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标题:颅脑损伤健康教育引言概述: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健康问题,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因此,进行颅脑损伤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治疗颅脑损伤至关重要。
一、认识颅脑损伤1.1 颅脑损伤的定义: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导致颅骨和/或脑组织受到损伤的一种疾病。
1.2 颅脑损伤的分类:颅脑损伤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根据损伤的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度。
1.3 颅脑损伤的症状: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记忆力减退等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症状。
二、预防颅脑损伤2.1 佩戴安全头盔: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或工作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头盔,如骑车、滑雪、建筑工作等。
2.2 避免高危行为:避免酗酒、酒后驾车、不安全的驾驶行为,减少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颅脑损伤的风险。
2.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及时发现颅脑问题,采取预防措施。
三、治疗颅脑损伤3.1 密切观察:对于轻度颅脑损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和刺激。
3.2 医学干预:对于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医学治疗,包括手术、药物治疗等。
3.3 康复训练: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等,帮助恢复功能。
四、康复与护理4.1 家庭护理:颅脑损伤患者需要得到家人的细心照料和护理,包括饮食、休息、心理支持等。
4.2 康复设施:在康复阶段,可以选择专业的康复中心或机构进行康复治疗,获得更专业的帮助。
4.3 心理支持:颅脑损伤不仅对身体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得到心理医生的支持和指导。
五、社会支持与关注5.1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加大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康复资源和帮助。
5.2 关注宣传:通过媒体、健康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关注度,促进早发现、早治疗。
5.3 法律保障:建立颅脑损伤患者的权益保护机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标题:颅脑损伤健康教育引言概述: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健康问题,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了解颅脑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早期识别、急救、康复和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颅脑损伤。
一、预防1.1 佩戴安全头盔: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或工作时,应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头盔,如骑行、滑板、滑雪等。
1.2 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避免酒驾和超速驾驶,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1.3 预防跌倒:保持家中地面清洁整洁,避免滑倒摔倒,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
二、早期识别2.1 注意头部受伤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症状可能是颅脑损伤的表现,及时就医。
2.2 观察行为变化: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变化也可能是颅脑损伤的征兆。
2.3 进行头部检查:如果怀疑颅脑损伤,应及时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急救3.1 保持患者安静:在急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头部稳定,避免剧烈晃动。
3.2 做好伤口处理:如有外伤出血,应用干净纱布进行包扎止血,避免感染。
3.3 就近送医院:在急救过程中,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四、康复4.1 遵医嘱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加快康复进程。
4.2 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
4.3 关注饮食和作息: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有助于康复,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五、心理支持5.1 寻求心理辅导:颅脑损伤不仅对身体造成影响,也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寻求心理辅导很重要。
5.2 建立支持网络:家人、朋友和专业机构都可以成为患者的支持网络,帮助其度过康复期的困难。
5.3 培养乐观心态:乐观的心态对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疾病。
结语: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颅脑损伤的预防、识别、急救、康复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知识,做好相关的健康教育,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一、引言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疾病引起的颅骨、脑组织和脑功能的伤害。
它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文将介绍颅脑损伤的定义、症状、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以促进颅脑损伤的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
二、颅脑损伤的定义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疾病引起的颅骨、脑组织和脑功能的伤害。
它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判断。
轻度颅脑损伤通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则可能导致昏迷、抽搐、肢体活动障碍等严重后果。
三、颅脑损伤的症状1. 头痛:颅脑损伤后,患者往往浮现头痛的症状。
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各不相同,可能是轻微的刺痛感,也可能是剧烈的搏动性疼痛。
2. 头晕:颅脑损伤还会导致患者浮现头晕的感觉,可能伴有着眩晕和不稳定的步态。
3. 恶心和呕吐:颅脑损伤会刺激呕吐中枢,使患者浮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4. 记忆力减退: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浮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5. 神经系统症状:颅脑损伤还可能导致患者浮现抽搐、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四、颅脑损伤的危害颅脑损伤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能力受限: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浮现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问题,导致生活能力受限,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2. 工作能力下降: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严重影响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
3. 心理健康问题:颅脑损伤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4. 家庭关系紧张:颅脑损伤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可能给患者的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负担,进而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五、颅脑损伤的预防措施为了降低颅脑损伤的发生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不酒驾、超速行驶,佩戴安全带或者头盔,减少交通事故导致的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
它可能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行为改变等一系列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昏迷和残疾。
为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关于颅脑损伤健康教育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颅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
根据损伤的程度和性质,颅脑损伤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损伤。
轻度损伤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混乱,中度损伤可能导致较长时间的意识丧失,而重度损伤则可能导致昏迷和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二、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颅脑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跌倒、暴力冲突、运动伤害等。
交通事故是导致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摩托车和自行车事故。
此外,老年人和儿童也是颅脑损伤的高危人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发生跌倒。
三、颅脑损伤的症状和识别方法颅脑损伤的症状因损伤的程度和性质而异。
轻度损伤可能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中度和重度损伤的症状可能更严重,包括意识丧失、记忆力减退、行为改变、言语困难等。
识别颅脑损伤的方法包括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和MRI等。
四、颅脑损伤的预防措施预防是颅脑损伤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佩戴头盔:在骑自行车、摩托车或从事高风险运动时,佩戴头盔可以有效减少颅脑损伤的发生。
2. 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车,不超速行驶,注意行车安全,可以减少交通事故导致的颅脑损伤。
3. 防止跌倒:老年人和儿童应特别注意防止跌倒,如保持家居环境整洁、使用扶手、使用防滑垫等。
4. 安全运动: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遵守运动规则,避免发生颅脑损伤。
5. 安全环境:提高公共场所的安全性,确保楼梯、过道等地方的安全,减少跌倒和撞击的风险。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颅脑损伤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脑部损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关于颅脑损伤健康教育的详细内容。
1. 颅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脑部损伤,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
轻度颅脑损伤通常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混乱,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可能导致长期的认知和运动功能障碍。
2. 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暴力行为和意外事故等。
交通事故是导致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遵守交通规则和佩戴安全带或头盔是预防颅脑损伤的重要措施。
3. 颅脑损伤的症状和识别方法颅脑损伤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意识丧失、记忆力减退、行为改变等。
如果遇到头部受伤后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确诊是否存在颅脑损伤。
4. 颅脑损伤的预防措施颅脑损伤可以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酒驾、不超速,佩戴安全带或头盔;- 安全环境:保持家居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避免滑倒、坠落等意外;- 运动安全: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时,佩戴适当的保护装备,遵守安全规则;- 暴力预防:提高对暴力行为的警惕,避免危险场所和人群。
5. 颅脑损伤的急救措施在遇到颅脑损伤的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伤并挽救生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措施:- 保持安全: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危险;- 呼叫急救: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告知受伤情况;- 创伤处理:对出血伤口进行适当的止血处理,避免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受伤者的呼吸道通畅,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应由专业人士进行。
6. 颅脑损伤的康复和支持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康复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康复过程可能需要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和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的介入。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脑部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它是一种常见的严重伤害,可能导致短期或长期的身体和认知功能障碍。
为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份关于颅脑损伤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颅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脑部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颅脑损伤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颅脑损伤通常不会导致显著的脑部结构损伤,但可能会引起短期的认知和行为变化。
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脑部损伤,包括脑震荡、颅内出血和脑组织损伤。
二、颅脑损伤的原因和风险因素颅脑损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暴力行为和工作事故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颅脑损伤的风险因素:1. 年龄:儿童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颅脑损伤的影响。
2. 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颅脑损伤的影响。
3. 运动和体育活动:参与高风险的运动和体育活动,如足球、滑雪和自行车骑行等,可能增加颅脑损伤的风险。
4. 酗酒和滥用药物:酗酒和滥用药物可能导致不稳定的行为和危险的环境,增加颅脑损伤的风险。
三、颅脑损伤的症状和识别方法颅脑损伤的症状可以因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损伤部位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颅脑损伤的症状:1. 头痛和头晕2. 恶心和呕吐3. 失去意识或昏迷4. 记忆丧失或注意力不集中5. 言语和语言障碍如果遇到以下情况,可能需要立即就医:1. 头部受伤后出现严重的头痛、呕吐和意识丧失。
2. 头部受伤后出现昏迷或持续失去意识。
3. 头部受伤后出现不正常的行为、言语或运动。
四、颅脑损伤的预防和安全措施预防是减少颅脑损伤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预防颅脑损伤的安全措施:1. 戴头盔:在骑自行车、摩托车或从事其他高风险运动时,务必佩戴合适的头盔。
2. 使用安全带:在乘坐汽车时,始终系好安全带,包括乘客和驾驶员。
3. 预防跌倒:保持家中的地面干燥、整洁,使用防滑垫和扶手,特别是对于老年人。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一、背景介绍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约有10万人死于颅脑损伤,而且颅脑损伤也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次健康教育旨在向大众传达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二、颅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或者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颅脑损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
轻度颅脑损伤通常表现为短暂的意识丧失、头痛、恶心等症状;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则可能导致长期的昏迷、神经功能缺失等严重后果。
三、颅脑损伤的原因颅脑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暴力行为等。
交通事故是导致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特殊是摩托车和自行车事故更容易导致严重的损伤。
四、颅脑损伤的预防方法1. 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安全头盔,正确使用安全带,特别是骑车和开车时要注意安全。
2. 家庭安全:家中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摆放易碎物品和尖锐物品,防止跌倒和意外碰撞。
3. 运动安全:参预体育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和器材,正确使用保护装备,避免高风险的运动项目。
4. 预防暴力行为:提高个人安全意识,避免参预暴力活动,特别是在危(wei)险地区要注意个人安全。
5.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脑部的反抗力。
五、颅脑损伤的早期识别和处理颅脑损伤的早期识别和处理非常重要,可以减少损伤的程度和后果。
以下是一些早期识别和处理的方法:1. 观察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丧失等都可能是颅脑损伤的症状,及时观察和记录这些症状。
2. 寻求医疗匡助:如果浮现上述症状或者头部受伤后浮现不适,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3. 静止歇息:在怀疑颅脑损伤的情况下,应保持静止歇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剧烈晃动头部。
4. 避免用药:在未经医生指导下,避免使用任何药物,以免对颅脑损伤产生不良影响。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打击或撞击,导致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
这种疾病具有高发性和高致残性,对患者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身体、经济和心理负担。
为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预防和及时处理颅脑损伤,以下是颅脑损伤健康教育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颅脑损伤的定义和分类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的打击或撞击,导致脑组织受损的一种疾病。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颅脑损伤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
1. 轻度颅脑损伤:头部受轻微撞击或摔倒引起的脑震荡,症状通常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一般可自行缓解。
2. 中度颅脑损伤:头部受到中等程度的外力打击,导致脑组织受损,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短暂意识丧失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3. 重度颅脑损伤:头部受到严重外力打击,导致严重的脑组织损伤,可能伴有昏迷、呼吸困难、瞳孔异常等危及生命的症状,需立即就医。
二、颅脑损伤的危害和预防措施颅脑损伤对患者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身体、经济和心理负担。
为了预防颅脑损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安全出行:乘坐交通工具时,务必系好安全带,遵守交通规则,尽量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2. 安全运动:参与体育活动时,佩戴适当的头部保护装备,如头盔、护具等,避免因碰撞而导致颅脑损伤。
3. 安全工作:在危险工作环境中,必须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防护设备,如安全帽、护目镜等,避免头部受伤。
4. 安全家居:家庭中应注意防止摔倒、滑倒等事故的发生,尤其是老人和儿童,要特别关注他们的安全。
5. 提高意识:公众应加强对颅脑损伤的认识,了解其危害和预防措施,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三、颅脑损伤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颅脑损伤的症状因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异,以下是常见的症状及处理方法:1. 头痛:轻度头痛可通过休息、冷敷等方法缓解,中度和重度头痛需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2. 恶心和呕吐:轻度恶心和呕吐可通过休息和饮食调节缓解,如症状严重或持续,需及时就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
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要点
【疾病特点】
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有其特殊性。
遭受暴力作用而
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在受损组织周围,还将引起不 同
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 后,
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其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 退和修
复。病人常有头痛、眩晕、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严重者有意 识障碍、
人格改变等表现。
【健康教育要点】
1. 手术前健康教育
(1) 手术知识指导:恰当解释颅脑手术的目的及手术与麻醉的一般过
程。对急诊病人重点
讲解早期救治,争取手术时机,以防拖延导致病情突然恶化及影响存活病 人
生命质量的利弊矢系。
(2) 配合知识指导:重点介绍颅脑损伤病人术前身体及饮食准备的要求、 讲
解术前皮肤准
备、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配合治疗的要点。择期手术病人指导其进行 呼
吸训练、咳痰训
练、床上排便、疼痛评估等训练。
2. 手术后健康教育
(1) 体位指导:清醒病人告知术后应取头高位15〜30度,借助脑的重力或
颅内压降低,压闭破口以减少或阻止脑脊液外流,促进伤口粘连愈合。低 颅
压病人告知应取平卧位•以缓解症状。
(2) 预防感染指导: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房空气污染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
应注意保持环
境卫生,按要求使用及更换被服,切忌随意铺垫自带物品,以免交叉感 染。
有脑脊液鼻漏或耳漏病人告知头下铺垫无菌巾,注意避免污染。放于 鼻腔、
外耳道内吸引流出脑脊液的无菌棉球,应保持清洁、干燥。嘱病人避免用力
咳嗽、援鼻、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并预防感冒。有脑室引流者,告知为
防止躁动抓脱引流管须约束病人的双手,更换卧位等操作时要防止引流管脱
出,一旦引流管脱出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3) 病情观察指导:告知家属协助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出现一侧
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脉搏、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提示有颅内出血、颅
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观察病人有无
胃肠道出血和呃逆,如在鼻饲管内发现有咖啡色液体,或大便呈 柏油样时,
提示有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应及时报告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4) 护理知识指导: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指导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
干燥.翻身时动作轻稳,不可在床褥上拖拉,以免擦伤皮肤,对易受压的部位
垫以保护器具等。术后第1〜3天为脑水肿高峰期,告知应控制 饮水和食物
中钠盐的摄人,以减少体内水和钠离子的存储量•减轻脑水肿 反应。对烦躁
不安或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强调加强安全防护•避免损伤,病人应安置床护栏
以防坠床。有癫痫者注意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并提示 病人按时服用抗癫痫
药物。
(5) 饮食指导:颅脑损伤后出现机体耗能增加和代谢加快,应说明营养支持
的重要性,指导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胆固醇等富
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饭、面条、新鲜蔬菜、水果等,肉类应 煮烂,
保持大便通畅。
(6) 功能锻炼指导: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上肢训练可用手提物、放 下、
捏握皮球、筷子、纸笔、使用勺、梳子等。下肢做站立练习,如背靠墙、扶
拐、坐站、登台阶练习等,进而向步行过渡。患侧肢体应加强各矢节的主动
练习,以促进功能的顺利康复。对意识障碍者,反复给予多种刺激,并强化
动作学习以增进记忆功能。对认知障碍者,做好相矢康复指导。
3. 非手术病人健康教育
(1) 治疗知识指导:告知颅脑损伤病人需要手术治疗的只有15%左右,绝 大
部分轻、中型及重型中的一部分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即使是手术病
人,术后也需要进行较之手术更为复杂的非手术治疗,才能使整个治疗得 以
成功。
(2) 摄入与营养指导:说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对能量的需要有所增
加,肌肉蛋白的分解代谢加速,多数病人在伤后数□内即有尿氮、肌酸、
磷、钾等排出量增多,若摄入营养及能量有欠缺,则机体往往进入负氮平 衡
状态。同时,伤后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增多,更促进肝糖原、肌糖 原的
分解,造成血糖明显升高而对脑组织有害,长期蛋白质的缺乏可引起 脑组织
水肿•继而损害各重要器官功能和体液失衡,并使病人易感染性大为 增加。
早期进食困难或病情不允许时,应通过肠内和肠外营养等方式,提 高机体抵
抗力。指导病人及其家属注意监控每日摄人量,颅脑外伤急性期 主要依靠静
脉输液,应遵医嘱每□控制在2500ml,含盐液体不超过500ml, 鼻饲供给必要的
营养物质如混合奶,也可经胃肠道灌注要素饮食。提示鼻 饲病人注意掌握好
适宜的温度和速度。
(3) 呼吸道护理指导: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经常伴有气道不畅,病人多昏迷时
间较长、较深,
肺部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颅脑损伤越重,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越 高•保
持呼吸道通畅极为重要,应及时清除鼻咽部黏液及血性液体。告知清醒病人
每1〜2h更换体位,应积极配合护士翻身。气管切开者,指导其遇痰液黏稠
或不宜吸出时,积极配合雾化吸人,或每次吸痰前用3~5ml的生理盐水滴管
再行吸痰。
(4) 颅内压增高护理指导:告知病人须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取头高位,
抬高床头30度身体自然倾斜,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颅内血容量和 减低颅
内压。一旦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异常改变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应立即呼叫
医护人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脑疝。
(5) 脑脊液漏护理指导:嘱病人抬高头部,枕上所垫无菌巾不要随意撤 除。
在鼻前庭或外耳道放置的干净棉球被脑脊液浸湿后,随时呼叫医护人员予以
更换。脑脊液耳漏应取患侧卧位,避免清洁鼻腔或耳道,避免援鼻、咳嗽及
用力屏气,保持大便通畅。严禁填塞或用水冲洗耳、鼻。
⑹皮肤护理指导:指导病人协助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主动配合枕骨粗
隆、耳廓、肩胛骨、肘部、骼部、紙部、膝矢节、内外踝、足跟部和背部棘
突等部位的护理。大小便功能障碍及留置导尿管者•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腹泻者每次便后清洗局部皮肤。
(7) 安全护理指导:告知病人不得随意撤除床上的防护栏•以防发生意外。
不得随意使用
热水袋、电热毯、冰袋、冰毯等,如病情需要•应在医护人员允许和指导下使
用•以防外界热源、致冷物质的伤害。
4. 出院健康教育
(1) 制订康复计划指导: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 言
和肢体功能恢
复在短时间内效果不明显。应协助病人及其家属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制订 一
份出院康复指导,为病人出院后在休息、营养、饮食、用药、定期复查 等方
面做好准备工作。指导病人及其家
属学会自我护理技术,强化病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2) 康复锻炼指导:告知出院不是训练结束,而是康复训练的继续。详细
交代出院后的康
复训练计划及方法,如对失语的病人,指导家属训练重点放在活化其残存语
言功能上,使病人注意理解性语言能力及表达性语言能力的培养,釆用奖励
和表扬来鼓励病人说话,结合强行办法来帮助病人回忆词语,反复用实物或
图形刺激以及通过手势训练等,改善听力、理解障碍,逐渐改善失 语程度。
提醒家人在训练中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切忌急躁,成持之以恒。
(3) 复诊指导:嘱咐病人定期回院复查,评估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