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痈临床路径优化改进方案2012
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措施

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措施1.数据收集与分析: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治疗过程、医疗费用等相关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病人在不同治疗阶段的病情变化,以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
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2.临床路径设计: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医疗机构可以对临床路径进行重新设计。
临床路径应该包括明确的治疗目标、各阶段所需的检查和治疗措施、规范化的药物使用等内容。
通过临床路径的设计,可以统一医生的治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
3.团队合作与沟通:临床路径的执行需要医生、护士、药师等多个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沟通。
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团队建设,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这有助于提高临床路径的执行率和治疗效果。
4.指标监测与绩效评价:医疗机构应建立适当的指标监测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临床路径的执行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指标监测和绩效评价,可以了解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之处,提高医疗质量。
5.患者教育与参与: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和配合程度。
患者应该了解自己在临床路径中的角色和责任,积极参与自己的治疗过程。
患者的参与可以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6.经验分享与学习:医疗机构应建立临床路径的经验分享和学习机制。
不同科室和医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分享,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共同提高临床路径的质量和效果。
医疗机构也可以参考其他医疗机构的经验,借鉴其成功的临床路径。
总结起来,临床路径分析与改进措施需要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运用数据分析结果重新设计临床路径。
同时,医疗机构还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定期监测和评估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并积极引导患者参与治疗过程。
最后,医疗机构还应建立经验分享和学习机制,以不断提高临床路径的质量和效果。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并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体验。
临床路径科室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科室整改措施一、整改背景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作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
为此,我院特制定,以期提高临床路径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二、整改目标1. 提高临床路径入径率,确保入径病例数的持续增长。
2. 降低临床路径变异率和出径率,提高路径完成率。
3. 优化临床路径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4. 加强临床路径数据化管理,提高数据上报质量和时效性。
5. 提升临床路径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和协作能力。
三、整改措施1. 加强组织建设,明确临床路径管理职责。
(1)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临床路径管理政策、规划、制度,协调解决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设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委员会,负责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评价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建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医师、护士组成,具体负责临床路径的实施。
2. 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规范路径流程。
(1)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2)优化临床路径流程,确保路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加强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3. 提高入径率和完成率,降低变异率和出径率。
(1)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医护人员积极推广临床路径。
(3)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提高患者对临床路径的接受度和配合度。
4. 加强数据化管理,提高数据上报质量。
(1)建立临床路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上报。
(2)制定数据上报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加强对数据上报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5. 提升临床路径管理团队的专业素质和协作能力。
(1)定期组织临床路径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临床路径模式在乳腺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路径模式在乳腺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02-19T10:19:26.7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作者:罗春红苏琳虹[导读]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我国在近年来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罗春红苏琳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模式在乳腺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手术患者共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根据传统的护理模式来进行干预,研究组通过临床路径模式来进行护理干预。
结果:研究组在住院期间内所产生的费用要比对照组相对低,同时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较高达到了98%,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临床路径模式有着较强的主动性,一方面能提升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度和提升护理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在治疗费用上有所减少,对患者来说有着缓解压力的作用,是一种十分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
关键词:临床路径;乳腺疾病;护理管理;应用效果临床路径是现代护理管理中的一种常见使用工具,同时也是比较有效的护理方式。
通过临床路径来进行患者的护理能进一步的提升护理工作中的计划性和预见性,达到强化护理效果的目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医疗费用,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我院乳腺外科对36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路径干预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乳腺外科所收治的7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
将72例患者进行编号,并随机分组,即研究组36例患者,对照组36例。
研究者年龄范围在36—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岁。
对照组年龄在37—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4)岁。
排除严重的肝和肾功能衰竭以及其他癌症等病症之外,在年龄和其他一般情况的对比中,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医师 签名
□配合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无 □有,原因: 1. 2.
□上级医师查房 □复查乳腺彩色超声及血常 规,确定脓肿消失情况或切 口愈合情况 □完成出院记录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 时间 □达到出院标准,通知出院
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临时医嘱 □开具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 □指导出院带药的煎法服法 □送患者出院 □无 □有,原因: 1. 2.
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痈(急性乳腺炎),( TCD 编码:BWR020、ICD-10 编码:N61 01 疾病分期为成脓期)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7 天Fra bibliotek实际住院日: 天
□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确定 出院时间 □完成病程记录 □术后择日复查乳腺彩色超声及 血常规 □必要时再次行乳房脓肿排脓术 □中医辨证施治
长期医嘱 □外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清淡饮食 □中药辨证治疗 临时医嘱 □血常规 □乳腺彩色超声+脓肿定位(必要 时) □可选如下引流方法(必要时超 声引导): 1.乳房脓肿穿刺抽脓术 2.火针洞式烙口穿刺引流排脓术 3.乳房脓肿切开排脓术 □脓腔提脓条引流 □刮匙与棉捻清除脓腔及炎性通 道坏死组织 □烙口换药(术后 3 日内每日 1 次,3 日后隔日 1 次) □切口换药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年月日 (第 1 天)
年月日 (第 2~6 天)
年月日 (第 7 天,出院日)
临床护理流程优化在基层胸痛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临床护理流程优化在基层胸痛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10-31T01:30:37.03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7期作者:田苑伶[导读] 目的:研究在基层胸痛中心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流程优化的价值田苑伶屏山县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 645350【摘要】目的:研究在基层胸痛中心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流程优化的价值。
方法:选择胸痛患者98例,均为我院于2021年1月到2022年2月收治的,将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为2组机进行研究,即对比组和实验组,各49例,将常规护理管理应用于对比组,实验组实行临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
观察、分析两组各项指标与生活改善情况。
结果:比较两组分诊评估、首份心电图以及静脉通道建立、D-to-B和肌钙蛋白T出结果的耗费时间,实验组显著均短于对比组,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质量明显优于对比组,均存在可比性(P﹤0.05)。
结论:将临床护理流程优化所示应用待基层胸痛中心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来,临床应用价值理想,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流程优化;基层胸痛中心;护理管理;应用研究临床科室中,基层胸痛中心是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在临床实际开展相关护理管理工作过程当中,需不断增强护理管理的流程优化,以更好改善患者预后[1]。
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临床护理流程优化,以及其在基层胸痛中心的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作用及价值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月2月收治的胸痛患者98例展开研究,根据护理措施通过数字表发来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2组进行测定,各为49例。
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见表1。
1.2方法对比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
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具体措施为:①疾病筛查、分级,对患者采用分诊流程的早期预警、疼痛以及生命体征GRACE危险积分评估等方式对患者实行综合评估,划分为高危险、中危险和低风险积分层级,根据三区四级分区的急诊形式优先安排;②院内建设“先救治”和“ 后收费”及绿色通道管理;在诊治患者30min内进行CT或心脏彩超检查,并采用安全转运单加以记录和评估,实行院前接诊、区域协同救治和院内科交接的合理衔接流程化管理;③统一安排溶栓治疗的抢救和临床护理操作的配合;以“快速识别”、“抢救指引”为核心进行全院胸痛标识的统一,并于患者流向点、重点区域设立醒目指示;④统一时钟,利用时间管理表来严格执行重点时间节点的有效管理;⑤应用AMI心理干预、精神心理问题评估方法予以患者心理治疗;落实专人管理化的云平台数据库;⑥定期举行胸痛中心病历、联合例会等讨论机制;加强实施规范随访工作等。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计划方案及对策

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医护人员执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和降低临床常见病医药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根据卫医政发〔2009〕116号《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4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工作,贯彻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规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
二、总体目标发展一套兼具质量与成本效益的临床路径模式,确保医疗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差异,合理使用医疗资源,严格控制医疗成本支出。
促进医疗、护理行政团队的合作,强调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三、组织机构(一)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成立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办公室,设在质控科,办公室主任紫红。
职责:1、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督查工作进展情况,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临床路径工作技术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质控科负责组织临床科室科主任修订临床医师路径,护理部负责组织护士长修订护理路径。
质控科、护理部负责临床路径管理的综合考评,信息科建立临床路径的信息平台,负责相关病案信息收集、统计工作,财务科负责收费的实时监控。
职责:1、对临床路径的开发、实施进行技术指导;2、制订临床路径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3、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4、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临床路径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临床科室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科一病区:组长:成员:2、科二病区:组长:成员:3、骨科:组长:成员:4、普通外科:组长:成员:5、妇产科:组长:成员:6、眼科:组长:成员:7、儿科:组长:成员:职责:1、所有成员对临床路径知识及相关容进行认真学习。
临床路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概述:临床路径是指一种基于临床实践经验和医学证据的指导性路径,旨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临床路径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整改措施以提高其效果和效益。
一、临床路径问题1.1 缺乏标准化:目前,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缺乏统一的标准化方法,导致不同医院、科室之间的临床路径存在差异,影响了其效果的可比性和可评估性。
1.2 缺乏科学性:一些临床路径的制定缺乏科学性,主要依赖医生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基于大量医学证据的支持,导致其指导作用受到质疑。
1.3 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导致一些医生对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缺乏关注,从而影响了其效果的实际落地。
二、整改措施2.1 建立统一的标准化方法:制定统一的标准化方法,包括临床路径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确保不同医院、科室之间的临床路径具有可比性和可评估性,提高其指导作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2 强化基于医学证据的制定:加强对临床路径制定的科学性要求,引入更多的医学证据和临床研究结果,确保临床路径的指导作用更加可靠和可信,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2.3 建立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包括对临床路径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对医生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激励医生积极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确保其效果的实际落地。
三、加强医生培训和宣传3.1 提供相关培训: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其对临床路径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制定和执行临床路径的能力,增强其对临床路径的信心和积极性。
3.2 宣传临床路径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宣传临床路径的重要性和好处,增强医生对临床路径的认同感和参与度,提高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3.3 建立交流平台:建立医生之间和医院之间的交流平台,分享临床路径的经验和成果,促进经验的共享和交流,提高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水平。
临床路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概述: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管理医疗流程的方法,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面临一些与临床路径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改善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一、临床路径制定问题:1.1 缺乏标准化:临床路径的制定应基于临床实践指南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但实际上,许多临床路径缺乏标准化的基础。
1.2 缺乏多学科合作:临床路径的制定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但由于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不畅,往往导致临床路径的制定过程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
1.3 缺乏更新机制:医学知识不断更新,但不少临床路径没有及时更新的机制,导致其与最新的研究成果脱节。
整改措施:1.1 建立标准化的制定流程:制定临床路径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化流程,包括采集证据、制定指南、制定路径、评估效果等环节,以确保临床路径的质量和准确性。
1.2 加强多学科合作:建立跨学科的临床路径制定团队,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确保临床路径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3 建立更新机制:制定临床路径后,应建立定期评估和更新机制,及时调整路径内容,以保持与最新研究成果的一致性。
二、临床路径执行问题:2.1 缺乏执行力度:临床路径的实施往往受到医务人员的抵触情绪和习惯的影响,导致执行力度不够。
2.2 缺乏患者参预: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应以患者为中心,但实际上,患者参预度较低,导致临床路径的执行效果不佳。
2.3 缺乏监控机制: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应进行监控和评估,但目前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的问题。
整改措施:2.1 提高医务人员的认知和接受度: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的认知和接受度,增强他们的执行意愿和能力。
2.2 加强患者教育和参预: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鼓励他们参预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增加患者对临床路径的信任和支持。
2.3 建立监控机制:建立有效的临床路径执行监控机制,包括定期评估、随访和反馈等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执行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外科中医临床路径
乳痈成脓期改进优化方案
一、2011临床路径方案缺点:
1. 成脓期切开排脓后易形成乳瘘;
2.慢性炎性肿块消散缓慢,单纯三才配穴理疗法效果欠佳。
二、2012临床路径改进优化措施:
1.乳瘘:行乳房脓肿置管引流术,(1)减少换药的痛苦;(2)容易观察引流量及引流物的性质;(3)愈合快,瘢痕小,防止乳瘘形成。
2. 慢性炎性肿块:加灸法(局部艾条隔姜灸),温通活血,化瘀散结,治疗慢性炎性肿块,促使其消散。
三、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痈(急性乳腺炎),TCD 编码:BWR020、ICD-10 编码:N61 01 (疾病分期为成脓期)。
姓名:性别:女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 天;实际住院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