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地面预注浆
竖井井筒预注浆方案

1.编制根据(1)《最新矿山井巷工程施工综合技术与原则规范使用手册》(2)《简要建井工程手册(下册)》(3)《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4)《煤矿安全规程》(5)竖井有关地质资料2.工程概况竖井深611.8m,净直径5.5m,井口高程127.5m,底高程-484.3m。
高程127.5m~117m段为钢筋混凝土,壁厚1000mm;高程117m~93m、-449.14m~-484.3m段为钢筋混凝土,壁厚500mm;高程93m~-449.14m段为素混凝土,壁厚35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抗渗等级S8。
截止到2023年1月1日,竖井井筒掘进至高程-117.5m,掘进总高245m,混凝土衬砌至高程-114m,衬砌总高241.5m。
因竖井涌水较大,无法正常施工,为改善施工条件、保证施工安全、加紧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决定对竖井井筒进行工作面预注浆,特编制本施工技术方案。
3.地质概况根据前期详勘汇报及实际揭发地质状况,目前工作面至井筒400米之间发育多条小旳断层和挤压面,节理面张开,张开度1~5mm,裂隙为竖直贯穿裂隙,涌水量较大;400米如下岩石比较致密,涌水量较小。
4.施工布置4.1供电布置由地面两台1000kw、一台1120kw柴油发电机组发电,供地面大绞车、压风机、制浆机等设备使用,并通过一条75mm2旳电缆供井下用电设备使用。
4.2给、排水布置给水:井下用水由地面提供,在井筒内单独铺设一条供水管,供水管由2吋无缝钢管两端焊接法兰盘连接而成。
排水:工作面使用两台功率5.5kw、流量30m3/h、扬程35m旳BQS30-35-5.5型矿用隔爆型排沙电泵+一台风泵将井壁淋水、钻孔涌水、打钻用水通过Φ50mm 高压软管抽至吊盘上水箱中;吊盘上水箱中旳水使用功率200kw、流量80 m3/h、扬程400m旳BQS80-400/7-200/N型矿用隔爆型潜水排沙电泵通过沿井壁铺设旳4吋钢管排至地面。
4.3供风系统地面一台40m3压风机将高压风通过井筒内铺设旳风管送入井下,供钻机用。
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

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一、井筒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1、表土段厚度524.34M,砂砾层以砂层、黏土层及砂质黏土层为主。
2、风化带524.34M—541.74M ,厚度为17.4M(为注浆及冻结的交错带)。
3、构造:据井检查孔柱状显示无明显的断层穿过,砂岩层中裂隙较发育,多为高角度张性裂隙,部分裂面充填有方解石,钙质、泥质薄膜250M左右发育有“x”型张性裂隙,无充填物。
4、副井揭露的基岩含水层类型主要为砂岩裂隙含水层,水量大小与构造裂隙发育程度有关,各含水层之间通过垂直裂隙发生一定的水力联系,形成互补关系。
据井检查孔资料:盐化扩散异常段为:594—620M、685—688M、834—854M。
二、注浆方案1、注浆方式井筒地面预注浆方式分为分段下行压入式,分段上行压入和上、下行结合的混合方式三种,考虑孔壁规则、完整程度,以及坍塌掉块等原因,固管和岩帽注浆结束后,对黏土水泥浆总体上采用分段下行的注浆方式,部分孔段才用上、下结合的注浆方式。
2、注浆深度注浆深度的确定依据井筒深度、井筒地质构造、裂隙发育情况、含水层赋有及其水量等。
通常注浆上限与冻结交错10—20M为宜,下限应超过井深10M。
3、注浆孔数及布置3.1注浆孔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注浆堵水质量。
在高角度裂隙发育的岩层中,注浆孔孔距不宜太大,距井筒荒径不宜太远,以便形成良好的注浆隔水帷幕体。
3.2井筒地面预注浆一般为两组施工,第一组内圈孔,第二组外圈孔,应按设计布孔。
三、注浆钻孔施工1、钻场布置依据钻孔位置建造钻塔底盘相适应的底灰土盘高出自然地面0.3M,作为钻场基础,各建有循环池,并建造相应循环槽,沉淀池,形成泥浆循环系统,便于测斜定向施工建有测斜房。
2、钻孔结构固管段:表土段下入∮168mm套管,用水泥浆固管。
注浆段:基岩段孔径∮120mm一次成孔,注浆段顶位位于基岩风化带内,裂隙发育,岩石强度低易破碎,为防止所注浆液沿风化带裂隙大量上串需加固风化岩层,为下部钻孔施工创造条件,在注浆段顶部设置15M的岩帽注浆段,注入单液水泥浆,岩帽段以下均采用CL-C 型黏土水泥浆。
工作面预注浆在竖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

工作面预注浆在竖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1. 引言1.1 工作面预注浆的定义工作面预注浆是指在井筒竖井施工过程中,通过在工作面被围岩中注浆,提高井筒的稳定性和密实性,以减少井筒发生塌陷或漏水等问题。
在地下工程中,特别是在竖井井筒的施工中,工作面预注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作面预注浆通常采用水泥浆、高分子材料或其他专用注浆材料进行注浆,通过高压泵将浆液注入井筒工作面的被围岩中,形成密实的注浆层。
这种注浆层可以有效增强井筒的承载能力、抗渗能力和稳定性,确保井筒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1.2 竖井井筒施工的重要性竖井井筒施工是水利、石油、煤矿等行业中极为重要的工程施工环节。
竖井井筒是连接地表与地下的重要通道,是进行地下资源开发、水源开采和输送等活动的必要设施。
竖井井筒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竖井井筒施工中,工作面预注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工作面进行预注浆处理,可以增强地层的稳定性,防止地层发生塌方、漏水等情况,保障工作面的安全施工。
预注浆还可以提高井筒的质量和密封性,延长井筒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护和修复的成本。
竖井井筒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保证竖井井筒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法,才能使工程顺利进行,实现预期的效果。
工作面预注浆作为竖井井筒施工的关键环节,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和合理应用。
2. 正文2.1 工作面预注浆的作用及原理工作面预注浆是指在竖井井筒施工过程中,在工作面前方预先注浆加固,以提高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地层稳定性:工作面预注浆可以填充地层中可能存在的空洞和裂缝,有效减少地层的变形和坍塌风险,提高井筒整体稳定性。
2.加强井筒支撑:通过注浆加固,可以增加井筒的承载能力和抗压性,提高井筒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防止水土流失:工作面预注浆可以形成一层密实的固体屏障,有效防止地下水或地表水侵入井筒,减少因水土流失而引起的事故风险。
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验收规范

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验收规范A. 本规范适用于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工程验收一.主控项目1. 注浆材料、外加剂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厂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吨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吨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同一厂家的水玻璃不超过100m3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同一土源的粘土抽样不少于一次;外加剂按进场的批次检查。
检查方法:水泥检查出产的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和抽样送检实验报告;水玻璃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粘土检查抽样送检实验报告;外加剂检查出厂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或抽样送检实验报告。
2. 浆液配合比及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段每次注浆检查。
检查方法:检查浆液配比试验、计量设施、浆液试验报告。
3. 每一批注浆段注浆结束的标准应符合以下规定:采用粘土—水泥浆液注浆,当注浆压力达到终压及终量达到200~250L/min时,继续注入时间不少于20min;采用水泥浆液注浆,当注浆压力到到设计终压及终量达到50~60L/min,继续注浆时间不少于10min;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注浆,当注入量达到100~120L/min及注浆压力道道终压时,继续注浆时间不少于10min;检查数量:逐孔逐段主将结束是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用压力表检验注浆压力,用流量计检验注浆流量,并作好施工检查记录;中间、竣工验收时,抽检施工记录。
4. 预注浆后井筒剩余漏水量不大于6m3/h。
检查数量:抽水或压水试验1~2次;注浆段掘进过程中实测一次。
检查方法:主将结束后在检查孔进行1~2次压水或抽水试验,检查封水效果,竣工验收时检查压水或抽水试验报告。
注浆段掘进过程中,检查工作面漏水量。
昼夜实测3次,去平均值。
二、一般项目5.注浆孔数量、布孔位置、固管深度、注浆孔深度,方位符合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钻孔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地面预注浆工程允许偏差恍然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 注浆孔开孔间距(mm)±100 对照设计,实测检查2 钻孔偏斜率(限值)(%)≤0.5 检查钻孔偏斜率综合平面图、单孔偏斜水平投影图3 钻孔深度(mm)≥100 测量钻具全长,减去残尺核定4 钻孔取芯率(%)0~25 检查取芯原始记录5 钻孔成空间距(mm)符合设计检查钻孔偏斜投影图B. 本规范适用于工作面预注浆工程质量验收。
工作面预注浆在竖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

工作面预注浆在竖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一、工作面预注浆技术概述工作面预注浆技术是指在井筒施工过程中,在工作面前方先行进行注浆加固和加固工程,以提高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工作面预注浆技术通过注浆材料的注入和固化,可以加固地层、防止水、土质流失以及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井筒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二、工作面预注浆技术在竖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1. 加固地层在进行竖井井筒施工时,往往会遇到软土、松散地层或者含水层等复杂地质条件,这些地质条件对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而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技术可以在井筒工作面前方进行注浆加固,加固地层,增强地层的承载能力,保障井筒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3. 减少工程事故在竖井井筒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环境恶劣等因素,往往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如井筒垮塌、地陷等。
而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技术可以有效加固地层、防止水、土质流失,提高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从而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面预注浆技术的优势1. 提高施工质量工作面预注浆技术可以有效加固地层、防止水、土质流失,从而提高竖井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施工质量。
3. 提高施工效率工作面预注浆技术可以提前进行地层加固和防水,减少了后期的施工风险和处理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
4. 环保节能工作面预注浆技术采用环保注浆材料,减少了地下水、土壤的污染,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四、工作面预注浆技术的施工实践在竖井井筒施工实践中,工作面预注浆技术的应用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团队和先进的施工设备。
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地质勘测,分析地质条件,确定注浆材料和注浆深度。
然后进行注浆设备的调试和操作,确保注浆工艺的正常进行。
最后进行检测和验收,确保工作面预注浆技术的施工质量和效果。
五、工作面预注浆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竖井井筒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工作面预注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未来,工作面预注浆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与节能,选择更加环保的注浆材料,降低施工对地下水、土壤的影响。
井筒基岩段地面预注浆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

地 面
6 O l
4  ̄4 0 4
l 3
( )将裂隙性相同的岩层划分在 同一个段高 内,力求使 1 浆液均匀扩散。涌水量大 、裂隙较宽时,段高适 当减小 ,反
之加大 。 根据 岩 性 和注 浆 泵 能 力 的 分 析 , 高在 7  ̄8 m 之 段 0 0
间 ,平均段高为 7 m 比较合理 ,在直孔段第二轮注浆过程 5 中将原设计 4个段高缩减到 3个 。( )注浆量远远超过设计 2 值仍达不到终压时,首先应采取间歇式注浆 ,其次加大水泥 配 比或添加特殊外加剂 ,使注浆压力迅速上升 ,从而达到设
( ) 个 ( ) m ( ) m
5 针 对性 措 施
布孔 圈径
( m)
钻 孔类 型
直孔
为了加快进度 , 针对施工 中出现 的问题 , 经分析研究后 ,
采 取 了 以下 措 施 : 5 1 改 进 注 浆 技 术 指标 .
60 2
30 7
1 5
8
Y孔 92 4 45 0
采用新技术 、改进方法 、科学管理 ,在保证 注浆质 量的情况下,大大提 高 了施 工进度 ,取得 了显著 的成绩和 经济效益 。
关键词 :地 面预注浆 ;影响 因素;质量;进度
D :1.99j ¥n17—3621.809 0I 0 3 6 / .i s . 6 1 6 9 . 0 2 0 . 1
岩 性 以 细砂 岩 和 中砂 岩 为 主 。
浆技术参数控制 : 注浆 技术 指标 主要有:段高 、压力、流量 ,
注 入 量 、材 料 质 量 等 。这 里 的几 个 参 数 既 相 互 独立 又 相 互 联 系 ,处 理 不 当 就会 影 响 注 浆 的 正 常 进 行 ,从 而 延 误 工 期 。除 以 上 影 响 因 素 以 外 ,工 人 的 不 规 范 操 作 、设备 故障 、施 工 组 织 混 乱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也 影 响 了工 期 。经 过 细 致 分 析 ,至 1 1 月 1 日,以上 3 因素 影 响 时 间分 别 为 1 0 种 0天 、6天 、7天 , 其他 因 素 3 , 影 响 总 工 期 2 天 6天 。
工作面预注浆在竖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

工作面预注浆在竖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1. 引言1.1 工作面预注浆在竖井井筒施工中的应用工作面预注浆是竖井井筒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通过将混凝土预先注浆在工作面上,可以有效弥补竖井井筒结构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在竖井井筒施工中应用工作面预注浆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还可以提高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密封性,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工作面预注浆技术主要由工程背景、工作原理、施工流程、注浆材料与要求以及施工注意事项等部分组成。
在工程背景中,将介绍工作面预注浆技术在竖井井筒施工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工作原理部分将详细阐述工作面预注浆的原理和作用机制,为读者深入了解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施工流程将介绍工作面预注浆技术在竖井井筒施工中的具体操作步骤,为施工人员提供实用指南。
注浆材料与要求部分将重点介绍工作面预注浆中所需的材料种类和质量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将指出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项细节和安全事项。
工作面预注浆技术在竖井井筒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还为竖井井筒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未来,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工作面预注浆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竖井井筒施工中,为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保驾护航。
2. 正文2.1 工程背景在过去的竖井施工中,工作面的支护往往采用较为传统的方法,如钢支撑和混凝土喷浆等。
这些方法存在着支护效果不佳、施工周期较长、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
而工作面预注浆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这些问题,提高竖井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工作面预注浆是指在竖井开挖前,对工作面进行预先注浆处理。
通过注入适量的注浆材料,形成一层坚实且具有一定强度和密实性的支护层,增强工作面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工作面与周围土体的摩擦力,减小地下水的渗透压力,提高施工安全性。
工作面预注浆技术的应用已经在竖井井筒施工中得到了广泛验证和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注浆材料和工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可以有效保证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竖井施工提供更可靠的支护保障。
地面预注浆技术在建井中的应用

地面预注浆技术在建井中的应用1 工程概况1.1 井筒概况第二副井位于副井西65m与北99m交会点,距离副井、主井、风井分别为118m、122m、160m。
设计井筒净直径7.0m,设计深度850 m。
井筒穿过新生界地层159.65m,基岩段地层685.85m,其中风化基岩47.05m。
井筒基岩段荒径7.9 m。
井壁结构为单层混凝土。
1.2 水文地质潘一矿原始地层基岩含水层水位22.85m,因开采的影响,现静水位下降至217.5m,井筒基岩共分5个含水层:第一含水层组:中粒砂岩,埋深228.40~243.45m,层厚14.65m,中砂岩,以长石为主,偶含石英燧石细砾,泥质胶结,富有高角度张性裂隙,水量17.3 m3/h。
注浆孔深到228m就全孔漏浆,不返泥浆。
第二含水层组:埋深243.05~326.00m,层厚82.95m,其中砂岩厚20.70m,占层组厚25%,其次由砂岩和薄煤组成,岩石破碎,砂岩裂隙普遍发育,砂质泥岩裂隙滑面发育,该层是主要含水层,水量丰富,主井掘进时,涌水量达112m3/h。
第三含水层组:埋深562.30~567.25,层厚6.95m,粉砂岩,由砂质泥岩组成,裂隙滑面发育,裂隙破碎带与井底水仓可能沟通。
涌水量12.66 m3/h。
第四含水层组:埋深695.00~754.95m,层厚59.95m,砂岩厚39.7m,位于煤6与煤4之间,中砂岩,裂隙发育。
涌水量35.07 m3/h。
第五含水层组:埋深812.45~845.35m,层厚32.9m,位于煤11与煤9之间,以细砂岩为主,多薄层互层状,裂隙发育。
涌水量21.91 m3/h。
井筒检查孔提供第二副井井筒涌水量为106.50 m3/h。
一、二含水层采取冻结治水,三、四、五含水层采用地面预注浆法治水。
2 注浆方案2.1 方案选择根据潘一矿第二副井的井筒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井筒治水方案采用上部冲积层及风化带冻结,冻结深度330m,下部基岩段采用地面预注浆法,地面预注浆法采用了井筒外全部S型注浆孔,S孔经定向钻进增斜、降斜、稳斜于440m左右进出变为直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注浆施工设计注浆起止深度根据地质资料尤其是含水层特征,结合注浆施工的特点,注浆起始深度暂定为50m;注浆终止深度止于巷道顶板上部约30m,暂定为385m。
需要说明的是,地面预注浆起始深度即套管深度,需要根据含水层的位置、基岩风化带的深度与特征等因素确定,套管应穿过强风化带进入完整的弱风化带或完整基岩。
参考原回风立井地质资料,暂定新回风立井套管深度为50m(此处为一砂岩),施工时选择一个先期孔取芯钻进,通过判别岩芯确定套管深度。
对于井筒上部的50m,将另行补充设计,计划在地面预注浆过程中,在外围用小钻机打孔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和水泥浆进行堵水,减少井筒刷大时的施工困难。
为保护底部巷道,根据煤层顶板上岩层的含水特征(水量小、非主要含水层、有完整的隔水层),暂定注浆孔终孔深度为385m(下部岩层水量小,且隔水性能较好),在巷道顶部30m左右,确保375m 以上的注浆质量。
施工时先期孔在底部进行取芯钻进,通过判定岩芯确定最终注浆深度。
注浆布孔圈径及布孔数量考虑到注浆施工时即要减少对临近矿井、巷道的影响,又要保证在控制浆液条件下形成有效的止水帷幕,保证注浆质量,因此设计8个注浆直孔,布孔圈径为Φ,钻孔在地面均匀布置,相邻注浆孔间距约。
施工时分两序进行,1、3、5、7孔为Ⅰ序,2、4、6、8孔为Ⅱ序。
具体见图1。
注浆段高和注浆压力注浆段高的划分取决于含水层的位置、厚度,岩层的岩性、裂隙发育特点、注浆泵的性能等诸多因素。
根据不通的地质条件并综合井筒平行掘进的因素,段高划分遵循针对性、特殊性及一致性的原则。
针对性是对已确定的含水层(段)进行注浆;特殊性是指注浆用于特殊的目的,如断层及破碎带的加固等;一致性是将具有相同地质沉积环境、相同的岩性及裂隙发育规律的一组或两组以上岩层划分为同一注浆段高。
根据井筒检查孔钻孔综合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及相应地质报告,划分不通的注浆段高,在施工中可以依据进一步的详细资料和施工情况进行段高调整。
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设计注浆岩帽20m岩帽以下风化带(120m 深)作为单独一段,向下的每一段都考虑了含水层的位置,且每段的下部都有能够作为止浆层位的砂岩和隔水泥岩,确保各段注浆质量,具体段高划分见表1。
施工时可以根据揭露岩层的含水、破碎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段高调整,缩小或合并段高,以更有利于保证注浆质量。
受施工条件的限制,新回风立井地面预注浆下不能按照一般情况进行压力设计,施工过程中必须控制注浆压力,避免地面跑浆和对附近原回风立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岩帽段终压控制在静水压力倍左右,岩帽以下风化基岩段单液浆注浆压力也控制在静水压力倍左右;粘土水泥浆Ⅰ序孔注浆压力按静水压力~倍进行设计,Ⅱ序孔注浆压力按静水压力~倍进行设计,具体终压设计值见表1。
注浆施工过程中将在矿方协助下派人对原回风立井井壁和底部巷道进行观察,一旦井壁或巷道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注浆。
对于井筒地层中的破碎层位等特殊地层,使用不同浆液注浆时可以根据地层情况进行段高和注浆压力调整。
浆液设计浆液选择固管、岩帽与破碎带加固需采用单液水泥浆,水灰比一般为:1~:1;风化基岩段控制注浆时适量选用C-S双液浆;岩帽以下的普通基岩段注浆段采用粘土水泥浆;对可能存在孔隙性水的岩层采用改性脲醛树脂化学浆液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基本上以单液水泥浆为主,由于单液水泥浆浆液性能与之配套的注浆设备的性能限制,其小泵量,小段高,浆液扩散距离小,浆液结实率低、施工工期长、效率低等特点不能满足不断发展井筒基岩治水和井筒建设的要求。
综合多年以来的注浆技术经验,北京建井研究所在上世纪90 年代初,研究成功了以粘土水泥浆为主要浆液的立井井筒地面综合注浆法工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配合设备性能和工艺的提高,粘土水泥浆以其结石率高、塑性强度好。
可注性强、实现高压大泵量、大段高、施工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在国内百余个井筒得到应用,克服了单液水泥浆用于堵水的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井筒基岩风化带以下的普通注浆段采用粘土水泥浆为主要注浆材料。
岩帽和上部部分注浆段处于风化基岩中,裂隙发育,甚至破碎,因此,要结合单液水泥浆进行加固堵水;为防止地面跑浆,根据情况适当改用C-S双液浆进行控制注浆;底部基岩中的破碎层位在实现堵水的同时也应通过注浆改善其性状以减少井筒开凿风险,因此一般单独设计一部分单液浆进行加固。
从附近原回风立井井筒掘砌过程中的岩层水文描述来看,井筒在275~321m工作面预注浆后在301m仍发生打眼出水,水量³/h施工该段后经多次壁后注浆在325m测井总涌水量仍有³/h;井筒304~334m 段、332~367m段分别进行壁后注浆施工和工作面预注浆后淋水量仍较大,达到³/h。
从岩性分析,造成这几段水量较大的原因很可能是~的中粒砂岩(层厚)和~的细粒砂岩(层厚中含有空隙性水,而孔隙性水是不能通过颗粒型材料(水泥浆、粘土水泥浆等)注浆解决的,因此在Ⅱ序注浆孔上行复注封孔前对这两个层位设计化学注浆,浆液选用改性脲醛树脂。
材料要求粘土水泥浆以水泥、粘土、结构添加剂(水玻璃)为主要原材料。
水泥选用级普硅酸盐水泥;对粘土要求塑性指数10~25,含砂量小于5%(质量);要求水玻璃模数~之间,浓度38~40波美度。
粘土水泥浆水泥加入量为100~300kg/ m³,粘土浆比重为~,水玻璃加入量为10~50L/ m³。
施工用浆液需要根据现场的原材料进行配方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配制。
单液水泥浆一般也采用普硅酸盐水泥,加入食盐及三乙醇胺作为早强剂,参量分别为水泥用量的5‰及‰,同时为提高单液水泥浆性能,浆液中加入BR增强添加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8~12%。
C-S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双液配合比为1:1,水泥浆水灰比为:1~:1,加入BR添加剂(掺量为水泥用量8~12%);水玻璃模数一般为~,波美度一般为30~45Be’。
浆液注入量与材料用量浆液注入量根据浆液有效径向扩散距离和注浆段平均裂隙率等条件,应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Q=m/ii2in1iiβηπHRA=∑式中:Q-浆液注入量(m³);A-浆液超扩散消耗系数,取;R-距井中心的浆液有效扩散半径(m),R=r+L;r-注浆孔布孔半径(m),设计;L-浆液沿径向方向的最小有效扩散距离,取;H-注浆总段高:岩帽段取20m;岩帽下风化段50m;之下基岩段砂岩118m;其他97m,合计335mm-浆液结石率,取,β-浆液充填系数,取,n-岩层平均裂隙率,岩帽与风化带取5%,砂岩(细、中、粗砂)取5%,其它层取4%。
固管段按每个孔2m³单液浆进行计算,岩帽单液浆量按(a)式进行计算;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对岩帽以下的风化段和一般基岩注浆段中的破碎层位(按30m考虑)加固除粘土水泥浆外单独设计单液浆,注入量按每米井筒15m³进行设计,施工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它浆段CL-C型粘土水泥浆注入量按(a)公式计算;对上述两个可能含有空隙性水的砂岩层(合计)化学浆液注入量按每米井筒5m3进行设计,因此注浆总量计算式为:Q总量=Q固管+Q岩帽+Q加固+Q粘土+Q双液浆+Q化学浆……(b)新回风立井浆液注入量见表。
单液水泥浆按1:1水灰比(固管需要采用:1的浓浆)进行材料计算,早强剂食盐、三乙醇胺分别按水泥用量(单液水泥浆)的5‰、‰计算,BR添加量按水泥用量的11%计算。
粘土水泥浆水泥量(t)按(Q为粘土水泥浆的体积m3)、水玻璃量(t)按(Q为粘土水泥浆的体积m3)、粘土量(m3)按(Q为粘土水泥浆的体积m³)计算。
化学浆液紧按配置好的成品计算材料用量。
材料用量表见表3.表3 材料用量注浆方式与工艺流程新回风立井井筒地面预注浆8个注浆孔分作两组作2序施工,以分段下行式为主、辅以上行式的注浆方式。
岩帽、破碎带宜采用下行式注浆,每一段当一次注浆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应复注,复注扫孔时间粘土浆不少于6小时,水泥浆不少于4小时。
化学浆液选择在Ⅱ序孔上行复注封孔前进行。
粘土水泥浆的注浆工艺流程:采集粘土制备粘土浆原浆池去砂储浆池一次搅拌(加水泥)二次搅拌(加水玻璃)注浆泵输送注浆管路受注岩层段。
控制注浆措施由于井筒注浆的特殊施工条件(注浆上覆岩土层风化严重且较浅、距离原回风立井近、底部有巷道),注浆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控制注浆,以克服止浆困难、保证注浆质量的同时还要避免对附近的原回风立井井筒和底部巷道造成破坏。
(1)注浆压力:原则上按照设计的注浆压力进行控制注浆,超过控制压力值应该立即停止注浆。
(2)调整浆液性能和注浆流量:粘土水泥浆注浆通过调整原浆比重、水泥掺量和水玻璃掺量来控制浆液的比重和粘度,每段初次注浆时相对采用浓浆进行注浆,防止浆液扩散过远、压力上升过快。
后期根据情况可以调稀浆液、加大流量。
(3)多次复注和间歇注浆:由于实行控制注浆,每个注浆段不可能像普通注浆条件那样一次、两次就达到设计注入量和结束标准,需要采取多次复注的方式;对上部风化基岩段,为防止地面跑浆还应根据情况采用间歇注浆的方法。
(4)破碎带加固和上部风化带注浆时,适当选用C-S双液浆或添加BR注浆添加剂克服风化基岩段注浆时浆液扩散过远和地面跑浆。
注浆前的准备工作及管路打压试验注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注浆站的建立,注浆管路系统的形成,水电,材料来源的确定以及注浆管路系统的打压试验。
所有注浆系统形成后,进行打压试验,注浆段管路打压压力应超过设计最大注浆压力3~5Mpa,稳定20分钟无异常即可投入正常运行。
4钻孔施工设计钻孔结构与造孔工程量注浆套管段钻孔直径为φ195~245mm,套管采用φ168mm地质套管;注浆段钻孔直径为φ133mm。
注浆钻孔结构示意图2;钻孔工程量、套管用量、产生的废浆量见表4.表4 造孔相关工作量图2注浆钻孔结构示意图钻场基础施工钻机平台需要建造灰土盘,要求平整、坚固,防止钻塔歪斜,并在灰土盘中预留导水、排浆沟槽,灰土盘厚度暂定600mm。
钻进方法注浆孔套管段钻孔直径采用φ195~245mm,注浆段钻孔直径为φ133mm。
套管段钻至预定深度后,改用小径钻头继续往下钻进~,以沉积孔内岩、土粉屑。
然后下φ168×8mm套管,待套管下至预定深度后,在套管内下至浆塞或法兰盘密封止水进行固管。
固管12h后把套管内距底~上的水泥浆扫出来,继续养护24~36h,扫孔至原深。
出套管后采用孔径φ133mm进行注浆段钻进。
为提高钻孔质量、维护孔壁、防止孔内事故、确保钻孔的安全及有利于注浆等目的,钻进过程中采用泥浆作为钻孔冲洗液,并根据钻孔情况调整钻探泥浆的配比。
钻进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泥浆约1000m3,需在现场挖池暂存,并用汽车运往矸石山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