 与相应尾柱上吃水的关系不能确定 8.船舶有尾倾,则精确首吃水一般。 A 小于相应首柱上吃水 B 等于相应首柱上吃水 C 大于相应首柱上吃水 D 与相应首柱上吃水的关系不能确定 9.船舶有尾倾,则精确尾吃水一般。 A 小于相应尾柱上吃水 B 等于相应尾柱上吃水 C 大于相应尾柱上吃水 D 与相应尾柱上吃水的关系不能确定 10.从最佳纵倾的角度确定吃水差目的是使船舶的。 A 所受阻力最小 B 装货量最大 B 燃油消耗率最小 D 吃水最合适 11.船舶装载后,经计算,漂心在中前,则船舶。 A 首倾 B 尾倾 C 正浮 D 浮态不能确定 12.船舶装载后,经计算,重心在浮心之前,则船舶。 A 首倾 B 尾倾 C 正浮 D 浮态不能确定 13.利用《装载100吨载荷引起首尾吃水变化标尺图》求得首尾吃水改变量时,两者的数值,符号。

第五章-船舶吃水差

第一节 航行船舶对吃水差及吃水的要求 吃水差的概念: 1.吃水差的定义 船舶吃水差是指首吃水与尾吃水的差值,用符号t 表示。当船舶首吃水大于尾吃水时,t 为正值,称为首吃水差,相应纵向浮态称作首倾;当船舶首吃水小于尾吃水时,t 为负值,称为尾吃水差,该纵向浮态称作尾倾;当船舶首吃水和尾吃水相同时,t 为零值,相应纵向浮态称作平吃水。 2.吃水差产生的原因 若装载后重心纵向位置与正浮状态的浮心纵向位置不在同一垂线上,则船舶将产生一纵倾力矩,迫使船舶纵倾。随着船舶纵倾,水线下排水体积的形状发生变化,浮心也随之移动。当船倾斜至某一水线时,重心与纵倾后的浮心重新在与新水线垂直的垂线上,则船舶达到平衡,此时船舶首、尾吃水不相同,从而产生吃水差。 吃水差对船舶性能的影响:船舶吃水差及吃水对操纵性、快速性、适航性与抗风浪性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尾倾过大,船舶操纵性变差,航速降低,船首部底板易受波浪拍击而导致损坏,驾驶台瞭望盲区增大;首倾时使螺旋桨和舵叶的人水深度减小,航速降低,航向稳定性变差,首部甲板容易上浪,而且船舶在风浪中纵摇和垂荡时,使螺旋桨和舵叶易露出水面,造成飞车。 船舶在某些情况下空载航行,此时吃水过小,更影响螺旋桨和舵叶的入水深度,使船舶操纵性和快速性降低。另外,因受风面积增大,也使船舶稳性变差、航速减小。 营运船舶对吃水差的要求:船舶在航行中为保证其航海性能,应使船舶适度尾倾。船舶开航前,尾吃水差适宜值与船舶大小、装载状况、航速等因素有关。实践经验表明,万吨级货船适度吃水差为:满载时-0.3~-0.5m ;半载时-0.6~-0.8m ;轻载时-0.9~-1.9m 。各船具体情况不同,驾驶人员应根据本船实际状况确定适当尾吃水差值。船舶不同装载状况下若航速一定,存在一纵倾状态使船舶航行阻力最小,因而所耗主机功率也最小,从而节省了燃料,该纵倾状态称为最佳纵倾。 空载航行船舶对吃水差及吃水的要求:船舶在空载时,为了节约能源总力图减少压载重量,但考虑到船舶过小吃水及不适当的吃水差会给船舶安全航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使压载后的船舶纵向浮态满足一定要求。 船舶空船压载后的吃水,至少应达到夏季满载吃水的50%,冬季航行时因风浪较大,应使其达到夏季满载吃水的55%以上。为了保证营运船舶的安全,IMO 提出了压载航行最小吃水的要求,我国建议远洋船舶的纵向浮态应满足以下要求: 对船长L bp ≤150m 的船舶 ?????+≥≥202.0025.0min min bp M bp F L d L d 对船长L bp >150m 的船舶

保证船舶具有适当的吃水差模拟题(答案)

第四章保证船舶具有适当的吃水差模拟题 2011-3-13第一节航行船舶对吃水差和吃水的要求 1.船舶纵倾后浮心向()移动。 A.船中 B.中前 C.中后 D.倾斜方向 2.根据经验,万吨级货船在满载时适宜的吃水差为尾倾()m。 A.~ B.~ C.~ D.~ 3.从最佳纵倾的角度确定吃水差,目的是使船舶的()。 A.所受阻力最小 B.装货量最大 C.燃油消耗率最小 D.吃水最合适 4.某万吨货轮某航次轻载出港时吃水差t=-0.5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航速减低 B.舵效变差 C.操纵性变差 D.A、B、C均有可能 5.某万吨货船某航次满载出港时吃水差t=-2.3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船首部底板易受波浪拍击 B.甲板上浪 C.操纵性变差 D.A和C均有可能 6.某万吨货轮某航次半载出港时吃水差t=-0.7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提高航速 B.提高船舶舵效 C.减少甲板上浪

D.A、B、C均有可能 7.普通船舶首倾航行时,可能会产生下述()影响。 A.首部甲板易上浪,强度易受损 B.出现飞车现象 C.船舶操纵困难,航速降低 D.A、B、C均有可能 8.按我国定义,船舶吃水差是指船舶()。 A.首尾吃水之差 B.装货前后吃水差 C.满载与空载吃水之差 D.左右舷吃水之差 9.船舶在空载航行时必须进行压载的原因是()。 A.稳性较差 B.受风面积大,影响航速 C.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低 D.A、B、C均是 10.当泊位水深受限时,船舶出港时的吃水差应为()。 A.正值 B.负值 C.0 D.以上均可 11.当船舶装载后其重心纵坐标与正浮时浮心纵坐标不同时,船舶将会()。A.横倾 B.正浮 C.纵倾 D.任意倾斜 12.船舶纵倾后()。 A.重心与浮心共垂线 B.漂心与重心共垂线 C.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 D.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 13.吃水差产生的原因是()。 A.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 B.船舶装载后漂心不与重心共垂线 C.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 D.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浮心共垂线

第四章 船舶吃水差

第四章船舶吃水差 第一节营运船舶对吃水差及吃水的要求一、船舶吃水差及吃水对航行性能的影响 二、航行船舶对吃水差的要求 1. 定义: •船舶吃水差(Trim)——指首尾吃水的差值。 t=d F-d A •万吨级货船适度吃水差为: 满载时一0.3 ——一0.5 m; •半载时一0.6 ——一0.8 m; 轻载时一0.9 ——一1.9 m。 三、空载航行船对吃水及吃水差的要求 IMO和各国都对空载吃水和吃水差有明确的要求。主要有: 一般空船压载后吃水≥50% d s, 冬季压载后吃水≥55%d s; |t|<2.5%L,使纵倾角<1.5° 最小平均吃水d m≥0.02L BP + 2 (m ) L BP≤150 m :d Fmin≥0.025 L BP〔m〕 L BP>150 m :d Fmin≥0.012L BP + 2 (m ) 螺旋桨沉深直径比h/D >0.8 ~0.9

第二节船舶吃水差及吃水的基本核算 一、吃水差产生的原因 •装载后重心纵向位置与正浮状态的浮心纵向位置不在同一垂线上,则船舶产生一纵倾力矩,迫使船舶纵倾。随着船舶纵倾,水线下排水体积的形状发生变化,浮心也随之移动。当船舶倾至某一水线时,重心与纵倾后的浮心重新在与新水线垂直的垂线上,则船舶达到平衡,此时船舶首、尾吃水不相同,从而产生吃水差。 二、吃水差计算原理: 三、吃水差及首、尾吃水的基本核算 1.计算排水量和重心纵坐标 △=ΣP i x g=Σp i *x i /△ 2 . 计算船舶首吃水d F和尾吃水d A

第三节 载荷变动及舷外水密度改对纵向浮态的影响 一、载荷纵移 载荷P 沿纵向移动x ,从而产生纵倾力矩9.81Px kN·m ,于是载荷移动引起的 吃水差改变量δt 为 (m) 注意:载荷P 前移,δt 为+; 载荷P 后移,δt 为一。 •载荷移动后新的首、尾吃水d F1、d A1和吃水差t 1为 : 二、重量增减 *1.少量增减 少量增减——指载荷增减量约少于10%Δ。 注意:装载时P 取+,卸载时P 取一。 2.大量增减 大量增减——通常指载荷增减量大于10% △。 1) 载荷增减后的船舶排水量△1和重心纵坐标x g1 2)由载荷增减后的排水量查取有关静水力参数 • 根据Δ1,查得d M1、x b1、x f1和MTC 1。 MTC x x P MTC x P P P t 100) (81.910081.912-⋅⋅==δt t d d t t d d t d d A F L x A A L x F F bp f bp L bp f bp L δδδ+=-=⋅-=⋅+=+-1111122

不同密度水域时吃水差的计算方法

不同密度水域时吃水差的计算方法 1.方法一:不同比重水区对吃水差影响及计算方法。 在船舶排水量计算中我们知道,同一船舶在总重量相同的情况下,它在不同密度的水域中,排开水的体积是不同的,吃水差亦也不相同。海水密度的变化引起的吃水差变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型船舶在出入不同密度的水域,当所经航道有水深限制时,更应引起注意。 计算吃水差公式T = D (LCG – LCB) / 100 X MTC 式中T –吃水差;D –排水量;LCG –重心距舯距离;LCB –浮心距中距离;MTC –每厘米纵倾力矩。 由于船舶建造过程中船型结构的原因,每艘船舶浮心距舯距离(LCB)都随着吃水的增加而逐渐后移。因比,船舶从密度大的水域驶入密度小的水域,排水量体积增加,平均吃水增加,因船舶重量未变动故船舶重心距舯距离(LCG)不改变。随着LCB后移会使船舶的前倾增大,尾倾减小;反之,船舶从密度小的水域驶入密度大的小域,排水体积减小,吃水减小, 某轮在密度有1.025的标准海水中,平均吃水11.66米,查得当时的排水量D = 68768,LCB = 5.89 (舯前),MTC = 984.5,经计算得重心距舯距离LCG = 5.71(舯前)。(也可从配载仪上求得)。 (1)首先计算在标准海水中的吃水差: 根据吃水差公式T = D(LCG - LCB)/100 MTC = 68768 X (5.71 – 5.89) / 100 X 984.5 = -12.6 cm (2)计算驶入巴拿马湖水(0.995)后新的排水量 68786 X 1.025 / 0.995 = 70841 (3)以排水量有引数,反查表得出在运河中: 吃水= 11.89 LCB = 5.71 (舯前) MTC= 996.8 LCG = 5.71 (舯前),(货物未动,重心不变) (4)计算驶入运河的吃水差 T = 70841 X (5.71 – 5.71)/ 100 X 996.8 = 0 即船在运河中前后平吃水,吃水差为0。 (5)进入运河前后吃水差比较 进入运河前尾倾12.6厘米,进入运河后平吃水(11.89米)即首倾增加的12.6厘米,尾倾减少12.6厘米。 巴拿马运河极限船(排水量6800 M/T ~72000M/T,最大吃水米,长290米,宽32.63米)在密度为1.025的海 水满载驶入密度为0.995的巴拿马湖水时,大体会产生12 ~13 12 ~13 密度大的水域的船舶应有适度的尾倾,才能保证进入密度小的水域后船舶平吃水;反之亦然。这是船舶的一个普遍性规律。 2.方法二:船舶进出不同密度水域时吃水差的计算方法 (1)引言 船舶进出港通常是航行在受限制的水域。为了多装货,总是要求船舶吃水不能超过限定值,而且应是平吃水进出港;同时,船舶从海上航行到进港,或者从港内到海上航行,往往又是进出于不同密度的水域。因此,在配载时需要解以下两个问题: 1)船舶进出不同密度水域时的吃水变化量计算: 2)船舶进出不同密度水域时的吃水差计算。 文献[ 1 ]给出的船舶进出不同密度水域时的吃水差变化量的计算公式为: 吃水变化量d ′= △×(P/P1– P/P0)/ 100 TPC (1)式中d′为不同密度水域中吃水变化量(m);△为进入新水域前的排水量(t),TPC为该排水量下的标准海水密度时的厘米吃水吨数(t/㎝);P为标准海水密度(P = 1.025t/m3);P0为原水域密度;P1为新水域的水密度。 但是,关于船舶进出不同密度水域时吃水差的计算,文献[ 1 ] 却没有提供计算公式。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海水密度变化所引起的吃水差变化有时是个不能忽略的因素。笔者在某散装船(GT26,449, DW 47,639)工作期间,测得海水密度变化所引起的吃不差变化量可达0.08 ~ 0.12 ㎝。显然,这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解决船舶进出不同密度水域时的吃水差计算问题是必要的;特别对大型船舶,其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笔者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2)海水密度变化所引起的吃水差变化的基本特点 计算吃水差t基本公式为: t = △(X p - X B) / 100MTC (m )(2)式中:△为排水量(t):X p为船舶重心距舯距离(m);X B为船舶浮心距舯距离(m);MTC为该排水量下的厘米纵倾力矩(t〃m/cm)。而

保证船舶具有适当的吃水差

5.1 对船舶吃水差的要求 一.吃水差对船舶的影响 1.吃水差 船舶首、尾吃水的差值称为吃水差t,即:t = d F —d A 。国外有的定义为:t = d A -d F 。 2.吃水差与纵向浮态 (1) t = 0,表示首吃水等于尾吃水,称为平吃水。 (2) t > 0,表示首吃水大于尾吃水,称为首倾。 (3) t < 0,表示首吃水小于尾吃水,称为尾倾。3.吃水差的重要性 吃水差对船舶的操纵性、快速性、耐波性、稳性、强度及过浅滩能力都有影响。(1)首倾过大空载时,往往尾吃水过小,影响螺旋桨推进效率和舵效;满载时,首部甲 板容易上浪使船舶耐波性下降。 (2)尾倾过大空载时,船首了望盲区增大,船首底板易遭受海浪猛烈拍击,使船舶耐波性下降,损害船体结构; 满载时,使转船作用点后移,影响舵效。 二.对船舶吃水差及空载吃水的要求 目前,对船舶吃水差还没有强制性要求,各船舶根据具体航次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吃水差,有一些经实践证明是比较合适的吃水差经验值可供参考。但对空载吃水和吃水差有明确的要求。 1.吃水差要求 经验证明,万吨级海船较佳的吃水差为适当尾倾: 满载:t = —0. 3 ~ —0. 5 m 半载:t = —0. 6 ~ —0.8 m 轻载:t = —0. 3 ~ —0.5 m 2 .空载吃水和吃水差要求尾机型船在空载时因机舱较重而尾倾严重,平均吃水过小,会严重影响船舶航行安全。因此,IMO和各国都对空载吃水和吃水差有明确的要求。主要 有:空载吃水差:|t | V 2. 5%L,使纵倾角©V 1.5 ° ; 尾吃水:要求达到螺旋桨沉深直径比h/D > 0.8〜0.9 ;(教材小) 平均吃水:一般要求d m> 50%夏季满载吃水; 冬季航行要求d m > 55% 夏季满载吃水;最小平均吃水d m > 0.02L + 2 (m

船舶操纵与避碰(二三副)复习试题船舶吃水差船舶抗沉性

一、单项选择题(共140题) 1、按我国定义,船舶吃水差是指船舶()。(204506:第09章船舶吃水差) (A-0,B-0,C-0,D-0,错误-0) A.首尾吃水之差 B.装货前后吃水差 C.满载与空载吃水之差 D.左右舷吃水之差 2、当船舶的尾吃水等于首吃水时称为()。(204509:第09章船舶吃水差) (A-0,B-0,C-0,D-0,错误-0) A.首倾 B.尾倾 C.拱头 D.平吃水 3、当船舶的首吃水大于尾吃水时,我国通常定义为()。(204511:第09章船舶吃水差) (A-0,B-0,C-0,D-0,错误-0) A.尾倾,用正值表示 B.尾倾,用负值表示 C.首倾,用正值表示 D.首倾,用负值表示 4、当船舶的尾吃水大于首吃水时,我国通常定义为()。(204513:第09章船舶吃水差) (A-0,B-0,C-0,D-0,错误-0) A.尾倾,用正值表示 B.尾倾,用负值表示 C.首倾,用正值表示 D.首倾,用负值表示 5、吃水差产生的原因是()。(204515:第09章船舶吃水差) (A-0,B-0,C-0,D-0,错误-0) A.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 B.船舶装载后漂心不与重心共垂线 C.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 D.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浮心共垂线 6、当船舶装载后其重心纵坐标与正浮时浮心纵坐标不同时,船舶将会()。(204517:第09章船舶吃水差) (A-0,B-0,C-0,D-0,错误-0) A.横倾 B.正浮 C.纵倾 D.任意倾斜 7、普通船舶首倾航行时,可能会产生下述()影响。(204519:第09章船舶吃水差) (A-0,B-0,C-0,D-0,错误-0) A.首部甲板易上浪,强度易受损 B.出现飞车现象

对船舶吃水和吃水差的要求

对船舶吃水和吃水差的要求 一、装载情况下除有其他特殊要求外一般应: 1、满载:尾倾0.3~0.5m 2、半载:尾倾0.6~0.8m 3、轻载:尾倾0.9~1.9m 但已经证实有的船舶在重载情况下航速最快是在首倾0.3~0.5m左右 二、空载航行时的吃水要求 1、LBP≤150m:d Fmin≥0.025 LBP (我国为d Fmin≥0.027 LBP) d Mmin≥0.02 LBP+2 2、LBP>150m:d Fmin≥0.012 LBP +2 d Mmin≥0.02 LBP+2 三、空载航行时的吃水差要求 吃水差t与船长LBP的比值t/LBP<2.5%, 倾角小于1°.5,但沉深比h/D>50%~60%,因为h/D<40%~50%时,螺旋浆效率明显下降;h-浆轴到水面的距离,D-螺旋浆直径。 四、油轮的要求:DW≥2万吨的原油轮和DW≥3万吨的新成品油轮应设有 专用压载舱,使船舶吃水和吃水差符合下列要求: 1、d M≥2+0.02 LBP 2、尾吃水差t≤0.15LBP 即1.5%LBP 3、尾吃水不得小于全部浸没螺旋浆的吃水值 五、船舶进坞前船舶吃水差t应小于1%的船长,并且使船舶正浮 六、吃水差与吃水的计算: 1、吃水差:

1) 大量装卸货物时吃水差t 的计算:t =D(X g -X b )/(100CTM);(米) Xg X b D -排水量; CTM -厘米纵倾力矩 2) 小量装卸货物时吃水差∆t 的计算:∆t =P(X g -X f )/(100CTM); (米) ∆t -为装卸货物P 时的吃水差的变化量; X f -为漂心距离船中的距离,其值的正负号与Xg 和Xb 的取法相同。 2、 吃水: 1) 粗略计算:设漂心在船中,即Xf =0 T F =T M +t/2 ; T A =T M +t/2 装卸货物产生的平均吃水T 的增减值∆T =P/(100TPC) (米);装货时P 取“+”,卸货时P 取“-”;TPC -厘米吃水吨数。 2) 精确计算:漂心不在船中,即X f ≠0,X f 的值需要从稳性报告书中查 得。 a 、 大量装卸货物: T F =T M +(L bp /2-X f )•t/ L bp ; T A =T M -(L bp /2-X f )•t/ L bp b 、 少量装卸货物: T F =T M +∆T+(L bp /2-X f )•∆t/ L bp ; T A =T M +∆T -(L bp /2-X f )•∆t/ L bp ; ∆T -装卸货物的吃水变化量,∆T =P/(100TPC) (米) ∆t -装卸货物的吃水差改变量,∆t =P(X g -X f )/(100CTM); (米)

舷外水密度对吃水差的影响

舷外水密度變化對船舶吃水差影響淺析 我們大家知道船舶在一定的裝載下﹐其吃水將隨着所經航區舷外水密度的變化而變化﹐同時大部分船舶的吃水差也可能產生變化。這是由于船舶在一定裝載下﹐在不同的舷外水密度中所排開水的體積不同﹐而導致該裝載下浮心縱向距船中位置發生了變化而產生了吃水差的改變。這對于大型深吃水﹑吃水受限制的船舶當由海水航區進入淡水航區是值得考慮的。不能簡單地將船舶的前後吃水加上吃水變化量。據筆者工作過多艘靈便型的船舶(排水量約50,000噸左右) 吃水差均會產生十幾厘米的變化。 其變化的情況不難從下面的關系式看出來﹕ 1﹑當船舶裝載一定時﹐不管舷外水密度由ρ1變化到ρ2 ﹐船舶的排水量△不變﹔船舶的總重心距船中距離Xg也保持不變。 2﹑當船舶從舷外水密度ρ1 到舷外水密度ρ2 時﹐船舶所排開水體積則由V1變為V2。即 V1 = △/ρ1 V2 = △ /ρ2 3﹑由于船舶排開水體積由V1變為V2﹐相應的船舶平均吃水便由d1變為d2 .。 因為δd = △* (ρs /ρ2–ρs /ρ1 ) / (100*TPC)(m) 所以d2 = d1+δd (m) 式中﹕ρs --- 標准海水的密度﹐等于1.025 (g/cm3) δd -- 舷外水密度變化引起的平均吃水變化量(m) TPC -- 密度變化時的厘米吃水噸數(t/cm) 4﹑由于船舶的平均吃水由d1變為d2﹐根據d1和d2在船舶靜水力參數圖(表) 查出相應的船舶浮心距船中的距離X b1和X b2 , 據公式﹕t = △* (X g– X b ) / (100*MTC) (m) 式中﹕t -- 吃水差(m)﹔ Xb -- 浮心距船中的距離﹐船中前取正號﹐船中後取負號(m)﹔ Xg -- 重心距船中的距離﹐船中前取正號﹐船中後取負號(m)﹔ △ -- 船舶排水量(t) ﹔ MTC -- 相應排水量時的厘米縱傾力矩(9.81Kn. m/cm) 當船舶裝載一定時﹐排水量△保持不變。而厘米縱傾力矩MTC主要隨排水量△而變化的。所以船舶在舷外水密度分別為ρ1和ρ2時﹐吃水差相應分別 為t1和t2﹔即 t1 = △* (X g– X b1 ) / (100*MTC) (m)

第五章船舶吃水差国航班

第五章、船舶吃水差 第一节、航行船舶对吃水差及吃水的要求 1、船舶纵倾后浮心向()移动。 A.船中 B.中前 C.中后 D.倾斜方向 2、根据经验,万吨级货船在满载时适宜的吃水差为尾倾()m。 A.2.0~2.5 B.0.9~1.9 C.0.6~0.8 D.0.3~0.5 根据经验,万吨轮适宜吃水差为: 满载时 t=-0.3m~-0.5m 半载时 t=-0.6m~-0.8m 轻载时 t=-0.9m~-1.9m 3、从最佳纵倾的角度确定吃水差,目的是使船舶的()。 A.所受阻力最小 B.装货量最大 C.燃油消耗率最小 D.吃水最合适 4、某万吨货轮某航次轻载出港时吃水差t=-0.5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A.航速减低 B.舵效变差 C.操纵性变差 D.A、B、C均有可能 5、某万吨货船某航次满载出港时吃水差t=-2.3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A.船首部底板易受波浪拍击 B.甲板上浪 C.操纵性变差 D.A和C均有可能 6、某万吨货轮某航次半载出港时吃水差t=-0.7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A.提高航速 B.提高船舶舵效 C.减少甲板上浪 D.A、B、C均有可能 7、普通船舶首倾航行时,可能会产生下述()影响。 A.首部甲板易上浪,强度易受损 B.出现飞车现象 C.船舶操纵困难,航速降低 D.A、B、C均有可能 8、按我国定义,船舶吃水差是指船舶()。 A.首尾吃水之差 B.装货前后吃水差 C.满载与空载吃水之差 D.左右舷吃水之差 9、船舶在空载航行时必须进行压载的原因是()。 A.稳性较差 B.受风面积大,影响航速 C.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低 D.A、B、C均是10、当泊位水深受限时,船舶出港时的吃水差应为()。 A.正值 B.负值 C.0 D.以上均可 11、当船舶装载后其重心纵坐标与正浮时浮心纵坐标不同时,船舶将会()。 A.横倾 B.正浮 C.纵倾 D.任意倾斜 12、船舶纵倾后()。 A.重心与浮心共垂线 B.漂心与重心共垂线 C.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 D.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 13、吃水差产生的原因是()。 A.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 B.船舶装载后漂心不与重心共垂线 C.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 D.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浮心共垂线14、当船舶的尾吃水等于首吃水时称为()。 A.首倾 B.尾倾 C.拱头 D.平吃水 15、当船舶的首吃水大于尾吃水时,我国通常定义为()。 A.尾倾,用正值表示 B.尾倾,用负值表示 C.首倾,用正值表示 D.首倾,用负值表

2021海上货物运输-船舶吃水及吃水差的基本核算(精选试题)

海上货物运输-船舶吃水及吃水差的基本核算 1、已知某轮平均吃水为10.00m,漂心距中距离为-0.81m,两柱间长为140.0m,吃水差为0.86m,则该轮的尾吃水为()m。 A.7.16 B.8.48 C.9.57 D.10.43 2、通常情况下,普通货船的每厘米纵倾力矩MTC()。 A.随吃水的增加而减小 B.随吃水的增加而增大 C.与吃水大小无关 D.与吃水的关系不能确定 3、配载后船舶重心与浮心的纵向坐标的绝对值相同,则船舶()。 A.首倾 B.尾倾 C.正浮 D.浮态不能确定 4、配载后船舶重心与浮心的纵向坐标相同,则船舶()。

B.尾倾 C.正浮 D.浮态不能确定 5、配载计算后船舶浮心在船中,则船舶()。 A.首倾 B.尾倾 C.正浮 D.浮态不能确定 6、船舶装载后Δ=18000t,xg=1.36m,xb=1.91m,MTC=210t•m/cm,则船舶的吃水差为()m。 A.-0.47 B.-1.10 C.0.47 D.1.10 7、已知某轮平均吃水为9.72m,漂心距船中距离为-0.53m,两柱间长为139.2m,吃水差为-1.59m,则该轮的首吃水为()m。 A.9.82 B.10.71

D.11.60 8、船舶的纵稳心是指()。 A.船舶横倾前后两条浮力作用线的交点 B.船舶纵倾前后两条重力作用线的交点 C.船舶纵倾前后两条浮力作用线的交点 D.船舶纵倾前后重力作用线与浮力作用线的交点 9、船舶发生微小纵倾时,其纵倾轴是过()。 A.过漂心的纵轴 B.初始水线面漂心的纵轴 C.初始水线面漂心的垂向轴 D.初始水线漂心的横轴 10、某轮装载后其吃水差t=-0.9m,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前 B.船舶重心在船中之后 C.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前 D.船舶重心在正浮时浮心之后 11、船舶装载后,经计算重心在浮心之前,则船舶()。

关于船舶吃水的问题

构造吃水是指该船设计时,船体构造所能承受的最大吃水,只在船舶构造设计过程中使用. 设计吃水是指设计状态下,船舶满载时所对应的吃水,此时空船重量等一些数值都是估算出来的. 满载吃水是指船舶建造完成后,满载时对应的吃水 构造吃水就是船舶构造能承受的最大吃水,简单说在做强度计算时采用的是构造吃水而不是设计吃水。构造吃水的提出有很长时间了〔应该有30年〕。如今说来很简单,但这个概念有一个发生和开展的过程。一开场,构造吃水比设计吃水大得不是很多,常常是200-300mm,是船厂选取的,作为设计裕度用来保证船东在载重量上的要求,与所装载的货物性质无关。后来,这个概念被船东加以发挥,使构造吃水大大增加,现代船舶的构造吃水有大出设计吃水3m多的。船东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大构造吃水的。过去各种使费例如港口使费常按吃水来收取,由于没有构造吃水的概念,所以按设计吃水收取。因此船东为了少付钱就要求船厂保持设计吃水不变而加大构造吃水,这样做载货量增加但港口使费不增。后来港口当局采取措施扼制,但构造吃水仍然保存着,船舶在装载轻抛货时用设计吃水,装载重货时用构造吃水,使得港口收费更加合理,船东仍然可以节省费用。应该这样说,构造吃水和过去的“遮蔽甲板〞一样,都是船东为了节省港口使费的产物 假如“构造吃水〞和“设计吃水〞一样又会如何?这样的设计不行吗?没有标准或公约这样规定吧? 答案是:当然可以! 从船舶的经济性考虑,取构造吃水与设计吃水一样是最好的!假如各位注意一下当今国外的一些设计图纸上标注就可以发现:当今的船舶构造图纸上都是只标注有“构造吃水〞。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设计吃水〞就是“构造吃水〞了。当然一些船舶同时也会标注有“夏季吃水〔Summer Draft〕〞,但这个吃水与“构造吃水〞是一样的。 当然,这样的设计在校核船舶的构造、干舷和稳性时,都是取这一吃水进展校核的。 总结: 最专业的、精到的设计应该是:只标注“构造吃水〔Scantling Draft〕〞和“夏季吃水〔Summer Draft)〞! “构造吃水〞是针对船级社的;“夏季吃水〞是针对法规或公约的。把两者分开标注是很好的。 两个吃水可以一样,也可以不同。假如不同时,夏季吃水肯定是小于构造吃水的。当然,载重线标志的吃水就是“夏季吃水〞了!假如你的构造吃水高于夏季吃水,而稳性和干舷在构造吃水时都能满足要求,干吗不把载重线标志进步到这个吃水?假如你设计出这样的船舶,那就是浪费船东的钱,船少装货了。 假如船舶在构造吃水处勘划载重线标志,这就意味着船舶可以满足船级社标准的强度要求〔部分强度和总纵强度〕,同时也满足法规或公约的干舷和稳性〔完好稳性和/或破舱稳性〕了。 假如设计公司需要考虑船舶的设计状态,也就是与船东签订合同时敲定的、设计时可以到达的船舶技术状态。如:在一个约定的吃水下,船舶可以到达多大的航速?因为船舶在交船前,很少有可能在夏季吃水时测定航速的。故一般是采用“约定在低于夏季吃水的某个吃水测量船舶可以到达的航速〞。而这个吃水往往也不

船舶吃水差的概念与基本计算

第一节船舶吃水差的概念与基本计算 一、吃水差概述 1. 吃水差(trim)概念 当t = 0时,称为平吃水(Even keel); t = d F-d A当t > 0时,称为首倾(Trim by head); 当t < 0时,称为尾倾(Trim by stern)。 2. 吃水差对船舶航海性能的影响 快速性操纵性耐波性等 首倾时轻载时螺旋桨沉深比下 降,影响推进效率。 轻载时舵叶可能露 出水面,影响舵效。 满载时船首容易上浪。 过大尾倾时轻载时球鼻首露出水面 过多,船舶阻力增大。 水下转船动力点后 移,回转性变差。 轻载时船首盲区增大, 船首易遭海浪拍击。 3. 适当吃水差的范围 1)载货状态下,对万吨级货轮: 满载时:t = -0.3~-0.5 m 半载时:t = -0.6~-0.8 m 轻载时:t = -0.9~-1.9 m 2)空载航行时: ◎一般要求 dm ≥ 50%d s(冬季航行dm ≥ 55%d s) I/D ≥0.65~0.75 | t | <2.5%L bp 其中:d s——船舶夏季满载吃水(m); I ——螺旋桨轴心至水面高度(m); D ——螺旋桨直径(m)。 ◎推荐值 当L bp≤ 150m时 d Fmin≥ 0.025L bp( m ) d mmin ≥ 0.02L bp + 2 ( m )

当L bp > 150m 时 d Fmin ≥ 0.012L bp + 2 ( m ) d mmin ≥ 0.02L bp + 2 ( m ) 二、吃水差产生的原因 1. 纵向上,船舶装载后总重心与正浮时的浮心不共垂线,即g b x x ≠ 2. g x 的求法 合力矩定理 () i i g P x x ∑⋅= ∆ 三、吃水差的基本计算 1. 纵向小倾角静稳性 理论证明,船舶在小角度纵倾时,其纵倾轴为过初始水线面漂心的横轴,在排水量一定时,纵倾前后相临两浮力作用线的交点L M 为定点,L M 称为纵稳心。 sin tan RL L L L BP t M GM GM GM L ϕϕ=∆⋅⋅≈∆⋅⋅=∆⋅⋅ 2. 每厘米纵倾力矩MTC :吃水差改变1cm 所需要的纵倾力矩,可由资料查得。 或:船舶吃水差改变1cm 时,船舶本身所具有的纵向复原力矩。 令1t cm =,则0.01100L RL L L BP BP BP BM t M GM BM MTC L L L ∆⋅≈∆⋅⋅≈∆⋅⋅== 3. 吃水差的计算 ()100100100g b i i b T x x Px x M t MTC MTC MTC ∆-∑-∆⋅= ==⋅⋅⋅ 显然,g b x x ≠时,船舶将存在一定的吃水差。 4. 首尾吃水的计算 由图可得: 2BP f F m BP L x d d t L -=+⨯

2021海上货物运输-航行船舶对吃水差及吃水的要求(精选试题)

海上货物运输-航行船舶对吃水差及吃水的要求 1、船舶纵倾后浮心向()移动。 A.船中 B.中前 C.中后 D.倾斜方向 2、当船舶装载后其重心纵坐标与正浮时浮心纵坐标不同时,船舶将会()。 A.横倾 B.正浮 C.纵倾 D.任意倾斜 3、当泊位水深受限时,船舶出港时的吃水差应为()。 A.正值 B.负值 D.以上均可 4、船舶在空载航行时必须进行压载的原因是()。 A.稳性较差

B.受风面积大,影响航速 C.螺旋桨的推进效率低 D.A、B、C均是 5、按我国定义,船舶吃水差是指船舶()。 A.首尾吃水之差 B.装货前后吃水差 C.满载与空载吃水之差 D.左右舷吃水之差 6、普通船舶首倾航行时,可能会产生下述()影响。 A.首部甲板易上浪,强度易受损 B.出现飞车现象 C.船舶操纵困难,航速降低 D.A、B、C均有可能 7、某万吨货轮某航次半载出港时吃水差t=-0.7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提高航速 B.提高船舶舵效 C.减少甲板上浪 D.A、B、C均有可能

8、某万吨货船某航次满载出港时吃水差t=-2.3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船首部底板易受波浪拍击 B.甲板上浪 C.操纵性变差 D.A和C均有可能 9、某万吨货轮某航次轻载出港时吃水差t=-0.5m,则根据经验将会对船舶产生()影响。 A.航速减低 B.舵效变差 C.操纵性变差 D.A、B、C均有可能 10、从最佳纵倾的角度确定吃水差,目的是使船舶的()。 A.所受阻力最小 B.装货量最大 C.燃油消耗率最小 D.吃水最合适 11、根据经验,万吨级货船在满载时适宜的吃水差为尾倾()m。

船舶原理练习题4、5章(航海)有解答

《船舶原理》练习题4、5章(航海)【第4章】吃水差之求取 1 【第4章】吃水差之调整 5 【第4章】吃水差之图表 7 【第4章】减少船舶纵向弯曲 9 【第5章】船舶抗沉性能 9 【第4章】吃水差之求取 ·1 船舶装载后经查算漂心在中前,则船舶。 A. 首倾 B. 尾倾 C. 正浮 D. 浮态不能确定 ·2船舶装载后经计算重心在浮心之前,则船舶。 A. 首倾 B. 尾倾 C. 正浮 D. 浮态不能确定 ·3 为了减小尾倾,应将货物移动。 A. 自中后向船中 B. 自中后向漂心 C. 自中后向浮心 D. 自中后向重心 ·4 某船原首倾,现首吃水减小尾吃水增加,则其首倾。

A. 减小 B. 增加 C. 不变 D. 变化趋势不能确定 ·5 为了减小船舶首倾,应在之加装少量货物。 A. 漂心;后 B. 浮心;前 C. 漂心;前 D. 船中,后 ·6 在船中后加装小量货物,则船舶。 A. 首倾增加 B. 尾倾增加 C. 平行沉浮 D. 浮态的变化不能确定 ·7 少量加载引起的首吃水增量与以下因素的关系是。 A. 与MTC值有关而与TPC值无关 B. 与MTC值无关而与TPC值有关 C. 与MTC和TPC值均有关 D. 与MTC和TPC值均无关 ·8 在船上装卸一定量的货物,。 A. 若尾吃水增大,首吃水一定减小

B. 若首吃水增加,尾吃水一定减小 C. 首尾吃水一定同时增加或减小 D. 首尾吃水不一定同时增加或减小 ·9 吃水差产生的原因是。 A. 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 B. 船舶装载后漂心不与重心共垂线 C. 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 D. 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浮心共垂线 ·10 下述说明吃水差的改变量大于0。 A. 首吃水增加,尾吃水减小 B. 首吃水减小,尾吃水增加 C. 首尾吃水同时增加 D. 首尾吃水同时减少 ·11在我国通常计算中,船舶的吃水差是指船舶。 A. 首尾吃水之差 B. 装货前后吃水差 C. 满载与空载吃水之差

船舶操纵与避碰二三副复习试题船舶吃水差船舶抗沉性

一、单项选择题(共140题) 1、按我国定义,船舶吃水差是指船舶()。(204506:第09章船舶吃水差)(A-0,B-0,C-0,D-0,错误-0) A. 首尾吃水之差v B •装货前后吃水差 C.满载与空载吃水之差 D .左右舷吃水之差 2、当船舶的尾吃水等于首吃水时称为()。(204509:第09章船舶吃水差)(A-0,B-0,C-0,D-0,错误-0) A. 首倾 B .尾倾 C.拱头 D .平吃水/ 3、当船舶的首吃水大于尾吃水时,我国通常定义为()o(204511:第09章船舶吃水差)(A-0,B-0,C-0,D-0, 错误-0) A. 尾倾,用正值表示 B .尾倾,用负值表示 C.首倾,用正值表示/ D .首倾,用负值表示 4、当船舶的尾吃水大于首吃水时,我国通常定义为()o(204513:第09章船舶吃水差)(A-0,B-0,C-0,D-0, 错误-0) A. 尾倾,用正值表示 B. 尾倾,用负值表示V C. 首倾,用正值表示 D .首倾,用负值表示 5、吃水差产生的原因是()。(204515:第09章船舶吃水差)(A-0,B-0,C-0,D-0,错误-0) A. 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浮心共垂线 B .船舶装载后漂心不与重心共垂线 C.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漂心共垂线 D .船舶装载后重心不与正浮时浮心共垂线9 6、当船舶装载后其重心纵坐标与正浮时浮心纵坐标不同时,船舶将会()。(204517:第09章船舶吃水差)(A-0,B-0,C-0,D-0,错误-0) A. 横倾 B .正浮 C.纵倾 D .任意倾斜 7、普通船舶首倾航行时,可能会产生下述()影响。(204519:第09章船舶吃水差)(A-0,B-0,C-0,D-0, 错误-0)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