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穿戴式心脏除颤仪(WCD)指南解读

AHA穿戴式心脏除颤仪(WCD)指南解读

尽管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可以降低高危患者的死亡,但美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30万人中,大多数并不符合目前植入ICD的适应证,而这些患者很可能会从自动除颤仪中获益。主要包括两类患者:一类是明知有心脏猝死的风险,如冠状动脉重建术后、新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心脏病等,但并未达到ICD的适应证;第二类是有明确的ICD使用指征,但同时也存在植入ICD的禁忌证的患者,如活动性感染或预后不明等。穿戴式心脏除颤仪(Wear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WCD)主要适用于那些有心脏猝死发生危险、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立即植入ICD的患者。

由于WCD的使用率不断提高、以及临床心血管病医生对WCD的使用指征知之甚少,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制定了这份科学指南,对WCD的独特工艺、临床定位以及可替代疗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但由于支持WCD应用的前瞻性研究证据尚少,尤其是已发表的、随机性临床试验的缺少,因此这份指南仅提供了临床治疗建议。WCD的应用由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医患双方均应认识到WCD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不确定性,需要医患双方针对风险与获益的深入沟通。

SCD的预防与流行病学

非住院病人发生的心脏停搏约三分之一是由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导致的。快速电复律可以救命,但大部分室速和室颤的病人并未得到及时的电复律。从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到电击复律所需的等待时间,是室速和室颤能否成功复苏的关键因素。如未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由室速和室颤引起的停搏,每耽搁1分钟除颤,生存率就会下降7%~10%;即便进行了心外按压,等待电复律所需的每分钟也会使生存率下降3%~4%。在美国,每5个发生室速或室颤引起心脏停搏的患者中,幸存人数不足1人。因此,近年来有关心脏猝死的危险分层与筛查,以及对高危患者植入ICD的研究举世关注。

关于ICD

ICD持续监测患者的心脏节律和心率,在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后经过很短的自动诊断时间和充电时间即可自动放电进行电复律。对于心脏骤停的高危患者,包括SCD幸存者、曾有室速室颤发作者、射血分数降低的缺血性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有SCD家族史等,植入ICD能够明显减少猝死,但存在需手术植入、长期电极导线留置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等问题。皮下ICD能够减少(但不能避免)这些问题,已被FDA批准使用并证明有效,但有关皮下ICD与经静脉植入导线ICD的疗效对比研究资料尚少。

目前FDA批准的有关ICD的植入指征已被广为接受,且有大量证据表明这些高危患者植入ICD能够减少猝死。但对于有高危风险、但尚未确定ICD植入能带来益处的患者,处理方式一直存有争议。

例如,心肌梗死40天内伴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因有急性心梗后除颤器的应用研究(Defibrillator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ial ,DINAMIT)、即刻风险评估改善生存率研究(Immediate Risk Stratification Improves Survival Study ,IRIS)两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心梗早期植入ICD,尽管能降低SCD发生率,但不降低全因病死率。一项89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脏病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注册登记中,42%的患者心功能恢复而不符合ICD的植入适应证。2014年HRS/ACC/AHA专家共识建议对于AMI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并符合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指征的患者,在发生急性心梗的40天内,不推荐植入ICD。而这些患者在等待的40天内面临着SCD的危险。

再比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40天内伴心动过缓起搏适应证的患者,如果患者需要永久起搏治疗,同时EF≤35%,预计其左心室功能40天内不能恢复者,则应考虑植入ICD,以避免二次手术更换为ICD治疗的风险、减少患者手术次数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可降低经济负担。但若预计患者左心室功能40天内可以恢复者,则植入心脏起搏器即可。尽管2014年HRS/ACC/AHA专家共识已经放宽:心梗后40天内的患者,若需要永久起搏治疗并符合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指征,且不能确定左心室功能是否能

恢复或左心室功能预计不能恢复,推荐植入ICD。但不少病人在等待的这40天内,仍是SCD的高危人群。

再有,对于急性心肌梗死40天内伴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急性心梗早期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风险很高,是住院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GUSTO-1研究入选的408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10.2%出现快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这些患者院内病死率和30天病死率均明显升高。APEX-MI研究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组90天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2014年HRS/ACC/AHA专家共识已经放宽对部分患者的ICD适应证,包括心梗后40天内的患者,若曾在心梗48h后出现持续(或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且无进行性心肌缺血,推荐植入ICD,即便该心律失常可行导管消融治疗,植入ICD仍可获益。而如果有明确证据提示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缺血相关,并且可通过合适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纠正,则不推荐植入ICD 。如心梗后40天内发生晕厥,并与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有关(病史、记录到的非持续性室速或心内电生理检查),植入ICD获益。但很多病人在等待中仍属于SCD高危患者。

更高危的患者是,在急性心梗40天内,等待心脏移植或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不属于植入ICD的适应证。

一项缬沙坦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中,21%的猝死和心脏骤停复苏

都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30天内,且相当一部分(51%)是心律失常性的,其中AMI一个月内发生的大多数猝死和心脏骤停(均复苏成功)的患者在心梗出院时临床情况均稳定。

关于WCD

WCD包括独特的感应装置和放电装置,使其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除颤。WCD装置包括两部分,一个可穿戴的背心和一个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监测除颤器。WCD应用的监测算法(包括室速和室颤)的敏感性90%-100%,特异性98%-99%。研究中的不适当电击的发生率约1%-2%。

当WCD监测到心律失常后会自动启动检测和治疗。一旦达到了心律失常的图形和节律、频率等标准,WCD会启动患者应答检测,包括发出震动、声光报警,如果患者认为无明显心悸而有可能是误感知,则按下反应按钮,WCD的检测进程就会中止,不再放电复律。如果患者未按下反应按钮,则WCD会自动充电、并通过背心上的电极进行电击复律,依心律失常的类型(室速或室颤)、以及设定的程序不同,从监测到实施电击约需25秒~60秒。WCD的双相电击能量在75焦耳~150焦耳之间,电击后的转复率在69%~99%之间。WCD能够发放5次电击,一旦设备进行过电击治疗,套装和电极就必须更换。绝大多数的WCD疗效来自于成人,9岁~17岁的儿童也有报道。儿科应用的关键挑战是如何适应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相对小的躯体。

FDA已经批准了WCD在经过筛选的具有心脏骤停猝死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应用。WCD应用的禁忌证包括:带有单极起搏器(心房或心室起搏)的患者,因为起搏刺激会干扰WCD心律失常的识别;对患者反应性测试刺激无法察觉、或无法做出反应的人群。

除禁忌证外,WCD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最重要的是WCD没有起搏功能,不能提供电击复律后的心率支持。此外,病人的顺从性、个人体质以及电击可能造成的继发疼痛甚至皮肤烧伤等也需要考虑。在制定指南时也没有关于WCD治疗的随机试验完成。因此,在与替代疗法(或者不治疗)的对比疗效上并没有决定性数据。

WCD的临床应用实践

对WCD进行临床评估最早的两项研究分别是穿戴式除颤仪研究型试验(WEARIT研究)和ICD患者等待期心律失常致死的危险研究(BIROAD 研究)。这2项前瞻性研究入组的289患者中,8次放电中有6次(75%)WCD复律成功。12例死亡患者中一半是突发的、且患者未按照指导的方式佩戴WCD。但由于WCD舒适度问题和不良反应,约四分之一患者(289人中的89人)中止了研究。在2002~2006年间,美国共3569名患者佩戴WCD至少一天(平均53±70天)。因为不适和不良反应而导致WCD 使用中止的有14%。WCD的使用指征包括ICD取出(23%)、ICD植

入前的室性心律失常(16%)、近期心肌梗死(16%)、CABG后(9%)和近期新诊断的LVEF≤0.35的心脏病(28%)。在一项总计143643人年的使用中,59名患者发生了80次持续性室速和室颤(1.7%/人年),大多发生在ICD取出的患者(5.2%)。初次电击的有效率是99%(80次中的79次),室颤和室速发生后的幸存率为90%(80人中的72人)。

一项对传统ICD指征患者使用ICD和WCD的单中心队列研究结果表明,ICD与WCD组的生存率相似(3个月死亡率分别是3.6%和4.4%,p=0.256)。WCD组患者2%遭受了不适当的电击(每月1.4%)。导致不适当WCD电击的原因包括:信号杂音(68%)、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7%)、非持续性室速(6%)、心电图检测数据的丢失(4%),以及未能启动反应按钮等。其他研究中WCD患者的不适当电击发生率为1.9%-5.9%。

一项急性心肌梗死后90天内(AMI中位时间16天,62%患者血运重建术,77%的患者LVEF≤0.30)8453名WCD使用患者中,1.6%的患者经历了适当的电击。另一项对近期接受血运重建术、LVEF≤0.35且未植入ICD的4149例患者进行的研究中,使用WCD的809例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ABG后两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WCD组)与3%(对照组),PCI后则为10%(WCD组)与2%(对照组)。WCD组1.3%患者经历了对室速和室颤的适当电击。

正在进行中的针对猝死的穿戴式预防试验(VEST研究)及WCD登记注册(NCT01446965)将评估心肌梗死后7天内LVEF≤0.35的患者WCD的应用。

WCD治疗的潜在指征

一 . ICD装置感染以及取出后不能及时再植入时。当患者有ICD指征,但又有暂时的ICD使用禁忌证或冲突(比如感染)时,可以考虑使用WCD。

二 . 心肌梗死后。对于具有增高的SCD发生危险因素、ICD可降低SCD发生率但不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如心梗后40天内的患者)的患者,使用WCD在过渡阶段预防SCD发生。

三. 由于CABG和PCI后相当一部分患者LVEF会有明显提高,因此在CABG或PCI后长达90天的ICD植入一级预防等待期(美国医保规定)内,部分患者仍属于SCD高危,WCD可提供这个过渡期的保护。

四. 有ICD指征但由于某些因素未植入ICD的患者又发生AMI或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即使有理由认为血运重建术后由于心肌休眠细胞复苏或后期的心室重构可使心脏功能提升,WCD可能也是有效的过渡性保护选择。

五. 新诊断的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由于经药物治疗可能提升心功能、且既往研究并未证明ICD早期植入能带来益处,医保建议对这部分患者推迟ICD应用,然而在等待的过程当中,WCD对有心律失常致死高危致病因素(如高级别的室性异位心律、非连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可能是适用的。

六.心脏预后不确定时。当SCD危险因素在变化中、或不确定、或SCD 危险因素强度与非心律失常致死或者总死亡率关系不明时,WCD可作为理想的短期使用的过渡性保护选择。围产期心脏病、心肌炎、应激性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病、以及曲妥单抗所致的心脏病等大多心功能可恢复的心脏病,有高危SCD发生因素时也可短期应用WCD 进行过渡性保护。目前的指南不建议对“预期生存率不足1年的”的患者植入ICD治疗,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的预后难以预测、又不排除好转的可能性,可以考虑使用WCD以增加做出判断的时间。

七.非心脏预后不确定时。有ICD植入指征时也可能并发一些非心脏的其他相对的、或暂时的ICD植入禁忌证。WCD的应用可能提供额外的时间来确认这些并发疾病的严重性和可恢复性。但是WCD不适合在患者非心律失常危险因素远远大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时应用,尤其是当患者的预计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的时候。

八. 等待移植和接受机械循环支持的病人。由于心脏疾病的严重性,

以及移植前强心药物应用会增加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等待心脏移植的病人有包括SCD致死在内较高的死亡率。而心脏移植能终止这些危险因素,因此相对ICD而言WCD的短期过渡应用更适合。

九. 等待病人做决定的时期。尽管ICD在提高特定人群生存期的收益已经很清楚,但是病人做出接受永久性器械植入的决定依旧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并且需要时间,在此期间WCD可以提供一个暂时性预防SCD 作用。

未来的研究方向及WCD的局限性

危险度分层依旧是病人WCD治疗方案选择主要的挑战。另一方面,如何确认病人心律失常致死危险因素隐藏下的非心律失常致死的危险因素,同样具有挑战意义。亟需规范设计的随机分组试验。VEST研究在2015年招募了逾1700例患者,预计在2016年底完成。由于对比数据的缺少,治疗的成本收益比仍不确定,但成本收益比肯定会受使用过程中需WCD 放电治疗心律失常事件或死亡患者数量的影响。通过增强危险分层,减少在低危患者中WCD的使用,可大幅度地降低救助病人生命所需要的整体成本。更简单、更小巧的WCD也将通过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更低的价格、提高投放率及使更多人使用WCD进而可能进一步提升疗效。

尽管WCD的使用量在临床上不断增加,但提高SCD风险患者生存率的证据仍很有限。

除颤仪主要参数参考

除颤仪主要参数(参考) 1 工作条件 1.1 交流电源: 100V-240V,50Hz/60Hz,内置可充电锂电池 1.2 工作温度摄氏0-45摄氏度;存储温度摄氏-20-70摄氏度 1.3 环境湿度:0-95% 1.4 工作及存储最高海拔高度15000英尺(4500米) 1.5 防水/ 防固体颗粒:达到防护等级 IP21 2 技术规格 2.1 除颤 2.1.1 双相截顶指数波,根据病人阻抗不同调整除颤波形,保持最有效的经心电流 2.1.2 充电到最大能量时间小于5秒 2.1.3 2010AHA推荐,最大能量<200J, 2.1.4 最小除颤能量为1J 2.1.5 除颤可手动及AED模式下操作,带语音提示功能 2.1.6 具备成人及婴幼儿/儿童AED模式,成人AED模式默认除颤能量为150J,婴幼儿/儿童AED模式默认除颤能量为50J 2.1.7 面板上具备成人及婴幼儿/儿童AED模式一键切换按钮 2.1.8 可自定义AED除颤能量 具有同步心脏电复律功能,同步功能启动时,面板上同步电复律按钮可背光亮起,起到提示作用

2.1.9 成人、儿童电极一体化除颤电极板,带胸壁阻抗接触灯指示。 2.2 心电监护 2.2.1 高分辨率彩色TFT显示屏 2.2.2 显示屏>6.5’ 2.2.3 3道波形显示 2.2.4 可进行持续心电监护,可识别9种常见的心率/ 心律失常报警,有心率快/心率慢、心搏停止、室颤/室速、室速、极度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率、起搏器未夺获、起搏器未起搏。 2.2.5 3导、5导心电监护功能 2.2.6 频率响应:诊断性0.05-150Hz 监护0.15-40Hz 2.3 电池 2.3.1 可充锂电池 2.3.2 电池上具有电量指示灯 2.3.3 至少可监护 3 小时 2.3.4 至少175次全能量放电 2.3.5 电池具有快速充电技术,2小时充电到90%,3小时充电到100% 2.3.6 面板具有独立的电池/电源指示灯 2.4 数据存储 2.4.1 最长事件概要中存储最长 8 小时的数据,包括 2 个连续心电图波、1 个容积描记波、研究波(仅限 AED 模式)事件和趋势数据。最多可存储大概 50 个时长约 30 分钟的事件概要。 2.4.2 USB数据导出

预防心脏性猝死ICD与CRT-D应用适应证 2008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解读

预防心脏性猝死:ICD与CRT-D应用适应证2008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解读中 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首次于1984年发布,并分别在1991年、1998年和2002年进行了更新和修订。随着人们对心律失常认识的不断深入、器械治疗技术的长足发展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逐年丰富和积累,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律学会(ACC/AHA/HRS)于2008年5月正式公布了《2008年心脏节律异常装置治疗指南》。本文主要探讨新指南关于心脏性猝死(SCD)预防中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具有除颤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D)适应证的共识。 ICD适应证进展 本指南的修订和更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与2002年的指南相比,本指南最大的进展为更加强调ICD对SCD的一级预防作用,特别是ICD对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肌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35%、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已接受理想药物治疗,且在生活质量良好的情况下预期生存时间>1年的患者适宜接受ICD治疗。 2. 强调置入ICD前应进行独立的危险因素评估和危险分层,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治疗意愿。 3. ICD一级预防中的LVEF标准以制定指南所依据临床试验的入选标准为基础。目前LVEF测定方法缺少“金标准”,因此,本指南建议,临床医师将LVEF作为ICD置入标准时,应尽量采用其所在机构中最准确的测定方法来评估LVEF。 4. 本指南中ICD一级预防指征主要是通过参考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而制定。其中,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建议主要依据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试验(SCD-HeFT)和除颤器对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作用评估试验(DEFINITE);对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治疗建议依据非持续性心动过速多中心研究(MUSTT)、多中心自动除颤仪置入试验(MADIT)、SCD-HeFT和MADIT Ⅱ研究。 本指南放宽了缺血性及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ICD治疗适应证,尤其是将MADIT Ⅱ研究中的适应人群(心肌梗死后LVEF下降者)由2002年的Ⅱa类适应证升级为Ⅰ类适应证。 5. 整合有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功能的CRT-D应用指征随着新试验结果的公布不断得以更新。CRT-D应用原理基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发生率很高。本指南提升了CRT-D的应用地位,将其列为Ⅰ类适应证,不再要求患者满足CRT治疗适应证的同时必须满足ICD应用Ⅰ类适应证。 6. 本指南详细阐述了离子通道病和特定人群的ICD置入指征,这些疾病包括长QT综合征(LQTS)、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或心肌病(ARVD/C)、左室致密化不全、电生理异常性疾病[特发性心室颤动(室颤),短QT综合征、布鲁戈登(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特发性室速、严重心力衰竭和心脏移植后等。此外,本指南对终末期患者、儿童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ICD置入建议也进

除颤仪的使用

1.AEDs 2008年03月05日星期三下午10:57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有关基本生命支持(BLS),对使用自动体外除颤(AED)做了重要的更改,其措施和要求: A院前早期除颤(求救EMS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B参加急救人员应有计划接受急救培训,并有责任实施CPR,在有除颤器情况下,有权行电除颤治疗。 C院内除颤: (1)早期除颤的能力被认为,在医院各科室及门诊都装备有除颤器,所有医务人员都受过急救技术培训。 (2)现场急救人员行早期电除颤的目标是,在医院任何地方或救护车内发生的心脏骤停,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在3分钟内。 (3)院内复苏反应时间必须经纠正后记录的除颤时间才被认为是可靠的。 (4)普及公众除颤(PAD)的依据: 1)心脏骤停发生频率是以5年内可使用1次AED为合理依据(预计心脏骤停发生率为1人次/1000人/年)。 2)EMS急救人员在接到求救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并行电除颤很难保证,如果在社区培训非专业人员,并配备一定的设备, 则可能实现这一目标。经培训的人员可具备以下能力: 担任社区的现场救助人员; 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 尽快求助EMS系统(如急救电话); 实施心肺复苏(CPR); 安全地连接和实施AED。 3)有责任开展BLS救助人员有:警察、消防队员、保安人员、运动员领队、船员以及客机乘务人员(称为第一级救助人员), 他们应该接受CPR和使用AED的培训;第二级救助人员是在工作现场或公共场所的公众,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 第三级救助人员(高危人群的家人或朋友)也应学习掌握这2项技术。后两级救助人员掌握救生技术不作为责任要求。 (5)8岁或8岁以上儿童(体重超过25公斤),可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8岁以下儿童或婴幼儿不建议行AED。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而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电除颤,成功除颤的机会转瞬即逝,不进行除颤数分钟后 就可能转为心脏停搏。如果能在发生心脏骤停后6~10分钟内行电除颤,许多成人患者可无神经系统损害,若同时进行CPR, 复苏成功率更高。及时的CPR虽可以维持脑和心脏功能,可延长室颤持续时间,但CPR却不能将室颤转为正常心律。 所以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关键,每延迟除颤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6)成功电除颤取决从室颤发生到行首次电除颤治疗的时间。除时间因素,仍需选择适当的能量。 传统推荐首次单相波除颤能量为200J,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颤能量可仍是200J或者提高到360J,经过3次连续除颤后即可达到99%的除颤成功率。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 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CLOR)根据循证https://www.360docs.net/doc/9519167020.html,'>医学方法制定的CPR 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首次面世。 5年后,AHA和ICLOR于2005年1月22-29日组织来自世界各地从事CRP和ECC的专家在美国对该指南进行修改,期间又广泛征求了世界各地专家的意见,新指南终于在2005年12月13日的Circulation上刊出。 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BLS)包括识别心脏猝死(SCA)、心脏病发作、卒中及异物气道阻塞(FBAO);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AHA用以下4个环节组成一个生命链来解释对室颤(VF)SCA患者采取紧急行动的重要性(图1):①尽早识别紧急状况并启动紧急医疗服务系统(EMS);②尽早CPR;③尽早用除颤器除颤;④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 成人BLS顺序 BLS步骤由一系列连续评估和动作组成(图2)。 检查患者反应(步骤1) 一旦确信急救场所安全,急救者应首先检查患者的反应。拍打患者肩部,并对其大声呼喊“你怎么样啊?”如果患者有反应,但受伤或者需要医疗救助,急救者需离开患者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尽快回到患者身边对患者进行再次检查。 启动EMS系统(步骤2) 如果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例如,没有活动或对刺激没有反应等,急救者应启动EMS系统(拨打急救电话),取出AED(如果有AED),然后回到患者身边进行CPR,如果需要,可进行除颤。如果有多名急救者在现场,一名急救者按步骤进行CPR,另一名启动EMS系统,同时取出AED。在救助一名淹溺者或者窒息性(主要是呼吸系统)骤停患者,专业救护者应该先进行5个周期(大约2分钟)的CPR,然后再离开患者,拨打急救电话,启动EMS系统。 打开气道检查呼吸(步骤3) 在开始CPR时,应将患者平放于硬质的平面上,仰卧。 1. 打开患者气道 (1) 非专业救护者打开气道: 无论患者是否受伤,非专业急救者均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患者气道。不推荐双手推举下颌法,因为非专业急救者学习和掌握这种方法很困难,同时它也不是一种有效的打开气道的方法,而且还会引起脊髓移动。 (2) 专业救护者打开气道: 当没有证据表明患者头或颈部受伤时,专业救护者可使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如果专业救护者怀疑患者颈部脊髓损伤,应使用双手推举下颌法来打开气道。在CPR过程中,第一位的

AHA穿戴式心脏除颤仪(WCD)指南解读

AHA穿戴式心脏除颤仪(WCD)指南解读 尽管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可以降低高危患者的死亡,但美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30万人中,大多数并不符合目前植入ICD的适应证,而这些患者很可能会从自动除颤仪中获益。主要包括两类患者:一类是明知有心脏猝死的风险,如冠状动脉重建术后、新诊断的急性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心脏病等,但并未达到ICD的适应证;第二类是有明确的ICD使用指征,但同时也存在植入ICD的禁忌证的患者,如活动性感染或预后不明等。穿戴式心脏除颤仪(Wear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WCD)主要适用于那些有心脏猝死发生危险、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立即植入ICD的患者。 由于WCD的使用率不断提高、以及临床心血管病医生对WCD的使用指征知之甚少,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制定了这份科学指南,对WCD的独特工艺、临床定位以及可替代疗法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但由于支持WCD应用的前瞻性研究证据尚少,尤其是已发表的、随机性临床试验的缺少,因此这份指南仅提供了临床治疗建议。WCD的应用由患者和医生共同决定,医患双方均应认识到WCD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不确定性,需要医患双方针对风险与获益的深入沟通。

SCD的预防与流行病学 非住院病人发生的心脏停搏约三分之一是由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导致的。快速电复律可以救命,但大部分室速和室颤的病人并未得到及时的电复律。从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到电击复律所需的等待时间,是室速和室颤能否成功复苏的关键因素。如未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由室速和室颤引起的停搏,每耽搁1分钟除颤,生存率就会下降7%~10%;即便进行了心外按压,等待电复律所需的每分钟也会使生存率下降3%~4%。在美国,每5个发生室速或室颤引起心脏停搏的患者中,幸存人数不足1人。因此,近年来有关心脏猝死的危险分层与筛查,以及对高危患者植入ICD的研究举世关注。 关于ICD ICD持续监测患者的心脏节律和心率,在潜在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生后经过很短的自动诊断时间和充电时间即可自动放电进行电复律。对于心脏骤停的高危患者,包括SCD幸存者、曾有室速室颤发作者、射血分数降低的缺血性和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有SCD家族史等,植入ICD能够明显减少猝死,但存在需手术植入、长期电极导线留置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等问题。皮下ICD能够减少(但不能避免)这些问题,已被FDA批准使用并证明有效,但有关皮下ICD与经静脉植入导线ICD的疗效对比研究资料尚少。

除颤仪使用的流程步骤

除颤仪使用的流程步骤 介绍 除颤仪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骤停的设备。它通过给心脏传递电击来重启心脏的 正常节律。在医疗急救和紧急情况下,正确使用除颤仪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档将介绍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和步骤,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指南。 步骤一:准备工作 在使用除颤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1.确保除颤仪已经连接上电源,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检查除颤仪的电极是否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更换。 3.穿戴好手套和其他个人防护装备。 步骤二:评估患者情况 在使用除颤仪之前,需要确保患者适合接受除颤治疗。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评估: 1.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或心跳。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心跳,应立即开始 CPR(心肺复苏)。 2.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嘱患者的家属或旁观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准 备除颤仪和相关设备。 3.快速评估患者的心脏节律,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颤治疗。 步骤三:设置除颤仪 在开始除颤治疗之前,需要正确设置除颤仪以适应患者情况。 1.将除颤仪设置到“救治模式”或“手动模式”。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除颤能量水平。一般情况下,成人患者的除 颤能量为150-200焦耳,儿童和婴儿患者的除颤能量较低。 3.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设置除颤电极的粘贴位置。 步骤四:应用除颤电极 正确应用除颤电极是除颤治疗的关键一步,以下是应用除颤电极的步骤: 1.将除颤电极粘贴在患者胸部,一个放在右胸下锁骨中线处,另一个放 在左侧的心脏区域。 2.确保除颤电极与患者皮肤紧密贴合,并且没有空气或物体阻隔。

3.如果患者有胸毛,应在使用除颤电极之前将其剃除。 步骤五:确认治疗能量并执行除颤 在确认除颤电极正确应用后,可以开始执行除颤治疗了。 1.确认除颤能量设置正确,并确保所有人员远离患者。在确认无人接触 患者后,可以按下除颤按钮。 2.在电击之前,确保没有人接触患者或除颤设备,以避免电流传导。 3.确保患者安全并立即执行电击,按照除颤仪的声音或指令进行操作。 步骤六:继续监测和处理复苏 除颤治疗后,需要继续监测患者并进行复苏处理。 1.重新评估患者的心脏节律,判断是否需要继续除颤治疗。 2.如果患者有心跳但没有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继续进行 CPR。 3.对于没有反应或无意识的患者,应继续按照急救指南进行处理,直到 专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结论 除颤仪的正确使用是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关键。通过遵循以上步骤和流程,能有效地使用除颤仪来治疗心脏骤停患者。在紧急情况下,确保自己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式和技巧,与其他急救方法相结合,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几率。

飞利浦除颤仪M4735A操作使用指南

飞利浦除颤仪M4735A操作使用指南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死于此病,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除颤仪的出现,使得心脏骤停的救治更加得以规范化与及时。其中,飞利浦除颤仪M4735A作为医用除颤仪的一种,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性价比高等特点,因此更受到医护人员的青睐。本文将主要围绕飞利浦除颤仪M4735A的操作使用指南展开讲解,帮助大家了解该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流程。 一、设备外观与功能 首先,飞利浦除颤仪M4735A的设备外观是长方形,主体颜色为白色,上面有显示屏和操作按钮,还有电极板,电源开关等。该设备是一种可折叠式医用除颤仪,不仅可以进行除颤,还可以进行基础心肺复苏。它具有自动除颤和手动除颤两种模式,支持双导联心电监护,有时序、实时波形和心电示波三种显示方式,能够记录使用过程中的心电数据。 二、设备的安装

在使用飞利浦除颤仪M4735A之前,要先给它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确认电源开关和设备开关均为开启状态,然后设备启动即可。接下来是电极板的安装。将电极板插头插入孔口中,按照箭头的方向固定。然后将电极片粘附在患者胸前相对应的位置即可。在对设备进行操作时,还需检查硬件设备和软件的运行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设备的升级。 三、使用指南 1.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在使用飞利浦除颤仪M4735A时,需要事先对患者进行基础心肺复苏,包括进行心肺复苏检查、使用急救袋将空气排出以及手动复苏等。在准备好操作环境后,要确保所有人员远离患者,设置电极板并连接相应设备。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准备好除颤药物以及其他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2. 操作流程 飞利浦除颤仪M4735A的除颤流程相对简单,仅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即可:

心脏除颤仪的操作规程

心脏除颤仪的操作规程 1、开机:短促按下开启/关闭键,立即就可开启除颤监护仪,仪器 立即进行内部自检,心脏除颤仪所有的指示灯亮起,并持续约2秒。 2、同步与非同步选择:除颤仪开启后系统处于异步驱动状态,如 需同步除颤,必须按下SYNC同步键,指示灯亮起,在心电监护器上显示“SYNC”字样。 3、能量的选择: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能量后,相应的指示灯 亮起。 4、充入能量(充电):按下手柄中的任何一白色释放键,能量即 可充入。同时通过一个持续的鸣叫,OK信号灯亮起,显示充电完成。 5、电极的安放:将涂有导电糊的APEX电极放置在左胸的心尖位 置,另一电极放在右胸锁骨下方。把手电极应以约10千克的压力按在胸部。 6、能量的释放(放电):同时迅速按下两手柄上的白色释放键, 进行放电。(异步驱动时,同时按下按键立即进行放电,同步驱动时必须同时按下一直到直流电除颤时刻的到来。) 7、如需重复除颤,重复4—6的步骤。 二、洗胃机的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2、调试:将连接“接胃口”的液管和“进液口”液管放入清水桶中,按下工作开关观察自动循环状况,检查洗胃机性能,并排除管内空气。 3、停机将“接胃口”液管过渡接头与洗胃管连接,“进液口”液管放入清水 桶中,“排液管”放入污水管中,检查管路。 4、按下计数复位键,使计数显示成零位。 5、按下工作开关,机器进入自动洗胃过程中,如无特殊情况无需人工操作便可完成洗胃工作。 6、观察进胃液量大于出胃时,可点动“液量平衡键”进行控制。 7、确认洗胃工作完成后,停机将胃管取出。三、吸引器的操作规程1、在使 用前先检查储液瓶及管路各连接处密封是否良好,电源线及接插件是否完好。 2、按下电源开关,面板上的指示灯亮起,开启面板上的工作开关或踏下脚踏开关,负压泵即开始运转。 3、将负压调节旋纽按顺时针方向旋进,堵住储液瓶的进液口,观察压力显示达到所需压力数值,松开进液口在储液瓶与大气相通时,压力显示回降至零位,说明机器工作正常。 4、按下主机上的工作开关,吸引器进入连续工作状态,此时脚踏开关不起作用;主机上的工作开关未接通时踩下脚踏开关,吸引器处在工作状态,脚踏开关抬起即停止吸引。 5、遇到吸入的人体组织、黏液阻塞吸引管时,应迅速将负压调节钮向逆时针 方向旋松释放到最小值,处理或调换吸引管后再投

2023除颤仪的最全知识

2023除颤仪的最全知识 一、概述 电除颤:也称非同步电复律,是指室扑、室颤时,因不能分辨QRS波群和T波,而与心电图上QRS波群非同步发放直流电,使室扑或室颤转变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非同步电除颤的绝对适应症是心室颤动。 电刺激时无须考虑患者的自主节律,所以称非同步除颤。 在心脏骤停时,为了争取时间,在不了解心脏骤停性质的情况下,立即行非同步除颤,称盲目除颤。 二、目的 强迫心脏在瞬间几乎全部处于除极状态,造成瞬间停搏,使心肌各部分的活动相位一致,这样就可能让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重新起搏心脏,控制心搏转复为窦性心律。 三、除颤仪的分类

除颤器分为蓄电、放电部分、能量显示器、心电监护仪、系统控制五部分组成。 四、除颤仪的工作原理 除颤仪的电压变换器将直流低压变换成脉冲高压,经高压整流后向储能电容C充电,在电容中储存一定的能量。 除颤治疗时,控制高压继电器动作,将储能电容C、电感L及人体(负荷)串联接通,使之构成RLC(R为人体电阻、导线本身电阻、人体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三者之和)串联谐振衰减振荡电路,在几秒钟内通过电极板向胸壁或直接向心脏放电,使颤动的心脏全部除极。 由于窦房结产生的信号最强,因此将重新支配心脏的收缩,从而将各种室上性或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VT/VF)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 五、除颤仪的分类 1、按电极位置不同除颤器可以分为体内与体外两种,其中体外分为:自动除颤仪、手动除颤仪、半自动除颤仪。 2、按电极放电时间划分有同步方式和非同步方式。

3、非同步型除颤器除颤时与患者自身的R波不同步,适用于心室颤动和扑动(因为这时没有振幅足够高、斜率足够大的R波)。放电脉冲的时间由操作者自己决定。 4、同步型除颤器的除颤脉冲与患者自身的R波同步。 一般是利用电子控制电路,用R波控制除颤脉冲的发放,使电击脉冲刚好落在R波的下降沿,而不会落在易激期,从而避免心室纤颤。 可用于除心室颤动和扑动以外的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扑动等。进行同步除颤时,心电监护仪上每检测到一个R波,屏幕上都会出现同步标识,充电完成后实施放电时,只有出现R 波才会有放电脉冲。 六、单项波和双向波的区别 是除颤仪的两种不同工作方式。除颤器上有两个电极,单向波电除颤只发出一次电流,电流流经身体的时间由身体的电阻决定,由于是单向电流,因此除颤时所需能量较大(360J)。 双向波电除颤则在发出一次电流后,还可发出一次反向电流,而且能够控制电流流通的时间,由于电流两次流经人体,因此除颤时所需能量较小

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近年来,心脏病的多发性给医疗保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心脏停跳患者的救治,已经推广使用的除颤仪成为救助患者的一个关键设备。除颤仪使用方法十分重要,因为错误的使用可能会对患者的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除颤仪? 除颤仪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电击波及心脏停跳的设备。它能够监测心脏的电信号,并以安全的方式将电能输送到心脏,以恢复其正常节律。在使用除颤仪时,操作者需要将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上,并按照设备的操作指南,进行相应的电击。 二、除颤仪的使用方法 除颤仪的使用方法通常是标准化的,在各个医院都相似。在使用除颤仪之前,使用者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使用电击。在确认需要使用电击治疗时,应按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以下是使用除颤仪的基本步骤:

1、检查患者情况。在使用除颤仪前先对患者做一个检查,确认患者是否需要电击。如果患者有意识并有反应,应先尝试使用其他的心脏技术进行治疗。 2、将患者与除颤仪连接。通常情况下,除颤仪与患者连接使用电极。在将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之前,需要将患者的衣服脱掉并保证胸部干燥。电极应该粘贴在离心脏近的位置,而不是背部。 3、检查电极的连接。在连接电极之后,需要检查电极的连接情况。电极需要完好无损,没有断路或短路。 4、设置除颤仪。设置除颤仪是电击治疗的一个关键步骤。操作者需要按照除颤仪的操作指南,设定电极位置以及需要的电能水平。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的设置,因此操作者应该在设置除颤仪时,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并严格按照说明操作。 5、进行电击治疗。当除颤仪适当设置后,需要进行电击治疗。治疗时,要确定患者是否允许进行电击,以免对患者造成损

简易除颤仪的使用

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 - 定义与介绍 我们知道心源性猝死最常见原因是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VF,中文简称"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失去有效的排血功能),无论做心脏按压还是其他措施都只能延长室颤的持续时间,暂时为重要脏器供血供氧,而无法终止室颤恢复有效灌注的心律.所以,在现场快速终止室颤,才是挽救生命最根本的方法,这就是除颤。 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稍加培训既能熟练使用,专为现场急救设计的急救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讲,AED又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 AED有别于传统除颤器可以经内置电脑分析和确定发病者是否需要予以电除颤。除颤过程中,AED的语音提示和屏幕显示使操作更为简便易行。 AED非常直观,对多数人来说,只需几小时的培训便能操作。美国心脏病协会(AHA)认为,学用AED比学心肺复苏(CPR)更为简单。 自动体外除颤器 - AED使用步骤(通用) 1、开启AED 打开AED的盖子,依据视觉和声音的提示操作(有些型号需要先按下电源)。 2、给患者贴电极 在患者胸部适当的位置上,紧密地贴上电极。通常而言,两块电极板分别贴在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头外侧,具体位置可以参考AED机壳上的图样和电极板上的图片说明。也有使用一体化电极板的AED,如将在本次北京奥运会会场配置的ZOLL AED Plus。 4、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

5、开始分析心律,在必要时除颤 按下“分析”键(有些型号在插入电极板后会发出语音提示,并自动开始分析心率,在此过程中请不要接触患者,即使是轻微的触动都有可能影响AED的分析),AED将会开始分析心率。分析完毕后,AED将会发出是否进行除颤的建议,当有除颤指征时,不要与患者接触,同时告诉附近的其他任何人远离患者,由操作者按下“放电”键除颤。 6、一次除颤后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进行5个周期CPR。 除颤结束后,AED会再次分析心律,如未恢复有效灌注心律,操作者应进行5个周期CPR,然后再次分析心律,除颤,CPR,反复至急救人员到来。 自动体外除颤器 - 常用语音提示 attach pads 连接电极板 do not touch the patient,analyzing ECG/rhythm 请不要接触病人,正在分析心电图(心律) shock advised/no shock advised 建议除颤/未建议除颤 stand clear 远离病人 charging

AHA文件中要求除颤仪能量推荐范围

AHA文件中要求除颤仪能量推荐范围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首个关于可穿戴心脏复律除颤器(WCD)的科学声明。该文件指出,对于临时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风险及需永久除颤器治疗的患者,可以使用WCD作为预防心源性猝死的临时治疗方式,但此类装置不适用于短期内有ICD禁忌症的患者。该声明在3月28日发表于《Circulation》,且得到了美国心律学会(HRS)的支持。 来自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主要编者Jonathan Piccini表示,临床上WCD的使用率正在逐渐增加,但相关基础知识有限,仅有少量的观察性研究和综述。因此他们希望该声明能够帮助医生识别存在致命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 声明亮点 当患者有明确的ICD适应症,同时存在短暂的植入禁忌症或因感染而需取出ICD时,应用WCD是合理的。Piccini等人表示,大多数取出ICD至再次植入新ICD之间是存在延迟的,WCD适用于这样的过渡时期。所以,WCD可用于能够从ICD明确获益但短期内又无法植入ICD的患者: 若急性心梗患者40天内死亡风险增加,可考虑以WCD作为桥接治疗。因为ICD与此类患者的心源性猝死风险降低有关,但并无法改善整体存活率。WCD也可作为心脏移植前的桥接治疗。 若患者短期内致命性心律失常风险升高,且该风险可逐渐减弱,则WCD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例如在CABG术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可增加至50%,PCI术后的LVEF也会改善。重要的是,证据显示ICD无法改善CABG 术后的短期存活率。为此,联邦医疗保险(CMS)建议在血运重建90天后方可植入ICD。 另外,部分患者已经达到了ICD一级预防标准,但因某些原因还没有植入ICD。若此类患者又发生急性心梗或接受了某种形式的血运重建,其风险情况可能就无法确定。因此,WCD可以用于患者血运重建后的90天等待期。这样的情况也适用于血运重建后LVEF未达到预期水平的患者,以及急性心梗发病超过40天的患者。Piccini表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WCD有可能改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功能。 另一方面,近期诊断心衰但心室功能不可预测的患者也可考虑应用WCD。猝死风险不明确或预后不明确患者也可短期应用WCD。

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 法规 -回复

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法规-回复 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是指在公共场所设立的紧急救援设备,用于处理突发心脏骤停等状况。其作用是通过传递电流来恢复正常心脏跳动。为了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和指导原则来规范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的使用。 一、背景介绍(200字左右) 突发的心脏骤停状况经常发生在公共场所,如购物中心、机场、体育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因此,在这些地方配备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是十分重要的。除颤器是一种可以通过向心脏传递电流来纠正不规则心脏跳动的设备。通过使用除颤器,急救人员或任何熟悉使用手册的普通人都能在紧急情况下为病人提供即时的心脏复苏。 二、世界各国法规概述(400字左右)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的合理使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关的法规。例如,美国的美国心脏协会(AHA)通过了一项名为“国家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培训和资格框架”的计划,该计划鼓励在公共场所中普及AED,并规定只有AHA认可的培训机构才能提供AED培训。欧洲每个成员国都有各自的指导原则,法国要求购买者在购买除颤器后的第三天向指定部门提供安装地点等详细信息。在亚洲,中国等国家也有类似的指导原则。

三、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的配备要求(400字左右) 许多国家的法规和指导原则规定了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的一些基本要求。首先,设备的位置应该明显且易于找到,并在合适的高度上安装。其次,该设备的外部应有醒目的标识和标志,方便人们快速使用。此外,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的培训要求(400字左右) 为了能够正确、有效地使用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人们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美国心脏协会(AHA)提供了《心脏之友》课程,该课程为个人提供了使用除颤仪及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外,AHA还制定了一系列负责除颤器培训和紧急心肺复苏的指南。这些培训和指南为培训者提供了标准化的教学和实践要求。 五、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的使用案例和效果评估(400字左右) 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并在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研究表明,使用除颤器的急救措施与抢救率和存活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例如,位于美国的一家购物中心在2015年开始使用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仅仅在该年就成功地为两名心脏骤停患者提供了急救。这些案例表明,公共场所除颤仪除颤器的普及和使用对救援行动的成功至关重要。 六、结论(200字左右)

033单人心肺复苏+电除颤(根据2018AHA 心肺复苏指南修订)

编号:033 单人心肺复苏+电除颤操作流程 操作准备判断意识 评估循环和呼吸 呼救 摆体位胸外按压 畅通气道人工呼吸(CAB) 再次评估整理记录1.衣帽整齐、洗手 2.用物准备齐全(血压表、听诊器、治疗碗1个、 弯盘1个、干纱布5块、手电、纸、笔、速干手 消毒剂、导电糊或4-6层盐水纱布、除颤仪、医 用和生活垃圾桶、按压板1块) 1.评估环境是否安全。 2.轻拍患者双肩,并贴近左和右耳,大声呼叫:“喂, 您怎么了”,“x床xx意识丧失,快来抢救!携 带除颤仪!”掀开盖被三折于脐下。 1.用左手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喉结旁 开两横指)滑向一侧颈动脉搏动处。 2.同时将耳廓贴近患者口鼻处,眼看胸廓,判断时 间5-10秒。 操作者口述:“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 苏!” 1.移床头桌,去床档,去枕头,将病人仰卧,垫 按压板(或置于硬板床),(如在病房外应躺在 坚硬平坦地面),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 2.解开衣扣,暴露胸部,退裤至脐下。 1.立即给予胸外按压30次。 2.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口鼻腔内分泌 物、异物及取下活动假牙等。 3.打开气道(仰头提颏法,疑有颈部外伤者必须用 推举下颌法),给予2次人工呼吸,按压与人工 呼吸比为30:2。 4.除颤仪到位后,立即准备除颤。检查并清洁除颤 部位皮肤、有无金属饰物等。除颤仪使用方法 正确,电极板安放位置正确。 5.除颤后立即连续5组心肺复苏。 1.用左手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喉结旁 开两横指)滑向颈动脉搏动处。 2.同时将耳面部贴近患者口鼻,眼看胸廓。 1.撤按压板,清洁胸壁,整理衣裤及被褥。 2.抬起床档,移回床头桌。 3.整理用物。 4.洗手。 5.补写抢救记录。 呼叫无应答,意识丧失。 记录抢救开始时间。 1.1001、1002、1003、1004、1005、 1006、1007,颈动脉搏动恢复; 胸廓有起伏,自主呼吸恢复。 2.压眶有反应、瞳孔由散大变为缩 小,对光反射存在,肤色转红、 血压80/60mmHg、心电图恢复 窦性心律。 3.抢救成功!记录抢救结束时间, 密切观察病情,给予高级生命 支持。 1.整理用物,做好下一次抢救准 备。 2.洗手、补写抢救记录。 1.部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交 叉点;或肋弓下缘与剑突交叉 处上两横指.01、02、03、04、 05…26、27、28、29、30。 2.送气时间持续1秒(无漏气连续 2次)。 (推车从床尾到床头)巡视病房 过程中,发现×床××病情突然 发生变化,面色苍白或紫绀。 1.以喉结为定点,旁开两横指至 胸锁乳突肌前缘凹窝内触摸 点。 2.1001、1002、1003、1004、1005、 1006、1007颈动脉搏动消失, 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或仅 濒死叹息样呼吸)。 1.头颈、躯干、四肢平直无扭曲。 2.松裤退至脐下。 制定日期:2007年3月 第1次修订日期:2012年6月 第2次修订日期:2013年9月 第3次修订日期:2015年6月 第4次修订日期:2016年5月 第5次修订日期:2017年10月 第6次修订日期:2018年6月 第7次修订日期:2019年1月

心脏除颤仪用于心脏除颤和心脏起搏

心脏除颤仪用于心脏除颤和心脏起搏心脏除颤仪(Cardiac Defibrillator)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处理心 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它可以通过释放电能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或 通过起搏功能来辅助心脏的收缩。这种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急 救车辆以及某些公共场所。 1. 心脏除颤功能 心脏除颤仪的主要功能是处理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和 心室扑动(ventricular tachycardia)等严重心律失常。这些异常的心率 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心脏除颤仪通过向 心脏施加电能来恢复正常的心搏节律,实现心脏除颤的目的。 2. 心脏起搏功能 除了心脏除颤功能,心脏除颤仪还具备心脏起搏功能。心脏起搏器 接收来自心脏的电信号,并在需要时向心脏释放电脉冲,引发心脏的 收缩。这对于那些患有心脏传导阻滞或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患者来说,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 3. 心脏除颤仪的使用流程 使用心脏除颤仪的过程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步骤,以确保患者的 安全和有效治疗。

第一步是连接心脏除颤仪与患者,通常通过贴在患者胸部的电极贴片实现。这些电极贴片将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信号,并将信号传输给心脏除颤仪。 第二步是分析心律是否需要除颤。心脏除颤仪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电图信号,判断心律是否属于需要除颤的范畴。如果心律异常,心脏除颤仪将提示操作者准备进行除颤处理。 第三步是准备除颤。此时,操作者需要确保患者与周围人员没有直接接触,以免造成人身伤害。同时,也需要确保患者不在水或者其它有导电性质的环境中。操作者应根据要求穿戴好安全手套,以免被电击伤害。 第四步是进行除颤。操作者需要按照心脏除颤仪的提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下按钮或者触发开关,释放心脏除颤仪的电能。这一步需要操作者保持冷静和专注,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最后一步是监护患者的反应。心脏除颤仪会继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信号,并显示治疗结果。根据治疗的反馈信息,操作者可以继续进行后续的处理或者采取其他措施。 4. 心脏除颤仪的进展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心脏除颤仪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升。新一代的心脏除颤仪通常具备更精准的心律分析算法,更便携的设计和更友好的用户界面,以提高治疗效果和使用便利性。

普美康除颤仪的使用流程

普美康除颤仪的使用流程 1. 仪器介绍 普美康除颤仪是一种用于心脏除颤的医疗设备,采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自动化算法,能够迅速识别心脏的不正常节律,并通过传递电击来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除颤仪广泛应用于急救、心脏病科、急诊科、ICU等医疗领域,是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重要设备。 2. 使用准备 在使用普美康除颤仪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设备已经连接到电源,并电源正常; •核对电极贴片的完好性和过期日期; •确保患者没有穿戴任何金属物品; •将患者放置在平坦且干燥的地面上。 3. 操作流程 3.1. 打开除颤仪 步骤: 1. 按下除颤仪的电源开关,打开设备; 2. 确认设备已经成功启动,显示屏正常工作。 3.2. 准备电极贴片 步骤: 1. 打开电极贴片包装,并检查电极贴片的完好性; 2.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极贴片尺寸(成人或儿童); 3. 将电极贴片连接到除颤仪的电极插口,并确保插口连接牢固。 3.3. 贴附电极贴片 步骤: 1. 根据患者情况,确定电极贴片的贴附位置(成人:一个电极贴片贴在胸前右侧,一个贴在左侧下胸部;儿童:一个贴在前胸部,一个贴在背后); 2. 将电极贴片贴附在患者的皮肤上,确保紧密贴合且不松脱。 3.4. 分析心脏节律 步骤: 1. 确认电极贴片已经正确贴附,并且与除颤仪连接良好; 2. 按下除颤仪上的心律分析按钮,启动心律分析功能; 3. 除颤仪将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脏节律,显示屏上将显示分析结果。

3.5. 判断是否需要电击 步骤: 1. 根据显示屏上的分析结果,判断患者的心脏节律是否需要电击; 2. 如果除颤仪建议进行电击,确保患者周围无人接触患者,避免触电危险。 3.6. 进行电击 步骤: 1. 确保患者周围安全,并确保自己不接触患者; 2. 如果除颤仪建议进 行电击,按下除颤按钮,触发除颤过程; 3. 清晰告知周围人员进行远离并保持安 全距离; 4. 确保患者身体没有与床或其他导电物接触,避免电流通过其他途径传 到周围人员。 3.7. 根据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步骤: 1. 如果电击后,患者仍然没有恢复意识和正常心律,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 按照国际通用的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操作; 3. 定期使用普美康除颤仪进行心律分 析和电击。 4. 注意事项 •在操作除颤仪时,需要确保患者周围没有可导电的物体,避免触电危险; •在进行电击时,需要告知周围人员进行远离,并保持安全距离;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按照国际通用的心肺复苏指南进行操作; •操作除颤仪时,需要紧急救援人员配合,进行密切观察和监护。 以上是普美康除颤仪的使用流程,参考本文档使用除颤仪时,请严格遵循设备 说明书和操作指南。

心肺复苏最新指南(2021)

AHA心肺复苏(CPR) 及心血管急救(ECC)2021年国际新标准操作流 程指南更新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顿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即失去生命。 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CPR〕是指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使其循环、呼吸系统和大脑功能得以控制或部分恢复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几乎所有原因造成的心脏骤停。 2021年11月6日,美国心脏学会〔AHA〕官网及Circulation杂志登载了关于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的指南更新文件。 新版指南在?2021 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根底上在五个方面进展 了更新与强调,主要包括调度员协助的CPR、旁观者参与的CPR、急救医疗效劳〔EMS〕提供的CPR、心脏骤停后CPR、胸外按压—通气比例5个部分。以下进展这几个方面新旧版本的比拟 1、调度员协助的CPR〔Dispatch-assisted CPR) 2021AHA更新:建议针对疑似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在需要调度员指导施救的情况下,调度员应指导呼救者进展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旁观者参与的CPR〔Bystander CPR〕 2021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应在调度员指导下或自行进展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2021AHA更新:对于院外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推荐经过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培训的旁观者进展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ⅠC-L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