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客观性
自转
昼夜
公转
春夏秋冬
找原因
怀疑论
休谟
普遍性
小行星撞击? 大规模火山爆发? 繁殖受挫? 大气成分变化? 免疫缺陷? 彗星撞击? 气候巨变?
千古之迷:恐龙消失
普遍性
猫
达尔文
田鼠
土蜂
三色堇
普遍性
普遍性
满月大潮
大潮小潮
上弦月小潮
普遍性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反馈原理
正反馈 原因 负反馈 外界事物 结果
输入 系统
加强 或者 纠偏 输出 结果 作出反应 原因
在因果不断地转化中使系统保持稳定或趋向既定目标
正反馈
系统 无偏差 同目标一致 保持稳定
外界事物
作出反应 继续增强
既 定 目 标
原子弹爆炸 商品适销对路
负反馈
外界事物
系统 有偏差 既 定 目 标
同目标不一致
方法论意义
形式主义
方法论意义
忽 视反 形对 式只 的注 虚意 无内 主容 义而
形式虚无主义
方法论意义
形式虚无主义
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掌握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 义
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指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风吹草动
普遍性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复杂多样性
B
A
B C
D
B
A
C
D
A
A
A
C
D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讲义(PPT 136页)

▪ 内在形式(intrinsic form)是同内容不可分 离的,是内容所固有的形式,这是和内容直接 相关。
▪ 外在形式(external form)是同内容没有必然 联系的形式,它和内容不直接相关,它的改变 不直接涉及事物的内容、本质。
▪ 一、因果联系及其普遍性 ▪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 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意义
一、因果联系及其普遍性
▪ 1、什么是原因、结果 ▪ 2、因果联系 ▪ 3、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1、什么是原因、结果
▪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cause) ; 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result) 。
▪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
▪ (3)必然性是较稳定的、持久的趋势, 偶然性是不稳定的、暂时的趋势。
▪ (4)必然性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 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个别表现。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 (1)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unity)中 。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 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 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 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它偶 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或 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 “偶然性”的。
▪ 有人认为,要重新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 关系。无论系统进化的方向,还是进化的 速度等方面,无一例外都是由偶然性与必 然性共同决定的。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 可能性和现实性这对范畴,从事物发 展的趋向和如何实现这种趋向来补充 说明对立统一规律的。
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什么是现实性
▪ (1)现实性的含义 ▪ 现实性(practicality)是指现在存在的具有
▪ 外在形式(external form)是同内容没有必然 联系的形式,它和内容不直接相关,它的改变 不直接涉及事物的内容、本质。
▪ 一、因果联系及其普遍性 ▪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 三、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的意义
一、因果联系及其普遍性
▪ 1、什么是原因、结果 ▪ 2、因果联系 ▪ 3、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1、什么是原因、结果
▪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cause) ; 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result) 。
▪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对立
▪ (3)必然性是较稳定的、持久的趋势, 偶然性是不稳定的、暂时的趋势。
▪ (4)必然性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 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 个别表现。
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 (1)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unity)中 。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 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 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 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它偶 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或 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 “偶然性”的。
▪ 有人认为,要重新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 关系。无论系统进化的方向,还是进化的 速度等方面,无一例外都是由偶然性与必 然性共同决定的。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 可能性和现实性这对范畴,从事物发 展的趋向和如何实现这种趋向来补充 说明对立统一规律的。
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2、什么是现实性
▪ (1)现实性的含义 ▪ 现实性(practicality)是指现在存在的具有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章——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
• 第一,参加实践活动; • 第二,要对现象、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 • 第三,必须要掌握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特 别是要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 • 第四,要注意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一 个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章——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章——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2、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一原理,才能解决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的偏向。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 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 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 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 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 方法。 毛泽东
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 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 面,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章——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三)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只有掌握这一原理,才能明确理解人 类认识的真正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本 质,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 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 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 为多余的了。 马克思
2、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1)内容和形式作为事物所固有的两个 侧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章——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2)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又是相对的,在 一定条件下,二者能够相互过渡、相互转 化。
物质世界
思维
语言
内容
形式/ 内容
形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三章——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首先,由于条件不同,一种内容可以有 多种多样的形式。
君主专制制 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
总统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唯物辩证法

本属性? • (3)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 ①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2021/1/14
• ②世界上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
• ③任何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或 “脱离运动的物质”的观点都是错 误的
• (4)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021/1/14
• 物质的具体形态及其具体运动形式是无 限多样的
• 与形而上学根本否认矛盾的思维方 式相反,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客 观存在,承认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 及每一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都自始至 终存在着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1/1/14
•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 对立的联系与发展观。其对立主要 表现在:
•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三节 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 基本规律
• 一、对立统一规律 • 二、质量互变规律 •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2021/1/14
一、对立统一规律
•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021/1/14
二、质量互变规律
• (一)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 (质、量、度) • (二)量变和质变 • (三)量变和质变的普遍性 • 和复杂性 • (四)质量互变规律的 • 方法论意义
2021/1/14
2、 辩证法用永恒发展的思维方 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
• 运用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我们就 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 科学,毛泽东思想是发展科学,作 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 平理论也是发展的科学。
2021/1/14
3、 辩证法用矛盾即对立统一的思维 方式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2021/1/14
• ②世界上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
• ③任何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或 “脱离运动的物质”的观点都是错 误的
• (4)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2021/1/14
• 物质的具体形态及其具体运动形式是无 限多样的
• 与形而上学根本否认矛盾的思维方 式相反,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的客 观存在,承认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以 及每一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都自始至 终存在着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 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2021/1/14
•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 对立的联系与发展观。其对立主要 表现在:
• 1.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三节 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 基本规律
• 一、对立统一规律 • 二、质量互变规律 •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2021/1/14
一、对立统一规律
•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2021/1/14
二、质量互变规律
• (一)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 • (质、量、度) • (二)量变和质变 • (三)量变和质变的普遍性 • 和复杂性 • (四)质量互变规律的 • 方法论意义
2021/1/14
2、 辩证法用永恒发展的思维方 式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
• 运用辩证发展的思维方式,我们就 能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 科学,毛泽东思想是发展科学,作 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 平理论也是发展的科学。
2021/1/14
3、 辩证法用矛盾即对立统一的思维 方式来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ppt课件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中东 一西现 般,象 的而是 和本个 共质别 同则的 的是和 东同具 西类体 。现的
象
吉林陨石
引力作用
飞 机 坠
潮 汐
落
人造卫星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万
汽
变
不
H2O分子间距离的变化
离
溶解
其
冰
凝固
水
踪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 本质比现象单纯、深化
现象如同浮 在水面的泡沫, 本质则如底层 的深流。
统
一 二者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互为因果
相互对立
公转——四季
缘由
自转——昼夜
结果
相互对立
日本侵略中国
缘由
中国人民抗日斗争
结果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互 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破坏雨林
水土流失
沙尘暴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生产的发展,孕育 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 发展;而科学技术的 发展反过来又极大地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
方法论意义
• 重视必然性 • 不忽视偶然性。 • 反对宿命论与目的论 • 宿命论:历史的发展、个人的际遇是由命运
决定的理论。主张“命运〞主宰一切,人们必 须服从它的支配,听任它的摆布,否认人的一 切能动创造作用。
• 目的论:某种观念的目的是规定事物存在、发 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因和根据。其根本点是把
•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约于必然性。没有脱离 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联系发展矛盾PPT课件

1、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事物 之间的联系,而只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 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 映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
精品课件
16
例如,树叶存在着,这意味着树 叶和光、水等联系着,不和光、 水等联系了,树叶就不存在了。 因此,承认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也就承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一、起源 1、形而上学 2、辩证法 二、辩证法的发展 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区别
精品课件
1
1、形而上学的历史起源
metaphysics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传》
精品课件
2
2、辩证法的历史起源
dialectic
dia——lectic
精品课件
44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 认 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 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 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 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 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 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 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 实现。 ”
dialogue
lecture lector
精品课件
3
精品课件
苏格拉底
4
二、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 1、朴素辩证法(古代辩证法)
精品课件
5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万物皆变,万物皆流
精品课件
6
(一)、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 1、朴素辩证法(古代辩证法) 2、唯心主义辩证法 3、唯物主义辩证法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事物 之间的联系,而只能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 目如实地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在正确反 映的基础上整合和利用这些联系。
精品课件
16
例如,树叶存在着,这意味着树 叶和光、水等联系着,不和光、 水等联系了,树叶就不存在了。 因此,承认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也就承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一、起源 1、形而上学 2、辩证法 二、辩证法的发展 三、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区别
精品课件
1
1、形而上学的历史起源
metaphysics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传》
精品课件
2
2、辩证法的历史起源
dialectic
dia——lectic
精品课件
44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 认 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 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 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 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 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 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 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 实现。 ”
dialogue
lecture lector
精品课件
3
精品课件
苏格拉底
4
二、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 1、朴素辩证法(古代辩证法)
精品课件
5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万物皆变,万物皆流
精品课件
6
(一)、辩证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 1、朴素辩证法(古代辩证法) 2、唯心主义辩证法 3、唯物主义辩证法
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PPT课件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 前进性,帮助人们认识事 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和波 浪式前进。
三大基本规律在改造世界中应用
对立统一规律
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正确处理矛盾, 推动事物向有利方向发展。
质量互变规律
指导人们在实践中注重量的积累, 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否定之否定规律
指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 训,实现自我否定和超越。
矛盾决定发展方向
事物发展的方向取决于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主要矛 盾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
矛盾在发展中的转化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推动着事 物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05 辩证否定观与革命批判精 神培养
辩证否定观内容阐述
01
02
03
含义
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 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 己发展自己。
普遍联系在人类社会中应用
人类社会中的联系更加复杂多样,包括经济联系、政治联系、文化联系 等。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必须注重分析和把握各种社会联系,以更好地推动社 会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和 平与发展。同时,普遍联系原理也提醒人们要警惕和防范各种风险和挑 战,保持战略定力,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和多样性等特点,人们可以通过 分析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普遍联系在自然界中体现
自然界中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广 泛的联系,如生物链、食物链、 生态平衡等。
自然界中的联系是客观的、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必 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 展。
通过研究和掌握自然界中的联 系,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 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四(4)

2014-11/11-15 14
④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殊性: 任何不同事物及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相符的事物也同样如此。所不同的 是,不同领域(如:自然、社会和思维)否定之否定的 形式各具复杂性,(如:同属植物的种子物与根苗物, 其否定之否定的形式各具特点;同属动物的卵生物与胎 生物,其否定之否定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领 会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不能只看单一的形式,必须 依据具体事物的具体内容。 ⑤、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复杂性: 一方面,否定之否定事物的特殊性反映着否定之否定 规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构成事物的复杂条件也无不 如此,如: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显现情况,复杂各异。 2014-11/11-15 15
2014-11/11-15
4-2-3
4、新事物及其不可战胜性
5、否定之否定规律含义及认识要求
8
4-2-3 否定之否定规律主要内容提要
2014-11/11-15
9
1、肯定(或肯定方面)与否定(或否定方面): ①、含义: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是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②、作用:肯定,起着促使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和 维持自身存在的作用;否定,却起着促使事物改变自身 稳定性和引起自身变化直至灭亡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 认为,否定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③、两者的辩证关系:a.两者相互对立相互排斥,肯定 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b.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没有肯定就没有否定,没有否定就没有肯定;c.两者相 互包含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或者说,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
2014年下学期电子教 制作人:株洲市职工大学(工业学校)曹学平
2014-11/11-15 1
案
④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殊性: 任何不同事物及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相符的事物也同样如此。所不同的 是,不同领域(如:自然、社会和思维)否定之否定的 形式各具复杂性,(如:同属植物的种子物与根苗物, 其否定之否定的形式各具特点;同属动物的卵生物与胎 生物,其否定之否定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领 会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不能只看单一的形式,必须 依据具体事物的具体内容。 ⑤、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复杂性: 一方面,否定之否定事物的特殊性反映着否定之否定 规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构成事物的复杂条件也无不 如此,如: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显现情况,复杂各异。 2014-11/11-15 15
2014-11/11-15
4-2-3
4、新事物及其不可战胜性
5、否定之否定规律含义及认识要求
8
4-2-3 否定之否定规律主要内容提要
2014-11/11-15
9
1、肯定(或肯定方面)与否定(或否定方面): ①、含义: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是 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②、作用:肯定,起着促使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和 维持自身存在的作用;否定,却起着促使事物改变自身 稳定性和引起自身变化直至灭亡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 认为,否定对事物的发展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③、两者的辩证关系:a.两者相互对立相互排斥,肯定 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b.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没有肯定就没有否定,没有否定就没有肯定;c.两者相 互包含相互渗透,肯定之中有否定,否定之中有肯定, 或者说,肯定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肯定。
2014年下学期电子教 制作人:株洲市职工大学(工业学校)曹学平
2014-11/11-15 1
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 在一种关系中作为一定内容的形式,而在另 一种关系中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内容; • 在一种关系中作为一定形式的内容,而在另 一种关系中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内容的形式。
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
内容是比较活跃易变的,而形式则是相 对稳定的,这是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中它 们各自的特点。内容和形式之间始终存在 着矛盾,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矛盾运动,是 一个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 基本适合的无限循环的过程。
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河流被化学污染流入海洋
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毁坏雨林
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 单独考察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时,原因和 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 – 把原因和结果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 察,它们的区分则又是不确定的。
•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 有一定的内容,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也 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同一内容往往有多 种形式,同一形式也往往可以表现或容纳不同 的内容。
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
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内容,就要求有什么形 式,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形式也迟早要发生 相应的变化;同时形式又积极影响内容,对内 容有巨大的反作用,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对 内容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当形式不 适合于内容时,则对内容的发展起着消极的阻 碍作用。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
伦琴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
1880年 哥尔茨坦
1887年 克鲁克斯
以太的波动
底片质量问题 退还厂家
1890年 古茨彼得
1894年 …… 汤姆逊 斯密士
拍到了X光照片
随手扔掉
观察到荧光 有记录 未思考 底片变黑 换个地方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
生物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和猴子是 没有大两样的,人类和猴子是表兄弟。” 但为什么人类成了人,猴子终于是猴子呢? 这是因为猴子不肯变化——它爱用四只脚 走路。也许曾有一个猴子站起来,试用两 脚走路的罢,但许多猴子就说:“我们的 祖先一向是爬的,不许你站!”咬死了。 他们不但不肯站起来,并且不肯讲话,因 为它守旧。人类就不然,他终于站起,讲 话,结果是他们胜利了。 ——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
找原因
怀疑论
休谟
普遍性
小行星撞击? 大规模火山爆发? 繁殖受挫? 大气成分变化? 免疫缺陷? 彗星撞击? 气候巨变?
千古之迷:恐龙消失
普遍性
满月大潮
大潮小潮
上弦月小潮
复杂多样性
B
A
B C
D
B
A
C
D
A
A
A
C
D
一因多果 同因异果 一果多因
复杂多样性
A
A
B C D
同果异因
A
B
D E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 必然性
产生 原因 地位 作用
产生于事物内部的 根本矛盾 支配地位 决定着事物发展的 前途和方向
偶然性
产生于事物发展过 程中非根本的、次 要的及外在的矛盾 从属地位 促进或延缓事物的 发展
表现 形式
确定的、持久的
不确定的、暂时的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联系
•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 性的纯粹必然性。 •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约于必然性。没有脱离 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原因
结果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 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水土流失 破坏雨林
沙尘暴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生产的发展,孕育 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 发展;而科学技术的 发展反过来又极大地 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在 应用于个别场合时才有其本来的意义; 可是只要我们把这种个别场合放在它 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察,这两 个观念就汇合在一起,融合在普遍相 互作用的观念中,在这种相互作用中, 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或 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 因,反之亦然。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
人的体形、外 貌、衣着是形式 人的骨骼、肌肉、 血液等是内容
衣着
体形
外貌
骨骼
肌肉
血液
形式
两类形式
一类是事物的外在形式: 它是和内容不直接相关的非本质 的形式,它的改变不直接涉及事 物的内容。
形式
两类形式
另一类是事物的内在形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它和事物的内容紧密相关,是事 物的本质的形式,它的改变会引 起事物内容的变化。
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
方法论意义
• 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进行科 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 • 正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总结实际工 作的经验和教训; • 准确地把握因果联系,能增加工作中的预 见性,增强行动的自觉性; 。
必然性和偶然性
•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 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 论意义
——恩格斯
因果关系的特点
• 顺序性:在时间上或逻辑上所表现出来的秩 序性,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 客观性:因果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必然性; • 普遍性: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 复杂多样性:因果关系纵横交错。
顺序性
顺序性
定 都先 是行 因后 果续 联的 系不 一
客观性
自转
昼夜
公转
春夏秋冬
偶然性
偶然性
• 两个劳拉
2001年6月,英国斯塔夫斯市10岁小女孩 劳拉·布克斯顿将名字和家庭地址写在了一个 小标签上,系在一只氢气球上放飞。氢气球飞 越了140英里,落到了一户居民家里,难以置 信的是,这家也有一个叫做劳拉·布克斯顿的 女孩,且正好10岁!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区别) •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统一的(联系)
第五章 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第二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本节内容
现象与本质 内容与形式 原因与结果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现象与本质
• 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 掌握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 义
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 物的外在表现。
•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 要素的内在联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
•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 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 势。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 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 • 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 趋势。偶然的东西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 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
偶然性
偶然性
• 本质不能脱离现象,本质总是现象的本质,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样的现象 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脱 离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意义
• 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 要性;现象和本质的统一,决定了科学研 究的可能性。 • 在实践中要注意把现象作为入门的向导, 通过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汽
H2O分子间距离的变化
溶解
冰
凝固
水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 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 本质比现象单纯、深刻
现象如同 浮在水面的泡 沫,本质则如 底层的深流。
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 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要从特定 方面表现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 总是反映着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脱离本质的纯粹现象是不存在的;
金刚石结构图
石墨结构图
形式
0.618
1
0.618
1
形式
人体比例图
蒙娜丽莎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
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 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
对于任何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形式是 事物存在和表现的方式,内容则是事物存 在的基础。内容和形式属于事物发展过程 中性质、地位和作用不同的两个方面,二 者不能混淆。
方法论意义
• 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自觉地运用内容决定 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的唯物辩证法原则,可以 促进事物的发展。由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 合内容,所以要善于根据内容的发展,适时地、正 确地变革旧的形式。 • 自觉地运用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辩证法,善于分析 各种形式,既可以利用旧形式为新内容服务,也可 以创造新形式为新内容服务。 • 自觉地运用内容和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既不死抱 住过时的形式不放,又不过早地任意改变尚有积极 作用的形式。为此,在实践中既要反对片面夸大形 式作用的形式主义,又要反对抹杀形式作用的形式 虚无主义。
方法论意义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 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 接合而为一,一切科 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本质与现象相互区别决 定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 。 科学的任务:揭示事物的本质。
方法论意义
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 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 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 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 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 法。
– 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 相互作用:原因不仅可以作用于结果,结果反 过来也可以作用于原因。
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
二者相互对立: 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二者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互为因果
对 立 统 一
相互对立
公转——四季
自转——昼夜
原因
结果
相互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