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验收规范
预注浆、后注浆工程施工工艺与质量标准

预注浆、后注浆工程施工工艺与质量标准一、总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注浆工程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工程开挖前预计涌水量较大的地段或软弱地层采用的预注浆, 以及工程开挖后处理围岩渗漏、回填衬砌壁后空隙采用的后注浆。
注浆工程早期主要应用于地下工程中, 作为改良地基、地下工程防水、堵漏和抢险工程的一项主要手段。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内容随最新版本更新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二、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1.1 注浆设计要求a)预注浆钻孔,应根据岩层裂隙状态、地下水情况、设备能力、浆液有效扩散半径、钻孔偏斜率和对注浆效果的要求等, 综合分析后确定注浆孔数、布孔方式及钻孔角度。
b)预注浆的段长,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钻孔设备及工期要求确定, 宜为10m~50m, 但掘进时必须保留止水岩垫层(墙)的厚度。
注浆孔底距开挖轮廓的边缘, 宜为毛洞高度(直径)的0.5~1倍, 特殊工程可按计算和试验确定。
c)高压喷射注浆孔间距应根据地质情况及施工工艺确定,宜为0.4m~2.0m。
d)高压喷射注浆帷幕宜插入不透水层。
e)衬砌前围岩注浆的布孔, 应符合下列规定:——在软弱地层或水量较大处布孔。
——大面积渗漏,布孔宜密, 钻孔宜浅。
——裂隙渗漏,布孔宜疏, 钻孔宜深。
——大股涌水,布孔应在水流上游, 且从涌水点四周由远到近布设。
f)回填注浆孔的孔径,不宜小于40mm, 间距宜为2m~5m, 可按梅花形排列;检查注浆孔宜深入岩壁100mm~20Omm。
g)衬砌后围岩注浆钻孔深入围岩不应小于1m, 孔径不宜小于4Omm, 孔距可根据渗漏水的情况确定。
h)岩石地层预注浆或衬砌后围岩注浆的压力, 应比静水压力大0.5MPa~1.5MPa, 回填注浆及衬砌内注浆的压力应小于0.5MPa 。
2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注浆工程-预注浆和后注浆

2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注浆工程-预注浆和后注浆8.1.1 预注浆适用于工程开挖前预计涌水量较大的地段或软弱地层;后注浆适用于工程开挖后处理围岩渗漏及初期壁后空隙回填。
8.1.2 注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具有较好的可注性;2 具有固结体收缩小,良好的粘结性、抗渗性、耐久性和化学稳定性;3 低毒并对环境污染小;4 注浆工艺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8.1.3 在砂卵石层中宜采用渗透注浆法;在黏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注浆法;在淤泥质软土中宜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
8.1.4 注浆浆液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液、黏土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2 后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液、水泥砂浆或掺有石灰、黏土膨润土、粉煤灰的水泥浆液;3 注浆浆液配合比应经现场试验确定。
8.1.5 注浆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注浆目的等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2 回填注浆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衬砌后围岩注浆应在充填注浆固结体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3 浆液不得溢出地面和超出有效注浆范围,地面注浆结束后注浆孔应封填密实;4 注浆范围和建筑物的水平距离很近时,应加强对邻近建筑物和地下埋设物的现场监控;5 注浆点距离饮用水源或公共水域较近时,注浆施工如有污染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8.1.6 预注浆、后注浆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应按加固或堵漏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Ⅰ主控项目8.1.7 配制浆液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8.1.8 预注浆及后注浆的注浆效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采取钻孔取芯法检查;必要时采取压水或抽水试验方法检查。
Ⅱ 一般项目8.1.9 注浆孔的数量、布置间距、钻孔深度及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1.10 注浆各阶段的控制压力和注浆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注浆地基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10401-2003

筑龙网
的稠度等而定,一般为 0.3-0.6Mpa。 5.3 灌浆施工方法是在加固地基中按规定位置用钻机或手钻孔到要求的深
度,孔径一般为 55-100mm,并探测地质情况,然后在孔内插入直径 38-50mm 的 注浆射管,管底部 1.0-1.5m 管壁上钻有注浆孔,在射管之外设有套管,在射管 与套管之间用砂填塞。地基表面空隙用 1∶3 水泥砂浆或粘土、麻丝填塞,而后 拔出套管,用压浆泵将水泥浆压入射管而透入土层孔隙中,水泥浆应连续一次压 入,不得中断。灌浆先从稀浆开始,逐渐加浓。灌浆次序一般把射管一次沉入整 个深度后,自下而上分段连续进行,分段拔管直至孔口为止,灌浆宜间隙进行, 第 1 组孔灌浆结束后,再灌第 2 组、第 3 组。
6 质量标准 6.1 施工前应检查有关技术文件(注浆点位置、浆液配比、注浆施工技术参 数,检测要求等),对有关浆液组成材料的性能及注浆设备也应进行检查。 6.2 施工中应经常抽查浆液的配比及主要性能指标、注浆的顺序、注浆过程 中的压力控制等。 6.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注浆体强度、承载力等。检查孔数为总量的 2%-5%, 不合格率大于或等于 20%时应进行 2 次注浆,检验应在注浆后 15d(对砂土、黄 土)或 60d (对粘性土)进行。 6.4 水泥注浆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如下表
水泥(硅化)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
项序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
原 水泥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或抽样送检
材 注浆用砂:粒径
mm
<2.5
料 细度模数
<2.0 试验室试验
主
检 含泥量及有机物含量 %
<3
1
控
验 粉煤灰:细度
注浆规范

第三十一条立井井筒穿过含水岩层或破碎带,采用地面或工作面预注浆法进行堵水或加固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注浆施工前,必须编制注浆工程设计。
(二)注浆段长度必须大于注浆的含水岩层的厚度,并深入不透水岩层或硬岩层5~10m。
井底的设计位置在注浆的含水岩层内时,注浆深度必须大于井深10m。
(三)地面预注浆的钻孔,每钻进40m必须测斜1次,钻孔偏斜率不得超过0.5%。
(四)注浆前,必须进行注浆泵和输送管路系统的耐压试验。
试验压力必须达到最大注浆压力的1.5倍,试验时间不得小于15min,无异常情况后,方可使用。
(五)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突然上升时,必须停止注浆泵运转,卸压后方可处理。
(六)每次注浆后,应至少停歇30min,方可提拔止浆塞,以防高压浆顶出钻杆。
(七)冬季注浆施工时,注浆站和地面输浆管路,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八)井筒工作面预注浆前,在注浆的含水岩层上方,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浆岩帽或混凝土止浆垫。
含水岩层厚度大,需采用分段注浆和掘砌时,对每一注浆段,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浆岩帽或混凝土止浆垫。
岩帽和混凝土止浆垫的结构形式和厚度应根据最大注浆压力、岩石性质和工作条件确定。
混凝土止浆垫由井壁支承时,应对井壁强度进行验算。
(九)孔口管必须按设计孔位埋设牢固,并安设高压阀门。
注浆前,必须对止浆垫和孔口管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必须大于注浆压力1MPa。
(十)钻注浆孔时,钻机必须安设牢固。
取芯钻进时,应使用能够防止顶出钻具的钻头;无芯钻进时,可使用三翼钻头,以防承压水顶出钻具。
(十一)井内应设吊泵,及时排除井底积水。
当钻进注浆孔时,如井筒涌水量接近吊泵额定排水能力,必须停止钻进,提取钻具,关闭高压阀门,及时注浆。
(十二)注浆站设在地面时,井上、下必须有可靠的通信联系。
(十三)制浆和注浆的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水泥搅拌房内应采取防尘措施。
(十四)注浆结束后,必须检查注浆效果,合格后,方可开凿井筒。
第三十二条立井井筒漏水量每小时超过6m3或漏水中含砂,采用井壁注浆堵水时,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遵守下列规定:(一)井壁必须有承受最大注浆压力的强度。
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验收规范

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验收规范A. 本规范适用于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验收一.主控项目1. 注浆材料、外加剂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厂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吨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吨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同一厂家的水玻璃不超过100m3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同一土源的粘土抽样不少于一次;外加剂按进场的批次检查。
检查方法:水泥检查出产的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和抽样送检实验报告;水玻璃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粘土检查抽样送检实验报告;外加剂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或抽样送检实验报告。
2. 浆液配合比及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段每次注浆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浆液配比试验、计量设施、浆液试验报告。
3. 每一批注浆段注浆结束的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采用粘土—水泥浆液注浆,当注浆压力达到终压及终量达到200~250L/min时,继续注入时间不少于20min;采用水泥浆液注浆,当注浆压力到到设计终压及终量达到50~60L/min,继续注浆时间不少于10min;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注浆,当注入量达到100~120L/min及注浆压力道道终压时,继续注浆时间不少于10min;检查数量:逐孔逐段主将结束是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用压力表检验注浆压力,用流量计检验注浆流量,并作好施工检查记录;中间、竣工验收时,抽检施工记录。
4. 预注浆后井筒剩余漏水量不大于6m3/h。
检查数量:抽水或压水试验1~2次;注浆段掘进过程中实测一次。
检查方法:主将结束后在检查孔进行1~2次压水或抽水试验,检查封水效果,竣工验收时检查压水或抽水试验报告。
注浆段掘进过程中,检查工作面漏水量。
昼夜实测3次,去平均值。
二、一般项目5.注浆孔数量、布孔位置、固管深度、注浆孔深度,方位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地面预注浆工程允许偏差恍然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 注浆孔开孔间距(mm)±100 对照设计,实测检查2 钻孔偏斜率(限值)(%)≤0.5 检查钻孔偏斜率综合平面图、单孔偏斜水平投影图3 钻孔深度(mm)≥100 测量钻具全长,减去残尺核定4 钻孔取芯率(%)0~25 检查取芯原始记录5 钻孔成空间距(mm)符合设计检查钻孔偏斜投影图B. 本规范适用于工作面预注浆工程质量验收。
(GBJ-)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建标第号)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90)建标字第305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原煤炭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90为国家标准,自1991年5月1日起施行。
原《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能源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建设部1990年6月26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施工准备 (2)第一节一般规定 (2)第二节井筒检查钻孔及巷道地质预测 (3)第三节施工准备的技术原则 (5)第三章立井井筒普通法施工 (7)第一节一般规定 (7)第二节表士施工 (7)第三节基岩掘进 (8)第四节永久支护 (10)第五节井筒注浆 (12)第六节井筒穿过特殊地层 (16)第七节工程验收 (18)第四章立井井筒特殊法施工 (20)第一节一般规定 (20)第二节冻结法施工 (21)第三节钻井法施工 (25)第四节沉井法施工 (29)第五节混凝土帷幕法施工 (32)第五章立井井筒的延深和恢复 (34)第一节一般规定 (34)第二节保护设施 (35)第三节自上向下延深井筒 (35)第四节自下向上延深井筒 (37)第五节井筒的恢复 (38)第六章巷道施工 (38)第一节一般规定 (38)第二节斜井和平硐的表土施工 (40)第三节巷道掘进 (41)第四节巷道支护 (42)第五节探、放水 (46)第六节工程验收 (47)第七章天井、溜井和硐室的施工 (50)第一节一般规定 (50)第二节天井、溜井施工 (51)第三节硐室施工 (53)第四节工程验收 (56)第八章立井井筒装备 (57)第一节一般规定 (57)第二节梁的安装 (58)第三节罐道的安装 (59)第四节梯子间和管道的安装 (60)第五节工程验收 (61)第九章辅助工作 (64)第一节凿井井架及悬吊设施 (64)第二节立井的临时提升设备 (68)第三节水平及倾斜巷道的运输提升 (69)第四节通风 (70)第五节排水 (72)第六节压风 (72)第七节信号与通讯 (73)第八节供电 (74)第十章工业卫生 (75)第一节一般规定 (75)第二节井下热害的防治 (76)第三节井下粉尘的防治 (77)第四节井下嗓声的防治 (78)第五节井下照明 (78)附录一水文地质条件分类 (78)附录二围岩分类 (79)附录三井壁混凝土强度超声检测法 (80)附录四喷射混凝土试块的切割制作法 (81)附录五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强度和锚杆抗拔力的检查与验收 (81)附录六名词解释 (82)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 (84)附加说明 (84)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使矿山井巷工程的施工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成本,缩短矿井建设周期,促进矿山建设的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国家标准)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国家标准)1 总则1.0.1 为了加强煤矿井巷工程质量管理,统一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定,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巷工程质量的验收。
1.0.3 煤矿井巷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井筒指联系地面和地下巷道的通道,分立井、斜井和平硐。
立井由井颈、井身、壁座和井窝组成,斜井、平硐由井(硐)口、井(硐)身和连接处组成。
2.0.2主要巷道主要巷道指井底车场巷道,机电硐室,主要运输巷道,总回风巷道等的总称。
2.0.3一般巷道一般巷道指除主要巷道以外的巷道和其他硐室,如采区顺槽盒回风巷道、人行道等的总称。
2.0.4 眼痕率眼痕率指光面爆破后,可见眼痕的炮眼个数与不包括底板的周边眼总数之比。
大于炮眼长度的70%的炮眼眼痕长度算作一个可见的炮眼眼痕。
眼痕率是检验光面爆破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2.0.5 暗井自下一水平层至上一水平层用作提升、通风、上下人员、运送材料或敷设管线的通道称为暗井。
2.0.6 蜂窝蜂窝指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浆、骨料黏结松散,且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MM 但小于保护层厚度的缺陷。
2.0.7 孔洞孔洞指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浆、骨料黏结松散,且深度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砌体截面尺寸1/3的缺陷。
2.0.8 锚固力锚固力指锚杆对围岩所产生的约束力。
2.0.9抗拔力(拉拔力)抗拔力指阻止锚杆从岩体中拔出的力。
2.0.10 钢筋混凝土弧板钢筋混凝土弧板是指由4至8块圆弧形状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组成并进行壁后充填和灌浆。
2.0.11 粗料石粗料石指形状规则、表面凸凹深度不大于20MM的六面体料石,其厚度和宽度均不小于200MM,长度不大于厚度的3倍。
2.0.12 细料石细料石指形状规则、表面加工凸凹深度不大于2MM的六面体料石,其厚度。
注浆地基施工工艺及质量验收标准10401-2003

5 施工工艺 5.1 水泥注浆的工艺流程为:钻孔→下注浆管、套管→填砂→拔套管→封口 →边注浆边拔注浆管→封孔。 5.2 地基注浆加固前,应通过试验确定灌浆段长度、灌浆孔距、灌浆压力等 有关技术参数;灌浆段长度根据土的裂隙、松散情况、渗透性以及灌浆设备能力 等条件选定。在一般地质条件下,段长多控制在 5-6m;在土质严重松散、烈隙 发育、渗透性强的情况下,宜为 2-4m;灌浆压力是指灌浆段所受的全压力,即 孔口处压力表上指示的压力,所用压力大小视钻孔深度、土的渗透性以及水泥浆
筑龙网
4 施工准备 4.1 技术准备 4.1.1 熟悉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和其它设计文件。 4.1.2 施工方案审核、批准已经完成。 4.1.3 根据施工技术、安全交底进行各项施工准备。 4.1.4 施工前应检查有关技术文件(注浆点位置、浆液配比、注浆施工技术 参数,检测要求等),对有关浆液组成材料的性能及注浆设备的完好进行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验收规范
A. 本规范适用于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验收
主控项目
1. 注浆材料、外加剂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厂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吨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吨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同一厂家的水玻璃不超过100m3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同一土源的粘土抽样不少于一次;外加剂按进场的批次检查。
检查方法:水泥检查出产的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和抽样送检实验报告;水玻璃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粘土检查抽样送检实验报告;外加剂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或抽样送检实验报告。
2. 浆液配合比及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段每次注浆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浆液配比试验、计量设施、浆液试验报告。
3. 每一批注浆段注浆结束的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
采用粘土—水泥浆液注浆,当注浆压力达到终压及终量达到200~250L/min时,继续注入时间不少于20min;采用水泥浆液注浆,当注浆压力到到设计终压及终量达到50~60L/min,继续注浆时间不少于10min;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注浆,当注入量达到100~120L/min及注浆压力道道终压时,继续注浆时间不少于10min;
检查数量:逐孔逐段主将结束是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用压力表检验注浆压力,用流量计检验注浆流量,并作好施工检查记录;中间、竣工验收时,抽检施工记录。
4. 预注浆后井筒剩余漏水量不大于6m3/h。
检查数量:抽水或压水试验1~2次;注浆段掘进过程中实测一次。
检查方法:主将结束后在检查孔进行1~2次压水或抽水试验,检查封水效果,竣工验收时检查压水或抽水试验报告。
注浆段掘进过程中,检查工作面漏水量。
昼夜实测3次,去平均值。
一般项目
5.注浆孔数量、布孔位置、固管深度、注浆孔深度,方位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地面预注浆工程允许偏差恍然检验方法
主控项目
1.注浆材料、外加剂的质量必须符合A.1条的规定。
2、浆液配合比及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工作面预注浆各注浆孔的压力达到设计终压,注入量小于40L/min。
检查数量:逐孔注浆结束时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用压力表检验注浆压力,用流量计检验注浆流量,并做好施工检查记录。
中间、竣工验收时,抽查施工检查记录。
4、工作面预注浆段剩余漏水量不大于5m3/h。
检查数量:注浆段掘进过程中实测一次。
检验方法:用容积法测量剩余漏水量。
5、工作面预注浆,立井采用止浆垫或岩帽、巷道采用止浆墙的厚度、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经清水试压达到设计终压。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检查施工记录,检查清水试压记录和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6、孔口套管结构、埋设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孔口管结构符合设计要求,孔口管埋设牢固,试验压力大于注浆终压1.2倍,孔口不跑浆。
检查数量:孔口管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逐孔观察检查,检查孔口管安设和耐压试验记录。
一般项目
7、工作面预注浆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
检查数量:逐孔检查。
C. 壁后注浆
一、本规范适用于壁后注浆、壁间注浆工程质量验收。
1、井筒壁后注浆、壁间注浆工程质量应符合现行《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的规定。
D. 水泥砂浆防水层工程
一、本节适用于硐室混凝土支护和砌块支护的水泥砂浆防水层工程质量验收。
1、防水砂浆的原材料、外加剂质量和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合规范规定。
检查数量:每层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2、水泥砂浆防水层的质量及各层间结构应符合以下规定:表面平整、密实,无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层间结合牢固,无空鼓。
检查数量:抽查施工缝、接茬缝的10%,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3、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5%。
检查数量:检查厚度不少于6处。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
E. 卷材防水层工程
本节适用于立井、硐室用塑料、橡胶等铺贴的卷材防水结构工程质量验收。
一、主控项目
1、卷材与胶结材料的材质、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合规范规定。
检查数量:每层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2、卷材防水层的层数、铺设和搭接方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合规范规定。
检查数量:每层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3、卷材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空鼓、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检查数量:铺贴防水层前,全面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抽查施工检查记录。
4、卷材防水层铺贴和搭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层间粘(焊)结牢固,密封严密,不得有皱折、翘边和鼓泡等缺陷,接缝封严,无损伤。
检查数量:防水层铺贴后全面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抽查施工检查记录。
5、卷材防水层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不小于设计值的10mm。
检查数量:防水层铺贴后全面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