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困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身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体会是最深的: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了。教师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是来自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个性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了。我们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社会背景下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他们他们虽然在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上有着不同大小的差异,但是生活背景是相同的,因此,也有着独特社会背景下的独特共性。

在工作中最大的困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我觉得,德育问题是作为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群学生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最大的职责所在。因为,我们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不远的未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与价值观。知识是可以不断学习的,但个人素质和价值观、民族素质和民族的价值观却是难以再塑造的。高中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难调理的时期。

此外,教师德育工作中的困惑,也跟我们今天所处的多元社会环境对这群孩子的性格影响有关。我们今天的社会,正处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时期,来自东西方各方面的新的诱惑太多,老的传统的价值观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而新的价值观尚未成型,这就很难对这群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形成具有说服力的价值引导趋向。尤其是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我们目前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不同步的,这种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滞后性,是造成今天新的教育理念新的社会环境下中学教师德育工作困惑的最根本的原因了。

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对当前的德育教育有以下困惑。

一、期望与现实的悬殊。

社会期望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这不仅体现在党的教育方针中,更具体地反映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常规要求中。通俗点讲,社会期望学校培养出来的社会人,既能知书达理,又能有用,要德才兼备,学校应多出“优质品”,少出甚至不出“次品”、“废品”、“庸才”,更是坚决不能出“歪才”。可现实的学校教育能做到吗?且不说,人是有差异的,学生也不例外。就是工厂用同一部机床生产同样的零件,还难以避免出现“次品”、“废品”,更何况学校培养的是活生生的、天天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人呢?(当然这种比方不大妥当,但道理是然)当然,学校决不能因为这个道理,就放弃对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认真教育,就像工厂不能因为难免出“次品”,就不抓质量一样。现实中的中小学德育,大量老师不分昼夜,辛勤浇灌着风雨中的花

朵,教育工作者与社会一样,希望每一个花朵都能绽放,绝不愿意看到自己培育的花朵中途夭折、枯萎、但期望与现实能完全的统一起来吗?

二、家庭与学校的脱臼。

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学校难以替代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有出息”的孩子,往往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历史上的“孟母三迁”等明证不胜枚举。可是,由于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家长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不教、歪教的家庭比比皆是。诚然,各个学校均在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老师家访等途径,拼命在科学引导家庭教育,但收效却未必怎样。这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脱臼甚至对立。试想,如果学生在学校听老师讲要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赌博丑陋、劳动光荣,而每天回到家中看到的却是父母亲在虐待老人、恶语伤人、乌烟瘴气搓麻将、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孩子幼小心灵中的天平该朝哪边倾斜?教育学中有一个“教育一致性原则”,可有多少家庭做不到,甚至根本不想那么做,这还让学校怎么办?

三、目的与手段的无奈。

学校德育的目标非常明确,也很细致,可在现实的德育工作实践中,许多德育手段却显得非常无奈。学生犯错误,这是天天有的事儿,很正常,学生犯错误该怎么办?教育。一个孩子屡犯错误,甚至同样的错误,这也常有,该怎么办?教育,苦口婆心的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孜孜不倦的教育,各种各样形式和手段的教育等等。可切记一点,老师不能打、不能骂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等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头顶上约束着老师们,校长、局长在一次又一次的会议上这么要求甚至威胁着老师们。得,现在得孩子都懂:不管我怎么违纪,你老师不敢把我怎么着,批评无所谓,处分无所谓,如若要开除我,《义务教育法》允许吗?我的父母亲、七大姑八大姨会轻易同意吗?他们不找你学校闹才怪!反正你老师也不能打我、骂我,否则更有你老师好看!这样的学生有没有,有;这样的学生多不多,不少。那么,学校和老师该怎么办,我看还是一个办法,教育、教育、再教育。这实际上是一个老话题——教育惩罚问题。社会和教育界长年来对此一直争论不止,到底要不要、该不该进行教育惩罚——需要、应该,但教育惩罚的度该如何把握?古者,学童背不书,先生都要打板子,当然先生是为了学童好,是严师,可以出高徒,可现在看来不可取。师道尊严,过去讲,现在也仍在讲,可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观念和理论的发展,我们更强调的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这一点每个老师知道,每个学

生也知道,屡犯纪律的顽童也知道。现在老师批评教育调皮捣蛋、甚至行为规范极差乃至道德败坏的学生,可谓小心翼翼、谨而又慎、如履薄冰,唯恐一不留神滑向了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深渊。至于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标准尺度是什么,又有谁说得清。那到底该如何进行教育惩罚呢?这是学校德育手段上的一个无奈。说句实在话,现实当中,许多老师就是因为德育手段上太多的无奈,久而久之,在思想上、观念上甚至是实际行为上,对部分所谓“差生”采取明哲保身、放任自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种贻害是无穷的。但能一味地责怪那个老师吗?都说老师应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这当然是对的,但现实是有的学生你能真正当自己的孩子对待吗?老师像对待自己地孩子一样严格要求、规范学生,接受的家长非常感激你,可许多不接受的家长在责怪你,如果你老师像责罚自己孩子一样的责罚学生,有的家长要找你闹事儿的,并口称孩子养到这么大,我家长都从来没有怎么着过,你老师竟敢如此,太不象话,到时老师能在上级部门面前讲,我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而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吗?不行,那只好明哲保身了,反正这学生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德育的目的显而易见,大家认同,但与德育手段的

四、教育与教学的对立。

教育与教学是现如今学校教育中的一对对立统一体。学校教育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等组成部分,其中教育(德育、管理等等)既同教学一样是教育内容和目的,也是课堂教学得以正常维持以至高效组织的重要保障。学生既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这谁都不怀疑,可现实是如果大量人力、精力、物力用于教育管理,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反之亦然;二者有机统一,这话好讲但难做。在应试教育痕迹尚存(甚至还很浓)的今天,能多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德育活动而冲击、影响课堂教学吗?既然现在的孩子很难教,更应该加强德育和管理,可哪一个校长和老师不知道中考、高考的阿拉伯数字(成绩)决定着自己的收入与名望呀。不得已的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心理健康等,要搞,要抓,但千万不能影响教学,还一定要促进教学。这其中之难,更有谁知道?大道理,谁都会讲,报刊杂志、各种会议也少不了这方面的交流与论述。可教育与教学的对立面却眼睁睁的在现实学校教育中存在着。

从事中学教育工作十多年来,亲身经历的形形色色学生、家长、社会关系,历历在目。学生的年龄特征是不可客服的,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的反映,对此,教师只能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充分的信任他们的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