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课后集训 4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四)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体现了()

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

C.西汉时法家思想开始得到重视

D.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A[“霸道”即法家思想,“王道”即儒家思想,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体现了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故A项正确;汉宣帝强调“霸王道杂之”,这并非在抨击儒家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兼采百家之长,故D项错误。]

2.(2019·郑州一模)下表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

汉代集议所引理据考

时期议题理据内容

汉文帝民政·议可以佐百姓之

灾异

阴阳不调,日月薄蚀,年谷不登,

大遭旱蝗饥馑之害,谪见天地,

灾及万民

汉武帝礼法·议尊宝鼎祥瑞今鼎至甘泉,以光润龙变,承休无疆。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

汉光武帝人事·议郡守不宜频更灾异六年有日食之异

A.民间迷信思想的盛行

B.“天人感应”观念普遍流行

C.皇权政治的神秘色彩

D.政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C[祥瑞、灾异往往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认为它们是天命的象征,是上天对人君施政的肯定或谴告,其主要政治功能在于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服务,故选C项;材料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无法反映民间迷信思想问题,故排除A项;灾异、祥瑞是“天人感应”的反映,但看不出“普遍”流行,故排除B项;自然环境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为皇权服务,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故排除D项。]

3.(2019·乌鲁木齐一模)为了强调和倡导忠君,汉代经学提出了“家国同构”理论,也就是把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这说明()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

C.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D.儒家主流地位的确立

D[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选官注重忠孝节义,这与董仲舒的新儒学中的“三纲五常”相符,说明当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故选D项;“大一统”局面形成于秦朝,故排除A项;宗法血缘观念的强化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项;小农经济模式的巩固与材料表达信息无关,故排除C项。]

4.(2019·德阳一模)西汉初,文人创作群体以诸侯王为中心,创作多是抒发怀才不遇之情;西汉中叶以后,创作群体逐渐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多是渲染皇帝的尊严或者描写帝王游猎的宏大场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权威的加强B.儒学正统地位形成

C.选官制度的变革D.文化专制空前加强

A[题干提及文人创作群体由以诸侯王为中心转移到以朝廷为中心,创作内容变为渲染帝王,结合所学汉朝中央集权加强的知识可知,A项正确;儒学正统

地位形成是中央集权加强的思想要求,并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西汉察举制强调孝廉,与题干无关,故排除C项;文化专制空前加强是在明清时期,故排除D项。]

5.(2019·龙岩质检)《史记》《汉书》的本纪和人物传大都开门见山,直述人物言行。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

B.史书编写体例的革新

C.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

D.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

C[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体现史学以门阀士族的家传为重要依据,反映当时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故选C项。]

6.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

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

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

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

B[由材料“远离政治,回避现实”并结合魏晋时期战争不断,政治黑暗,推知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为此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和现实失望而选择逃避,故选B项;门阀士族垄断仕途是魏晋政治黑暗的具体表现,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玄学而非佛教,故排除C项;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属于思想文化因素,而非社会因素,故排除D项。]

7.(2019·汕头一模)北魏后期,许多北方的汉族士大夫认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

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这种认识反映了()

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然较稳固

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传播趋势

C.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势日趋明显

C[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的大融合,从材料中“北魏后期……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等信息来看,这种认识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合,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大规模南迁,文化也自北向南传播,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趋势,故排除D项。] 8.(2019·深圳二模)汉字“丁”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B[材料中甲骨文中的“丁”字形状分析,说明商周时期建筑中主要使用竹钉、木楔等榫卯结构,篆书中的“钉”体现了“丁”的金属质地,则说明春秋战国至秦时期已经出现了金属钉子,因而汉字“丁”的变化反映了商周至秦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选B项。]

9.(2018·泰安一模)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