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中粳稻连粳7号无公害栽培技术

优质中粳稻连粳7号无公害栽培技术摘要阐述了连粳7号的主要特征特性,介绍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粳稻;连粳7号;无公害;栽培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安全健康的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到重视,将优质水稻与无公害栽培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稻米的同时也为稻米外销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能为广大稻农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连粳7号系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优质粳稻新品种,2010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现将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连粳7号系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镇稻88×中粳8415)F3为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中粳稻品种。
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52 d左右。
稳产性好,产量水平高,高产可达11.25 t/hm2以上。
一般有效穗数为345万~37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 g。
熟相好,易脱粒。
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家二级、国标三级优质稻米标准。
株高96 cm 左右,株型集散适中,长势旺盛,茎秆粗壮,抗倒性强,叶色较深,剑叶挺举,穗半直立,分蘖性好,成穗率高,后期生长清秀。
田间种植表现为高抗条纹叶枯病。
适宜在江苏淮北及沿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2无公害栽培技术2.1产地环境选择良好的产地环境条件是无公害稻米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前应对产地环境条件进行调查,监测评价,下面几种情况不能作为无公害稻米的生产基地:产地周围及产区内有工矿企业、医院等污染单位,排放的废气、废渣等对产区农业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产地为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高发区;产地排灌设备不健全,不能做到旱涝保收;通过对产地环境质量指标进行监测评价,某一单项重点污染指数超标,或若某一单项非重点污染指数超过1,且综合污染指数不达标。
保持产地空气清洁,产地要做到四周无工矿企业污染,距医院和主要交通干线等有污染源地域 1 000 m以上,必要时按大气污染物标准浓度限值要求进行测定确认。
水稻连粳7号直播与淮麦20轮作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连粳7号直播与淮麦20轮作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针对品种特性介绍了水稻连粳7号直播与淮麦20高产轮作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介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推广水稻连粳7号直播与淮麦20的轮作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关键词水稻;连粳7号;淮麦20;直播;轮作;栽培技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丰衣足食以后基层政府及农民对粮食生产不重视等原因,农民水稻直播面积近几年在淮安市淮阴区持续上升,直播稻技术作为政府及农业技术人员是反对甚至禁止的,但直播稻面积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在实践基础上总结了水稻直播与小麦轮作技术,以稳定农村粮食生产及安全,提高生产效益。
1 水稻连粳7号直播技术1.1 品种介绍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感穗茎瘟,但具有综合抗性好,抗倒性好,高抗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等特性,淮安市淮阴区产量在10 390 kg/hm2以上,直播时间在6月10—20日,适宜氮肥用量为纯氮317.5 kg/hm2左右。
该区种植的品种来源于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01-65-3(镇稻88×8415)作母本,(中川-2×武育3号)F1代为父本复合杂交育成的中熟中水稻新品种。
1.2 选地播种选择通透性良好、肥沃、耕层深厚的稻田,有机质含量1.2%~2.0%,pH值5.0~7.5。
该类型的田块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方便水肥的管理。
夏熟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干整,禁止焚烧秸秆,分阶段调节土壤条件,前期及时露田排毒、增氧,中期使土壤沉实,做到分次搁田,后期透、气间歇灌水。
对碳氮比进行调节,具体根据还草量决定,使比例控制在(20~25)∶1。
种子选择时候要选择真实纯净一致、清洁干净、饱满充实、发芽健壮整齐、无检疫性病害、其各项指标符合规定的标准的种子。
直播前用适乐时或者质量好的拌种剂进行拌种,以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或者土传播病害。
连粳7号旱直播时大田多为旱田,可以直接播干种,也可以浸种1~2 d,但不催芽,不露白,播后一般盖1层细土,最好旋耕盖土后才上水。
连粳7号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栽培技术

要 求 塑盘 旱 育抛 秧 的秧 苗壮 而 不嫩 、 多根 白 、 根 苗健 叶
米 标准 。 高 9 m 左右 , 型集 散 适 中 , 长 旺盛 , 株 6c 株 生 茎秆 粗 壮 , 倒 性 强 , 的颜 色 较 深 , 叶 挺 举 , 半 直 立 , 蘖 抗 叶 剑 穗 分 性 好 , 穗 率 高 , 期 生长 清 秀 。 间 种 植 表 现 为 高 抗 条 成 后 田
抛后 4 不灌水 , 生根 立 苗 , 止漂 浮秧 。 无水 8h内 促 防 即“ 层 扎根 、 浅水 扶 苗 ”加 速 立苗 。 后 5 7d 结 合 追肥 搞 好 杂 , 抛 ~ , 草 防 除 , 持 田 间适 当深 的 水 层 ( 层 切 勿 高 过 秧 苗 生 长 保 水
点 )选 择 抛 栽 型除 草 剂 , , 避免 伤 苗 。 耕 田采 用 薄 水抛 秧 , 免 抛 后 3d内保 持浅 水层 , 自然落 干 , 以促 进新 根入 土 。 立苗 后 浅水 层 灌 溉 , 加速 发 苗分 蘖 。 早搁 田控 蘖 , 止分 蘖 过 多 , 提 防 当 分 蘖数 达 到预 期穗 数 的 7 %~ 0 0 9 %时 , 前 排水 搁 田 , 提 减
纹 叶 枯病 。 宜 在 江 苏 淮北 及 沿 淮地 区 中上 等肥 力条 件 下 适 种植【 “ 。
1 塑 盘 旱 育 苗 技 术
平 、 糊 、 净 ” 以 利抛 秧立 苗 。 理 密度抛 植 、 泥 草 , 合 确保 抛 栽质
连粳7号水稻特征特性及规模化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滨海县国营滨淮农场位于苏北黄淮海平原的江苏省滨海县境内东北部,农场总面积69.93km2,属北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据历年气象资料显示,常年平均温度13.5℃,年平均降雨量859.9mm,年平均日照为2071h,无霜期约200d,农场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22.1g/kg,碱解氮111mg/kg,有效磷26mg/kg,速效钾300.8mg/kg,全氮1.3g/kg,缓效钾1570.1mg/kg,pH值7.7,以稻麦种植为主,滨海县国营滨淮农场机械化程度较高,水稻移栽以机插秧为主,于2010年引进连粳7号试种,并取得比较好的收成,现将其特征特性及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1.1农艺性状连粳7号株型紧凑,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整齐度好,后期熟期转色较好,抗倒性中等。
参加省区试株高98.6cm,全生育期153d,平均有效穗、结实率、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为294万穗/hm2、90.3%、130粒、26.6g,与对照相当[1-2]。
1.2稻米品质通过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检测,连粳7号米质理化指标为:整精米率72.6%,垩白率19.0%,垩白度2.0%,胶稠度84.0mm,直链淀粉含量16.2%,达国家2级优质稻谷标准。
1.3抗性及适宜种植区域连粳7号接种鉴定:中感白纹枯病、叶枯病,感穗茎瘟,2007—2009年田间种植鉴定最高穴发病率16.7%。
连粳7号的适宜种植区域为江苏省淮北地区。
1.4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达到9093kg/hm2,较对照镇稻88增产2.7%,2007年增产显著,2008年增产极显著;2009年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到10051.5kg/hm2,较对照镇稻88增产6.9%。
2010年滨淮农场引进试验,当年产量表现突出,产量达到9858kg/hm2。
2机插高产栽培技术2.1确定播期,培育壮秧水稻机插秧播种密度高,标准化程度高,机插秧在标准的秧盘中育秧,秧盘长宽规格为58cm×28cm,每盘需播芽谷160g,秧苗根系集中在厚度为2.0~2.5cm的薄土层中交织生长。
粳稻品种连粳7号在东海的种植表现

·125·农 技 推 广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12期摘要:连粳7号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优质抗倒中熟中粳水稻品种,在东海县种植,表现出适应强、产量高、抗倒强,成为东海县水稻种植主栽品种。
关键词:粳稻;连粳7号;高产江苏东海县是水稻生产大县、中国首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中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县,一直是大专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优质水稻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无公害优质稻米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与集成研究推广基地,并建立了“江苏省优质稻米生产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国家优质中粳无公害化生产示范区”,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东海大米具有“柔软油润、浓香持久、品质优良”等特性,并兼具南北大米之优势,既克服了南方大米米饭硬涩、适口性差的缺点,又克服了北方大米米饭热时柔软有光泽,冷后干硬、柔软性差的缺点。
如何推广适宜高产的水稻品种,乃是农业工作者面临的问题。
1 淮海稻区中熟中粳生产的状况淮北稻区水稻面积约133多万hm 2,温光资源丰富,土地较肥沃,是江苏省最佳优质米产区,也是国内重要的粮食主产区。
地处江苏东北部的东海县土壤肥沃,水稻种植水平高,是水稻粮食丰产区。
东海县处于江苏黄淮海稻区,中熟中粳种植面积达33万hm 2,是江苏中熟中粳品种的主栽区。
自从1994年产量达到8 250kg/hm 2以后,产量经历了长达15年缓慢增长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产量潜力不大,增产幅度小,品种多,但主体不突出,除了徐稻3号、淮稻6号、淮稻9号外,还有镇稻99等;二是该稻区多数水稻品种生育期偏长,如淮稻9号,稻麦争季节现象明显,影响了稻麦周年高产,也不适宜水稻机械插秧等轻简栽培方式推广。
三是多数品种品质较差,如徐稻3号、镇稻88适口性差。
四是一些品种在推广中也暴露了抗性差,适应范围较窄等缺点,如超级稻淮稻9号,尤其是近些年,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水稻病虫害加重。
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措施

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措施卢百关;徐大勇;方兆伟;秦德荣;樊继伟;李健;杨波;王宝祥;刘艳;周振玲【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1(000)012【摘要】阐述了连粳7号的选育过程、选育方法及特征特性,介绍了其近年来区试及高产示范情况,并总结出连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总页数】2页(P144-145)【作者】卢百关;徐大勇;方兆伟;秦德荣;樊继伟;李健;杨波;王宝祥;刘艳;周振玲【作者单位】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连云港222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7.2【相关文献】1.粳型常规水稻新品种中作稻2号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J], 卢百关;秦德荣;王宝祥;杨波;徐大勇2.中粳水稻新品种连粳4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J], 方兆伟;徐大勇;卢百关;樊继伟;钟环;陈庭木;顾燕娟;秦德荣3.粳型红米水稻新品种上师红粳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J], 董彦君;林冬枝4.大穗高产多抗中粳水稻新品种鑫粳293的选育过程及超高产栽培技术 [J], 陈海洲;王文余;张华胜5.水稻新品种龙粳3095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J], 黄晓群;关世武;郭俊祥;郭震华;王瑞英;刘传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质水稻常农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

,常农粳7号(原编号为常粳09-6),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93-63/引04-2配组杂交,经连续加代选育,于2008年育成,属早熟晚粳类型新品系。
该品系2009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预试,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域试验,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11年破格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211;并已申请品种权保护,申请编号为20100987.1,2011年3月1日公告,公告号为CNA007173E。
1 品种特征特性常农粳7号是早熟晚粳类型新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现由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独家开发经营。
全生育期163.4d,较对照宁粳1号迟2d,株高102.0cm,株型集散适中,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每hm2有效穗数330.0万,穗形较大,每穗实粒数117.2粒,结实率91.3%,千粒重27.2g。
田间长相植株清秀,株型紧凑,生长势旺,茎秆坚韧有弹性,抗倒性好,便于机械收割。
一生总叶片数17片左右,伸长节间6个左右;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病(苗期6个生理小种为免疫,穗颈瘟人工鉴定为2级,自然鉴定1级),中抗白叶枯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2010年检测:常农粳7号出糙率84.4%,精米率73.9%,粒长5.2mm,粒型长宽比1.9,垩白粒率16%,垩白度1.3%,直链淀粉15.3%,胶稠度82.0mm,碱消值7.0级,透明度1级,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同时食味品质亦佳。
2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预试,每hm2平均产9613.7kg(产量变幅9267.6~10002.0kg/hm2),较对照增产7.72%,列35个参试品种(系)第4位,2010-2011年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区试,2年平均产9691.5kg/hm2,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7.15%,增产达极显著,表现为高产稳产,2011年同时越级参加江苏省早熟晚粳组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10073.1kg(产量变幅优质水稻常农粳7号高产栽培技术王桂平1 赵福荣1 潘国宝1 端木银熙2(1江苏省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南京211199;2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15500)蘖肥,施肥量占总氮量30%。
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连粳7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超级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和综合抗性好的特点。
该文结合试验数据和多年大田生产调查情况,总结出连粳7号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生理生态特点;同时结合连粳7号高产的需要,从水稻育秧、栽插密度、肥水运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提出了连粳7号单产10.5 t/hm2以上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连粳7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1 连粳7号的特征特性1.1 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和品质指标根据多年的种植试验和大面积生产观察,连粳7号全生育期155 d,株高约95 cm,株型较紧凑,伸长节间5~6个,群体整齐度好,生长势和分蘖性较强,成穗率较高。
连粳7号大面积单产在9 750 kg/hm2左右的产量构成为:有效穗数为31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20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5 g;产量在10.5 t/hm2以上的高产与超高产产量构成为:有效穗数300万~315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35粒以上,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6~27 g。
从综合抗性上看,连粳7号抗倒性较好,高抗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综合抗逆性较好。
根据江苏省区试结果,连粳7号的主要米质理化指标为:直链淀粉含量20.4%,蛋白质含量8.9%,出糙率84.5%,精米率68.7%,整精米率64.6%,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为26.0%、3.4%,胶稠度、粒长分别为82.0、5.0 mm,粒型长宽比1.9,透明度2级,碱消值7级,水分12.6%,综合理化指标达国标3级优质米标准。
另外,连粳7号稻米食味性较好,在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食味性评比中获得三等奖。
1.2 主要生理生态特点1.2.1 株型姿态好,高效叶面积大,群体受光率高。
凌启鸿教授等根据叶片对产量决定作用的大小,将叶片划分为无效叶片、有效叶片和高效叶片。
高效叶片主要指最上部3张功能叶。
根据连粳7号高产与超高产试验结果,连粳7号单产10.5 t/hm2以上的叶面积指数动态为: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为3.5、4.5、6.4、7.4、4.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简述水稻新品种连粳7号在江苏多点试种与高产示范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特性,并提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适期播种、培育壮秧、肥料运筹、水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连粳7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161-01
连粳7号水稻系连云港农科院于2005年以01-65-3(镇稻88×粳845)作母本(中粳川-2×武育粳3号)f1为父本复合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
2006年参加江苏中粳稻预试,2007~2008年参加江苏中熟中粳组区试,综合表现优异,称得上中熟中粳超级稻。
现已被江苏沃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独家买断品种永久占有权,该品种已申请国家新品种保护200800914。
现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生育期适中,株型理想
连粳7号全生育期在沿淮稻区150d左右,南移生育期缩短,北移生育期延长。
5月上旬播种,10月上旬成熟,有利于稻麦两季连作高产;株高95cm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弹性好,长势旺,群体整齐度好,分蘖力较强,生长清秀,后期熟相好。
1.2 丰产性好,高产稳产
连粳7号有效穗300~330万穗/hm2,穗长17.5cm,穗总粒数平均150粒以上,结实率93%左右,千粒重26.5g左右,2007年江苏省区试平均产量9 850.5kg/hm2,2008年在东海县平明镇、建湖县上冈镇等示范点产量均超过12t/hm2,居江苏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展示中13个展示品种第1位。
具有高产、稳产、丰产潜在素质,被农民赞为中熟中粳超级稻。
1.3 抗逆性好,适应性广
2006~2008年参加江苏区试,布点示范,不仅高抗倒伏,而且高抗条纹叶枯病,抗黑条矮缩病、纹枯病,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较轻,适应苏北、皖北、沿淮、鲁南、豫中等稻区种植。
可作人工移栽、机插、抛秧、直播等栽培种植。
1.4 米质较优,适口性好
连粳7号稻米外观品质好,直链淀粉含量20.4%,蛋白质8.9%,出糙率84.5%,精米率68.7%,整精米率64.6%,垩白粒率26%,垩白度3.4%,胶稠度82mm,粒长5mm,粒型长宽1.9,透明度2级,碱消值7级,水分12.6%。
食味值64,达国家三级优质米标准,适口性佳,米饭软硬适中伴有清香。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期播种
人工移栽、机插秧播种时间为5月上中旬,秧龄为20~35d,直播稻落谷时间为6月上旬前,苏北稻区8月下旬抽穗、扬花,10月上中旬成熟,能满足水稻扬穗期25℃和灌浆平均温度20℃以上生长
发育。
2.2 培育壮秧
湿润育秧净秧田播种量375~450kg/hm2,旱育秧净秧田播种量525~600kg/hm2,直播稻田用种量82.5~90.0kg/hm2,移栽株行距(11.6~13.3)cm×(23.3~26.6)cm,一般栽30~33万穴/hm2,每穴3~4苗,基本苗为105万根/hm2左右,肥力低稻田适当多栽;直播稻田基本苗为367.5万根/hm2左右。
2.3 肥料运筹
补施纯氮360~375kg/hm2,其中基蘖肥60%~70%,穗粒肥30%~40%;同时施磷肥225kg/hm2、钾肥120kg/hm2、农家肥30~45t/hm2、菜饼750~1 500kg/hm2。
如用蓝天增肥王7.5 kg/hm2,上述肥料减半施用。
一般蓝天增肥王7.5kg/hm2+饼肥750kg/hm2+尿素225kg/hm2+磷肥112.5kg/hm2+钾肥60 kg/hm2作基肥;五至七叶期施分蘖肥112.5kg/hm2,九叶期施穗肥150kg/hm2,于水稻拔节期结合防治病虫害,用艾可多微元量肥、矮壮丰600g/hm2(严禁使用多效唑)喷施,进一步增强水稻抗病抗倒能力;于水稻灌浆期用艾可多750
g/hm2、增效王600g/hm2叶面喷施,以提高水稻结实率、产量和品质。
2.4 水浆管理
移栽秧要浅水浅插,寸水活棵,五至八叶期浅灌促低位分蘖,九叶期视田苗封行及时晒田,控制高峰苗不超过450万根/hm2;直播稻落谷至二叶期,保持谷土湿润;二叶一心期上薄膜水,无水上水,
干干湿湿;三至四叶期建立1~2cm薄水层,促低位分蘖;后干湿交替,拔节建立6~7cm水层,供孕穗;抽穗后间断供水,干干湿湿;收割前5~7d断水,便于秋收秋种。
2.5 病虫草害防治
播种前晒种2~3d,用55℃温水浸泡15min或60℃温水浸泡10min,后用30℃左右温水加16%米鳞胺·杀螟丹、爱多收、金好年浸种,即将破胸未露白时用粳稻专用型旱育保姆或稻拌成拌种剂拌种落谷,可以在壮秧基础上防治水稻苗期害虫及水稻立枯病、干尖线虫病、恶苗病、鼠害、雀害等,落谷后应选用安全性好、持效期长、杀草谱广的除草剂及时防治草害;选用低毒高效、持效期长、无抗性、优秀药剂,于三叶期后及时防治灰飞虱、稻蓟马、叶蝉、稻象甲等害虫,中后期综合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常见病虫害。
3 参考文献
[1] 陆其通,宋永斌,李丹,等.连粳4号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9):138-139.
[2] 方兆伟,樊继伟,钟环,等.中粳稻连粳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07(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