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棉花的栽培技术研讨论文

棉花的栽培技术研讨论文

棉花的栽培技术研讨论文棉花的栽培技术研讨论文1农业技术要求1.1播种方式播种机械最好选择3膜12行或2膜12行精量点播机,要求播行均匀、端直,毛管铺设根据土质采用“一管四行”或“一管两行”形式。

行距配置为66cm+10cm。

1.2苗期管理机采棉苗期要求第1果枝自然高度不低于20cm,一般要求高度在20~23cm为宜。

根据棉花品种特性和种植地块地力条件的不同而进展适时化调,早进头水,促早发,头水原那么上不施肥。

1.3田间管理1.3.1 平衡施肥。

全层施配方肥。

秋翻每667m2施80~100kg标肥,生育期结合滴水,每667m2再滴施滴灌专用肥或氮磷复合肥60~80kg(标肥),花铃期结合化调化防喷施硼肥等微量元素,确保植株生长稳健,不衰不旺。

到达早熟、优质、高产。

1.3.2 滴水施肥。

采用全程滴灌,苗期一般滴一次水,每667m2滴水量15m3,每667m2滴滴灌专用肥或氮磷复合肥3kg;蕾期滴水施肥一般进展3次,每667m2滴水量20~25m3,施肥可用尿素或滴灌专用肥2~3kg;花铃期滴水施肥5~6次,每次滴水大约25~30m3,滴水间隔期10d左右,每次随水滴施滴灌专用肥或氮磷复合肥3~4kg,后期施肥量要逐次减少,8月上旬以后不再滴肥;吐絮期一般滴1次水,每667m2滴水量20m3左右,滴水量不宜过大,防止田间湿度过大影响机械采收以及棉铃发霉。

1.3.3 化控化调。

机采棉66cm+10cm行株距配置,壮杆防倒尤为重要。

棉花化调化控量要视品种,地力和长势长相的不同而进展调整。

第一次化控子叶展平,每667m2用缩节胺2g;第二次化控在2叶1心,每667m2用缩节胺1~1.5g;到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视棉花长势结合水肥进展调控,最后一次化控在打顶之后,顶端果枝拉长5cm时,667m2用缩节胺10~15g进展封顶;通过化控、化调使棉花主茎节间平均在5~6cm,收获株高控制在65cm左右,确保植株生长稳健,不倒伏,以利于机械采收。

探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

探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

探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摘要:作为农业大国,棉花在农业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随着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棉花的种植及栽培就会更加关心和重视。

想要保障棉花质量并实现大丰收,就需要严格把控棉花播种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只有把握住这两项技术,方可让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基于此,我们围绕棉花这一农作物进行研究、展开探索,进一步阐述和分析棉花播种技术和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以此来实现种植效益有效提升的目的,希望可以对农户提高收益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种植效益;有效提升棉花作为我国一种尤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它生长于暖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准,可间接的推动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发展,这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而把握棉花种植相关技术,是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创收、提高质量的,这对于提高棉花种植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深入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中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棉花播种技术(一)筛选优质种子并处理选种:选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地、水等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方可更好的适应当地环境并顺利成长。

在播种的时间挑选合适的棉籽,即可保障棉花播种质量。

应当去选择优质、抗病、高产、植株密度大的棉籽,即可接受下一步的处理。

处理:将精挑细选出来的种子整理到一起,然后进行特殊处理。

首先去除已经受潮、存在杂质的棉籽,然后将挑选出来的棉籽浸泡于水中两个小时,之后再与药物混合。

明确播种量:播种数量要结合土地的公顷数决定,还需在播种前关注到当时的气候、种子新芽、土壤酸度等情况。

此外,还要认真的将田地染好,再有了优质棉籽的存在,就可保障在棉花种植的愈加有效果、愈加成熟。

当土壤基本状况不容乐观的时候,不管是污染也好还是酸碱度不均衡等问题,都需要适当的增加10%—15%的植被。

(二)播种播种时间:棉花在不同的地域的播种时间也是不尽相同的,这是由地域环境所决定的,涉及气候、土壤、水等相关因素,就新疆而言,播种时间不可过早也不可过晚,过早播种会导致种子不均匀萌发,甚至会过早老化,抵抗疾病能力稍弱;而过晚播种,又会导致棉花不易高产。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作物之一,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称为“白金之花”。

棉花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棉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介绍一些实用的栽培方法。

一、选址选址是种植棉花的第一步,选址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好,并且阳光充足的地方。

避免选择盐碱地、重金属超标的地方,以免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和品质。

二、栽培品种选择栽培品种的选择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要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和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以及高产高效的新品种,如西诺德、杂交木棉等。

三、土壤改良棉花在生长期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和良好的通气排水性。

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改良,加入有机肥,翻耕深松,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四、科学施肥适量的施肥是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播种前要在播前施入底肥,常用有机肥或者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使用。

播种后要适时进行追肥,根据生长期对棉花进行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五、合理密植合理的密植是提高棉花产量的关键。

一般来说,亩播种量以6000-8000株为宜,行距60-80厘米,株距25-30厘米为宜。

密植可保持地膜湿润,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和增加产量。

六、植保措施棉花生长期是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的,因此需要加强植保措施,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防治病虫害的要选择低毒、高效、环保的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七、水肥一体化在整个生长期内,要根据棉花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科学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棉花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八、采摘和加工在棉花的成熟期,要合理安排采摘时间,避免过早或过迟采摘,影响棉花品质。

采摘后的棉花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避免霉烂或者受潮,影响棉花的品质。

在实际的生产中,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要结合上述技术,进一步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棉花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方法的探讨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方法的探讨

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方法的探讨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广泛的用途。

对于棉花优质高产的掌握,有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方法。

1. 选用适宜的品种棉花品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病虫害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有助于提高棉花的产量和产质量。

2. 合理施肥棉花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和钾等元素。

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可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

但是,施肥要科学合理,不能过量或不足,否则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每亩地肥料的投入应根据土质、土壤肥力水平和品种的需求等来决定。

另外,应避免在干旱期或高温气候下施肥,以免烧根或烧叶。

3. 做好整地和播种整地是保证棉花正常生长的关键一步。

在整地之前,应该清除杂草和残留物,平整地表,并进行施肥。

播种时,应根据地形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深度。

一般来说,湿度适中的时候是最好的播种时间。

4. 病虫害防治棉花生长期间,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如棉铃虫、红蜘蛛、白粉病等。

为了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应注意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如喷洒杀虫剂、喷洒生物农药、放置诱蝶灯等。

但是,在防治病虫害时应注意安全和环保,并避免药害和污染。

5. 短芽摘夹管理短芽摘夹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棉花生长早期,应及时去除幼苗的顶芽和不健康的芽,以防止花序不集中和开花期不一致。

在花期过程中,应注意摘除萎枯、老化、受虫害破坏的花铃,以保证棉花的正常开花和结果。

在摘夹时,应注意用力轻柔,不可伤害到幼芽和倒棉。

综上所述,棉花优质高产的栽培方法主要包括选用适宜的品种、合理施肥、做好整地和播种、病虫害防治和短芽摘夹管理等。

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可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棉花是世界上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实现棉花的高产栽培和提升种植效益,种植者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本文将就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进行深入探讨,以便帮助种植者更好地实现棉花的高产与高效。

一、选用适宜品种选择适宜的品种是实现棉花高产栽培的关键。

在我国的南方地区,适宜的品种有亲睐50、亲睐53、CCRI41、亲睐70等。

而在北方地区,适宜的品种有亲睐1517、亲睐1529、亲睐335等。

种植者在选择品种时,需要结合自身的种植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品种,以保证棉花的高产和质量。

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实现棉花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施肥时,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棉花生长的需要,科学合理地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在播种前,应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确定基础施肥量,然后在生长期适时追肥,保证棉花的生长需要。

还可以在生长期适当施用微量元素,如硼、锌等,以提高棉花的光合作用和抗逆性。

三、加强病虫害防治在棉花生长期间,病虫害是棉花高产栽培的一大障碍。

加强病虫害防治是非常关键的。

在选用种子时,可以选择经过处理的优质种子,并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种子处理,防止发生病害。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增强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确保棉花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四、科学灌溉棉花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科学的灌溉技术也是棉花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

在棉花的生长期,要根据土壤的湿度和棉花的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时机和水量,避免出现缺水和过湿的情况,从而保证棉花的正常生长。

还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棉花的种植效益。

五、保护生态环境在实现棉花高产栽培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施肥、施药等环节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避免造成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摘要】棉花作为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在分析了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重要性和现状。

在重点介绍了精准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植保无人机技术、生物技术和智慧农业技术在棉花种植中的应用和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推广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还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棉花种植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植保无人机,生物技术,智慧农业,推广意义,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重要性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棉花的高产高效栽培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棉农的利益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棉花产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研究和应用新技术,实现棉花高产高效栽培,对于提高棉花产量、改善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高效的栽培技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传统的种植方法存在着很多弊端,如施肥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问题,限制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而采用新技术,如精准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植保无人机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智慧农业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还能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2 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新技术的现状目前,棉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对农民收入和国民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棉花种植技术存在一些问题,如施肥不准确、水肥不合理、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等,导致了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稳定。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与种植效益的有效提升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种植技术不够先进和种植管理不善,导致棉花产量低下,品质不佳,影响了棉花的种植效益。

提升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和种植效益是当前棉花种植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育种选种、田间管理、植保技术、生产机械等方面探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和种植效益的提升。

一、育种选种育种选种是提高棉花种植效益的重要环节,研发高产、抗性好、品质优的新品种对提升棉花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棉花育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研发出了一批高产优质的新品种,如云南红花4号、云南4号等,这些新品种的种植效益明显优于传统品种,有着更高的抗病性,更好的经济效益,对棉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二、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影响棉花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种植效益。

首先是土壤管理,合理施肥、保护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对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其次是密植栽培,棉花虽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高,但是密植栽培可以增加单株产量,提高总产量,同时防止杂草的生长。

要及时翻耕松土,保持土壤墒情,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发育。

要合理地进行植株整枝、疏叶、返青追肥等管理措施,促进棉花生长,提高产量。

三、植保技术植保技术是保障棉花生长的重要保障,农药使用不当会对棉花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

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对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是选用优质安全的农药,遵守使用规范,根据病虫害类型和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施药。

其次是采用生物防治和绿色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提高种植效益。

四、生产机械生产机械的运用可以提高种植效益,减轻农人劳动强度。

在棉花的施肥、翻土、收获等环节,运用相应的生产机械可以帮助农民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了诸如植保无人机、植保喷雾机、拖拉机等一系列农机设备,这些设备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能够带动农机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现代化。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

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棉花滴灌技术在新疆普遍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滴灌技术具有灌溉水量控制准确、水肥一体化、施肥灵活等优点,在棉花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传统灌溉相比,滴灌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棉花产量,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本文就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论述。

一、基本原理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在棉花行间埋设塑料膜,并在膜下设置滴灌管。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控制肥料和水的用量,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可以将肥料和水注入土壤中,为棉花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从而提高棉花品质和产量。

膜下滴灌技术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表土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节约水资源。

在木棉、棉花农田中,该技术通常采用地下滴灌系统。

二、施用原则1.基肥用量要达标。

为了保证棉花生长需要的氮、磷、钾等元素充足供应,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

因此,前期施用牛粪、人粪、腐熟有机肥等基础肥料,使土壤有一个适宜的营养基础。

同时,根据施肥计划在播种前15~20天,施打一定量的化肥,以满足种子萌发所需养分。

2.滴灌布局。

为了使滴灌系统的灌溉水分能够更好地覆盖整个生长期的棉花,滴灌的布局应该合理。

在棉花行间铺设塑料膜,设置滴灌管,水槽等,并与配套的肥料机组配合使用。

3.施肥量要适量。

在使用滴灌技术灌溉棉花时,应根据棉花的品种、生长期,生长发育状态和土壤肥力等情况,合理地选择施肥量。

在生产实践中,施肥量应以技术指导和土地载体为基础,合理增加棉花的精细施肥量。

三、技术要点1.开展机械化生产。

机械化生产是滴灌高产的关键。

在种植棉花时,农民应采取机械化措施,如机械播种、滴灌、包膜、除草、除灌等,以达到高产和节约劳动力的目的。

2.注意滴管的维护和管理。

滴灌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它要求滴灌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高。

滴灌管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抗老化性,并要采用优质的管封片和管夹等配件。

在滴灌过程中,应及时清理管子和过滤器,以保证灌溉水质和滴灌系统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本文介绍通过千棵千斤稀植高产栽培示范,总结出适合江淮地区高产棉花品种配套适宜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棉花;稀植;高产栽培为了最大地发挥高产棉花生产潜力,探索高产棉花栽培模式,通过千棵千斤稀植高产栽培示范,总结出适合江淮区域高产棉花品种栽培技术措施,作为高产棉花品种配套适宜的栽培技术,最终达到最佳产量,为农民产棉增收提供科学依据。

1技术措施以选用优良杂交棉种为前提条件,培育壮苗为基础,通过提高移栽质量促早发,加强田间配套栽培管理为途径,采取高肥水投入、全程化控等手段,以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保证,实现千棵千斤棉的高产目的。

2目标产量产量籽棉500kg,皮棉200kg。

产量结构1000株/667m2,成铃85个/株以上,单铃重6g以上,衣分40%。

肥料运筹采取稳氮磷、增钾补微的策略,坚持前适、中重、后补的原则。

每667m2棉田准备N:P2O5:K2O=35~40:~12:32~35kg,移栽时基苗肥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花铃肥分两次施用,用量占总施肥量的60%~65%,第一次初花期用量20%,剩余盛花期使用;8月上旬增施长桃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10%~15%。

磷肥在移栽时一次性施入,钾肥分2次,基肥和第1次花铃肥各施50%。

硼、锌肥等微量元素肥料在移栽时施入。

耕作栽培方式采用育苗移栽,常规露地栽培。

全程化控稀植千斤棉花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就是掌握化控时间、次数和用量。

大多抗虫杂交棉在蕾期就要开始系统化调,按照“早、轻、勤”和“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

3田间管理技术选用优良抗虫杂交棉种,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选择杂交优势强、增产潜力大、单株结铃多、単铃重高、抗逆性、适应性强的品种。

壮苗的标准:苗高10~15cm,真叶3~4片,白根盘满钵,叶片清秀无病斑。

苗床选择背风向阳,排水条件好,无病害的田头地角。

营养土的配方营养钵要求氮、磷、钾养分齐全。

苗床的大小以宽长8~9m。

肥料:过磷酸钙4kg、三元复合肥3kg、菜饼4kg(无饼肥的,腐熟人粪尿一担)。

制钵备播①大钵育苗制钵器直径~7cm。

②制钵的关键是水分,一般可直观来判断,常用的方法是手捏床土不沾、能成型,或手紧握成团齐胸落地松散为准。

③提倡提前制钵,反对边制钵边播种。

边制钵边播种,要上午制钵,15:00之前播完,再盖好土,消毒,盖膜。

这样才能保持膜内高温,高湿,出苗快,出苗齐。

否则傍晚盖膜,膜内温度低,出苗慢,第二天如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出苗率。

④钵土“三消毒”,一是制钵前的消毒,二是点籽前的消毒,三是对盖籽土的消毒。

适时播种与点籽俗话说得好:“清明早,立夏迟,谷雨出苗正当时”。

播种时气温已稳定在15℃以上为宜,一般4月中上旬,“冷尾暖头”抢晴天播种,上午点籽。

苗床管理技术①高温高湿催齐苗。

播种至齐苗前,要严密覆盖,高温高湿催齐苗,床温保持30~35℃。

②散湿保苗。

出苗70%~80%,床内温度保持在25~30℃。

为防止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可在膜的两侧每隔左右揭开小口通风,高温时两边掀开,两头通风散湿,采用晴天通风,晚上覆盖方法,保温保湿促苗生长。

出真叶后,揭开膜晒床2~3d,晒白为止,同时进行药剂防病,不能浇水,夜间盖好。

③炼苗与“蹲苗”。

提高移栽质量,缩短缓苗期,促苗早发总的原则是“一看二分”,看产量目标而定;分品种、分地质;目的是发挥个体优势,发挥杂交优势。

每667m2密度在1000株,实行“宽行窄株,等行移栽”的模式,行距120cm×55cm(130cm×50cm),走“小群体,大个体”之路,充分发挥抗虫杂交棉的个体优势。

适时移栽,做到“三栽、三不栽”①苗龄不到不栽(30d以上),真叶3~4片为宜,一般30d以上的棉苗抗逆性强,发根力强,易于成活,缓苗期短。

②气温不稳定在20℃不栽(温度过低,僵苗不发),③土不爽不栽(湿土移栽,根系湿度大,氧气少,会僵苗不发,尤其是寒潮过后的第二天上午,不能移栽),有“宁等一日迟,不抢一日湿”的说法。

高质量移栽技术棉花缓苗期是棉花移栽后的正常现象,但缓苗期的长短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基肥至移栽前后,大田667m2施45%三元复合肥15kg,尿素5kg,钾肥10kg,饼肥25kg,进口硼肥250g,加少量锌肥,混合,开沟埋施;移栽后,钵面要低于地面1~2cm,先埋土2/3,随即浇活棵水,待水下渗后,再将土盖平,钵体不能露肩。

巧施、轻施提苗肥早施、轻施提苗肥,促平衡生长。

苗期如遇干旱天气,应及时补施提苗肥,3kg尿素,3kg钾肥浇泼一次,离根10cm左右,或雨后撒施于行间。

总之,苗肥要早、轻、勤,看苗看天,适量为准。

开好“三沟”“三沟”配套可降低地下水位。

浅中耕锄草破土增温,通氧、通气,有利于棉苗根系深扎扩展,提高吸水吸肥能力,减少杂草与棉苗争光争肥;适当减少免中耕化学除草次数,防止土壤板结。

这些管理都是防止后期早衰的重要措施。

蕾期栽培管理蕾期管理要以调节好肥、水为中心,配合中耕、化调、整枝等措施,合理运用促进与控制技术,促控结合,实现发棵稳长,搭起丰产架子。

在水肥棉田要以控为主,控中有促。

在旱薄棉田要以促为主,天控人促。

稳施蕾肥由于蕾期要求棉株稳长,因此在施肥上要适当控制,特别是要控制氮肥的施用,要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

及时清沟沥水,降低地下水位“水是棉花的病”。

要及时开好“三沟”,降低地下水位,促根深扎,扩大根群,提高根系吸收能力,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枯、黄萎病和缺钾性生理性病害的发生,防止“水控花”和“水发花”的发生,促进棉苗“旺”中有“稳”,长而不疯。

搞好中耕培土,防除杂草,破板结蕾期中耕对控制棉苗徒长,促进根系深扎、发棵稳长、防止早衰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蕾期中耕松土2~3次,深度5cm。

中耕可以结合施蕾肥进行。

蕾期养根是防止早衰的关键。

蕾期至初花期应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棉花高培土(10~13cm)是一项高产栽培的农业措施,它的作用是提高地温,增加活土层,有利于微生物活动,提高保肥能力;有利于保墒、抗旱、排水;增强抗风防倒伏能力;有利于行间通风,减少烂铃。

全程化控,肥促化控大多抗虫杂交棉在蕾期要开始系统化调,按照“早、轻、勤”和“前轻、中适、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

沿江棉区蕾期正值梅雨季节,科学合理化调,争取蕾多、蕾大,减少蕾铃脱落,增结伏前桃和伏桃;同时要稳搭丰产架子。

具体做法是:在主茎8~9片真叶期(6月15日前后)667m2用缩节胺进行第一次轻控,并单独使用。

喷大苗不喷小苗,喷高苗不喷低苗,喷旺苗不喷弱苗,快速喷雾,做到长中有控,控中有长,真正达到肥促化控,合理化调的作用。

雨水多的年份,7d后用同样的剂量在喷1次(加次不加量),保证叶片变色而茎秆不变形的安全施用。

三类苗或遇长期干旱年份,则不宜进行化控,要以促为主。

及时整枝及时整枝可以控制营养生长,减少养分消耗,调节营养物质的运转与分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后期烂铃等。

一般6月中下旬,能分清叶枝和果枝时,将第一台果枝以下的叶枝去掉。

病虫害防治蕾期虫害主要有盲蝽蟓、红蜘蛛,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缺钾性生理性病害。

病害以预防为主,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降低地下水位,增强棉株抗逆性。

虫害应根据当地农技部门的病虫情报进行防治。

苗期棉蓟马在防治盲蝽象时兼治。

蕾、花期棉蓟马打药时每次加入20%定虫脒或吡虫啉防治。

在棉花生长前期,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田地中铺设3cm左右厚的麦草或稻草,防止下雨后土壤板结,可使土壤保持疏松,起到减轻枯、黄萎病病的效果。

中后期栽培管理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结合化调、整枝、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棉花高产。

初花期以促、控相结合,盛花期后以促为主,加强后期管理,增后劲,防早衰。

目标做到“四保,三增,三防”,即保根、保叶、保花、保蕾;增铃数、增铃重、增衣分;防早衰、防烂桃、防贪青。

早施、重施花铃肥,普施盖顶肥,补施壮桃肥花铃肥要分2次施用:第一次在初花期(7月上旬,以见花为准),以有机肥、钾肥和少量氮肥为主。

一般饼肥25kg,钾肥15~20kg(钾肥全部施完),尿素10~15kg,混合浅埋;第二次结铃始盛期,棉株有一二个硬桃时,一般7月下旬,667m2施尿素15~20kg,浅埋或撒施。

花铃肥做2次施,既满足开花结铃早的需要,也满足结铃峰期长和成铃多的需要,防止“隐性”脱肥。

普施盖顶肥,在打顶后1周(8月中旬),667m2撒施尿素10~15kg左右。

长江中下游无霜期长,秋季降温慢,秋桃多,高产棉田在8月下旬应补施壮桃肥,每667m2撒施尿素8kg左右,是壮桃,防早衰,夺高产的重要措施。

叶面喷肥(也叫根外追肥),花铃期后,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可结合治虫,进行叶面喷肥。

一般氮、磷、钾等化学肥料都可以用作根外追肥。

合理化控,适时打顶花铃期后要进行二三次化调,第一次在初花期,7月上旬末(在蕾期化调10~15d 左右),667m2用缩节胺2g;第二次在7月下旬,667m2用缩节胺3g左右,此次要看长势长相、天气进行,遇伏旱要少用或不用。

第三次在打顶后(7~10d),当顶部果枝长出二三个果节时,及时进行化学封顶,控制无效花蕾,一般667m2用缩节胺4g左右。

适时打顶:棉花适时打顶,可控制顶端优势和株高,避免出现无效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使中下部和内围的蕾铃得到充足的养分,提高成铃率和铃重,增加霜前花产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