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绘画复习教案: 光色心情
优秀美术教 光色心情

高中美术新课程优质课教案选登1课题:光色心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丰富的影,音,图等色彩感受活动,激发学生的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的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让这些非专业的学生学会有目的的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快乐并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思想与情感.将音乐,影视与绘画色彩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达到教学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色彩运用的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起形象生动的色彩观。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设置了三个始终围绕色彩的不同心里属性由浅表感性逐层进入较深层理性认识而展开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体验,进一步了解绘画中色彩语言的情感体现.教学重点:色彩三种对比形式教学难点:对色彩三种对比形式的体验活动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比较法,讲解法,提问法学习学法:分组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教学内容:(一)情景导入新课:以影片片段引入活动一,问题:这段影片带给你的心情可以用什么样色彩来表达呢?(分组讨论) 教师拿出调色盘,上有红,黄,蓝,绿,黑等色,要求学生选择!并谈想法学生尝试选择.后.(教师赞许),导出新课<光色心情>(二)讲授新课:色彩是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感受的.活动二(1)出示两张不同冷暖色调的餐厅图片提问:假如你去这家酒店用餐,你会选择什么样的装修环境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重难点色彩三对比之一冷暖对比出示两种色调的同一张油画,提问学生对画的感受提示:波长长的红光与橙黄色光照在任何物体上都会有温暖的感觉,而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被认为有寒冷的感觉.:结论:(一)色彩有冷暖感色彩三对比之二色相对比出示同一张比较图片的两种色相对比思考提示:色相:是不同色彩的相貌或区别不同色彩的名称结论(二)色彩有味觉感色彩三对比之三明度对比出示两张明度不同的油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提示: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结论(三)色彩有重量感(三)小结(出示概括内容)色彩的个体心理之色彩与音乐的关系,康定斯基与他的《画听》系列(四)活动三:一些以色彩为主的绘画作品与另一些表现各异的乐章,请学生分组讨论后上讲台作答,展开PK赛(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只要解释合理就没有对错,只有贴切.(教师及时予以鼓励,表扬) (五)作业(多看多分析日常所见到的色彩图片)(六)结束课程!教学反思:(预设计)(1)面对的是非专业的学生,如像对专业学生那样教学一些专业的色彩知识,,必然显得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多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影片,音乐介入,从而能够较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好了,一切都好了.(2)多以活动的形式,从而,能够较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一些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中很好的解决,教师从中引导,沟通,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做导演。
绘画中的色彩——光色心情

湘版美术高中绘画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教案:《绘画中的色彩》——光色心情,,,,芷江一中洪娟一、课题《绘画中的色彩》——光色心情二、教学版本湘版美术高中绘画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三、教学年级高一年级四、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通过色调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从中品位绘画色彩语言丰富的情感内涵。
B、过程与方法通过画“色彩心情”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基本规律,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绘画作品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中得到领悟并将生活中的感受灵活运用到绘画创作中来。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并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在感知、领会、感悟作品的过程中,养成敏锐观察、细致比较、逐层分析的学习习惯。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色调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色调知识,结合自己对色彩情感的理解来创作色彩作品。
六、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启发、引导、总结学法:观察、比较、讨论、实践七、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具。
学生:作业纸、颜料、水粉笔和水桶。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教师提问:不知道大家对一些知名的快餐品牌的标志是否有印象呢比如说:麦当劳标志——它由什么颜色组成,(展示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的标志),为什么要用这些颜色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红色和黄色醒目刺激,能引起人的冲动,包括对待食物,能明显的刺激食欲,因此包括麦当劳,肯德基在内的很多快餐店都采用红和黄色来做整体的形象设计(VI).接着展示图片(各种颜色的不同含义)。
学生欣赏评述:分别展示美术作品凡·高《黄色的房子》和次仁多吉《布达拉宫之二》。
提问:画家为什么这样来表现光与色,他要体现什么样的情感?教师介绍背景:凡·高《黄色的房子》是凡·高刚到阿尔时画的,刚到时他认为自己有一个新的开始,同时又拥有了高更的友情。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凡·高《黄色的房子》从画面大面积的金黄、蓝色就可以看出画家当时的心情,愉悦而憧憬。
《光色心情》教案

《光色心情》教案——第二单元绘画中的色彩第三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丰富的影,音,图等色彩感受活动,激发学生的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的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让这些非专业的学生学会有目的的选择和运用色彩语言,快乐并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思想与情感.将音乐,影视与绘画色彩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达到教学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色彩运用的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起形象生动的色彩观。
二、学习活动分析本课设置了三个始终围绕色彩的不同心里属性由浅表感性逐层进入较深层理性认识而展开的学习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体验,进一步了解绘画中色彩语言的情感体现.三、教学重点:色彩三种对比形式四、教学难点:对色彩三种对比形式的体验活动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比较法,讲解法,提问法六、学习学法:分组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新课:以红楼梦36回影片片段引入问题: 这段影片反映了王熙凤的人生,影片中她生前与死后遭遇给你带来的心情感受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可以用什么样色彩来分别表达她的生前于死后呢?(分组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并谈谈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导出新课《光色心情》(二)、学生阅读课文:设问:书中指出色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感受?(三)、讲授新课:色彩是可以表达不同的心情感受的.1、出示两张不同冷暖色调的客厅图片提问: 假如你是设计师,你会把你家的客厅装饰成下面的那种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大家看了书就知道,一般来说红、黄、橙等色常让人联想到暖烘烘的太阳、火光,感到温暖,所以称为暖色;而青色、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冰川、河流、海水等,感到寒冷,所以称为冷色。
所以我们要营造家的感觉,在颜色的选择上面要偏向暖色系列,才能给人温暖的感觉。
(1)色彩三对比之一冷暖对比(2)出示两种色调的同一张照片,提问学生对照片的感受(3)练习:出示是三张分别代表三个季节的装饰画,让学生猜猜各自代表的是那个季节。
《光色心情》教学

从明度上对比欣赏《闹房》 与《许多年的大风景》
• 绘画色调从明度上有高调
与低调之分。 • 低调的画面往往使人感觉 厚重、深沉、压抑等。 • 高调的画面往往给人以轻 柔、明快、理性的感觉。 • 色调是画家传达作品主题 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课题二:画笔抹出的
喜怒哀乐
• 青春、热血、
欣赏《都市红茶》
比较作品《故宅》与 《浙东石城》
• 提问“两幅作品同样是
画房子、墙壁,你觉得 重量感是否一样?”得 出:色彩是有重量感的。 在同类型中,同一材质 对象的情况下,明度较 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 较轻;相反,明度较低 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 重。
• 让学生说出
每一个小图 的主要色彩, 导出什么是 色调。每一 个画面的色 彩,都有其 主要的特征 和基本倾向, 称为色调。
《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有目的地选择和运
用色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能 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并运用绘画的相 关知识来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 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 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 个体性特征,在色彩运用的实践体验中进 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构建形象 生动的色彩观。
色彩 黄 红 白 联想 秋叶 感觉 枯萎 情感经验 衰败
• 针对学生的答案:设问为什么同一种色彩
有些同学的感觉完全不同? •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生活经验的人,会对色 彩有不同的感受。色彩的感受会因性别、 年龄、种族、风俗习惯而有个体与群体的 差异。(学生讨论) • 另外,不同的形状、肌理、构图、空间也 会对色彩的表达形成制约。(展示图片)
生命、兴奋、 激动以及活 力是不是你 从画面中感 受到的?分 析是什么因 素让你感受 到这些?
光色心情教案

光色心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与色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三原色、色彩的混合等知识。
2、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光色所带来的情绪和心理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光色表达心情和情感的能力,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光色的基本原理和色彩的情感属性。
(2)掌握运用光色表达心情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1)如何将抽象的心情与具体的光色相结合,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2)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光色的搭配和组合,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光色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让学生对光色有初步的认识。
2、观察法通过展示各种光色的图片、艺术作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光色所传达的心情和情感。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光色与心情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光色心情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色彩斑斓的灯光秀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在这段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光?这些光色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光色与心情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色心情。
2、知识讲解(15 分钟)(1)光的三原色讲解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并通过实验演示三原色的混合过程,让学生了解光色的混合原理。
(2)色彩的情感属性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如红色的玫瑰、蓝色的大海、黄色的向日葵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颜色所传达的情感和心理暗示。
例如,红色通常代表热情、活力和兴奋;蓝色代表平静、安宁和忧郁;黄色代表快乐、温暖和希望等。
3、案例分析(10 分钟)展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蒙克的《呐喊》等,分析作品中光色的运用以及所表达的心情和情感。
让学生了解艺术家是如何通过光色来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从而为学生的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教案课程题目:光色心情课程类型:欣赏·评述教课对象:高1年级课时:1课时教课教师:贾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色调知识,掌握如何运用色调来表达人的心理感受的绘画色彩表现规律与技能。
2、感知目标:通过欣赏评价、填色练习、作品分析等活动深入理解绘画作品是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人的心理感受,突出主题的。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关注自我内心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并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
2、教学难点:掌握在绘画中如何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人的内心感受的规律与技能。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教具:电脑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同学们书本、绘画颜料等学具情况。
二、新课教学1、导入课题:通过颜色来展示色彩的心理感觉,色彩能使我们产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相关事物的联想,从而形成感官上的共鸣。
教师提问:(1)、你喜欢的颜色(2)、为什么喜欢?(3)、你觉得这些和你的心情有关系吗?教师补充:相信这一番交流同学们都对颜色的表达有了一定的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学会用色彩语言表达情感。
2、老师提问:你能不能讲讲红,橙,黄,绿,蓝,紫这些颜色各给人以什么样的联想?各象征什么?学生回答:红色联想:火、太阳等。
象征:热烈、喜庆、热情、危险等。
橙色联想:秋叶、晚霞等。
象征:快乐、甜美等黄色联想:柠檬、玉米等。
象征:光明、希望、高贵等。
蓝色联想:大海、天空等。
象征:安宁、平静、等。
绿色联想:草地、植物等。
象征:生命、活力等。
紫色联想:葡萄、紫罗兰等。
象征:高贵、哀愁、等。
2、给学生讲解什么是色彩的“通感”。
色彩本身而言是没有温度、远近、轻重、软硬等等区别的,之所以能使人产生诸多的心理效应,是因为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对自然现象的色彩习惯性认识以及由这些现象所引发的一系列感觉所带来的,这种以一种领域的感觉引起另一领域的感觉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通觉,即通感。
光色心情教学设计

《光色心情》教案色彩情感的表达(第一时课)授课人:彭晓强课业类型:欣赏课授课时间:一课时教学内容:湘版高中教材《绘画》模块第二单元第三课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色调知识,掌握如何运用色调来表达人的心理感受的绘画色彩表现规律与技能。
2、感知目标:通过游戏体验、欣赏评价、填色练习、作品分析等活动深入理解绘画作品是如何运用色彩来表达人的心理感受,突出主题的。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关注自我内心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并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
2、教学难点:掌握在绘画中如何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人的内心感受的规律与技能。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教具:电脑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同学们书本、绘画颜料等学具情况。
二、新课教学1、导入课题:通过颜色来展示色彩的心理感觉,色彩能使我们产生对自然与生活中相关事物的联想,从而形成感官上的共鸣。
教师提问:请一位同学上来品尝一下放在面前的四杯不同颜色的饮品分别是什么味道?并说出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是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柠檬黄的饮料是酸的有青涩的感觉,橙色的是甜味有阳光的感觉,褐色是苦的有一种苦涩的感觉,红色是辣的有一种热情的感觉。
教师补充: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到了颜色带给我们的酸、甜、苦、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学会用色彩语言表达情感。
2、给学生讲解什么是色彩的“通感”。
色彩本身而言是没有温度、远近、轻重、软硬等等区别的,之所以能使人产生诸多的心理效应,是因为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对自然现象的色彩习惯性认识以及由这些现象所引发的一系列感觉所带来的,这种以一种领域的感觉引起另一领域的感觉在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通觉,即通感。
(做一个简单的连连看游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情感。
)3、色彩的性格⑴.红青春、朝气⑵.蓝兴奋、活泼⑶.黄高贵、神秘⑷.橙宁静、深远⑸.紫温和、光明⑹.绿活力、热情4、色彩基本知识点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冷暖的概念。
光色心情教案

光色心情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当能够: - 了解光和颜色的基本概念 - 掌握颜色的基本组合和混合方法 - 了解不同颜色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 - 创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光色作品二、教学重点•颜色的基本组合和混合方法•不同颜色的心理影响三、教学难点•创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光色作品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介绍彩虹的构成和颜色,引出光和颜色的基本概念,并问学生:“你们最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来引起学生对颜色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颜色的基本组合和混合方法–基本颜色:红、黄、蓝–二次颜色:橙、绿、紫–三次颜色:橙红、黄绿、蓝紫–颜色混合方法:加法混合和减法混合2.不同颜色的心理影响–红色:兴奋、激情、力量、热情–黄色:智慧、快乐、活力、幸福–蓝色:平静、冷静、清新、稳定–绿色:平和、和谐、生命、自由–紫色:神秘、华丽、浪漫、深沉–橙色:温暖、活力、自信、热情–黑色:神秘、力量、忧郁、悲伤–白色:纯洁、清澈、明亮、安静3. 创作环节学生根据所选的情感选择相应的颜色进行表达,使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制作表现自己情感的作品。
4. 展示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品的创作和展示,来评价学生掌握颜色的基本组合和混合方法、了解不同颜色的心理影响以及创作表达个人情感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发现学生对颜色的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对颜色的混合方法不够清晰,需要增加例子的讲解,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创作环节中的创造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通过更多的启发性问答和绘画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绘画教案
水平目标: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并使用绘画的相关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在感知、领会、感悟作品的过程中,养成敏锐观察、细致比较、层层分析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在色彩使用的实践体验中进一步深化色彩表现的色调知识,建构形象生动的色彩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丰富的色彩感受活动,激发通感体验,并理解色彩心理属性具有共同性与个体性特征;
难点:选择和使用色彩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能够结合生活中的色彩体验并使用绘画的相关知识欣赏评述作品中的色彩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引入:上课前,老师被一个问题难住了,我想请同学们出出主意,你觉得今天这样的场合,老师该打什么颜色的领带比较适合?
其实,刚才我们谈的话题跟今天所学的内容相关,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色彩与人的心理活动.
展示课题:第三课《光色心情》P31
二、课题一:看得见的冷、热、酸、甜
设问:冷、热、酸、甜能看得见吗?我们知道冷、热是触觉,酸、甜是味觉。
引导:大家能不能分清橙汁与咖啡的味道?(课件展示图片)。
让学生讲出色彩的通感。
1、比较作品:《蓝色睡莲》法国-莫奈;
《萨达克寻找湮没的水域》英国-约翰马丁
引导学生说出两幅作品的感受,得到:一般来说,红、黄、橙等色常让人联想到暖烘烘的太阳、火光,感到温暖,所以称为暖色;而青色、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冰川、河流、海水等,感到寒冷,所以称为冷色。
艺术家在实行艺术创作时常常会利用这种色彩的冷暖感,营造出画面所需要的气氛,突出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怎样使用冷暖感创作作品,如“沙漠行人”这个画面色彩组织。
)
2、比较作品:《故宅》吴冠中
《浙东石城》陈伟南
导问“两幅作品同样是画房子、墙壁,你觉得重量是否一样?”
得到:色彩是有重量感的。
在同类型、同一材质对象的情况下,明度较高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轻;相反,明度较低的色彩,给人的感觉较重。
3、图片导出什么是色调:
课件展示:《天使无言》杨国辛;
让学生说出每一个小图的主要色彩,导出什么是色调:每一个画面的色彩,都有其主要特征和基本倾向,称为色调,也常被称为“主调”或“基调”。
绘画色调从明度上有高调与低调之分,对比欣赏《闹房》、《E地风景之六》。
低调的画面往往使人感觉厚重、深沉、压抑等;
高调的画面色彩明度高,往往给人以轻柔、明快、理性的感觉。
比较《天使无言》中四幅作品,让学生谈谈不同的画面色调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色调是画家传达作品主题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课题二:画笔抹出的喜怒哀乐
1、欣赏《都市红茶》(现代)周刚
青春、热血、生命、兴奋、激动以及活力是不是你从画面中感受到的?分析是什么因素让你感受到这些?
将作品《都市红茶》变成蓝灰色调以后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从心理反应来说,蓝、绿等色被称为冷静色,相反,红、黄等色,使人热血沸腾或烦躁不安导致心理亢奋,则属于兴奋色。
2、色彩的联想
其实,色彩给我们的联想是非常丰富的,同一种色彩,能使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受。
下面我们做一个色彩联想的小测验:
色彩联想感觉情感经验
黄秋叶枯萎衰败
红
白
针对学生的答案:设问为什么同一种色彩有些同学的感觉完全不同?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生活经验的人,会对色彩有不同的感受。
色彩的感受会因性别、年龄、种族、风俗习惯而有个体与群体的差异。
(学生讨论)另外,不同的形状、肌理、构图、空间也会对色彩的表达形成制约。
(展示图片)
3、对比欣赏:《云飘来云飘去》胡冰;
《云卷云舒》刘欣
与人类的个性一样,色彩也具有明朗与阴郁的区别,能够用来表达人的感情。
明度高、对比强、色度偏纯且色性偏暖的色彩给人以明朗的感觉,而明度低、明度对比弱以及纯度偏低且色性偏冷的色彩往往给人以阴郁之感。
4、思考与交流
将毕加索《少女像》改变色彩以后,你能结合人物形象谈谈每一幅作品的色彩所表达出的不同情绪吗?
四、拓展
1、借助色彩和形状(包括肌理和笔触等)画一组小画,表达自己近阶段的心情。
2、在生活中寻找红色,如:红喜字、红灯笼、红花、鲜血、警告牌、火焰等等,提取需要的元素,画一幅用红色表现情感的作品。
附:色彩的联想测验表格
色彩→联想→感觉→情感经验
黄秋叶枯萎衰败
红
白
素描常识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及措施: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具: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
三、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
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水平
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
3、技巧:勤,练。
五、观察水平: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充足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
要坚持多看,多分析,持续深化理解和理解的水准,如观察表现。
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
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图得当。
2、造型准确。
3、质感空间感强。
黑白的关系,近实远虚,近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
结构明确。
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
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
2、切点定形。
3、形体分析。
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
A、形体比例处理。
B、形体色调表现。
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
D、物体质感。
九、教师从总体上实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十、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临摹一幅石膏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