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前言

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加强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节约和降低经济主体总成本。经济主体的员工会为经济主体完全尽职尽责、决然不浪费的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他们会为了增加闲暇时间及自身利益而对成本费用节约方案产生敷衍、推脱心理,进而影响成本费用节约方案的推行与实施。如果想要成本费用节约方案顺利进行,那么就必须依靠制度上的约束机制来实现,这种制度上的约束机制在管理上就被称为“内部控制制度”。所以说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种成本节约制度,它为成本费用节约方案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通过对经济主体内员工工作情况构成的监督,自动形成了资源被节省和成本高效率运行的有效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内部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节约和降低经济主体总成本。

经济主体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达到成本节约的管理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主体作为制度供给主体,对于完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所引起的费用增加持有何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约制度的最终走向和变化。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成本与约束成本(加强内部控制投入成本)、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是摆在经济主体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课题。而一个以长远利益为主导的理性经济主体一定会实现两者之间的内在统一。离开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本节约方案是无法真正彻底实施的,它只能是表面性的阶段性的收益。而且该项成本节约方案的净增效益值是微小的,成本费用节约力度也将是微弱的,甚至得不偿失,最终会使

成本费用节约方案流于形式,成为一阵风。追求成本费用节约是经济主体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达到成本费用节约的管理方式是经济主体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成本费用控制研究动态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也逐步成为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为此,我国政府对此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如《会计法》明确“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把这一规定作为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之一;财政部先后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之“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一系列用于指导全国各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文件,对加强我国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防范财务风险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还不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一直没有统一的内控规范。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还需要有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作指导。2008年6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经由财政部会签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并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先行实施。

一套完善而又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与企业实现预定经营目标相关联,也是企业持续经营、发展壮大的前提和保障。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当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作用。

2 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和原则

成本费用和内部控制的定义

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成本费用主要反映资源的耗费情况。

内部控制是经济主体为了保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舞弊,在分工负责的前提下,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确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控制系统的总称。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二是有助于管理层更快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三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性,防止资产流失;四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成本费用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体系,它包括货币资金控制,实物资产控制,对外投资控制等共9个方面的内容。成本费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成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具有一致性。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

性三个方面,而具体到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为降低成本费用,防

范财务风险,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二者协同起来,对于降低消耗,增加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原则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根据事先制订的成本费用目标,以不断降低成本费用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影响成本费用的各

种因素所进行的财务控制,以便及时发现和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采取纠正

措施,保证目标任务完成。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构成了产品生产过程中进行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原则包括:

(1)经济原则。这里所说的“经济”是指节约,即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约,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因而,经济原则是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最基本原则。

(2)全面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过程内部控制——成

本费用内部控制不限于生产制造过程,而是从生产向前延伸到投资、设计,

向后延伸到用户使用成本费用的全过程。二是全方位内部控制——成本费

用内部控制不仅对各项成本费用发生的数额进行内部控制,而且还对成本费用的时间和用途加以内部控制,讲究成本费用开支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三是全员内部控制——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不仅要有专职成本费用管理

机构和人员参与,而且发挥广大职工群众在成本费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使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更加深入和有效。

(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只有切实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才能真正发挥其效益。显然,企业管理当局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和

单元完成成本费用内部控制职责的同时,必须赋予其在规定的范围内有决定某项成本费用是否能开支的权利。如果没有这种权利,也无法进行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此外,还必须定期对成本费用业绩进行评价,据此实行奖惩,以充分调动各单位和职工进行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目标管理原则。这项原则是指企业当局以既定的目标作为管理人力、物力、财力和各项重要经济指标的基础。即以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标准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约束和指导,力求以最小成本费用,获得最大的盈利。

(5)例外管理原则。所谓的例外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对超出常规的关键性差异进行管理,旨在保证管理人员将精力集中于偏离标准的一些重要事项即例外事项上。企业日常出现的成本费用差异往往成千上万,头绪繁杂,管理人员对异常差异重点实行例外管理,有利于提高成本费用内部控制的工作效率。

3我国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我国大部分企业实施了内部会计控制。

经过对全国16家企业的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现状进行调查,企业体制方面,16家企业中属于独立法人9家,占56%,部分独立法人部分非独立法人性质6家,占38%,约90%的企业实行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表明已基本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但不完善。在16家被调查企业中,内部控制做得较完善7家(50个问题中,正确回答40个以上),占44%,内部控制做得较好5家(正确回答35个以上),占31%,内部控制做得不够完善,存在欠缺的有4家(正确回答30个以上),占25%。各企业之间比较,实施内部会计内部控制程

度存在较大差异,控制有效率最高达为90%,最低仅58%。对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分项统计可知,在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方面的控制做得较好(有效率为86%),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和销售与收款方面次之(有效率为73%),成本费用控制、筹资管理和其他方面的比较薄弱(有效率50%-65%)。

以上分析可知,企业大部分都能根据国家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实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约75%的企业建立较为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在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方面的控制做得较好,而在筹资管理和其他方面存在欠缺,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已基本建立,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部分企业对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是一个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控制过程,但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往往只重视事后控制,对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则忽略了。许多企业只有事后的核算和分析,缺乏科学的事前预测和决策,缺乏事中的及时监控调整。结果是事前制定的计划不科学,事后的奖惩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情形一方面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给企业的成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部分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视程度不够,有的管理人员自身都不能遵守有关的控制制度。企业管理层存在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的思想,甚至把内部控制看作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情;有的高层领导者越权管理,使原本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员工粗枝大叶,责任心不强造成人为失误,甚至联合起来舞弊,使内部控制失去了其基本功能;有的规章制度制定的比较严密,但仅仅停留在纸上而未贯彻执行,成了流于形式的一纸空文。

4 我国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与难点

成本费用控制的重点与难点是对材料成本的内部控制、人工成本的内部控制和制造费用的内部控制。

对材料成本的内部会计控制

对材料成本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很大比重,因此控制好材料成本对成本的降低至关重要。实施招投标机制,通过多家供应商集中竞争,可以大大降低材料成本,并能保证材料的质量和供货的及时性;做好进料计划,执行限额领料企业应根据程序及进度周密安排分阶段的进料计划,这不仅保证工期与作业的连续性,而且能够降低存储成本,节省流动资金,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同时,要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在下达施工任务书中,附上完成该项施工任务的限额领料单,作为发料部门的控制依据,防止错发、滥发等无计划用料;对各种材料坚持余料回收,废料利用。施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旧、边、角、余料,若对其回收或经过简单加工后进行二次利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损耗。为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效用得到有效发挥,企业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企业负责人应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会计控制负总责;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应建立会计人员岗前培训及在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继续教育制度,以确保会计工作规范、正确;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方面的教育,以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3)加强内部审计。企业要配备专职内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同时,对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职责等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

对人工成本的内部会计控制

在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中,除了对材料的控制,对人工成本的内

部会计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体系是从水平状态考察人工成本,即从分配水平的角度控制人工成本,使企业在分配方面更好地兼顾个人、企业、国家三者的利益关系,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人工成本的水平状态主要是从人工成本的比率指标来考察的,以行业平均的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这三个比率指标为参照,衡量企业与行业对应比率指标的偏差程度。显然,企业的这三项比率指标应当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这三

项比率指标都不能为负值,所以,计算出的综合偏差率应大于0且小于等于1,符合这一条件的企业是人工成本比率控制较好的企业。反之则认为该企业

在人工成本的比率方面失控了。

对制造费用内部会计控制

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中,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

较大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切实控制好这部分费用对于企业提高效

益至关重要。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执行各项费用开支的标准,不得随意扩大制造费用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应贯彻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原则,做到增产节支,开源节流。

(2)根据费用项目的性质,将制造费用总成本分解落实到有关责任中心,作为其费用控制的目标;对于固定性制造费用可设置费用目标成本手

册进行日常控制。

(3)进行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计算,对于实际制造费用与制造费用目标成本的差异较大者,要查明原因,深入分析,进行重点控制,如果是目标成本本身制定的不合理,要加以修改,使之尽可能逼近实际。

(4)对直接责任单位和个人,根据实际制造费用与制造费用目标成本,制定奖罚制度,节约的给予奖励,超支的予以罚款。

5 加强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与管理杜绝不合理支出

本着“必须、合理、节俭、高效”的原则,做好成本费用预算工作,通过与上年预算数、上年实际数结合预算年度企业经营过程中人、财、物的动态变化,挤压水分,剔除不合理的影响因素,寻求成本费用预算的最佳数,实现对全年成本费用控制的合理有效指导。

成本费用的日常管理,对企业既是一项极其普通的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极其难以控制到位的工作。关键在于落实执行,可对企业费用控制中的目标预算逐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如人事部门和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工资、福利、养老报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人员性支出;物业管理部门负责水电费、取暖费、通讯费、财产保险、财产维修等支出,办公室负责业务招待费、差旅费、会议费和车辆开支、书报资料费等支出,等等。由各科室按预算数额将成本费用归口管理、包干使用。定期考节约有奖,超支自负。

建立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

(1)成本费用相关岗位及人员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成本费用业务不相容职务混岗的现象。

(2)成本费用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成本费用支出的授权批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存在越权审批行为。

(3)成本的开支范围。重点检查成本的开支范围是否合法、合规则,有无乱挤乱摊成本等情况。

(4)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重点检查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结转是否正确,产品成本的计算是否准确,方法是否符合一致性原则等。

建立岗位分工和授权批准制度

(1)岗位分工制度的建立

单位内部会计成本费用控制所设岗位应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建立岗位分工和授权批准制度岗位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企业内部主要不相容职务有: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就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来说,不相容职务通常有:

授权批准产品生产计划与具体执行计划人员的职务相分离。

仓库保管、成本会计记账、生产管理人员、材料物资和产品检验人员的职务相分离。授权批准控制是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这也是企业防范风险、堵塞漏洞的一个重要制度。

(2)授权批准制度的建立

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其中包括:

授权批准的范围,通常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其范围。

授权批准的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批准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亦有责;

授权批准的责任,应当明确被授权者在履行权力时应对哪些方面负责,应避免授权责任不清。

授权批准的程序,应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审批程序,以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的情况发生。在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中尤其要注意:生产计划的授权批准;材料领用的授权批准;对存货盘盈盘亏处理的授权批准。

总之,一套完善而又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与企业实现预定经营目标相关联,也是企业持续经营、发展壮大的前提和保障。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当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作用。因此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企业只有通过严格的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强化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同时,成本费用控制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节能降耗,实施成本的低战略,建立节约型企业,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的需要,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贡献。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

GGY股份有限公司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成本费用符合经济及合规、合法性要求,正确核算产品成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的具体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费用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第三条费用与成本控制是指为保证费用与成本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制约与协调的方法、措施与程序的总称。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相关单位。 第二章成本费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第五条根据成本费用的特点和经济管理对成本费用的要求,成本费用的控制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保证成本费用业务会计核算资料准确可靠。 (二)保证成本费用业务合规合法。 (三)保证生产费用计价、产品成本计算准确。 (四)保证在产品安全完整。 第六条成本费用控制应准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控制的原则。全面控制原则要求实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控制: 1、全过程原则。成本的内部控制贯穿成本形成的全过程,使成本能最大限度的降低。 2、全方位原则。指在实施内部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一方面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另一方面,又要按照成本效益的原则实现相对的成本节约。

3、全员原则。企业降低成本,充分调动公司各部门和全体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加强员工的成本意识,人人有控制目标,建立成本否决制。 (二)经济效益原则。指因推行成本的内部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 (三)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实施成本的内部控制必须首先落实经济责任,赋予相关人员与其责任大小、控制范围一致的权利,同时,在定期考核评价成本实绩的基础上,实行奖惩挂钩。 (四)目标管理原则。指按目标管理要求把企业的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成本责任中心,分级归口管理。 (五)例外管理原则。指在日常实施内部控制的同时,有选择的分配人力、财力、物力,抓住那些重要的、不正确的、不符合常规的关键性成本差异(即例外)。 第三章成本费用的控制内容 第七条成本费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成本的控制、期间费用的控制。 第一节产品成本控制 第八条制造技术部根据产品设计和工艺要求,制定材料消耗定额、辅料消耗定额、产品工时定额等资料,制定产品的目标成本,作为产品成本计划并纳入年度事业计划。 第九条加强物资采购的计划性,采取比质比价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采购,制定采购成本降低目标,以降低和控制采购成本。 第十条加强对协作成本的控制,制定协作成本的降低目标。 第十一条制定先进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实行限额发料、定额送料、配料制度。凡超定额用料,应提出申请,说明原因,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发料。 第十二条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分配制度,工资总额采取总量控制。 第十三条制造费用按部门、按明细项目反映,制定各内部分厂(车间)制造费用指标,并定期考核。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一、科学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

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企业可采用业务循环法,将企业整个交易循环事项的过程,划分为销售和收入的循环、采购和付款的循环、生产过程的循环、筹资和投资的循环、货币资金的循环五个关键性环节,并据此制定各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合法,保证经营活动的高效、经济,保证企业内部管理活动顺畅而又相互制约,最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目标的实现,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传统性和一般性。一般而言,设计企业内部控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因企制宜,兼顾灵活。除上述最基本原则之外还与下述一些基本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一)、相互牵制原则 (二)、成本效益原则 (三)、岗位责任原则 (四)、协调配合原则 (五)、系统网络原则 总之,建立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实事求是,因企制宜,不能照搬书本,一味追求控制,而不管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企业的内部控制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应能达到一个基本目标。 三、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从五个方面着力 1.人员素质控制是关键。人是内控制度的主体,首先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否则制定科学合理、严谨有序的内控制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制定了内控制度就需要具有相应素质的员工来

内部控制案例精选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精选(1) 案例: E企业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2月23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高层会议,主要议题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关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孙某:①内部控制制度非常重要,内部控制制度要绝对保证资产安全、经济效率提高、经营合法合规。 ②企业的资源有限,对于内部控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文化建设,带不来明显的效益,所以可以不需要在这方面浪费人力物力。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导致医疗费用支出下降,应当加大投入。 销售副总经理张某:销售收入的增长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销售环节的控制可以减少,只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即可。 总会计师陈某:会计信息对企业非常重要。对于财务报告的控制,不应当考虑控制成本,只要是为保证信息及时、详细、真实、合法为目的的控制,企业均应当采用。 人事副总经理刘某:建立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对于低端人才由于流动性较大,为减少开支,企业不进行培训。 内控总监范某:总经理应当每年组织一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不应当考虑全面性,而应当体现重要性;主要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不影响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价;评价报告经总经理最终审定后对外披露;由于年底事情太多,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11月30日为基准日;企业授权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主要来自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层,并需要对评价人员进行相关培训。 董事长段某:应当由董事会定期组织有经验的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 要求: 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上述有关人员在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企业费用报销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费用报销内部控制制度为加强公司对费用的管理和控制,使日常开支的各种费用纳入即定轨道,使各项开支合理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费用预算制度 1.董事长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提出公司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并下达各机构指标; 2.各机构自行根据下达的指标编制本机构预算(含资金预算、成本预算、管理费用预算),编制的预算应在以收定支的前提下做到可控、符合实际、全面完整; 3.预算指标报财务总监、董事长,董事长召集有关人员讨论通过或驳回修改; 4.批准后的预算下达给各机构执行; 5.各机构应于次月5日之前将上月预算的执行情况报财务总监、董事长; 6.根据公司资金的实际情况,适时修改预算,以便更好的控制资金,避免公司陷入窘困; 7.财务部门核算、监督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超支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二、费用报销的基本程序 1.每项经济活动发生后的三天内,由经办人将发票与单据分类进行粘贴,填制报销单; 2.单据交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对费用的发生给予证明后交各机构负责人审批; 3.交财务部主管审核(审核重点:①预付及应付款项应与合同相核对,看是否与合同相一致。②该项费用是否在预算范围之内,是否超支。③有关金额是否计算正确。),如经审核费用在预算范围之内且无超支,可以批准报销付款。(各机构负责人发生的费用必须报财务总监审查签字); 4.单次金额超过限额(BBB超过150000元、CCC公司超过1000000元、DDD 超过60000元、采购单次金额超过1500000元)交财务总监审查签字后方可报销; 5.单次金额超过限额(BBB超过300000元、CCC公司超过2000000元、DDD超过100000元、采购单次金额超过2000000元)经财务总监审核后交董事长审查签字后方可报销; 6.凡现金支付超过100000元、转账支付超过1500000元的事项,必须经财务总监审核后交董事长签字后方可报销; 7.预算外的开支经财务总监审核后交董事长审查签字后方可报销; 8.有规律性报销如税金、养路费、车辆保险费等国家明文规定的开支,经各机构负责人审批后,财务部门可受理。有明确制度规定的报销如业务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参照附件执行;工资性支出应报财务总监审批后,财务可受理; 9.费用报销必须是谁发生谁报销,严禁代报,对发生的代报费用财务部门应拒绝办理; 10.费用报销中报销人、审批人应坚持分权原则,对报销人、审批人为同一人签字的费用财务部门应拒绝报销。 三、财务部门的职责和权利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从当前实际看,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非常突出,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下面提出一些自己对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看法。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 1.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这种情况在民营企业和“内部人控制”较严重的企业大量存在。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依靠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和个人的冒险精神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大多数对会计不太熟悉和不太重视。在他们看来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所以,这些企业往往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老板一人说了算,会计的作用仅在于如何算账使老板少交税。收入不入账,成本、费用虚高等屡见不鲜。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经营者认为没有内部制度更对自己有利,更便于他们浑水摸鱼。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企业存在内部控制,但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极为严重。如不少企业常规票据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均没有建立,甚至一些小企业没有正规的财会部门,会计、出纳、审核等事项由一个人包办。原始凭证的取

得或填制本身就不合法,以此为依据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的账薄、出具的会计报表及一系列的会计分析等也就毫无意义。一些企业人为捏造会计数据,设置“小金库”,乱摊成本,隐瞒收入,虚报利润,恶意逃避税收等。 3.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的片面性。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控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 4.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如此庞大的监督体系对中小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却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一些企业的业务经办人员、财会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监督不力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大肆侵吞公款,利用虚假发票非法占有企业资金等. 5.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近年来,企业财会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跟不上,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混进财会队伍,思想素质差,业务一知半解,连正常的会计业务都处理不好,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运用。一些企业领导对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一窍不通,却目无法规,独断专行,势必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使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举步维艰。 6.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doc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愈加重要,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文章围绕此问题展开,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中的执行状况,提出完善与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应规范的内容和相关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文献标识码:A 1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由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共同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内部控制贯穿企业经营和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完成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明晰各部门权责,从而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与单位间的相互协调与制约。内部控制的目标明确了管理控制在整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作用,辅以财务控制,以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 2 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2.1 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升经营效益,在健全的企业内部监督治理机制下,结合企业所处的内部特定环境,利用内部控制实施、评价系统完善企业决策、管理、经营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措施,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使企

业经营管理符合战略要求、提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长久价值。 2.2 保障企业经营决策的顺利执行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及时发现管理经营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帮助业务部门进行调整与纠正,促进企业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 2.3 提高信息、报告质量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提高信息报告质量,通过对信息、报告系统的有效监督,确保企业能够提供可靠及时、准确而完整的内部管理信息和对外披露信息,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和对劳动活动及业绩的监控,提升企业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2.4 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内部控制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帮助企业规避、合理降低各项风险,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 2.5 保证企业财务安全 资产安全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定期盘点、限制接近、财产保险、记录保护等一系列的手段与方法,能够对企业财产的采购、验收、计量、仓储等诸多环节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监控,从而保障了企业财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1:内部控制框架 某国有大型集团公司在2008年12月26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关于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高层会议。会议中,公司有关高层管理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刘某:(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抓住重点,尤其要注重加强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内控要素方面的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可不必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教育培训。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 董事长吴某:以上各位的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1)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包括内部控制。(2)组织要严密。我建议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3)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总会计师李某:由于集团公司是基于行政划转的原因而组建的,母、子公司内部连接纽带脆弱,子公司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重大决策权的控制,包括筹资权、对外投资权、对外担保权、重大资本性支出决策权等,对子公司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制。 请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该集团公司高层领导在此次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经理刘某:(1)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规等现象发生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合理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2)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的观点不恰当。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基本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1)认为外部风险不是内部控制问题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所称风险识别不仅包括内部风险,还包括外部风险。(2)对可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一律予以回避的观点不恰当。除风险回避外,企业还可以选择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的成本效益、期望的风险容限等一系列因素。 总会计师李某:有关子公司重大决策权限的授权批准控制不恰当。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有关规定,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不应由总经理一人审批。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1)由集团任命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应由子公司董事会任命并对其负责,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监督。(2)只对中层以上员工进行内控知识培训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一个管理过程,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内控的知识和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董事长吴某:(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控的唯一目标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董事长对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3)履行内控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履行内部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应当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

浅谈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doc

浅谈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环节还比较薄弱,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建立真正的内部控制系统,这使得企业很难适应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题目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法人制度不健全。在治理者任命方式上,国有企业的治理者是行政任命产生的。很多治理者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没有转变治理思想和经营方式,没有接受现代内部控制理念和方法,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方式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题目,对企业各项业务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监视。有些企业仅仅具有现代企业的外表,没有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治理者的权限和责任,缺乏应有的内部控制措施,也没有建立公道的人力资源治理机制,没有建立任人惟贤的人才竞争机制,这些都在无形中抬高了企业的经营本钱。 (二)风险意识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不断进步,而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并不强,这在企业投资决策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企业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建立有效的风险治理机制,在市场竞争中难免遭受失败。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在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方面,资产控制和授权控制的漏洞较大。业务流程控制指在必须遵守的标准操纵程序。一次完整的经济业务一般分为授权、审批、执行、记录和复核五个环节,分别由不同部分或职员办理,以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通过制定业务流程,对每项经济业务实施内部控制,保证经济活动的公道、正当、有效。有的企业传统业务流程控制比较健全有效,如货币资金控制、存货控制、债权控制、债务控制、本钱用度控制、销售利润控制,但随着近年来国有企业股份制改制、企业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多样化的出现,在股本交易控制、投融资方面内部控制方面出现题目比较突出,亟需尽快制定这些方面的控制流程。有的企业单项业务流程比较公道、健全,如货币资金控制、债权控制、债务控制等,但业务流程各环节之间缺乏连贯性,使内部控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以为,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对此熟悉不足,没有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内部控制建设,使企业内部控制在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会计系统方面不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内部控制措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文件形同虚设。 (四)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一是企业治理层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治理,甚至将内部控制仅仅看成是财务治理部分的工作职责,未将内部控制放在企业经营治理的战略高度来考虑。二是有的企业固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实际并未认真贯彻执行。三是治理层对内部审计重视不足。有的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分,有的未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不规范。四是在日常财务治理方面,思想工作不深进,对职工的个人行为和思想状况了解不够,使一些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发现。 二、对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题目的对策建议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实施细则(范本)

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实施细则 1 成本费用管理目标 1.1 成本费用业务目标 成本费用业务目标是指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确定的成本费用目标,即降低成本费用耗用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体如图1所示。 目标明确成本费用业务办理的责任主体,保证成本费用预算的有效实施 目标确保成本费用的经营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目标明确与成本费用核算有关的原始记录及凭证的传递流程和管理制度 目标明确成本费用的定额、成本计划编制的标准,规范成本费用事项和决策过程 目标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成本费用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图1 成本费用业务目标 1.2 成本费用财务目标 成本费用财务目标是指企业通过对成本费用预测、执行、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各项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实现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具体如图2所示。 目标规范成本费用的报销程序,防止舞弊、欺诈、报销虚假费用等现象的发生 目标规范成本费用预测、决策、预算、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控制流程 目标合理归集、分配、摊提成本费用,并及时结转成本,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反映生产成本目标明确规定成本费用的核算、内部价格的制定和结算办法、责任会计及有关成本费用的考核 图2 成本费用财务目标

2.1 成本费用经营风险 成本费用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中,可能因违反相关制度、规定和程序而遭受损失和处罚,如图3所示。 1 成本费用使用不当,可能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导致资源浪费 2 成本费用的支出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可能受到处罚 3 成本费用支出未经适当审批或超越授权审批,可能因重大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损失 4 成本费用预测不科学、不合理,可能因成本费用支出超预算或者预算外支出导致企业权益受损 图3 成本费用经营风险 2.2 成本费用财务风险 成本费用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对成本费用的内部控制中,可能因费用支出不合理以及财务报告失真而使权益受损的风险,如图4所示。 1 未按规定核算成本费用支出或超出授权范围支出成本费用,可能导致财务信息失真 2 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相关会计信息不合法、不真实、不完整,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失真 3 成本费用预测不科学、不合理,可能导致超预算或预算外成本费用的支出,造成企业权益受损 图4 成本费用财务风险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安然事件”《萨班斯法案》内邵环境企业文化权责分离财务监督会计监努激励与约束 论文摘要: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秋序和社会,y众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最初的内部控制定义是内部牵制,它基本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内部拉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核心是内部会计控制。2002年发生“安然”、“世通”等公司的破产揭露出一系列的财务欺诈丑闻,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平衡和外部监督缺失。其结果导致美国的资本市场损失了7万多亿美元的市值,对投资者造成了重大损害。为了提高民众对美国金融市场及对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25日出台了《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或“SOX法案”。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极大地影响和促进一了中国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发展,从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看,完善并运转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是这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这个时期必须从国有企业的“内功”人手,在现有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快速发展能力,这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建设中的一项非常紧迫和必要的任务。内部控制是一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话题。对我}}i 来讲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企业会计一信息失真、经营失败及不守法经营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或不具备可操作性。以下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探讨问题的成因,研宠内部控制的对策。 1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控制从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连接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发放内部控制调查表、实地走访我们看到被调查单位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大都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等。调查发现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1.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从调查情况看,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制度不

2021年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 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将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挑战,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企业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也越来越多,加之企业经营改制中存在的不完善的运作,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峻。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这样的经济潮流中生存、竞争、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各层次、各环节整体科学高效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机体系,是由一系列控制政策和程序所组成的系统。目的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的运行,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与安全,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及时防止和纠正错误与弊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经营运作信息的及时准确。它是通过企业内部

高层管理者乃至每一名员工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高效的相互制约的行为规范。 一、科学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必须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并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经营管理循环。就制定内控制度而言,我认为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经营的设计理念上就应该高度树立制定内控制度的观点和意识,注意从建章建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做事应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积极主动、科学严谨的制定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越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就越重要。企业上至领导下至每一位员工、在每项业务和环节上都必须按内控制度办事,使企业的内控制度真正起到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防范各种经营风险、发现和纠正弊端和错误,确保企业的经营运作有序、科学、高效。企业可采用业务循环法,将企业整个交易循环事项的过程,划分为销售和收入的循环、采购和付款的循环、生产过程的循环、筹资和投资的循环、货币资金的循环五个关键性环节,并据此制定各环节的科学、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合法,保证经营活动的高效、经济,保证企业内部管

企业内部控制之成本费用

企业内部控制之成本费用 1 成本费用授权批准制度 受控状态 制度名称成本费用授权批准制度 文件编号 执行部门监督部门考证部门 第1章总则 第1条为了对成本费用管理过程中的各个业务环节的授权审批事项进行规范,确保授权和审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对以下事项的授权批准情况作出规定。 1.成本费用定额、决策和预算的授权批准。 2.成本费用计划的授权批准。 3.成本费用支出的授权审批。 4.成本费用分析的授权审批。 第3条属于本部门授权范围内的成本费用业务不用通过审批程序,由部门负责人自主决定。 第2章授权批准方式 第4条企业成本费用预算编制和预算调整实行股东大会最终审批制,除此之外的其他成本费用业务的开展实行总裁最终审批制。 第5条企业成本费用的授权批准实行以“一审一批制”为主,其他授权批准方式为辅的批准方式。 第3章授权批准权限和程序 第6条各部门根据企业相关规定、企业经营现状以及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待批待审事项,并根据待批待审事项的要求编制相关申请报告或报表。具体如下。 1.财务部负责编制、汇总企业总体的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 2.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 3.各部门对超出成本费用定额外的成本费用支出事项提出申请。 4.各部门对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在本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编制报告。 5.财务部对本企业总体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编制报告。 6.财务部定期编制成本费用相关财务报表,报上级审核审批。

7.其他成本费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须报审报批的事项。 第7条企业财务部作为成本费用管理的主导部门,承担成本费用业务的汇总和初次审核功能,具体具体工作事项如下。 1.汇总并初审各部门的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进而编制企业总体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 2.汇总和初审各部门对本部门成本费用执行情况的分析报告,进而编制企业总体的成本费用执行分析报告。 3.汇总并初审各类成本费用定额,进而编制企业总体成本费用定额标准。 第8条企业财务总监作为财务部的直接领导,对成本费用的业务承担复核以及授权范围内的最终审批的职责。 1.复核财务部编制的企业总体成本费用定额、预算和计划。 2.复核财务部编制的企业总体成本费用分析报告。 3.在授权范围内,审批超过成本费用定额的成本费用支出项目;无最终审批权的,提出审核意见,报总裁最终审批。 4.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部的成本费用核算业务进行检查和复核。 5.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部门成本费用预算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9条企业总裁负责对成本费用业务的重大事项和关键事项的审批,并授权财务总监对一些常规文件和报告进行最终审批。 第4章授权批准控制 第10条审批人应当根据成本费用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 第11条对超越审批权限进行审批的,要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相关责任人撤职或辞退处分。 第12条授权批准的部门或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权限范围内的审批事项,故意拖延的要给予经济处分或行政处分;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相关责任人撤职或辞退处分。 第13条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成本费用业务。杜绝阳奉阴违和故意拖延行为的出现。 第5章附则 第14条本制度由总裁办负责制定,经总裁审批后执行。 第15条本制度自××××年××月××日起执行。 第16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归总裁办所有。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 提要本文从国内外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出发,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建议 美国安然、世通和施乐的会计丑闻充分暴露了公司关键人物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内部控制形同虚设等问题。鉴于此,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萨班斯法案,在内部控制方面实施严刑峻法。2004年底,针对国际企业界频繁发生的高层管理人员舞弊现象,国际著名的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颁布了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即《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我国公司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同样不容小觑。2004年中航油事件、2009年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无不显示出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环境中内部控制的薄弱。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与否和执行情况正日益成为监管机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一家健康的公司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还必须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1、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COSO委员会在其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的框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测”。控制环境包括最高管理层的完整性、道德观念、能力、管理哲学、经营风格和董事会的关注、指导。由其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环境是内控其他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而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合格、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等问题。 2、风险评估不足。风险评估是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运作的前提,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应以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为出发点。当今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风云变化导致企业间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愈来愈高,企业均应认真评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不同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自身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然而,我国企业普遍对形势和市场认识不足,对今天和明天过于自信乐观,以至于盲目扩张,再加上风险规避意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率的识别、分析、预防和应对风险的机制,导致不少企业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差。比如,“中航油”因参与石油期货交易,巨亏5.5亿美元的事件等。 3、控制活动不严谨。虽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仍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

企业内部控制提高案例分析精选(1)分享:2013/9/4 10:23:51东奥会计在线字体:大小 1728 案例: A公司属于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集团,2013年3月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而召开董事会,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董事长王某: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应当是提高经济效益,所以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唯一目标。能提高效益的控制我们就要实施,否则一律不实施。 (2)总经理黄某:内部控制建设要考虑效率,为了避免环节过多,执行不便,应当成立领导小组,由财务总监担任组长,财务部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全部工作。 (3)财务总监刘某: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由于某些业务的控制成本太大,针对这些控制不建议实施,在无替代控制程序的情况下,就不实施控制,严格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4)销售总监李某:由于销售机会稍纵即逝,所以对于销售业务的确认不应当涉及多个环节的控制。 (5)投资总监田某:投资活动一般金额较大,且时限性较强,因此报董事长决定即可。 (6)内审总监高某:根据内部控制的变化必须要及时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由内部审计委员会组织实施。 (7)副董事长刘某:企业应当建立信息沟通制度,重要的信息须及时传递给董事会和经理层、财务部门。 (8)董事陈某: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非常重要,企业不应当考虑成本,应当尽快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分析判断A公司管理层上述成员的发言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董事长王某“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唯一目标” 的观点不当。 理由: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不仅仅是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成本费用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1前言 1.1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 加强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节约和降低经济主体总成本。经济主体的员工会为经济主体完全尽职尽责、决然不浪费的理想状态是不存在的,他们会为了增加闲暇时间及自身利益而对成本费用节约方案产生敷衍、推脱心理,进而影响成本费用节约方案的推行与实施。如果想要成本费用节约方案顺利进行,那么就必须依靠制度上的约束机制来实现,这种制度上的约束机制在管理上就被称为“内部控制制度”。所以说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种成本节约制度,它为成本费用节约方案的高效运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约束机制。这种机制通过对经济主体内员工工作情况构成的监督,自动形成了资源被节省和成本高效率运行的有效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内部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节约和降低经济主体总成本。 经济主体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达到成本节约的管理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主体作为制度供给主体,对于完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所引起的费用增加持有何种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节约制度的最终走向和变化。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成本与约束成本(加强内部控制投入成本)、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是摆在经济主体面前的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课题。而一个以长远利益为主导的理性经济主体一定会实现两者之间的内在统一。离开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本节约方案是无法真正彻底实施的,它只能是表面性的阶段性的收益。而且该项成本节约方案的净增效益值是微小的,成本费用节约力度也将是微弱的,甚至得不偿失,最终会使成本费用节

约方案流于形式,成为一阵风。追求成本费用节约是经济主体抵御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而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达到成本费用节约的管理方式是经济主体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成本费用控制研究动态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也逐步成为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为此,我国政府对此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如《会计法》明确“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把这一规定作为单位负责人必须承担的会计法律责任之一;财政部先后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之“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担保”等一系列用于指导全国各单位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规范文件,对加强我国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防范财务风险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研究还不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一直没有统一的内控规范。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还需要有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作指导。2008年6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经由财政部会签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并于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先行实施。 一套完善而又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与企业实现预定经营目标相关联,也是企业持续经营、发展壮大的前提和保障。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当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对成本、费用的控制作用。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析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学号 教学院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 单位 完成日期年月日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Graduation Thesis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Grade: 2010 Name: Speciality: Instructor: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2014-6

摘要 一直以来,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更是企业能否长久立足市场的法宝。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也加入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浪潮,此外,国内外竞争的日益加剧也给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内部控制问题对企业能否取得市场竞争的胜利也越来越重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科学、有效的控制制度和手段是现代企业实现良好管理的充分后盾。企业内部控制在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性、保护投资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规避经营中的风险和重大失误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很多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存在经营者和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理念滞后,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不完善,环境基础薄弱,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沟通和监督机制不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环节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企业的经营环节出现各种问题[1]。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从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入手,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国际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范体系、企业文化、监督管理体系等方面,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及构建新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对策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