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附子的炮制方法

炮附子的炮制方法

炮附子是中药材之一,它是从川陕、安徽、湖北等地产的马鞭草科附子植物炮制而成。具有温阳、散寒、祛湿、止痛的功效。炮制方法对于炮附子的功效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介绍炮附子的炮制方法。

首先,炮制炮附子需要准备好鲜附子。鲜附子采摘后立即清洗,去除表面的泥土。然后用清水涮洗,以去除多余的杂质。接着将鲜附子晾干,待其含水率降至8%以下。

接下来需要加工炮制用材料。炮制附子需要用到石膏、甘草、木香等辅料。石膏可以起到辅助炮制的作用,甘草有健脾作用,木香则可去除较大程度的附子寒凉之性。

然后将鲜附子和以上辅料一同放入制器内,搅拌均匀。制器有炮制附子的专用锅和炮制附子的工具可供选择。炮制锅底部应覆以一层砂、水磨石或胡瓜石,以免附子因直接接触火源而糊底。搅拌的目的是使药材均匀混合,以利于炮制过程中的热量均匀传递。

接着需要进行炮制过程。炮制附子的方法主要有捶炮、蒸炮和晒炮。捶炮是将附子用棰杵捶打,使其表面开裂,以利于水分的散发。蒸炮是将附子放入蒸锅中,用旺火蒸制数小时。晒炮则是将附子晒至水分散发,变硬。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选用哪种方法取决于附子的质地和使用的需要。

经过一段时间的炮制,炮附子的外观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比如颜色由鲜黄色转变为深灰色,外观形状变小,质地更加坚硬。这是因为炮制过程中,炮制工具的高温作用下,炮附子中的活性成分发生了改变。

最后,需要对炮制后的附子进行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外观、气味、质地、含水量等方面。炮制后的附子应呈现出一定的硬度和质地,色泽均匀,无虫蛀等问题。气味应该有一定的附子特有的香气,并且不应该有任何异味。含水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附子的药效。

总之,炮制方法是影响炮附子品质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影响附子的品质、药性、安全性等方面。炮制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以保证炮附子达到良好的品质要求。同时,炮附子的应用也需要注意使用剂量和辨证施治,以发挥其最佳的药效。

炮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炮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炮附子,又称赤炮附子,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医药理论中,炮附子具有热性的特点,可以温经散寒,散寒通络,温肾散寒,解表散寒等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文将详细介绍炮附子的功效、作用,以及使用它时需注意的禁忌。 一、炮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1. 温经散寒:炮附子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寒邪所致的症状。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寒邪入侵人体后,会导致气血凝滞、经脉不畅的症状,而炮附子则可以散寒温经,疏通经脉,使寒邪得以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温暖身体的效果。 2. 散寒通络:寒邪主要影响人体的经脉系统,导致经脉不通畅,气血流动受阻。炮附子具有疏散寒邪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使寒邪顺利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通络的作用。因此,炮附子广泛应用于风湿性疾病、骨关节疾病等症状的治疗中。 3. 温肾散寒:中医学中,肾主水液代谢、生殖和生长发育等功能。炮附子能温补肾阳,增强肾脏功能,从而起到温肾散寒的作用,对肾阳虚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有良好疗效。例如,炮附子常用于肾阳虚引起的腰腿冷痛、尿频等症状的治疗,可以通过温阳散寒来减轻症状。 4. 解表散寒:解表指的是药物可以发散外邪,从而达到解除表邪的症状的效果。炮附子具有热性,所以在表寒症状的治疗中

常作为药物之一。例如,感冒初起时,身体出现发冷、畏寒、恶风等症状,此时使用炮附子可以发散寒邪,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缓解表寒的症状。 二、炮附子的禁忌使用 1. 孕妇忌用:炮附子具有温热的特性,如果孕妇服用,可能会导致胎儿过热或早产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对胎儿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应禁止使用炮附子。 2. 年幼儿童慎用:由于年幼儿童的体质相对较弱,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因此不宜使用炮附子。炮附子具有温热的特性,会给孩子的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同时,儿童的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不宜使用药物对肾脏产生过大的负担。 3. 阳虚体质忌用:由于炮附子具有热性,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造成过热的不适反应。阳虚体质的人表现为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畏寒等症状,此类人不适合使用炮附子。 4. 高血压患者慎用:炮附子具有温热的特性,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在使用炮附子前应先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 5. 过敏体质忌用:有些人存在对炮附子成分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发红、红疹、瘙痒等症状。对于存在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应避免使用炮附子,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三、炮附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附子炮制方法方法及其各自功效特征

附子炮制方法方法及其各自功效特征 炮制目的: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经、肾经、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能。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官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附子生品有毒,多外用,经加工炮制后,降低毒性,便于内服。 1 生附子:味辛、大热,为阳中至阳,火性迅发,无所不到,能破沉阴、散寒邪,阴寒破则阳可回,故为回阳救逆之第一要药。附子又可补壮阳气、温经止痛,治疗诸阳虚证及风寒湿痹痛。古人应用生附子时要求去皮、脐(尖),去皮是除去黑皮杂质,去脐则是为了降低毒性,便于内服。 2 炮附子:将附子置于热火灰中烫制,现代则用砂烫制。火炮的工艺标准是除去黑皮或炮令裂破,勿过焦。火炮的目的是去火毒,减缓刚燥之性,再者加强温经止痛作用,多用于心腹冷痛、虚寒泄泻。故有“生用发散,熟用峻补”之说。 3 黑顺片、白附片:采用食用胆巴溶液浸泡、煮蒸而成。黑顺片、白附片通过炮制,毒性随之降低,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临床多用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黑顺片药效偏于下焦,用于治疗阳痿、宫冷、水肿、寒泻;白附片药效偏于中焦,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虚寒呕吐、心腹冷痛等。 古代炮制方法: 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晋代有炒炭(《肘后》)法。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风、盐、黑豆同

说说炮附子

说说炮附子 开炮附子,药房给你的有的是黑褐色的,有的是淡黄色的,都对,都是炮附子,都是炮制过的熟附子,一般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只不过是炮制的方法不一样。那疗效呢?疗效都是温阳散寒,但是有细微的差别。也有用药习惯的不一样。有的医生习用淡附片,有的习用黑附片。为此,我仔细查阅了附子的炮制方法,认真学习研究。自古至今,附子的炮制方法还真是多,太复杂。医者必须识药,必须懂炮制。唯有如此,才能是一名好中医。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什么叫子根?我没有亲自去附子的产地去实地查看,但通过照片可以得知,这与山东产的芋头相似,我们吃的芋头就是子根。子根比较嫩,吃起来软糯。我不怎么买菜,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芋头好吃,有一次买芋头买的都是老母子,特别难吃,还招来老婆的嘲笑。附子的老母根又称为“乌头”。那些没有长出附子的老母根,个头较大较长,为天雄。 附子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加工成下列品种: 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氯化镁为其主要成分,卤水点豆腐)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盐附子一般不入药,只是作为制作淡附片的原料。为什么用盐腌?为了防止附子腐烂。就像腌咸菜一样,萝卜不腌就变质腐烂。腌制后,如果嫌其味咸,就可以用清水漂洗,去除盐味。 ②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切成约0.5cm的厚片(纵切就是顺着附子的纤维纹理来切故称顺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

福建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规范

福州中药饮片加工炮制规

范 白芍 加工、炮制方法: 1.白芍片:将原药先放在粗磁缽內擦去粗皮见白色时用清水浸,夏天3小时,冬天6小时,捞起沥干水分置缸中,上盖蔴包,缸底朝上,口朝下,闷一天,(如枝过大或过小可酌量增减闷的时间总以闷软为度)取出晾1-2小时,平放推刀上直刨长形二厘厚(或以刀子切斜片,厚一分)片,或刨如蜻蜓翅膀式斜片,摊放簸箕內压平晒干。 2.杵白芍:将原药洗净晒干,放入石臼內徐徐杵碎如豆子大,即可。 3.土炒白芍:取适量黄土粉鐤內加热至疏松时,投入白芍片,翻炒至尽染上土色为度,取出全球,筛去土。 4.酒炒白芍:取白芍片和黄酒(每斤用2两)拌匀,闷八小时,另取麦麸2-4两,撒入锅內,加热至冒起烟时,投入白芍片,用铁铲翻动炒至金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

5.焦白芍:取白芍片放入鐤內,文火,炒至外呈焦黑色,并每斤药片以五钱食盐化水喷匀,烤干,取出存性待用。 6.鳖血白芍:取白芍片放在碗盆內,把杀的鳖血滴入,搅拌至药片全部吸上通红色为度,摊放封口处阴凉干。 炮制作用:酒、土、焦炒用止下痢腹痛,鳖血拌制,取其养阴平肝。 注意事项:炒制白芍用麦麸,厚片每斤用2两,薄片4两。 白术 加工、炮制方法 1.漂白术片:将原药用清水浸,冬天8小时,夏天四小时,(大小粒灵活掌握)洗净泥屑,捞起,涼干,放在缸内,复盖麻布,闷晒一宿,侯身还软,取出去茎,以刀仔切一分厚的直片,随放入备好的洗米水中漂过,摊放簸箕內晒干。 2.炒白术:先将麦麸(每斤白术用2两)撒入烧热的鐤內,见冒起烟时,把白术片投入,用铲翻动拌炒至金黄色为度,取出筛去麦麸。 3.焦白术:取白术片放入鐤内,文火,翻炒至外呈焦黑色为度,随用盐水喷入,(每斤用食盐5钱化水)候干,取出摊凉。 4.土炒白术:取适量黄土粉放入鐤内,加热至疏松,不

论附子生用与制用

论附子生用与制用 先将《伤寒论》中用附子的方剂作一个简单的归纳。 炮附子 其用炮附子的方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乌梅丸”、“麻黄附子甘草汤”、“真武汤”等。 用生附子的方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等。 从以上方子的药证上不难看出,用炮附子的药证,患者只是有阳虚的症状,也就是患者只是阳气有虚象。而用生附子的药证上,患者已见典型的阳气虚衰之象,甚则有亡阳之虞,患者性命于倾刻也。 再观二附子之煎服法上,用炮附子药证的如“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等条文下煎服法是:以

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真武汤”条下煎服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 用生附子的药证如“干姜附子汤”条下煎服法: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白通汤”条下煎服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四逆汤”“通脉四逆汤”条下煎服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由以上条文均可发现,生附子与炮附子煎煮时间均无大的差异。而且“四逆”类得药方中均加入了大辛大热之干姜。常言道“附无姜不燥”、“解表用桂枝,救里用四逆。”用干姜之目的,亦是加强辛热之力,以急救欲脱之阳也。 采挖生附子

洗干净的附子 切开的附子 现今很多医家均有报道用生附子或是大剂炮附子治疗急症重症的案例。每当见到生附子治疗急症危证而收速效的案例时,亦时常唤起我的回忆。我学习中医亦缘于“附子”的神效。而因“附子”的神效

岳美中:仔细谈谈附子,一味让人纠结的好药

岳美中:仔细谈谈附子,一味让人纠结的好药 “ 一、附子之品考及加工炮制 在处方用附子之际,应先知附子的品种与制法,以免使用不当,有碍预期的疗效。兹将附子之品种及加工后之品名,略述如下: (一)、附子加工法 每年暑季三伏日为附子出新季节。附子在土中最忌烈日后遇暴雨,热气遏郁,易致腐坏。凡在暑天遇暴雨后,药农必及时掘取。出土时名“泥附子”,先用水将泥洗净,再煮六七小时,然后刮皮切片,清水漂净。 放入胆水缸(胆字本作“卤炎”,现俱简写作胆,胆水系在盐汁内取出)或盐水缸泡存,视制片所宜。胆水缸可储藏四五年不坏,盐水缸可储藏十余年不坏。但附子出土后如不及时收入,短期即可腐坏。在制片时由胆水缸或盐水缸取出(以下照习惯简称胆缸、盐缸),务须将胆盐完全漂净,不然以后无论如何烘晒,均柔润不能干硬,且易生霉。盐缸附子,颜色黯黑,不易漂白,专制黑片。 兹将各种制片,分列如下: 白片: 附子由胆缸取出,漂净胆汁,用甑蒸五六小时,晒干六七成,用硫黄熏,再晒干即为成片(此片统称为“天雄片”,大者为大刀片,小者为小刀片)。又有一种漂至味淡,名为淡附片。

黄片: 由胆缸取出,漂净胆汁,用红花、甘草或加姜黄染色后,用杠炭烘干,又晒一二日,即是成品。称为黄附片、厚附片、制附片。 临江片: 此片较黄片制作更精,颜色黄亮可爱,以前专销江西临江,故称临江片。 黑片: 此盐片经过蒸晒,制成厚、薄两种。 卦片: 用小块附子对开两片,系胆片制成如卦形,体透明似冰糖。 刨片: 用胆片漂白,再以刨子刨成板薄小片,贴锅上烘干,煮汤作菜肴用。 柳叶片: 色黑,形如柳叶,性微软,因胆汁未漂净。 火片: 片最小,一等如指甲,过去专销国外。炮片:用火炮干,起火炮形。

42生附子和炮附子-神农本草经(下经264)

42生附子和炮附子-神农本草经(下经264)注:神农本草重在掌握药性,不要使用单味药 264 附子 第31节0:32:24 仲景是最会用附子的人; 味辛,性温,有大毒; 治风寒,咳逆,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块,血瘕,寒湿; 主治:寒湿痿躄bi(小腿萎缩掉,寒湿的重症),拘挛,膝痛,不能走路; 产地四川; 初种的根,生成小块状叫做乌头,附在乌头旁,大块的,就是附子,附生而变形者是天雄,小者毒强而大者毒少,所以选用附子都是选用大个的,像倪师拳头那么大,晒干,炮制后缩小; 生附子:倪师会放点矾石去洗,因为泥土很多,洗干净以后放在那边晒干,接下来就准备使用; 攻坚的时候用的很多,生附子喝下去以后,嘴巴都是麻的,有时候麻到脚趾尖,因为有乌头碱在里面(一种神经毒); 附子乌头炮制可以用豆腐,还有人用甘草煮,然后烘焙切片,就是炮附子; 使用炮附子的时机:表虚的时候用,病人大汗不止,小便滴滴答答,所以表虚时,为了预防病人脱水,就用炮附子; 生附子是去里寒的,肾阳不足,水里的阳不足了,这时候会用生附子,生附子可以点命门火,石硫磺也可以点命门火,但是功能不一样,生附子是黑色,专门入肾入骨头,石硫磺是黄色的,专门入三焦,入奇恒之腑(脑瘤,脏腑之间的奇恒之腑,还有人中了五金的毒,也用石硫磺);

一个人如果是肾阳不够造成肾里的水不足,造成的腿没有力气,用生附子; 如果病人肾阳很足,腿没有力,这时候用石硫磺; 生附子和石硫磺都有壮阳的功能,如果没有病,想要壮阳,石硫磺肯定比生附子好; 如果一个病人,仲夏夜,还要盖被子,这就是里寒,这时候用生附子; 如果一个病人里寒,然后还水肿,三焦不通,生附子+石硫磺并用; 仲景没有用石硫磺,倪师在治疗肿瘤重症的时候会用到石硫磺,因为三焦在淋巴上面走的时候,病会传经的时候用; 主治:附子为扶阳扶元回阳的药,补火退寒的药;人已经快要不行了,会用到附子或者石硫磺,因为它本身能够强命门火,肉桂也可以点命门火,但是肉桂是木生火,可以强心脏;附子是生长在田里的,水中的阳,所以在治疗肾脏病,尿毒症用附子很多; 血癌的时候,第6椎压下去有痛点,就是督脉的灵台穴,治疗血癌的时候,没有生附子,根本治不好血癌; 过去为什么说吃了乌头会死,附子不会?生附子为什么过去认为有毒,因为除了麻以外,因为里面纤维很多,煮完汤,飘在上面一层,喝到喉咙里,上不去下不来,人会咳嗽,有一点点毒,但是不强,真正的毒是乌头,所以古代用乌头的毒来射杀动物,所在这一株药里,乌头是大毒,附子是小毒,天雄更小毒; 生附子剂量:使用的时候要小心剂量,像倪师这样的体格,生附子三钱,比倪师小一些的体格两钱,再小一点一钱,切的时候一整个

医之关于附子炮制的讨论

医之关于附子炮制的讨论 附子是经方应用最广、最重要的药物之一。《神农本草经》中说:“附子,味辛,温。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痿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附子不但用于温中祛寒,而是还温补强壮、振兴沉衰、通脉强心,是救人生命于垂危的极为重要的药物。 对于太阴里证:附子常配伍干姜、甘草和细辛等,其适应证多见: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外热里寒、胸背剧痛、腹挛痛,脉微等,其危重者,脉微欲绝者。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乌头赤石脂丸等方证。 对于少阴表证:《伤寒论》第20 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患者患太阳病中风证,本应以桂枝汤发汗以解之,但是医者错用了强力发汗药,而使其大汗不止,致使患者阳证陷于阴证,即从太阳变为少阴,刻下症状: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脉微,但欲寐。此时患者表证仍需用桂枝汤发汗,但正气沉衰,需加附子以强壮正气。因此经方在治疗少阴证多以附子配伍麻黄、桂枝、葱白、生姜等,其适应证多见:恶寒、身痛、关节痛、脉微细等,如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等。 在实际的临床中,外寒多与里虚并见,因此少阳太阴合病常见,治用附子多配伍干姜、白术和细辛等,如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等,许多风湿痹痛,多见于此类方证。另外,明阳少阴合病,厥阴病的很多方证,都能见到附子的身影。 在继承《本经》和《伤寒》的基础上,后世医家对于附子的认识颇为深刻,发人深思。《本草正义》曰:“附子,本是温辛大热,其性善走,故为同行十二经纯阳之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伤寒蕴要》曰:“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

中药,因炮制而升华

中药,因炮制而升华 本草佳木,生长于大自然之中,在变成真正的中药之前,它们只能被称作草,从本草到中药,还需要经过一个升华,那就是——炮制。 中药炮制是个什么概念,炮制的手段有哪些,为什么要炮制,炮制的意义是什么? 举例大黄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是中医用药的特点之一。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制药技术。 比如大黄,它是常见的一味中药,中药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等功效。炮制的方法不同,中药的药效也会不同。 生大黄 即原生药材的饮片。主要功能为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 熟大黄 生大黄用黄酒拌匀,置容器内密闭,隔水炖后至内外呈黑褐色时取出,干燥制成。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却增强了活血化淤作用,尤其适合老人体虚并有淤血证者。 酒大黄 生大黄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用微火炒至色泽加深后放凉即可。酒能引药上行,因此酒大黄可清上焦实热,对吐血、鼻出血、头痛、目赤、咽痛、口疮、牙龈肿痛等疗效更佳。 大黄炭 生大黄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色后放凉就是大黄炭。大黄炭收敛和吸附作用增强,止血止泻,可用于大肠有积滞的便血,以及吐血、崩漏等病症。 中药炮制的方法很多,简单的如洗净、切碎,叫做修制;复杂的,则有水制、火制和水火共制等。 水制

水制,就是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对药材作漂洗、浸泡、闷润等处理。水飞雄黄是其中水制法中的别具特色的一种。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要喝雄黄酒,因为端午前后气温渐暖,大地回春,百虫滋生,而雄黄则是治疮杀毒的要药。 但是雄黄之所以能杀毒,是因为它自己就有毒,所以当它入药的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炮制来降低它的毒性,使之成为上品良药。雄黄本身不溶于水,所以将它放入水中研磨,便能够达到有效成分与溶于水的杂质分离,从而获得纯净而细微的雄黄粉末。这个方法就叫做水飞法。牛黄解毒片、牛黄安宫丸、肥儿丸、小儿奇应丸等传统中药中用到的雄黄都是经过这样炮制获得的。炮制方法类似的药材还有朱砂、玛瑙、珍珠、滑石、炉甘石等。 药材通过水制处理,能除去杂质,达到清洁的要求;草木类通过水制能吸水变软,便于切制,还有改变性能的作用。常用的水制法除了水飞,还有淘、洗、浸、润、漂等。 淘,是将体积细小的种子类药材放在清水中淘去泥土、砂粒,达到清洁纯净的目的;洗,是将药材放在清水或液体辅料中翻动擦洗,达到清洁纯净,吸水变软,便于切制和改变性能的目的;浸,是将药材放在宽水或液体辅料中,浸泡至一定程度取出。药材经过浸泡,使水分或液体辅料渗透到药材内部,达到吸水变软,便于切制、除去非药用部分、改变药物性能等目的;润,是将经过清水或液体辅料处理的药材,置容器内,使其表面所吸附的水分向内渗透,达到全部湿润变软的润药方法;漂,是将药材放在宽水中或液体辅料中漂去某些内含物质,使药物纯净,药性缓和,毒性减低。 火制 在中医界,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派别叫扶阳派,这一派的医生最擅长使用的就是附子这一味回阳救逆的中药。 其实,附子是一味很难用的药,因为它有毒,而且,有大毒。而扶阳派如何能将数百克的附子应用自如,还能起死回生?炮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附子炮制的方法在《本草纲目》中已经有了十分详细的说明:附

生附子和炮附子-神农本草经

生附子和炮附子-神农本草经 (下经264) 昵称30640555 >《附子硫磺》 阅704转122022.09.01 浙江关注 注:神农本草重在掌握药性,不要使用单味药 264 附子 第31节0:32:24 仲景是最会用附子的人; 味辛,性温,有大毒; 治风寒,咳逆,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块,血瘕,寒湿; 主治:寒湿痿躄bi(小腿萎缩掉,寒湿的重症),拘挛,膝痛,不能走路; 产地四川; 初种的根,生成小块状叫做乌头,附在乌头旁,大块的,就是附子,附生而变形者是天雄,小者毒强而大者毒少,所以选用附子都是选用大个的,像倪师拳头那么大,晒干,炮制后缩小; 生附子:倪师会放点矾石去洗,因为泥土很多,洗干净以后放在那边晒干,接下来就准备使用; 攻坚的时候用的很多,生附子喝下去以后,嘴巴都是麻的,有时候麻到脚趾尖,因为有乌头碱在里面(一种神经毒); 附子乌头炮制可以用豆腐,还有人用甘草煮,然后烘焙切片,就是炮附子; 使用炮附子的时机:表虚的时候用,病人大汗不止,小便滴滴答答,所以表虚时,为了预防病人脱水,就用炮附子; 生附子是去里寒的,肾阳不足,水里的阳不足了,这时候会用生

附子,生附子可以点命门火,石硫磺也可以点命门火,但是功能不一样,生附子是黑色,专门入肾入骨头,石硫磺是黄色的,专门入三焦,入奇恒之腑(脑瘤,脏腑之间的奇恒之腑,还有人中了五金的毒,也用石硫磺); 一个人如果是肾阳不够造成肾里的水不足,造成的腿没有力气,用生附子; 如果病人肾阳很足,腿没有力,这时候用石硫磺; 生附子和石硫磺都有壮阳的功能,如果没有病,想要壮阳,石硫磺肯定比生附子好; 如果一个病人,仲夏夜,还要盖被子,这就是里寒,这时候用生附子; 如果一个病人里寒,然后还水肿,三焦不通,生附子+石硫磺并用;

论附子炮制方法

论附子炮制方法 附子为毛莨科(Raunculacese)植物乌头Aconitun carmicaele Debx 的旁生根。附子的炮制使 载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药略》,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从汉代至唐代 的几百年间均用“炮”、“烧”、“煨”、“炒”等方法。汉代出现了一种新方法,在沿用“炮”的基础 上用液体辅料(水洗、水浸、醋浸)及药汁制(姜汁浸、黄连水浸、甘草黑豆等)。现代主 要用盐水浸,甘草黑豆同煮,黄糖与菜油调色等。 1 炮制方法 1.1盐附子选取大小均匀的混附子,洗净浸入盐卤水和食盐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晾晒,并逐 渐延长晾晒的时间,直至附子表现大量结晶盐粒,质地变硬为止。 1.2黑顺片选取大中头的混附子,洗净浸入盐卤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取 出用黄糖与油菜制成的调色剂浸,使附子染成茶色,取出蒸制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 1.3白附片取较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去皮,纵 切成3mm的薄片,取出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烹后晒干。 1.4淡附子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换水2~3次/d,至盐份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h,取出晾晒,反复闷润数次,浸透后切片晒干(盐附子、甘草、黑豆比例为100:5:100)。 1.5炮附子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 取出。用姜劳浸2~3 d,然后再蒸熟,焙至七成干,调入锅内用火炒至起烟,微鼓裂为度, 取出放凉。.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炮附子的炮制新方法,它将盐附子或胆附子削皮或切片后,投入50%老水浸泡10-15小时,再换清水浸漂20-24小时,如此反复2-4次的水处理制成淡附子,再 经蒸制10-20分钟,晾干或烘干后,选用2450或915兆赫的微波机进行辐照干燥,制得含 水量为10%以下的炮附子,该方法思路新颖,生产效率高,易控制火候,成本低,制得炮附 子毒性低,药效好,使用方便,保证了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的应用为传 统附片炮制方法开辟了新途径。 2 讨论 附子被誉为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第一品,补命门真火第一要药。因附子有大毒,被古人 列为下品。由于认识到这一点,古人为去其毒性用火炮。现代研究表明,附子生品含有毒性 很强的苯甲酰乌头碱,经过炮制水解为毒性较小的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但附子的炮制非 常复杂,建议在总结前人炮至的基础上,利用先进设备,科学鉴定毒性,使其炮制时间缩短,毒性减小,免去口尝麻辣感这一传统鉴别毒性的方法,以保障炮制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3 附子炮制诸法利弊 最早的炮、煨等火制法,确有一定的减毒作用。现已证明附子中的剧毒物—双酯类乌头碱遇 高热易被破坏,分解为毒性较小的生物碱,可见古代医家用火来处理附子,确有一定的科学 道理。现在看来,火制法不但能降低附子的毒性,而且在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保存药效等 方面都有很大好处。其缺点是去毒的程度很难掌握,并容易烧焦、烧坏药材。 用水浸泡也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但易损失有效成分。有报道,整个的干燥生附子,用水冷 浸五天,有50%的生物碱随水流失。如果是鲜附子或切片后浸泡,生物碱损失更为严重。蒸、煮都能减低附子的毒性,但煮法也存在有效成分流失的弊端。经实验证明,生附片用氯化镁

[转载]天天读《伤寒论》之四附子的用法

[转载]天天读《伤寒论》之四附子的用法 我们知道在《伤寒论》中运用附子的方子是很多的。况且现在中医界也比较流行火神派,就是大量应用附子。那么我们看看张仲景在那个年代是如何来用附子的。附子在《伤寒论》中一共有18个方子。附子是四川特产,母根(或主根)叫乌头或川乌,子根(或侧根)叫附子。<本草备要》称:“母为乌头,附生者为附子”。在《神农本草经》中,附子性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温,踒(御览作痿)。躄拘挛,脚痛,不能行步。因附子有毒性,但是功效强大,也是在临床上比较有争议的一味中药,如果用的好能够事半功倍,但是如果用不好,容易出现很多弊病。附子分为生附子和炮附子,炮附子有的是用盐来炮制,有的是用甘草,有的是用小便来炮制。 我们来看看张仲景如何来用附子的,他在《伤寒论》中与干姜配伍的时候都是用的生附子,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茯苓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干姜附子汤等。四逆汤乃回阳救逆之总方,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或因大汗、大吐、大泻而致的四肢厥逆,冷汗自出,脉微欲绝等亡阳证。方中附子生用,配以干姜,能制附子之毒,而不损其性,甘草甘缓和平,能缓附子之急,正所谓有制之师。在附子与其他药配伍的时候皆用炮附子,如附子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芍药甘草附子汤、附子泻心汤等方。在《伤寒论》中,用生附子的为7方,用炮附子的为11方。 另外我从《神农本草经》和《伤寒论》中的附子用法,认为附子只要是用来温中的,与现在很多火神派认为附子是温肾阳是不一样的。四逆汤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因为在《伤寒论》中有12个条文用四逆汤来治疗,含有“下利”的有7条,大家都知道,太阴病的主症就是“下利清谷”。这是太阴脏寒的表现,还有2条脉沉、2条脉迟。另外原文“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宜服四逆辈。”很多人把理中丸作为太阴病的主方是没有根据的。因此四逆汤是太阴的主方,

我(转帖)附子炮制过程,喜好用附子的医家请注意!

我(转帖)附子炮制过程,喜好用附子的医家请注意! 江油附子,触目惊心 自郑钦安宗师以来,中国各地的扶阳名医,多为得享八九十岁之修龄,甚至寿过百岁者。扶阳名医之间,多有长期大剂量服用附子剂养生祛病的习惯。若以每周服用二两附子来计算,毕生服用附子量,应至少达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长期服用附子之安全性,应不容置疑。 仲景先师之用附子,并不要求先煎,药不眩冥,厥疾不疗。反观目前,同业几乎全有普遍共识,生附子之乌头碱,经加热转化为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后,毒性可减低近二千倍,故医者一般均会嘱患者先煎附子。故此,现代附子剂的乌头碱水解度,肯定远高于仲景时代,毒性理应极低。 可是,在现实中,附子中毒的个案,时有所闻,甚至有所谓累积性中毒的报导。而扶阳名家之间,亦常会为患者服用附子后,时而无效,时而呈现不类乌头碱反应的中毒表现所苦。甚至因而打算在临床上弃用附子。近日引起较多人关注的附子过度炮制问题,应只限于引发药效低下,而不能说明为何患者服用久煎之附子剂后,仍有异常反应频生的问题。 笔者原籍四川,曾任职临床脑外科医师,考研后专志研究中医,近年来之主攻重点,为扶阳方药治疗肿瘤。 因有文献指出,江油附子具独有药理成份,用于临床,呈特异之双向调节性,笔者考虑此或为川地之扶阳名家,领先发展出(病在阴者,扶阳益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 特殊用药心法的药理背景之一。此外,笔者亦盼能对附子加工时的有效成份流失问题,有所跟进。故于本年夏秋期间,返回四川江油,多次深入各江油附子农户查访,更自行动手炮制附子,试验药效,历时数月。 笔者初期和附子农接触时,其戒心普遍极重,连一句话也不肯多说。直至笔者多次表明,只为自行生产优质附子,以求改善临床疗效,并多次一同下田,一同采购,甚至长期在其家中食宿与共,如是投身附子农与加工户群体一段时间,得其认同为自己人后,才得以听到真说话。从而惊悉,目前附子之低药效和高毒性,是如何形成的。其间之亲身见闻,触目惊心! 近日网上报导,有附子生产厂方表示,废弃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原因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

附子炮制工艺综述【历史沿革】附子始载于《本经》,列入下品。《本草经集注》云:“乌头与附子同根。”《纲目》载:“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根据以上本草所载附子与乌头的原植物应为同一种,即主根称为乌头,侧根称为附子。关于附子的产地,按《别录》载:“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据考证,犍为和广汉即今四川省犍为县和广汉市,目前仍为附子产地之一,其原植物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本草图经》龙州乌头图和《纲目》所附乌头、附子图均为本种。 【化学成分】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主含毒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 hypacomne), 甚至被水解为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乌头胺(acomne)、中乌头胺(mesacomne)、次乌头胺(hypacomne)。从水提物中分得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tine)、尿嘧啶、华北马头碱、黄草乌头碱、尼奥灵和附子亭等。从日本乌头所加工的附子中已分离出具有强心作用的微量有效成分dl-去甲基衡州鸟药碱(dl-demethylcoclaurine, higenamine), 此碱作用强烈, 稀释至10^-9浓度时仍显强心活血作用.又报道从附子中分出一种棍掌碱(coryneine), 具有升压和强心的活性。附子含乌头碱(acon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onitine),塔拉乌头胺(talatisamine),和乌胺(higeramine)即是消旋去甲基衡州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棍掌碱氯化物(coryneine chloride),异飞燕草碱(isodelphinine),苯甲酰中乌头碱(benzoyl mesaconitine),新乌宁碱(neoline),附子宁碱(fuziline),北乌头碱(beiwutine),多根乌头碱(karakol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附子亭碱(fuzitine),准葛尔乌头碱(songorine)尿嘧啶(uracil),江油乌头碱(jiangyouaconitine),新江油乌头碱(neojiangyouaconitine),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等。 【药理作用】 1.附子、川乌具强心作用,对心动过缓性心律不齐有效,强心成分为去甲乌药碱,去甲乌药碱能显着增加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振幅(APA)、动作电位时程(APD)、50%平台长度的振幅(PLA)及平台长度(PL);改善高钾诱发的传导阻滞,表明去甲乌药碱是慢通道激

扶阳要药论附子——附子炮制现况

扶阳要药论附子——附子炮制现况 一位原籍四川的业内人士,开始曾学习西医,后考研专志研究中医。2009年夏秋期间,返回四川江油,多次深入各附子农户查访,历时数月。初期和附农接触时,由于其戒心普遍极重,连一句话也不肯多说。直至这位业内人士多次表明,只为自行生产优质附子,以求改善临床疗效,甚至长期在其家中食宿与共,如是投身附农与加工户群体一段时间,才得以听到真话。从而惊悉,目前附子之低药效和高毒性是如何形成的。期间之亲身见闻,触目惊心! 按传统规范生产要求,制附子是将江油本地新鲜收成的泥附子洗净后,当天下午或晚上必须入池浸胆,每500kg鲜附子,配250kg胆巴,一般先泡胆巴6~7天,然后流水退胆5次,每次1天,再进行去皮、切片和热处理而成。此法一般需用2.5kg左右鲜附子,来生产出0.5kg制附片,成品轻脆,色黄而切面无光泽,略呈浮水。 扶阳要药论附子——附子炮制现况

再说胆巴的特性:胆巴的化学式为CaCl2(不等于食盐NaCl),其性属扶阴而有毒,农村有用以自杀的。至于近年来盛行大量灌胆巴的另一种真正用意,其实是因为胆巴价廉于附子甚多,灌胆巴后上秤,附子可增重近1倍,而且外观光亮好看又重身,自然赚头大增。故江油附子户有句行话:无胆不重,无胆不亮! 扶阳要药论附子——附子炮制现况 至于去皮,除因附子之毒性富集于皮部外,亦为了商品之外观好看,唯古法之竹刀去皮,因收成加工期在1年之中只有10多天,故需动用加聘的人手甚多,往年是0.3元工资为0.5kg附子去皮,2007年则出至每千克1.6元,也不容易请到人。

不法商人的生产法,非常令人震惊:首先是以焦亚硫酸钠(吊白块)、工业双氧水、工业烧碱、散泡剂等品,混合煮制附子,煮10多分钟,即可全部去皮。上列药物属严重致癌品,但可以低成本高速去皮,并使附子色白、透明、质亮、好看。然后再为附子超量灌胆巴,将附子泡胆过程延至15天以上,而只做不流水退胆1~2次。甚至在热处理过程中,给附子再一次直接灌入胆巴汁。在木制蒸笼顶上放置大量胆巴,胆巴遇热液化后直接灌入蒸笼中的附片,触目惊心。熏制时,可再加行工业硫黄熏白的步骤(无硫黄不白)。此法用1.25kg鲜附子,即可生产0.5kg附片,成品沉水速度快,身重面光,肉白好看,而其质甚硬。正宗的制附子质地很脆,而我们常见的坊间药店要动用大铜锤将附片捣碎,便是这种加工法做的好事。 至于炮附子,古法为掘出鲜品泥附子后,实时沙炒1~2天而成。此法虽简,但人力有价,产量又太低,现已极少使用。市面上极罕有地出现本品的话,常会混称之为炮天雄。目前市售的真实炮附子流程,多以上述的泡胆与硫熏等制附增重流程为基础,再加上一种直接加热的步骤,令之有点烤焦了的外观,便充为炮附子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