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美术馆赏析共21页

合集下载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何香凝美术馆案例分析
三楼主要就是主展厅与副展厅部分,其中过道交错其间,很好 的联系了两部分展厅。
通高空间部分 展览区 过道或楼梯空间
2.空间类型与特点
何香玲美术馆的一层主要是办公、工作、贮藏等比较私密的空间、二楼主要 有开放的中庭空间空间,展厅、走廊等公共空间,三楼主要是展厅空间。
何香玲美术馆
—案例分析
组员:龚继承 罗琛 冯祺智
2015-03-15
案例研究内容
◆建筑形式与周围环境 ◆建筑形式与功能 ◆空间组织 ◆尺度认知 ◆细部处理
三.空间组织
1.建筑体量与内部空间的关系
何香凝纪念馆的二楼展厅部分的空间序列是:门厅-过厅-展室,而她 的展厅基本是以一种树状的分支形式来分配空间。
何香玲美术馆的采光我觉得与其他美术馆 区别最大的是她的充分的对自然光的运用,它 采用侧窗、高侧窗、顶窗等采光方式使得空间 内部的光线充足而自然。
何香玲美术馆的窗户设计别具一格,多种
多样,有锯齿型、圆形的顶窗,也有在上方与 下方的侧窗,各种长宽比不一的矩形窗户显得 极具变化。
4.空间序列
何香玲美术馆的空间无论是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空间界限都 比较模糊。水平方向上有的空间与空间之间相互渗透穿插、或者通过廊 道等交通空间相互联系。垂直方向上以一个中庭空间和两个通高空间为 中心集中设计。这样使得空间变化丰富,能够很好的利用自然光,并且 让人在游览的过程中有较强的方向感和目的性。
四.尺度认知
五.细节处理
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图示从平面和剖面两个方面分别展示了 何香玲美术馆的功能空间构成,由图示我们 可以以看出,平面上展厅与其他功能空间区 别明显,廊道等交通空间交错其间起到联系 作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但又有通 高空间对垂直空间进行沟通。

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活动讲解要点

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活动讲解要点

南山中英文学校预备、一年级美术欣赏课题“名人名家作品欣赏”之参观何香凝美术馆活动讲解要点主讲教师:王焱、付杰指导教师:吴艳【展览名称】1、何香凝《丹青写烟霞》中国画作品展2、陈文骥《以来》油画作品展【讲解要点】1、认识画家何香凝,加深对名人名家的了解,同时也提高对美术常识的积累。

2、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能了解中国画的绘画工具与材料,能分辨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陶冶情操、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国画的自然美、和谐美、意境美、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思想。

4、通过欣赏油画作品使学生感受形状、色彩、光线所具有的视觉效果。

在强烈的光影、色彩冲击中感受油画的独特魅力。

5、通过欣赏使学生体会到美术的学习与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小的心田播下艺术的种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欣赏一:何香凝《丹青写烟霞》中国画作品讲解要点:一、认识名家——何香凝(观看何香凝雕像、个人照片、与伟人的合影等)。

(1)重点讲解何香凝是著名的中国画家和杰出的爱国人士,是一位非常勤奋、认真的画家,启发学生学习她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

(2)让学生了解何香凝是广州人,拉近学生与画家的地域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亲近感。

(3)通过照片中的何香凝与毛主席、周总理、宋庆龄等伟人的合影让学生感受何香凝的艺术成就。

(4)介绍中国画所用的材料,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等,让学生初步对中国画有所了解,为下一步讲解作品作好铺垫。

(5)引导学生阅读前言的第一句话“何香凝美术馆是以何香凝先生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美术馆”,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这里说是何香凝先生呢”?联系刚刚看到的照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接着告诉学生这里的先生是指“一般来说先生是用来称呼男性的但也有特例比如像宋庆龄先生、何香凝先生这样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伟大女性,对这些被尊敬的女性,一般不称女士而称先生这也是我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处之一”。

近代中国画创作中的民族意识觉醒——艺术解读何香凝1914_年国画《狮》

近代中国画创作中的民族意识觉醒——艺术解读何香凝1914_年国画《狮》

何香凝 国画作品《狮》,1914年——艺术解读何香凝1914年国画《狮》文/王阳宋沅哲近代中国画创作中的民族意识觉醒摘要:何香凝1914年创作的国画《狮》图塑造了“刚柔并济”的岭南醒狮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狮》选用独特的艺术题材,并结合构图、透视、线条、色彩等技法,在巧妙的写实绘画创作中,体现中华民族在政局动荡、内忧外患下思想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何香凝 《狮》 艺术解读 民族意识中国画是传达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的艺术表达形式,近代中国画创作注重表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封建帝制瓦解,社会上到处洋溢着民主共和的思想,中华民族开始追求民主和觉醒。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创作者,何香凝便是其中之一。

生于香港并长期受到岭南文化浸润的何香凝是我国近代革命女书画家,其所创作的1914年国画《狮》,兼具艺术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以“刚柔并济”的岭南醒狮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由“睡”到“醒”的意识觉醒,蕴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怀。

何香凝画笔下的狮子侧卧于山岗,昂首视前,头部之大与身形之小在透视处理下更具雄壮、威武之感。

画家以夸张的头部表现出“狮之猛”,以侧卧的C 型动态和线条的弱化表现出“狮之柔”。

这与人们印象里身躯庞大、眼神凶狠、张着大嘴,以咆哮与嘶吼之态让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的狮子形象有所不同,何香凝将狮之威武融于柔和之感中,在威武中积蓄力量,“狮之猛”与“狮之柔”相得益彰。

画中的这只雄狮眉头微皱,目光深沉,嘴巴微张,尾巴翘卷向上,爪子抓入泥土,仿佛刚从沉睡中被惊醒,似将一跃而起,与苏东坡所言的狮子“虽猛而和”①[1]不谋而合。

(一)狮之猛画中的狮子仿佛在俯视万物,硕大的头部,硬挺的一、《狮》中的“刚柔并济”触须,“顺势而下”紧密伸展至肩部、胸部的棕色茂密毛发,无一不展示着狮子的雄威。

整幅画在远近体积感、明暗对比方面极具张力:狮子眼睛部分以明暗色彩作对比,鼻子部分以“高处亮、转折暗”的变化散发雄光;在对于须眉鬓毛的绘制中,运用白粉细笔,使之更显坚挺之感;由头至腿的毛笔皴擦具有淡墨效果,在微弱的光影变化中突出狮子的立体感。

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f i l l 雨.经典I 近现代专题C( lIN tSt PAINT INGSCALUGHAF1! <YI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何香凝美术馆北京画院编者按:近期,由何香凝美术馆与北京画院 共同策划的“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专题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 出。

此次展览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部分 是何香凝革命人生及其艺术;第二部分则阐述新 中国成立后,何香凝与北京画坛的互动。

展览展 出了包括何香凝艺术精品,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 术家合作作品以及北京画坛艺术家精品,共计约 65件作品(其中包含何香凝美术馆馆藏作品37 件,北京画院馆藏作品28件),同时辅以相关的 历史文献。

何香凝晚年定居北京,她与北京画坛 多位艺术家的合作画可视为近代中国美术史的一 个特别的案例,其视觉意义已经超越一般意义诗 书画的“雅集”。

展览以近代美术史个案的研究 视角,从“集体创作”的主题,对何香凝的艺术 创作,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刊将展览 作品内容分两期刊发,并配发相关研究文章,以徐读者。

何香凝(l i 〇—19~2),出生于香港,原籍广东省南海县棉村,自号棉村居士,又号双清楼 主,是中国近现代集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 身的伟大女性。

卜)〇3年,何香凝和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求 学。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投 身辛亥革命、讨伐军阀等斗争,后又致力于中国 民主革命。

19抑年后,何香凝历任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国民党 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 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何香 凝毕其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 建立,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统一大业, 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做出了何香凝狮63c m x 49c m 纸本设色1914年何香凝美术馆藏 款识:香凝。

从新藏何香凝两件“梅菊”作品谈起

从新藏何香凝两件“梅菊”作品谈起

TS8I閏•经肌|近现代F题从新藏何香凝两件“梅菊”作品谈起O蔡显良房桦2020年岁末,何香凝美术馆新入藏两件何香凝梅菊作品,一件为《梅菊》,作于195》年,设色纸本立轴,上绘蜡梅与菊花。

款题:“先开早具冲犬志,后放犹存傲雪心。

独走天涯寻画卷,不知人世几升沉。

录「汁年前旧作,为斐君同志纪念。

何香凝画西湖并题。

一九五四年冬。

”另一件《墨梅》作门963年,水墨纸本立轴。

款题:"斐君同志纪念。

八五老人何香凝, |W|于首都。

"两件作品创作时间相隔九年,受赠人均为倪斐君。

不难想象,何老与倪斐君女士友情深厚,交往颇深。

何香凝一生创作成果丰硕,题材涉及猛虎厉禽、花卉、山水,样样俱佳。

她的花卉画在传世作品中所占比重最人,多集中「中年、晚年成熟时期所作,尤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颇|<0现收藏]:何香凝美术馆的何香凝花卉作品计1069件,其中以松、梅、枫、菊、竹、兰、石为题材为主,其次为牡丹、月季、紫藤、喇叭花等各色花卉。

新入藏的这两件作品所绘题材即为何香凝极具标志性的创作题林—梅与菊,经与馆藏同类型竹•:品加以比对与析论,从就造型特征、题材追溯、赠画交游三方面入乎,既可以探讨何香凝岁寒花卉题材何香凝艺术创作中的意义,也可以探究何香凝的梅、菊作品与赠礼画、受赠人之间的关系:何香凝两度以岁寒花卉题材作品赠『•倪斐君,其两人的交往与何老赠画背后的含义确实非同~般。

—、“冲天志”与“傲雪心”:何香凝梅菊题材的渊源与寓意19=年至1928年底国共分裂,何香凝身处于111国近代发展运程中一个充满矛盾和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

在思想的冲击以及对局势阵营的判断上,她彷心承受着门大的损耗。

何香凝辞去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后,宁以画笔栖迟,维持清苦的生活。

受此影响,何香凝与经亨颐、陈树人、于右任、柳亚了等人创立了寒之友社,虽闲适松散,却也声噪一时。

该社主要成员无可回避政治旋涡,在时局中边缘化,以"旁观者”的视角,转入以古木寒花为基调的文人隐世生八AZ人何俊耶t杵彳巾®<?先(iil fJtif齐去心谥方应徵孑心护猪士木迓专童舟*靛人世fr-X同左4e/ti19\舎©何香凝梅菊纸本设色1954年何香凝美术馆藏款识: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放犹存傲雪心.独走天涯寻画卷,不知人世几升寻。

浅谈何香凝的绘画风格和艺术价值研究

浅谈何香凝的绘画风格和艺术价值研究

浅谈何香凝的绘画风格和艺术价值研究作者:张国英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3年第12期摘要:何香凝是民国时期伟大的革命家,又是同时期画坛上的大师级女艺术家。

其艺术生涯也始终与当时的革命斗争紧密联系并交相辉映,将爱国热情附注在画笔上,用自己的绘画艺术点染民族的觉醒意识,成为走在时代潮流前头的艺术先行者。

她服务于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画作,总是充满着革命激情与浩然正气,从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战斗精神和崇高气节。

何香凝半个多世纪在美术创作道路上与时俱进,其绘画作品反映了近现代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作品中带有强烈的民族化气息,及她本人多姿多彩的战斗历程,堪称为"史画"。

关键词:何香凝;绘画风格;中西融合;艺术价值一、何香凝的人生经历及绘画风格的形成(一)人生经历何香凝,原名瑞谏,又名谏,号双清楼主,1878年生于香港的一个富商家庭,广东南海人,从小喜爱读书和绘画。

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而且是一位画坛上的大师级人物。

何香凝于1897年与廖仲恺结为伉俪。

1903年,何香凝到日本留学,受当时流行思潮的影响,勃发了推翻腐朽清王朝的革命思想。

在此结识孙中山,成为何香凝人生中的巨大转折点。

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首位女会员。

1924年,何香凝被选为国民党妇女部长,创《妇女自刊》。

1926年,国民党二次代表大会,她和宋庆龄被选为仅有的两名女性中央执行委员。

1927年香凝辞去国民党政府一切职务,组织反蒋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她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大常务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1960年,被推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972 年9月1日,她在北京病逝。

(二)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何香凝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师承关系密不可分。

何香凝出生于民族危机加重之时,使她萌发了对整个时代的深切关注。

“在孙中山随着时代不断进步的言行带动下,便同孙中山一起与时俱进,也开始了顺应历史潮流的转变”。

民国时期最权威的美术展览,聚集吴湖帆、何香凝等名家

民国时期最权威的美术展览,聚集吴湖帆、何香凝等名家

民国时期最权威的美术展览,聚集吴湖帆、何香凝等名家▲《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封面民国十八年(1929年)中国教育部初版发行。

教育部于1929年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作为第一次由政府出面主办的全国规模的美术展览。

▲《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在当时委实难能可贵,展出作品2258件,其中中国书法和中国画1231件。

▲《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会后以展品范围为限编辑出版了《美展特刊》古、今两册,为中国最早的中国画展览画集。

由蔡元培先生主持、作序,狄平子编辑。

▲《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此书包括古代有四王吴恽、明末四僧、龚贤、蓝瑛等;近现代有张大千、齐白石、吴湖帆、刘海粟、林风眠等作品,全书共计收录了中国古今书画作品四百多幅,其中大部分书画作品均为民国时期私人收藏。

▲《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时至今日,很多作品已经流入到拍卖市场当中,对于书画收藏爱好者来说,这是一套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书。

▲《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顾鹤逸(1865~1930),名麟士,字鹤逸,自号西津渔父,顾鹤逸所作山水多逸气,自成高格。

初学“四王”,后追宗元明诸大家,具有吴门画派以健笔写柔情,淡雅、秀丽、明快、清新的绘画特色,有云林清秘遗风。

其设色清丽雅逸,点苔沉着老健,晚年喜用枯笔皴擦,可与麓台、石谷相颉颃,声望极高。

▲《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吴湖帆,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澄嗣孙。

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

并工写竹、兰、荷花。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

▲《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冯超然则与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并称为“三吴一冯”。

其早年精仕女,晚年专攻山水,工行草篆隶,偶刻印。

代表作有《仕女捧桃图》等。

▲《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张永芳,字琰华,江苏苏州人,冯超然女弟子,工花卉,间作人物▲《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刊》何香凝绘画以花鸟、山水为主,早年喜画走兽,她画的虎、猿等动物,造型准确,神情生动,且有奋起跃动、搏击勇猛状,反映她那时的精神状态。

赵艺 何香凝美术馆个人作品展欣赏

赵艺  何香凝美术馆个人作品展欣赏

赵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中国.艺美堂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多年来致力于最前端的视觉图形语言的研究与设计,设计风格前卫、时尚、图形视觉夸张和充满激情,其图形和插图广泛利用在时尚、娱乐、游戏、科技、文化等领域,作品多次在香港、澳门、深圳、杭州及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等国内国际设计大赛中获奖,并被国内外各大展馆永久收藏。

深圳平面设计协会(SGDA)常务理事、深圳市包装设计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内多家公司的品牌视觉形象顾问。

名字:赵艺主籍:重庆职业:美术指导、艺术总监、执行导演主要成就:深圳平面设计协会(SGDA)常务理事、深圳市包装设计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院校:四川美术学院代表作品:深圳“城市、生活、文化”形象海报设计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展出、关爱系列设计被香凝美术馆收藏,同时关爱这个主题名字也被深圳市政府作为主题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深圳夜(被深圳大学收藏)、深圳印象、西部印象系列设计等。

赵艺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个人设计作品展画如其人,这句话绝对是真理,设计也如此,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必然是设计师综合素养的呈现。

我以为,一个出众的设计师,眼光肯定是非常锐利和挑剔的。

无论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有不凡的表现。

从个人的名片,衣着以至选择购买每一件物品上都能反映出其个人的品位和气质。

我们都非常明白,如设计师连自己的名片都设计不好,我们还会对他的设计能力产生信任感吗?设计师是生活中的一分子,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往往也决定了你会成为哪一个层面上的设计师。

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设计师,应该是一个时尚中人,要不也就无法适应高质量、高品位的设计任务。

设计师不懂得生活、不懂得时尚,又如何去创造时尚、创造生活?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时尚的人和事物,同时还要懂得这些人和事物的设计观以及隐藏其后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

诞生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在乎设计师个人的天赋、悟性、努力程度、学识等,同时也在乎时间、空间和生活状态,在平和、轻松、微笑中与灵感火花才会并发,制作可以通过加班加点来提高效率、加快速度,但唯有创造是不能加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