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练习题

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二)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三)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9、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1、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12、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13、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

14、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

15、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

16、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

1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20、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21、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2、敬爱的周总理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23、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

朵一朵鸡冠花。()

2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5、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26、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27、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2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9、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

30、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二、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

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

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

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

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

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用比喻的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1)能将要表达的内容说明得生动、形象、具体、逼真(2)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能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1)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加语言感染力。

(2)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4排比(1)加强语言气势一气呵成。(2)使富有节奏感。

(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反问(1)加强语气。(2)增强语言力量。(3)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对偶(1)形式整齐匀称、声韵和谐。(2)意义简练、醒目。(3)对比鲜明。

7反复(1)强调思想内容。(2)突出思想感情。(3)描写事物情态。

(4)摹写声音和颜色。

8对比(1)能使语言色彩鲜明。(2)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9设问(1)标题与开头用设问,能启发读者深思。帮助读者领会文章的主题。(2)段与段之间使用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

作用。

(3)结尾处用设问,既可点明主旨,又能增加回味。

10引用(1)使论据确凿、充分、有力。(2)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3)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排比就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夸张就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设问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反问就是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13、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4、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 例如:翠鸟像箭一样往远处飞走了。 本体:翠鸟 喻体:箭 喻词:像……一样 (1)像这个例句除出现本体和喻体外;还用上“像”这个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的比喻句叫“明喻”;这类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同、像……一样、仿佛……一般“等。(2)暗喻:句中不用比喻词;而用上“是”、“成了”、“构成”等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正因为它不用比喻词;显得不那么明显;所以称为“暗喻”。 例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本体:井冈山 连接词:是 喻体:摇篮 (3)借喻:只出现喻体。 如:1、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这题的喻体是火海;而本体是燃烧的草。 辨识是不是比喻句要注意下面几点:

1、有出现“像”、“好像”这类的词语;不等于都是比喻句。 例如:这个人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话中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没有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本体和喻体;因而不是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像“他长得真像他的爸爸。”句中的“他”与“他爸爸”都是人(性质相同);不是根本不同的东西;不能作为本体的喻体;因此也不是比喻句。 一、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比喻。 2、老师是 ;我们是。 3、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 4、美丽的彩虹出来了;像。 5、老师像一样关怀我们成长。 6、长城蜿蜒盘旋;好像。 7、鲜红的太阳像 ;慢慢地从东方升起。 8、沉甸甸的稻穗像 ;真惹人喜爱。 9、桂林的山山水水构成了。 10、我们的生活像。 二、把下面的句子写成比喻句。 1、经霜的柿子红红的。 柿子树上挂满了灯笼似得柿子。 2、中朝两国人民的情谊深。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复习:知识集锦之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大全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特点例句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精品】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精品】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fù。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ó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幅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fùtuó 束________开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ó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缚;拓 (2)番——帆;幅——副。 (3)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 【解析】【分析】(1)“缚”易写成同音字,形近字等。 (2)“帆,副”均同音字误写。 (3)注意例句的句式,其句式为“或许青春的……,但我们有足够的……”,前一个省略号内写出可能遇到的困境,第二个省略号内写我们的自信与勇气等会带来的结果。 故答案为:⑴缚;拓; ⑵番——帆;幅——副。

六年级修辞手法

【修辞】 一、修辞种类及特点 二、修辞的辨认及运用 1、比喻 比喻的要素: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甲像乙共产党像太阳。 甲是乙弟弟成了泥人了。 甲代乙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2、拟人 拟人的特点: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情感。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使所写的“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例: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3、夸张 夸张的关键: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方面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扩大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他呀,心眼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4、排比 排比的特点: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排比的作用:加强语势、强调内容,有利于表达感情。 例:你们是那么平凡,那么朴实,那么纯真,而且那么谦虚。 5、对偶 对偶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对偶的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有利于抒情。 例:意思相对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意思相近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6、设问 设问的特点: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设问的作用:强调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例: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嘛。 是谁这么不讲卫生,竟然在教室里随地吐痰? 7、反问 反问的特点: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加强语气,让读者深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1. 读句子,完成题目,并仿写。 ①“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句子中把______比作______。 ②“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句子中把______比作______。我还能再写一句:______。 2. 判断下列句子表达是否正确 (1)“门咯吱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是比喻句。 (2)“大家通过并讨论了暑假活动计划。”这个句子表达上没有毛病。 (3)亚洲、中国、省、市、县、区,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4)“这次考了100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句话有毛病。 3. 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______ ②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______ ③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______ ④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______ 4. 按要求写句子。 ①小红对妈妈说:“我忘不了转学的同桌。”(改为转述句) ②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③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为陈述句) 5.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 (2)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 (3)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6. 分别指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把序号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①“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______ ②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______ ③她气得面红耳赤,浑身直打哆嗦。______ ④我想,他一定比妈妈更能评判我的诗。______

初中语文 修辞手法练习题(含答案)

一、要点梳理 修辞手法指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初中常考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反语、反复、借代。除此之外,语文知识中的修辞手法还有:白描、顶真(又名联珠)、互文、回环、双关、用典、引用、谐音、歇后、通感(又名移觉、移就)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修辞手法 知识精讲

二、方法点拨 (一)提问方式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该段文字。 3.这段文字好在哪里? 4.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特色。 (二)答题模式 例1:怎样理解下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 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

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说“知音的传说”可以“发出细微的声响”,又将其比作飓风,发出“咆哮”,将“知音的传说”物化,具象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例2: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第一段加以赏析。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他们站立的姿势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模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到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等待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答: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指出修辞)。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写出内容),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表达的感情),为文意的转折做铺垫(从形式上看作用)。 考点:修辞手法判断及分析表达效果。 重难点: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比等修辞。 易错点:常考修辞手法辨析不明,结合文章分析表达效果不够准确、全面。 题模一:单一修辞手法作用 三点剖析 题模精选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题 1. 按要求写句子。 ①小红对妈妈说:“我忘不了转学的同桌。”(改为转述句) ②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③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为陈述句) 2. 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______)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______)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______)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______) (5)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______) 3. 按要求写句子 (1)熊猫把友情送到了世界各地中国人民的(连词成句) (2)雪花飘落在大地上。(扩句) (3)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许多货物。(缩句) (4)他很急。(改为比喻句) (5)修改病句。 ①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②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4. 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______ (2)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______ (3)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______

(4)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______ 5. 判断下面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2)王依依长得像她妈妈。 (3)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4)天空的星星仿佛在快活地眨着眼睛。 6. 按要求写句子。 ①艳丽的蔷薇开放了。(改写为拟人句) ②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改写为比喻句) ③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用画线的关联词语写句子) 7. 下列句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A打比方 B 举例子 C 作比较 D 列数字 E 下定义 (1)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2)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3)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4)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了。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5)鲸鱼,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外形如大鱼,体长最多可达到30米,是现在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用肺呼吸。 8. 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中的“东”“西”都是名词用作状语,“朝东”、“向西”的意思。 (2)“家祭无忘告乃翁”与“当春乃发生”中的“乃”意思相同。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是对汉朝防守边疆的大将李广的美称,诗中借来称英勇机智的统帅。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9. 下面各句是比喻句的,在后面写上“√”,不是的画“×”

修辞手法练习题

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二)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

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三)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拟人)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

复习修辞手法 一、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 2、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3、广场上挤得连根针也插不进去.。() 4、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二、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2、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 4、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的奔忙呢?() 三、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堵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2、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3、索溪峪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儿。() 四、选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夸张⑤反问 1、这些小精灵也爱我们祖国的海岛。() 2、难道瓜秧会开了花不结果吗?() 3、老虎大吼一声,震得那山冈也动了。() 4、海岛的秋天好像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 五、选正确的选项。 ①比喻②拟人③排比④夸张⑤反问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 2、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3、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像一叶扁舟。() 4、它有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和美妙的大气层;它有一个斜轴,四季交替变化;它有刚好合适的自转速度;它有稳定的重力;它有千秋万世,运转不停。() 5、难道我们不应该精心地保护地球吗?() 六、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月亮不好意思地躲进云里。() 2、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3、是谁让这青山不老?是这位普通的老人。 ( ) 4、太阳像一团火焰,热辣辣地炙烤着大地。() 七、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这件衣服补一补,不照样可以穿吗?() 八、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九、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眼目睹她的风采呢?() 2、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 3、“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教案及练习.doc

乐山思文教育 修辞 一、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事物间有相似性)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成,成为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 两只小虫都沉默在老松树的黄色泪珠里。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二、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借物喻人):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淀》孙犁) 三、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四、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五、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 练习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3、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7、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二)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三)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拟人)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喻) 3、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4、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比喻) 5、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夸张) 6、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比喻) 7、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拟人) 8、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比喻)

六年级语文修辞手法教学文案

修辞手法 句子的修辞形式共有六种: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用具体、人们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生疏的事物。比喻句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被比喻的事物,叫本体;一个是比喻的事物,叫喻体;还有一个是把两者联系起来的词,叫比喻词。) 例如:翠鸟像箭一样往远处飞走了。 本体:翠鸟 喻体:箭 喻词:像……一样 (1)像这个例句除出现本体和喻体外,还用上“像”这个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的比喻句叫“明喻”,这类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如同、像……一样、仿佛……一般“等。(2)暗喻:句中不用比喻词,而用上“是”、“成了”、“构成”等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正因为它不用比喻词,显得不那么明显,所以称为“暗喻”。 例如: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本体:井冈山 连接词:是 喻体:摇篮 (3)借喻:只出现喻体。

如:1、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这题的喻体是火海,而本体是燃烧的草。 辨识是不是比喻句要注意下面几点: 1、有出现“像”、“好像”这类的词语,不等于都是比喻句。 例如:这个人我好像在哪儿见过。 这句话中虽然有“好像”一词,但它没有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本体和喻体,因而不是比喻句。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像“他长得真像他的爸爸。”句中的“他”与“他爸爸”都是人(性质相同),不是根本不同的东西,不能作为本体的喻体,因此也不是比喻句。 一、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比喻。 2、老师是,我们是。 3、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 4、美丽的彩虹出来了,像。 5、老师像一样关怀我们成长。 6、长城蜿蜒盘旋,好像。 7、鲜红的太阳像,慢慢地从东方升起。 8、沉甸甸的稻穗像,真惹人喜爱。 9、桂林的山山水水构成了。 10、我们的生活像。 二、把下面的句子写成比喻句。 1、经霜的柿子红红的。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修辞手法练习题

小学语文六年级句子、阅读练习题一 一、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 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3、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14、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1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三、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5、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6、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是就请写上“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 5、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6、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7、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8、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五、按要求写句。 1、骄傲 ①用来表示褒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来表示贬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空中的小星星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1. 按要求转换句式。 ⑴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 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______ (2)大瀑布如今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______ (3)八月桂花,十里飘香。______ (4)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______ (5)如果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和毁坏地球上的资源,将来怎能不给人类带来灾难?______ 3. 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汉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②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③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4. 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种问句,填字母。 A.疑问句B.设问句C.反问句 ①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______ ②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______ ③这是不是很有趣?______ 5. 造句。 ①用一个拟人句写太阳升起。 ______ ②用一个比喻句写老师育人的辛勤。 ______ ③用关联词语造句。 一旦……就……:______ 尽管……却……:______ 6. 选出以下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

A .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B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青山绿水画。 C .地中海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D .燕子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7. 按要求写句子。 (1)妹妹一定知道爸爸在哪儿。(改为反问句) (2)年轻人说:“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改为转述句) (3)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轻快的脚步登上了傣家竹楼。(修改病句) (4)许多河流暗藏风险。我们不要去危险水域玩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5)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补写语句。 玉米咧开嘴巴在乐,高粱______。 8. “满树的大柿子,个个似小灯笼,真是红得耀眼。”是比拟句。 9.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______ (2)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______ (3)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______ 10. 把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①牵牛花在凌晨四点就开了。 ②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③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④溪水哗哗地向前流去。 11. 判断题。 (1)因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我们黔东南的春节和北京一样,都贴春联。 (2)古诗词中,诗又叫长短句,清代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就属于长短句。(3)宋江、林冲都是名著《水浒传》中的人物,这本名著中的人物还有武松、周瑜等。 (4)我国的“扫黑除恶”专项整治工作的目的是肃清社会风气,王强等四个男同学在校内经常以威胁的方式收低年级小朋友的保护费,但从没动手打过他们,这不属于校园暴力。 (5)“纪念碑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上。”这个句子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12. 读句子,判是否比喻句。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2)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3)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专训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专训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下列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填字母,21分) A.比喻B.拟人C.排比D.反问 E.夸张F.对偶G.设问 1.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 ) 2.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 ) 3.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 ) 4.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 ( ) 5.他家的房子可小了,只有豆腐干那么大。 ( ) 6.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 ) 7.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 二·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21分) 1.早听说此地的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好我的房间号码。 ( ) 2.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 )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 4.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 ) 5.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7.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 ( ) 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10分) 1.下列句子不是拟人句的一项是( ) A.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了早晚。 B.杧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 C.大象面对着她,行了一个屈膝礼,给那位受惊的女士道歉。 D.绿油油的小草被风吹弯了腰。 2.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天上的云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且一视同仁。 D.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四·按要求写句子。(20分) 1.医院里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外,风吹梧桐,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棵榕树可以遮风挡雨。(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

要点 1. 比喻: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 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 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 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 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 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 6.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 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 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 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 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 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 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三、在下列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打比方。例如:月亮像镰刀。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把事物当人来写。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用:把花草虫鱼鸟兽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物赋予了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排比:三句或者三句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在一起。例如:作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夸张:把事物夸大或缩小。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5)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句中。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用:表达的意思更坚定,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6)设问:自问自答。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加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同。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8)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有的人或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者。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感受强烈,能够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反复:同一语词多次出现。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作用: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充满语言美。(10)借代: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说出来,而是用跟他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代替它。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作用:可引人联想,使语句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1.冰心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