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项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项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项

中考散文阅读复习专项

王建鹏

复习目标:

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

式的作用。

2、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散文的文学样式,并学

会概括、分析散文的要点。

3、欣赏散文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

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

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复习重点、难点:对散文类型的判断和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进行阅读的方法;如何组织答案语言

复习方法:归纳法、讲解法与经典题型分析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讲解方法、解题方法,第二、第三课时进行阅读训练)

一、知识要点归纳:

(一)散文的特点及分类

A、特点:1、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2、形式上:“形散神不散”

B、形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

(二)散文阅读要点

1、透“形”

(1)、“形”就是作者用来支撑文章的描写(景物或场面),作者要表达的认识就必须依靠这一组有倾向性,或者说有暗示性的描写,所以看出每个描写的倾向或暗示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2)、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这说明作者表达中心要依靠一组描写,因此读散文还应注意描写与描写转换之间作者思

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明白文章的思想趋向。

2、抓“神”

“神”就是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要注意把握文中关键语句:

注意那些抒情的句子和发表议论的语句;

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

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

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体味作者透过字里行间所持的对人生对世事的认识和情感,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二、考试考点列举:

1、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3)、品味语言

(4)、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5)、表达方式的作用(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与说明)

(6)、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衬托、照应等手法)

(7)、发展性考题:(1)仿写(2)谈感受

2、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1)、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

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

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3)一般概括主旨可以用

固定套路:借对什么事物的描绘,抒发了什么感情,或赞美了什

么精神,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2)顺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答题思路: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

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

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

择的几个地方。

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4、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2)词语妙用: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

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

性。

(3)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初中应掌握的八种修辞格)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借代与对偶

三、答题语言的组织:

一般的,对于分析性的题目,我们可以按照“这里,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写出了(具体的写作对象)

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倾向。

课堂练习:以《壶口、壶口》为例进行分析讲解,促进学生的掌握。

《壶口、壶口》

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

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同样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梁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忍受和服从。但黄河是雄心勃勃的,它从来

都不屑隐忍,不甘迁就,更不愿受辱。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

在等待着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

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

大和不朽!

这就是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一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

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

的深谷。于是,漫流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

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

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

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

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又包容万千。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

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断腕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

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

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

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

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

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

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

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

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

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

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

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

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

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

力量的空前!那是须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

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

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领悟为什么志士

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

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

魄!

阅读答案

1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2分)

【答案】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

的伟大和不朽!

评分标准:答出“得到了释放的舞台”,得1分;答出“造就出”和“伟大和不朽”,得1分。共2分。

1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4分)

【答案】(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

奇景。

(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4分)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

动容。

【答案】贬义词变为褒用词,生动形象的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

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答案】动词,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水流们视死

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评分标准:(1)答出“贬义褒用”,得1分;有恰当的分析,得1分。意思对即可。计2分。

(2)答出“形象有力”(有表现力),得1分;有恰当的分析,得1分。意思对即可。计2分。共4分。

1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第一问:【答案】象征。或:托物言志。

第二问:【答案】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

“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

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

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评分标准:第一问回答正确,得2分。第二问能答出“象征了人们团结

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即可得2分。共4分。

15.请从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针对其中最

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4分)【答案示例】[示例一] 填选项:【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联想

丰富,气势磅礴。该句揭示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

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示例二] 填选项:【B】运

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

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

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评分标准:能明确排比的修辞方法及作用,得2分;能概括内涵,点出作用,得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