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需要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对社会的维护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我们与法律》的相关内容,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法律的理解更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维护法律的权威。

3.引导学生理解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对社会的维护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意义。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制作PPT,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如生活中的纠纷,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甲和乙因为一件小事发生纠纷,最后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了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法律,这个纠纷该如何解决?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类似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需要遵守法律。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法律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

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的意义。

5.拓展(10分钟)讨论: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我们与法律同行》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我们与法律同行》教案
教材分析:
初中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影响。

本科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市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着力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历史重任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
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
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我校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教学策略:
借助新教材的平台,讲讨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融为一体,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观看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微课,以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来解决本科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和互助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提出、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板书设计2: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多、理论性强,问题都比较抽象、难懂,很多法律用语是学生第一次见到。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列举材料、案例分析等形式特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同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在探究发现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对法律的情感。

本节课教学内容多,知识点杂,设计的活动多,可能与课堂的有限时间冲突,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合理地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避免前松后紧。

初中道德与法治《我们与法律同行1》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我们与法律同行1》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我们与法律同行1》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请同学们影响?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二、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导入: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开启与法律同行的旅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与法律同行(板书)。

同学们: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法律素质才能成为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设计意图:配备轻松的音乐,给学生提供一个愉悦的环境。

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主动提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觉。

)教师引导:说到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几个方面,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新 16 字方针?环节一:多媒体展示:四副漫画(见课件)教师引导: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结合漫画的内容,想一想;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设计意图:结合课本“运用你的经验”的内容,以形象直观的漫画形式,呈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将时政和课本的内容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生回答:(略)教师引导: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多媒体展示:小结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我们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对学习的内容及时概括总结,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

)教师引导:但是,法律的保障功能不可能自动实现,它需要人们从态度上要尊敬、推崇,行为上要遵守。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首先要学会依法办事。

多媒体展示:学会依法办事教师引导:什么是依法办事呢?就是在做事之前,要想一想,法律赋予我哪些权利,法律要求我必须履行哪些义务,我可以做什么,我不可以做什么,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然后再行事。

(设计意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依法办事的含义,为后面知识点的学习做铺垫。

)教师引导:那么,怎样依法办事呢?让我们先从小宇的苦恼说起。

环节二:多媒体展示:探究与分享:小宇的苦恼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法律信仰,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守捍卫者。

1.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学生活动预设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人违了法,犯了罪,却茫然不知;还有一些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非法侵害,却无动于衷,这都与其不知法、不懂法有直接的联系。

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我们应通过学习了解法律的规定,做到知法于心,与法同行。

二、合作探究探究一: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学生阅读教材P101探究与分享小宇家的事,探讨:你认为小宇应该怎么做?为什么?交流点拨:小宇应该找到社区或当地政府,由他们出面劝说并制止爸爸的暴行,也可请求法律援助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妈妈的合法权益。

请学生回答学生阅读教材P101小宇家的事,学生阅读教材P101分享,中学生晓程如何应对不法侵害,探讨探究二:用合法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学生阅读教材P101下面探究与分享,中学生晓程如何应对不法侵害,探讨: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交流点拨:晓程可以告诉父母、老师,也可以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因为当我们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忍气吞声,不能纵容违法犯罪行为,而应通过合法的途径使问题得到解决,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探究三:尊崇法律、信仰法律学生阅读教材P102探究与分享宪法宣誓制度,探讨: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交流点拨:有利于树立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学生阅读教材P102宪法宣誓制度,探讨:学材P102下面探究与分享,“教育法、旅游法、环境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优秀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优秀教案
树立法律信仰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活ຫໍສະໝຸດ 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题
播放视频,提问:新的法规的出台,使网约车合法了,如果你是网约车司机会有什么感想?
如果你是普通乘客,会有什么想法?
学生观看视频,个别回答。
通过视频直截了当地点明“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从而导入课题:我们与法律同行
共享收获
教师对板书进行归纳,课堂总结、教师寄语
师生互动,根据教师板书,学生总结课堂收获。
梳理知识脉络,达成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学生读材料,并结合书本知识作出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后,展示问题答案。
通过真实案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案例中感受到我们生活中违反法律的现象屡有发生。
通过对同一个案例,两个人不同的行为的分析,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会依法办事”
破题
展示资料: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查办贪腐案件的故事。剧中主人公侯亮平多次强调要树立对法律的信仰。
引用名人民言,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细读教材,了解法律信仰的要求。
该活动是为了突破难点,把抽象的法律概念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
升题
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今日,某网站在征集建设法治中国的金点子
请你出谋划策,提供一些可行的做法。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和同学分享交流。
此环节主要是为了升华主题,通过学生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如果学生不会,可以提醒学生参考教材的事例。
析题
展示某女士于2015年12月12日通过Uber手机软件预定了一辆从黄浦区海潮路到浦东机场的专车,途中发生追尾事故。当事司机李某在发生车祸后,并未第一时间对乘客进行救助,反而下车与追尾车辆理论,事后不仅对该女士的伤情不闻不问,还故意躲避乘客及家属。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课《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四、怎样树立法律信仰?
答:1、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
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2、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
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遵法守法的意识
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3、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成为
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2.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

以及做法?
Ⅲ 3.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青 少年有哪些要求?
在小哲观看了党的第十九次代 表大会视频直播以后,特别是 针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深 入展开了社会调查、资料搜集、 随机拍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 探讨青少年如何走依法治国之 路。
本节课将以小哲的调查、研 究为线索进行探讨,看看我们 怎样才能更好为十九大献礼与 法律同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而努力。
宪法
3.下列图中两圆分表代表法律、道德调整的对
B 象和范围,其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B
C
D
法律调控的是人们的行为, 道德调控的是人的行为和思想。
4.小林升入中学后,为方便上学,爸爸为他购买了 一辆价值近千元的自行车。一天放学后,小林发 现停放在学校大门外的自行车被盗。对此,你认
C 为小林的正确做法是( )
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
捍卫者。我们要树立法律信仰。
②我们还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遵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小李在工地辛苦工作一年,工地负责人竟以种种 借口拖欠工资不还。万般无奈,小李要用最正规、
B 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讨回工资,该手段是(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我们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较片面,理解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我们与法律息息相关。

2.难点: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制作PPT,展示案例和相关知识点。

3.准备时间:约1课时(45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场景,如法庭、警察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典型案例,如盗窃、诈骗等,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维护权益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巩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2我们与法律同行》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内容主要包括: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维护法律尊严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法制观念较为淡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学会维护法律尊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场景,让学生参与体验。

3.准备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校规等,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法律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法律的认识和看法。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会依法办事
活动一:遵守法规
情景一:共享单车的出现,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有效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1公里”的难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图为小学生骑行共享单车。

问题:你怎么看待这一行为?
提示:这是不安全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结论:因为没有遵守法律,得不到幸福的保障,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2条之规定: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

情景二:近来,针对共享单车的破坏、私占、诈骗等各种不端行为频出。

思考: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
结论: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惩罚等。

问题:这两则案例给我们哪些共同的启示?
教师总结:共享单车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使用者的守法
意识和守法行为。

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

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之规定: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破坏更加严重者,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的“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予以定性。

活动二:你说我说
网友言论:共享单车余额不能退款,要怎么维权?
引导: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能以恶治暴,必要时通过法治的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利益。

教师总结:培养习惯
依法办事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树立法律信仰
活动三:谈古论今——孝公之问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和同学进行讨论,极回答问题。

2000多年前,秦孝公励精图治,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有一天,秦孝公问商鞅:这些制定出来的法律,如何让老百姓遵守呢?这一问被当代学者称为“孝公难题”或“孝公之问”。

要解决“孝公难题”,让“纸上的法”变成“现实的法”,治本之策、当务之急就是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

(教材P102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宣扬宪法的权威,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教师讲述: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特别强调:法律至上。

活动四:漫画解读
问题:这两幅讽刺漫画揭示了什么现象?
提示:漫画反映了一些人法律至上意识明显不足,遇事信权不信法、信钱不信法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这是缺乏法律信仰的现象。

活动五:法治与道德
(教材P102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