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常见的3种误区

合集下载

补钙的几个误区

补钙的几个误区

补钙的几个误区知道自己缺钙的人很多,经常补钙的人也不少。

可是,在补钙路上艰难跋涉的人群中,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补对钙、补够钙。

稍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误区,结果反而妨碍了钙的吸收。

以下补钙误区,有哪些正好击中了你?误区一,可乐咖啡当水喝。

近些年骨质疏松的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要归咎于年轻人常喝的可乐、雪碧,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它不仅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加快钙的流失热电偶。

误区二,一次补太多。

补钙一次不要补太多,应该少量多次。

建议买剂量小的钙片,每天分两至三次服下。

尤其对于老年人,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少量多次补钙可以减少便秘、肾结石以及膀胱结石等问题的出现。

误区三,补钙后不注意运动。

被人吃进的钙首先进入胃肠,再转移到血液,最后才从血液转移到骨骼。

所以人只有多运动、增加锻炼强度和频率,血液中的钙才会向骨骼中转化。

因此,运动能帮助提高钙吸收和保持骨密度。

最有利于骨健康的项目是散步、慢跑、爬楼梯和跳舞,建议每周最少做两次有氧运动。

误区四,忽视维生素D和元素钙。

我们中国人本身维生素D的水平比较低,导致很多钙补进去的时候无法吸收和利用,甚至出现天天补钙还缺钙的情况。

所以应选择元素钙含量高的高浓度钙源如碳酸钙源,以充分满足补钙量的需求。

除了元素钙外,维生素D也很关键。

维生素D就像一辆运输车,只有它存在,钙质才能被“搬运”到人体中光谱仪。

误区五,钙剂选液态。

有的人认为液态钙比钙片更容易吸收,其实钙的吸收场所主要不是胃,而在肠道。

因此,服下的钙剂,需要有一个很好的保护机制,在胃里不受胃酸的干扰,而能被肠道吸收。

而液体补充钙剂很难达到这一点热电阻。

年纪大了加点力量练习慢跑、爬楼、快走是最佳运动74岁的徐老地图曾在半年内连续发生了四次骨折,这一经历令这位老太太警觉起来,马上去医院检查。

医生给她的判断是“骨密度低”,诊断结果为“严重的骨质疏松”。

对此,林华教授呼吁,老人防骨头脆,在日常行走的基础上,多做负重练习。

补钙的四大误区

补钙的四大误区

补钙的四大误区误区一:“是药三分毒”,给孩子选择保健品补钙更安全专家:保健品没标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市场上的儿童补钙产品众多,既有维生素,也有矿物质类;既有药品也有保健品,选择药物补钙还是保健品补钙?这是不少父母的疑问。

药品的生产需要经过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之前必须通过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才能投放市场。

作为具有治疗和预防作用的药品,它一定要标明适应症,明确治疗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

如此高标准的生产要求,补钙药品值得信赖。

建议选择针对儿童相应年龄段的钙剂,遵医嘱比较安全。

相对药品而言,保健品只能起到保健、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

同时,保健品一般没有标明不良反应的症状,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不良反应。

误区二:液体钙更利于孩子吸收专家:钙剂溶解度高≠吸收快值得注意的是,钙的吸收率因人而异。

如果是碳酸钙类,它的吸收先经过胃酸的作用再被肠道吸收。

如果孩子肠胃功能良好,胃酸分泌、胃蠕动正常,钙剂吸收速度快。

液体钙剂溶解度好并不代表吸收快,主要看钙剂里维生素D的含量。

市面上的液态钙软胶囊主要由碳酸钙、维生素D、明胶、纯净水、甘油组成。

其中,对钙吸收有积极作用的主要是维生素D,它能促进小肠黏膜吸收钙和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不同形态的钙,最终均以钙离子的形式被肠道吸收,钙剂溶解度高并不代表吸收快。

误区三:孩子补钙就会引起便秘,这是通病,无法避免专家:补钙安排在两餐之间最合理碳酸钙类钙剂经过胃酸作用时,生成氯化钙后到达肠道。

其中15%被肠道吸收,85%跟食物中的草酸、植物酸、脂肪酸等结合成不溶性钙化合物,如碳酸钙、磷酸钙等,堆积多了就形成便秘。

柠檬酸钙水溶性较好,柠檬酸钙离子能够将人体难以吸收的草酸钙、磷酸钙中的钙离子分离出来,形成水溶性较好的柠檬酸钙排出体外,有效防止便秘。

给孩子补钙的同时可以给孩子多喝水。

补钙的时间最好安排在两餐之间,此时,食物对它的影响较小。

再让孩子做适当的运动,增加胃肠蠕动也能有效减少便秘。

老年人补钙小心不要走进这些误区

老年人补钙小心不要走进这些误区

老年人补钙小心不要走进这些误区很多人都知道,老年人缺钙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引发各种骨性疼痛,严重的会造成老年性骨折,从而致残。

因此,老年人是补钙的主要人群。

但是,在老年人补钙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1:多多益善人到中老年,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再加上消化功能减退,吸收能力下降,钙的主动吸收减少,此时适当补钙对健康大有好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补钙多多益善。

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人体健康。

如摄入大量碳酸钙可能会出现高钙血症,引起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误区2:盲目补钙有些人认为,骨质疏松只要补钙就能解决问题。

实际上,骨质疏松也应对症补钙。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

而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则不能盲目通过补钙以期疗效,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绝经妇女可采用激素替代疗法。

误区3:忽视食补有些人认为,只要服用钙剂就能防治骨质疏松,不用从食物里摄取钙质。

但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老年缺钙导致的骨质疏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办法,口服钙剂在短时间内能够提高血液钙的浓度,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钙的问题。

因此,要预防骨质疏松,最有效的办法是饮食调节,平时可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绿叶菜等。

此外,经常晒太阳可使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有助于钙吸收。

适当运动能增加肾血流量,保护肾单位,使肾脏产生较多活性维生素D,从而改善自身钙吸收能力,充分吸收食品本身含有的钙。

这样,既可以增加钙摄入量,又可减少单纯购买钙剂的费用。

【推荐】揭秘四大补钙误区

【推荐】揭秘四大补钙误区

揭秘四大补钙误区
钙是一种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缺钙会对我们身体造成各方面的影响,那如何补钙才正确呢今天小编为您揭秘四大补钙误区。

一、认为每天喝豆浆能补钙
生活中豆浆是一个常见的食物,不少人在早上会喝一杯豆浆。

不可否认豆浆确实一个非常好的食物,在豆浆中确实有丰富的钙量,在喝进身体的时候,能够帮助身体进行补钙。

但是,当过度的饮用豆浆进行补钙对于健康身体来说是要不得的。

毕竟生活中有过犹不及的说法,同时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补钙食物是牛奶,牛奶的补钙功效是远远比豆浆要好许多,但是不少人仍然是会用豆浆来代替牛奶进行补钙的。

喝豆浆对身体确实有很多好处,以秋天来说,喝豆浆能够滋阴润燥,在夏天喝豆浆能够帮助身体消热防暑,而在冬天喝豆浆能够驱寒暖胃。

同时,在豆浆中有丰富的镁元素、钙元素能够很好的降低脑血脂,对于改善脑血流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有效的防止脑梗塞,豆浆中的卵磷脂能够减少脑细胞死亡,提高了脑功能。

喝豆浆还能够起到防癌的功效,这是因为在豆浆中有丰富的蛋白质、硒、钼等物质,对于抑制癌症发生有很大的功效。

但是,当过度的饮用豆浆对于身体没有丝毫的好处,这是因为在豆浆中雌性激素是较多的,男性要是喝多了这样的豆浆对于生育是有影响的。

老年人补钙吃什么好

老年人补钙吃什么好

老年人补钙吃什么好一般到了中老年时间段,最易出现骨关节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骨质疏松更是常见。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缺钙,因此补钙很重要。

很多老年朋友知道了补钙的重要性后,经常在生活中大量补钙以为这样就可以预防骨关节问题。

但老年人补钙过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老年人补钙中常见的几个误区: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可能是受到一些广告的误导,很多老年朋友都以为多吃些钙片就能防治骨质疏松问题,但实际上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无关乎性别问题,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30~35岁时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过了这个年龄阶段以后骨量开始流失。

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要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

因此在过了35随以后再大量补钙也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的最好办法便是在35岁以前打好基础,每天吃钙之缘进行补钙,这样才能真正的身板硬朗。

误区二:治疗骨质疏松不辨病因对于骨质疏松的了解,很多老年人了解的并不多,总以为什么钙片都能防治骨质疏松。

其实从医学的角度上讲,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比如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

但如果是因为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所导致的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

针对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其治疗的手段也是不经相同的,千万不能不加区分,盲目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补充钙剂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了。

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绝经期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

另外,预防骨质疏松建议经常服用钙之缘和鱼肝油进行补钙,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人体钙的流失,避免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等现象。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在补钙的时候很多老人都有出现一些并发症,这是因为过量补钙所导致,因此老人补钙并不是越多越好。

营养专家细数成人补钙四误区

营养专家细数成人补钙四误区

龙源期刊网 营养专家细数成人补钙四误区作者:罗莲诗来源:《百姓生活》2010年第05期上了30岁,骨密度开始下降,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此时若能补钙当然有益身体,但若眉毛胡子一把抓,想怎么补就怎么补,问题就来了。

最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方仕就特别指出,老百姓虽然补钙意识强了,但对“如何补”却存在很多误区。

误区1:身体缺钙就要多补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不行,有句话说“物极必反”就是这个道理。

人每天摄入钙的总量是有限制的,无论是通过食物还是药物补钙,或者两样同补,最多也不能超过2000毫克。

否则,不但可能导致便秘、结石等疾病,长期高浓度补钙还会导致高钙血症,妨碍其他营养素如铁、锌的吸收和利用,引起贫血等副反应。

正确的补钙量应该是:青年每天摄入钙量800毫克,老年人吸收差一点,可以摄入1000毫克。

至于孕妇这类特殊群体,由于要满足自己和胎儿两人的需要,每天摄入的钙量应达到1000~1200毫克,严重缺钙的可达到1500毫克。

由于我们在日常膳食中能够摄入一定量的钙,若还要额外补充钙片,一般补充600毫克/天,就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了。

误区2:“加钙食品”也能补钙钙是当前中国人在膳食和营养状况上普遍缺乏的重要矿物质之一。

因此,加工食品的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添加钙,比如加钙饼干、加钙麦片、加钙芝麻糊、加钙饮料等等,甚至牛奶都有“高钙”的说法。

可是,吃这些食品真的能补钙吗?方仕说:“不靠谱!加钙食品里边究竟含有多少钙,谁在监测?有权威机构鉴定吗?没有!所谓的‘高钙’牛奶,其广告色彩较浓,钙是以什么形式添加到牛奶中去的,根本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除了膳食补钙外,首推以碳酸钙为主的营养补充剂。

因为单位分子里含钙量以碳酸钙最高,葡萄糖、氨基酸等都比不上它,而且碳酸钙很容易被胃酸分解由肠道吸收。

唯一不足的是可能带来便秘问题,但只要多吃膳食纤维、多喝水、多运动,便秘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还要强调的是,很多钙剂里已经含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另外再吃维D片没有必要。

老年人补钙的误区

老年人补钙的误区

老年人补钙的误区文章目录*一、老年人补钙的误区*二、老年人缺钙怎么补*三、老年人补钙的注意事项老年人补钙的误区1、老年人补钙的误区1.1、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许多老年人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

1.2、误区二: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

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1.3、误区三:不辨病因治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2、老年人为什么需要补钙2.1、预防骨类疾病衰老是必经的过程,到了老年,骨胶原会加速流失,身体的吸收大不如年轻时候,这个时候更不容易吸收钙质,但人体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钙成分的辅助,所以到了老年就要补钙,这样能很好的预防骨类疾病。

比如骨质疏松等疾病,都能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2.2、降低血压高血压是老年病中的佼佼者,杀人于无形之中。

而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只要每天摄取1400毫克钙质,患上高血压疾病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年轻一族也同样适用这一定律。

2.3、预防肠癌由于饮食的因素,近年来患上肠癌的朋友特别多。

而钙却可以有效的对胆汁酸起到限制作用,这就意味着,能够很好的防止结肠息肉增生等的出现,对预防肠癌确实是有一定效果的,但也需要长期坚持下去。

3、老年人缺钙的症状表现最常见的就是导致老年朋友出现骨质疏松,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骨质增生、骨折等一系列的问题。

当然这种状况在发生以后并不是毫无征兆的。

补钙3 大误区

补钙3 大误区

补钙3 大误区作者:暂无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第8期文/ 海星很多人经常通过服用补钙品补钙,可是,在膳食中该如何促进钙吸收,却不是很清楚,且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陷入误区,妨碍了钙的吸收。

了解下面这些常见的补钙误区,对您通过饮食补钙大有好处。

补钙的误区误区一:喝骨头汤或喝牛奶就不用补钙了中国人膳食钙含量偏低,我们每天从中获取的钙平均约400 毫克左右。

按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适宜摄入量800-1000 毫克计算,每天最好再额外补充500-600毫克的钙。

仅仅想靠骨头汤来补足钙,那就意味着我们每天要喝下几百碗骨头汤,因为骨头汤的含钙量极低,每100 毫升才含1 毫克左右钙,跟传统观念中的补钙汤,真是大相径庭。

此外,喝牛奶补钙的确不错,因为牛奶的确富含钙质,每1 毫升就约含1 毫克的钙,但美中不足的是牛奶中没有很多帮助钙质吸收的维生素D。

因此,若能直接选择含维生素D3 的钙制剂来补钙应当是一种科学、高效且方便的选择。

误区二:复合维生素里面也有钙,补它就够了多维元素片都不是专门的钙补充剂,含钙量相对较低。

有的每粒含钙162 毫克,有的每粒含钙仅40 毫克,要满足中国人每天额外补钙600 毫克左右的需求量就要每天服用约4 粒至15 粒,这非但不能做到,而且还会带来其他营养素的摄入过量和中毒。

因此补钙,就一定要服用专门的钙补充剂。

误区三:补钙的事,老了再说补钙和储蓄是一个道理,现在补,将来用。

35 岁前,骨骼处于成长期,骨量一直保持“上升”状态,最终达到一个最高值,也即“骨量峰值”。

年轻时补钙充足,可以提高“骨量峰值”。

骨量峰值越高,表明骨量储备越充足,将来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相应越小。

补钙同时增加含有维生素D、镁、锌等健骨营养素的摄入,有助于钙吸收,建立较高的“骨量峰值”,从而可有效延缓骨骼衰老。

如果抱着“老了再说”的心态,只怕为时已晚。

正确补钙有处方1. 乳类。

每日一袋牛乳就可以提供250mg 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钙常见的3种误区
补钙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类:
1、补钙增加结石风险,或者结石患者不宜补钙
其实,大部分的泌尿系统结石都是由草酸钙引起,而医生建议补充的是碳酸钙,碳酸钙不仅不会引发结石,而且在人体内会使草酸盐脱离,反而会抑制结石产生。

草酸钙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如菠菜等,建议先用开水焯一下再食用。

2、高血压病人按医嘱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时,不建议补钙。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是高血压治疗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药物,许多高血压病人都在服用,但是补钙与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并不矛盾。

相反,正确、有效地补钙反而会使血压下降。

3、多喝骨头汤、多吃虾皮可以补钙
钙在肠道吸收,受肠道环境影响,钠盐、高蛋白和油脂类的食物都会抑制钙的吸收,所以,对于要补钙的中老年人来说,要注意饮食清淡。

骨头汤虽然钙含量很高,但是由于胆固醇含量也过高,大大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喝骨头汤补钙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虾皮属于弱碱性食物,而钙在弱酸环境下吸收最好。

大量吃虾皮容易在肠道内形成弱碱性环境,反而不利于钙的吸收。

此外,专家议在吃饭时补钙,与食物一起服用,并主张少量多次,因为钙的吸收有一定饱和度。

补充的钙质中元素钙的含量越高越好,奶制品、豆制品、芝麻等食品中元素钙的含量较高;如果选择钙片,推荐碳酸钙制剂;此外,钙被人体吸收还需要维生素D参与,因此,建议需要补钙的中老年人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使体内维生素D水平增加,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