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川的导游词怎么写的范文_导游词

关于四川的导游词怎么写的范文_导游词
关于四川的导游词怎么写的范文_导游词

关于四川的导游词怎么写的范文四川导游词怎么写?那一起来观赏下面几篇关于四川导游词的范文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川日则沟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阿坝州82万藏、羌、回、汉各族人民热忱欢迎你们的到来,并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为你们的九寨沟之游增添一份温馨、一份快乐。

游客朋友们,进入九寨沟,你们就是沟内1000多名藏族同胞最尊贵的客人,就是九寨沟童话世界里的一公主和王子,希望你们在沟内玩得开心、玩的温馨、玩的尽兴。

游客朋友们,九寨沟是中国惟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自然风景名胜区。它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是境内的九寨沟县中南部,在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属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的一条支沟。九寨沟因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景色秀丽奇艳、世所罕见,在现代社会中还能保持如此完美神奇的天然梦幻景象,这与九寨沟藏族同胞所信奉的藏传佛都中的苯波教有很大的关系。藏族人信奉神灵,他们认为九寨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是神灵所恩赐,所以我们尊重九寨沟人民的风俗就是对九寨沟的最大尊重,也是对九寨沟藏族人民的最大尊重。

1 / 11

我们相信您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能做到不在沟内吸烟、不乱丢垃圾、不投食喂鱼、不攀树摘花。在这里我代表九寨沟人感谢你们的合作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九寨沟保护区总面积720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600平方公里,保护缓冲区为110平方公里,旅游开放区为140平方公里。以诺日朗为中心,由树正沟、日则沟和则渣洼沟组成,我们现在正在走的这条沟叫树正沟,长14公里,其他两条沟,则渣洼沟长18公里,日则沟长17公里。景区单程49公里。

我们到达的下一个景点是进沟的第一个藏寨--荷叶寨,是九寨沟内繁华的村寨之一,村寨中的藏民一改过去游牧和农垦的生活方式,定居在寨中,原有的古老木结构的房屋现在都成了家庭旅舍,他们随时用香喷喷的酥油茶、甘甜的青稞酒热情款待每位慕名而来九寨沟的远方贵客,这也是由于政府保护九寨沟要求他们退耕还林而为他们寻求的一条谋生之路,这样类似的情况还有树正寨和则渣洼寨。荷叶寨的后边有一棵百年巨松,孑然独立,苍劲伟岸,那便是迎客松,传说是萨尔当年来九寨沟降妖除害时,曾变成一只雄鹰搏斗,这棵孤松就是他追捕妖魔自天空飞过时扇动翅膀而留下的标志,我们现在到了荷叶寨。

我们现在即将到的是诺日朗,请各位游客作好下车的准备。诺日朗朝左走是则渣洼沟,全长18公里,可游览九子同心石、五彩池和长海;右边是日则沟,长17公里,可观赏镜海、珍珠滩、五花海、熊2 / 11

猫海、箭竹海、天鹅海、草海、剑岩和原始森林。现在我们到了九寨沟景区中心诺日朗。

我们已经过了主沟树正沟,现在我们游览的是日则沟,第一个景点是镜海,看镜海倒影最佳时间是无风的时候,镜海水11米,最深处达24.3米,面积19万平方米,长约925米。镜海一平如镜,故名镜海。镜海揽蓝天、白云、雪山于一海,达到“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奇观。这正是镜海一奇,倒影胜实景,另有二奇分别是水带波光和镜海月夜。镜海边还有一棵藤缠树,树给藤无限的爱意,而藤给树无尽的缠绵,所以镜海因藤缠树而得名爱情公园,远方而来的有情人都会在这里留影以示爱情的忠贞。

这里大家还可以看到枯木逢春的奇特景观。

四川西岭雪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人们很难想像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身旁会有杳无人烟的原始林海。而距成都市区仅95公里的大邑西岭雪山恰是这样一处自然风景名胜区。她是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镶嵌在“天府之国”的西边——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境内,总面积482.8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5364米。自1987年开放以来,就以她崭新的丰姿问世,人们倾心于她的天生丽质,古朴原始,神秘莫测,浓郁野趣和往来便捷。1989年9月,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1月10日,3 / 11

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由于景区地域宽广,地势高差大,气温迥异,因而有“宝地占四时之”的优势。从低山区到高山区,在同一时间不同的高差地带,可以观赏到四季风光。

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绚烂多彩,气象万千。那终年积雪的群峰,云蒸霞蔚的云海日出,变幻莫测的高山气景,月宫播下的千亩古桂,神工鬼斧的元古谷,莽莽苍苍的原始林,多姿多采的飞流瀑布,翩翩飞舞的各色彩蝶,以及那熊猫的家,金猴的峰,天然石门,怪百迷宫……套萃此间,组成了一幅福雄奇壮丽的风景画。特别是那海拔5364米的大雪山,令人神往。那里常年积雪,雪峰绵延起伏,恰似一条游行天际的玉龙。每当晴空万里,成都市区内即可看到那横直西天洁白晶莹的大雪山,好像就近在咫尺。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寓居草堂时,观此美景,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千古名句。

从成都乘车到景区,只需三个小时。境内游山道、休息亭和食宿站已具规模,是身居闹市的人们旅游的理想去处。

今天朋友们有幸登临,我相信你们将要得到的美好感受,会是久久难忘的。

现在我们在景区口的茶地坪下车,莽莽青山就屹立在眼前,密林掩映,郁郁葱葱,枝叶一尘不染,苍翠欲滴,好似一幅极大的绿色锦锻披风,华贵又典雅,自然又神秘。迎面送来高山的凉风,夹杂着野4 / 11

花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这里分五大景区,各有特色。请随我逐一游览。

花石峪春天的诗

从茶地坪至两溪口,是低山区的“花石峪景区”。这是一条纵贯3.7公里的曲折而幽深的溪谷,是一幅山水画廊,一首春天的诗。看,两岸青山,峭壁对峙,这一带有成片的翠竹、山杨、野葡萄、山核桃、七里香、迎春花、映山红和无数不知名的奇葩异草,交替怒放,姹紫嫣红,香气袭人,沁人心脾。秋来红叶满山,层林尽染,疑是“春风二月人画图”。你沿溪慢行,跨越十多道小桥,山溪淙淙,泉水叮咚,送你一路欢歌。这一带集上游数十个泉源,顺无数山岩而下,形成50余处跌水、飞泉和深潭。溪中遍布五彩石,光艳晶莹。游人至此,宛如穿行于诗画之中。

来到茶地坪右侧的岩缝沟,这里沟深谷狭,有“雨洗青山鸟猿啼”的意境。举目仰望,天开一线,九道飞瀑从天而降,飘然若仙姬下凡,这里叫“九瀑一线天”。

旁边这条山溪叫做花石溪,往上约半公里,便是“雨丝岩”。岩腔深约丈余,宽九尺许,可容数十人避雨。若遇雨天在此观景,但见山上浓云滚滚,林涛阵阵,山风随雷电呼啸而来,把山雨撒在你的眼前,雨脚虽然密集,却如线如丝,别有情趣。

离开雨丝岩上行、是三磊关和蛙潭。溪水在此被巨石所阻,怒不可遏,使出浑身解数,咆哮着冲越巨石陡跌下来,激起朵朵白莲,形5 / 11

成一个深潭,潭边屹立着“品”字形的三块巨石,其一形似青蛙,雄踞二石之上,面对深潭,跃跃欲跳。这就是有趣的“蛙潭”。下边二石间,有一缝隙,能容一人擦身而过。登上蛙石,岩边翠竹、绿树、野花、怪石、潭中清流,尽收眼底。传说,在那深潭的水晶宫里,住着美丽的蛙女,每当月色朦胧之时,她会浮出水面,跳在蛙百上载歌载舞。蛙潭不远处的下游,却是一片浅水滩,水清见底,彩石粒粒,玲珑剔透,惹人喜爱,青年男女到此,禁不住要脱鞋淌水、采石、击水、嬉戏,给出一幅青春戏水图。看到这里。各位朋友不要认为景区的瀑布不过如此。不是的,更奇趣、壮观的瀑布还在前面,让我们继续游览吧。

多姿多彩瀑布群

我们由两溪口沿竹溪登獐子崖,一路上就进入了“瀑布群景区”。这里“千峰叠翠,万水竞流。”溪流源头十余支,形成重叠的跌瀑流泉30处,瀑布高30至70余米,大都隐藏在夏云缭绕的幽谷密林之中,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有声,组成了山水林泉的优美图画,谱写了扣人心弦的交响乐曲。

请先欣赏“豹啸泉”。它形如雪豹,飞吼而下。一里之外,就能听见它的吼声,在山谷中回荡;近看恰是一条银龙,带着野性,从78米高的山凹处飞扑下来,气势汹汹,望而生畏。飞泉跌下山涧,卷起朵朵雪花,寒气袭人,不敢在此久留。

披竹觅路,行至竹溪尽头,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丽多姿的“凤6 / 11

尾瀑”。如果说豹啸泉是一头凶猛的野兽,那凤尾瀑却是一个温柔的姑娘了。她身高35米余,从弧形的花岗岩绝壁上姗娜而下,上小下大,婀娜轻盈,如穿白色披风,又似凤尾开屏。更有一丛凤尾竹巧生悬崖,飞瀑飘过,潇洒摇曳,真是“水漂漂,竹摇摇,一泓碧水似春潮。”沿凤尾瀑上行,可见“七叠飞瀑,如七幅白绫,或横或竖,飘飘扬扬。啊,莫不是七仙女飘然下界,这么白皙,这么俊俏!

四川武侯祠导游词

中国文明史有五千多年,而三国时代是其中很短却又很精彩的一段。历史学家认为,三国时代仅45年,是从曹魏取代汉朝到司马氏取代魏建立晋朝,即公元220—265年。一般人则认为应从汉末黄巾农民起义至三家归晋(公元184—280年),前后近百年。

三国时代的得名,是因当时神州大地上并存着三个地方政权。这三个政权是: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建立的魏国,占据黄河流域大片土地,建都洛阳;孙权建立的吴国,占据长江中下游等地,建都南京;刘备建立的蜀国,占据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建都成都。

武侯祠是纪念三国蜀国丞相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溢号忠武侯,后人便尊称他为武侯。

武侯祠始建于何时,已经没有资料可考了。但从杜甫《蜀相》诗的描写“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来推断,早在唐代以前,就已经建有武侯祠了。在唐、宋时代,这里分别有武侯祠和刘备庙;明代初年,祠庙合并为一;明末,祠庙毁于战乱。今天看到的武侯祠,7 / 11

是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的。

大门悬挂着“汉昭烈庙”的横匾。

汉,是刘备政权的称号,史称“蜀汉”。昭烈,是刘备死后的溢号。匾额说明,这里是祭祀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称之为武侯祠呢?民国年间的邹鲁写的一首诗,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也就是说,因为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大,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超过了刘备,人们就不顾君尊臣卑的礼仪和这座祠庙本来的名称了。

从大门左侧简介和平面示意图上看到,武侯祠掩映在森森翠柏中,殿宇坐北向南,布列在一条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西侧为刘备陵园。祠内有蜀汉历史人物泥塑像47尊,碑碣50多块,匾联60多幅,鼎、炉、钟、鼓10余件。因此,确切地讲,武侯祠应该称作蜀国君臣纪念堂。它是研究蜀汉历史的一座博物馆。

三绝碑

大门到二门道路的两侧,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

其中四通为清代刻建,一通为明代刻建,一通为唐代刻建。

清碑记载了祠庙重建和维修的情况;明碑着重介绍了祠庙的历史沿革。

这通唐碑最负盛名,被称为“三绝碑”,高3.67米,是唐宪宗8 / 11

元和四年(公元820xx年),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属27人,来武侯祠祭拜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极力称颂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对他鞠躬尽瘁、力图统一的精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婴、萧何、张良。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绰书法漂亮,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之兄。名工匠鲁建镌刻。因此,自明代中叶,此碑就因其文章、书法精湛和诸葛亮的盖世功德而被誉为“三绝碑”。

刘备殿

二门内是蜀汉皇帝刘备殿。殿的正中,供奉着刘备的贴金泥塑坐像,两侧偏殿,分别供奉着关羽、张飞等人,与殿相接的东西两廊,是蜀国的28位文臣武将的彩绘泥塑像。刘备像高3米,头戴天平冕冠,身着黄袍,手捧朝天圭玉,宽面大耳,神态静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玺,一捧宝剑。

刘备(161—223),字玄德,河北琢州人。24岁时,他召集关羽、张飞等人参加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后来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壮大了势力。由于缺乏谋臣,他在军阀混战中屡遭挫败,流离失所,先后依附于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他三顾茅庐,拜诸葛亮为军师,赤壁大战后,势力才得到发展。刘备胸怀大志,注重信义,待人宽厚。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征战,最后占据益州,于公元220xx年在成都称帝。不久,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他兴师伐吴。结果,刘备被吴国陆逊火烧连营,遭到惨败,羞愤病死于白帝城(奉节)。临终前,他把幼子刘禅9 / 11

(小名阿斗)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史称“白帝城托孤”。

在刘备像东侧,是刘备之孙刘谌的塑像。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国邓艾军队进逼成都时,他苦谏父亲,同来敌决一死战,与国家共存亡。但刘禅不听。他悲愤已极,去祖庙哭诉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他的以死殉国的精神受到后人颂扬。刘备像西侧原有刘禅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业,投降了魏国,当上安乐公后“乐不思蜀”,不知亡国之耻,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毁掉,自此没有再塑。正殿的两壁,悬挂着木刻的《先主传》、《后主传》,传文录自陈寿史书《三国志》。蜀国的兴亡,可从刘备、刘禅传中了解始末。东偏殿内是关羽及其子关平、关兴、部将周仓、赵累的塑像。关羽像高2米多,头戴冕旒,红脸,丹凤眼,卧蚕眉,两眼半眯半闭,美髯垂胸,身着金袍,手执象简,一付帝王打扮神灵面孔。

关羽(?一219),字云长。他与张飞是最早追随刘备南征北战的猛将,号称“熊虎之将”。他俩与刘备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关羽曾被曹操俘获,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拢下,仍然效忠刘备。刘备得荆州后委任关羽镇守。在荆州,他曾发动攻势,水淹襄樊,活捉曹军大将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最后,因骄傲轻敌,被东吴将领吕蒙偷袭,与关平、赵累等人同时遇害,丢失了荆州。陈寿《三国志》评论他“傲大夫而亲士卒”,傲慢轻敌是导致他失败和被杀的重要原因。历代统治者对关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义”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为王,到了明清时代,加封10 / 11

为关圣大帝,诏令全国各地修庙祭祀。因此,这里的关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11 / 11

四川青城山旅游景区导游词

四川青城山旅游景区导游词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很多游客慕名来参观旅游,导游可以给游客详细介绍四川景区的特点。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城山导游词,欢迎参考! 青城山导游词篇一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称“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青城山属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素有“洞天福地”、“人间仙境”之称,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故名青城山。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后山自然景物原始而华美,如世桃园,绮丽而又神秘。 青城山旅游最佳时间:一年四季皆适宜旅游,7、8月更是避暑胜地。 青城山导游词篇二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国家5A级景区。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青城山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全山林

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

都江堰的导游词3篇_导游词

都江堰的导游词3篇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的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都江堰的导游词范文1: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伟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西,古时属都安县境而名为都安堰,宋元后称都江被誉为“独奇千古”的“镇川之宝” 。两千年前,李冰父子面对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火攻玉垒化为离堆。鱼嘴堤分水、飞沙堰溢洪、宝瓶口引水,将逢雨必涝的西蜀平原,化作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1 / 6

发挥着作用,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一千八百多年前,道教创始人张陵看中了青城山的碧绿清幽,决定在此修炼道法。青城山的香火愈来愈盛,但道家修建的观宇与亭阁始终深藏于密林之间,与四周的山林岩泉融为一体。 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离堆锁峡、金堤夕照、雄关古道、玉垒仙都、寒潭伏龙、笮桥飞虹、玉女仙姿、岷山晓雪、宝瓶春晓等自然景观,与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城隍庙等古代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天人合一的千古奇观。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都江堰的导游词范文2:都江堰市(原灌县)介于北纬30°44′—31°22,东京103°25′-—103°47′之间,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68公里,幅员1211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成都市48公里。辖12镇16个乡、2个开发区和9个街道管委会。总人55万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都江堰市始建于蜀汉,有着20xx 多年的悠久历史,因地处都江堰首,当时故名灌县,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2 / 6

四川青城山导游词6500字

四川青城山导游词6500字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

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说到道教文化,由于道教在青城山两仟多年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历代高道的主持和经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家的祖山,俗家心目中的“神山”,而得到充分的保护。可以说,今天青城山的古建筑、古遗址、历史传说、饮食习俗,乃至林木花草,都渗透着道教文化的精神。青城山道教发展也有几个起落。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邛崃山系的鹤鸣山(今大邑县境)

都江堰导游词_导游词——都江堰风景区

都江堰导游词_导游词——都江堰风景区 导游词——都江堰风景区都江堰导游词大家好,我是你们此次四川之旅的导游,欢迎你们来到四川,愿你们有个愉快的旅程。今天我们要去游览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前往都江堰景区的玉垒山公路上,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借此机会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都江堰景区的概况。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流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害。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

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源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经历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战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200万商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之所以有如此千古奇功,其奥秘何在?我想这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让我们站在楼台的散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面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嘴,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嘴、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嘴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入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分工程的巧妙配合,莫定了都江堰干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这正好印证了一句“伟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世界惊叹。

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文档6篇

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文档6篇Dujiangyan and Qingchengshan tour guide 编订:JinTai College

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文档6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四川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范文 2、篇章2: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范文 3、篇章3: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范文 4、篇章4:四川青城山导游词范文 5、篇章5:四川青城山导游词范文 6、篇章6:四川青城山导游词范文 青城山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是成都周边旅游景点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篇章1: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范文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8公里,是邛崃山脉的分支,独特 的地理位置、湿润的气候使青城山林木茂盛,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胜地。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 名山,自东汉以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20xx年11月,它和都江堰一起被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位于成都西北都江堰市城西岷江干流上,距离成 都市56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项古代无 坝引水工程,堪称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自建成以后, 它就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并专设堰官进行维护和管理,通过两千多年来历代堰官的不懈努力,它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 今天的青城山、都江堰各守一方幽静的天地,一个是道 教文化的发源地,一个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一个以幽的境界甲冠天下,一个以水利工程造就天府之国。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成为了人们寻古探幽时响亮的口号。 青城山风景优美,以幽静著称。这里饮食美味与众不同,并有“四绝”之称,即一绝“洞天贡茶”,茶质优良,汁色清澈,茶香味醇;二绝“白果烧鸡”汤汁浓白,鸡肉异常鲜美; 三绝“青城泡菜”,脆嫩清鲜,深有回味;四绝“洞天乳酒”,

都江堰导游词3篇_导游词

都江堰导游词3篇 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就是这样工作的。其中不难发现,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功用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都江堰导游词范文1:都江堰市(原灌县)介于北纬30°44′—31°22,东京103°25′-—103°47′之间,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68公里,幅员1211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成都市48公里。 辖12镇16个乡、2个开发区和9个街道管委会。总人55万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都江堰市始建于蜀汉,有着20xx多年的悠久历史,因地处都江堰首,当时故名灌县,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都江堰市是一座新兴的中等工业旅游城市。目前,该市已初步建成电力、机械、化工、食品等支柱产业。旅游业也是都江堰市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后山、龙池“三区”、灵岩寺都是国内和世界知名的景区。在四川省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中都江堰市位列第五。 1 / 7

都江堰市因堰而闻名,境内闻名世界的最古老的水利工程都江堰,被誉为“活的水利博物馆”、“水文化摇篮”,是中国和世界水利史上的奇珍。奔流不息的岷江水分成密如蛛网的灌溉渠系成为天府之国的生命之源,千百年来一直被誉为镶嵌在锦秀天府的一颗明珠,享有“天府之源”的美称。 都江堰导游词范文2:各位朋友大家好!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今天,就由小梦来陪大家一起畅游都江堰,了解水利工程,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睡好。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齐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265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大家都知道二郎神吧,二郎神便是李冰的儿子,由于李冰无子,传说而来。为纪念父子俩,修建了我们旁边的这座二王庙,也是观看都江堰最好的观景点。今天,我们来一个逆向思维——倒着走。都江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今天,我们先从鱼嘴看起。 鱼嘴分水堤又称“鱼嘴”,因其形状像一张鳄鱼的嘴巴而得名,昂头于岷江江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农田,西边的外江则用于排洪。鱼嘴主要起到两个作用:四六分水,二八分沙。二八分沙是指沉淀在河床上的泥沙经过鱼嘴上的一颗颗排列整齐的小石头,而使其外江的沙占八成,内江的沙占二成。这样,灌溉农2 / 7

导游词:四川都江堰导游词

四川都江堰导游词 欢迎各位来到____(省、市、区、县)游览。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幸福大道转上玉垒山公路,去参观闻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纵横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饶和美丽。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常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造了举世无双的都江堰工程,非常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灌溉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明的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经验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灌溉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伟大功能的奥秘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天游览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新,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游览。 都江堰鸟瞰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看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灌溉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天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单。甚至觉得平凡。其实正印证了—句“伟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造所体现的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会我们到了现场再作详细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容易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____(省、市、区、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四川青城山导游词范文3篇

四川青城山导游词范文3篇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四川青城山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四川青城山导游词范文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 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 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 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

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 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 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 道家胜利了。 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 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有村道6条,总长8.7公里,一般宽为5-6米。 1999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 青城山镇建立后,镇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镇企业以生产旅游产品为主。 至1999年末,有酿造、茶叶加工、制陶及食品与竹木加工等企业24个,其中个体私营7家。 主要产品为老妈红系列酒、老腊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产值7002万元,营销收入6750万元。 青城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 1986年后,又先后自筹和引进资金十数亿元,兴建了月城湖、月

都江堰英文导游词

片头:In China, Chengdu is always praised as 天府之国, which means 'Land of Abundance'. Over 2,200 years ago, the city was greatly threatened by the frequent floods caused by flooding of the Minjiang River ——a tributary of the Yangtze River. Li Bing, a local official of Sichuan Province at that time, together with his son, decided to construct an irrigation system on the Minjiang River to prevent flooding. After a lengthy study and a lot of hard work by the local people, the great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was completed. Since then, the Chengdu Plain has been free of flooding and the people have been living peacefully and affluently. Now, the project is honored as the 'Treasure of Sichuan', which still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raining off floodwater, irrigating farms and providing water resources for more than 50 cities in the province.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allow me to express warm welcome on behalf of SiChuan citizens. It’s a great pleasure for me to be your tour guide today and from now on I will show you around Dujiangyan Irrigation System, which is the oldest and only surviving no-dam irrig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 as well as a wond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ience. 都江堰:Dujiangyan is the oldest and only surviving no-dam irrigation system in the world; and a wond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cience. The project consists of three important parts, namely 鱼嘴(Fish Mouth Water-dividing Dam), 飞沙堰(Flying Sand Fence) and 宝瓶口(Bottle Neck Channel) scientifically designed to

都江堰导游词5篇合集大全

都江堰导游词5篇合集大全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可以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导游词要怎么写呢? 都江堰导游词1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到了都江堰,我终于亲眼看见了以前从资料上了解到的都江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最吸引我的是历史悠久、文明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壮观的都江堰显示出了我们祖先的勤劳和智慧。这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 我们从离堆公园来的宝瓶口。清澈的河水汹涌地穿过笔直而狭窄的宝瓶口,去浇灌了辽阔的成都平原。听导游说,宝瓶口是许多古人用柴火焚烧坚硬的岩石以后再用冷水浇,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岩石裂开,他们付出了许多艰辛,花费了许多时间,终于开凿出了宝瓶口。 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古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凿岩石。宝瓶口控制了进入内江的水流量,使河水温顺地为人民服务。宝瓶口前边就是著名的飞沙堰。我只看见这里堆满了许多沙石,一点也看不出它有什么出名的地方。可导游说,聪明的祖先们靠着玉垒山天然生成的弯曲的地形开凿了弯曲的河道,利用了弯道产生的

离心力把沙石通过飞沙堰抛到了外江,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就少了。 我们顺着江边小道,来到鱼嘴。眼前,奔腾的江水到了这里就一分为二了,一边到了内江,一边到了外江。左边是用水泥钢筋、钢闸门修建的水坝。“传说中的水坝到哪里去了?”我不解的问导游。导游笑着说:“古人是用竹笼装着鹅卵石丢进江里,建的水坝。每年枯水期都要花费许多物力、人力去维修水坝。就算这样,水坝也并不坚固。现代的科技进步了,我们就建成了这样永久坚固的水坝了。”我望着江水,想象着古时候这个水坝的样子。 太阳就要下山了,阳光照在连绵不断、雄伟壮丽的玉垒山。山腰上,朱红色的秦堰楼,雄伟的二王庙、险峻的玉垒关……静静地经过了一千多年。最高的山顶上,高高的玉垒阁在俯视整个都江堰。 我们要返程了。再见吧,都江堰。 都江堰导游词2 欢迎各位来到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都江堰景区。我是爱之馨旅行社派出的导游黄璐芷,大家可以叫我小黄。很高兴今天可以为大家服务!记得当代著名诗人余秋雨曾说过,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可见都江堰在水利工程里面的地位非同一般。

关于青城山的导游词

关于青城山的导游词 导读: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青城山的导游词,欢迎阅读! 关于青城山的导游词篇一:青城山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所以有人形象地说,青城山既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才女。美女的特征是一个字——“幽”,才女的灵魂是一个字一一“道”。先说幽。 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它象清丽脱俗的仙女,写一下这个“幽”字,就是“山”里藏着“丝丝”,意思就是说,青城山里蕴藏着丝丝不断、连绵不绝的生命力呀。‘多年来,青城山的平均气温一直都是15摄氏度,非常宜人,年平均降雨量是1300毫米,非常湿润:也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青城山风景区的林木总面积达2350公顷,可以说是植被繁茂,晶类众多,仅木本植物就达110余科、730余种,既有挺立在庙观旁的参天大树,又有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和壮观秀丽的大面积人工林,其中的古树名木有银杏,它是世界上稀有的最古树种之一,俗称白果树,最著名最神奇的是青城山天师洞银杏,传说是张天师手植的,高50多米,径围20米,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被四川省林业厅正式封为“天府树王”,它有很多白果笋密集下

垂,极为壮观,是青城山的镇山之宝,是中国道教诞生、发展的见证。另外,青城山还有大量的楠木、唐衫、棕树、珙桐等珍稀树种,青城山的花卉资源也非常丰富,青城幽兰驰名中外。青城山的森林植被,都有很高的生态、科研、旅游价值,是大自然遗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植被丰茂,林木有情,空气自然也就十分新鲜有灵气。 此外,青城山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的野生动物有197科50多种。禽鸟约200余种,鱼类品种有20余种,野生两栖动物、爬行动物20多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还有青城玉鸦、红嘴相思鸟、杜鹃鸟、娃娃鱼等等。 最早用“幽”字形容青城山的,是唐朝诗圣杜甫,他在《丈人山》一诗中写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后陆游赞叹青城说“坐观山水气幽清”,近人吴稚晖更是直接说:“青城在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似剑阁、三峡、峨嵋皆无逊色。故以天下幽标明青城特点。”这就是常说的“青城天下幽”的来历。 青城山与道教的关系,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可以看到道教的整个发展历史。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青城山支脉鹤鸣山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据说他“会三界万神于青城黄帝坛下,立二十四治”,也就是将当时的四川及汉中的部分地区划分为二十四个教

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3篇

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3篇 青城山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之一,距都江堰市区16公里,是成都周边旅游景点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都江堰与青城山导游词范文1: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8公里,是邛崃山脉的分支,独特的地理位置、湿润的气候使青城山林木茂盛,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胜地。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自东汉以来,青城山一直作为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2000年11月,它和都江堰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都江堰位于成都西北都江堰市城西岷江干流上,距离成都市56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项古代无坝引水工程,堪称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自建成以后,它就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并专设堰官进行维护和管理,通过两千多年来历代堰官的不懈努力,它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 今天的青城山、都江堰各守一方幽静的天地,一个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一个是中华文明的代表。一个以幽的境界甲冠天下,一个以水利工程造就天府之国。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成为了人们寻古探幽时响亮的口号。 青城山风景优美,以幽静著称。这里饮食美味与众不同,并有“四绝”之称,即一绝“洞天贡茶”,茶质优良,汁色清澈,茶香味醇;二绝“白

果烧鸡”汤汁浓白,鸡肉异常鲜美;三绝“青城泡菜”,脆嫩清鲜,深有回味;四绝“洞天乳酒”,酒味浓而不烈,甜而不腻。前山后山都能吃到。但后山多有山乡风味菜馆,加上醇厚的山乡民俗,使人留连忘返。 都江堰的美食区域可分为三个,一是城区;二是都江堰及青城山沿线及山区;三是虹口。都江堰城内的夜啤酒广场一定要去,这里的炒龙虾,炒田螺及香辣蟹,特色火锅都极有风味;城里还有尤兔头,重庆毛肚王火锅及离堆公园的白果炖鸡等特色餐;都江堰及青城山沿线的农家小餐众多,最有名的是罗鸡肉,还有豆花饭,野生河鱼等.青城山的名吃有鹤翔山庄的长生宴,天师洞的道家素宴,青城山农家院子的老腊肉,雪水泡菜及野菜.虹口的冷水三文鳟鱼也是成都人追逐的美食,三文鳟刺身,鱼头汤,烧三文鱼,烤三文鱼完全可以做成一桌席。 白果炖鸡:白果炖鸡,白果即银杏果实,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其“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青城山盛产白果,采用传统方法以白果炖仔鸡,再以猪肘相合加少许食盐、冰糖即成,汁鲜味美,清香不腻,具有食疗价值。青城老泡菜,又称青城道家老泡菜,以青城山生长的鲜黄瓜、豇豆、水红辣椒、萝卜、仔姜、大蒜等为原料,经严格挑选、清洗、晾晒后,放入泉水、精盐、花椒等配制而成的特殊汁液中泡制而成。泡菜保存十数年仍色鲜质坚,脆嫩酸甜,是一种开肠胃、增进食欲的佐餐佳品。赵朴初《调寄忆江南》以“青城好,泡菜冠全川,清脆姜芥夸一绝,芳甘乳酒比双贤,吾独取椒盘”赞美青城老泡菜。 道家泡菜:俗称青城道家老泡菜。以青城山道士生产的鲜黄瓜、

都江堰青城山导游词

都江堰青城山导游词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导游要做好景点介绍的工作,让游客了解青城山的特色景色。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青城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都江堰青城山导游词篇1 众所周知,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于公元前256年修建的,它位于四川盆地边缘的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城西,距成都60公里左右。它是集防洪、航运、灌溉为一体的水利工程。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我国最古老、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也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下来并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2200多年来,都江堰仍在正常发挥着它的各项社会功用,而与其同时代修建的郑国渠、灵渠的社会功用却已经早早的废弛了,大家就不禁要问,都江堰为什么能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如一日的灌溉着成都平原,这样历久不衰。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 其实啊。原因就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科学性,可能大家都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泄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它科学的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水量等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食无荒年,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之所以能稳稳当当的造福千年,还得益于这三大渠首

工程。 首先,让我们看看鱼嘴分水堤的妙用,那顾名思义,是该工程大堤前端形似鱼嘴,故而得名,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水,将上游奔流而下的江水一分为二,左边称为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的主流,主要用于排洪,右边沿山脚的是内江,为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大的任务,并且在洪水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调节水量的作用。春天,也就是枯水季节时,岷江水量小,灌区正值春耕,需要用水,这时岷江主流直入内江,水量约占六成,外江四成,这样可以保证灌溉,夏季洪水季节时,在弯道动力学原理的作用下,二者的比例会自动的颠倒过来,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区不受水灾。二王庙墙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经》中说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说的鱼嘴这一天然调节分流比例的作用。 除了分水这个功用外,鱼嘴还有排沙的重要功用,因其建在岷江大弯道的下方,因而外江处于凸岸,内江处于凹岸。当洪水季节来临时,水流夹带的大量沙石到大弯道时,不可避免地形成巨大的漩涡,此时含沙量大,重而沉底的底层水被离心力甩出,与百分之六十的主流一起直冲外江,而含沙量小的表层水被离心力甩到凹岸,冲向内江,鱼嘴是二八排沙的,百分之八十外江,百分之二十内江。 鱼嘴说完了,现在我们接着看看飞沙堰的功能,飞沙堰位于鱼嘴下方1070米处,长200米,高米,是一个看似平凡的工程,其实它的功用却非常的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是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旱

四川都江堰导游词

四川都江堰导游词 【篇一:都江堰导游词】 口试时一定要大方,不紧张,声音不要太小哈。几号考 今年要求开始要有景区进本信息,包括位置,建筑历史等(见评分 标准), 刚刚我们看过了飞沙堰闸,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都江堰的第二个主 体工程。这句话不清晰,第2个主体工程就是飞沙堰,直接说在飞 沙堰好了。 “天府美自古堰来”,没有都江堰,就没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平原,也就没有“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幸福生活。两千多年以来, 它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大家也都知道,我们这座伟大的水利 工程刚刚从这次512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近乎完好的(存活) 保存了下来。现在这里游人较多,希望大家跟紧脚步可千万别掉队,我的游客可是一个都不能少哦! 首先呢,先来认识一下古堰的三大主体工程。大家顺着我所指的方 向看去,江心的那个堤坝就是鱼嘴了,它把岷江一分为内外二江, 其中内江用来引水灌溉。而飞沙堰,“泻洪排沙”就是它的主要职责。之前我们看到了那条引水渠道宝瓶口,岷江的水就是通过它才源源 不断地引入成都平原的。正是这三大主体工程的巧妙配合,奠定了 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 乍地一看,似乎也没什么独特之处,其实不然,这其中可蕴藏极大 的科学性哦。 整体而言,三大工程的布局十分符合自然之道,根据“水顺则无败, 无败则可久”的治水理念,巧妙地利用了该段河道的地形特点,使得 三者相辅相成,协调运行,达到了引水灌溉,分洪减灾的神奇功效。飞沙堰中的排沙原理那可是令水利界的专家拍手称绝的啊。现代水 利科学中有一个叫“弯道环流”的原理,说的是:河流的上层是清水,下层是含有泥沙的浊水由于清水流得较快就会先冲向凹岸,然后夹 杂着冲刷下的泥沙下沉并折向凸岸,这样一来,浊水的流动就受到 了阻碍,最终泥沙便在凸岸一侧沉积下来。好啦,现在我们很容易 看出,飞沙堰恰好位于河道的一拐角处,他正是运用了“弯道环流” 原理,达到了凹岸引水,凸岸排沙的目的。把清澈的江水引入宝瓶口,泥沙则折入到了外江。接下来,我可就要考考大家啦,都江堰 还有一处运用了同样的原理,谁知道?指给我们大家。小马答对了,

关于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

关于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 青城山(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发祥地之一。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到您! 关于四川省青城山导游词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们现在出发去游览青城山。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

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 道教文化 据地质考察,青城山形成于1亿8千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山体抬升时受强烈挤压,岩层破碎。起伏较大,褶皱明显,所以山形千奇百怪,绝壁深壑,断崖裂石,处处显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相传青城山区有36峰、8大洞、72小洞、共108景。一百单八是一个吉祥数字,表示景点很多,但人们更向往的是这里满布山岭的古木森林和蜿蜒山路上那无尽的清凉幽意,以及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和保护完好的宫观建筑艺术。

都江堰-李冰石像导游词

都江堰—李冰石像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抽到的是都江堰——青城山,我自选的景点是都江堰,重点讲解的是伏龙观,请问我可以开始了吗?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安全,文明旅游。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 256 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民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引水道三项工程组成,采取“分流导江、筑堰引水”的科学办法,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形成了自动分水、自动排沙、自动灌溉,无坝引水的特色。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都江堰的伏龙观,传说是因为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制服岷江孽龙,并将其锁于离堆下伏龙潭中而得名,后人为此专门立祠祭祀李冰父子的功劳。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三面悬绝,石阶和开阔的大坝相连,使得伏龙观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的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前殿中树立着东汉李冰圆雕石像,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左侧则是宝瓶口。最高处建有观澜亭,可以看见鱼嘴、岷江激流、西岭雪峰等壮丽的风光。 伏龙观中文物甚多,其中以东汉李冰石像最为出名。朋友们请看,大殿正中的石像就是李冰石像了。李冰石像于 1974 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是一座直立全身的大型圆雕,身高 2.9 米,肩宽 0.9 米,肩至足高 1.9 米,用灰白色砂岩筑成,重约 4 吨。石像的底部有一个方榫(sun)头,残长 18 厘米。石像头上戴冠,面部肌肉丰满,微带笑容,神态自然。身穿长衣,腰间束带,两手袖在胸前,衣袖宽大下垂,双脚前部露出衣外。整个石像造型粗壮稳重,线条简洁有力,这是四川发现最早的一座大型圆雕人像,也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优秀作品。 李冰为蜀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川人民为了怀念他,两千多年来,一直把李冰尊为“川主”,关于李冰的故事也被民间广为流传。 李冰的身世扑朔迷离。公元前 256 年-前 251 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太守。关于李冰的籍贯,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因为无论是他的姓名,还是出生在史籍中的记载都残缺不全,史学家们根据各种典籍也只能推算他是秦昭王时期人。直到1999 年,山西的李氏后裔李保生读了一本名叫《都江堰》的书,想起自家族谱中有对"始祖李冰赴蜀治水"的记载,从此揭开了这个千古之谜,并经各方确认

青城山导游词3篇

青城山导游词3篇 各位游客: 大家好!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建福宫, 始建于唐代,规模颇大。天然图画坊,是清光绪年间建造的一座阁。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 物和古树。 青城山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公里处。因为山 上树木茂盛,四季常青,故历来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 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 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 “青城一绝”。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 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这 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这些建筑充分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的思想,一般采用按中轴 线对称展开的传统手法,并依据地形地貌,巧妙地构建各种建筑。

建筑装饰上也反映了道教追求吉祥、长寿和升仙的思想。对于深 入研究中国古代的道教哲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青城山因其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道教建筑而成为天下名山,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和隐居修练之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的珍 贵“墨宝”,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丰富的人文景观。特别是为数众 多的楹联,不但赞美了青城山的美丽,还颂扬了道教思想、道教 经典,表达出对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由衷的敬意,以及对国家兴衰、民生荣辱的关注。 本次对于青城山的导游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各位朋友: 你们好! 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20xx年根据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青城山背靠岷江,俯瞰川西成都平原,群峰缭绕,状若城郭;位于四川成都的都江堰风景区。景区面积200平方公里;有36峰、8大洞、72小洞、XX个景点。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发祥地,被道教 列为“第五洞天”;山内古木参天,群峰环抱,四季如春,山林 幽深、亭阁幽雅、溪流幽清,故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距都 江堰市区十六公里。 青城山前山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至今保存完好的道教 宫观有数十座,珍藏着大量估计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是一家纵 横千百年的道教“博物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