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3.31•【字号】川办发〔2017〕28号•【施行日期】2017.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7〕28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提升我省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全省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加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迎接新一轮产业变革,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坚持产业集聚、绿色发展,坚持提升质量、保障供给,通过优化应用环境、强化要素支撑、调整产业结构、严格产业监管,激发医药产业创新活力,降低医药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全环节的成本,加快医药产品审批、生产、流通、使用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医药产业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实现产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转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新增一批国家级、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和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创新药、专利药、首仿药、智能医疗器械研发、中药种植及大品种培育取得重大进展。

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临床短缺用药供应紧张状况有效缓解。

产业绿色发展、安全高效,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场环境显著改善。

医药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高于15%,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位居各工业行业前列。

三、重点任务(一)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

1.促进创新能力提升。

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2.16•【字号】铜府发〔2015〕9号•【施行日期】2015.0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府发〔2015〕9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新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4〕18号)和《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关于加快推进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的通知》(黔府发〔2014〕2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抢抓武陵山扶贫攻坚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立足贵州,对接成渝经济区,面向中部地区和珠三角,拓展辐射国内外市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增加供给、优化服务、扩大消费,完善新医药大健康产业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我市健康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重点发展医药种养殖、加工制造、医药科研、医疗服务、医药流通、大健康及休闲养生产业。

到2017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体系,培育壮大一批知名品牌和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形成功能完备、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提供独具特色的营养健康产品、健康休闲活动及健康服务,把我市打造成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和国际抗衰老中心。

三、工作重点(一)大力发展新医药产业。

1.合理布局新医药产业。

编制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医药种养殖基地、加工制造聚集中心、科研平台、医疗服务机构、健康及休闲养生基地、流通交易大市场的建设。

中医强县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强县建设实施方案

2024年大班六一节活动策划方案模板活动主题:欢乐六一,快乐成长活动时间:2024年6月1日上午9点至下午4点活动地点:学校操场和多功能厅活动对象:大班学生及其家长一、活动目标1. 创建一个欢乐的六一节氛围,提升大班学生们的节日体验;2. 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亲子关系,促进交流和合作;3. 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4. 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大脑发展。

二、活动内容1. 欢乐嘉年华1.1 设计一个多样化的游戏区域,包括气球爆破、扔圈圈、投篮等小游戏,让孩子们释放活力;1.2 设置一个乐高拼搭区,让孩子们可以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乐高模型;1.3 在区域内设置一个表演舞台,邀请孩子们才艺秀和亲子唱歌等表演,增加趣味性;2. 艺术创作2.1 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工创作,如剪纸、折纸、画画等,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有意义的作品;2.2 布置一个画廊,展示孩子们的艺术作品,并设立奖项,鼓励他们的创造力;3. 亲子活动3.1 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参加亲子互动游戏,如亲子竞赛、亲子拔河等,增进感情;3.2 举办亲子运动会,设置趣味性的赛事,如三腿跑、袋鼠跳等,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运动;3.3 在活动现场设置亲子课堂,邀请专家分享育儿经验和亲子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4. 科学实验4.1 安排科学实验区域,提供简单的科学实验项目供孩子们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和观察能力;4.2 邀请科学家或大学生志愿者来现场演示科学实验,并解答孩子们的疑问;5. 主题讲座5.1 邀请心理学家或教育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主题涵盖亲子关系、孩子成长等,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并引导孩子;5.2 进行健康饮食和营养知识的讲解,让孩子们了解食物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6. 大师班6.1 邀请一些艺术、音乐或运动方面的专家来进行大师班,指导孩子们学习和体验专业技能;6.2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如舞蹈大师班、乐器演奏大师班、足球大师班等;三、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负责人和策划团队,分工合作;2. 获得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3. 开展活动宣传,包括校内海报、家长信等;4. 确定所需物资及预算,如游戏道具、画纸、颁奖奖品等;5. 确定活动流程并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活动场地和设备的安全可靠;6. 邀请相关嘉宾、讲师和专家,并协调他们的时间安排;7. 活动当天,做好现场布置和接待工作,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7.11•【字号】辽府发〔2016〕15号•【施行日期】2016.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综合规定正文辽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辽府发〔2016〕1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辽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驻市各中省直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16〕13号)精神,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我市“十三五”期间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医药健康产品制造业升级壮大与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药商业与流通、医疗与健康服务7大领域和板块实现突破,促进医药健康产业绿色改造升级与安全发展,壮大医药健康产业规模。

(一)规模壮大。

到2020年,全市医药健康产业经济规模总量达到140亿元,医药健康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6.5%左右。

(二)结构合理。

医药健康产品制造业与医药健康服务业相互促进,医药健康产品制造业各板块发展相对均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三)水平提升。

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培育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大企业和知名品牌,建成特色优势明显、竞争实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将我市建设成为著名的化药基地和医药健康产业强市,实现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与我市全面转型升级相适应、相协调。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的预期目标:——力争首仿、优仿8—10个新药,替代进口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培育出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大企业1—3户,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5户。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6〕39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6〕39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6〕3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促进我省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经人民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壮大规模与转型升级、集聚发展与绿色发展、提升质量与保障供给相结合的原则,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为主线,深入推进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特色化、精准化、差别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路子,推进医药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医药产业体系,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民族医药产业集聚区。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我省医药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新增一批国家级、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和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巩固发挥苗药特色优势,创新药、专利药、抢仿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产业规模明显壮大。

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其中医药工业产值达到650亿元,医药流通收入达到400亿元,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700万亩以上、产值250亿元。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形成100亿元级医药产业园2个、30亿元级医药产业园4个;100亿元级企业1个、30亿元级企业10个;单品种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医药产品5个,超过5亿元的医药产品10个。

2024年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2024年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2024年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中医药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中医药融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大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人民政府共同推动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合作协议(2022—2025年)》、《市医改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和《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将“中医药元素”更多融入“医改”,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2.坚持政府主导办医。

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和规划引导,统筹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动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3.坚持三医联动改革。

持续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以改革经验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4.坚持以基层为重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5.坚持中医药产业同步推进。

在精准摸排中医药产业底数的基础上,从加强资金扶持、构建产业标准、培育产业主体、鼓励成果转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等方面,推动中医药产业向标准化种植、深加工、大健康延伸,打造集种、产、销、研、医、养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

(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医药文化供给更加优质丰富,中医药开放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大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结合《关于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部署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现代化新建设目标,坚持以健康为中心,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聚焦中医药强城和中医药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力量集中解决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突出问题,着力改善中医药发展条件,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中医药防治能力与科研水平,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实现新突破,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建成中医馆15个,区级综合医院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城市的重要支撑。

三、主要内容(一)健全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1 .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

加强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加强中医药服务功能核心指标在绩效考核等工作中的前置应用,突出中医药考核评价特色,完成区中医院三级中医综合医院晋升。

进一步完善以中医院为龙头,以综合医院中医科为补充,以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2 .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

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馆。

争创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

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条件,促进中医馆加强服务内涵建设。

支持中医药医院做优做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1个,全力打造中医医院新标杆,实现外转率明显下降。

3 .提升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县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县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县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也许健康来的比较容易,造成很多人不珍惜,我们要知道还有很多人没有健康的生活,对于健康产业的发展是我们现在生产发展的要点,我们要做好这项工作,你有哪些方案?下面带来的是县助推大健康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一是改善环境,“筑巢引凤”。

把改善以交通为重点的硬环境建设作为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举措。

**高速、**城市干道建成通车,推动了**城际大健康养生产业创新发展区、普定县秀水健康养生产业园、沙湾农业大观园等大健康产业项目建设和发展。

目前,全县支撑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规模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245亿元;纳入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六项行动计划”项目及“6个50”工程8个。

二是强化规划,做优布局。

系统推进“兴点、织网、强片”,规划构建“一轴一线两园区”整体空间功能结构。

以**城市干道为轴心,形成一条健康养生、医药、养老、医疗及健康运动五产互为依托、相融发展的大健康产业示范性产业带;依托乡村旅游线路,布网全县11个乡镇重点区域,打造以“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养生度假和养老服务”为主的健康养生、养老、运动及药食材产业。

目前,“一轴”区域已聚集兴东民族大健康医药产业园、思源循环农业园、青岛小镇等大健康类项目;“一线”区域已建有化处朵贝贡茶基地、马场杨梅基地、猫洞中药材基地、城关梭筛桃基地等。

三是立足项目,做强产业。

目前,共投资81.5亿元的兴东民族大健康医药产业园、秀水健康养生产业园、阿宝塘庄园及百花欢乐大世界休闲养生园等一批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

全县大健康产业领域规模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245亿元。

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12个,在建项目11个,拟建项目9个。

四是强化融合,集聚发展。

通过强化健康服务、健康产品制造、健康农产品生产等环节,以大健康产业为纽带,促进工业、农业、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大健康产业带动,该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聚集了健康药食材企业、电子商务、产品研发等90家企业,**大健康养生产业带内特色旅游业发展已具雏形,初步形成了黄果树旅游圈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 __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我县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健康**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优化应用环境、强化要素支撑、调整产业结构、严格产业监管、完善推进机制,逐步扩大医药产业规模,激发医药产业创新活力,推动医药产业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实现医药产业中高速发展向中高端转型。

(二)基本原则1.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强化政府宏观指导、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责任,落实国家相关医改政策,完善产业政策和监管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2. 坚持创新驱动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将自主创新作为医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引进省内外一流研发团队,加强科技攻关技术合作,加快我县医药研发创新。

3. 坚持区位优势与转型升级相结合。

发挥中药材种植区位优势,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促进大宗道地药材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品牌化经营。

引导中药企业种植、加工一体化,促进医药产业改造升级和绿色安全发展。

4. 坚持提高效益与提升质量相结合。

紧抓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医药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国家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安全。

(三)主要目标到2020 年,全县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医药健康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促进,产业格局更趋合理;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 30 万亩以上;骨干企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产业集聚水平大幅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成为省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区域。

全县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医养结合形成规模;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医药成本医疗费用有效降低。

二、主要任务(一)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业,打造道地中药材品牌1. 加快药源基地建设步伐。

以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品种提纯复壮为重点, 坚持品种繁育与野生驯化相结合 , 科研、生产、经营并重 , 加快品种选育和种源基地建设 , 全面推行道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中药材质量水平。

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措施,加大中药材种植扶持力度,把中药材种植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纳入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生态屏障保护等项目支持范围,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2. 加强中药材示范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壮大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种植示范基地。

依托华瑞农业、宏泰药业、本草源生物科技等中药材加工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订单种植,重点在沿山片区建设板兰根、甘草、黄芪、柴胡、孜然、王不留行等特色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培育发展中药材产业链。

采取“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基地 +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中药材种植“订单式”生产和企业上下游一体化经营。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资金导向作用,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3. 提升中药材加工生产能力。

鼓励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进工艺和设备,消化优势道地中药材品种原料。

提升中药材仓储、养护等管理水平,切实解决虫蛀、霉变等问题。

采取多种形式,调动社会资本建设中药材储藏设施,形成加工中药材龙头企业集群,全面提升中药材加工转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 大力发展药菜两用蔬菜加工产业。

各乡镇在规划蔬菜产业发展时要将药菜两用蔬菜作为重点产业来抓,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种植品种。

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围绕药菜两用蔬菜开发相关产品,提高药菜两用蔬菜附加产值。

牵头单位:县农委、县林业局配合单位: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食药监局、县卫计委、各乡镇。

(二)加快中医药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竞争力1. 依靠科技研发新药产品,推进中药现代化。

坚持注重品牌、提升品质、扩大品种、持续利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和挖掘中药材资源固有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加强道地药材作用机理、生产特性及标准化研究,以及中医药领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围绕板兰根、甘草、黄芪、孜然、王不留行等优势品种,大力推进“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 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发挥全县中药材产业园优势,推进优质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和加工一体化建设。

鼓励药品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医疗机构联合攻关,建立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参与的医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中药新制剂开发。

积极打造区域生物医药基地,鼓励药品生产企业围绕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全过程,推广应用基因工程、生物催化、生物转化等绿色制造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构建符合国家规范、开放共享的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临床评价、制药工程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2. 加强保健食品及药食同源中药材的开发利用。

积极争取陇药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相关企业开发药膳、保健食品、药食同源中药材产品。

争取将地产甘草、板兰根等中药材纳入国家药食同源管理目录或申报为新资源食品,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开发食疗、保健、养生、康复产品。

鼓励扶持社会机构开展推拿按摩、艾灸拔罐、药浴熏洗、贴敷刮痧等养生保健服务和中医药与健康养老服务。

加大药食同源中药材的研究开发,积极开发涵盖食品、化妆品等日化用品的系列产品,提高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3. 推动中医药产业品牌化发展。

引导和鼓励中医药企业进一步加强品牌意识,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积极培育、申报、认定国家发明专利、中国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充分发挥我县被省农牧厅确定为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板蓝根之乡”的品牌优势,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知名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

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引导和促进中医药企业提升发展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品牌价值评估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医药产业品牌影响力。

牵头单位:县工商质监局、县科技局配合单位:县食药监局、县卫计委、县工信局、生态工业园区管委会(三)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推进绿色改造升级1. 规范药材生产企业生产行为。

按照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污染物综合治理的绿色制造和循环生产模式,实施中医药标准化提升工程,运用中药材现代化科学检测技术,推动开展中药制品和大宗道地药材标准升级,增强标准的适用性、配套性和针对性,提升药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强化药材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建立可查、去向可追的药品生产销售一体化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 健全药品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药品风险排查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和风险应急机制,实施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精准监管,强化药品生产经营管理事前预防、事中事后动态监管,实现药品安全全程无缝监管。

加快基层药品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步伐,加强基层药品 __队伍建设,提高药学和法律专业人员比重,实现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和风险信息分析评价全覆盖。

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横向联通、纵向联动的投诉举报系统、审评审批系统、药品稽查系统。

加大企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药品生产经营。

加强医药广告发布审查,严肃查处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净化医药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经营环境。

牵头单位:县食药监局配合单位:县工商质监局、县卫计委、县文广新局、县公安局(四)统筹资源优势,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1. 推动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以创建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县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优势资源,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业态丰富、结构合理的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开展针对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的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服务。

鼓励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的护理服务,大力开展中医医疗、保健、康复和治未病服务。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将康复护理延伸至居民家庭,逐步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2. 发展中医药生态养生保健旅游。

围绕全市创建全省旅游文化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要求,打造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特色基地,支持企业开发优质、安全、养生的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用品、药膳美食等,围绕医食养生、中医药康体养生、温泉养生、中药材香草花卉养生等项目,积极推广开发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熏洗药浴、温泉疗养、药膳食疗等可体验、可消费的养生保健产品,打造中医药保健养生旅游服务品牌,使养生保健产品进景区、进宾馆、进餐馆、进乡村,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推进中医药与养生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依托227 线观光游览线、乡村旅游文化示范点、方舟水世界和扁都口景区,开展养生休闲、健康饮食和养老服务,把健康养生融入旅游体育产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以山地户外运动、自行车和自驾旅游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养生保健旅游。

逐步构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网络,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加大中医药健康旅游宣传推广,推出一批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精品线路和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一批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养生保健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进中医药与养生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3. 推动健康服务多样化发展。

积极开展健康体检及咨询服务、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服务,加强各类健康体检、咨询机构和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融合建设,引导体检机构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建立健全健康保险服务机制,加大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力度,为参保对象提供多样化选择。

加快健康养老、医疗保险、健康体检等服务行业发展步伐,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健康保险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县卫计委、县民政局配合单位:县旅游局、县文广新局、县教体局(五)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同步发展,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1. 提升医疗服务综合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