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解热镇痛药
合集下载
解热镇痛药应用

解热镇痛药
樊光华
主要内容
1、解热镇痛药及其分类 2、解热镇痛药作用特点 3、不良反应
4、复方制剂
1.1 解热镇痛药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其中除 乙酰苯胺类外,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有的还兼有抗痛风作用。 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 用不同于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镇痛药,称 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的疗效。 临床上也用于症发热和难控制的发热常有效。
直肠给药比口服更易吸收,常制成栓剂使用。 不良反应较多,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障,一般不作为首
选药物。
2.5 尼美舒利
选择性抑制COX2,副作用小
2.6 乙酰苯胺类无抗炎效应
对乙酰氨基酚和非那西丁的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但基本 没有抗炎作用,可称为非抗炎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较小,且不引起肠胃出血,常用于
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适于使用阿司匹林的病人。
2.7 萘普生用于解热镇痛的特点
为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抗炎药 作用强、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耐受性好。 其镇痛和解热作用分别为阿司匹林的7倍和22倍,抗炎作 用也强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保泰松数倍。
2.1 COX:COX-1和COX-2
抑制COX-1产生副作用 抑制COX-2发挥治疗作用
2.2 水杨酸类的特点
解热镇痛作用强
影响血栓形成(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生成)
水杨酸类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增强双香豆素抗凝作用
增强甲磺丁脲降血糖作用
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炎作用
增强MTX毒性 与呋塞米合用时,本药排泄减少、蓄积中毒...
1.2 NSAIDs分类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镁,贝诺酯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 吡唑酮类:氨基比林,保泰松,安乃近 邻氨基苯甲酸类:甲芬那酸,甲氯芬那酸钠
樊光华
主要内容
1、解热镇痛药及其分类 2、解热镇痛药作用特点 3、不良反应
4、复方制剂
1.1 解热镇痛药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其中除 乙酰苯胺类外,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 有的还兼有抗痛风作用。 本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 用不同于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镇痛药,称 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的疗效。 临床上也用于症发热和难控制的发热常有效。
直肠给药比口服更易吸收,常制成栓剂使用。 不良反应较多,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再障,一般不作为首
选药物。
2.5 尼美舒利
选择性抑制COX2,副作用小
2.6 乙酰苯胺类无抗炎效应
对乙酰氨基酚和非那西丁的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但基本 没有抗炎作用,可称为非抗炎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较小,且不引起肠胃出血,常用于
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适于使用阿司匹林的病人。
2.7 萘普生用于解热镇痛的特点
为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抗炎药 作用强、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耐受性好。 其镇痛和解热作用分别为阿司匹林的7倍和22倍,抗炎作 用也强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保泰松数倍。
2.1 COX:COX-1和COX-2
抑制COX-1产生副作用 抑制COX-2发挥治疗作用
2.2 水杨酸类的特点
解热镇痛作用强
影响血栓形成(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素A2生成)
水杨酸类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增强双香豆素抗凝作用
增强甲磺丁脲降血糖作用
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炎作用
增强MTX毒性 与呋塞米合用时,本药排泄减少、蓄积中毒...
1.2 NSAIDs分类
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镁,贝诺酯 乙酰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 吡唑酮类:氨基比林,保泰松,安乃近 邻氨基苯甲酸类:甲芬那酸,甲氯芬那酸钠
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药物化学课件)

物理性质:
1本品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稍有异臭, 无味。
2.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丙酮,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
本品含有羧基,显酸性,pK为5.2,可溶于氢 氧化钠或碳酸钠溶液。
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常用的是外消旋体。
芳基烷酸类其他常用药物
.
O N
吲哚洛芬
C2H5 CHCOOH
酮洛芬 萘丁美酮
1,2-苯并噻嗪类
1,2-苯并噻嗪类
R2
N
S
O
O
CONHR1 CH3
R1
R2
OH
N
N
S
CH3
OH
吡罗昔康 美洛昔康
• 吡罗昔康又名炎痛喜康,是临床使用的第一个长 效抗风湿药。每日一次,具有疗效显著、作用持 久、耐性良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 美罗昔康为高度COX-2选择性抑制剂。
选择性环氧酶-2抑制剂 (Selective Cycloxygenase-2 Inhibitors)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现环氧酶存在 COX - 1 和 COX -2两 种亚型。
COX-1 为基本生理功能酶。合成必须生理量的前列腺素,来 调节细胞的正常功能,也对胃肠道粘膜起保护作用。
COX -2 是一个诱导酶,炎性细胞因子、内毒素等刺激,导 致 COX -2、 mRNA 及相应的蛋白快速增加,进而引起前列 腺素产生增加,导致炎症反应。
双氯芬酸钠的代谢
HO
Cl
OH
O
NH
Cl
HO
Cl
O
NH
Cl
3’-羟基衍生物
所有代谢产物都比 双氯芬酸钠活性低。
HO
Cl
O
药物化学课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_图文

96
六 、
97
98
非甾体抗炎药
吡罗昔康(piroxicam) 炎痛昔康
结构与命名
43 2
1 4H-1,4-噻嗪 2H-1,2-噻嗪
2-甲基-4-羟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 -3-甲酰胺-1,1-二氧化物
代表药物
64
非甾体抗炎药
结构和命名
1
2
1
23
2-[(2,3-二甲基苯基)氨基]-苯甲酸
2-[(2,3-dimethylphenyl)amino]benzoic acid
65
非甾体抗炎药
理化性质
1、其氯仿溶液在紫外灯下呈强烈的绿色荧 光; 2、其硫酸溶液与重铬酸钾反应显深蓝色, 随即变为棕绿色。
66
27
对乙酰氨基酚 (1893)
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风湿痛 、神经痛及痛经等,其毒性低于 phenacetin。在paracetamol上市50 年后,才发现它是phenacetin和 acetanilide的体内代谢产物。它的 解热镇痛作用与aspirin相当,但 无抗炎作用。
代表药物
解热镇痛药
salicylic acid和胆碱成 盐后,加速salicylic acid的吸收,口服后血 药浓度在痛药
阿司匹林铝
aspirin的盐类衍生物 ,在胃内不分解,因 此对胃无刺激。
赖氨匹林
对胃刺激小,水溶 性好,可制成注射 剂,起效快。
14
解热镇痛药
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代表药物
8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
9
解热镇痛药
1875年Buss(巴斯)
首次将水杨酸钠作为解热
镇痛和抗风湿药物用于临
六 、
97
98
非甾体抗炎药
吡罗昔康(piroxicam) 炎痛昔康
结构与命名
43 2
1 4H-1,4-噻嗪 2H-1,2-噻嗪
2-甲基-4-羟基-N-(2-吡啶基)-2H-1,2-苯并噻嗪 -3-甲酰胺-1,1-二氧化物
代表药物
64
非甾体抗炎药
结构和命名
1
2
1
23
2-[(2,3-二甲基苯基)氨基]-苯甲酸
2-[(2,3-dimethylphenyl)amino]benzoic acid
65
非甾体抗炎药
理化性质
1、其氯仿溶液在紫外灯下呈强烈的绿色荧 光; 2、其硫酸溶液与重铬酸钾反应显深蓝色, 随即变为棕绿色。
66
27
对乙酰氨基酚 (1893)
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风湿痛 、神经痛及痛经等,其毒性低于 phenacetin。在paracetamol上市50 年后,才发现它是phenacetin和 acetanilide的体内代谢产物。它的 解热镇痛作用与aspirin相当,但 无抗炎作用。
代表药物
解热镇痛药
salicylic acid和胆碱成 盐后,加速salicylic acid的吸收,口服后血 药浓度在痛药
阿司匹林铝
aspirin的盐类衍生物 ,在胃内不分解,因 此对胃无刺激。
赖氨匹林
对胃刺激小,水溶 性好,可制成注射 剂,起效快。
14
解热镇痛药
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代表药物
8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
9
解热镇痛药
1875年Buss(巴斯)
首次将水杨酸钠作为解热
镇痛和抗风湿药物用于临
第九章 解热镇痛抗炎药和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五.不良反应 花生四烯酸 解热镇痛药
环氧酶
前列腺素PG
①作用于COX2,产生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②作用于COX1,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A.胃肠刺激 B.抗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 C.阿司匹林哮喘
第一节 水杨酸类
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解热镇痛作用: 用于感冒发热,痛经关节痛等
2.抗炎抗风湿作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一.解热镇痛抗炎药
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绝大多数还具有抗
炎和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分类
1.水杨酸类 2.苯胺类 3.吡唑酮类
4.其它有机酸类
5.选择性COX-2抑制剂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三.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 机体 等外源性致热源 解热镇痛药
其他自体 协同 中枢PG的 合成增加 素1等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
致痛,提高 参与炎症反应, 致局部充血、水肿 痛梢的敏感性 体温升高(发热)
解热镇痛抗炎药
四.基本作用 1.解热作用: 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但对正常人的体温无影响 2.镇痛作用: 特点:① 中等程度镇痛 ② 镇痛剂量下不产生欣快感,无成瘾性 ③ 镇痛作用的部位在外周 3.抗炎作用: 抑制炎症介质PG的合成和释放,缓解炎症症状。
胃肠道不良反应、出血和溃疡发生较少
3.抑制血栓形成作用:抑制环氧酶(COX-1)
抑制血栓素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 防止血栓形成 小剂量预防血栓
4.其他:胆道蛔虫病,粉剂外用治疗足癣
第一节 水杨酸类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
2 凝血障碍
3 过敏反应
4 水杨酸反应
四、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镇痛药

哌替啶(Pethiding) 哌替啶盐酸盐,
CH3
N COOC2H5
CH3 N
又名度冷丁(Dolantin)
哌替啶的合成
O OC2H5
CH2COOH
CH2CH2
N
N
C6H5 .HO C COOH COC2H5 CH2COOH
枸橼酸芬太尼(Fentanyl Citrate) 镇痛作用比吗啡强、快,持续时间短,副作用 小。外科手术前后及肿瘤晚期镇痛。
Cl 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用强,但毒副作用亦大。
吲哚乙酸类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CH3O N O C CH2COOH CH3 Cl
1)3位羧基是抗炎活性必需基团; 2)5位甲氧基可用其它烷氧基、二甲氨 基、乙酰基及氟等取代; 3)N-苯甲酰基对位取代的活性顺序为: Cl、F、CH3S>CH3SO、SH>CH3
COCH2CH2COOH
芬布芬 (Fenbrufen)
前体药物,在体内代谢生成联苯乙酸而发 挥作用,其消炎作用介于吲哚美辛及阿司 匹林之间,副作用较小。
美国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要求非 甾体消炎药生产 厂家在其说明书 中加入警示标 志—— 2005年4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 所有消炎止痛药的最新用药指导,就如何使用消炎止痛药 发表了声明。声明中指出,综合现有的研究数据,所有 的非甾体消炎药均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而这些药中就 包括我们比较常用的扶他林、芬必得、西乐葆等。FDA 已要求这些药品生产厂家在其说明书中加入警示标志。
非那西丁体内代谢:
O HO NHCCH3
O NHCCH3
扑热息痛
C2H5O
OC2H5
NH2
有毒性
O C2H5O NCCH3 致突变 OH
CH3
N COOC2H5
CH3 N
又名度冷丁(Dolantin)
哌替啶的合成
O OC2H5
CH2COOH
CH2CH2
N
N
C6H5 .HO C COOH COC2H5 CH2COOH
枸橼酸芬太尼(Fentanyl Citrate) 镇痛作用比吗啡强、快,持续时间短,副作用 小。外科手术前后及肿瘤晚期镇痛。
Cl 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用强,但毒副作用亦大。
吲哚乙酸类构效关系研究表明:
CH3O N O C CH2COOH CH3 Cl
1)3位羧基是抗炎活性必需基团; 2)5位甲氧基可用其它烷氧基、二甲氨 基、乙酰基及氟等取代; 3)N-苯甲酰基对位取代的活性顺序为: Cl、F、CH3S>CH3SO、SH>CH3
COCH2CH2COOH
芬布芬 (Fenbrufen)
前体药物,在体内代谢生成联苯乙酸而发 挥作用,其消炎作用介于吲哚美辛及阿司 匹林之间,副作用较小。
美国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要求非 甾体消炎药生产 厂家在其说明书 中加入警示标 志—— 2005年4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 所有消炎止痛药的最新用药指导,就如何使用消炎止痛药 发表了声明。声明中指出,综合现有的研究数据,所有 的非甾体消炎药均有潜在的心血管风险。而这些药中就 包括我们比较常用的扶他林、芬必得、西乐葆等。FDA 已要求这些药品生产厂家在其说明书中加入警示标志。
非那西丁体内代谢:
O HO NHCCH3
O NHCCH3
扑热息痛
C2H5O
OC2H5
NH2
有毒性
O C2H5O NCCH3 致突变 OH
解热镇痛药概述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致痛
炎症 (红斑、水肿、疼痛 )
血小板膜磷脂
抑制血小板聚集机理
磷脂酶A2
花生四烯酸
PG合成酶 (—)
环内过氧化物 (PGG2、PGH2)
阿司匹林
TXA2 血小板释放ADP
血小板聚集
前列环素(PGI2),强大的全身血管扩张剂,也是 最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管壁可生成PGI2。 TXA2和PGI2是生理性对抗物,TXA2/ PGI2平衡失 调,可导致血栓的形成。
关节炎。特点是胃肠道的副作用较阿司匹林少,病人易于 耐受。
吡罗昔康 (piroxicam,炎痛喜康 )
抗风湿疗效同阿司匹林,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好。优 点血浆半衰期长、用药量小 。
解热作用机理 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
机体 内热原(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
中枢PG的合成增加 (—) 解热镇痛药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升高(发热)
组织损伤、炎症或过敏
镇痛作用机理
化学物质的生成和释放
组织胺、缓激肽
PG (—)
致痛
(PGE1、PGE2、PGF2α) 痛觉增敏
解热镇痛药
感觉神经末梢
致痛
抗炎作用机理
解热镇痛药
非特异性致炎物质和抗原
(—)
PG合成增加
协同作用
组织胺、缓激肽、5-HT等释放
扩张血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痛觉增敏
羟基保泰松
由保泰松在体内经肝药酶代谢在苯环上羟化后形成。 除无排尿酸作用外,其它作用、用途似保泰松,不良反 应也与保泰松基本相同,但胃肠刺激症状较轻。
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消炎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镇痛药

临床应用的麻醉性镇痛药主要有阿片生物碱类、人工合成类镇痛药。
分类
受体激动药 受体部分激动
阿片受体拮抗 其他
麻醉性镇痛药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解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的药物。由于早期这类药 物都是天然的阿片生物碱或其半合成的衍生物,故麻醉性镇痛药又称为阿片类镇痛药。其中芬太尼、吗啡、可待因 均为阿片类受体激动药,哌替啶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
芬太尼针剂镇痛力强、成瘾性弱、维持时间短,适用于各期麻醉与镇痛,也是手术中的全麻辅助药。芬太尼 透皮贴剂给药方便,保持血药浓度,降低峰谷效应,且不良反应少。
吗啡是 WHO推荐的首选镇痛药,是“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中的第三阶梯用药,是重度癌性疼痛的首选 药。WHO专家认为一个国家的吗啡消耗量是评价该国癌性疼痛改善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注射剂主要用于术后自 控镇痛(PCA) ;口服吗啡控释片用药方便,血药浓度水平维持稳定,且不良反应少,成瘾性弱。但吗啡存在一些 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还可引起呼吸抑制,因此应慎重使用。
药理作用
CNS系统:(1)镇痛镇静:对多种疼痛有效(对钝痛的作用>锐痛),改善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 等情绪反应,并可伴有欣快感。(2)镇咳: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从而产生镇咳作用。 (3)抑制呼吸:治疗量吗啡可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和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 潮气量降低。(4)缩瞳: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中毒时瞳孔缩小,针尖样瞳孔为其中毒特征。
关于镇痛药的原理,有资料认为,中枢内存在吗啡受彩带与内啡肽能神经原,通过吗啡样物质的信息传递作 用,将二者在一起,共同组成体内的“抗痛系统”,维持着正常痛阈,并使生理性抗痛机能。吗啡等镇痛药,可 能作为吗啡受体的激动剂,激动该受体,通过多种环节,增加脑内抗痛系统的功能,提高痛阈,减弱机体对内外 环境刺激的感受性,而呈现出镇痛作用。
分类
受体激动药 受体部分激动
阿片受体拮抗 其他
麻醉性镇痛药是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能解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的情绪反应的药物。由于早期这类药 物都是天然的阿片生物碱或其半合成的衍生物,故麻醉性镇痛药又称为阿片类镇痛药。其中芬太尼、吗啡、可待因 均为阿片类受体激动药,哌替啶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
芬太尼针剂镇痛力强、成瘾性弱、维持时间短,适用于各期麻醉与镇痛,也是手术中的全麻辅助药。芬太尼 透皮贴剂给药方便,保持血药浓度,降低峰谷效应,且不良反应少。
吗啡是 WHO推荐的首选镇痛药,是“癌症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中的第三阶梯用药,是重度癌性疼痛的首选 药。WHO专家认为一个国家的吗啡消耗量是评价该国癌性疼痛改善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注射剂主要用于术后自 控镇痛(PCA) ;口服吗啡控释片用药方便,血药浓度水平维持稳定,且不良反应少,成瘾性弱。但吗啡存在一些 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等,还可引起呼吸抑制,因此应慎重使用。
药理作用
CNS系统:(1)镇痛镇静:对多种疼痛有效(对钝痛的作用>锐痛),改善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 等情绪反应,并可伴有欣快感。(2)镇咳: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从而产生镇咳作用。 (3)抑制呼吸:治疗量吗啡可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和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 潮气量降低。(4)缩瞳: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中毒时瞳孔缩小,针尖样瞳孔为其中毒特征。
关于镇痛药的原理,有资料认为,中枢内存在吗啡受彩带与内啡肽能神经原,通过吗啡样物质的信息传递作 用,将二者在一起,共同组成体内的“抗痛系统”,维持着正常痛阈,并使生理性抗痛机能。吗啡等镇痛药,可 能作为吗啡受体的激动剂,激动该受体,通过多种环节,增加脑内抗痛系统的功能,提高痛阈,减弱机体对内外 环境刺激的感受性,而呈现出镇痛作用。
第六章解热镇痛药

同功酶存在,如COX-3可被对乙酰氨基酚选择性抑制。
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 PGs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
解热
-使发热的体温降至正常
镇痛
-对慢性的钝痛有良好的作用 -常见的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 关节痛等 抗炎、抗风湿
解热作用
▽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 发热机制:病原体及其毒素→刺激 中性粒细胞→释放内热原(IL-1、TNF) →下丘脑前部→合成、释放PG↑→体温 调节中枢→调定点提高至37℃以上→产 热↑、散热↓→体温↑。
日夜百服咛
日片 扑热息痛 500mg;盐 酸伪麻黄碱 30mg;
氢溴酸右美沙芬 15mg
夜片 扑热息痛 500mg;盐酸伪麻黄碱 30mg;
氢溴酸右美沙芬 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
贝诺酯
贝诺酯
贝诺酯为前体药物,在体内被水解为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发挥药效,减 小了副作用
3、吡唑酮类
2.PG具有一定的致痛作用,同时还具有 显著地提高痛觉神经末梢对其它致痛 HO
物质的敏感性。
3.PG参与炎症反应,使血管扩张,通透
性增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 O
OH
PGE2
OH
PGF2a
COOH COOH
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
PGs
痛觉增敏 致痛
疼痛
与炎症介质协同
炎症
基本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 生物合成
致热原与发热
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 机体
内热原(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 中枢PG的合成增加 (—) 解热镇痛药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升高(发热)
▽ 解热镇痛药→抑制PG合成酶(环氧酶)
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 PGs
解热镇痛药的作用
解热
-使发热的体温降至正常
镇痛
-对慢性的钝痛有良好的作用 -常见的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痛、 关节痛等 抗炎、抗风湿
解热作用
▽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 发热机制:病原体及其毒素→刺激 中性粒细胞→释放内热原(IL-1、TNF) →下丘脑前部→合成、释放PG↑→体温 调节中枢→调定点提高至37℃以上→产 热↑、散热↓→体温↑。
日夜百服咛
日片 扑热息痛 500mg;盐 酸伪麻黄碱 30mg;
氢溴酸右美沙芬 15mg
夜片 扑热息痛 500mg;盐酸伪麻黄碱 30mg;
氢溴酸右美沙芬 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
贝诺酯
贝诺酯
贝诺酯为前体药物,在体内被水解为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及对乙酰氨基酚发挥药效,减 小了副作用
3、吡唑酮类
2.PG具有一定的致痛作用,同时还具有 显著地提高痛觉神经末梢对其它致痛 HO
物质的敏感性。
3.PG参与炎症反应,使血管扩张,通透
性增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 O
OH
PGE2
OH
PGF2a
COOH COOH
体温调节中枢
发热
PGs
痛觉增敏 致痛
疼痛
与炎症介质协同
炎症
基本作用机制
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 生物合成
致热原与发热
感染原和细菌内毒素等外源性致热源 机体
内热原(细胞因子如:IL-1、IL-6、TNF等) 中枢PG的合成增加 (—) 解热镇痛药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升高(发热)
▽ 解热镇痛药→抑制PG合成酶(环氧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