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写作指导课》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写作指导课》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写作指导课》听课评课稿(2020)

教研《好嘴杨巴》听课评课稿(2020)

今天有幸聆听了夏研老师的《好嘴杨巴》,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讲完课之后我有一种解脱感,怎么说来,就像陷入沙漠中的人,有再次沐浴春雨的机会,经过反思,对比近一年的教学,针对本堂课,我谈如下感受,同时恳请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将成为我后续教学的源泉,也有利于我根据本班学情,重新整合自己的思路。

第一、定标较为准确。

预设到了学生可以提炼出“好嘴杨巴”的“好”好在哪里。不仅仅有杨巴话说得好,还有说话时机把握得好,但是没有这么快,而且一下子由陈炀一人说出,这就使我在过渡上显得不是那么沉稳,第一步我就要调整思路;话说得好,这是我意料之中的,学生能够感觉到,但语言贫乏,无法表述,我就引入文本,可以用文中的话来表达(比如说他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言下之意是什么?好在那里?对当时缓解时局有怎样的作用?)——这也是阅读理解的基本要领,从短文中来到短文中去。这一点是我教他们以来,反复强调的,但效果甚微。

第二,我说一下我的收获,因为“好”这一环节进展迅速——当然只是表皮,就又临时增添了新的内容——关于杨七(文中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笔墨?冯骥才关于手艺人有怎样的认识?为什么结尾却说他渐渐埋没?)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增添了冯骥才写作意图、天津卫这以地方特殊的生存方式等的介绍。而且这是我教他们以来,大小环节最顺畅的一次。

第二、关于本文的语言色彩——尤其是

第五自然段和十五自然段,初看

会让人产生疑惑——作者是否真

的喜欢杨巴,是不是含有贬义。

我个人的见解是:“八面玲珑、左

右逢源、看风使舵、逢场作戏”

在这里,一是贬词褒用;

第三、二是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状;

三、生意场上竞争激烈,产品宣

传十分重要,这就凸显杨巴的作

用了;四、“杨巴对此豪不内疚”

一方面体现出他自信满满,一方

面可能也是由于作为拥有天津血

统的作者的一种随意、自信风格

渗透在言行中。

总之,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我先变,然后引领学生改变,这样教学才能相长,课堂才能成为师生共同绽放的场所。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浅评,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

正.谢谢!

2020年11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