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2)

方剂学-(2)
方剂学-(2)

方剂学-(2)

一、A1型题(本大题38小题.每题1.0分,共38.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通过与物料接触的壁面传递热能,使物料中的水分气化而达到干燥目的的方法是

A 对流干燥

B 辐射干燥

C 间歇式干燥

D 传导干燥

E 介电加热干燥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干燥方法的相关知识。干燥方法按加热方式分为热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介电加热干燥等。其中通过与物料接触的壁面传递热能,使物料中的水分气化而达到干燥目的的方法是传导干燥。故答案为D。第2题

包衣的目的不包括

A 掩盖苦味

B 防潮

C 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

D 防止药物的配伍变化

E 改善片剂的外观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包衣目的的相关知识。包衣的目的包括:避光、防潮,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遮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和味道,增加患者顺应性;隔离配伍禁忌

成分;改善外观;改变药物的释放位置和速度。但不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故答案为C。

第3题

有关筛分的错误表述是

A 物料中含湿量大,易堵塞筛孔

B 物料的表面状态不规则,不易过筛

C 物料的粒度越接近筛孔直径时越易过筛

D 物料的密度小,不易过筛

E 筛面的倾斜角度影响筛分的效率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过筛操作的因素。物料的粒度越接近于分界直径(即筛孔直径)时越不易分离。

第4题

关于滴丸和微丸的错误表述是

A 普通滴丸的溶散时限要求是:应在30min内全部溶散

B 包衣滴丸的溶散时限要求是:应在1h内全部溶散

C 可以将微丸制成速释微丸,也可以制成缓释微丸

D 可以用挤出滚圆法、沸腾制粒法、包衣锅法制备微丸

E 微丸的直径应大于2.5mm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滴丸和微丸的相关知识。微丸的粒径为0.5-3.5mm,E

项错误。在新版《应试指南》中已将微丸改为小丸,考生应注意。

第5题

为促进药物释放,在氨茶碱可可豆脂栓剂中,宜加入少量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 HLB值应在

A 11以上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普济消毒饮主治白喉。() 6.苇茎汤组成中的“三仁”是指桃仁、薏苡仁、冬瓜仁。()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故肺热壅盛而无表证之咳喘不宜使用。() 8.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组成。() 9.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怀牛膝。() 10.阴疽,患处色白漫肿,酸痛不热,脓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选阳和汤治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B《成方便读》C《圣济总录》 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治疗主病 B 治疗主证 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 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 防风、苍术 B 细辛、川芎 C 生地、黄芩 D 白芷、甘草 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 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 A 大黄 B 枳实 C 芒硝 D 厚朴 E 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B增液承气汤C五仁丸D济川煎E黄龙汤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B丹皮、栀子C黄芩、栀子D黄芩、丹皮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第二节 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 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 泻下剂 第一节 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 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 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 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 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 一、 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 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67 8910 二、 1.A D 2A D 3.A D 4A C E 5A 大黄6A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 黄芩、黄连 B 丹皮、栀子 C 黄芩、栀子 D 黄芩、丹皮 E 黄连、栀子 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 少阳阳明合病 B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C 协热下利 D 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E 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 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

A凉膈散B八正散C导赤散D小蓟饮子E六一散 11.芍药汤的功用是() A清热止利,和中缓急B清热燥湿,行气化滞C清热燥湿,调气和血D清热解毒,凉血止痢E养阴清热,调和气血 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 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 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 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 13.理中丸的君药是() A人参B干姜C白术D人参和干姜E白术和干姜 14.当归四逆汤主治() A 15 A 16 是() A 17 A 18 A 19 A D 20 A D 21 A 22 A 23 A E 24.大秦艽汤的组成药物,除外() A川芎、独活、防风B白芷、细辛、甘草C人参、桂枝、荆芥 D熟地、黄芩、石膏E生地、当归、白芍 25.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 A川芎B白芷C薄荷D羌活E清茶 26.麦门冬汤的功用是 A滋养肺胃,化痰散结B养阴润肺,和胃化痰C滋养肺胃,降逆和中D养阴生津,和胃降逆E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27.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是() A防己、黄芪、茯苓、白术B防己、黄芪、茯苓、甘草 C防己、黄芪、茯苓、生姜D防己、黄芪、白术、甘草 E防己、黄芪、白术、生姜

《方剂学》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方剂学》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适合执业药师、初中级中药师、药学研究生及中药学本科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奠定方剂学组方理论基础的医著是() A.《黄帝内经》B.《太平圣惠方》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本事方》 E.《千金要方》 2、下列方剂中,以当归为君药的是 A.当归补血汤B.四物汤C.左归丸D.生化汤E.归脾汤 3、具有外散风寒,内化寒饮功用的方剂是: A.藿香正气散 B .小青龙汤 C .苓甘无味姜辛汤 D .苓桂术甘汤E.三子养亲汤4、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最宜选用: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镇肝熄风汤C.天麻钩藤饮D.龙胆泻肝汤E.酸枣仁汤5 、治疗痰气互结之梅核气,最宜选用: A.清燥救肺汤B.透苏子降气汤C.清气化痰丸D.半夏厚朴汤E.枳实薤白桂枝汤B.6、一贯煎中,用量宜重用的药物是 A.川楝子B.枸杞子C.麦门冬D.当归身E.生地黄 B.7、具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功用的方剂是 A.败毒散B.参苏饮 C.九味羌活汤D.厚朴温中汤E.羌活胜湿汤 8、由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组成的方剂是 A.吴茱萸汤 B.四神丸C.五味子散 D.四逆汤E.桃花汤 9、四君子汤中的君药是: A. 人参 B. 茯苓 C. 白术 D. 甘草 E. 黄芪 10、下列方剂中,以大黄为君药的是 A. 凉膈散 B. 茵陈蒿汤 C. 十灰散 D. 芍药汤汤 E. 大承气汤 11、和解少阳的主方是 A. 小柴胡汤 B. 大柴胡汤 C. 蒿芩清胆汤 D. 达原阴 E. 温胆汤 12、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的方剂是 A. 清燥救肺汤 B. 百合固金汤 C. 麦门冬汤 D.玉女煎 E. 养阴清肺汤 13、下列药物中,炙甘草汤不包括的药物是 A. 生地 B. 麦冬 C. 当归 D. 阿胶 E. 桂枝 14、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功用的方剂是 A. 玉屏风散 B. 补中益气汤 C. 生脉散 D. 当归六黄汤 E. 牡蛎散 15、麻杏甘石汤原方中,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比例是 A.1: 1 B.2: 1 C.1: 2 D. 3: 1 E. 1: 3 16、患者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者,治疗时宜首选的方剂是 A.槐花散B.八正散C.十灰散D.导赤散E.小蓟饮子

(完整版)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姜栆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木香甘桔茯,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俩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第二章泻下剂 第一节寒下剂 18.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芒硝,大黄枳实厚朴饶。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19.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一克效力强, 擅疗热实结胸证,泻热迈水效专长。 20.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第二节温下剂 21.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 细辛三味同煎服,功去温下妙非常。 22.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第三节润下剂 2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小承气,杏芍麻仁治便秘, 胃热津亏解便难,润肠通便脾约济。 25.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第四节逐水剂 27.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 第五节攻补兼施剂 28.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第三章和解剂 第一节和解少阳剂 31.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32.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 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33.截疟七宝饮 截疟七宝草果仁,常山槟朴草青陈, 疟发频频邪气盛,劫痰燥湿此方珍。 第二节调和肝脾剂 34.四逆散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35.逍遥散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 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B.归脾汤C.四逆散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B.银翘散C.败毒散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D.当归六黄汤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B.生脉散C.五味子散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B.当归补血汤C.阳和汤D.黄连解毒汤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B.阳虚失摄之吐衄便血 C.脾胃阳虚之小儿慢惊 D.中、上焦阳虚之胸痹 4、属于消法范畴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B.清气化痰丸C.枳实导滞丸D.补阳还五汤 5、可用于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有 A.乌梅丸B.芍药汤 C.败毒散D.补中益气汤 三、简答题 1、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方中配伍当归、生地黄的意义何在? 2、桂枝汤与玉屏风散均可治表虚自汗,其功用主治有何区别? 3、简述小蓟饮子的主治证及配伍特点。 四、论述题 1、小青龙汤与定喘汤均有宣肺祛痰平喘之功,二者在用药配伍与主治方面有何异同?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大全(二)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我国现存记载方剂最早的书是() A.《太平圣惠方》 B.《黄帝内经》 C.《五十二病方》 D.《千金要方》 E.《外台秘要》 2、我国最早提出“君、臣、佐、使”组方理论的中医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外台秘要》 D.《普济方》 E.《和剂局方》 3、最早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中医学著作是() A.《和剂局方》 B.《千金方》 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 E.《五十二病方》 4、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医著是()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普济方》 E.《和剂局方》 5、《外台秘要》载方() A.6800余首 B.5300余首 C.788首 D.314首 E.61739首 6、被称为“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 A.《普济方》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要方》 D.《五十二病方》 E.《伤寒名理论》 7、首次按照“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开方论之先河的医著是() A.《伤寒杂病论》 B.《伤寒名理论》 C.《外台秘要》 D.《五十二病方》 E.《普济方》 8、方剂发展史上第一部方论专著是() A.《祖剂》 B.《伤寒名理论》 C.《医方考》 D.《医方解集》 E.《普济方》 9、开创方剂综合分类法的医学著作是() A.《成方切用》 B.《医方考》 C.《医宗金鉴》 D.《成方便读》 E.《医方解集》 10、新中国成立后最具代表性的大型方书是() A.《医方发挥》 B.《简明中医方剂词典》 C.《中国药典》 D.《中医方剂大辞典》 E.《中医类方辞典》 11、方剂是体现和完成下列何项的主要手段() A.治法 B.辨证 C.辨病 D.遗要 E.配伍 12、知道遣方用药的原则是() A.八纲 B.脏腑 C.气血 D.治法 E.体质 13、治法是针对下列哪项确立的() A.症状 B.病情 C.病机 D.病势 E.病名

方剂学方解(图表)

绪言 一、“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1、方剂,是在治法的指导之下,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方剂的组成原则配伍而成。 2、方剂学,是研究并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运用的一门学科。 一、方剂与治法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治法来源于方剂; (2)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 (3)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2、常用的治法: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将常用治法概括为“八法”,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体现各法的代表方剂如下: (1)汗法——解表剂 (2)和法——和解剂 (3)下法——泻下剂 (4)消法——行气、活血祛瘀、祛湿、祛痰、消导化积、驱虫剂等 (5)吐法——涌吐剂 (6)清法——清热剂 (7)温法——温里剂 (8)补法——补益剂 三、方剂的组成 1、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1)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在方剂中不可缺少。 (2)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①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①引经药;②调和药。 2、组成变化: (1)药味加减的变化 (2)药量加减的变化 (3)剂型更换的变化 各论 1解表剂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使用解表剂时应注意:①不宜久煎;②温覆;③微汗为佳;④表里同病者,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⑤若表邪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或吐泻失水者,禁用。 1.1辛温解表 麻黄汤[方解]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桂相伍,(君) 桂枝——助麻黄发汗散邪,温经止痛。有峻汗之功。(臣) 杏仁——降利肺气,合麻黄一宣一降以增平喘之力。(佐) 甘草——调和药性,缓麻、桂峻烈之性。(佐使) [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开表发汗之峻剂,非表实无汗者禁用。 桂枝汤[方解]桂枝——解肌散寒。散中寓收(君)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二)

《方剂学》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及其的一门学科。 2.九味羌活汤主治,证。 3.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 4.少阳湿热证,应选用(方)治之。少阳阳明合病,应选用 (方)治之。 5.普济消毒饮中具有“火郁发之”之义的药物是、。6.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桂枝汤中芍药与桂枝的用量比例是 。 7.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补气生血,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 8.四神丸的功用是,。 9.治疗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而致神志不安的常用方剂是。凉开剂适用于 证。 10.越鞠丸的君药是。补阳还五汤是治法的代表方剂。 二、A型题(每题1分,共20分) 1.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久泻久痢,宜选用() A.芍药汤B.白头翁汤C.四神丸D.乌梅丸E.真人养脏汤2.连翘在保和丸中的作用() A.清热解毒B.辛凉透表C.透热转气D.清泄胸膈之热E.清热散结3.乌梅在二陈汤中的配伍意义是() A.涩肠止泻B.收敛止血C.生津止渴D.收敛肺气E.安蛔止痛 4.藿香正气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A.外感风寒,内有痰饮B.外感暑热,内有湿滞C.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D.脾虚食停,生湿化热E.脾虚湿停,郁而化热 5.治疗外感温燥证,下列方中宜首选() A.麻黄汤B.桂枝汤C.桑杏汤D.桑菊饮E.杏苏散 6.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黄,脉浮数。宜选用() A.消风散B.败毒散C.犀角地黄汤D.清营汤E.升麻葛根汤 7.血府逐瘀汤主治的病证是() A.膈下血瘀证B.少腹血瘀证C.胸中血瘀证D.两胁血瘀证E.头部血瘀证 8.麻黄与白果在定喘汤中的配伍关系是() A.升降配伍B.散收配伍C.散中寓收D.收中寓散E.相须为用 9.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秘。治宜选用()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至宝丹D.紫金锭E.苏合香丸 10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 A.滋阴清热,养血安神B.养血安神,清热除烦C.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D.益气补血,养心安神E.滋阴养血,清热除烦 11.真人养脏汤补涩不滞,是因为方中配伍了理气药() A.陈皮B.青皮C.木香D.砂仁E.白豆蔻 12.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 A.补中益气,升阳举陷B.益气升阳,固脱止血C.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D.益气补血,健脾和胃E.益气升陷,敛阴止汗 13.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 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C.桂枝、芍药、生姜、大枣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E.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14.患者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宜选用()A.清暑益气汤B.竹叶石膏汤C.清络饮D.桂苓甘露饮E.六一散15.立法用药体现“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方剂是() A.败毒散B.芍药汤C.白头翁汤D.葛根芩连汤E.痛泻要方 16.药物组成中不含半夏、黄芩的方剂是()

方剂学第二版方歌谢明

一、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小青龙场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辛凉解表 桑菊饮 喿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枯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麻黄杏仁石膏湯 伤寒麻杏甘石汤,肺热喘咳兼烦满;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烦效力彰。 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芷枯羌,裔芩芍草枣生姜,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淸热此方良.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扶正解表 敗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有奇功。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芎芍桂附与羌防;细辛煨姜大枣人,阳虚无汗病可痊。 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法优良;少阴脉沉反发热,寒邪外解不伤阳。加減葳蕤汤 加减歲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魁。 二、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及类方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温下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腹痛便秘方;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妙非常. 溫脾汤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温通寒积振脾阳。 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枳朴大黄麻杏芍;津枯便难解,润肠泻热功效髙。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虡精亏肠中燥,温润通便法堪宗。 逐水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攻补兼施 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 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三、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芪生姜枣,少阳百病此方宗。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枳竹茹,陈夏茯苓加碧玉; 热重寒轻兼痰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达原饮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单选1、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医着是 A.《五十二病方》B.《黄帝内经》 C.《伤寒杂病论》D.《太平圣惠方》 2、疏肝健脾法的代表方是 A.逍遥散 B.归脾汤 C.四逆散 D.完带汤 3、《温病条辨》中,所说的“辛凉轻剂”是指: A.桑菊饮 B.银翘散 C.败毒散 D.香薷散 4、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大便干结,小便频数,治疗宜选用: A.增液承气汤 B.调胃承气汤C.黄龙汤 D.麻子仁丸 5、四逆散的功用是 A.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B.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C.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D.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6、苦寒直折,泻火解毒的代表方剂是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C.黄连解毒汤 D.凉膈散 7、温病后期,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宜选用

A.竹叶石膏汤 B.蒿芩清胆汤C.青蒿鳖甲汤 D.当归六黄汤 8、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的方剂是 A.黄连解毒汤 B.清瘟败毒饮C.普济消毒饮 D.仙方活命饮 9、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方剂是: A.益胃汤 B.生脉散 C.五味子散 D.麦门冬汤 10、痈疽漫肿无头,酸痛无热,皮色不变,舌淡苔白,脉沉细者,治疗时宜选用 A.仙方活命饮 B.当归补血汤 C.阳和汤 D.黄连解毒汤 二.多选 1、平息内风方剂的适应范围包括 A.阴虚风动B.风痰上扰C.破伤风 D.热盛生风 2、肾气丸中,宜小量使用的药物是 A.附子B.桂枝C.干地黄D.山药 3、理中丸的主治病证有 A.寒伤脾胃之呕吐下利

《方剂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模拟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A1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将其标序字母, 填入题干的括号内,以示回答。多选、错选、不选,均不给分 1.下列何书由汪昂编著() A《伤寒杂病论》B《医方集解》 C《普济方》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太平圣惠方》 2.下列哪项属于佐助药的涵义() A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B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C用以消除或减弱方中药物毒、副作用的药物。 D能引领方中药物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E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3.复元活血汤对大黄炮制的要求是( ) A先煎B后入C酒浸D炒炭E生用 4.暴哑为大寒直犯肺肾,上窒窍隧,下闭肾气所致者,宜用何方治疗 () A回阳救急汤B肾气丸C右归丸D参附汤E麻黄附子细 辛汤

5.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

A猪苓、枳实B青蒿、黄芩 C竹茹、半夏D枳壳、赤茯苓E陈皮、碧玉散 6.患者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 迟,当首选何方治疗() A理中汤B大建中汤C大黄附子汤D温脾汤E小建中汤 7.小建中汤中芍药与桂枝的用量比例是() A 1: 1 B 1: C 3: 1 D 1: 3 E 2: 1 8.黄芪在防已黄芪汤中的配伍意义主要是() A补气利水B补气升阳C补气摄血D补气行血E益气生血 9.身常汗出,夜卧尤甚,心悸惊惕,气短烦倦,舌嫩红,脉细弱者,治宜 选用() A桂枝汤B玉屏风散C牡蛎散D当归六黄汤E补中益气汤 0.完带汤的功用是() A益气健脾,固冲摄血B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D健脾除湿,清热止带E温补脾胃,C健脾止带,清热除湿收敛止 带 1 .至宝丹的功用是() A开窍定惊,清热化痰B清热开窍,熄风镇痉

中医方剂学第七版方歌汇总

中医方剂学七版方歌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5.止嗽散 止嗽散用白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9.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芷桔羌,膏芩芍草枣生姜,恶寒渐轻热增重,解肌清热此方良. 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三.扶正解表 10.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再造散 麻黄附子细辛汤 加减葳蕤汤 四.寒下 1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1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洋化芒,肠痈初期痛据按,散结消肿服之康. 大陷胸汤 五.温下 13.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六.润下 14.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精选方剂学解表剂练习题

1.败毒散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B.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C.益气解表,理气化痰D.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E.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2.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效的方剂是: A.桂枝汤 B.九味羌活汤 C.麻黄汤 D.羌活胜湿汤 E.败毒散 3.麻黄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解表祛湿,化痰止咳 C.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D.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E.以上均不是 4小青龙汤组成药物中无: A.麻黄 B.桂枝 C.生姜 D.炙甘草 E.五味子 5.桂枝汤的功效是: A.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C.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发汗祛湿,止咳平喘 E.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6.有关桂枝汤组成原则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有错误: A.桂枝为君,解肌发表,温助卫阳,温通经络 B.白芍为臣,益阴敛营 C.生姜为佐,助桂枝辛散风寒,和中止呕 D.大枣为佐,助芍药益气补中 E.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7.组成中含有黄芩、生地黄的方剂是: A.麻黄汤 B.桂枝汤 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8.体现“逆流挽舟”法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麻杏甘石汤C.败毒散 D.麻黄汤 E.桂枝汤 9.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治宜选用: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香薷散 E.以上均非 10.九味羌活汤组成药物中无: A.白芷 B.川芎 C.生地 D.黄连 E.苍术 11.麻杏甘石汤的功效是: A.辛凉宣肺,凉血解毒 B.辛凉解表,清热止咳C.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D.清热解表,止咳化痰 E.以上均不是 12.麻杏甘石汤中麻黄配石膏的作用是: A.宣肺平喘 B.清肺止咳 C.宣肺泄热 D.止咳化痰 E.清胃宣肺 13.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疫楚疼痛,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治宜选: A.麻黄汤 B.桂枝汤C.九味羌活汤 D.小青龙汤 E.败毒散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1)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 A《太平圣惠方》 B《成方便读》 C《圣济总录》 D《普济方》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治疗主病 B 治疗主证 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 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 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 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 A 防风、苍术 B 细辛、川芎 C 生地、黄芩 D 白芷、甘草 E 前胡、枳壳 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 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 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 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 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 A 大黄 B 枳实 C 芒硝 D 厚朴 E 甘草 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 A麻子仁丸 B增液承气汤 C五仁丸 D济川煎 E黄龙汤 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 A黄芩、黄连 B丹皮、栀子 C黄芩、栀子 D黄芩、丹皮 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 A少阳阳明合病 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C协热下利 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 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 9.清胃散的组成是() 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 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 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 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 A 凉膈散 B 八正散 C 导赤散 D 小蓟饮子 E 六一散11.芍药汤的功用是() A 清热止利,和中缓急 B 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C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D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E 养阴清热,调和气血 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 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 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 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 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 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 13.理中丸的君药是() A人参 B干姜 C白术 D人参和干姜 E白术和干姜 14.当归四逆汤主治() A 血虚寒厥 B 阳郁厥逆 C阳虚寒厥 D亡阳肢厥 E热盛厥逆15.泄泻日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

第七版 方剂学 方歌

方剂学第七版方歌 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 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 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 辛芷芎草芩地黄, 发汗祛湿兼清热, 分经论治变通良。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 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 表寒内饮最有功。 二、辛凉解表 6.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 竹叶荆蒡豉薄荷, 柑桔芦根凉解法, 清疏风热煮无过。 7.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8.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三、扶正解表 9.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 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 气虚感寒有奇功。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 10.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 缓下热结此方饶。 11.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淤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 二、温下 1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 阳虚寒积腹痛疗。 三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泄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四、逐水 13.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芫花甘遂合大戟,攻逐水饮力峻猛,悬饮水肿实证宜。第三章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14.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15.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16.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苓枳陈辅,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阻。 二、调节肝脾 17.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18.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芍,

方剂学最新考试题及答案整理

1.使用解表剂应注意的问题 多用辛散轻扬药物,不宜久煎;服解表剂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助汗出,同时禁生冷油腻之品;解表取汗的标准是遍身持续微汗出;若表邪未尽又见里证,宜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若病邪全部入里,则不宜再用解表剂。 2.简述麻黄汤中麻黄、桂枝的配伍意义 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治宜发汗宣肺。方以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臣用桂枝解肌发表,温通血脉,两药相须,既可助麻黄汗解表之力,又能兼治营阴郁滞、经脉不通之疼痛。 3.桂枝汤主治之证已有汗出,为何仍用汗法 桂枝汤证之汗出,是由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阴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营卫不和,则汗不能止。桂枝汤虽曰“发汗”,实寓解肌发表与调和营卫双重用意,外邪去而肌表固密,营卫和则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于遍身微汗之后,则原证之汗出自止。 4.简述桂枝汤中桂枝白芍的配伍意义 桂枝汤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方以桂枝为君,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芍药为臣,益阴敛阳,桂芍等量合用,于本方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得基本结构 5.九味羌活汤中生地、黄岑的配伍意义 九味羌活汤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方中配伍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 烈之品伤津,为佐药。 6.小青龙汤主治外寒里饮之咳喘,何以配伍收敛的五味子、白芍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里饮证,治当解表化饮,然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恐耗伤肺气,故佐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和营养血,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一散一收,即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可制诸药辛散太过之性,且可防止温燥药物伤津。 7.止咳散有何功用,其组方配伍有何特点 止咳散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功用,其组方配伍得特点是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散寒 不助热,解表不伤正。正如《医学心悟》卷三所说:“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8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方中何以配伍幸温的荆芥、豆豉 银翘散所治之温病初起,以邪郁卫表,邪热较重为特点,方中配伍辛温得荆芥,淡豆鼓得意义有二,一是解表散邪,增强辛散透表之力;二是防银花,连翘寒凉太过,冰伏气血,不利祛邪。 9.简述桑菊饮配伍桑叶、菊花的意义 桑菊饮主治风温初起,邪犯肺络,肺失清肃之咳嗽。法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 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功,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故共为君药。 10.从功用、组成方面比较银翘散与桑菊饮的异同 银翘散和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得辛温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五位药物,但前方有银花配荆芥,淡豆鼓,牛蒡子,竹叶,则解表清热之力强,后方有桑叶,菊花配伍杏仁,则肃肺止咳之力大。 11.麻杏甘石汤以何药为君,其配伍意义是什么 麻仁甘石汤得君药是麻黄,石膏,方用麻黄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泄肺热,解肌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正版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修 正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章解表剂 第一节辛温解表剂 1.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 之宜。 2.大青龙汤 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 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散寒 清热此方良。 3.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桂芍甘草姜 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汗出 恶风此方功。 4.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 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 解表宜变通。 5.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 利慰,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 半夏兼五味。 6.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喘,姜 汤调服不必煎。 补: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桂甘芍药 枣生姜,轻可去实因无汗, 有汗加葛无麻黄。 第二节辛凉解表剂 7.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 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 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 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8.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 清热良,邪热壅肺咳喘急, 有汗无汗均可尝。 9.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 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 热盛阳明入母膏。 10.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 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栆芷, 羌膏解表清热良。 第三节扶正解表剂 12.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 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 时行感冒有奇功。 13.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 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 内伤外感此方宜。 13.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 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 阳虚无汗法当谙。 14.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发表温经 俩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 少阴反热曷能康。 1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 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

方剂学试题

方剂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我国第一部“成药典”之称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五十二病方》C.《黄帝内经》 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是: A.《伤寒杂病论》B.《五十二病方》C.《黄帝内经》D.《太平圣惠方》E.《医方集解》3.首创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书是: A.《黄帝内经》B.《五十二病方》C.《伤寒杂病论》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神农本草经》 4.《医方集解》的作者是: A.张秉成B.吴仪洛C.汪昂D.喻昌E.吴谦 5.在中医药学史上第一部专门剖析方剂论理的著作是: A.《伤寒明理·药方论》B.《五十二病方》C.《黄帝内经》 D.《伤寒杂病论》E.以上均非 6.首次完整地提出“八法”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医学心悟》C.《黄帝内经》 D.《景岳全书》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首先记载方剂组成原则的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E.《医方考》 8.《伤寒明理·药方论》的作者是:

A.张仲景B.孙思邈C.成无己D.张元素E.张子和 9.《伤寒杂病论》共载方剂: A.314首B.413首C.365首D.13首E.5300余首 10.以下哪一项不属“七方”的内容: A.大方B.小方C.急方D.复方E.单方 11.下列关于“治法与方剂”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治法是针对具体病证所拟定的治疗方法B.治法是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后制订的C.治法是组成方剂的依据D.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E.从发展史看,治法是先于方剂而形成的 12.以下哪一项不是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A.方从法出B.以法统方C.方以药成 D.治法是组方的依据E.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13.以下哪一项不属“八法”的范畴: A.汗、下B.温、补C.固、通D.消、和E.清、吐 14.“气滞血瘀”,宜用哪一治法治疗? A.和法B.温法C.消法D.下法E.清法 15.王冰所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宜用哪一治法治疗? A.汗法B.清法C.补法D.消法E.温法 16.吐法的适应证,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痰涎阻塞在咽喉证B.顽痰蓄积在胸膈证C.宿食停滞在胃脘证 D.误食之毒物尚留胃中证E.湿浊困阻于脾胃证 1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十剂”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