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X线胸片阅片(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尘肺线胸片阅读优秀课件

04.11.2020
8
类圆形小阴影
定义:在X胸片上形态呈圆形或近似圆形, 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直径<10mm的阴影
其病理基础为矽结节的重叠 按其直径大小可分为p、q、r三种,其中 p:直径 <1.5mm、q:直径在1.5~3mm、r:直径 >3mm。
04.11.2020
9
X线诊断注意:
(1)密集度分级:
(4)小阴影分布范围是≥1级密集度(含1级) 小阴影的肺区数。
(5)总体密集度是指全肺内密集度最高的 肺区的密集度。
04.11.2020
14
04.11.2020
15
04.11.2020
16
04.11.2020
17
不规则形小阴影
定义:在X胸片上出现的粗细、长短、形态 不一、直径<10mm的致密阴影,典型的不规则形 小阴影呈网状或蜂窝状,其病理基础为肺间质弥 漫性纤维化
04.11.2020
10类115种
4
发病机制
04.11.2020
5
基本病理改变:是矽结节形成和弥漫 性纤维化,矽结节是矽肺的特征性改变。 典型的矽结节是多层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 内含闭塞小血管或小支气管,断面似洋葱 头状。
04.11.2020
6
04.11.2020
7
小阴影:
定义:在X线胸片上,直径或宽度<10mm的阴影 分类:类圆形小阴影、不规则形小阴影 出现部位:首先出现于两肺中下肺区 病理基础:病理改变在X线胸片上的反映 意义:尘肺X线诊断的重要依据
Ⅱ+ :有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 过四个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尚 不够定为“Ⅲ” 者。
04.11.2020
尘肺的CT表现ppt课件

识别与判定
正确辨认和判定小阴影形态、密集度、 分布范围是尘肺病诊断和X射线分期中 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也是掌握应用尘 肺病诊断标准的关键。
正确辩认尘肺小阴影的形态 小阴影形态辨认包括两概念 * 一是:小阴影是否尘肺病的小阴影 * 二是:其形态属于哪一种。 如何判断为尘肺小阴影 * 圆形小阴影与不规则小阴影需要一定的数量 * 圆形小阴影的大小、数目和分布与附近肺纹 理的粗细、数目和位置不相符。
⑵不规则小阴影的病理改变
* 开始多现于两中下肺区,向两上肺区发展 密度、宽度逐渐增加、增宽,部分不规则 小阴影也可变成圆形小阴影 * 是石棉肺主要的X射线表现。也是吸入SiO2 (游离)较低粉尘所致其他尘肺表现(煤工 尘肺、铸工尘肺)。
⑶ 不规则小阴影的X线胸片表现
* 定义 肺野内直径和宽度>10mm以上 的阴影 是由小阴影密集部位缓慢发展起 来而形成的。
结核性肺内空洞
* 形成:石棉粉呈长条状,极易穿破肺泡壁→脏层 胸膜 →壁层胸模导致f。 * 病理形态:象牙白、光滑、有结节、多位于两侧 壁、心包膜和横隔面,常见到局限性胸膜斑 其中可见到石棉小体。 * 局限性胸膜斑块:指肺尖和肋隔角外厚度大于5mm 的胸膜增厚(86年标准为3mm)或局限性钙化 胸膜斑块,多对称出现。 * 发生部位:在两侧壁层胸膜,隔肌腱部胸膜和心 包膜。部分见心缘和膈面,如病变广泛,心 包膜与壁层胸膜严重增厚粘连,使心缘包蓬 乱→“蓬发心”。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 * 常见形式: 二期的肺基础,小阴影逐渐增大、增 多、小阴影聚集→(周边肺气肿更明 显时)均匀一致边界清楚的大阴影。 多对称出现于两肺上中野中外带, 呈“八”字形排列
肺内肿瘤 * 单发、多发圆形、椭圆形大阴影 ,密度较浓、边 界清,需与肺内肿瘤鉴别。 * 有时两肺上区中外带,锁骨下出现少量斑片,索 条状阴影→相连融合呈条带状→当靠近侧胸壁肺 气肿明显→边缘清楚、密度较浓、均匀一致的大 阴影。
正确辨认和判定小阴影形态、密集度、 分布范围是尘肺病诊断和X射线分期中 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也是掌握应用尘 肺病诊断标准的关键。
正确辩认尘肺小阴影的形态 小阴影形态辨认包括两概念 * 一是:小阴影是否尘肺病的小阴影 * 二是:其形态属于哪一种。 如何判断为尘肺小阴影 * 圆形小阴影与不规则小阴影需要一定的数量 * 圆形小阴影的大小、数目和分布与附近肺纹 理的粗细、数目和位置不相符。
⑵不规则小阴影的病理改变
* 开始多现于两中下肺区,向两上肺区发展 密度、宽度逐渐增加、增宽,部分不规则 小阴影也可变成圆形小阴影 * 是石棉肺主要的X射线表现。也是吸入SiO2 (游离)较低粉尘所致其他尘肺表现(煤工 尘肺、铸工尘肺)。
⑶ 不规则小阴影的X线胸片表现
* 定义 肺野内直径和宽度>10mm以上 的阴影 是由小阴影密集部位缓慢发展起 来而形成的。
结核性肺内空洞
* 形成:石棉粉呈长条状,极易穿破肺泡壁→脏层 胸膜 →壁层胸模导致f。 * 病理形态:象牙白、光滑、有结节、多位于两侧 壁、心包膜和横隔面,常见到局限性胸膜斑 其中可见到石棉小体。 * 局限性胸膜斑块:指肺尖和肋隔角外厚度大于5mm 的胸膜增厚(86年标准为3mm)或局限性钙化 胸膜斑块,多对称出现。 * 发生部位:在两侧壁层胸膜,隔肌腱部胸膜和心 包膜。部分见心缘和膈面,如病变广泛,心 包膜与壁层胸膜严重增厚粘连,使心缘包蓬 乱→“蓬发心”。
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 * 常见形式: 二期的肺基础,小阴影逐渐增大、增 多、小阴影聚集→(周边肺气肿更明 显时)均匀一致边界清楚的大阴影。 多对称出现于两肺上中野中外带, 呈“八”字形排列
肺内肿瘤 * 单发、多发圆形、椭圆形大阴影 ,密度较浓、边 界清,需与肺内肿瘤鉴别。 * 有时两肺上区中外带,锁骨下出现少量斑片,索 条状阴影→相连融合呈条带状→当靠近侧胸壁肺 气肿明显→边缘清楚、密度较浓、均匀一致的大 阴影。
尘肺病概述及X线ppt课件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尘肺病概述及X线
概念
1、职业病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
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 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 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
17:55 3
职业病目录
1、尘肺 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3、职业中毒 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3种 6、职业性皮肤病 8种 7、职业性眼病 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 3种 9、职业性肿瘤 8种 10、其他职业病 5种
17:55 5
尘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直径< 15μm,称可吸入性粉尘
直径>10μm, < 15μm大多数在
上呼吸道被阻留。 直径<5μm,称呼吸性粉尘( 致病因素)。
17:55
6
人体对粉尘的防御与清除:
人体对粉尘的防御与清除: ① 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 ② 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纤毛运动; ③ 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17:55
9
尘肺病的临床表现-症 状(1)
咳嗽 常见症状,合并感染时加重
喀痰 常见症状,咳嗽很少的情况下也会有咳痰,是呼吸 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所引起的,感染时加重 胸痛 以矽肺和石棉肺病人较多见 纤维化病变的牵扯作 用,特别是有胸膜的纤维化及胸膜增厚,藏层胸膜下的肺 大泡的牵拉及张力作用等 呼吸困难 面积减少
查资料(病因学诊断)
♦ ♦ ♦
根据是推理或论断的前提,没有根据的诊断当然是错误的
接触史:接尘的时间长短、工厂或工种变化情况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接触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 度;场所的通风防尘及个体防护情况;劳动组织安排等 接触粉尘的化学性质:是否具有致病性(致肺纤维化)
尘肺病概述及X线
概念
1、职业病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
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 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 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
17:55 3
职业病目录
1、尘肺 13种 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3、职业中毒 56种 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5种 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 3种 6、职业性皮肤病 8种 7、职业性眼病 3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 3种 9、职业性肿瘤 8种 10、其他职业病 5种
17:55 5
尘粒的空气动力学直径
直径< 15μm,称可吸入性粉尘
直径>10μm, < 15μm大多数在
上呼吸道被阻留。 直径<5μm,称呼吸性粉尘( 致病因素)。
17:55
6
人体对粉尘的防御与清除:
人体对粉尘的防御与清除: ① 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 ② 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纤毛运动; ③ 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17:55
9
尘肺病的临床表现-症 状(1)
咳嗽 常见症状,合并感染时加重
喀痰 常见症状,咳嗽很少的情况下也会有咳痰,是呼吸 系统对粉尘的不断清除所引起的,感染时加重 胸痛 以矽肺和石棉肺病人较多见 纤维化病变的牵扯作 用,特别是有胸膜的纤维化及胸膜增厚,藏层胸膜下的肺 大泡的牵拉及张力作用等 呼吸困难 面积减少
查资料(病因学诊断)
♦ ♦ ♦
根据是推理或论断的前提,没有根据的诊断当然是错误的
接触史:接尘的时间长短、工厂或工种变化情况 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接触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 度;场所的通风防尘及个体防护情况;劳动组织安排等 接触粉尘的化学性质:是否具有致病性(致肺纤维化)
尘肺X线胸片阅读技巧PPT

08:53
10类115种
5
发病机制
08:53
6
基本病理改变:是矽结节形成和弥漫 性纤维化,矽结节是矽肺的特征性改变。 典型的矽结节是多层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 内含闭塞小血管或小支气管,断面似洋葱 头状。
08:53
708:538来自小阴影:定义:在X线胸片上,直径或宽度<10mm的阴影 ✓ 分类:类圆形小阴影、不规则形小阴影 ✓ 出现部位:首先出现于两肺中下肺区 ✓ 病理基础:病理改变在X线胸片上的反映 ✓ 意义:尘肺X线诊断的重要依据
地划分为四级:0、1、2、3级。
0级:无小阴影或甚少,不足1级的下限。
1级:有一定量的小阴影。
2级:有多量的小阴影。
3级:有很多量的小阴影。
08:53
11
十二小级分级
0/-,0/0,0/l;1/0,1/1,1/2;2/1,2/2, 2/3;3/2,3/3,3/+。
2/1:密集度属2级,其小阴影密集度和标准片比 较,小阴影数量稍少;
胸片表现为Ⅰ+者,如胸膜斑已累及部分心缘 或膈面,可诊断为Ⅱ期;
胸片表现为Ⅱ+者,如单个或两侧多个胸膜斑 长度之和超过单侧胸壁长度的二分之一,或累及 心缘使其部分显示蓬乱,可诊断为Ⅲ期。
08:53
29
谢谢大家
08:53
3
pneumoconiosis
肺尘埃沉着病,亦称尘肺:是长期吸 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 主的全身性疾病。
08:53
4
职业病 一、尘肺
1.矽肺 2.煤工尘肺 3.石墨尘肺 4.碳黑尘肺 5.石棉肺 6.滑石尘肺 7.水泥尘肺
8.云母尘肺 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 13.根据诊断标准可以诊 断的其他尘肺
尘肺X线表现ppt课件

超 过3mm;
“u”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宽径大于3mm;但不超
过Hale Waihona Puke 0mm。202122
23
不规则形小阴影发生部位
●不规则形小阴影开始多出现在两肺中下 区有细的线条状阴影交织在肺纹理之间, 较致密。在动态观察中,随着尘肺病变 的进展,部分不规则形小阴影有可能逐 渐变成圆形小阴影。
24
不规则小阴影
● 不规则形小阴影是石棉肺的主要X射线表 现, 但它也是不典型矽肺以及其他尘肺 的主要X射线表现。 在诊断时必须要有 可靠的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尘肺 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应的临床资料和实验 室检查等。
25
大阴影
●大阴影是指肺野内直径和宽度大于 10mm以上 的阴影, 它一般是在小 阴影较密集的部位缓慢发展起来。
18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X射线表现
●不规则形小阴影在1980 ILO分类中并无 文字描述,但有标准片及图解。1986年 我国标准曾有文字描述, 2002年修订标 准取消了上述描述,不规则形小阴影形 态以标准片为准。按其宽度大小可约略 的分为 s、t、u 三类 。
19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X射线表现
“s”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最大宽径不超过 1.5mm; “t”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宽径大于1.5mm;但不
● 病理上为象牙白色、光滑和有结节性的改变,多位于 两侧侧胸壁、心包膜和横膈面,一般以增厚开始,继 而发生粘连,常常可以见到局限性胸膜斑块,其中很 易见到石棉小体。
36
胸膜病变的X射线表现(一)
● 胸片上可见到局限性胸膜斑,弥漫性胸膜增厚 及胸膜腔积液。
● 局限性胸膜斑系指除肺尖和肋膈角外的厚度大 于 5mm 的胸膜增厚,或局限性钙化胸膜斑块。 它多发生在两侧壁层胸膜、膈肌腱部胸膜和心 包膜。
“u”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宽径大于3mm;但不超
过Hale Waihona Puke 0mm。202122
23
不规则形小阴影发生部位
●不规则形小阴影开始多出现在两肺中下 区有细的线条状阴影交织在肺纹理之间, 较致密。在动态观察中,随着尘肺病变 的进展,部分不规则形小阴影有可能逐 渐变成圆形小阴影。
24
不规则小阴影
● 不规则形小阴影是石棉肺的主要X射线表 现, 但它也是不典型矽肺以及其他尘肺 的主要X射线表现。 在诊断时必须要有 可靠的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尘肺 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应的临床资料和实验 室检查等。
25
大阴影
●大阴影是指肺野内直径和宽度大于 10mm以上 的阴影, 它一般是在小 阴影较密集的部位缓慢发展起来。
18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X射线表现
●不规则形小阴影在1980 ILO分类中并无 文字描述,但有标准片及图解。1986年 我国标准曾有文字描述, 2002年修订标 准取消了上述描述,不规则形小阴影形 态以标准片为准。按其宽度大小可约略 的分为 s、t、u 三类 。
19
不规则形小阴影的X射线表现
“s”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最大宽径不超过 1.5mm; “t” 是指不规则小阴影宽径大于1.5mm;但不
● 病理上为象牙白色、光滑和有结节性的改变,多位于 两侧侧胸壁、心包膜和横膈面,一般以增厚开始,继 而发生粘连,常常可以见到局限性胸膜斑块,其中很 易见到石棉小体。
36
胸膜病变的X射线表现(一)
● 胸片上可见到局限性胸膜斑,弥漫性胸膜增厚 及胸膜腔积液。
● 局限性胸膜斑系指除肺尖和肋膈角外的厚度大 于 5mm 的胸膜增厚,或局限性钙化胸膜斑块。 它多发生在两侧壁层胸膜、膈肌腱部胸膜和心 包膜。
劳动卫生实验(尘肺阅片)PPT32页

16
光密度
◆ 上中肺野最高密度应在1.45-1.75之间 ◆ 膈下光密度小于0.28 ◆ 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大于2.50
17
胸片质量分级
◆一级片(优片):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 ◆二级片(良片):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尚未降到三级片。 ◆三级片(差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用于尘肺初诊。
a)不完全符合胸片基本要求,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 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28
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
尘肺X射线检查必须使用高仟伏摄影技术。 ◆X射线机 最高管电压输出值不低于125KV,功率不小于20KW。 焦点不大于1.2mm; ◆滤线栅:栅密度不小于40线/cm;
栅格比不小于10:1; 栅焦距1.8m; ◆增感屏:一般使用中速增感屏 ◆X射线胶片:蓝色片基
29
◆摄影技术 准备及体位要求
9
十二小级分级 小阴影密集度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为客 观地反映这种改变,在四大级的基础上再把每级 划分为三小级。
0/-,0/0,0/l 1/0,1/1,1/2 2/1,2/2,2/3 3/2,3/3,3/+
10
小阴影分布范围及总体密集度判定方法
◆判定肺区密集度要求小阴影分布至少 占该区面积的三分之二
尘肺诊断读片要求
◆从事尘肺X射线诊断人员必须通过国家对尘肺诊断读 片人的考核并取得证书。
◆尘肺诊断实行集体诊断的原则。 ◆读片人校正视力应在正常范围内。 ◆观察比较影象学的动态变化,仅有一张胸片不宜作
出确诊。 ◆读片时应参考标准片
19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
观察对象(0+) 一期尘肺(Ⅰ) 二期尘肺(Ⅱ) 三期尘肺(Ⅲ)
12
小阴影聚集 指局部小阴影明显增多聚集,但尚未形成大阴影。
光密度
◆ 上中肺野最高密度应在1.45-1.75之间 ◆ 膈下光密度小于0.28 ◆ 直接曝光区光密度大于2.50
17
胸片质量分级
◆一级片(优片):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 ◆二级片(良片):不完全符合胸片质量要求,但尚未降到三级片。 ◆三级片(差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用于尘肺初诊。
a)不完全符合胸片基本要求,其缺陷影响诊断区面积之和在半个 肺区至一个肺区之间。
28
胸片X射线检查的技术要求
尘肺X射线检查必须使用高仟伏摄影技术。 ◆X射线机 最高管电压输出值不低于125KV,功率不小于20KW。 焦点不大于1.2mm; ◆滤线栅:栅密度不小于40线/cm;
栅格比不小于10:1; 栅焦距1.8m; ◆增感屏:一般使用中速增感屏 ◆X射线胶片:蓝色片基
29
◆摄影技术 准备及体位要求
9
十二小级分级 小阴影密集度是一个连续的渐变的过程,为客 观地反映这种改变,在四大级的基础上再把每级 划分为三小级。
0/-,0/0,0/l 1/0,1/1,1/2 2/1,2/2,2/3 3/2,3/3,3/+
10
小阴影分布范围及总体密集度判定方法
◆判定肺区密集度要求小阴影分布至少 占该区面积的三分之二
尘肺诊断读片要求
◆从事尘肺X射线诊断人员必须通过国家对尘肺诊断读 片人的考核并取得证书。
◆尘肺诊断实行集体诊断的原则。 ◆读片人校正视力应在正常范围内。 ◆观察比较影象学的动态变化,仅有一张胸片不宜作
出确诊。 ◆读片时应参考标准片
19
X射线胸片表现分期
观察对象(0+) 一期尘肺(Ⅰ) 二期尘肺(Ⅱ) 三期尘肺(Ⅲ)
12
小阴影聚集 指局部小阴影明显增多聚集,但尚未形成大阴影。
尘肺X线胸片阅片(PPT课件)

三、尘肺诊断原则和方法 以确切粉尘职业接触史为前提; 技术质量合格的高仟伏 X 线后前位胸 片和国家尘肺X线诊断标准为依据; 参考受检者系列胸片和该单位尘肺发 病情况,做出X线诊断和分期。 排除急性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癌、肺霉菌病、 肺泡微石症等类似疾病避免误诊和漏诊
③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 有大阴影
新旧诊断分期标准比较
观察对象
壹期 新 标 准 贰期 叁期
粉尘作业人员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性质和程度需态观察者
总体密集度1级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两个肺区
①总体密集度2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 ②总体密集度3级小阴影达到4个肺区。 ①大阴影长径不小于20mm×10mm; ②总体密集度3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 影聚集; ③总体密集度3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不规则形小阴影
各型尘肺共有的X线表现 病理基础 形态特征 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阴影,互不相连,或 杂乱无章的交织在一起,呈网状或蜂窝状;致密度多持 久不变或缓慢增高分S(<1.5mm)、t(1.5m3.0mm)、 u(3.0mm-10mm)三种类型。 分布 早期多见于两肺中下区,弥漫分布,随病情进展而 逐渐波及肺上区。 弥漫型间质纤维化
大阴影
Ⅲ期尘肺的特征性X线表现
病理基础
团块型纤维化、小阴影融合 形态特征 长径超过10mm的阴影有长条形、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形。大阴影周围一般有肺气肿带。 分布 多在两肺上区出现,常对称呈八字状,也有先在 一侧出现
二、尘肺的次要X现表现
肺门和肺纹理变化 早期肺门阴影扩大,密度增高,淋巴结增大, 蛋壳样钙化 肺纹理增多或增粗变形;晚期肺门上举外移, 肺纹理减少或消失等。 肺气肿 弥漫性、局限性、灶周性和泡性肺气肿,严重 者可见肺大泡。 胸膜变化 胸膜粘连增厚、可见肋膈角变钝或消失;晚期膈 面粗糙,膈胸膜粘连,呈“天幕状”阴影。
尘肺的CT表现课件

35
正确判定小阴影的密集度
* 密集度定义: 胸片上一定范围内小阴影的数量
36
小阴影密集度的分级
* 四大级:0、1、2、3级 0级:无小阴影或甚少,不足 1级的下限 1级:一定量的小阴影 2级:多量的小阴影 3级:很多量的小阴影
判定: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起说明作用 * 十二小级:在四大级分级基础上
26
* 弥漫性胸膜增厚 :也可见于严重石棉肺,但不是 石棉特异性改变需与结核胸膜炎肿块,脓胸等鉴 别。
* 测量方法: 胸膜斑长度计算单侧和两侧多个胸膜 斑之和;厚度测量胸膜斑阴影内侧到侧胸壁之间 距离。
* 石棉肺诊断应用意义: ① O+:出现胸膜斑→ I ② I+:胸斑累及部分心缘或膈面 →Ⅱ ③Ⅱ+:单个或两侧多个胸膜斑长度之和 .超过单 侧胸壁长度 1/2→Ⅲ ④ 或累及心缘部分显乱 (蓬发心) →Ⅲ
15
2、不规则小阴影
(主要病理改变弥散性肺间 f)
* 1986年标准描述: “指一群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
密 阴影。它们可以互不相连,也可以杂乱 无章的交织在一起。 表现为网状,有时呈蜂窝状” 。
* 2002年标准取消上述文字描述 以标准片显示的形态为准。
16
⑴不规则小阴影的分类
按其宽度大小分为 s、t、u s:宽度<1.5mm t:宽度>1.5mm,<3.0mm u:宽度>3.0mm,<10mm
第十二节
尘肺
1
? 概述 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引起气道和肺泡的慢性损 伤。有严格的诊断标准。
? 尘肺的诊断原则: ①由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诊断小组诊断 ②有明确的有害粉尘接触史 ③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类似改变 ④必要时加做CT检查,综合分析
正确判定小阴影的密集度
* 密集度定义: 胸片上一定范围内小阴影的数量
36
小阴影密集度的分级
* 四大级:0、1、2、3级 0级:无小阴影或甚少,不足 1级的下限 1级:一定量的小阴影 2级:多量的小阴影 3级:很多量的小阴影
判定: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起说明作用 * 十二小级:在四大级分级基础上
26
* 弥漫性胸膜增厚 :也可见于严重石棉肺,但不是 石棉特异性改变需与结核胸膜炎肿块,脓胸等鉴 别。
* 测量方法: 胸膜斑长度计算单侧和两侧多个胸膜 斑之和;厚度测量胸膜斑阴影内侧到侧胸壁之间 距离。
* 石棉肺诊断应用意义: ① O+:出现胸膜斑→ I ② I+:胸斑累及部分心缘或膈面 →Ⅱ ③Ⅱ+:单个或两侧多个胸膜斑长度之和 .超过单 侧胸壁长度 1/2→Ⅲ ④ 或累及心缘部分显乱 (蓬发心) →Ⅲ
15
2、不规则小阴影
(主要病理改变弥散性肺间 f)
* 1986年标准描述: “指一群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
密 阴影。它们可以互不相连,也可以杂乱 无章的交织在一起。 表现为网状,有时呈蜂窝状” 。
* 2002年标准取消上述文字描述 以标准片显示的形态为准。
16
⑴不规则小阴影的分类
按其宽度大小分为 s、t、u s:宽度<1.5mm t:宽度>1.5mm,<3.0mm u:宽度>3.0mm,<10mm
第十二节
尘肺
1
? 概述 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引起气道和肺泡的慢性损 伤。有严格的诊断标准。
? 尘肺的诊断原则: ①由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诊断小组诊断 ②有明确的有害粉尘接触史 ③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类似改变 ④必要时加做CT检查,综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10
壹期尘肺
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两 个肺区
编辑版ppt
11
二期尘肺
①有总体密 集度2级的小阴 影,分布范围 超过4个肺区;
②有总体 密集度3级的小 阴影,分布达 到4个肺区。
编辑版ppt
12
叁期尘肺
①有大阴影 长径不小于 20mm,短径 不小于10mm。
②有总体密集 度3级小阴影 分布超过4个 肺区,并有小 阴影聚集
二期( Ⅱ) Ⅱ 总密集度2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3级小阴影分布达到4个肺区
三期(III
Ⅱ + ①总密集度3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 ②小阴影聚集;③大阴影,但尚不够诊断为 III者
III 大阴影不小于20mm×10编m辑m 版。ppt
14
五、尘肺病X线胸片阅片方法和步骤
1、读片基本要求
1 阅片者必须通过考核并取得尘肺诊断资质证书。 2 根据国家《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集体诊断。 3 读片人校正视力正常。坐位读片,观片灯位置适当,置于 读片者眼前 25cm至50cm处。 4 依胸片时间先后顺序阅片,观察动态变化,仅有一张胸片 不宜作出确诊。 5 参考标准片,需诊断的胸片置灯箱中央,两旁放常用标准 片。 6 用3联灯箱,最好5联。观片灯不低于3000CD,亮度均匀度 (亮度差)小于15%。 7 读片应安静,无其他光线直射观片灯上,每1至1.5小时左 右休息一次,以保持读片者视力和脑力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3、总体密集度是指密集度最高的肺区的密集度。
胸膜
胸膜增厚(胸膜斑、钙化等);胸膜粘连(天 幕状粘连等);心膈角、肋膈角变钝、蓬发状心 影等
编辑版ppt
18
六、实习目的与基本要求
1、巩固尘肺病诊断理论知识 2、了解尘肺病X线诊断标准、 X线诊断基本步骤 和方法 3、要求重点掌握尘肺胸片阅读步骤和方法;熟 悉典型一、二、三期尘肺X线表现
编辑版ppt
15
2、判定胸片质量
编辑版ppt
16
3、划分肺区
编辑版ppt
17
4、阅片顺序
肺门
形态、大小、有无钙化等病变等
肺野
肺纹理;阴影形态、密集度、分布及结核、肺 气肿等其他影像改变
总体密集度和分布范围的判定方法
1、判定肺区密集度要求小阴影分布至少占该区面积的三 分之二;
2、小阴影分布范围是指出现有1级密集度(含1级)以上的 小阴影的肺区数。
尘肺病X线胸片阅读
编辑版ppt
1
一、尘肺的主要X现表现
小阴影 圆形小阴影
不规则形小阴影
大阴影
编辑版ppt
2
圆形小阴影
矽肺诊断特征性指标 病理基础 结节型矽肺
形态特征 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分p
(<1.5mm)、q(1.5mm-3mm)、r(3.0mm-10mm) 三种类型。形态和密度与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有关
分布
早期多见于两肺中下区,弥漫分布,随病情进展而 逐渐波及肺上区。
编辑版ppt
4
大阴影
Ⅲ期尘肺的特征性X线表现
病理基础
团块型纤维化、小阴影融合 形态特征
长径超过10mm的阴影有长条形、圆形、椭圆形、 或不规则形。大阴影周围一般有肺气肿带。
分布
多在两肺上区出现,常对称呈八字状,也有先在 一侧出现
编辑版ppt
分布状况
早期多分布在两肺中下区,随病变进展,数量 增多,直径增大,密集度增加,波及两上肺区。
编辑版ppt
3
不规则形小阴影
各型尘肺共有的X线表现 病理基础 弥漫型间质纤维化
形态特征
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阴影,互不相连,或 杂乱无章的交织在一起,呈网状或蜂窝状;致密度多持 久不变或缓慢增高分S(<1.5mm)、t(1.5m3.0mm)、 u(3.0mm-10mm)三种类型。
编辑版ppt
7
三、尘肺诊断原则和方法
以确切粉尘职业接触史为前提; 技术质量合格的高仟伏X线后前位胸 片和国家尘肺X线诊断标准为依据; 参考受检者系列胸片和该单位尘肺发 病情况,做出X线诊断和分期。 排除急性和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癌、肺霉菌病、 肺泡微石症等类似疾病避免误诊和漏诊
叁期
①大阴影长径不小于20mm×10mm; ②总体密集度3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 影聚集; ③总体密集度3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无尘肺(0 O 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 期)
O+ 胸片表现尚不够诊断为I者
旧 标 一期(Ⅰ) Ⅰ总体密集度1级小阴影,至少达两个肺区 准
Ⅰ+ ①总体密集度1级小阴影超4个肺区;②总体密集度2级小阴影,达4个肺区要X现表现
肺门和肺纹理变化
早期肺门阴影扩大,密度增高,淋巴结增大, 蛋壳样钙化
肺纹理增多或增粗变形;晚期肺门上举外移, 肺纹理减少或消失等。
肺气肿
弥漫性、局限性、灶周性和泡性肺气肿,严重 者可见肺大泡。
胸膜变化
胸膜粘连增厚、可见肋膈角变钝或消失;晚期膈 面粗糙,膈胸膜粘连,呈“天幕状”阴影。
八、实习组织与报告要求
编辑版ppt
19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序号 目的 基本要求 阅片记录 阅片心得
实验名称
日期
按实习指导阅片记录表规范填写
编辑版ppt
20
③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 有大阴影
编辑版ppt
13
新旧诊断分期标准比较
观察对象 粉尘作业人员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性质和程度需态观察者
新 壹期 标 准 贰期
总体密集度1级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两个肺区 ①总体密集度2级小阴影超过4个肺区; ②总体密集度3级小阴影达到4个肺区。
编辑版ppt
8
四、尘肺病诊断分级标准(GBZ70-2009 )1、尘肺病诊断分三期:
n壹期尘肺 n贰期尘肺 n叁期尘肺 2、尘肺病X线诊断分四期
n观察对象 n壹期尘肺 n贰期尘肺 n叁期尘肺
3、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现行职业病名单中规定的 各种尘肺病
编辑版ppt
9
观察对象
粉尘作业人员健康检查发现X射线胸片有不能 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 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