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一、总则

1、为积极应对国家和北京市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促进居住建筑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本标准规定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有关内容。

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造的普通居住建筑和酒店式公寓,以及其他居住性建筑物。普通住宅可参照酒店式公寓节能设计要求。

二、建筑外墙节能设计

1、建筑外墙应采用多层结构或复合构造,以降低外墙容积比(窗外墙容积比及外墙布置向窗以外的容积比)和减少外墙热负荷,从而提高建筑的侧墙热工性能。

2、建筑外墙的太阳能性能参数(U值)应满足《北京市能源利用标准》

(T/BJYESL257-2010)的要求。

3、外墙的热阻系数(U值)、内气体的热阻系数(U值)、外气体的热阻系数(U 值)、普通窗窗格热阻系数(U值)、散热器热阻系数(U值)等应满足《北京市能源利用标准》(T/BJYESL258-2010)的要求。

4、节能设计中结构体系无需补偿集热架,可以采用复合节能层、低膨胀玻璃、铝板的保温结构。

1、建筑空调设备采用具有节能功能的建筑空调设备,室外机为高效、多变频系统,使用冷热源采暖系统,空调机组(冷热源分体系统)EER≥2.78(COP≥3.78)(C600,散热量600kw,其他散热量不低于3.4);楼内加热装置采用全天候运行的地暖系统。

2、冷热源机组与楼内分配系统应采用隔离解耦系统,使楼内水温波动减小,冷热源机组的功率满足北京市能源利用标准的要求,地暖采暖功率有效利用率不低于65%。

3、冷热源机组应采用多级或多变频技术及节能技术组合。多变频空调机组节能技术包括预热器、限流器、采暖回暖器、节能调节装置等。

四、建筑供暖设计

1、供暖系统采用集中供暖系统,水温、水流控制精确,DT= 10K。

2、采暖功率应满足本标准要求:

通常居住人口、学校教室、医院病房采暖设计功率≥200W/m2;

商场、商店、办公室采暖设计功率≥150W/m2;

宾馆客房、别墅采暖设计功率≥180W/m2;

采暖功率试验

采暖功率应通过数个楼宇采暖功率试验,以确认符合本标准规定要求,以准确判定建筑内各区域承受有效供暖能力。

建筑节能标准

建筑节能标准 建筑节能标准是指为了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在建筑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节能措施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良建筑外观、建筑材料选择和建筑系统设计等方面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地球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标准主要包括建筑外立面的保温隔热要求、建筑材料的选择要求、建筑间墙和屋顶的隔热要求、建筑玻璃使用的要求、建筑内部空调、供暖、照明等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要求等。 首先,建筑外立面的保温隔热要求针对建筑围护结构,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要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减少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交换,以降低冷热损失。 其次,建筑材料的选择要求针对建筑内外的各种建筑材料,要求选择低热传导系数、优良保温性能的材料,如保温板、内外墙材料等,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再次,建筑间墙和屋顶的隔热要求针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分隔墙和屋顶,要求采用保温材料,提高墙体和屋顶的保温性能,减少热量的传递和损失。 此外,建筑玻璃使用的要求针对建筑物的窗户和玻璃幕墙等部位,要求使用低传导系数、高透光性能的玻璃,并增加中空层或夹层,以提高玻璃的保温性能和隔热性能。

最后,建筑内部空调、供暖、照明等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要求针对建筑的空调、供暖和照明系统,要求使用节能型的设备,合理设计系统布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能源的调节和利用,以提高系统效率,降低能耗。 总之,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减少建筑物的能耗,推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将节能理念贯彻于建筑设计、建设和使用的全过程中,才能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一、总则 1、为积极应对国家和北京市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促进居住建筑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本标准规定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有关内容。 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造的普通居住建筑和酒店式公寓,以及其他居住性建筑物。普通住宅可参照酒店式公寓节能设计要求。 二、建筑外墙节能设计 1、建筑外墙应采用多层结构或复合构造,以降低外墙容积比(窗外墙容积比及外墙布置向窗以外的容积比)和减少外墙热负荷,从而提高建筑的侧墙热工性能。 2、建筑外墙的太阳能性能参数(U值)应满足《北京市能源利用标准》 (T/BJYESL257-2010)的要求。 3、外墙的热阻系数(U值)、内气体的热阻系数(U值)、外气体的热阻系数(U 值)、普通窗窗格热阻系数(U值)、散热器热阻系数(U值)等应满足《北京市能源利用标准》(T/BJYESL258-2010)的要求。 4、节能设计中结构体系无需补偿集热架,可以采用复合节能层、低膨胀玻璃、铝板的保温结构。 1、建筑空调设备采用具有节能功能的建筑空调设备,室外机为高效、多变频系统,使用冷热源采暖系统,空调机组(冷热源分体系统)EER≥2.78(COP≥3.78)(C600,散热量600kw,其他散热量不低于3.4);楼内加热装置采用全天候运行的地暖系统。 2、冷热源机组与楼内分配系统应采用隔离解耦系统,使楼内水温波动减小,冷热源机组的功率满足北京市能源利用标准的要求,地暖采暖功率有效利用率不低于65%。 3、冷热源机组应采用多级或多变频技术及节能技术组合。多变频空调机组节能技术包括预热器、限流器、采暖回暖器、节能调节装置等。 四、建筑供暖设计 1、供暖系统采用集中供暖系统,水温、水流控制精确,DT= 10K。 2、采暖功率应满足本标准要求: 通常居住人口、学校教室、医院病房采暖设计功率≥200W/m2; 商场、商店、办公室采暖设计功率≥150W/m2;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0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0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0)(以下简称“本标准”)旨在通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降低成本,促进居住建筑可持续发展,规范居住建筑新建、改造、翻改的节能设计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新建、改造、翻改的住宅建筑(含公共居住性建筑)。 二、强制性标准 (一)建筑的外断面结构(包括建筑外壳、排水系统等)使用具有节能性能的材料; (二)建筑的热统计性能和标准合规,常规型住宅热性能要求屋顶、墙体、地面等U 值分别不大于2.0 W/㎡·K; (三)屋顶采用节能绝热材料覆盖,有效利用太阳能;补充建筑外披露处合理利用户内及室外阳光; (四)新增及改造活动用房,要利用大量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合理设置门窗及日射控制装置; (五)建筑整体节能设计要求中规定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且要求采用节能控制,实行节能管理。 三、建议性标准 (一)采用可再生技术,可为建筑提供有效节能; (二)建筑设计中采用新型装饰材料,对建筑的外观质量有较高的需求,对高热量材料也有补充需求; (三)采用智能技术,实现建筑设备的智能装备和节能管理; (四)在建筑的技术布局上,整合高效节能的照明、空调、暖通等设备,使其配合地址系统,实现节能管理; (五)对居住建筑设施及设备实施可持续管理,加强日常运行和维修,保证居住建筑节能效果。 四、节能监测

应完善居住建筑节能状态监测体系,实现节能建筑的运行状态变化情况分析,不断改进居住建筑的节能状态。具体监测包括但不限于:热项、可再生能源实现率、光照度、照明等效率、空气调节皿自动控制系统、水泵/ 风机控制系统等。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一、建筑规划设计 1. 建筑物规划应注重利用太阳光照、自然通风等自然条件,降低空调采暖和照明负荷。 2. 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朝向、通风、景观等,保证室内外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3. 考虑建筑物的间距、形状、建筑组合等,以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 二、围护结构保温 1. 建筑物围护结构应采用保温隔热材料,提高保温性能。 2. 外墙保温材料应具有防火、防水、耐候等性能,保证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内墙和楼板应采用保温材料,以减少冷热桥效应,提高室内舒适度。 三、空调采暖系统 1. 空调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型空调设备,如变频多联机、冷水机组等。 2. 采暖系统应选用符合节能标准的锅炉、散热器等设备,并合理配置水力平衡装置。 3. 应注重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以降低能源消耗。 四、照明系统

1. 照明系统应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如LED灯、节能型荧光灯等。 2. 合理设计照明线路和开关控制,减少电损和能耗。 3. 办公场所和公共区域应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和节能控制。 五、电器设备 1. 电器设备应选用高效节能型产品,如低能耗家电、节能型电梯等。 2. 合理配置供电系统和配电设备,保证供电质量和效率。 3. 加强电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 六、可再生能源利用 1. 积极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2. 利用太阳能进行热水供应、供暖和光伏发电等。 3. 利用地源热泵技术进行空调制冷和采暖等。 4.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应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规划设计时予以考虑。 5.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并经过专业机构的评估和批准。 6. 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过程中,应注重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7. 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和应用。 七、能耗监测与计量

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 引言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形势下,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对全球的影响日益凸显。为了应对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北京市制定了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旨在通过优化建筑设计和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实现低能耗、高效能的建筑。 2.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意义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推动北京市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迈进。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有限能源资源的依赖。采用高效节能技术的建筑将大大提高生活舒适度,改善居住环境。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推行也能为建筑行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 (1)建筑外围结构设计: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应该有良好的隔热和保温性能,采用高性能气密窗,避免能量的泄漏。

(2)建筑能源系统设计:建筑应设计合理的供暖、供冷和通风系统,采用高效的设备和技术,如热泵、地源热能利用等。 (3)建筑材料选择:优先选择具有良好隔热和保温性能的环保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 (4)建筑节能控制系统设计:采用智能化的建筑节能控制系统,通过对能耗数据的监测和调控,实现能源的最优利用。 (5)室内环境设计: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要注重室内空气质量,采用适当的通风和空气净化设备,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是北京市对能源问题的积极响应,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认为,优化建筑设计和采用先进 的节能技术是解决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超低能耗居住建 筑的普及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和幸福感。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节 能建筑,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5. 总结回顾 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制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 定了重要基础。该标准从建筑结构、能源系统、材料选择、节能控制 系统和室内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旨在推动建筑行业向低能耗、高效能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绿色建筑、低碳生活的理念,推动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推广应用,为城市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是为了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提高居住质量和节约能源资源而制定的。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 有效地提高北京市居住环境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可以降 低建筑能耗及对环境的污染。 该标准对于北京市新建住宅建筑,要求其能耗指标不高于65千瓦时/ 平方米.年,这个数据大约相当于全国绿色建设标准-Ⅲ等级的要求,比普通的建筑要求更加严格。该标准同时也要求建筑必须采用优质的建 筑材料,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 暖通空调系统投入的目的。 此外,该标准还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绿色建筑的建设思想,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采用节能节水建材,完善室内环境, 提高建筑使用寿命等措施。标准中还有更具体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要求,例如要安装高效节能的照明、空调和供暖系统,使用最新的隔热材料 以及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进行建筑供能等。 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的实施可以带动建筑行业能源消耗 的减少,使得北京市进入到一个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目 前在北京市已经开始逐步实现这个标准,截至2021年,北京市已建成

约20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住宅,受到了市民的广泛欢迎。这样大规模的、超低能耗、高品质的建筑,不仅满足了市民的需求,还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北京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是一个全面细致的标准,不仅要求建筑能量消耗的减少,同时还要求建筑的质量提高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提升。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国的节能环保事业也将继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的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标准将会成为全国的典范。

2023 年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

2023 年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深度与广度的全面评估 1. 引言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建筑节能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23 年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改善城市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我将对 2023 年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进行全面评估,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探 讨和分析,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2. 基本介绍 2023 年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是指在该年度对北京市新建建筑和现有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和改造时所需遵守的标准和规定。该标准的制定是为 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需求,推动北京市 建筑节能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3. 深度评估 在深度评估方面,2023 年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外墙保温、采光设计、建筑能耗限额、新能源利用等方面。对于每 一项内容,标准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指标,并提供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

评定标准。 对于建筑外墙保温而言,标准规定了保温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保 温层厚度等具体要求,以及保温效果的评价标准。对于采光设计,标 准要求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提高室内 光照质量。 建筑能耗限额和新能源利用也是本次标准的重点内容。标准通过限定 建筑能耗指标,鼓励采用新能源设备,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 能耗水平。这些深度的规定和要求将有效提高建筑节能的水平,推动 建筑行业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4. 广度评估 在广度评估方面,2023 年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要求适用范围涵盖了新建建筑和现有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改造。这意味着无论是新建建筑还是 已存在的建筑,都需要遵守和执行新的节能标准,以达到节能减排的 目的。 标准还涉及了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未来,北京市将在整个建筑行业范围内推广和应用这一标准,全面提 升建筑节能水平,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15 国标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015 国标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指在设计和建造居住建筑物时需要符合的节能要求和标准。2015年国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 要涵盖了建筑外观、建筑结构、建筑外墙、隔热保温、通风采光、热水供应和空调系统等方面。 首先,建筑外观方面,倡导采用牢固、密封性好的外墙设计,保证建筑物的外观并减少能量的散失。此外,建筑物的窗户应大面积采用双层或多层中空玻璃,以提高保温效果。并且,应合理设置遮阳、保温和通风装置,以减少室内与外界的热交换。 其次,建筑结构方面,应选择适当的墙体建筑材料,如轻质砖、保温板等,以降低墙体的传热系数。同时,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梁和柱的数量和面积,减少冷热桥的产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保温效果。 在建筑外墙方面,应采用适当的保温材料进行保温,确保建筑物不因温度差异而造成能量的损失。同时,需要进行降噪处理,减少外界噪音的干扰,提高室内的舒适性。 在隔热保温方面,建筑物的屋顶、墙体、地板等部分应该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进行隔热处理,以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流失。并且,在保温设计上应尽量减少冷热桥的发生,提高建筑物的整体保温性能。 通风采光是居住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通过合理设计窗户和采

光设施的位置、数量和尺寸,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来满足居住者的日常需求。此外,还需要设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并减少湿气的滞留,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 在热水供应方面,建筑物应设计合理的热水供应系统。可以采用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等新型技术,提高热水的供应效率,并减少能源的浪费。此外,热水管道应采用保温措施,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最后,在空调系统方面,建筑物应合理选择空调设备,并设置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可以采用分区控制的方式,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进行独立温度的调节,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需要设置恰当的通风和排气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综上所述,2015年国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针对建筑 外观、建筑结构、建筑外墙、隔热保温、通风采光、热水供应和空调系统等方面,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和建造居住建筑物时,充分考虑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地满足居住者的舒适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建筑节能计算文件

北京市建筑节能计算文件 一、计算范围和对象 1.1计算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所有新建建筑、建筑改造和扩建 工程。 1.2计算对象:对于新建建筑,包括建筑的整体能耗和能源利用情况等;对于建筑改造和扩建工程,包括改造和扩建部分的能耗和能源利用情 况等。 二、建筑节能计算方法 2.1能耗计算方法:建筑能耗计算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同时结 合北京市的气候特点进行调整。 2.2能源利用情况计算方法:对于建筑能源的利用情况,应根据建筑 结构、材料、设备等进行综合评估和计算。 三、计算指标和标准 3.1能耗限额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和建筑用途,制定相应的能 耗限额标准,包括总能耗和单位面积能耗等。 3.2能耗评估指标:对于建筑的能源利用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室内环境质量等。 3.3节能措施和技术标准:制定一系列建筑节能的措施和技术标准, 包括建筑隔热、采光、通风等方面的要求。 四、计算报告和审核

4.1计算报告编制:建设单位应出具建筑节能计算报告,详细说明建 筑的能耗计算和能源利用情况等。 五、监督检查和处罚 5.1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建筑节能的监督检查, 包括现场检查和数据核实等。 5.2处罚措施:对于未按要求进行节能计算的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应 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罚款、停工等。 六、附则 6.1文件修订:根据实际需要,相关部门可对本文件进行修订和完善。 6.2文件执行:本文件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并适用于北京市所有建筑 节能计算工作。 通过制定北京市建筑节能计算文件,可以规范建筑节能计算的方法和 要求,提高建筑节能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合理控制建筑能耗, 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可持续发展做出 贡献。

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3

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3 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3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节能减排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议题,而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之一,节能建筑标准更是备受关注。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更是备受瞩目。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探讨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3以及其对建筑行业和社会的影响。 二、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3的主要内容 1. 标准的背景与意义 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3的实施背景是当前全球能源危机的严重性和建筑行业对能源消耗的巨大需求。该标准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公共建筑领域的节能工作,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2. 标准的主要内容 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3主要包括了建筑外立面设计、采光与通风设计、供暖与制冷设计、照明设计、电梯与自动扶梯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对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要求严格,以确保建筑的

能源利用率和环保性能。 3. 标准的执行和验收 为了保证标准的贯彻执行,北京市还专门建立了相应的监督和检测机制。在公共建筑的施工和验收中,将对是否符合标准进行严格检查, 并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整改,以确保建筑的节能性能。 三、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3的影响 1. 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3的实施将推动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速推广应用节能材料和设备,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进步,提高建筑节能水平,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注 入新的动力。 2. 对社会的影响 实施节能标准将对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积极作用,有助 于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环境保护和改善做出 贡献。通过降低建筑的能耗,还将为居民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降低生活成本,改善生活质量。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 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3的实施对建筑行业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积极的。作为一项政策,其着眼于当前的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概述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日益重视,绿色建筑已成为全球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背景、评价目标、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实施建议,以期为推动北京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制定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北京面临着严峻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理念,推进北京市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北京市政府于2013年颁布了《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环境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推动建筑行业向低碳、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目标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目标是促进建筑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同时提高人居舒适度和健康水平。具体而言,该标准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境质量; 3.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4.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四、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采用量化评价方法,通过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环境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综合评价结果。该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收集建筑设计方案及相关资料; 2.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环境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根据分析结果,按照标准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五、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指标体系 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包括以下指标体系: 1.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照明系统能效、空调系统能效等方面的要求; 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包括给排水系统效率、雨水收集与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3.节地与室外环境:包括土地利用效率、室外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包括材料选用、废弃物再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5.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声光热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6.运营管理:包括能源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六、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实施建议 为保障北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顺利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加大对绿色建筑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认知水平;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执行能力;

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

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 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是指在北京市范围内,对住宅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等 方面所规定的标准。住宅设计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住宅建筑的品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规范住宅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对建筑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在建筑的结构、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在地基处理方面,要求根据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地基处理,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建筑的质量和耐久性。在施工工艺上,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对住宅建筑的功能布局进行了规定。在住宅建筑的 功能布局上,要求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比如,在户型设计上,要求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空间,提高使用效率。在公共设施的设置上,要求配备完善的公共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在采光、通风等方面,也有具体的规定,保证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还对住宅建筑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规定。在建筑的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比如,在能源利用方面,要求采用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在环保材料的选择上,要求符合环保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建筑的绿化、景观设计上,也有具体的规定,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 总的来说,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是对住宅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等方面进行 了全面规定的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遵循住宅设计标准,可以保障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相关方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建造时,都应该严格遵守北京市住宅设计标准,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知识专题: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其意义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随着能源消耗问题日益突显,建筑节能成为一个备受重 视的话题。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颁布实施,对于促进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 深度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以及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2. 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内涵 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在北京市为了推动建 筑节能及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地方性强制性技术标准。这一标准的主 要内容包括建筑能耗限值、节能措施和技术要求等方面,旨在指导和 规范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和施工。其具体要求包括建筑外围及隔热结构、供热、供冷、通风与空调、照明等方面,全面覆盖建筑节能的各 个环节,从源头上保障了建筑能耗的控制和降低。 3. 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意义 实施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有利于提高建筑 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这一标准的 出台能够引导各类公共建筑在设计、建设和使用阶段更加注重节能和

环保。通过严格的节能技术要求,能够推动建筑行业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升级,促进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实施该标准能够有效减少建筑运行所产生的能源消耗,进而降低能源资源的浪费,对于全社会的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4. 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行业的影响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企业而言,需要加大对节能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建筑节能市场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壮大,从而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就业和发展。公众对于节能环保的认知和要求将会提升,好的建筑节能标准将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应用。 5. 个人观点 作为建筑节能领域的从业者,我对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表示支持和欢迎。这一标准的出台将会对建筑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技术指引和工作路径,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节能设计和绿色施工,为建设节能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通过对db11687—2015 北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

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是北京市制定的地方标准,主要涉及到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的规范要求。本文将详细介绍DB11标准的背景、内容以及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一、DB11标准的背景 DB11标准是北京市政府根据建筑领域的发展需要,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规范制定的地方标准。其目的是规范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以提高建筑质量、安全性和节能性。 二、DB11标准的内容 DB11标准主要分为建筑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 1. 建筑设计阶段: a. 建筑规划布局要求:包括用地要求、建筑高度限制和建筑间距等; b. 结构设计要求:包括结构类型选择、材料规范和结构计算要求等; c. 建筑物功能布局:包括建筑内部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通道设计等; d. 室内环境要求:包括照明、通风、采光和隔音要求等;

e. 建筑节能设计:包括建筑外保温材料选择、能耗限制和热工计 算等。 2. 施工阶段: a. 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方案、安全预防措施和施工进度管理等; b. 施工质量要求:包括材料验收、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检测等; c. 施工安全要求:包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和安全设施 要求等; d. 环境保护要求:包括施工废弃物处理、噪音控制和扬尘防治等; e. 施工监督和验收:包括监理单位的监督职责、工程质量验收和 环保验收等。 三、DB11标准对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影响 DB11标准的出台对建筑设计和施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具体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强了建筑安全性:DB11标准明确了建筑物的功能布局和结构 设计要求,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和 安全性。 2. 提高了建筑节能性:DB11标准对建筑节能设计进行了规范,要 求使用节能材料、合理控制能耗和进行热工计算等,从而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北京节能规范

1 总则 1.0.1 为认真贯彻执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2005),根据北 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1.0.3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应按本标准进行。通过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和隔热性能,提高采暖、空调、通风设备及其系统的能效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余热回收等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条件下,有效地降低采暖、通风、空调的总能耗。 1.0.4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透明幕墙 Transparent curtain wall 可见光可直接透射入室内的幕墙。 2.0.2 可见光透射比 Visible transmittance 透过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无因次。 2.0.3 建筑物体形系数(S) Shape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的面积。单位为m2/m3。 2.0.4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envelope trade-off option 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指标时,计算并比较参照建筑和所设计建筑的围护结构冬季采暖能耗,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的方法。 2.0.5 窗墙面积比 Area ratio of window to wall 某一朝向的外窗总面积,与同朝向墙面总面积(包括窗面积在内)之比。无因次。 2.0.6 遮阳系数(SC)Sunshading coefficient 实际透过窗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与透过3mm厚透明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之比值。无因次。 2.0.7 参照建筑 Reference building 采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时,作为计算围护结构冬季采暖能耗用的虚拟建筑,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与设计建筑完全一致,但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值。 2.0.8 设计建筑 Designed building 正在设计的、需要进行节能设计判定的建筑。 2.0.9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和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 m) Overal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and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outer-wall 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与热桥部位传热系数按照面积的加权平均值,为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 2.0.10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Power consumption of unit air volum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