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_行为与健康(含答案)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题库(含答案)--(1)(1)(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题库(含答案)--(1)(1)(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库一、选择题部分第一章心理健康与大学生成才一、单选题(10)1、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是(C)。

A.初中时期B.高中时期C.大学时期D.成年期2、21世纪成为人才的首要条件是(B)。

A身体健康B.心理健康C.社会适应良好D.人际关系良好3、我们常见的嫉妒心理属于(A)。

A轻微的心理失调B.轻度的心理障碍C.中度的心理障碍D.严重的心理疾病4、大学生常见的社会障碍主要表现为(C)。

A.情绪障碍B.适应不良C.人格障碍D.精神障碍5、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不包括(D)。

A.焦虑症B.抑郁症C.疑病症D.精神分裂症6、我国20世纪90年代,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占(B)。

A.16-20% B.30-34.4% C.37.9%D.64.4%7. 近年来,成为大学校园一大杀手的是(D)。

A.焦虑症 B.疑病症 C.恐怖症D.抑郁症8、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是(C)。

A.环境适应B.自我评价C.人际关系状况D.情绪健康9、某生患有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一旦发病起来,情绪会异常兴奋或低落,或兴奋与低落交替出现。

请问该生患有什么心理疾病(B)。

A.反应性精神病 B.情感性精神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人格障碍10. 某大一学生小明,经常感觉自己的车没有上锁,然后跑到停车点查看,请问该生患有什么症状(B)。

A.焦虑症B.强迫症C.疑病症D.偏执狂11.院学生心理访谈室是在()12.我院在线QQ咨询热线是()13.我院心理信箱是()二、多选题(6)1、常用的鉴别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包括(ABCD)。

A.个人经验标准B.社会文化标准C.症状检查标准D.数理统计标准2.大学生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ABC)。

A.焦虑症B.强迫症C.恐怖症D.精神分裂症3.人格障碍包括哪几种类型(ABCD)。

A.偏执型B.分裂型 C.冲动型 D.强迫型4.大学生中常见的精神病有(ABC)。

第三章 行为与健康

第三章 行为与健康

42
健康信念模式
对得益的认知或克服困难的决心
对行为有效性的认识: 利益>代价—放弃危险行为
对实施或放弃某种行为障碍的认识:
花费、痛苦、与自己的固有习惯相冲突等。 必须增强其信念,信念越强,采纳健康行为 的决心越大。
43
健康信念模式
提示因素
提示因素:是诱发健康相关行为发生的因 素,即诱因。 提示危险行为的坏处,健康相关行为的益 处等,可通过大众传媒、他人劝告、医生 的建议等。 提示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 性越大。
知信行模式(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 KABP或KAP)是知识、态度、 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它将人行为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 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过程:
32
知信行模式
“知”
也就是知识和学习,它是行为的基础。
通过学习(获取知识)改变原有的目标, 消除旧观念的影响,重新学习获取达到 新目标的知识和技能。
46
三、行为变化阶段模式
stages of behavior-change model 基本特征为:注重个体内在因素, 并认为人们修正负向行为或采取正 向行为实质上是一个决策过程。
47
行为变化的五个阶段(掌握):
1.无转变打算阶段(没有准备阶段) 2.打算转变阶段(犹豫不决阶段) 3.转变准备阶段(准备阶段) 4.转变行为阶段(行动阶段) 5.行为维持阶段(维持阶段)
48
行为改变阶段模式图
无转变打算阶段
打算转变阶段 转变准备阶段
前进
复原
转变行为阶段 行为维持阶段
49
无转变打算阶段
对行为转变毫无思想准备,也不知道危 害健康的行为的危害性,对于行为转变 没有兴趣。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
--可动员机体非特异性适应系统 --由于适应机制失效、会导致不
同程度的心理、行为和躯体障碍。
交流与分享:如何解决心理冲突?
钟娴彬:I am a good woman, not the best, but good enough; I am a good manager, not the best, but good enough.
二、心理健康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 生大会(1946) 认定的健康标志是:
在职业工作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过着有 效率的生活。
身体、智力、情 绪十分协调;
有幸福感;
适应环境,人际 关系彼此能谦让;
第一节 概 述
section one Introduction
基本概念 致病机制 心理行为测量
恢复正常状态时,上述激素分泌的变化正好相反。
免疫系统与中介机制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 系,一方面神经系统直接支配胸腺、淋巴结、骨髓、 脾等免疫器官,通过5-羟色胺等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 上的受体,另一方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也可通过 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每一条路都有其美丽的风景,也有其坎坷崎岖。 理智分析,作出调整; 同时放弃,另谋出路; 让时间来考验; 折衷处理,两面兼顾; 迂回而取;
四、生活事件 life event
日常生活中引起人的心理平衡失调的事件。
197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专家 Holmes对5000多人进行社会心理调查,编制 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康的影响
学习问题 恋爱婚姻问题 健康问题 家庭问题 工作与经济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环境问题 法律与政治问题
表4—9 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心理应激量表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之理论(一)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之理论(一)
所谓“适者生存”是环境适应自身还是自 身适应环境?
提示:请特别留意红色部分。
关于健康行为
“health-related behavior”
(“健康行为”与增进健康有关?)
“health practice”
( “健康行为”主体应有一种积极 状态?)
我们认为:
健康行为是个体为增强体质、 预防疾病、维持和促进自身或 他人身心健康而采取的各种行 为或行为取向。
现代心理学对“behavior”的解释
精神分析理论——行为内因说;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外因说; 人本主义理论——内在及外在因素。 我们认为,人类的绝大多数行为是人 类为使环境适应自身需要而采取的主 动行动。
第五小组的疑惑:
“我们认为,人类的绝大多数行为是人类为使 环境适应自身需要采取的主动行动,人类行为 有着复杂生理基础。”
疾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 即自觉有病后采取的行为,如明知症状却疏忽病情 或向朋友咨询有关症状细节、或寻求医疗保护;
疾病角色行为(sickrole behavior) 即经医生诊断后采取的行为,如是否遵医嘱服药、 特殊饮食或运动等。
二、健康行为形成之理论模式
学习要点: 全面了解几种理论的主要思想; 掌握每一理论的特点; 分析每一理论的得失; 寻找每一理论给予的启示。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行为养成之理论
第一节 当代健康教育理论评析
一、健康行为研究是健康 教育研究的核心
一、健康行为研究是健康教育研究的核心
现象:明知做点什么可增进健康却未 坚持;明知做了会有损健康却常做。 问题:你有这样的情况吗?
亲朋好友有这样的情况吗? 谁没有这样的情况? 从问题的答案中得出什么结论?
两个小组对教师观点的质疑:

艾滋病、性与健康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教育部体卫艺司

艾滋病、性与健康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教育部体卫艺司

艾滋病、性与健康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教育部体卫艺司第一章测试1.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侵入_____系统引起的疾病?参考答案:免疫系统2.学习艾滋病、性与健康课程的意义有______。

参考答案:可以学会理解和尊重,关心艾滋病患者,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可以更好理解科学使命与科学精神,投身艾滋病防治等科学研究。

;可以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3.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

参考答案:对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外表看上去与常人无异。

参考答案:对5.目前还没有治愈艾滋病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我国90年代卖血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关键因素是参考答案:输入混合的血液2.男男性行为者易感染艾滋病病毒,是因为参考答案:阴茎和肛门性交而易损伤黏膜3.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条件之一是参考答案:带有病毒的体液交换4.下述描述中,哪项不是大学生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我们没有为大学生提供预防艾滋病病毒的疫苗,致大学生体内缺乏抗体;5.在男男性行为者的性角色中,在下面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参考答案:角色1会被感染,角色0也会被感染6.近几年,我国报告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呈现以下什么特征?参考答案:上升7.我国每年新报告青少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中,男生与女生的性别比特征是:参考答案:男性显著高于女性8.我国每年新报告青少年学生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参考答案:以同性传播为主9.当一名青少年学生诊断为艾滋病感染后,医务人员应该将其感染结果告诉:参考答案:除本人外,不能告诉其他任何人10.当某个学生诊断艾滋病感染后,学校应该让他(她):参考答案:继续上学11.当同学中有艾滋病感染者,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则:参考答案:不会造成艾滋病在同学中传播第三章测试1.HIV病毒是哪一年被分离出来的?参考答案:19832.HIV病毒主要攻击和侵害哪种免疫细胞?参考答案:CD4+T淋巴细胞3.目前艾滋病治疗的方法是?参考答案:高效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鸡尾酒疗法)4.艾滋病治疗的时机选择,如下哪种说法正确?参考答案:一旦发现HIV感染无论CD4高低,都应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5.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HIV阳性人员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几乎没有风险。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Fishbein
• TPB—1985年由Ajzen提出
– 个体对控制行为实现的能力的信念 是行为实现的重要因素。
Ajzen
理论概念
1.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
实施某种行为的有明确指向的打算
2.态度(Attitude):
行为的倾向性。即对行为的总体评价,包括对行为信念和行为结果 的评价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 行为理论(TRA&TPB)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RA&TPB
理论背景
• TRA—1967年由Fishbein提出
– 人们的大部分行为表现实在自己的意 志控制之下,而且合乎理性。 – 人们的某一行为意向是某一行为是否 发生的直接决定因素。
健康信念模型的关键结构
对疾病易感性的感知 对疾病威胁的感知 对疾病严重性的感知 自我效能
(对采纳健康行为的能力 和信心的评价)
对行为益处的感知 对行为结果的期望 对行为障碍的感知 行为线索
理论概念
• 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 人们对于自己患某种疾病可能性的主观判断,及形成的主观信念,包 括个人对医生的诊断的接受程度,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的判断等。 • 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Perceived Severity) – 人们对于某种疾病严重性的判断,包括两方面的反应,一种是对临床 后果的反应,另一种是对疾病产生的社会后果的反应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第一节 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知信行模式(KAP/KABP) (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 KABP/KAP)

第三章健康指导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健康指导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健康指导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管理师对个体或群体的生活方式指导?A.营养指导 B身体活动指导 C控烟指导 D控酒指导2.营养指导的基本原则是()A.食物多样化 B多吃蔬菜、水果、奶类、大豆 C适量吃优质蛋白质 D少盐少油3.奶类富含(),是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A乳酸一出,比计 B钙 C氨基酸 D胆固醇4.下列食物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有?A瘦肉 B蛋黄 C鱼类 D动物内脏5.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每天烹调油()。

A.3g;25~30gB.5g:26~30gC.6g;25~30gD.8g;26~30g6.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g,女性不超过()gA.20;10B.25;15C.30;20D.35;257.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摄入量是不超过()A3g B5g C.6 D.8 8.8.对于成年人来说,轻体力劳动者每天能量摄人量男性为()kal,女性为()kealA.1800;1350B.2250;1800C.2500;2050D.3000;25509.下列哪项不属于运动强度的测量?A.肌肉 B心率 C代谢当量 D自我感知运动强度10.一名26岁的体操运动员,身高175cm,体重70kg,他的最大心率(),中等强度的心率()? AB..175;105~194;105~131 C.175;116~145 D.194;116~14511.某人的代谢当量为35MEs时,则此时他的活动强度是?A.静态行为活动 B低强度活动 C中等强度活动 D高强度活动12.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测量:传统上用可重复 ()次以下的负荷测试力量,用可重复() 次以上的负荷测试耐力。

A.2;10B.3;12C.5;15D.8;2013.下列关于肌肉耐力测试,说法正确的是:A给定速度、重复抗阻力动作的频率。

B给定次数、重复抗阻力动作的频率C给定频率、重复抗阻力动作的次数。

__行为与健康(含答案)

__行为与健康(含答案)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复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1.“有人爱吸烟,又害怕得肺癌”属于的动机冲突是( D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双重趋避式冲突 D.趋避式冲突2.健康相关行为是( B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C.促进健康的行为D.危害健康的行为3.人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去医院看病( D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4.身残志坚,积极康复属于 ( A )A.病人角色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5. 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的行为表现是(C)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6.发生地震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带属于( A )A.预警行为B.日常健康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保健行为7.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是(A)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8. 儿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B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9. 乘车系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10.小学生每年体检属于( B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11. 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B)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1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等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C )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日常健康行为D.避开环境危害E.遵医行为13.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要素中,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是(B)A.行为主体B.行为客体C.行为手段D.行为结果E.行为环境14.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体现行为基本含义的S模式是(B)A.R—S—OB.S—O—RC.O—S—RD.R—O—SE. S-R-O15.讳疾忌医属于( D )A.不良生活方式B.A型行为模式C.致病行为模式D.不良疾病行为16. 知信行模式中强调的关键步骤是( C )A.知识的传播B.知识的吸收C.信念的形成D.行为的养成E.技能的掌握17. 有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的知识就会有相应的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B.知识和行为没有关系,如医生有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医生吸烟率并不低C.知识是行为产生的基础,是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D.知识是行为产生的后果18. 不属于知信行模式的是(B )A.获取知识B.需求需要C.相关行为 D.态度 E.信念19. 在疾病治疗中,患者由于药物副作用感到不适而停药,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应解释为(D)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低的自我效能20.不属于“健康信念理论模式”内容的因素为( A )A.内部、外部回报 B. 对疾病易感性与严重性的认知 C. 社会人口学因素 D. 提示因素21. “认为戒烟会影响到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属于健康信念模式中的( B )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高的自我效能22. 人们患了某种疾病后,由于怕浪费金钱和时间而不愿意就诊,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可解释为( D )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低的自我效能23.和吸烟者讨论吸烟的利弊,启发"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帮助吸烟者做出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复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1.“有人爱吸烟,又害怕得肺癌”属于的动机冲突是( D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双重趋避式冲突 D.趋避式冲突2.健康相关行为是( B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C.促进健康的行为D.危害健康的行为3.人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去医院看病( D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4.身残志坚,积极康复属于 ( A )A.病人角色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5. 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的行为表现是(C)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6.发生地震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带属于( A )A.预警行为B.日常健康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保健行为7.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是(A)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8. 儿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B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9. 乘车系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10.小学生每年体检属于( B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11. 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B)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1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等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C )A.保健行为B.预警行为C.日常健康行为D.避开环境危害E.遵医行为13.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要素中,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是(B)A.行为主体B.行为客体C.行为手段D.行为结果E.行为环境14.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体现行为基本含义的S模式是(B)A.R—S—OB.S—O—RC.O—S—RD.R—O—SE. S-R-O15.讳疾忌医属于( D )A.不良生活方式B.A型行为模式C.致病行为模式D.不良疾病行为16. 知信行模式中强调的关键步骤是( C )A.知识的传播B.知识的吸收C.信念的形成D.行为的养成E.技能的掌握17. 有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的知识就会有相应的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B.知识和行为没有关系,如医生有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医生吸烟率并不低C.知识是行为产生的基础,是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D.知识是行为产生的后果18. 不属于知信行模式的是(B )A.获取知识B.需求需要C.相关行为 D.态度 E.信念19. 在疾病治疗中,患者由于药物副作用感到不适而停药,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应解释为(D)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低的自我效能20.不属于“健康信念理论模式”内容的因素为( A )A.内部、外部回报 B. 对疾病易感性与严重性的认知 C. 社会人口学因素 D. 提示因素21. “认为戒烟会影响到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属于健康信念模式中的( B )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高的自我效能22. 人们患了某种疾病后,由于怕浪费金钱和时间而不愿意就诊,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可解释为( D )A.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B.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C.知觉到行为的益处D.知觉到行为的障碍E.有较低的自我效能23.和吸烟者讨论吸烟的利弊,启发"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帮助吸烟者做出抉择。

该技巧适用于( B )A.无戒烟愿望者B.对戒烟犹豫不决者C.准备戒烟者D.正在戒烟者E.刚刚戒烟成功者24. 根据“改变阶段模式”,尼古丁替代疗法常用于(C)A.没有戒烟愿望阶段B.犹豫不决阶段C.转变行为阶段D.预防复发阶段25. 根据“改变阶段模式”,下列措施中适合运用于“犹豫不决阶段”的是( A )A.引发动机式交谈B.离开诱发烟瘾的环境C.使用尼古丁口香糖D.积极应对挫折、压抑等消极情绪26. 一位习惯静坐生活方式的女士并不准备锻炼,此时健康教育的重点是( C )A.拟定锻炼计划B.介绍锻炼的方法C.介绍不锻炼的危害D.帮助他寻找锻炼伙伴E.请该女士的家属和朋友支持27.当吸烟者吸烟时,给予讲解吸烟致癌等事例,从而帮助矫正吸烟行为,这种个体行为矫正方法为( C )A. 脱敏疗法B. 示范疗法C. 厌恶疗法D. 强化疗法28. 护士对实施母乳喂养的乳母给予鼓励,属于(D)A.脱敏法B.示范法C. 厌恶法D. 强化法E. 消除法29. 当酗酒者酗酒时,给予能引起负性心理效应的刺激,从而帮助矫正酗酒行为,这种个体行为矫正方法称为( B )A.脱敏疗法B.厌恶疗法C.示范疗法D.强化疗法30. 如果小女孩一天不咬手指甲,就给她1元钱作为奖励,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A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31. 如果小女孩每咬1个手指甲,就罚1角钱,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C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32. 如果小女孩咬手指甲,就不发给零花钱,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D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33. 小女孩每天都要练80个毛笔字,如果小女孩不咬手指甲,就可以少写20个字,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B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34. 小女孩在家不喜欢吃青菜,父母在饭桌上表示最爱吃青菜,而且还吃很多的青菜,这种行为矫正方法属于( C )A.脱敏疗法B.厌恶疗法C.示范疗法D.强化疗法二、多选题(每题2分)1.下列行为中属于危害健康行为中的不良生活习惯的是( CE )A.酗酒 B.性乱 C.偏食 D.隐病行为 E.高脂高糖饮食2. 下列属于危害健康行为的是(BCDE )A.预警行为B.讳疾忌医C.有多个性伴侣D.瞒病行为E.暴饮暴食3. 下列描述符合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的是(ABCDE )A.有利性B.适宜性C.和谐性D.一致性E.规律性4.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中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包括(ABE )A.知信行理论B.健康信念模式C.创新扩散理论D.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E.行为变化阶段模式5. 在健康信念模式中,属于对疾病威胁的认知的是(AB )A.知觉到易感性B.知觉到严重性C.知觉到益处D.知觉到障碍E.自我效能6. 团体行为干预的优点是(ABCE )A.有政策和资源保证B.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C.系统化程序化D.组织对全体成员给予过多关注E.效果显著而持久7. 团体干预的措施包括(ABCDE )A.开发领导B.动员群众C.培训骨干D.利用舆论和规范的力量E.采用综合干预手段8.常用的行为矫正法包括(ABCDE )A.系统脱敏疗法B.示范疗法C.厌恶疗法D.强化疗法E.接触脱敏疗法9. 阶段变化理论认为,行为改变过程中属于认知层面的心理活动是(ABC )A.情感唤起B.自我再评价C.社会解放D.求助关系E.反思习惯10. 阶段变化理论的局限性有(BCD )A.对成瘾性行为效果不明显B.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考虑较少C.对行为变化做描述性解释D.实践中各阶段间的划分和相互关系不易明确E.考虑到信念对于行为改变的作用11.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包括(ABCDE )A.信息的权威性B.传播的效能C.恐惧因素D.行为的效果E. 行为的效益12. 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E )A.遗传因素B.心理因素C.生理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E.自然环境因素13. 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学因素包括(ABCDE )A.需要B.动机C.恐惧D.认知E.意志三、填空题(每空1分)1.行为过程的S-P-R公式中,S代表,P代表、R代表。

(内外环境的刺激、人、行为反应)2. 一个人在浏览健康杂志时,匆匆翻阅,突然一个标题是他感兴趣的,立即停下来阅读,这种现象称为。

(选择性知觉)3. 知信行模式认为行为改变有两个关键步骤,即和。

(确立信念、改变态度)4. 对团体行为进行干预是,就要利用影响和改变团体成员的信念态度和行为。

(团体压力)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1. 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包括内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 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

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

3. 促进健康的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4. 危害健康行为是指个体和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的一组行为。

5. 人的行为是指具有认知、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人,对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动反应。

6. 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1分)即是否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成功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

7. 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

该模式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基础。

人们如果具有与疾病、健康相关的信念,就会采纳促进健康行为,改变不良行为。

8. 行为矫正:是健康教育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定的手段,帮助和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特定行为的干预过程。

9. 行为指导:通过语言、文字、声像等材料进行信息传播、教育培训和具体指导来帮助教育对象产生某些健康认知,建立和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五、简答题(每题6分)1. 简述人的行为构成的五要素。

P382. 简述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P393. 简述阶段变化理论中的行为变化阶段。

P52六、论述题(每题10分)什么是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该模式有何局限性?请举例说明。

知信行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该模式认为知识是基础,科学的知识有助于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行为;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行为改变是目标。

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该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为要使知识转化为行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有很多因素可能影响知识到行为的顺利转化,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行为形成或行为改变的失败。

知识、信念与态度是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有了前者并不一定导致后者。

比如,许多人明知道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但是不打算戒烟,就无法实现戒烟,或者虽然也有戒烟的动力,但是就是无法成功戒烟。

七、综合应用题(10-15分)1. 试述如何利用知信行模式对高血压病人进行低盐饮食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帮助人们低盐饮食的危害等,人们接受了这些知识,确信低盐饮食对于降低血压有好处,在这样的信念支配下,形成采纳低盐饮食的态度,最终可能采取低盐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