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贝尔美术馆的案例分析共27页

合集下载

路易斯康的作品分析

路易斯康的作品分析

三、相信直觉 知识可以激发我们的直觉,直觉 是可以培养的,领悟全凭个人的修为,无法与他人 分享。
四、由形迈向设计 形是对物性的领悟 realization Spoon is not a spoon. 形是本质 (form is what) 设计是实践(design is how) 设计≠设计品 形→设计→设计 品 设计是手段、不可听、不可见,只是求诛本 性,而存于心灵。
三、肯贝尔艺术博物馆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是康最满意的一个作品。在康为该 博物馆设计的一系列方案中,不变的特征是覆盖了建筑跨度的 拱形屋顶,有一个拱顶在中心处被打破,留出一条狭长的缝隙 让自然光进入。镂空的铝板是最理想的材料可以制造康所设想 的应色光线。整个博物馆由16个拱顶覆盖,从南到北贯穿整个 建筑的长度,在他们之间是平屋顶的单元与非结构的墙之间由 细缝分开。
• 以细节打动人,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 在体验建筑的过程中,身和心要保持一致,用身去体验,用心去感悟 建筑。
建筑的师哲——路易斯.康路易斯·康:“砖,你需要什来自?”砖:“我需要一个拱。
用建筑写诗的人
LOUIS.I.KAHN
Thank you
二层平面
Esherick住宅的平面图是一个矩形方盒子,其内部空间的分割方式为用不同材质的 墙面围合——通透的玻璃以及厚重的混凝土将矩形细分成不同大小的矩形,并利用围合 的程度以及墙间的缝隙来控制空间的私密性。在空间中有宽敞的较开放的,例如客厅; 也有私密封的小盒子,例如二层的衣物间。 在空间组织方面,贯穿一二层的客厅将原本分为两层的空间串联起来,也将服务空 间和被服务空间相互联系。
路易斯.康的创作思想
一、追本溯源—起论点 1.打破既有的原则 2.回溯问题的起点 3.建筑的本质

美术馆设计调研报告

美术馆设计调研报告

• 在惊叹人类文明智慧之余,再环顾展厅浅赭色的大理石墙 面,淡黄的木板隔断;温暖的色调和磨光地面,与灯光融 为一体了。仰视头顶上呈各种立体几何形状搭接的钢条架 构,让人感到这是一件精美独特的现代创新之作。
• 一进入室內,便可领 会到因美术馆室內环 境而产生的戏剧性变 化。阳光从屋顶裝有 現代化设计的百叶窗 板的天窗中进入宽敞 的接待处,照亮了蜂 蜜色的石灰石墙,帶 來一种溫暖的光芒。 空间感及开放感在四 周山脈景色的影响下 變变得更廣广阔。
以大实面和大虚的玻璃幕墙进行较强烈的对比
七、市民与美术馆两种关系
• 传统经验的美术馆与市民的关系 • 亲密接触的美术馆与市民的关系
传统经验的美术馆与市民的关系
产生去 看展览 的念头 查询相 关展览 的内容 安排参 观的时 间按
返回
购买门 票
乘坐交通工具进入 美术馆参观
亲密接触的美术馆与市民的关系
• 美术馆建筑物的外 观严谨、对称,在 内部,建筑上部为 尺度较高大的半筒 形式,并且采用了 穹隆式天花,而采 取这两种手法的目 的是要将外部的自 然光线自天顶引入 室内。顶部起到自 然光漫射入内的作 用,呈现出空间的 丰富性和新颖性。
金贝尔美术馆
汽车交通主要集中于岛中两条东西向干道(烟雨路和大通路)
烟雨路 主干道) (主干道) 拟建广东美 术馆基地
广东华侨博 物馆
海山街
渔咯街
星海音乐厅
晴波路
南临珠江,可将珠江胜景纳入视野,景向较好。
北临烟雨路,隔广阔的中央绿地而与高档住宅区相 望,景色迷人。但烟雨路是岛上主干道,车流人流 都较大,宜作防尘、隔声处理。
• (一) 丰富和发展了几 何型体的建筑构图,具 有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 特征,还包括多样化和 细腻的处理。作品中除 了一般的方形和长方形 体外,还增加了平行四 边形、菱形、三角形、 圆形、半圆形、扇形、 五边形等。千变万化的 结合,造出种种前所未 见的建筑形象。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和光影设计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和光影设计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和光影设计作者:方盼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5年第11期摘 ; 要:随着现代主义发展至今,建筑大师们追求与进步从未停止过,从最开始是追求功能、技术、经济性到后来的更多的注重美感和趣味性。

当建筑空间孕育出让人震撼之感时候,人们只能用“伟大”来形容建筑。

路易斯·康和安藤忠雄的建筑都具有伟大建筑的品质。

建筑中所蕴含东西并不仅仅是表明内容,更是一种思想与情感的表达。

他们二人作品中所蕴含的力量与感动是其他建筑空间所无法替代的。

尤其是光影的表现是二人的共通点之一。

关键词:空间;光影;建筑中图分类号:TU-86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2-0262-02一、人物简介1.路易斯·康。

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大器晚成的代表。

建筑作品永远呈现给人是永恒和典雅,他在赖斯大学演讲中阐述和探究建筑应该怎样反映人类对本质的思考创作中创作奇迹。

他擅长把握光影,启发着人们对于建筑存在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路易斯·康的建筑风格受到柯布西埃启迪而投入现代建筑主流中,一如柯布西埃于《走向新建筑》所说:建筑是量体在阳光下精巧、正确、壮丽的一幕戏,光也成为康的建筑理论范畴。

认为建筑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台,而可概分为自然之光与表现之光。

路易斯·康一直认为现代主义发展从一定方面使人们盲目崇拜建筑技术和建筑程序化,这样发展的结果必然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并且他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

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

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2.安藤忠雄人生也富有传奇色彩,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终究成为一代建筑大师。

肌理研究

肌理研究
混凝土肌理研究
鹿野苑——刘家锟
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中,刘家琨就 选取了“混凝土”通过“雕刻”来 达成“巨石”这一意向的精确概念 描述来控制整个设计过程:“博物 馆藏品以石刻为主题。在建筑设计 中,也希望表现一部‘人造石’的 建筑故事。而清水混凝土是‘人造 石’的重要内容。设计人希望得到 其朴素和整体,得到一块冷峻的 ‘巨石’”。
混凝土模板印与石灰华铺装的 严格对位体现了康对于建构清 晰性的严格要求以及追求。
未加过多装饰的清水混凝土不同于 霍尔的海浪博物馆,它摒弃了装饰 和连续性,而将人的注意力牢牢地 控制在了严谨的对位关系已经清晰 的尔
法国海洋冲浪博物馆探索大海与海 浪及其在休闲产业、科学和生态方 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设计方案由 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与索朗·法 比亚合作完成。2005 年,在与安瑞 科·米拉莱斯/贝娜蒂塔·塔格利亚布、 布罗谢特·拉宇斯·普埃约、伯纳德·屈 米和让·米歇尔·维尔莫特工作室的角 逐中获得胜利,赢得国际竞赛大奖。
不同于鹿野苑,海洋冲浪博物 馆的混凝土设计的极为纯净与 光滑。室内有大模板的痕迹, 但是没有对位螺栓孔眼,使得 整个建筑浑然一体,而这种材 质的延续性也将人的注意力吸 引到建筑的空间而不是材质。
金贝尔美术馆——路易斯·康
金贝尔美术馆是康的代表作, 康在这个作品中严格把控混凝 土的每一块模板,并将模板印 暴露出来,以表现自己的建筑 清晰明确的建造过程。混凝土 的模板印与填充墙的石灰华铺 装严格对位,
具体做法是以1.2m高度分段留施工缝, 先绑扎好柱子和组合墙混凝土部分的钢筋, 再砌1.2m高砖墙。待砖墙达到强度后即 成为内模,然后支好木外模,进行整体浇 灌,完成柱子、墙体、混凝土墙的组合浇 筑,内外一次成活,下次再砌再浇,易于 保证垂直度。而整个主体部分清水混凝土 外壁采用凹凸窄条模板,一是为了形成明 确的肌理,增加外墙的质感和可读性,同 时,粗犷而较细小的分格可以掩饰由于浇 筑工艺生疏而可能带来的瑕疵,也利于分 区修补。

建筑存在——路易斯·康的建构哲学

建筑存在——路易斯·康的建构哲学

“神”塑像,并将其安置于神庙内,创造神在凡间的居所,人们通过神像和神庙与神建立沟通和联系,颇有“己欲立而立神,己欲达而达神”的意味。

路易·艾瑟铎·康(Louis Isadore Kahn,以下简称“康”)在古建筑遗迹游历旅程中发现,那时的建筑不仅要赋予人一个“存在的立足点”,还要赋予“神”一个“存在的立足点”。

受此启发,康在此后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接续叩问:建筑“存在的立足点”在哪里?建筑空间的存在有何特性?什么见证了建筑的存在?这些也正是设计师在完成本土特色建筑时所面临的问题。

1建筑在人们认知的环境中寻找“存在的立足点”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是康从古罗马、古希腊和古埃及游历归来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原馆建于1928年,是由艾杰敦·施瓦德沃特设计的一个由石灰石建造,有着连续高大的圆拱窗户的具有厚重历史形式的折中主义建筑。

扩建部分在整体上是两个矩形体块的简单组合,以一个小的矩形体块连接较大的体块和原馆,并顺势将沿街凹口设置为出入口[1](见图1)。

为响应外部环境秩序,建筑西南侧入口面向街道的整个立面采用完全封闭的褐色砖墙,使扩建部分与原有建筑在色彩、立面质感上保持协调,细部处理简洁、粗犷,姿态放得很低(见图2),处处体现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和意义。

扩建部分与原馆之间在地位上存在一种主从关系,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对原馆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认知:一种原馆似乎以前就存在于那儿,似乎以后也会存在于那儿,似乎就应该存在于那儿的状态。

康对扩建建筑的处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探讨路易斯·康的建筑作品中呈现出的某种隐性的建构秩序,探索建构背后的建筑精神。

讨论路易斯·康在建筑实践中追问“建筑存在的立足点”,探究建筑自身与外部环境的依存关系,探讨其整合建筑空间存在的意义,以及一系列对建筑存在的相关因素的本质追寻与呈现的建筑活动。

发掘路易斯·康的建构哲学对我国建筑实践的意义,有助于建筑师在当下思潮泛滥的建筑学语境中把握中国现代建筑的基本价值和意义。

建筑文化-解读路易斯康

建筑文化-解读路易斯康

康的建筑“对那些低能的建筑师来说,建筑不过是挣钱的来源。

而不象它所应该的那样——创造美感和艺术。

对我来说,建筑不是事务,而是我的宗教,我的信仰,我为人类幸福、享乐而为之献身的事业”——路易斯.I.康最近在读外国建筑史相关的书,古代史近代史都有在看,而其中康的建筑引起了我的兴趣。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由硬直线和简单的几何图形为要素,通过对这些几何元素进行精心设计之后,带来了典雅庄重的建筑美感。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康的作品却往往会带有古典主义的色彩。

从他的作品中似乎都能能够寻找到一些古典元素的微妙氛围。

康曾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以其严格的巴黎美术学院教学方式著称。

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游历欧洲,为古典建筑而深深叹服。

他的教育经历带来了他对建筑的认知。

他曾接触到两种对立的理论:一是源自维奥莱的以哥特建筑为典范的结构理性主义思想;一种是迪朗的以古典建筑为原型的建筑排列组合系统。

康的第二个女人安妮唐也对康的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安妮认为建筑是应该在真正的三维几何体系中创造形式,而非仅仅是将二维的几何图形升起,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形式的自我特征。

“几何的原型秩序”,这是康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路易斯·康被誉为建筑界的“诗哲”。

康曾说过“我一再说我经常追求源泉、起点。

在我的性格中,总想发现起点。

”康喜爱的不仅仅是起点,更重要的是起点上“事物所在的实际状态”。

这大概能看出来康对传统建筑的不满,想要重建一种他想要的建筑文化。

形式与功能现代建筑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与之前的建筑有所区别的特点是功能主义。

“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the function)早早的在现代建筑崛起的时候被沙里文提出。

密斯也说过“建筑必须满足我们时代的现实主义和功能主义的需要”。

而康说“形式引起功能”(Form evokes function)。

他认为形式是重要的,而功能可以随着形式变化。

这并不代表着康对功能毫不在意,康在追求极致形式的同时,仍然把功能做的很好。

“可知”到“可感”——结构理性的知觉转向与结构的诗意呈现

“可知”到“可感”——结构理性的知觉转向与结构的诗意呈现

中图分类号 TU-0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4)02-0005-05 收稿日期 2023-07-04摘 要 该文基于建筑本体与表现的关系,回顾17~20世纪后结构变化发展,阐述结构理性逐渐拓展为强调知觉体验的建构体系,从荷载清晰可视向综合文化地域的复杂性迈进。

以结构诗意化表现为切入点,揭示结构与感知的关系,结合案例分析,从结构的模糊表达、结构与空间叠合、结构与材料工艺等方面阐述结构知觉化设计策略,为当代结构的诗意呈现提供设计思路。

关键词 结构理性 建构 结构诗意化 具身感知Abstract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al ontology and presentation, we review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ructure Keywords Structural rationality, Tectonic, Poetic expression of structure, Embodiment——结构理性的知觉转向与结构的诗意呈现From "Discernible" to "Perceptible": The Perceptual Turn of Structural Rationality and the Poetic Presentation of Structure1 结构的显现与隐匿1.1 18世纪前——显隐共存古典时期,古希腊神庙用石材仿木结构传递真实的梁柱结构关系,形式单纯典雅。

古罗马角斗场的券柱式,承重的是券拱结构而非柱子。

中世纪时期,哥特建筑模仿自然生长,肋拱和飞扶壁理性结合,突破梁柱体系空间发展局限,直接反映于立面,结构与形式关系明朗。

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L.B.LeonBattista Alberti)在《论建筑》中形容柱子为空间层面“连续墙的片段”以及结构层面李苏豫 | Li Suyu陈 灏 | Chen Hao“屋顶的支撑”[1]。

安藤忠雄作品赏析

安藤忠雄作品赏析

安藤忠雄(1941年9月13日—),日本大阪人,日本建筑师。

安藤忠雄简历: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

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住吉の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

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

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特别是神戸・北野町、大阪心斎桥一带)设计了许多商业设施、寺庙、教会等。

1987年 - 担任耶鲁大学的客座教授。

1988年 - 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客座教授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

1989年 - 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1995年,获得普利策建筑奖,1997年,执教于日本东京大学建筑系。

并担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1997年 - 2003年 - 从东京大学退休,转任名誉教授2005年 - 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设计作品一览】1990-1991 现代美术馆?建筑美术馆,瑞典斯德哥尔摩1990-1991 JR京都车站改建,日本京都1992 奈良市民会堂,日本奈良1994-1995 泰特现代美术展览馆,英国伦敦1995 韩国国立博物馆,韩国1996 罗马教区教会,意大利1997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一等奖兵库县立新美术馆,日本兵库县一等奖1998 新笛洋美术馆,美国旧金山1999 曼彻斯特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一等奖奈尔森?阿特金斯美术馆,美国堪萨斯苏菲亚王妃艺术中心,西班牙马德里布利码头博物馆,法国巴黎2000 圣保罗大教堂圣台,英国伦敦安特卫普市立美术馆,比利时圣约翰阿比宾馆,美国明尼苏达州一等奖考尔德美术馆,美国费城一等奖2001 皮诺基金会美术馆,法国一等奖2002 音乐之家,丹麦奥尔堡主要作品1976 住吉的长屋,大阪市住吉区1981 小筱宅,兵库县芦屋市198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Ⅰ,兵库县神户市1984 Time’sⅠ,京都府1989 光的教会,大阪府茨木市光的教堂1991 姬路文学馆,兵库县姬路市真言宗本福寺水御堂,兵库县东浦市1992 1992年塞维利亚万国博览会日本馆,西班牙贝乐思之家,香川县直岛芝加哥美术馆日本屏风展廊,美国1993 六甲的集合住宅Ⅱ,兵库县神户市1994 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大阪府河南町三得利博物馆,日本大阪府1995 UNESCO冥想空间,法国巴黎1997 芝加哥的住宅,美国1998 TOTO研究会馆,兵库县津名郡织田广喜博物馆,滋贺县日野町1999 六甲的集合住宅Ⅲ,兵库县神户市2000 淡路梦舞台,兵库县东浦市水的教堂南岳山光明寺,爱媛县西条市贝纳通传媒研究及发展中心,意大利特莱维索2001 普利策基金会美术馆,美国圣路易斯特尔洛?阿玛尼,意大利米兰大阪府立狭山池博物馆,大阪府大阪狭山市司马辽太郎纪念馆,大阪东大阪市2002 兵库县立新美术馆,兵库县神户市国际儿童图书馆,东京都台东区皮卡迪利广场重建,英国曼彻斯特沃斯堡现代美术馆,美国沃斯堡2003 野间自由幼儿园,静冈县伊东市4×4住宅,兵库县神户市2004 地中美术馆,香川县直岛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德国诺伊斯2005 / case,东京涩谷区画册美术馆,福岛县岩城町提案1988- 中之岛(卵型都市与地层空间),大阪府2001 世界贸易中心重建,美国回答人的补充 2010-01-08 14:48安藤在上海在世界建筑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安藤忠雄的名字,在中国也同样,然而在中国举办安藤忠雄的展览还是首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