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生活环境、基本特征、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述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这三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无种子,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了解了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对归纳植物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基础。学生虽然经常察周边环境的绿色植物,但很少对其进行系统观察。教师可安排前置性观察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培养团队协作和归纳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通过展示交流,树立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1、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实物的观察及分析

2、认同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交流为主。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一组绿色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绿色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有什么新发现?”,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

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将它们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其中,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的,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等方面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走进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世界吧

探究新知

一、藻类植物

预习提纲:

1.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藻类植物的形态与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它们有没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

3.说说藻类植物对生物图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上课利用采集实物的图片,展开藻类植物的学习:认识各种藻类,进行自主探究,汇报展示探究的成果。

进行自主探究采取小组合作、实物观察、讨论交流的方式,对藻类植物的三个问题进行组内合作学习。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小组代表作为“小老师分别交流探究的成果。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藻类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并进行点拨引领,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这种结构特点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藻类植物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不需要有专门的吸收养料、运输养料。

学以致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江水会变绿其实,“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水也会变绿,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二、苔藓植物

教师出示墙藓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过渡到苔藓植物的学习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讨论:

1.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借用放大镜观察苔藓植物是否有根茎叶?找出与藻类植物的主要区别这些区别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吗?

学生进行充分的实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各组相互补充,最终认识到: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对于假根,教师补充说明:假根结构简单,只起支持和固着作用,要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植株比较矮小,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大片分布在森林和其他阴湿的地方,但是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很难找到苔藓植物,为什么呢?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4—75,了解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另外,收集资料的学生补充介绍苔藓植物还有保持水土等作用。

三、蕨类植物

教师出示蕨类图片和实物:“根据苔藓植物的形态特点,请你判断,这两株植物是不是菩藓植物?学生不难判断,因为这两株植物和苔藓植物相比,要高大的多。教师介绍这是蕨类,地上看到的部分是叶, 这部分内容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去完成,自学的方法是:运用对比法,观察实物,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比较类植物与藻类和苔藓植物的异同点导学问题:

1.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如何?

2.蕨类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有何不同,使蕨类植物高大得多?

3.蕨类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

然后以抢答的方式交流自学结果,学生互为补充: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都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但由于类植物除具有茎和叶外,还具有了根和专门的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而且,蕨类植物除了食用、药用等作用外古代的蕨类遗体埋在地下,经过漫长的

年代,变成了煤,具有经济意义。

接着,学生观察并触摸肾蕨叶片下表面的孢子囊群及里面的生殖细胞孢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而靠孢子繁殖”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下节学习“种子植物”作铺垫

让学生比较发现三类植物的内在进化规律: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升华所学知识,也为后面学习生物进化莫定基础,并再次认同“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并从中发现植物进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梳理巩固:

让学生填写表格,对比藻类、苔藓和蕨类(PPT展示藻类、苔藓和蕨类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结构表格)。

布置作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