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比较与可持续发展思考

合集下载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维护的重要基地。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资源保护不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威胁着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从立法保护、管理体制、科学监测、公众参与和社区发展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资源保护不力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但由于部分地区的资源保护不力,导致野生动植物面临破坏和灭绝的危险。

一些非法采伐、滥捕滥猎等行为严重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是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过度开发、污染等现象严重威胁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3.管理体制需要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由国家、省、市、县一级的自然保护管理机构组成,但由于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不畅,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等。

二、可持续发展建议1.加强立法保护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资源利用行为,增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完善管理体制应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加强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3.加强科学监测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科学监测工作,建立全面、系统的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并不尽如人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 人为干扰过大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一些不法砍伐和捕杀野生动植物的行为,严重危害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一些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村民也存在非法狩猎和非法采伐行为,给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2. 管理薄弱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着管理薄弱的问题,缺乏专业的保护人员,缺乏专门的科研力量,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不到位,导致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3. 保护政策不够完善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管理政策制定不够科学,监督执法不力,导致了保护工作效果不佳。

1. 加大宣传力度应该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2. 完善管理体制应该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投入,提高管理效率。

3. 增加保护资金应该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资金,保障自然保护区的正常运转。

4. 强化法律法规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监督执法制度,提高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保护自然资源的合法权益。

5. 加强团队建设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团队的建设,提高管理团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管理能力,保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6. 加强科学研究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力量,加强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7. 增加保护区表现力应该增加保护区的表现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理解,形成社会监督的合力。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生态系统逐渐恶化的当下,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只有通过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共同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高正林(红河阿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红河654499)摘要:随着生态环境破坏、污染以及物种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到人类正常生产生活,也使得人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迫切性。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国家积极投入建立自然保护区,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针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等,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针对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希望对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X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08-0193-030引言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为了短期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自然资源逐渐减少,使得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并且伴随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国家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成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随着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珍稀树种、濒危野生动物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管理。

但是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管理难度大,其中存在很多薄弱的地方,在经费方面投入不足,无法满足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实际需求,而且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那么如何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自然保护区涵义自然保护区也被称为自然禁伐禁猎区、自然保护地,以下从两个角度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分析。

从广义角度来说,自然保护区指的是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包括自然保护区本身,也包括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遗迹地等;从狭义角度来说,自然保护区指的是以保护特殊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而划定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主要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保护区与保护地理特点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管理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为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中国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的自然保护区以及它们的保护地理特点。

一、中国的主要自然保护区1.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是中国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也是全球高寒湿地和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代表。

该保护区以保护水源地、珍稀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为目标,涵盖了大面积的高寒草甸和湿地。

2.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四川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熊猫自然栖息地。

该保护区面积广阔,富有高山、森林和竹林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大熊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也是其他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3.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和甘肃省交界处,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祁连山脉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被誉为“北方的第一山脉”,保护区包含众多的高山湖泊、雪峰和森林,拥有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同时也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4.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区位于重庆市和湖北省,是三峡水库蓄水后形成的一片广大的水域和湿地。

该保护区的建立旨在保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修复湖泊水质和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5. 孔雀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是中国最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

保护区内拥有大片的湖泊、沼泽、河流和湿地,是孔雀、黑颈鹤等珍稀鸟类的繁殖栖息地,也是濒危物种滇金丝猴的主要分布区。

二、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地理特点1. 多样的生态系统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特点之一是拥有众多多样的生态系统。

从高山到湿地,从草原到森林,这些保护区涵盖了中国大部分的自然环境类型。

这些多样的生态系统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

2.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通常位于地理条件特殊的地区。

例如,一些保护区位于高山地带,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这些地区的高海拔和严寒条件对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区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科研与保护的脱节以及社会参与度不高等。

管理体制不完善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体是自然资源部,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环保组织等都参与导致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规范,难以形成有效的统一行动。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自然保护区管理发展的另一大问题。

目前,虽然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仍然不足以满足保护区的基本需求。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而当前的资金投入仍然存在不均衡、不稳定的问题。

监管力度不够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个难题。

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科研与保护的脱节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个问题。

科研与保护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

但在实际操作中,科研与保护往往脱节,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保护行动,保护的需求和科研的发展不能有效衔接,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效果不佳。

社会参与度不高也是制约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然保护区涉及到大量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当地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

但目前社会参与度不高,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保护效果不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可持续发展建议:一、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的职责。

二、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保护区基本建设和日常管理的经费需求。

中国大陆自然保护地概况及分类体系构想

中国大陆自然保护地概况及分类体系构想

中国大陆自然保护地概况及分类体系构想中国大陆自然保护地是指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
设立的特定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等。

目前,中国大陆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包括自然保护区、自然遗产、生物圈保护区、湿地公约区等不同类型。

其中,自然保护区是最基本的自然保护地类型,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风貌为主要目标,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遗产是指具有独特自然价值和重要科学价值的地方,如黄山、张家界等景区就被列为自然遗产。

生物圈保护区则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自然保护地。

湿地公约区则是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总的来说,中国大陆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分类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1 -。

浅析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浅析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用。
1 . 有 效保 护 了重要 的生态 系统 、 .2 1 野生 动植 物 资源 和 基 因资 源 长 期 以来 保 护 区基 础 设 施 和 管护 能力 的落 后 , 大地 制约 了保 护 区功 能 的发 极 挥 和有 效 的管 理 ,近 年来 通 过对 保 护 区巡 护 站 ( )管 理局 址建 设 、 点 、 设施 设 备 的完善 、 研监 测 科
总 面积 的 65 %。 . 3
态 意识 、 进 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及 构建 和谐社 会 发 促 挥 了积极 作用 。
111 促 进 了 自然 保 护 区 网络 的 形 成 国 家 积 . .
1 . 树 立 了我 国重 视生 态保 护 的 良好 形 象 .4 1 自然保 护 区是 生 态建设 的主 体 , 它往 往 代表 着 一 个国家生态建设 的水平高低 。作为生物多样性大 国, 国是《 我 生物多样性公 约》 《 、濒危野生动植物 种国际贸易公约》 《 、 湿地公 约》 《 、 防治荒漠化公 约》 《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5 等 个公约的签署 国。 通过 加 大 自然 保 护 区 的建 设力 度 , 分 反映 了我 充 国在 生态 建设 上 的重 视 和 支持 程度 , 为 保护 生 也
我 国 自然保 护 区飞速发 展 , 量 和面 积 已居 数 世 界 前列 , 有 效 管理 水 平 普 遍 较 低 , 量 应 当 但 大
设 备 的配 备 , 于保 护 区加 强 执 法 能 力 、 展 主 对 开 要 保 护对 象监 测 , 而进 行 适应 性 管理 都 奠定 了 从
坚 实 的基 础 。
识 、 展科 学 研 究 的重 要 场 所 , 进 行 生 物 多 样 开 对
性保护教育 、 弘扬 生 态 文 化 、 高广 大公 众 的生 提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自然资源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日益短缺,自然环境日益恶化,这也带来了保护自然环境的压力和紧迫性。

作为国家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成效近年来,我国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

截至目前,我国共建有近300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300万公顷。

这些自然保护区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和植物动物种类丰富多样,是我国宝贵的自然遗产。

通过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和恢复了生态系统,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保障了生态安全,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虽然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保护区面积的不足。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虽然超过了1300万公顷,但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

其次,保护区范围的划分存在盲区。

在现实中,很多自然保护区范围的划分还没有完全根据科学规律和实际情况制定,因此一些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未能被完全保护起来。

再次,保护区管理的机制不完善。

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上级领导的部门管理模式不满足自然保护区的实际需求等。

最后,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需要提高。

由于不少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经验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加大保护区面积。

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措施。

因此,在现实中,应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范围,完善保护机制,确保保护区面积的不断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比较与可持续发展思考陈世清(华南农业大学森林经理研究室,广州510642)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在我国出现了同一地域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的混乱局面,对自然保护事业与公众娱乐事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文章从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出发,对三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针对当前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制订国家遗产法、建立新型的国家遗产管理体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促进我国自然保护事业与公众娱乐事业的和谐、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326 22;S759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22(2008)02-0006-05On Nature Reserve Typ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CHEN Shiqing(Forest M anage ment Institute ,SCA U,G uangzhou 510642,China )Abstract:Since the 1990s,beause of various reasons and pursuit for economic benefits,a protected area is concurrently designated as a nature reserve,a forest park and a sightseeing area Such a confusing situation has caused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 ent of nature protection and public entertainment undertakings This paper,w ith the ex isting law s and regulations of China as the basis,has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hree It also suggests that a national law on heritag es and a new national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superv ision system be developed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e protection and public entertainment undertakings Key words:nature reserve,forest park,national park,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07-12-10;修回日期:2008-02-25作者简介:陈世清(1966-),男,江西修水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森林经理、生态旅游科研与教学工作。

1872年,美国建立黄石国家公园标志着世界自然保护事业与公众娱乐事业的开始。

1956年,中国在广东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标志着中国现代自然保护事业的开端。

随着改革开放与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1982年开始建立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

然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在我国出现了同一地域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风景名胜区或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森林公园的混乱局面,从而对自然保护事业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比较它们三者之间的差别,将有利于我国自然保护事业与公众游乐事业和谐、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2008年4月第2期林业资源管理F OREST R ESOU RCES M ANA GEM EN T April 2008No 21 保护区类型比较在我国,普遍认为保护区的类型不外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三大类。

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它们之间的界线有进一步模糊的趋势。

然而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来看,这三者的区别是明显的。

1 1 概念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条规定: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条指出: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第二条指出: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物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

1 2 标准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条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一)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四)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五)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原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6)第二条规定: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应当划为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没有规定在什么地域应当设立风景名胜区。

当然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也没有相应的规定。

总之,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标准非常明确,而在什么区域建立风景名胜区或森林公园,则是模糊的。

由于这些保护区域的设立与否是由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批准的,风景名胜区或森林公园设立的越多,意味着相关的主管部门的地盘越大,显示权威的场合、可能的权利或潜在的!寻租∀机会就越多,因此,在设立风景名胜区或森林公园时,出现了从部门利益出发,抢地盘、占山头,主观性、随意性较强的现象。

或许这正是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主管部门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时不想对设立标准或条件予以明确的原因之一。

1 3 功能不同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一条指出: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一条指出: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第二条指出: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第一条指出:合理利用森林风景资源,发展森林旅游。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1 0 4条提出:森林公园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应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保护、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休憩、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逐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 4 管理机构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工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城乡建设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八条规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7第2期陈世清: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比较与可持续发展思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林业部主管全国森林公园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公园工作。

2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在我国出现了在同一地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相互重叠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 1 功能混淆在我国无论是从概念,还是建立标准,以及立法目的来看,三者在功能上是非常明确的: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就是保护!而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休憩、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虽然也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但其保护目的是为了风景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与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保障各种自然生态得以在不受人为干扰的条件下自然演替,使各种珍稀物种的遗传物质得以保留与延续是不同。

然而有些地方从发展地方经济出发,加上自然保护区本身经费困难,为了进一步方便开发自然保护区资源,而加挂风景名胜区或森林公园的牌子。

另外有些森林公园或风景名胜区为了扩大影响或多几个部门主管,而多挂自然保护区的牌子,使得他们可以从多个部门得益。

所有这些其实质上是部门利益的反映,说重些是封建割据思想的表现。

2 2 立法层次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其最高层次的法规也仅有 条例,而森林公园到目前为止,仍停留在部门规章的层次上!原国家林业部于1994年颁布了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至今已有湖南、山西、四川等制订了省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或条例。

在广东,除广州市有 广州市森林公园管理条例、东莞市有 东莞市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外,目前还没有省级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管理的地方法规。

林业部门在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管理中的职能无法明确,地方和社会投资建设森林公园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森林公园被蚕食、侵占等行为无法及时制止,导致林业主管部门在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削弱[1]。

2 3 管理职能不明无论是风景名胜区还是森林公园,其建立目的都是为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或森林风景资源,发展旅游业,然而无论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还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或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都没有明确在风景名胜区或森林公园开展旅游由谁主管,而按国务院职能划分,旅游局是旅游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因此就造成了资源主管权与资源开发权的矛盾[2]。

这也是造成目前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管理体制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2003年浙江省在进行国有林场改革时,就将95个国有林场中的88个转型为森林公园,而由省或地方旅游局主管;在广东,如湛江市森林公园就由市公用事业局管,而在潮州市的某林场转型为森林公园后其隶属关系也改变由市环保局管理。

2 4 资源产权不清森林旅游业是林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

截至2006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级森林公园2067处,规划总面积达1 57# 107hm2,全国森林公园旅游接待床位4 03#105张,森林公园内从事管理和服务的人员达1 09#105人,其中导游1 01#104人,旅游接待人数2 13# 108人次,初步形成森林旅游!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发展的服务体系,以门票为主的直接旅游收入达1 18#109元[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