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信任--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际信任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对人际信任有关理论的探讨

由于目前对信任的研究尚无权威性的公论,论文从现有的零碎的理论研究中借鉴一些来探讨人们信任这种特有的经济社会活动心理及行为。

1.1人际信任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信任的定义很多,而且各有强调的侧重点。Gambetta把信任定义为相信对方即使有机可乘也不大可能做出伤害己方的事情。Mayer等认为信任是尽管一方有能力监控另一方,但它却愿意放弃这种机会而相信对方会自觉地做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Rotter认为,信任是个体对另一方的言词、承诺及口头或书面的陈述的可靠性的一般性预期。郑也夫则把信任看作一种相信别人的行为或周围秩序符合自己愿望的态度。

根据这些定义,可以认为:第一,信任是个体间的一种心理预期和情感倾注,而这种预期和倾注会以某种(些)行动的选择反映出来;第二,信任是在面临不确定性事件而需要规避风险时才会产生;更重要的第三点是,信任是一个有限理性的行为,是在自己不能把握的事态面前进行的主观判断和行动选择。

因此,笔者认为,信任是指行为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面对不确定问题时,基于历史信息的累积和判断而对另一方持有的一种正的带有明显情感倾向的心理预期或信念,即愿意相信对方能够胜任某事或不会利用己方提供的机会,做出牺牲己方利益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

1.2人际信任的产生机理

对于信任的产生机理,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Luhmann认为,信任必须在熟悉的世界中获取。Gambetta则认为,信任是伴随熟悉和友谊的人际交往的产品,同时也可以看作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在Zucker看来,信任主要产生于:声誉、彼此的社会相似性和法制。Kramer则认为,组织中的信任可以通过第三方介绍、社会范畴、角色和组织规则等途径来产生。

Whitley认为,在中国社会中,人们主要根据由个人诚信所累积的声誉和既定关系来发展信任,而较少通过制度化手段形成。陈介玄、高承恕认为信任是由人际关系衍生出来的,针对与特定个体的亲近及其熟悉程度而衍生出来。

彭泗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信任的建立可以通过关系运作和法制规范两种方式,而关系运作是人们建立和发展信任的主要方法。

从以上研究可知,信任的产生与信息的来源有直接的关系,社会法律、制度、个人声誉、口碑、既定关系、价值观念都是信任产生的源泉,而社会制度构成了普遍信任的基础,而在信息不发达的地方,彼此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1.3人际信任的属性

一些学者对信任的属性进行了研究归纳。Noorderhaven认为信任具有互动效应。Shaw认为信任具有风险性和脆弱性。郑也夫则认为信任存在时间差与不对称性、不确定性和主观性。贺小刚认为信任具有风险性、脆弱性等属性。

在对比研究以上论述基础上,笔者认为,信任心理的形成,是受社会文化熏陶和行为互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心理预期,具有广泛的社会复杂性。具体说来,由以下属性:

①不对称性。由于主体人格特质、交往经验等差异性的存在,信任关系具有不对称性。而且因为言与行之间存在的时间滞差而使彼此的信任并不同步;

②不确定性。由于信任是对不确定性的预期,受到社会环境、组织环境、行为主体等因素的影响,不确定性较重,这种不确定性预示着信任的脆弱性;

③互动性。信任作为交往中的阶段性结果,既是对先验事件的理性总结,又是对后续事件的预期情感投资,因而信息的不断反馈及对既有可信度的修正,决定了信任存在着较强的关系互动性。

④风险性。信任关系是建立在关系主体对现有信息的判断基础上的,并没有足够的客观依据。因而在主观寻求一定的风险规避的同时,也增大了易受攻击的可能性及其程度。

1.4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

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于影响信任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Shaw认为,信任建立在获得成效、正直和表示关切等基础之上。Butler在对美国人进行实证研究后认为影响信任的因素包括能力、一贯性、坦诚、忠实、开放性、守信等内容。Whitener 等人的研究表明影响信任的因素包括交流、正直、一致性、控制权谈判及分享以及利益关注等6个方面。Akinyele研究发现,正直、交流、责任感、保密能力和情感等要素对信任产生起着主要作用。

Jacobs在研究台湾华人问题时提出,关系基础与感情是影响信任的重要因素。台湾学者郑伯壎的研究表明,华人企业里影响信任的因素体现在忠诚、力能和关系三方面。香港学者孙文彬等对大陆14省市的家族企业调查发现,非亲属成员获得信任的条件依次为能力、愿意长期留下工作、日常表现和学历等。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信任的产生与信任对象的品德、能力和彼此间信息沟通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品德因素是最基础的方面,包括了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等内容。离开了信任对象的个人因素,信任的建立无从谈起。

1.5人际信任在组织中的作用

对于信任的作用,专家们有不少讨论。Luhmann认为信任具有简化复杂性的作用。Williamson 以及一些新制度经济学家将大量的交易成本归结为双方的不信任。Allow则认为信任是组织形成并维持下去的润滑剂。吕春晓等人认为信任与组织的绩效和有效性密切相关,是组织凝聚力的基础。Barney等人则把信任看作稀缺的不可模仿的有助于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

结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在组织管理中,信任可以起到提供精神激励和约束、降低制度制订成本、运行成本和交易成本、简化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维持组织效能等作用,将复杂过程简化处理。如果相互缺乏信任,自然会增大组织运作的成本,降低工作效率。因而,有些家族企业宁愿采用家族信任标准作为人才重用的条件,一方面是为了节约代理成本考虑,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通过精神激励和约束,提高目标一致性。

2.国内外对企业中人际信任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信任问题的早期研究,比较少见,而且集中在社会学领域。上世纪初,社会学家Simmel才开始对一般意义上的信任进行了考察,并从信任的视角对金钱进行了透视。心理学家Deutsch第一个将囚徒困境引入实验研究,从探讨冲突的解决中思考信任问题。但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信任才真正得到广泛研究。社会学家Luhmann 提出了信任是一种简化复杂性的机制。Mcknight和Cummings等人在批判信任定义过于泛滥的基础上,对信任的产生机理、动态过程以及情感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研究,提出了人际信任具有脆弱性和依赖性的观点。目前,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