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反应后处理与纯化

有机反应后处理与纯化
有机反应后处理与纯化

基础有机实验知识总结

------------反应后处理、粗产物纯化方式

1.从整个有机合成看后处理与纯化

这两步在有机合成中处于最后的收尾工作,但是对合成目的本身却是极其重要的。

有时候能够设计出高产率的合成路线,但却往往忽视了如何将产品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为此除了利用各种化合物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离外,也需将此步骤纳入合成路线中,对之前的合成方案进行修饰与调整,以达到整体上的最佳结果。

2.基本要求与思路

后处理阶段是对产品初步纯化的阶段,其结果往往是得到仅含有目标产物的溶液,或者固体粗品。后处理中除了要求目标产品以最大产率转移到待纯化体系中,同时也要求副产品能够顺利回收以及操作简约。基础有机实验中具体的后处理方式有萃取、粗蒸馏、(沉淀)过滤、干燥、柱色谱。其中柱色谱是较为普适的分离方法,主要在于选择合适的吸附剂与洗脱剂以达到能够将几种不同产物完全分离的目的。根据具体不同的实验内容,目标产品的后处理往往是上述前三种步骤的不同组合,依据具体的条件选择方法、顺序及有关试剂。

纯化阶段是整个合成中的最后步骤,其目的是得到高纯度的产品。目前,基础有机实验中的纯化手段有蒸馏,分馏和重结晶。

3.基本方法与实验案例

对于后处理与纯化的基本方法,有总结相关步骤的同学具体详细阐述,本文重点对于不同方法的选择与组合上进行分析与说明。

3.1产物后处理

3.1.1萃取

萃取处理上一步操作中得到的液体混合物体系,利用自然条件下能发生的化

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或者不同物质在异相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依据

操作目的不同萃取可分为提取与洗涤。往往对上一步操作结果中不同组分的

溶液进行提取,如《2-甲基-2-己醇的制备》和《7,7—二氯二环[4.1.0]庚烷

的合成》中用乙醚提取水相和用二氯甲烷提取水相;对最后合并在一起的组

分进行洗涤,如上述两个实验中分别用碳酸钠溶液与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

机相。萃取的结果经常是易用其它手段在1-2步骤内得到粗产品的溶液。

萃取往往和干燥操作,上述第一个实验;和固体析出操作,如《E-α-苯基

肉桂酸的合成与分离》中用乙酸在萃取得到的水溶液中析出E型产品,相连

接。

3.1.2粗蒸馏

粗蒸馏方法的使用较为灵活,在后处理中可达到不同的目的。例如,在《4-

对甲苯基-4-氧代丁酸的制备》中,甲苯的蒸出促使溶解在其中的产品变为固

体析出从而过滤分离;在《正溴丁烷的合成》中,为了防止萃取时亚硫酸氢

钠在室温下析出而影响分液,采取粗蒸馏的方式将有机相蒸出。视具体情况

可灵活应用。

3.1.3(沉淀)过滤

固体粗品和产品溶液往往通过此步骤最终获得,并在洗涤之后与纯化操作直

接连接。

当目标产物在常温下为固体时,可选择考虑利用化学或物理手段使其析出。

例如在《4-对甲苯基-4-氧代丁酸的制备》中通过蒸出溶剂得到固体;在《E-

α-苯基肉桂酸的合成与分离》中利用酸化溶液的手段使产物析出;在《E-

α-苯基肉桂酸苄酯的制备》中,利用冰解反应,使产物在碎冰的表面析出,

而后过滤得到待提纯的粗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该步骤为沉淀生成反应,

动力学因素会较多影响析出效果,例如冰解反应中若将溶液滴入冰水中则会

得到浊液而不是沉淀,故需要在细节上规范操作。如果溶剂的沸点不是较低,

一般选用减压过滤。而以滤液为目的的过滤操作往往继干燥之后,将干燥剂

过滤,选择常压。

3.2纯化

纯化的具体步骤较为固定。对于产品溶液,依据目标产物的沸点高低,选择减压蒸馏或者常压蒸馏;依据与溶剂的沸点是否接近,选择简单蒸馏或者分馏;依据

与水是否互溶,决定是否可以水蒸气蒸馏。对于固体粗品采用重结晶的方式。

4.总结与展望

尽管基础有机实验只是涉及基础的操作步骤,后处理方式不多,但是在每一个实验中的有关方案都经过了反复思考与探索,灵活多变,值得仔细研习与掌握。在今后的合成实验中每一步反应之间均密切衔接,反应后处理设计需要更全面的考虑;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效率、经济、环保等社会化因素也在发挥同样的影响,实验室的方法也需要经过不断调整、改进与取舍。一个简单的步骤由诸多方面共同决定,同时也影响着其他诸多的决策。我们应从眼前的问题着手,步步积累,逐渐掌握分析更加复杂问题的能力。

有机合成后处理的常规方法

有机合成后处理的常规方法 1. 后处理的目的和评价标准 1)产品是否最大限度的保质保量得到; 2) 原料、中间体、溶剂及有价值的副产物是否最大限度的得回收利用; 3) 后处理步骤,无论是工艺还是设备,是否足够简化; 4)三废量是否达到最小。 2. 萃取操作 1) 萃取原理 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纯目的。 2) 萃取溶剂的选择 萃取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被萃取化合物的溶解度而定,同时要易于和溶质分开,最好用低沸点溶剂。一般难溶于水的物质用石油醚等萃取;较易溶者,用乙醚等萃取;易溶于水的物质用乙酸乙酯等萃取。每次使用萃取溶剂的体积一般是被萃取液体的1/5~1/3,两者的总体积不应超过分液漏斗总体积的2/3。 3)萃取操作 在萃取时常常出现不分层和乳化的现象,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消除乳化的方法: A:长时间静置; B: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密度差增大,对于水相,通常加入无机盐; C:因表面活性剂存在而形成的乳化,改变溶液的pH往往能使其分层; D:因碱性而产生乳化,可加入少量酸破坏; E:因少量悬浮固体引起的乳化,可将乳浊液缓慢过滤,过滤时在漏斗 里铺上一层吸附剂(硅酸镁、氧化铝、硅胶),则效果更好; F:因两种溶剂(水与有机溶剂)能部分互溶而发生乳化,可加入少量 电解质如氯化钠等,利用盐析作用加以破坏; G:对于顽固的乳化,还可用离心分离,也可加热,或向有机溶剂中加 入极性溶剂(如醇类或丙酮)以改变两相的表面张力。 注意:用少量溶剂多次萃取, 通常萃取的次数是三次。在得到实验结果前,有机相、水相、不明固体一律不允许丢弃。

4)几种特殊的有机萃取溶剂 正丁醇不溶于水,具有小分子醇和大分子醇的共同特点。常用从水中萃取大极性物质。 2-丁醇适宜从缓冲液中提取水溶性物质。 乙酸丁酯性质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酯之间,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可从水中萃取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氨基酸类化合物。 异丙醚性质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醚之间,极性相对较小,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很适宜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提取羧酸。 5)产物是氨基酸类的处理 A:游离的氨基酸,可以调节pH到等电点,然后萃取或结晶。一端受保护的氨基酸,可以用酸碱倒的方法萃取纯化。 等电点-- 两性离子所带电荷因溶液的pH值不同而改变,当两性离子正负电荷数值相等时,溶液的pH值即为等电 B:氨基酸又一提纯方法可以通过上Boc, 降低极性和水溶性后再进行分离。 CDI 副产物咪唑导致了分离的困难 易燃易爆或剧毒品的后处理 种类处理方法 酰氯、三氯氧磷、 氯化亚砜 在搅拌下,加到大量冰水中,再用碱中和 硫酸二甲酯在搅拌下,滴加到稀NaOH或氨水中,中和 有机锂化物溶于THF中,慢慢加入过量一倍mol的EtOH,再加水稀释,最后加稀HCl至溶液变清 氰化物调pH > 9,加入饱和NaClO溶液(1 mol 约需0.4 L) 过夜,用亚硝酸盐试纸证实NaClO已过量 叠氮物调pH > 9,按1:50以上的浓度配成稀的水溶液,搅拌下慢慢加入NaClO淬灭 过氧化物在酸性水溶液中,用Fe2+、亚硫酸盐或二硫化物还原至淀粉KI试纸呈阴性,中和 碱金属氢化物、钠 屑悬浮在干燥四氢呋喃中,搅拌下慢慢加乙醇或异丙醇至不再放出氢气、澄清为止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整理版)

1.A rndt-Eister 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

2.Baeyer----Villiger 反应 反应机理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 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

酮类化合物用过酸如过氧乙酸、过氧苯甲酸、间氯过氧苯甲酸或三氟过氧乙酸等氧化,可在羰基旁边插入一个氧原子生成相应的酯,其中三氟过氧乙酸是最好的氧化剂。这类氧化剂的特点是反应速率快,反应温度一般在10~40℃之间,产率高。 3.Beckmann 重排 肟在酸如硫酸、多聚磷酸以及能产生强酸的五氯化磷、三氯化磷、苯磺酰氯、亚硫酰氯等作用下发生重排,生成相应的取代酰胺,如环己酮肟在硫酸作用下重排生成己内酰胺:

反应机理 在酸作用下,肟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脱去一分子水,同时与羟基处于反位的基团迁移到缺电子的氮原子上,所形成的碳正离子与水反应得到酰胺。 迁移基团如果是手性碳原子,则在迁移前后其构型不变,例如: 反应实例

有机反应后处理总结

下面只简单的介绍一些工业中的方法。

后处理过程的优劣检验标准是:(1)产品是否最大限度的回收了,并保证质量;(2)原料、中间体、溶剂及有价值的副产物是否最大限度的得到了回收利用;(3)后处理步骤,无论是工艺还是设备,是否足够简化;(4)三废量是否达到最小。

后处理的几个常用而实用的方法:

(1)有机酸碱性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具有酸碱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得失质子形成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与原来的母体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碱性化合物用有机酸或无机酸处理得到胺盐,酸性化合物用有机碱或无机碱处理得到钠盐或有机盐。根据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有机、无计酸碱一般为甲酸、乙酸、盐酸、硫酸、磷酸。碱为三乙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在一般情况下,离子化合物在水中具有相当大的溶解性,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小,同时活性碳只能够吸附非离子型的杂质和色素。利用以上的这些性质可对酸碱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提纯。以上性质对所有酸碱性化合物并不通用,一般情况下,分子中酸碱性基团分子量所占整个分子的分子量比例越大,则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性就越大,分子中含有的水溶性基团例如羟基越多,则水溶性越大,因此,以上性质适用于小分子的酸碱化合物。对于大分子的化合物,则水溶性就明显降低。

酸碱性基团包括氨基。酸性基团包括:酰氨基、羧基、酚羟基、磺酰氨基、硫酚基、1,3-二羰基化合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氨基化合物一般为碱性基团,但是在连有强吸电子基团时就变为酸性化合物,例如酰氨基和磺酰氨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作用下就容易失去质子而形成钠盐。


中合吸附法:

将酸碱性化合物转变为离子化合物,使其溶于水,用活性碳吸附杂质后过滤,则除去了不含酸碱性基团的杂质和机械杂质,再加酸碱中合回母体分子状态,这是回收和提纯酸碱性产品的方法。由于活性碳不吸附离子,故有活性碳吸附造成的产品损失忽劣不计。

中和萃取法:

是工业过程和实验室中常见的方法,它利用酸碱性有机化合物生成离子时溶于水而母体分子状态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通过加入酸碱使母体化合物生成离子溶于水实现相的转移而用非水溶性的有机溶剂萃取非酸碱性杂质,使其溶于有机溶剂从而实现杂质与产物分离的方法。

成盐法:

对于非水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离子化合物,可使有机酸碱性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成盐析出结晶来,而非成盐的杂质依然留在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有机酸碱性化合物与非酸碱性杂质分离,酸碱性有机杂质的分离可通过将析出的结晶再重结晶,从而将酸碱性有机杂质分离。对于大分子的有机酸碱化合物的盐此时还可以采用水洗涤除去小分子的酸碱化合物已经成盐且具有水溶性的杂质。

对于水溶性的有机离子化合物,可在水中成盐后,将水用共沸蒸馏或直接蒸馏除去,残余物用有机溶剂充分洗涤几次,从而将杂质与产品分离。

以上三种方法并不是孤立的,可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和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采用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得到相当纯度的产品。

(2)几种特殊的有机萃取溶剂

正丁醇:大多数的小分子醇是水溶性的,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等。大多数的高分子量醇是非水溶性的,而是亲脂性的能够溶于有机溶剂。但是中间的醇类溶剂例如正丁醇是一个很好的有机萃取溶剂。正丁醇本身不溶于水,同时又具有小分子醇和大分子醇的共同特点。它能够溶解一些能够用小分子醇溶解的极性化合物,而同时又不溶于水。利用这个性质可以采用正丁醇从水溶液中萃取极性的反应产物。

丁酮:性质介于小分子酮和大分子酮之间。不像丙酮能够溶于水,丁酮不溶于水,可用来从水中萃取产物。

乙酸丁酯:性质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酯之间,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不像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可从水中萃取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氨基酸的化合物,因此在抗生素工业中常用来萃取头孢、青霉素等大分子含氨基酸的化合物。

异丙醚与特丁基叔丁基醚:性质介于小分子和大分子醚之间,两者的极性相对较小,类似于正己烷和石油醚,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可用于极性非常小的分子的结晶溶剂和萃取溶剂。也可用于极性较大的化合物的结晶和萃取溶剂。

(3)做完反应后,应该首先采用萃取的方法,首先除去一部分

有机合成中的后处理

有机合成中的后处理 后处理的几个常用而实用的方法: (1)有机酸碱性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具有酸碱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得失质子形成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与原来的母体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碱性化合物用有机酸或无机酸处理得到胺盐,酸性化合物用有机碱或无机碱处理得到钠盐或有机盐。根据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有机、无计酸碱一般为甲酸、乙酸、盐酸、硫酸、磷酸。碱为三乙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在一般情况下,离子化合物在水中具有相当大的溶解性,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小,同时活性碳只能够吸附非离子型的杂质和色素。利用以上的这些性质可对酸碱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提纯。以上性质对所有酸碱性化合物并不通用,一般情况下,分子中酸碱性基团分子量所占整个分子的分子量比例越大,则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性就越大,分子中含有的水溶性基团例如羟基越多,则水溶性越大,因此,以上性质适用于小分子的酸碱化合物。对于大分子的化合物,则水溶性就明显降低。 酸碱性基团包括氨基。酸性基团包括:酰氨基、羧基、酚羟基、磺酰氨基、硫酚基、1,3-二羰基化合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氨基化合物一般为碱性基团,但是在连有强吸电子基团时就变为酸性化合物,例如酰氨基和磺酰氨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作用下就容易失去质子而形成钠盐。

中合吸附法: 将酸碱性化合物转变为离子化合物,使其溶于水,用活性碳吸附杂质后过滤,则除去了不含酸碱性基团的杂质和机械杂质,再加酸碱中合回母体分子状态,这是回收和提纯酸碱性产品的方法。由于活性碳不吸附离子,故有活性碳吸附造成的产品损失忽劣不计。 中和萃取法: 是工业过程和实验室中常见的方法,它利用酸碱性有机化合物生成离子时溶于水而母体分子状态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通过加入酸碱使母体化合物生成离子溶于水实现相的转移而用非水溶性的有机溶剂萃取非酸碱性杂质,使其溶于有机溶剂从而实现杂质与产物分离的方法。 成盐法: 对于非水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离子化合物,可使有机酸碱性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成盐析出结晶来,而非成盐的杂质依然留在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有机酸碱性化合物与非酸碱性杂质分离,酸碱性有机杂质的分离可通过将析出的结晶再重结晶,从而将酸碱性有机杂质分离。对于大分子的有机酸碱化合物的盐此时还可以采用水洗涤除去小分子的酸碱化合物已经成盐且具有水溶性的杂质。对于水溶性的有机离子化合物,可在水中成盐后,将水用共沸蒸馏或直接蒸馏除去,残余物用有机溶剂充分洗涤几次,从而将杂质与产品分离。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详解(共95个反应机理)

一、Arbuzow反应(重排) 亚磷酸三烷基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作用,生成烷基膦酸二烷基酯和一个新的卤代烷: 卤代烷反应时,其活性次序为:R'I >R'Br >R'Cl。除了卤代烷外,烯丙型或炔丙型卤化物、a-卤代醚、a- 或 b-卤代酸酯、对甲苯磺酸酯等也可以进行反应。当亚酸三烷基酯中三个烷基各不相同时,总是先脱除含碳原子数最少的基团。 本反应是由醇制备卤代烷的很好方法,因为亚磷酸三烷基酯可以由醇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 如果反应所用的卤代烷 R'X 的烷基和亚磷酸三烷基酯 (RO)3P 的烷基相同(即 R' = R),则Arbuzow反应如下: 这是制备烷基膦酸酯的常用方法。 除了亚磷酸三烷基酯外,亚膦酸酯 RP(OR')2和次亚膦酸酯 R2POR' 也能发生该类反应,例如:

反应机理 一般认为是按 S N2 进行的分子内重排反应: 反应实例 二、Arndt-Eister 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 三、Baeyer----Villiger 反应 反应机理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 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

在有机合成中,后处理的问题

在有机合成中,后处理的问题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认为只要找对了合成方法,合成任务就可以事半功倍了,这话不错,正确地合成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有机合成的任务是拿到相当纯的产品,任何反应没有100%产率的,总要伴随或多或少的副反应,产生或多或少的杂质,反应完成后,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从反应混合体系中分离出纯的产品。后处理的目的就是采用尽可能的办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为什么对后处理的问题容易忽视呢?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各种文献尤其是学术性的研究论文对这一问题往往重视不够或者很轻视,他们重视的往往是新的合成方法,合成试剂等。专利中对这一问题也是轻描淡写,因为这涉及到商业利润问题。有机教科书中对这一问体更是没有谈论到。只有参加过工业有机合成项目的人才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有时反应做的在好,后处理产生问题得不到纯的产品,企业损失往往巨大。这时才认识到有机合成不光是合成方法的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那一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都有可能前功尽弃。 后处理问题从哪里可以学到?除了向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多多请教外,自己也应处处留心,虽说各种文献中涉及较少,但是还有不少论文是涉及到的,这就要求自己多思考,多整理,举一反三。另外,在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吸取经验,多多磨练。 完成后处理问题的基本知识还是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后处理就是这些性质的具体应用。当然,首先要把反应做的很好,尽量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这样可以减轻后处理的压力。因此,后处理还是考验一个人的基本功问题,只有化学学好了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后处理任务。 后处理根据反应的目的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如果在实验室中,只是为了发表论文,得到纯化合物的目的就是为了作各种光谱,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得到纯化合物的方法不外就是走柱子,TLC,制备色谱等方法,不用考虑太多的问题,而且得到的化合物还比较纯;如果是为了工业生产的目的,则问题就复杂了,尽量用简便、成本低的方法,实验室中的那一套就不行了,如果您还是采用实验室中的方法则企业就亏损了。下面只简单的介绍一些工业中的方法。 后处理过程的优劣检验标准是:(1)产品是否最大限度的回收了,并保证质量;(2)原料、中间体、溶剂及有价值的副产物是否最大限度的得到了回收利用;(3)后处理步骤,无论是工艺还是设备,是否足够简化;(4)三废量是否达到最小。 后处理的几个常用而实用的方法: (1)有机酸碱性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具有酸碱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得失质子形成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与原来的母体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碱性化合物用有机酸或无机酸处理得到胺盐,酸性化合物用有机碱或无机碱处理得到钠盐或有机盐。根据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有机、无机酸碱一般为甲酸、乙酸、盐酸、硫酸、磷酸。碱为三乙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在一般情况下,离子化合物在水中具有相当大的溶解性,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小,同时活性碳只能够吸附非离子型的杂质和色素。利用以上的这些性质可对酸碱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提纯。以上性质对所有酸碱性化合物并不通用,一般情况下,分子中酸碱性基团分子量所占整个分子的分子量比例越大,则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性就越大,分子中含有的水

有机合成后处理

ha有机合成后处理 只简单的介绍一些工业中的方法。 (1)做完反应后,应该采用萃取的方法,首先除去一部分杂质,这是利用杂质与产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性质。 (2)稀酸的水溶液洗去一部分碱性杂质。例如,反应物为碱性,而产物为中性,可用稀酸洗去碱性反应物。例如胺基化合物的酰化反应。 (3)稀碱的水溶液洗去一部分酸性杂质。反应物为酸性,而产物为中性,可用稀碱洗去酸性反应物。例如羧基化合物的酯化反应。 (4)用水洗去一部分水溶性杂质。例如,低级醇的酯化反应,可用水洗去水溶性的反应物醇。 (5)如果产物要从水中结晶出来,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又较大,可尝试加入氯化钠、氯化铵等无机盐,降低产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 (6)有时可用两种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例如反应在氯仿中进行,可用石油醚或正己烷作为萃取剂来除去一部分极性小的杂质,反过来可用氯仿萃取来除去极性大的杂质。 (7)两种互溶的溶剂有时加入另外一种物质可变的互不相容,例如,在水作溶剂的情况下,反应完毕后,可往体系中加入无机盐氯化钠,氯化钾使水饱和,此时加入丙酮,乙醇,乙腈等溶剂可将产物从水中提取出来。 后处理的几个常用而实用的方法: (1)有机酸碱性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具有酸碱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得失质子形成离子化合物,而离子化合物与原来的母体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碱性化合物用有机酸或无机酸处理得到胺盐,酸性化合物用有机碱或无机碱处理得到钠盐或有机盐。根据有机化合物酸碱性的强弱,有机、无计酸碱一般为甲酸、乙酸、盐酸、硫酸、磷酸。碱为三乙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在一般情况下,离子化合物在水中具有相当大的溶解性,而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小,同时活性碳只能够吸附非离子型的杂质和色素。利用以上的这些性质可对酸碱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提纯。以上性质对所有酸碱性化合物并不通用,一般情况下,分子中酸碱性基团分子量所占整个分子的分子量比例越大,则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性就越大,分子中含有的水溶性基团例如羟基越多,则水溶性越大,因此,以上性质适用于小分子的酸碱化合物。对于大分子的化合物,则水溶性就明显降低。 酸碱性基团包括氨基。酸性基团包括:酰氨基、羧基、酚羟基、磺酰氨基、硫酚基、1,3-二羰基化合物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氨基化合物一般为碱性基团,但是在连有强吸电子基团时就变为酸性化合物,例如酰氨基和磺酰氨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作用下就容易失去质子而形成钠盐。

有机反应后处理与纯化

基础有机实验知识总结 ------------反应后处理、粗产物纯化方式 1.从整个有机合成看后处理与纯化 这两步在有机合成中处于最后的收尾工作,但是对合成目的本身却是极其重要的。 有时候能够设计出高产率的合成路线,但却往往忽视了如何将产品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为此除了利用各种化合物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离外,也需将此步骤纳入合成路线中,对之前的合成方案进行修饰与调整,以达到整体上的最佳结果。 2.基本要求与思路 后处理阶段是对产品初步纯化的阶段,其结果往往是得到仅含有目标产物的溶液,或者固体粗品。后处理中除了要求目标产品以最大产率转移到待纯化体系中,同时也要求副产品能够顺利回收以及操作简约。基础有机实验中具体的后处理方式有萃取、粗蒸馏、(沉淀)过滤、干燥、柱色谱。其中柱色谱是较为普适的分离方法,主要在于选择合适的吸附剂与洗脱剂以达到能够将几种不同产物完全分离的目的。根据具体不同的实验内容,目标产品的后处理往往是上述前三种步骤的不同组合,依据具体的条件选择方法、顺序及有关试剂。 纯化阶段是整个合成中的最后步骤,其目的是得到高纯度的产品。目前,基础有机实验中的纯化手段有蒸馏,分馏和重结晶。 3.基本方法与实验案例 对于后处理与纯化的基本方法,有总结相关步骤的同学具体详细阐述,本文重点对于不同方法的选择与组合上进行分析与说明。 3.1产物后处理 3.1.1萃取 萃取处理上一步操作中得到的液体混合物体系,利用自然条件下能发生的化 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或者不同物质在异相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依据 操作目的不同萃取可分为提取与洗涤。往往对上一步操作结果中不同组分的 溶液进行提取,如《2-甲基-2-己醇的制备》和《7,7—二氯二环[4.1.0]庚烷 的合成》中用乙醚提取水相和用二氯甲烷提取水相;对最后合并在一起的组 分进行洗涤,如上述两个实验中分别用碳酸钠溶液与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有 机相。萃取的结果经常是易用其它手段在1-2步骤内得到粗产品的溶液。 萃取往往和干燥操作,上述第一个实验;和固体析出操作,如《E-α-苯基 肉桂酸的合成与分离》中用乙酸在萃取得到的水溶液中析出E型产品,相连 接。 3.1.2粗蒸馏 粗蒸馏方法的使用较为灵活,在后处理中可达到不同的目的。例如,在《4- 对甲苯基-4-氧代丁酸的制备》中,甲苯的蒸出促使溶解在其中的产品变为固 体析出从而过滤分离;在《正溴丁烷的合成》中,为了防止萃取时亚硫酸氢 钠在室温下析出而影响分液,采取粗蒸馏的方式将有机相蒸出。视具体情况 可灵活应用。 3.1.3(沉淀)过滤 固体粗品和产品溶液往往通过此步骤最终获得,并在洗涤之后与纯化操作直 接连接。

格氏反应基本要求、反应后处理及注意事项

格氏反应基本要求、反应后处理及注意事项我看 1、无水(溶剂、底物都无水) 无水乙醚(THF)制备:加入钠屑回流3~5小时,用二苯甲酮做指示 剂(二苯甲酮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整个体系无水) 干燥后处理: 异丙醇与钠屑反应比较温和,生成的异丙醇钠可溶于水。 2、无氧条件 采用N2、Ar保护。 用乙醚做时可以不用氮气保护,因为反应放热,乙醚的沸点低,整个 体系充满乙醚。 2、反应后处理:采用饱和NH4Cl水溶液。 3、容器少量水处理:加入少量丙酮,吹干(丙酮和水混溶)。 特别提醒:需要进行加热时可以采用苯作为溶剂(加热温度以本的沸 点来定) 格氏反应注意事项 1、格氏反应 卤代烃在无水乙醚或四氢呋喃中和金属镁作用生成烷基卤化镁RMgX,这种有机镁化合物被称作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格氏试剂可以与醛、酮等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经水解后生成醇,这类反应被称作格氏反应(Grignard Reaction)。格氏试剂是有机合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试剂之一,它是由法国化学家格林尼亚(V.Grignard)发明的。 1871年,格林尼亚生于法国塞堡(Cherbourg Frace)。当他在里昂(Lyons)大学学习时,曾师从巴比亚(P.A.Barbier)教授。当时,巴比亚主要从事有机锌化合物的研究,他以锌和碘甲烷

反应得到二甲基锌,这种有机锌化合物被用作甲基化试剂。后来,巴比亚又以金属镁替代锌来进行尝试,也获得相似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不过反应条件比较苛刻。于是。巴比亚便让格林那继续对有机镁化合物的制备作深入研究。研究发现,用碘甲烷和金属镁在乙醚介质中反应可以方便地得到新的化合物,不经分离而直接加入醛或酮就会发生进一步反应,反应产物经水解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醇。其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后来的研究表明,烷基卤化镁(即格氏试剂)可以用于许多反应,应用范围极广,因而很快成为有机合成中最常用的试剂之一。 格氏试剂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有机合成的发展,格林尼亚因此而获得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通常,各种卤代烃和镁反应都可以生成格氏试剂。不过,不同的卤代烃与镁反应活性有差异。一般来讲,当烷基相同时,碘代烷最易反应,氟代烃活性最差(实际上还没有人用氟代烃制RI>RBr>RCI>>RF 当卤素原子不变时,苄基卤代烃和烯丙基卤代烃活性最高,乙烯基卤代烃活性最低: ArCH2X、CH2=CHCH2X>30RX>20RX>10RX>CH2=CHX 格氏试剂对水十分敏感。事实上,凡是具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都可以和格氏试剂反应,例如醇、末端炔烃、伯胺及羧酸等。因此,在制备格氏试剂时,应该使用无水试剂和干燥的仪器。 此外,格氏试剂与空气中的氧也会发生反应,如: 2RMgX+O2==2ROMgX 不过,在以乙醚作溶剂的格氏反应中,由于乙醚的蒸气压较大,反应液被乙醚气氛所包围,因而空气中的氧对反应影响不明显。在格氏试剂制备中,溶剂的选择也是个关键。通常选用绝对乙醚作溶剂。这是由于乙醚分子中的氧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它可以和格氏试剂形成可溶于溶剂的配合物: 若使用其他溶剂,如烷烃,反应生成物会因不溶于溶剂而覆盖在金属镁表面,从而使反应终止。 除了乙醚外,四氢呋喃也是进行格氏反应的良好溶剂。尤其是当某些卤代烃,如氯乙烯、氯苯等在乙醚中难以和镁反应,若以四氢呋喃替代乙醚作溶剂,则可以顺利地发生反应。由于四氢呋喃的沸点比乙醚高,因而以四氢呋喃作溶剂进行格氏反应比用乙醚要安全一些。 2、格氏反应通法 (1)无水乙醚的制备 首先取少量待处理的乙醚,加入等体积2%碘化钾溶液并滴入几滴稀盐酸,振摇后若使淀粉溶液呈紫色,即表明乙醚中含有过氧化物(也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过氧化物)。除去过氧化物的方法如下:将乙醚转入分液漏斗,加入相当于乙醚体积1/5的H2SO4亚铁溶液,剧烈振摇,静置分层,除去水相。然后,将除去过氧化物的乙醚分馏两次[1],每次都收集33℃~37℃馏分。 乙醚须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压入钠丝,盖上带有毛细管的瓶盖,以便让产生的氢气逸出。

有机实验后处理

后处理的问题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认为只要找对了合成方法,合成任务就可以事半功倍了,这话不错,正确地合成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有机合成的任务是拿到相当纯的产品,任何反应没有100%产率的,总要伴随或多或少的副反应,产生或多或少的杂质,反应完成后,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从反应混合体系中分离出纯的产品。后处理的目的就是采用尽可能的办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为什么对后处理的问题容易忽视呢?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各种文献尤其是学术性的研究论文对这一问题往往重视不够或者很轻视,他们重视的往往是新的合成方法,合成试剂等。专利中对这一问题也是轻描淡写,因为这涉及到商业利润问题。有机教科书中对这一问体更是没有谈论到。只有参加过工业有机合成项目的人才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有时反应做的在好,后处理产生问题得不到纯的产品,企业损失往往巨大。这时才认识到有机合成不光是合成方法的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那一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周,都有可能前功尽弃。 后处理问题从哪里可以学到?除了向有经验的科研人员多多请教外,自己也应处处留心,虽说各种文献中涉及较少,但是还有不少论文是涉及到的,这就要求自己多思考,多整理,举一反三。另外,在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吸取经验,多多磨练。 完成后处理问题的基本知识还是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后处理

就是这些性质的具体应用。当然,首先要把反应做的很好,尽量减少副反应的发生,这样可以减轻后处理的压力。因此,后处理还是考验一个人的基本功问题,只有化学学好了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后处理任务。 后处理根据反应的目的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如果在实验室中,只是为了发表论文,得到纯化合物的目的就是为了作各种光谱,那么问题就简单了,得到纯化合物的方法不外就是走柱子,TLC,制备色谱等方法,不用考虑太多的问题,而且得到的化合物还比较纯;如果是为了工业生产的目的,则问题就复杂了,尽量用简便、成本低的方法,实验室中的那一套就不行了,如果您还是采用实验室中的方法则企业就亏损了。下面只简单的介绍一些工业中的方法。 后处理过程的优劣检验标准是:(1)产品是否最大限度的回收了,并保证质量;(2)原料、中间体、溶剂及有价值的副产物是否最大限度的得到了回收利用;(3)后处理步骤,无论是工艺还是设备,是否足够简化;(4)三废量是否达到最小。 后处理的几个常用而实用的方法: (1)有机酸碱性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具有酸碱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得失质子形成离子化合物,而离子

有机合成后处理中几种实用的技巧

有机合成后处理中几种实用的技巧 一、有机酸碱性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中和萃取法 中和萃取法是工业过程和实验室中常见的方法,它利用酸碱性有机化合物生成离子时溶于水特点,通过加入酸碱使母体化合物生成离子溶于水实现相的转移而用非水溶性的有机溶剂萃取非酸碱性杂质,从而实现杂质与产物分离的方法。 (2)成盐法: 成盐法对于非水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离子化合物,可使有机酸碱性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成盐析出结晶来,而非成盐的杂质依然留在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有机酸碱性化合物与非酸碱性杂质分离,酸碱性有机杂质的分离可通过将析出的结晶再重结晶,从而将酸碱性有机杂质分离。对于大分子的有机酸碱化合物的盐此时还可以采用水洗涤除去小分子的酸碱化合物已经成盐且具有水溶性的杂质。对于水溶性的有机离子化合物,可在水中成盐后,将水用共沸蒸馏或直接蒸馏除去,残余物用有机溶剂充分洗涤几次,从而将杂质与产品分离。 二、后处理的一般步骤 (1)实验反应后,应该首先采用萃取的方法除去一部分杂质。 (2)稀酸的水溶液洗去一部分碱性杂质。例如,反应物为碱性,而产物为中性,可用稀酸洗去碱性反应物。例如胺基化合物的酰化反应。 (3)稀碱的水溶液洗去一部分酸性杂质。反应物为酸性,而产物为中性,可用稀碱洗去酸性反应物。例如羧基化合物的酯化反应。 (4)用水洗去一部分水溶性杂质。例如,低级醇的酯化反应,可用水洗去水溶性的反应物醇。 (5)如果产物要从水中结晶出来,且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又较大,可尝试加入氯化钠、氯化铵等无机盐,降低产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盐析的方法。 (6)有时可用两种不互溶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例如反应在氯仿中进行,可用石油醚或正己烷作为萃取剂来除去一部分极性小的杂质,反过来可用氯仿萃取来除去极性大的杂质。 (7)两种互溶的溶剂有时加入另外一种物质可变的互不相容,例如,在水作溶剂的情况下,反应完毕后,可往体系中加入无机盐氯化钠,氯化钾使水饱和,此时加入丙酮,乙醇,乙腈等溶剂可将产物从水中提取出来。 (8)结晶与重结晶的方法基本原理是利用相似相容原理。即极性强的化合物用极性溶剂重结晶,极性弱的化合物用非极性溶剂重结晶。对于较难结晶的化合物,例如油状物、胶状物等有时采用混合溶剂的方法,但是混合溶剂的搭配很有学问,有时只能根据经验。一般采用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搭配,搭配的原则一般根据产物与杂质的极性大小来选择极性溶剂与非极性溶剂的比例。若产物极性较大,杂质极性较小则溶剂中极性溶剂的比例大于非极性溶剂的比例;若产物极性较小,杂质极性较大,则溶剂中非极性溶剂的比例大于极性溶剂的比例。较常用的搭配有:醇-石油醚,丙酮-石油醚,醇-正己烷,丙酮-正己烷等。但是如果产物很不纯或者杂质与产物的性质及其相近,得到纯化合物的代价就是多次的重结晶,有时经多次也提不纯。这时一般较难除去的杂质肯定与产物的性质与极性及其相近。除去杂质只能从反应上去考虑 (9)脱色的方法一般采用活性炭、硅胶、氧化铝等。活性炭吸附非极性的化合物与小分子的化合物,硅胶与氧化铝吸附极性强的与大分子的化合物,例如焦油等。对于极性杂质与非极性杂质同时存在的物系,应将两者同时结合起来。比较难脱色的物系,一般用硅胶和氧化铝

有机反应后处理试卷

Workup of Org. Reaction 有机反应的后处理 单选题(5道): 1.以下哪种溶剂能用来萃取? () A. 乙醇; B. 乙酸乙酯; C. 丙酮; D. 丙醇。 2.哪种基团通常可以通过上Boc来降低其极性? () A. 羧基; B. 氨基; C. 硝基; D. 羰基。 3.以下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反应检测方法? () A. 薄层色谱; B. 高效液相; C.时间长短; D.核磁谱图。 4.萃取的次数,通常是几次:? () A. 1; B. 2; C.3; D.4。 5. 5.下列有机溶剂中,哪种可用来除去绝大部分的Boron Compounds () A.乙酸乙酯; B. 甲醇; C.丙酮; D.二氯甲烷。 多选题(5道): 6.固体产物呈油状物一般可能为以下哪几种情况所致? () A. 产物很不纯,有很多杂质; B. 产物分子量较小; C. 产物熔点较低,又含有一些溶剂, 熔程变大而不易结晶; D. 产物中含有溶剂,特别是包含了高沸点的溶剂。

2. 下列试剂中干燥时易燃,和空气或有机物的气体磨擦也容易燃烧的是? () A. Pd/C B. Pd(OH)2 C.活性碳 D. Raney Ni 3. 下列易燃易爆或剧毒品的后处理是,必须先调节体系pH>9,再加入NaClO溶液进一步处理的是? () A. 氰化物 B. 过氧化物 C. 叠氮物 D. 有机锂化物 4. 有机反应后处理的评判标准是? () A. 产品是否最大限度的保质保量得到; B. 三废量是否达到最小; C. 后处理步骤,无论是工艺还是设备,是否足够简化; D. 原料、中间体、溶剂及有价值的副产物是否最大限度的得到回收利用。 5. 抽滤时滤饼很黏稠,过滤速度很慢,下列操作哪些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 A. 打碳层,或者硅藻土层; B. 沉降法,放置一段时间,先滤上层清液; C. 换用滤布; D. 离心法。 判断题(20道): 1. 有机反应需要严格按照文献操作进行,在文献所给的反应时间内可以不需要TLC检测反应进程。() 2. 抽滤时滤饼黏稠,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加入硅胶、氧化铝或无水硫酸钠等为助滤剂。() 3. 在得到实验结果前,有机相、水相、不明固体一律不允许丢弃。() 4. 琼斯试剂氧化反应后处理时,可以加入异丙醇直至反应体系颜色从橙色或红色褪至无色。() 5. 游离的氨基酸可以用酸碱倒的方法萃取纯化。() 6. 萃取操作遵循的原理是用少量溶剂多次萃取,通常萃取的次数是三次。() 7. 一般有机反应后处理时,应该首先采用萃取的方法,先除去一部分杂质。() 8. 含硼化合物后处理时,首先加入饱和的NH4Cl或NaHCO3水溶液淬灭,再加入乙醚除去。() 9. 极性相对较小的产物,可以通过非常短的硅胶柱过滤,再用极性较大的溶剂快速洗脱。() 10. LiAlH4或DIBAL-H为还原剂的反应淬灭时易乳化,主要是由于产生了大量不溶于水的粘性铝化合物。() 11. 双氧水、m-CPBA等过氧化物后处理时,需在酸性水溶液中,用Fe2+、亚硫酸盐或二硫化物还原至淀粉KI试纸呈 阴性,否则会有爆炸的危险。() 12. 酰氯、三氯氧磷和氯化亚砜等酸性试剂参与的反应,可通过往反应体系中缓慢滴加碱液的方式淬灭。() 13. Pd/C抽滤时不能完全抽干,快抽干时,接着加反应液或空白溶剂以防止着火燃烧。() 14. Boc保护反应中,当过量的Boc2O除去后,可用10%的柠檬酸代替1 M稀盐酸洗涤。() 15. 正丁醇不溶于水,具有小分子醇和大分子醇的共同特点,常用于从水中萃取小极性物质。() 16. 每次萃取溶剂的体积一般是被萃取液体的1/5~1/3,两者的总体积不应超过分液漏斗总体积的2/3。() 17. 萃取溶剂的选择,应根据溶剂的沸点而定,尽可能选用低沸点溶剂,易于浓缩快速除去。() 18.氨基酸提纯时可以通过上Boc,降低其极性和水溶性后再进行分离纯化。() 19. 铜盐参与的反应常用饱和NH4Cl水溶液淬灭,再在室温下搅拌至溶液成深蓝色后,分掉水相。() 20. NaH等碱金属氢化物淬灭时,需悬浮在干燥的四氢呋喃中,搅拌下慢慢滴加乙醇或异丙醇直至不再放出氢气、 澄清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