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2012年第6期总第216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区域经济】

城市循环经济理论

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尹建中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城市循环经济是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城市循环经济

理论和实践现状进行综述,从理论上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对特定类型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阐述,并对部分城市试点实践进行了概述,从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上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5-0067-03作者简介:王艳(1987-),女,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

向: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

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更加严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

发展”。近几年,城市循环经济作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城市循环经济理论综述(一)城市循环经济内涵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

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潘鹏杰(2010)从对城市的界定出发,结合循环经济的本质对城市循环经济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循环经济是以提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以高效利用资源和防治环境污染为出发点,以3R (reduce ,reuse recycle )为原则,使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消费方式由过度型向节约型的根本转变,经过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另有一种观点将城市循环经济纳入城市生态学的范畴,认为城市循环经济是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和城市生态学原理,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城市生产、消费和管理模式,用生态链条把行业与行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有机结合起来,把城市的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和城市管理统一组织为

生态网络系统。

(二)城市循环经济体系

国内外对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论研究也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或者从循环经济的不同角度,或者从城市内涵的界定、城市经济社会构成等切入点进行分析。

张旭(2003)认为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应该从政府、企业、技术、社会公众等各构成要素方面进行;从城市组织管理系统,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方面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绿色技术开发和废物回收试点工作。张世英等(2006)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加入了生态环境因素,提出了城市循环经济建设应包括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企业内部循环圈和企业之间循环圈。张鹏等(2008)认为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构成包括社会保障系统、技术支撑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和绿色产业系统,主张完善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城市循环经济类型1.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

资源型城市面临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显而易见。目前国内对于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典型矿业城市(或城市群)的发展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等。

李梅等(2007)对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煤炭城市循环经济要从煤炭资源整个生命过程中按照“3R ”原则生产运作和管理,实现全程生态化。这一观点是循环经济在煤炭型城市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将煤炭型城市循环经济在广度上进行了延伸。王志磊(2011)通过对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5R 发展模式(即Rethink 、

Reduce 、Reuse 、Recycle 、Re-7

6

地方政府如何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中,地方政府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1]。笔者结合近几年山东省日照市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方面的实践,谈一下体会和认识。 1 统一认识,强化对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日照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城市。这里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蓝天、碧海、金沙滩”是日照引以自豪的名片。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较大反差的是,由于建市晚、基础差等原因,日照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结构层次低,特别是工业化水平滞后,可以说,“环境优势突出”与“经济欠发达”构成了日照的基本市情。我们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两者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保护生态环境并不是不要发展,更不是回到原始社会。建设生态市必须建立在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的基础之上。如果经济落后、人民贫困,环境质量再好也谈不上生态城市。传统观念认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要发展就要抓工业、上项目,就必然会污染环境。事实上,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是工业本身,而是由传统的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不当造成的。我们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感到,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既能实现加快经济发展的目标,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和环境,是工业化、城市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最佳模式。它采用“生态链”的方法,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式流程,使经济系统和谐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从而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从根本上消除了长期以来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尖锐冲突。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建设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工程,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今年年初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之后,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群众创造富裕、文明、健康的生活,这与我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是一致的,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的决心。 为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循环经济的发展,市委常委会、市人大主任会和市长办公会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作为重要议题研究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文件,分别成立了由书记、市长挂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导委员会,明确各 地方政府如何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How Local Government Push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山东省日照市市长 于建成 摘 要 地方政府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日照市近几年的实践,提出地方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统一认识,强化对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高起点做好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以严格执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智力支持体系等,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循环经济 措施 10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4.12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文:总工程师梁军 1998年1月,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开幕典礼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理解21世纪我们的星球”的演说,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一种关于地球的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和三维的表示”。此概念被引伸到城市,使“数字城市”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点。到2011年末,由国家测绘局推动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已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0个城市展开,其中地级市约180个,占我国全部地级市的60%。虽然地理空间框架只是数字城市的基础部分,但也说明了数字城市建设已成为国内城市信息化的着力点。

图1 城市系统的组成结构 2008年11月6日,在纽约召开的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上,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发表了题为“智慧地球——下一个领导人议程”的演讲,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大量的计算资源都能以一种规模小、数量多、成本低的方式嵌入各类非电脑的物品中”,通过在地球内各种有需要的物体(things)上嵌入传感器或智

能芯片,使这些物体成为具有智能的信息采集或可控制装置,通过物与物的网络相联形成的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汇集数据和反馈指令,实现地球内各子系统的智能化调控,构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智能环境(intelligent environments)或周边智能 (ambient intelligence)。“智慧地球”的概念,同样被引伸到城市,继“数字城市”之后,“智慧城市”(Smart City)也开始成为城市信息化的热词。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发展反映了城市信息化的与时俱进,同时也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应对智慧城市带来的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与城市系统的关系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 1 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与基本概念 1.1数字城市的产生背景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并指出数字地球是一种能嵌入巨量地理信息,对我们的星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之后,各国政府和科技界迅速作出积极反应,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于1999年11月底在我国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会上指出:中国将力争在数字地球建设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表明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对数字地球的高度重视与关注,经过两年的研究和讨论,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地球的概念、支撑技术应用前景以及优先发展的应用领域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和阐述,与此同时科学家们还提了数字中国、数字北京及数字海南等概念,这些概念在全球、国家及区域三个层次上概括了数字地球的作用,在数字地球的背景下城市问题的专家提出了数字城市概念。 1.2数字城市的含义 数字城市的概念,正如数字地球概念一样,目前尚无公认的严格定义,实际上,数字城市指的是信息化的城市,是真实城市(物质城市及其社会政治经济特征综合体)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虚拟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视与认识,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延伸与发展,其技术基础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内容包括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和可视化等主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还会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数字城市是一种通俗说法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城市问题是数字城市概念的本质. 1.3数宇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城市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体.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居环境复杂.国民经济产值80%以上集中在城市.发达国家8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城市同时.诸如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集结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与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科技企业带来的失业.工业、汽车尾气噪音生活垃圾影响城市环境、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影响城市交通等诸多城市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发展.这些城市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领导意志、专家个人经验对局部或单一问题进行调整解决.未来的城市发展.必须从城市的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考虑.城市现代化智能化.需要构建数字城市.对城市问题的现状作出全面、准确的估计与分析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目前计算科学、空间信息科学、城市科学,地球科学、系统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发展,已经为构建数字城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数字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 2构建数字城市的核心支撑技术 2.1遥感技术 航天航空遥感具有信息丰富、影像直观现实性好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根据遥感信息可以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建立地面数字高程模型.自动识别地面目标及其性质等.它们将是数字城市的几何空间信息和部分属性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手段. 目前航天遥感影像的长线阵CCD成像扫描仪可达到1~2m的空间分辨率.使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上的车辆等.成像光谱仪的光谱细分可达到5~6nm水平.能自动程度较

城市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

城市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

城市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 时红秀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课程前言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话题是城市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发展。它的出发点是想解决城市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问题。城市环境保护对城市地方政府,尤其城市政府来说,它是需要花费代价的,是一个公共事业,是个公共服务提供的公共产品,但我们考虑现在很多城市的环境保护完全可以引入一些让它可投资、可回报的这些项目,这就是循环经济,说白了是从垃圾当中寻找资源。应循环经济的发展,使这些从事城市环境保护的行业有经济回报,从而具备可持续性。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城市化进程非常快,我们

现在从数据上看,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2%,已经一半多的中国人在城市生活,可是,与此同时带来的是严重的城市生活垃圾。像在海淀区,总共是300多万常住人口,其垃圾量达到每天2400到2600吨,全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一个垃圾围城的问题。我们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一旦城市环境保护不好,垃圾处理不好,城市不会让生活更美好,而是更糟,近年来,各大城市地下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围城的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我们的广泛关注。 具体城市生活垃圾来说包括这么几类,一个是城市生活垃圾,叫日常用品,丢弃的家庭生活垃圾,一类叫厨房有机垃圾,还有一类环卫部门道路清扫物这些公共垃圾,除了这些垃圾之外还有建筑垃圾、电子垃圾,科研与医疗垃圾等很多种类。 城市导致垃圾越来越多,这是个自然现象,因 17

为我们作为一个自然人在城市生活,平均每个人在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下,我们排放的垃圾在0.8公斤到1.4公斤的样子,是这么个量。所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垃圾产生量也会越来越增加。我们也有一些数据表明,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累计的量已经达到70亿吨,占据了城市800多万亩的土地,城市的土地也都非常宝贵的。白白地被垃圾所占,而且垃圾周边的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大大地降低,导致的地价体现不出来,所以在很多各地的城市政府对垃圾的处理、垃圾的堆放都非常关注,据框算,每年仅仅因为垃圾占地导致的损失有300多亿元,而且这个以4.8%的速度在每年递增。有一个数据讲全国每年产生的垃圾量是1.6亿吨,而全世界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年是4.9亿吨,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量占到全世界城市生活垃圾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全国有600多座城市(除了县 17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2017-2021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分析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机遇 (一)循环经济契合“一带一路”科学建设要求 “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和地区众多,其自然环境、产业基础等千差万别,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始终保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当前,我们应从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科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着力,积极探索“一带一路”建设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辅相成、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科学路径。 1、建设生态廊道,实现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创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践创新。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就是在传统区域增长极的基础上,依托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城市群和城市带,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比如,就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而言,已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以兰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城市带和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麓城市带。这些城市群和城市带成为所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龙头。当前,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正呈现多点带状延伸、区域连绵发展的态势。“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应坚持生态导向和环境保护原则,做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使“一带一路”成为生态廊道。立体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应坚持绿色低碳建设、绿色低碳运营管理,充分考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交易市场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城镇规划选址等都要综合考虑地理、地形、气候与环境等条件,力求科学合理,坚守生态底线。比如,在位于“胡焕庸线”以西的我国西部地区,年降雨量大都在400毫米以下,多为草原、荒漠和雪域高原之地。其间也有少数地段形成绿洲,适合进行城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承载地、人口的集聚地,但多为孤岛式发展。随着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些区域也有了较快发展。但根据近70年的人口调查,“胡焕庸线”以西人口的增长仍然非常有限。总体看,受生态条件限制,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较低,聚集大规模产业、大规模人口的能力较弱。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的功能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环境条件的制约,研究产业和城镇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特点和规律,依据各地区具体的自然、经济、历史、空间等条件,以可持续发展和综合

数字城市的发展

第四章数字城市的发展 4.1 国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实践 综观围外数字城市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四个阶段:1)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3)政府、企业等上下游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4)网络社会、网络社区等深度应用的形成。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第一或第二阶段,美国、欧洲、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现已基本完成前三阶段的发展,目前重点在于巩固、发掘和提高各阶段成果的基础、作用和水平,网络社会、网络社区的雏形已经初显。 4.1.1 美国 美国是全球电子政府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公认的电子政务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全力推进一项引起全世界注目的高科技项目——“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1月,美国政府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要把美国的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图书馆、每一家医院,乃至企业、商店、银行、新闻机构、电视台、会议厅、娱乐场所的电脑数据都联系起来,形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网。 美国于1994年开始实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建设计划,并确定由美国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协调NSDI的实施工作。NSDI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包括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和机构,空间数据交换标准,空间数据交换网站以及空间数据框架。FGDC是跨机构的国家级空间数据使用共享的协调委员会,有基础制图数据、地籍、深水测量、人文数据、联邦测地、地质、地面交通、国界与主权、土地、水、植被和湿地等12个分委员会,生物数据、空间数据交换、教育与交流、地球覆盖、基础设施数据、历史数据、元数据、特别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基本调查和标准等10个工作组。1998年美国在NSDI工作方面共有31个合作协议项目,大部分与数据交换有关。16个框架示范项目,涉及交通、水文、地籍数据,并集中在多源数据融合、国家水文数据库、质量控制、网络公众服务、乡村经济开发、海洋管理、城市规划等。 1998年9月,时任美闺副总统戈尔正式提出“数字化舒适社区建设”的倡议,约有60个城市同时进行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生活小区(数字社区)”示范工程。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建立第一家政府网站,目的是减少“橡皮图章”,使向政府申请贷款和合同竞标等活动能通过网络进行。此举被视为国外数字城市建设全面进入发展期的标志性事件。2001年,布什总统启动政府改革计划,电子政府是这一改革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多年的电子政府发展历程中,美国政府不止一次地发布过电子政府规划,其中由美国总统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于2002年2月发布的《电子政府战略一一简化面向公民的服务》(E-Government Strategy:Simplified Delivery of Services to Citizens)和2003年4月发布的《电子政府战略》(2003年版)最具代表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美国的“电子政府战略”对引领全美电子政府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至今为止,美国的“电子政府战略”仍然作为其电子政府发展的基本纲领,继续驱动着美国电子政府前进的车轮。目前,美国电子政务已进人全面发展阶段,形成了“网站多、内容全、网连网"的特点。 美国数字城市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数字城市信息网等部分内容。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为了积极推动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构建合理的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首要任务。本文阐述了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意义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外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提出了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模式。 关键词: 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0引言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已经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成为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路径。然而,如何能快速顺利地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区域循环经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范围广,为保证区域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和进一步推进,需要为区域制订相应的发展规范和标准,使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清晰的目标。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背景对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1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首先,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一个舶来概念,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总结了传统经济的种种弊端后提出的人类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生态型经济[1]。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被称为循环经济的3R原则。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慧城市作为应对当前城 市发展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也正大力推进智慧城 市的建设。本文对智慧城市进行了介绍,说明了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归纳总 结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慧城市;必要性;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智慧城市的概念源于IBM提出的“智能地球”概念。以前,有类似的概念,如 数字城市。2008年11月,恰逢IBM于2007年至2012年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 来在美国纽约发布的“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的“智慧地球”,充分利用下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具体而言,“智慧”的概念是通过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使人类能够更加精细和动态地管理生产和生活状态。通过在世 界各个角落嵌入和配备传感器到供电系统,供水系统,交通系统,建筑物和油气 管道等各种物体的生产和生活系统,从而形成物联网将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人 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融合,再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同时,智慧城市的发展被认为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缓 解“大城市疾病”,提高城市化质量的良好补救措施。 1智慧城市概述和特征 智慧城市主要指利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实现物联,对城市运行核 心的系统进行感测,实现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系统完全连接融合,将整个数据整 合城市运行图,提供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好智慧城市发展 科技业务创新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模式。基于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 提高关键性系统建设和和谐高效协同工作。智慧城市具有灵活性特点,能够实时 了解城市发展中突发事件,适当提高解决资源部署效率,更加便捷城市发展远程 访问工作,保障城市发展的高效性和高效模式,促进城市发展相互之间整合协作 能力。 2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形态,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运用信息 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数据感测、分析、整合和利用,做到对城市资源的全面、 及时、有效地调控,实现城市中各个方面快捷运作、人和城市之间和谐共赢。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城镇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取也得了巨大的成就,高速发展的城镇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过于迅速的城镇化带来了许 多问题,如城市人口和城市承载能力不能匹配,城市系统脆弱,城市管理面临着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智慧城市的出现为解决这 些问题提供了一条道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从经济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 市是必要的。一方面,智慧城市可以升级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信息技术的高速 发展、不断更新,对传统城市经济带来的不只有机遇还有挑战,只有赶上信息技 术的前沿,城市经济才可以实现发展与超越;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对我国转变经 济增长方式同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方面, 带来新的增长点。从社会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通过对智慧城市的 建设,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提 升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将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生活的国际化、社会化、网络化。从环境影响来说,发展智慧城市是必要的。由于智慧城市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19-04-23T16:25:20.01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陈果[导读] 智慧城市在近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建设的城市多达500余个,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 杭州青鸟电子有限公司浙江省 310005 摘要: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致力于实现“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目标以来,全球各发达国家陆续开始建设智慧城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也积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必将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未来展望 引言 智慧城市在近1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开展和计划开展建设的城市多达500余个,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总结各地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是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理论创新。 1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普遍认为源于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定义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通过“物联网”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状态。此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的全球城市建设中掀起了一股新浪潮。智慧城市的发展其实经历了多个阶段,而每一轮发展都是伴随着IT及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而产生。上世纪90年代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核心的美国新经济时代,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城市的概念,这是智慧城市最早的雏形和发展基础。而在2000年Wi-Fi技术被提出,并得到快速发展的阶段,无线城市随之应运而生。在之后的几年中物联网、大数据概念诞生,将数据、网络、设备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分析,由此智慧城市得以取得快速的发展。未来也许在城市互联、国家互联、能源互联领域将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智慧地球也将由概念走向现实。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第二十七条指出:推进城市智慧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截至2017年底,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取得的突飞猛进的成果,但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对智慧城市理解不够深刻 由于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致,在对待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见解,难以协调一致。如果各个部门不能够协调一致,这将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 2.2缺乏决策咨询机制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思路缺乏特色,往往照搬国外发达国家的建设思路,这就是缺乏决策咨询机制带来的问题,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能够集思广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2.3智慧城市架构体系不够完善 因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简单、静态的过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新的问题又会接踵而来,因此,需要在保证智慧城市的架构体系足够稳定的前提条件下进行适度的超前设计,以满足新的需求。而现在的智慧城市架构体系设计的不够完善,难以及时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 2.4缺乏智慧城市技术评测体系和方法 当前国家对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也没有特定的部门或组织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国内外也没有足够的成熟案例以供借鉴,智慧城市的建设急需一套完整、有效的评测体系来保障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2.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由于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将应用到信息技术,这将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不能够满足智慧城市的安全要求,更为复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急需建立。 2.6市场的主体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当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民间资本参与较少。一是投资机制和投资平台的缺失,很多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我国智慧城市率先建设的大多属于公益性、民生服务类项目,这类项目大都不适合商业化运营,许多企业不愿意在这些项目方面有所投入。另外,有的智慧城市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收益风险高,很多企业往往不敢贸然投资。 3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当前城市的发展模式不能够完全满足人民的需要,城市化的问题也越来也多,这就为智慧城市的出现提供了条件。世界各国也越来也重视发展智慧城市,未来智慧城市的发展有以下趋势。 3.1城市智慧化 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发生的革命性的突破。而其中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关键,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城市越来越具备智慧化。 3.2规划决策机制科学合理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在其中有许多子系统,而各个子系统内又存在着层次结构,各层次之间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很复杂,这种复杂不是一成不变,它随着时间及环境的变化也会发生变化。当前的智慧城市的规划决策机制过于生硬,难以及时应对各种突发问题,因此,这就需要智慧城市的规划决策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 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通过三天时间的学习,我基本上掌握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实践,以下是我在这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新得体会。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三、循环经济对我国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循环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抓住了当前我国资源相对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结,对解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时间:2008-05-05 14:4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417次 分享到: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并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了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大首次把资源环境问题列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提出了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有关部门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机制,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关系和区别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关系和区别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概念经常被混淆,其实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区别也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认识的逐步深入。 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令城市生活(ICT)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能城市,再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与智慧城市的概念演进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我们看到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

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城市的数字化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化整合多方资源,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和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20]。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运行数据,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市级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利用等处理问题,多系统融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异化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成为现实。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同时,伴随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形态的逐步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工业时代各类产业完成面向效率提升的数字化改造之后,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业态、组织形态[14],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的创新形态演变、社会变革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对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城市形态演化也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智慧城市与智能城市 智慧城市的四大基础特征体现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而智能城市主要强调的是前三点中的信息技术技术应用: 1、全面透彻的感知 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运行。 2、宽带泛在的互联 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3、智能融合的应用

国家发改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附件: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 录 一、编制背景和总体要求 (1) (一)背景 (1) (二)总体要求 (2) 二、《规划》的框架内容 (4) (一)前言 (4) (二)规划区域的基本情况 (4)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5)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6) (五)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 (7) (六)空间布局 (10) (七)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及关键技术与装备..10 (八)实施效果分析 (12) (九)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 (12)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我国生态文明水平,按照《循环经济促进法》的明确要求,各地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应会同同级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加强对各地编制《规划》的宏观指导,提高编制水平,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次印发的《指南》是各地规划编制的指导性文件,各地编写规划时应充分体现本地特色,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在内容、发展重点等方面有所创新突破。 一、编制背景和总体要求 (一)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资源和环境形势将更加严峻。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根本性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是我国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要求。《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进入法制

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2012年第6期总第216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区域经济】 城市循环经济理论 与实践现状及展望 王 艳 尹建中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城市循环经济是城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城市循环经济 理论和实践现状进行综述,从理论上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对特定类型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阐述,并对部分城市试点实践进行了概述,从理论和实践发展趋势上对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5-0067-03作者简介:王艳(1987-),女,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 向: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 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更加严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 发展”。近几年,城市循环经济作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城市循环经济理论综述(一)城市循环经济内涵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指 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潘鹏杰(2010)从对城市的界定出发,结合循环经济的本质对城市循环经济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循环经济是以提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以高效利用资源和防治环境污染为出发点,以3R (reduce ,reuse recycle )为原则,使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消费方式由过度型向节约型的根本转变,经过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另有一种观点将城市循环经济纳入城市生态学的范畴,认为城市循环经济是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和城市生态学原理,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城市生产、消费和管理模式,用生态链条把行业与行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有机结合起来,把城市的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和城市管理统一组织为 生态网络系统。 (二)城市循环经济体系 国内外对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理论研究也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或者从循环经济的不同角度,或者从城市内涵的界定、城市经济社会构成等切入点进行分析。 张旭(2003)认为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构建应该从政府、企业、技术、社会公众等各构成要素方面进行;从城市组织管理系统,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方面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绿色技术开发和废物回收试点工作。张世英等(2006)在上述观点的基础上加入了生态环境因素,提出了城市循环经济建设应包括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企业内部循环圈和企业之间循环圈。张鹏等(2008)认为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构成包括社会保障系统、技术支撑系统、基础设施系统和绿色产业系统,主张完善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城市循环经济类型1.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 资源型城市面临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显而易见。目前国内对于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模式的理论研究、典型矿业城市(或城市群)的发展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矿业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研究等。 李梅等(2007)对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循环经济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煤炭城市循环经济要从煤炭资源整个生命过程中按照“3R ”原则生产运作和管理,实现全程生态化。这一观点是循环经济在煤炭型城市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将煤炭型城市循环经济在广度上进行了延伸。王志磊(2011)通过对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5R 发展模式(即Rethink 、 Reduce 、Reuse 、Recycle 、Re-7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