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银消费与贸易状况
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表现

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表现在宋代(960年至1279年),白银的生产和使用出现了显著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白银生产技术的进步:在宋代,中国的白银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银矿的开采和冶炼技术得到改进和发展,使得白银产量显著增加。
河南、四川、云南等地区成为白银主要的产区,尤其是云南地区成为了重要的银矿产地。
2.货币化和流通:白银在宋代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货币形式。
作为官方货币的铸造和使用,白银的货币化程度逐渐提高。
宋代官方铸造了许多白银钱币,如“元宝”、“宝泉”等,用于经济交易和商业活动。
此外,白银在市场上也被广泛使用,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
3.商业和贸易的促进:白银的流通推动了宋代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随着白银货币化的推进,商人和贸易商在经济交易中更多地采用白银。
这种货币形式的普及促进了各地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对当时经济的繁荣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税收和财政收入:宋代政府通过对白银的征税和管理来增加财政收入。
白银作为官方货币,政府征收白银作为税收,用于支持国家开支和政府建设。
5.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提升:白银也成为宋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支付手段之一。
宋代与临近国家(如阿拉伯、波斯等)的贸易中,白银被广泛使用作为交换货币,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茶叶、纸张、白银等商品的增多,为白银的生产和使用提供了基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作为贵重金属商品的特殊性逐渐凸显,进而促进了白银的生产和使用。
其次,银矿开采增加,产量增长。
官方税收也大量使用白银,民间交易也在扩大。
市舶司等外贸收入中货币化进程加速推进也为白银发展提供了条件。
同时白银在赋税缴纳、商品交换等领域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拓宽。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专门的白银开采和冶炼机构,如元丰监、元祐监等,这些机构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白银的生产和使用。
综上所述,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商品经济的发展、银矿的开采和冶炼机构的设立等方面。
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

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引言: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处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这一时期,白银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白银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货币政策、国内财政、印钞制度、银本位制度和社会转型的影响。
一、白银与货币政策1.1 白银作为流通媒介和支付手段的重要性在1890年至1935年的这一时期,白银在中国的货币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银被广泛接受作为一种流通媒介和支付手段,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随着财富和贸易的不断增加,白银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1.2 白银供应与通货膨胀问题随着白银供应的增加,通货膨胀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白银的流入加剧了通货膨胀,贫困层面生活负担加重。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采取了一些限制和管制措施,例如增加关税、加强市场监管等手段。
1.3 白银与国际贸易白银也在近代中国的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在白银的多样化运用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包括出口白银用于外汇收入、以白银购买商品等。
然而,白银在国际贸易中的大量需求也对中国的财政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二、白银与国内财政2.1 白银税收与财政收入白银税收在近代中国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政府通过征收白银税和对白银的垄断经营来提供财政收入。
这种税收方式对贫困阶层的冲击较大,引发了一些社会不满情绪。
2.2 白银与财政赤字尽管白银税收给国家财政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财政状况仍然不稳定,财政赤字问题不断加剧。
政府不得不以借贷方式填补财政赤字,这加重了国家经济的负担。
2.3 白银对财政政策的限制白银的供应状况和价格波动对财政政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政府不得不考虑白银市场的情况来制定财政政策。
白银的稳定供应以及其它因素对财政政策制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印钞制度与银本位制度3.1 白银流通和印钞制度在近代中国,白银的广泛流通要求政府密切关注印钞制度。
2023年世界白银市场的需求现状分析模板

工业生产
白银饰品 白银需求 人口增加
part two
白银市场发展受 多元需求影响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lver market is influenced by diverse demands
白银市场需求多元化
1. 工业需求增长:白银在工业领域有广泛的 应用,尤其是在电子和电器制造、太阳能和 光伏产业、电动车辆和汽车生产等方面。根 据世界白银调查组织(Silver Institute)的 数据,2019年全球电子产品所需白银量达 到1.09亿盎司,同比增长了5%。而太阳能 和光伏行业对白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2019年该行业使用的白银量达到8,600万盎 司,同比增长了9%。
2. 投资需求持续增长:白银作为一种贵金属, 具有保值和升值的特性,因此受到投资者的 青睐。据世界白银调查组织的报告,2019 年全球白银投资需求稳定增长,达到了1.8 亿盎司。其中,白银ETF(交易所交易基金) 是投资白银的一种常见方式,全球范围内白 银ETF的份额达到了8,800吨,同比增长了
全球市场需求状况
3.白银需求增长推动珠宝市场发展
其次,珠宝市场对白银需求的持续增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白银作为一种贵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珠宝制作。根据国际珠宝协会的调查数据,2019年全球珠宝市场对白银的需求量达到了2.7亿盎司,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8%。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和中国等,白银珠宝的销量不断攀升。
4.白银需求上升,工业和珠宝市场驱动
中国白银需求的大幅增长助推国际 白银市场需求增长
1. 中国白银需求持续增长,为国际市场需求提供强大助力。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在过去十年里的白银需求呈现逐年增长 的趋势,从201年的X吨增长至202年的X吨,增幅达到X%。 2. 中国白银需求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市场的需求 增长。过去几年里,中国的消费升级和工艺品市场的扩大, 导致了白银需求结构的变化。投资需求的增长和珠宝首饰的 需求增长成为推动白银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中国白银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博思数据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白银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共十章。
报告是博思数据的研究成果,通过文字、图表向您详尽描述您所处的行业形势,为您提供详尽的内容。
博思数据在其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建立起了完善的产业研究体系,一整套的产业研究方法一直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本白银市场研究报告是2014-2015年度,目前国内最全面、研究最为深入、数据资源最为强大的研究报告产品,为您的投资带来极大的参考价值。
白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感光材料、医药化工、消毒抗菌、环保、白银饰品及制品等领域。
而随着电子工业、航空工业、电力工业的大发展,白银的工业需求正稳步快速增长。
白银的表现好于黄金和铂金。
得益于白银对冲通胀风险和用于工业生产的双重功能,白银有望保持其表现超越黄金和铂金的走势。
但是,高收益率往往也伴随着高风险。
白银的波动性比黄金更大,部分由于交易白银的投资者少于黄金投资者。
从摄影,到电子产品,到医疗器械,白银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同时,白银也是对冲通胀风险的良好投资产品。
中国白银需求分析及预测(单位:吨)资料来源:博思数据整理我国银储量主要分布资料来源:博思数据整理图表目录:第一章白银工业相关概述 1第一节白银的概念及特性 1一、白银的定义 1二、白银的特征 1三、白银的物理性质 2四、白银的化学性质 3第二节白银的分类 3一、银矿石 3二、银精矿 3三、粗银 4四、纯银 4第三节白银的主要工业应用 4一、电子电器材料 4二、感光材料 5三、化学化工材料 5四、工艺饰品 6五、医药与抗菌材料 6第二章 2014年全球白银市场分析 7第一节 2014年全球白银产业整体现状 7一、全球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7二、2012年全球白银生产状况 8三、2013年全球白银生产概况 9四、2014年全球白银生产概况 11第二节 2014年全球白银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12一、2013年全球白银市场供给现状分析 12二、2013年全球白银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14三、2014年全球白银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15第三节 2014年全球白银价格分析 20一、国际白银价格的历史波动概述 20二、近年全球白银价格屡创新高 23三、全球白银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25四、2012年国际白银价格运行状况 28五、2013年国际白银价格变化分析 29六、2014年国际白银价格变化分析 31第四节 2014年部分国家白银产业发展概况 33一、秘鲁白银市场概况 33二、墨西哥白银市场概况 34三、美国白银行业发展状况 34四、智利白银市场概况 35第三章 2014年全球及中国白银矿产资源状况 37第一节全球白银资源概况 37一、全球白银资源的分布 37二、全球主要独立银矿山概况 39三、全球新建大型银矿概况 40第二节中国的白银资源状况 42一、中国银矿床的主要类型 42二、中国银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48三、中国的白银矿山概况 50四、近年来新勘探的大型、特大型银矿 56一、中国的大型银矿山中国白银生产包括四部分:独立银矿产银、铅锌铜金矿副产白银、进口银矿冶炼白银及再生白银。
开放后的我国白银市场

嫂
Ref m or
■
我 国a银市场开放 B两年 市场开放后 白银生产现就如伺 ?白
银消费X发 生 7哪些变化?以殛开放 白银市场 后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也都 受到 7业者 的关注,本}在 黄金市场 开放2 即,向读者推荐此 q
文 是期 望对步 入市 场的黄金业人 士能有所启示 ,
因素 的影响 .国内白银生产企业 纷纷要
出口配额的增加 .使 白银 出口量 求增加 出1配额。最初 .国家确定 2 0 : 3 01 大幅增加 。由于 20 0 0年国家确定 的白银 年 白银 出口配额为 40吨 . 8 0 到 月初又增
0 吨 未锻造银及 补 白银 出口配额 50吨 .这样 2 0 年全 8 01 国 家开始对 银锭征 出 口配额 较低 只有2 0 . 半制银 的出口受到影响 当年 的出 口量 年的出 1配额高选9 0 。 : 3 8 吨 而具有 出1资 : 3 给生产企 业加重 了经
材料 2 % .工艺品及 首饰 1 0
其 它方
1 9
维普资讯
e{ 、 0 金属 的表现将相对强 烈。美 国金融 和经 它贱金属后尘 一味求规模 . 在深加工方 投资 面 进展缓慢 这种仅 依靠出 口原材料 来
面 1% 白银市场教开后 : 5
— —
电子和 电气工业用银 有较大幅 济可能 会因此而 出现极度 白 动荡 勺 国 内主要 以低 压电 白银 . 因此在未来
度 的增长 。 在该领域 我国主要使用 白银 者为了规避风险有可能转而投 资干黄金、 获 取利 闰的方式 实在不足取 .园为国内 为银 基电触头材料 段时间网黄金、 白银 白银大量 出 口会对 国际银价 造成 巨大的 冲 击 而 国际银市 反过来又对 国内银价 从开放 白银 市场运行情况看 虽然 从这 方面上 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中国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货币制度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货币的白银化。
白银成为明代主要的货币形式,这一变化带来了许多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1、贸易发展在明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与西方的贸易。
欧洲人对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需求旺盛,中国也需要西方的铜、铁、锡等原材料。
在贸易的过程中,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因为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通用价值。
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货币的白银化。
2、矿产资源丰富在明代,中国的经济非常发达,国内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
中国的银山、铜山等资源产量都非常大,这为白银化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中国在这个时期还迎来了大规模的银矿开发,这使得白银的产量快速增加。
矿产资源的丰富也是中国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政府政策的支持在明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了货币的白银化。
明朝官方坚持实行坡顶税收制度,这使得农民需要使用更多的白银来支付税赋。
政府还通过发行银票等方式,推动白银在经济中的流通。
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促使明代货币白银化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影响1、经济影响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银的流通促进了商品交换与商业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白银流通还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商品生产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白银化的影响还体现在国际贸易上,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2、社会影响白银化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形式,导致社会上出现以白银为核心的财富积累和交换方式。
这也促进了社会的分化,地方豪强和商人阶层获得了更多的财富,而农民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则相对困难。
白银化还使得土地和人口等资源成为白银的直接交换对象,加剧了社会的资源流失与不平等。
3、文化影响白银化也产生了文化影响。
白银的流通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使得艺术和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各类数据对白银的影响

各类数据对白银的影响各类数据对白银的影响贸易经常帐 (Current Account)如果美国经常帐逆差扩大,该国货币贬值。
利空美元。
利好白银。
如果美国经常帐顺差扩大,该国货币升值。
利好美元,利空白银。
贸易赤字也叫“ 贸易逆差”,对应的就是“贸易顺差”,如果美国贸易赤字扩大,进口大于出口,利空美元。
利好白银。
如果美国贸易顺差扩大,进口小于出口,利空白银。
利好美元。
消费者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_),CPI指数上升太多,有通货膨胀压力,银行就会调高利率,利多美元,利空白银。
指数升幅过大,已经通货膨胀了,银行就会紧缩货币,利空美元,利好白银。
非农业就业人数非农数值减小,表示经济步入萧条。
企业减少生产。
利空美元,利好白银。
非农数值增加,表示经济状况健康。
利于提高利率,利好美元,利空白银。
失业率失业率下降,代表整体经济健康发展,利好美元,利空白银。
失业率上升,代表经济发展放缓衰退,利空美元,利好白银。
新屋销售新屋销售增加或低于预期,利好美元,利空白银。
销售数量下降或低于预期,利空美元,利好白银。
耐用品订单 (Durable Good Orders)若数据增长,则表示制造业情况有所改善,利好美元,利空白银。
反之若降低,则表示制造业出现萎缩倒退,利空美元,利好白银。
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上升,预计消费增长,联储将提高利率,利好美元,利空白银。
消费者信心下降,预计消费减少,联储将下调利率,利空美元,利好白银1.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白银反向。
通常GDP越高,意昧着经济发展越好,利率趋升,汇率趋强,金价趋弱。
投资者应考察该季度GDP与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数据相比的结果,增速提高,或高于预期,均可视为利好。
2. 工业生产指数,与白银反向。
指数上扬,代表经济好转,利率可能会调高,对美元应是偏向利多,对白银利空;反之为利多。
3. 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与白银反向。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现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
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原因

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原因在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这与许多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分析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发展的原因。
1. 政治原因宋代初期的政治稳定为白银生产和使用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北宋时期,政权相对集中,社会秩序较为稳定,这有利于银矿的开发和白银的流通。
政府对白银的产量和流通进行了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和法规,进一步推动了白银产业的发展。
2. 经济原因2.1 商业繁荣宋代是中国商业繁荣的时期,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白银需求的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白银的需求不断增加,白银开始广泛用于商业交易的媒介和支付手段。
2.2 对外贸易的兴盛宋代对外贸易的兴盛也推动了白银的生产和使用。
南宋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大量的白银用于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白银的生产,还提高了白银技术的水平。
3. 科技原因3.1 采矿技术的改进宋代,采矿技术得到了改进,使得白银的开采效率大大提高。
采矿技术的进步包括水力提升、机械化、矿石选矿等方面,提高了白银的开采量。
3.2 银器制作技术的进步随着宋代金属工艺的发展,银器制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这使得白银除了作为交易媒介,还被广泛应用于制作精美的银器,推动了白银产业的发展。
4. 社会文化原因4.1 白银在社会地位的提升宋代,白银由一种商品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积累方式,其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
人们开始将财富转化为白银,这进一步推动了白银生产和使用的发展。
4.2 白银的文化象征意义白银在宋代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白银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被用于社交和仪式活动。
这种文化认同进一步推动了白银需求的增加。
综上所述,宋代白银生产和使用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科技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政府的稳定政权、商业繁荣、对外贸易的兴盛、采矿技术的改进、银器制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白银在社会地位和文化中的提升等方面的发展,共同推动了宋代白银产业的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白银消费与贸易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白银的消费逐年上升,1985年白银约为900吨,1987年达到1000吨,2001年1525吨左右,2003年2050吨左右,2005年达到2600吨。
据安泰科公司统计,2006年全国白银消费量达到3000吨,2007年达到3600吨,2008年国内白银消费达到4500吨。
我国白银主要消费领域及消费结构大致为:电子电气35%、感光材料20%,化学试剂和化工材料20%、工艺品及首饰10%、其它方面15%。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扩大白银的应用领域、提高白银产品的加工深度和附加值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我国白银产业的整体应用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白银的消费前景十分广阔。
可以说,我国是世界白银需求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白银产业产生了消极影响,钢铁、汽车、电子电器行业陷入低迷,白银在工业领域的需求下降。
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白银的伴生矿产量下降导致白银产量有所降,且白银出现了新的用途,所以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
融亨金融分析师表示中国白银产业将向大型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和国外合作的机会增多。
我国白银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未来白银的消费增长率将高于产量增长率。
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白银饰品贸易中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白银消费市场。
中国白银净出口量增幅在逐年减少,2007年一举扭转多年净出口局面,全年净进口白银实物量1067吨。
在出口银锭、初级银不断增加的同时,银粉、半制成
银进口量也呈逐年增长之势,2009年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出口与进口同比均下降,但仍然连续保持净进口。
中国消费与贸易白银市场表现为:一方面,初级产品供应严重过剩,需要大量出口;另一方面,需要花大量外汇进口电子工业所需的银粉、银浆料等高科技产品。
另外,还大量进口银精矿冶炼成银锭再出口,不仅消耗了我国大量能源,而且把污染留在了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