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五章ppt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目录前言............................................................................................... 导论. (3)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3)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 (3)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4)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4)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5)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 (5)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 (5)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5)第三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6)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6)三、层次性原则.......................................................................................四、开放性原则.......................................................................................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14)第一节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14)一、矛盾与问题 (14)二、社会矛盾的普遍性 (14)三、社会的基本矛盾 (14)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14)第二节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15)一、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 (15)二、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 (15)三、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 (16)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 (16)第三节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16)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16)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16)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17)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18)第一节人类社会是一个过程 (18)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31)第一节真理与价值 (31)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性与价值性 (31)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 (33)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 (34)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 (35)第二节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35)一、社会认知的特点 (35)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 (37)三、社会认知的概括、综合 (38)第三节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39)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39)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40)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41)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 (42)第一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42)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42)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43)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45)神话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是远古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初级阶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13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2013版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与哲学史上其它哲学家的关系(我们看到 的、列入马克思主义名下的并不都是马克思的原 创思想,如运动变化、辩证法等) 马克思思想中的真理与谬误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直接等同于 真理、正确) 马克思与后人的发展(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 题)存在理解是否正确的问题(如对社会主义的 理解)
2、实践是推动理论研究(社会科学)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根本动力
第一,实践的需要决定理论的产生。实践是理论 的基础,理论是实践的体现。“每个原理都有其 出现的世纪。”《选集》第1卷,第146页.任何 理论的产生,都适应了实践的需要,体现了时代 的要求,真正的理论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 理论的产生,都适应了实践的需要,体现了时代 的要求,真正的理论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 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革命、 阶级斗争理论对中国革命,当下的自由主义理论 对应于现实生活)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 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回归实践)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1、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是实践 (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恩格斯《在马克思 墓前的讲话》中所说的,“人们要生存,需要吃 穿住行,为此必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即生产人 们的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所以,人类的第一 个活动就是生产实践的活动。”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 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 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德意志 意识形态》78-79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PPT课件
• 亚当。斯密(1723-1790)[富国论]-政治经济学定义: “研究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一般规律的科学”; 关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析,关于工资、利润和地租;关 于资金的性质及其积累和用途等;
• 大卫。李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发展了配第的劳动价值论和斯密的利润和地租理论。
• 3,判断创新成果的三性标准:

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无忧PPT整理发布
9
9
五、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1. 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界定:
• 历史观点: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是绝对的; • 现实观点: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有条件的; • 科学认知:经验阶段,实践第一;理论阶段,思维第一
;不能够绝对化。 • 知识、技术创新:思维第一性,没有创新思维就不会有
• 3,方法的层次结构
• 哲学方法、科学方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技术方法;
• 科学方法、技术方法又包括:思维方法与实验方
法。
无忧PPT整理发布
5
5
三、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念
• 1,“科学”和“创新”是社会研究,社会科学研 究乃至全科学研究这应有的基本理念。
• 2,“科学”的标志: • A,事实根据;B,理论根据; • C,方法可靠;D, 结构系统性。 • “创新”是科学的生命,是科学发展的内驱力;
22
22
知识应用创新方法操作程序
• 操作程序: • 1)确定研究对象 • 2)选择源知识(根据条件适配原则) • 3)构想应用方式形成新创意 • 4)论证和细节设计 • 5)成果表达:完成新理论或新方案
无忧PPT整理发布
23
23
B 经济学理论背景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件PPT中出现的全部思考题原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件PPT中出现的全部思考题原题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社会科学?你的学科专业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处在什么位置?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何关系?什么是社会科学?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的发展有何关系?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掌握这一原理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何指导意义?什么是问题意识?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价值中立”吗?怎样理解二者的根本区别?为什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怎样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为什么说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研究方法?为什么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结合自己对社会科学的认识和体验,谈谈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什么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它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何关系?社会大系统中包含哪些子系统?了解这些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对社会科学研究有何意义?社会系统研究的重要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和运用?什么是矛盾?举例说明我国社会中存在哪些与你的学科专业有关的矛盾。

问题与矛盾是什么关系?怎样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怎样理解社会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何意义和作用?什么是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社会基本矛盾有何意义?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哪些矛盾?谈谈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怎样分析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分析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何意义和作用?联系自己的学科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怎样理解社会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前进性和曲折性?怎样理解社会历史过程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一命题对我们有何方法论启示?什么是“现实的人”?存在“非现实的人”吗?强调“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意义何在?什么是“真实共同体”和“虚假共同体”?真正全面体现社会共同体本质的“真实共同体”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怎样理解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及其历史作用?什么是社会现象中的“事实”和“价值”?怎样理解人们活动的主观目的性和客观制约性?社会科学研究应当如何进行价值评价?怎样认识和处理社会科学研究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什么是分析、综合?怎样理解分析与综合之间的相互关系?什么是社会评价?什么是社会进步?怎样进行社会评价?为什么说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它与生产力这个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是何关系?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世界历史”是如何形成的?“世界历史”概念的提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有何方法论意义?什么是两重性?分析“世界历史”的两重性对于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有何意义?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怎样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内在矛盾?怎样分析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和未来发展?。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发展变化状况、学历知识结构。
• ⑸自然环境系统 • ①自然资源:水、土地、矿物、生物(马克思把自然
资源分为提供生活资料得自然资源与提供生产资 料得自然资源,并认为“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 源具有决定性得意义;在较高得发展阶段,第二类自 然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论》第1卷, 第560页)
• ②气候条件:气压、日照、气温、降水 、风向等
①从事实践活动得人即现实得人就是马克思 主义考察社会历史得出发点。 马克思把与社会与自然界发展密切关系 得人确定为“现实得人”,并确定“现实得 人”就是人类社会存在得前提与社会得主 体,也就是观察与思考社会历史得出发点。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⑴生产力系统 • ①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

• ②参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 其中劳动者就是主导性要素,科学技术就是
第一生产力。
• ⑵生产关系系统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得性质 • ②人们在生产中得地位与相互关系 • ③产品得分配形式
• ⑶上层建筑系统
• ②马克思视域得“人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得“人类世界”包括自然界,即“人类学得自然 界”(而非原生态得自然界)。马克思主义认为:自 然界对人来说具有优先地位,但只有在人得实践活 动之中得自然界才能获得对人而言得现实性,才能 成为人生活于其中得“感性世界”;通过实践,人 不仅改造自然存在,而且自身也进入到自然存在之 中,赋予自然存在以新得尺度——社会性。人类世 界中得自然与社会在人类实践融为一体。实践就 是一个转换器,它使社会在自然中注入自己得目得, 自然成为社会得自然;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转化 这社会中得一个恒定因素,使社会成为自然得社会。 因此,人类实践活动就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得根据 与基础。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课件 0导论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课件    0导论
【(一)神创论世界观】
神创论最容易解决人间难题,凡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出上帝就全都解决了,不需要证明、不需要费心。 我们这个世界从哪里来?上帝创造的。我们人从哪里来?上帝创造的。碰到其他问题,也一样请 “上帝”出来解决。 整个中世纪一直主张欧洲占统治地位的神创论世界观,这一世界观把现世生活看作是进入来世生活之 前的一个过渡阶段。神创论世界观认为, 历史是一场斗争,在这场斗争中罪恶的力量不断在尘世播 下混乱与分崩离析的恶种。所以,它把历史划分为开始阶段、中间阶段与终结阶段,分别表现为创世、 赎罪和最终审判。 中国自古以来信奉的 “天”是自然本身,大自然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天灾人祸,更让各类玄学乃至烧 香拜佛求平安等思想深入一些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最为普遍的是儒、释、道三教,它们在全国各地都 有很大的影响力。封建王朝的国家秩序也是 “君权神授”下的天子代表统治阶级对广大老百姓进行教 化和统治。
➢ 笛卡儿-发展了演绎法。其 “怀疑一切”的思想,把数学作为知识的原型,主张把绝对无法怀疑的公理作为出发
点,运用演绎的方法,推出绝对可靠的结论。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用物质和运动说明一切。
➢ 康德-拒绝把人类的认识混同于其他生命形式对世界的认识。感性、知性都只是人类的认识能力,不能离开人去
讨论人的感性和知性。在对象与主体的关系中认识对象,而不是把对象设定为脱离主体的对象。感性负责的是 人的直观能力,知性负责的是人的思维能力。认识必须把感性和知性、直观和思维结合起来。人是理性的动物, 不仅要服从自然规律,还应该服从从纯粹理性中派生出的社会规律;这种社会规律虽然不具备自然科学的那种 经验效力,但却具有实践效力。
而牛顿通过力学解释了“天上”与“人间”: 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三部分付印。他公布了一个惊人的由数学研究得出的结论: 天上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力和地球上使自由落体加速运动的力不仅相似,而且就是同一个力,这个力应 该称为“万有引力”。牛顿的这个综合打破了隔绝天和地的屏障,在实现天地统一的同时也将人类带 进了理性时代。他的名字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他的理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使人类能够去系统地作 用于世界,预言并改变自然进程,设计各种装置去驾驭和利用自然资源。

自考马原第五章课件ppt

自考马原第五章课件ppt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 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
指社会主义制度在内容和实质两个方面所具有的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 会制度的根本特征。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社会主义本质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实现形式是开放的,具有多种可能性。
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过程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以及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 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章节的 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01
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02
自考马原第五章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第五章导言 • 第五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本质和
根本任务 • 第五章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目录
CONTENTS
• 第五章第三节:社会主义的发展 动力
• 第五章第四节:社会主义建设的 外部条件
01
第五章导言
章节概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PPT

社科理论界也要“走转改”
◆“走转改”是贯彻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解决社科理论工作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要求。
◆“走转改”是坚持我国社科理论工作性质、解决 社 科理论工作“为了谁、依靠谁”的重要途径。
◆“走转改”是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解决社科理论 战
线“建设什么样的队伍、怎样建设队伍”的有效
“走转改”:社科界在行动 ◆把“走转改”的要求转化为推进哲 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自觉行动 ◆“用‘脚底板’做学问”
一切从实际出发
•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
• 从实际出发,不同于“价值中立” ,不是丧失 立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 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 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 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面向工人阶级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 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 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的幸福将 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 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 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为大多数 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马克思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在其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讲,马克思的思想比 一切历史学优越的地方在于,马克思是深入到历 史的本质性的那一度中去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萨 特的存在主义都没有深入到那一度中去,而只有达 到了那一度,才有资格跟马克思主义对话。 要请教马克思,就要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即 社会现实)一度中去。
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 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的理论。
•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说过:“问题 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 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 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