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小麦品种百农207 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

河南农业2022年第34期
2022年2月11日每667 m 2
用10%苯磺隆15 g 和20%氯氟吡氧乙酸30 mL,加水50 kg 喷雾防治杂草;2022年2月16日每667 m 2用12.5%禾果利20 g 和50%辛硫磷乳油50 mL,加水50 kg 喷雾,可有效防治纹枯病、红蜘蛛、蚜虫。
(五)早追返青肥,促进春季分蘖成穗率
针对上年小麦越冬早(越冬期为2021年11月24日),较常年提前20天左右,针对冬前积温不足、苗龄小、群体偏少的状况,示范方于返青后(2022年2月10日),每667 m 2追施尿素20 kg,促进了春季分蘖成穗率。
(六)浇好起身拔节水
2022年3月中旬,示范方出现旱情,为了确保小麦
由表2可知,示范方2022年6月8日成熟,亩穗数47.8万,穗粒数36.3,千粒质量48.2 g,折85%每667 m 2实产710.9 kg。
三、小结
百农207综合表现较好,产量三要素高且协调,具有超高产的潜力,在各项增产技术和措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特别是配方施肥、浇拔节水及后期3次叶面喷肥技术的实施,达到了超高产目标产量,可以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 张梦纳)
LIANGZHONG LIANGFA
良种良法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质黑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0.07B总第194期文章编号:1673-887X(2010)07-0013-02优质黑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晋中职业技术学院郭媛摘要黑小麦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稀有品种,相对于普通小麦,具有微量元素、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等优势,是老少皆宣的理想食品,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通过对黑小麦营养成分和市场发展潜力的分析,着重阐述了黑小麦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黑小麦高产栽培技术doi:10.3969/j.i ssn.1673-887X.2010.07.005中图分类号$512.1文献标志码A1黑小麦的特点黑小麦是相对于普通的白皮小麦而言的,是指籽粒的皮为紫色、深紫色、紫蓝色的一类小麦的总称。
黑小麦与普通小麦籽粒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
1.1微量元素含量高黑小麦籽粒中含钙、磷、硒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较普通小麦高,而这些微量元素对人体营养起着重要作用。
1。
2蛋白质含量高黑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高,并且含有丰富的麦类蛋自,这种蛋白质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蛋白质缺乏病人的理想食品。
1.3氨基酸含量高黑小麦籽粒中的氨基酸含量高、种类多、配比合理,富含人体缺乏的赖氨酸和苏氨酸;黑小麦富含食物纤维,食物纤维可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可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治高衄脂、冠心病,此外对大肠癌、便秘和肥胖症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黑小麦的市场发展潜力分析黑色食品是近几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保健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黑小麦是我国独有的珍贵稀有品种,被营养学家称为是补钙、富硒、高碘营养麦。
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黑小麦在山西省具有广阔的生产和开发前景。
2.1发展黑小麦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小麦是山西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实施温饱战略,只注重小麦产量的提高,而忽略了品质结构调整。
当前,生产上推广的小麦品种基本为普通品种,商品价值低,经济效益差,表现为高产不高效。
而农民种植黑小麦的效益是普通小麦的1.5倍,每0。
小麦优良品种选用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优良品种选用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选用优良品种和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小麦优良品种的选用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小麦优良品种的选用小麦优良品种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
优良小麦品种要根据所处的区域、生态环境、耕作习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而选择。
在选用优良小麦品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考虑生态环境适应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不同,比如不耐旱或不耐寒的品种,不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适应生长。
选品种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温度、水分、土壤等因素,选用适宜的品种。
2、优先选择高产、抗病优良等品种高产品种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益,而且还能满足市场需求。
抗病品种则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3、考虑种植特点和市场需求决定品种的种植特点包括抗逆能力、生长速度、灵敏度、抗病力和收割强度等方面。
同时,市场需求也需要被考虑。
例如,在小麦生产过程中,有些品种能够产生高品质的黄油麦,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4、注重综合效益最终的选择应该注重所选品种的综合效益,包括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产量和节约施肥等方面。
同时还要考虑品种在当地环境下的表现和适应性,以及市场需求的信息。
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优良品种的选用是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但它不足以保证生产的成功。
科学的栽培技术同样必不可少。
下面介绍几种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
1、适宜的播种时间小麦的播种时间应根据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状态和品种特性等因素来决定。
在北方地区一般适宜在秋季进行,而南方地区则适宜在冬季、春季和夏季分别进行。
播种时要注意及时深埋种子,确保均匀分布和发芽率。
2、合理的肥料施用小麦对肥料的需求较高,因此应适当施肥,并保证施肥量的均匀分布。
在肥料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有机肥料和复合肥料,以提高小麦生长的吸收能力。
3、农药的合理使用适量使用化学农药可以显著降低小麦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止作物损失和产量下降。
小麦优良品种选用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55 -Zaipeijishu 栽培技术小麦优良品种选用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王 倩在现代化农业增产技术措施中合理选取优良品种至关重要,选取优良小麦品种对提升种植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在特定环境中,优良品种要在长期性培育中产生,随着生产活动全面发展,加上环境要素、耕作条件、栽培条件影响,其品种优劣性也能集中展示。
所以当前在小麦品种选取中要突出区域性、生命性、时效性特征,在生产阶段要全面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搭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提升小麦种植质量与产量。
一、小麦优良品种选用选择原则简述在小麦种植中,常用的中筋小麦产量要高于弱筋以及强筋小麦,其中可供选取的小麦品种相对较少,所以,当前在小麦种植中选取优质品种,要合理选取加工稳定,区域种植变异情况较小等弱春性偏冬品种以及半冬品种,比如郑麦004、郑麦7698。
其次要种植品种基本特性,搭配性选用最科学化的栽培应用技术,能全面提升小麦种植品质,扩大小麦种植产量。
要全面遵循高质量、高价格优势,防止种植效益降低。
种植高产和种植品种之间联系密切,提升小麦种植产量,才能确保更多稳定性品种长期应用。
当前对河南地区小麦种植中产生的影响灾害较多,比如干旱、倒春寒、纹枯病、白粉病等,此类灾害发生会产生严重损失。
从中能得出,在小麦生产中要集中选取抗倒性较高、冬春发育稳定、灌浆速度较快、对多数病害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种。
在日常种植过程中没有近乎完美的品种,小麦种植品种优劣性是相互对立的。
有部分能抗少量病害,但是没有能全面抵抗各类病害的品种。
有部分种植品种自身具有良好抗倒性,但是受到外部环境特殊天气状态以及栽培措施影响,仍然会产生倒伏问题。
有部分种植品种具有突出耐寒性特征,在长期干旱状态中,其产量会受到较大影响。
有部分产品综合种植潜力较强,但是在各个区域、不同生产时间中其产量波动性较高。
所以当前在种植品种选取中,要深入分析,结合具体生产现状,选取最佳的种植方法。
二、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探析1、选取种植地块与种植区域强筋小麦能在非干旱非湿润地区进行种植,从种植基本现状中能得出,优先选取中壤土、重壤土、潮褐土、黄褐土等来种植小麦,其种植成效较高。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当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推广,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介绍当前普遍适用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择优质小麦品种选择优质小麦品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叶面积指数,光温条件,病虫害抗性等因素,以确定适合本地区的品种。
二、科学施肥小麦是一种营养需求量大的作物,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应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合适的肥料,并合理科学施肥。
三、避免重茬重茬会导致土壤营养失衡,病虫害滋生,根系损伤等问题,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应适当轮作,并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小麦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加强病虫害防治,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控制病虫害。
五、合理控制灌水量小麦生长发育需要适量的灌溉水,但过量的灌溉会使农田产生水渍,导致水泡病、浸润病等病害滋生。
应根据土壤情况和降雨量合理控制灌水量,避免过量灌溉。
六、科学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选垄、揭盖、跟肥、松土等措施。
应根据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结合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环境等多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小麦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可以保证人们食用小麦的安全性。
要严格把控小麦种子的来源,对小麦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生物制剂等农业生产资料进行严格管理,对采收后的小麦进行质量检测等措施,确保小麦产品的安全性。
总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
一、育种选种1. 选育优质抗病品种小麦优良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育种工作首先要选育出耐逆境、抗病害的优质品种。
目前,我国已经选育出了许多高产的小麦品种,各地种植者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处理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进行浸种、干热处理等措施,使种子消毒、消毒,增加种子的萌发力和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
二、田间管理1. 种植密度小麦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密度都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一般来说,种植密度在每亩750-900株之间为宜,株距在10-15cm为宜,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小麦的产量。
2. 水肥管理小麦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
及时进行水肥施用,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表土覆盖上一层稻草或麦秸,可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3. 施肥小麦生长初期需要施加磷、钾肥,中后期需要施加氮肥。
在肥料施用方面,应做到量少、多次,适时施肥,避免一次施入过多肥料造成短时间内的快速吸收,从而引发病虫害的滋生。
4. 田间杂草管理小麦生长期间,要及时进行田间的除草工作,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防止杂草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5. 栽培措施在小麦生长初期,要加强耕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中后期要合理控制浇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灌溉。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防治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田间管理中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防范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 合理间作在田间管理中,可以适量种植一些对害虫有防治作用的植物,例如:黄秆根、百善草等,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对小麦的危害。
优质小麦新品种佳源6号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小麦新品种佳源6号高产栽培技术作者:范玲玲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4期笔者经过几年来试验示范与研究,通过大面积推广示范,系统总结出周麦27高产栽培技术现作以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品种特性佳源6号是以周麦18为母本,烟农19为父本杂交,经系谱选育于2012年选育而成,定名为J6,系谱号为2005(08)—26—7—19—5—11—6小麦新品种。
2018年被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豫审麦20180016。
该品种突出优点有:1、高产稳产。
2014-2015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C组区试,10点汇总,7点增产,3点减产,增产点率70%,平均亩产522.2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0.88%,不显著,居14个参试品种第11位。
2015-2016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D组区试,12点汇总,10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点率83.3%,平均亩产544.2公斤,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77%,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第7位。
两年汇总均增产,平均增产点率76.7。
2016~2017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C组生产试验,14点汇总,14点增产,增产点率100 %,平均亩产553.2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5.5%。
2、抗性好。
2015年接种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2016年接种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高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3、品质优。
2015 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郑州),蛋白质含量13.46%,容重814g/L,湿面筋含量27.4%,降落数值466S,吸水量61.1mL/100g,形成时间3.5min,稳定时间4.3min,弱化度110F.U,出粉率69.5%,沉淀指数67mL,硬度65HI,白度74.0%。
2016 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郑州),蛋白质含量13.26%,容重778g/L,湿面筋含量31.2%,降落数值381s,吸水量58.6mL/100g,形成时间3.9min,稳定时间3.9min,弱化度110FU,出粉率69.6%,硬度67HI,沉淀指数57mL,白度75.1%,恒定变形拉伸阻力167EU,延伸性153mm,最大拉伸阻力186EU。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很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之一。
因此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科研工作者所关注和追求的方向。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日益受到广泛的应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内容。
一、良种选育小麦种子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
小麦的良种应具有抗病性强、适应性强、耐旱、抗灾等特性。
同时,应该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二、土地选择和准备小麦的生长需要充足的土壤水分和养分。
因此要选择土质肥沃、排水好、土层深厚、石头少的耕地。
同时,在种植前要做好田间杂草清除、犁地、耕地、施肥和改善土壤结构等工作,以保证土地的肥力和通透性。
三、施肥小麦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是比较关键的营养元素。
在种植前可以根据土地的肥力状况进行土壤检测,然后根据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来制定适宜的肥料使用量和施肥时机。
一般来说,在播种前要适量使用氮磷钾肥料,并在拔节期和穗期施肥。
四、合理的密度选择农民在种植小麦时要根据土地环境、品种性状和气候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密度。
一般情况下,密度应根据品种和环境进行选择,一般密度为每亩300-600kg种子,可以在播种前根据种子大小进行数量调整。
同时要注意,密度太大易引起小麦发芽不良,密度太小则会产生过多的薄穗,降低产量和质量。
五、适宜的灌溉和排水保证适宜的水分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小麦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
在幼苗期和拔节期适宜多灌水,穗期要避免过多的水分,以免引起小麦倒伏和流苏现象。
同时,在种植小麦的地方应建立排水系统,以免因积水而导致减产或死亡。
六、病虫害防治小麦是易感作物之一,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在种植小麦的地方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以免造成大面积的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摘要:本文以淮北地区为例,对优质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
笔者主要从品种的选择、土地的平整与施肥、种子的播种及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淮北地区的小麦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优质小麦;栽培技术;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2 文献标识码:a
为引导淮北地区农民更加科学合理的种田,笔者以农作物的生产规律为依据,结合当地的农时,对其长期的工作实践技术经验进行总结,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的结合,以实现淮北地区小麦高产、丰产的目的。
为此,笔者对优质小麦高产的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总结,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1 品种的选择
在对品种进行选择时,应以淮北地区的土质为依据进行科学的选择。
应选择那些单株生产力较高、抗逆性较强、品质较为优良,以及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抗早衰的小麦品种,以实现小麦高产的目标。
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周麦22、淮麦22等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
2 土地平整与施肥
2.1 土地整理
在种植小麦前需对土地进行平整,对土壤的结构进行改善,以
提高土壤保墒蓄水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对土壤进行翻耕,翻耕的厚度大约为23~25cm[1]。
此外,还需采用秸秆还田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整理,既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也有利于土壤符合相应的耕作标准。
2.2 开沟做畦
所谓开沟做畦,是为了便于小麦的灌溉和排水。
在种植小麦时,通常会建立相配套的灌溉设施,并且做好腰沟、墒沟、地头沟等工作,同时还要在开春后,对其进行及时的疏通,从而使它们之间相通,为小麦的灌溉和排水提供便利。
2.3 基肥施用
对土壤进行施肥时,需要对土壤的综合肥力状况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制定相应的施肥方案,在施肥方案的制定中,要以有机肥料作为主要的施用肥,但同时又要使无机肥与有机肥相结合[2],这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改善,进而达到均衡施肥的效果。
在进行耕地时,也需要对土壤施足相应的基肥,如施有机肥30~45t/hm2、纯n 225.0kg/hm2、p2o5 90.0~112.5kg/hm2、k2o 75.0~112.5kg/hm2。
这样的基肥也就相当于是施用了495kg/hm2的尿素、750~900kg/hm2的过磷酸钙、120.0~187.5kg/hm2氯化钾。
3 种子播种
3.1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需要采用药剂进行拌种,或直接选用包衣的小麦种
子。
在对小麦进行拌种时,通常是使用60%甲拌磷乳油与水混合到一起进行。
它们的使用量分别为:100ml、2~3kg,这样混合在一起的药剂,可拌50kg的小麦种子。
拌好的小麦种子,还需要使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并保持4~6h,然后,将其放置在较为阴凉的地方晾干以备用。
此外,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拌种方法,即用5%
甲拌磷颗粒剂2kg与20~25kg的细土相混合。
3.2 按时播种
为确保小麦有较好的生长环境和热量资源,应按时播种小麦,从而为小麦高产奠定一定的基础。
同时田间的水量保持在70%~80%时,有利于小麦的发芽。
所以,当墒情和播期发生冲突时,应与土壤的墒情相适应,可适当的将小麦播种期延后。
3.3 播种量
在播种时,需要以小麦的播种期、品种特性为根据,对小麦的播种量进行确定,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弱冬性、半冬性的小麦分别会在9月底~10月上旬进行播种,播种量为90~105kg/hm2[3];而弱春性、春性的小麦品种一般在10月份~11月份上旬进行播种,播种量为120~150kg/hm2,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种量也会适当的增加。
4 田间管理
4.1 施肥与除草
在进行施肥时,应根据淮北地区土壤的特点,对小麦进行科学
施肥。
由于氮素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效益都有最直接的影响,而氮肥的合理施用也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因此,笔者在小麦的拔节期至孕穗期,采用氮肥对小麦进行追肥,此期间也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最佳时期。
同时,为了更好的防治杂草,可在1~2月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除草。
4.2 病虫害管理
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容易发生病虫害,主要的病虫害有小麦蚜虫、白粉病、锈病等。
为提高小麦的产量,可使用40%多菌灵1500ml/hm2、磷酸二氢钾3.75kg/hm2、吡虫啉300g/hm2 对水750kg/hm2 进行喷施,并连续使用1~2次[4],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
4.3 灌溉管理
小麦在即将成熟的季节,极容易出现倒伏现象。
小麦倒伏主要有倒伏和茎倒两种,茎倒主要是由于前期氮肥的施用量较大,使小麦生长的过于密集,导致通风效果较差,后期出现大风天气,就会使小麦发生倒伏。
因此,为预防倒伏现象,应对小麦进行科学的灌溉和施肥。
5 收获
小麦的基本成熟期一般是6月上中旬,由于小麦不可以过于成熟,因此当整个麦田有2/3发黄时就可以进行收割,有利于小麦保持较好的收成。
同时,对小麦进行收获时要注意按照小麦的品种进行收获、晾晒、存储,以免出现混杂,使小麦的价值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李树发,王传惠.沿淮地区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2):64-65
[2] 王俊英,周吉红.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实用技术 .2010(8):38-38
[3] 武爱琴.试论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科技与企
业.2012(7):331-331
[4] 鲁磊.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1 (12):24-25
作者简介:卜晓静(1970-),女,河南省沈丘县人,大专,安徽省界首市农业综合服务总站副站长,农艺师。
研究方向:作物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