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固化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D. 限制了文化的发展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物D. 军事征服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哪些后果?A. 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B. 促进了与西方国家的交流C. 阻碍了中国与外界的交流D. 增强了中国的国力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其主要意义是什么?A. 推翻了清朝统治B. 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C. 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D. 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开始6.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A. 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B.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完成C. 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7.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望远镜8. 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商朝的建立B. 周朝的建立C. 秦朝的建立D. 汉朝的建立9.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0.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1-5 B,B,B,C,C;6-10 C,D,B,A,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___。
2. 唐朝的首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当时__________的中心。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庞大,其中最大的船只被称为__________。
4.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__________上的差距逐渐拉大。
福建省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一)历史试题(福建卷)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模拟卷(福建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考古发现:距今约80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图案中,“太阳被描绘为有着硕大的头、外展双手且连着身躯的人格化的神;凤鸟随处可见,大头长喙,伸展着宽大的翅膀,负载着太阳或撩牙性;怪诞的狼牙性,或乘千凤鸟的翅膀,或张展双翅凭借高耸的天梯和山峰飞向天界”。
上述考古发现( A.表明长江流域出现了早期国家B.佐证了母系氏族公社社会风貌c.折射了先民对自然的虔诚崇拜D.凸显万邦时代公共秩序的构建2.西域地区曾长期存在“悖逆侮老”的“蛮夷之性"。
但在西域都护府设覃之后,该地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思想蔚然成风。
这一变化表明(A.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B.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c.边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宗法分封制影响社会风气3.下表为唐朝中晚期人口分布状况和变化统计表(官方数据)。
出现表中各地户数统计情况和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户数升降百分比(开元为道别开元户元和户100)关内道710352 283778 39.9河南道1436461 158710 11河东道723367 249160 33.9河北道1084856 185783 17. I山南道491917 214719 43.69江南道1334988 791736 59. 3湖南道300666 177612 59. 1剑南道739145 159860 21.6岭南道285456 146139 522陇右道上64060 无统计数据陇右道下56376 无统计数据淮南道186541 无统计数据A.政治局势的动荡导致人口锐减c.赋税制度的变革导致人口减少B.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人口分布D.中央集权的弱化影响人口统计4.下表所示为宋代出口商品的种类。
这说明宋代(纺织品,有绢、帛、锦缎、五色茸(丝线)等蚕丝产品,还有蕉布、葛布、生芒布等麻织品陶瓷品,有碗、坛、瓮,罐、盆、钵等。
历史高考模拟简单试题答案

历史高考模拟简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A. 白起B. 王翦C. 廉颇D. 李牧答案:B2.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哪项不是其措施之一?A. 焚书坑儒B. 车同轨C. 推行郡县制D. 实行科举制度答案:D3. 唐朝时期,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答案:B4. 以下哪个事件是导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A.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B. 虎门销烟C. 广州贸易体系的建立D. 《南京条约》的签订答案:B5.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包括:A. 民族主义B. 民权主义C. 民生主义D. 民主主义答案:ABC二、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鼎立”时期指的是魏、________和吴三个国家并立的局面。
答案:蜀2.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来管理财政。
答案:三司使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非洲的________。
答案:东海岸三、简答题1.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措施及其意义。
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书写文字、修建长城、推行郡县制等。
这些措施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央政权的集中,有利于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描述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的原因。
答: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在1898年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在光绪帝的支持下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振兴中华,摆脱外国的侵略和国内的腐败。
然而,由于改革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加之改革派缺乏实际政治经验,改革最终在慈禧太后的干预下失败。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保守派的强大阻力、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激化以及改革措施的急进和不切实际。
四、论述题1. 论述明朝海禁政策的背景、实施情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3年高三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完整版)

2023年高三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完整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王位传承趋于严格。
如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王位。
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官,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王位。
这说明殷商(D)A.王位继承始终嫡庶不分B.以兄终弟及避免幼主执政C.注重依据才能传承王位D.末期已出现嫡长子继承制2.《哈佛中国史》中指出:“秦朝的第一个改变是为统治者设计一个新的制度,成为大一统需要的一种能够超越地域联系的制度和价值观,这种制度和价值观的绝对权威是半人半神的统治者。
”这种制度是(C)A.文官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皇帝制度D.郡县制度3.韩非子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社会才能安定。
”材料说明(B)A.中国法律体系比西方法律体系更加完善B.中西方法律都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要目的C.西方法律对近代法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D.中国法律十分严苛并且极力维护君主专制4.朱熹认为通过格物致知,可以让人找到道德之善;王阳明认为通过知行合一,可以致良知。
由此可知(C)A.格物致知才能发现天理B.知行合一可实现人生理想C.两者都强调人性之善D.朱熹与王阳明思想完全不同5.如图所示,蒙古各部经过休养生息,已成明朝边患。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寻衅发兵进攻大明,太监王振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结果士兵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为乱军所怒杀,史称“土木堡之变”。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 古代农业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C. 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D. 古代农业完全依赖自然,没有水利设施答案:D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推行分封制D. 废除货币制度答案:A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削弱了士族势力D. 以上都是答案:D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包括:A. 宣扬国威B. 促进海外贸易C. 寻找建文帝D. 传播佛教文化答案:A5.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 建立了中华民国D. 完成了土地改革答案:C6.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提倡民主和科学B. 反对封建礼教C. 强调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D. 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答案:C7.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A. 维护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C.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 以上都是答案:D8.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一场政治运动B. 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C. 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D.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C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包括:A. 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B.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C. 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D. 以上都是答案:A10. 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B. 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C. 完全由中国主导,其他国家无参与权D. 推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王朝。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______ 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
A.威尔逊B.罗斯福C.特朗普D.奥巴马2.1921年7月至1922年1月,英美日法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表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经济会议是______ 会议。
A.华盛顿B.维也纳C.巴黎D.洛桑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关于相互轰炸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1940年7月德国空军轰炸了英国的港口和机场,英国空军对柏林进行了报复性轰炸。
B.1941年6月德国发动猛烈轰炸,试图摧毁苏联的重要城市列宁格勒,但未能如愿。
C.1942年4月日本大举对达尔文、布里斯班等地进行轰炸并大胆试图在澳大利亚登陆。
D.1945年2月美军空军对东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实施的是恶性破坏性轰炸。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中苏两国曾在1969年恶性冲突,发生中苏边界战争。
B.1969年印巴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全面破裂。
C.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航天器成功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艾德林登月并返回。
D.1969年3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依靠欧洲力量维护世界和平的“欧洲独立方案”。
5.抗日战争时期,联合舰队取得的有关我军主力舰艇的最重要战果是______。
A.击沉了“长江号”B.击伤了“太原号”C.击伤了“山东号”D.击沉了“平海号”6.在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曾呼吁的法律主张是______。
A.“驱逐鞑虏,恢复中华”B.“宁可草野跑生,不愿官府生熟”C.“废除科举,推行选举”D.“改天换地易主席,恢复中华立统席”7.中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抗击美国这类先进国家的原因是______。
A.伟大领袖的指引下B.领袖和指挥部的英明决策C.广大人民的英勇斗争D.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8.湖南出现的早期资本主义农民起义______。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前期起义C.张献忠大西南起义D.崇祯年间李闯起义9.洛阳起义爆发时间是______。
历史模拟试题高考答案

历史模拟试题高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政治家领导了明朝的建立?A. 刘邦B. 项羽C. 朱元璋D. 李自成答案:C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唐朝B. 明朝C. 清朝D. 汉朝答案:C3. 中国最早使用火药的文明是?A. 希腊B. 罗马D. 埃及答案:C4. 下列哪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帝?A. 武则天B. 康熙C. 乾隆D. 雍正答案:A5. 唯一成功发动过文明进程的是?A. 青铜器时代B. 商朝C. 战国时代D. 明末清初答案:B6.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秦始皇的政治对手?A. 李斯C. 蒙恬D. 蒙毅答案:B7. 最早以皇帝名称为年号的朝代?A. 汉朝B. 灵武帝C. 玄武门之变D. 一世一元答案:A8. 秦汉时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A. 孟尝君B. 田文C. 儒鲁D. 曾扬答案:D9. 自东周时期以来的隋唐文化运动,最长时间,最有排挤力的关系为?A. 自南北朝以来融文人哲学于中国B. 曹操三分天下,三国时代,赵云三场大战高顺C. 唐宋之际荆轲刺秦王,元末蓝文明避难雁门关D. 春秋战国时代以来中国文化历程答案:D10. 下列哪位军事家开创了“君主部落联盟”?A. 秦嬴政B. 孙武C. 不武D. 张仪答案:B11. 下面关于历史文化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文物不能过度修复B. 文物可以自己私自保护C. 文物不需要每年全部检查D. 文物保护全靠地方政府答案:A1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A. 艺术、名著、音乐、戏曲B. 青铜器、青瓷、金属镜、网行C.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车D. 秦陶、楚器、汉织、宋画答案:C13. 唐朝盛期对外对涵的时代是?A. 秦汉盛世B. 唐宋明清C. 隋朝新春D. 日月童子同宿答案:B14. 唐玄宗时期文字丝路辉煌时期是?A. 唐贞观文化B. 唐科举制度全盛时期C. 商业繁荣风彩D. 韦讽草书睽违答案:A15. 明清文学具代表性的作品是?A. 《木兰辞》B. 《青莲上下》C. 《朱砂泪》D. 《三十六计》答案:A16. 中国古代文学屈身的名著作品是?A. 《资料楼》B. 《凤求凰》C. 《儒林外史》D. 《一笑误船》答案:C17. 新还旧翻唐宋词句的作品是?A. 《吕让坛王集》B. 《古牧野文》C. 《错杂歌辞》D. 《散情诗录》答案:C18. 打开地狱历史大门的文化之旅是?A. 唐玄宗派沈仕鉴俘虏突厥第一步B. 西域佛教传入软连接演变为新兴佛教文化C. 秦汉以来中国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蹯扞捔链件的影响D. 像武则天清明国广发一般的历史文明血腥活动答案:B19. 自然现象和农耕文明文化的交融是?A. 鄂伦春族的文化传扬妙法弟子们多为外家产业B. 中国壮族的售火柴的女孩贫穷农民家的子弟C. 商业文化面对不同地域艺术氛围的文化交流D. 《征服者的背影》源于同一地域居住商文化的文互作用答案:C20. 中国文化与国际文明互惠互融的先进文化是?A. 全球各地孔子义学儒学专家学者文化旅人的文化交流B. 孔子君子文化日新月异的友好风气基本原则共主文化C. 文化大革命高潮中毛泽东思想文化年代企业回头反对右派文化D. 新文化组织创造力集自民间文学文化国家特殊文化之一二三郎君答案:A二、问答题1. 请简述明朝的建立过程和朱元璋的统治特点。
2024年贵州省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贵州省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据《尚书·洪范》载,王“有大疑”,除问于卜筮外,还须询及卿、七、庶人的意见。
只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受到削弱B.共和行政影响深远C.监督机制较为完善D.原始民主遗风尚存2.如图为江苏睢宁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画面可见田间耕作场面,一农夫扶犁扬鞭呵牛耕田,近处一儿童提篮播撒种子,远处一农夫挥锄松土,一人挑担送水送饭;画面右侧停放一辆运送肥料的牛车。
该画像砖可用于研究()A.多种经营方式的兴盛B.租佃生产关系普及C.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D.封建剥削较为沉重3.唐中后期,刘崇望及其兄弟四人登进士第,其“昆第四人同幕府,世以为才”的美谈广为流传;北宋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文章擅天下”,其“一门三进士”的佳话为后世所景仰。
这反映了()A.科举入仕成为风尚B.选官被舆论操纵C.世家大族垄断官途D.贵族政治的弊端4.《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
以东街北曰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服书画珍玩犀玉。
”这说明北宋开封()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商品经济繁荣C.市镇商业功能凸显D.经济重心南移5.明末清初不少思想家主张“勿事空言”,注重“事功”实践。
如顾炎武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任。
王船山也呼吁:“匡维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责乎?”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A.倡导经世致用B.承袭陆王心学C.抨击君主专制D.提倡个性自由6.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对外宣战诏书,南方督抚拒不承认。
五天后,上海道台与各国领事举行议谈,双方均承认“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
这()A.推动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联合B.体现了清政府外交的灵活C.遏制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发展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7.1916年,李大钊大力提倡英式民主政治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相结合的“民彝民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拟题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张书林
一.选择题: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医学是人类战胜疾病、延长寿命的智慧结晶。
分析回答1-3题:
1.“中医”是中华特色文化之一,以下关于“中医”历史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尊奉春秋时期的扁鹊为“脉学之宗”
B.西汉问世、东汉编定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C.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沸散较西方同类药物早出现1000年
D.唐初成书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医药学成果
2.李时珍和哈维大致处在同一个时代,二人医学成就的主要区别是
A.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B.研究病人同时研究动植物
C.摸索出许多验方
D.研究动物的解剖学特征指导行医
3.20世纪初,对诊断疾病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大发现是
A.德意志科学家创立动物细胞学说
B.英国科学家建立血液循环学说
C.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D.德国科学家发现放射现象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国际关系。
请分析回答4-6题:
4.下列事件,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北美独立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日俄战争
5.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复杂的影响,下列叙述符合20世纪20年代前后状况的是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B.日本打败亚洲大国挤入世界强国之列
C.美国开始武装侵略亚洲国家
D.英国侵略势力被迫开始从东亚撤退
6.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开始时期是在两个平行市场中进行的,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两个国家是A.中国和日本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英国
D.日本和德国
经济全球化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分析回答7-10题:
7.经济全球化渊源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展,国际市场的发端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
B.英国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8.1857年和1929年经济危机都是世界性经济危机,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的是因为A.经济大国向各国转嫁经济危机以减轻对自己的破坏性作用
B.这是机器大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C.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互相依存的程度
D.霸权国家制造出来以破坏其他国家经济的一种谋略
9.20世纪后期,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契机主要是指
A.第三次科技革命
B.两大阵营的形成
C.苏东剧变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当代的主要影响是
A.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统一国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日之间在19世纪和20世纪各发生了一次大的战争,对双方产生了重大影响。
分析回答11-12题:
11.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持续不断的反日运动
B.日本经济对市场和原料需求的驱动
C.日本军国主义的策划
D.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需要
12.中国一败一胜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是否超过日本
B.中国在国际上是否有大国支持
C.中国是否团结抵抗到底
D.中国是否推翻了封建帝制
二.问答题:52分,其中13题32分,14题20分。
13.农作物品种的培植、优化与交流,是人类生存状况改善的必要条件之一。
中国秦汉以来,农作物品种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增加,一次本质性的培植优化,这些都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规模增加是在什么时候?(2分)增加的主要作物品种有哪些?(2分)增加的条件是什么?(6分)
(2)第二次大规模增加是在什么时候?(2分)增加的主要作物品种有哪些?(2分)增加的条件是什么?(6分)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一次本质性的培植优化是指什么?(2分)有什么积极作用?(4分)
14.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伟大成就之一,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吸收了中外哪些优秀文化成果?(4分)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吸收了中共的什么思想?(2分)
(2)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吸收了中外哪些优秀文化成果?(6分)
(3)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又吸收了中外哪些优秀文化成果?(4分)
(4)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起了什么作用?(2分)新三民主义对国民大革命又起了什么作用?(2分)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答案
1.D 2.D 3.D 4.A 5.D 6.B
7.A 8.C 9.C 10.D 11.B 12.C
说明:
1.A错误,因为扁鹊是战国时期人。
B错误,因为《黄帝内经》是战国问世、西汉编定。
C错误,因为麻沸散早西方1600多年。
D正确。
2.哈维经常解剖动物,创立血液循环学说,应该选D。
3.注意时间是“20世纪初”,是指伦琴发现“X射线”,应该选D。
4.选A。
BC是工场手工业产生的影响,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5.A是在19世纪40年代,B项日本打败中国是1895年、打败俄国是在1905年,C项美国开始侵略亚洲国家是1898年美西战争侵略菲律宾,只有D符合条件。
6.两个平行市场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市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市场,应该选B。
7.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应选A。
8.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含义就是一国爆发经济危机马上波及其他国家,反过来说,就是各国经济相互联系非常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表明世界市场的存在和发展。
应选C。
9.经济全球化要求打破两个平行市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融入世界经济,应该选C。
10.ABC都是属于政治方面的事件,只有D是经济方面的。
11.一个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经济原因,只有BD是经济原因,而D只是一个临时性原因,答案应该是B。
12.一个民族如果高度团结,就会无往而不胜。
答案选C。
13.(1)西汉武帝时期。
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等。
西汉国力强盛,打败匈奴;张骞通西域;中国内地与西域出现经济交流频繁的局面。
(2)明朝后期。
玉米、甘薯、烟草、花生等。
新航路开辟,亚洲和美洲的直接间接经济联系形成,美洲作物传到亚洲;明朝是当时亚洲经济交流中心之一;郑和下西洋后,华侨开发南洋成为风气,中国与南洋经济联系加强,将南洋的美洲作物带回国内。
提高了粮食产量,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养活更多人口提供了可能,推动了人口的大规模增长;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3)1974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缓解了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的粮食压力;推动了世界粮食种植业的发展。
说明:
注意张骞通西域和新航路开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体会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4.(1)各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汉唐民族和睦相处的政治理想。
吸收了中共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民族思想。
(2)黄宗羲、顾炎武等制约君主专制的思想;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卢梭人民有权革命、人民主权的思想;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
(3)李自成、洪秀全“均田”思想和王夫之“耕者有其田”的思想;马克思剩余价值思想。
(4)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理论基础,是推动国民大革命的思想根源。
说明:
注意运用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思想文化成果说明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体会继承与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