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古韵
赞美龙南客家围古韵的一句话

赞美龙南客家围古韵的一句话
1、龙南客家围屋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关西镇关西村,建造于清嘉庆年间,已有180多年的历史。
新围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历时29年。
因规模宏大、保存完整,是迄今国内外发现保存最为完好、赣南现存500多座客家围屋中面积规模最大的一座结构功能最为齐全的一处围屋。
2、建筑奇葩,布局妙、独树宏伟。
客家人、朴实睿智,身手不愧。
摘下吉尼斯明珠,佩上古罗马章徽。
乡野中、艺术大观园,惹人醉。
关西围,古美坚;栗园围,八卦嵬。
燕翼围荣昌、建筑国粹。
粮仓草坪绣戏台,外柔内刚铸堡垒。
围屋画、安居乐业园,笑微微。
客家文化 诗词

客家文化诗词1.穿云策杖岸乌纱,来访南山羽客家。
——李稙《许南山许真人故居》2.何处春深好,春深迁客家。
——唐·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3.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
——唐·刘长卿《寻洪尊师不遇》4.但有沉冥醉客家,支颐瞪目持流霞。
——唐·温庭筠《醉歌》5.山县浑如野客家,游蜂数点趁朝衙。
——赵希迈《山县》6.何处深春好,春深羽客家。
——唐·刘禹锡《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7.雕栏迎夏发奇葩,不拟分来野客家。
——赵师秀《叶侍郎送红芍药》8.翻阶自合流芳咏,可惜飘零野客家。
——蒲寿宬《山园芍药忽有花喜而赋》9.殿接岩松影,堂邻野客家。
——王龙学《游灵岩》10.盈盈一水宛秋蛇,鸡犬无声野客家。
——苏泂《野望》11.始入吴郎宅,还归楚客家。
——梅尧臣《吴正仲遗二物咏之其一金盏子》12.掩霭愚公谷,萧寥羽客家。
——唐·徐铉《题雷公井》13.乐天诗什虽堪读,奈有春深迁客家。
——王禹偁《得昭文李学士书报以二绝》14.陶潜岁计惟栽菊,楚客家风只种兰。
——方惟深《题公权壁》15.龙门上客家家是,锦鲤携来卖与谁。
——释智朋《鱼篮观音赞》16.茆檐唤客家常饭,竹院随僧自在茶。
——南宋·陆游《南堂杂兴》17.房图引芸蒿,相与排阴邪。
——毛滂《比得寒疾用…以柴胡…作汤服之疾》18.二卿好客家声在,遮莫茅柴荐韭虀。
——陈造《再赠泽卿商卿道旧三首》19.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
——唐·周昙《春秋战国门·豫让》20.有客家住宝剑窟,将身自比夜明帘。
——叶适《送黄竑》21.远客家水国,此来如到乡。
——唐·司马扎《漾陂晚望》22.羽客家何在,翠微有仙躅。
——王炎《题苍玉轩》23.秋风倦客家千里,夜雨怀人天一方。
——高翥《秋夜书怀》24.羽客家相接,麟洲胍共连。
——宋无《寄眠云处士》25.脱衣呼客家声旧,把酒论心士气全。
——王令《寄李君厚》26.客家江南村,幽处着吟帽。
梅州客家风情诗词

梅州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客家风情。
以下是一些梅州客家风情的诗词:
碧山青水客家乡,红砖青瓦盘古房。
-《梅州客家风情》
东江水润客家乡,桃花山丽赏不尽。
-《梅州东江桃花山》
瓮城花开人欲醉,竹海鸟鸣客心悦。
-《瓮城客家风情》
岭南多山皆翠绿,客家寨子古朴真。
-《梅州客家古寨》
桂林山水甲天下,客家文化自成一派。
-《梅州桂林山水园》
山明水秀客家乡,乡村美景令人心醉。
-《梅州客家乡村风光》
岭南客家人风骨,千年文化熠熠生辉。
-《梅州客家人文化》
山高水远客家村,民俗文化独具魅力。
-《梅州客家民俗文化》
以上诗词既描绘了梅州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也展现了客家人民勤劳朴实、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梅州独特的客家文化风情。
清远旅游景点

清远旅游景点
清远,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是一处休闲旅游胜地。
清远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古迹,浓郁的传统民俗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深受游客喜爱。
清远有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的名胜旅游景点。
其中最能代表清远文化和风景的就是市内名胜古迹,如连南碧山庄、清远龙塔、普宁客家文化公园等。
连南碧山庄位于清远市东郊,原为清朝帝王林子祥府,这家著名的宅第是他的宅邸,代表了清朝文化的象征。
游客可以在此参观乾隆皇帝及其家宅,领略乾隆时代的清明文化气息,以及名胜古迹、艺术展览等。
清远龙塔位于市中心,是清远最著名的文化景点。
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古代文化宝藏,如玉石雕刻、象牙雕刻、漆器和书法、宗教艺术展品等。
此外,普宁客家文化公园也是清远的重要景点。
客家文化公园主要分为客家文化博物馆、客家文化展览馆、客家古韵馆和客家文化表演馆,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客家的历史、文化和习俗,感受不一样的客家魅力。
另外,清远还有一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比如龙潭湖、汤头山、明新山等。
这些旅游景点让游客可以从室内到户外游玩,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自己,放松精神,寻找放松的心情。
总的来说,清远是一个完美的度假胜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
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游览,享受清远之旅。
赣南客家文化

特色与传统
01
文化概述
02
祖先崇拜
03
传统村落
04
艺术文化
06
方言文化
05
红色文化
01
客家建筑
02
饮食文化
03
民俗文化
04
风水文化
06
代表人物
05
人文精神
赣南客家文化什么叫客家文化?概括地说,客家文化是以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主,她具有质朴无华的风格,务 实避虚的精神。与闽西、粤东相比之下,赣南客家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厚而为世人所瞩目。它包括历史文 物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等方方面面。
白鹭古村赣南是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和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历史上一直处于赣南中心的赣县, 其地居赣江源头,籍舟楫之利,北扼中州,南抚百粤,东接八闽,西连三湘,加之地势开阔、土地肥沃、物阜年 丰,成了最早接纳南迁中原汉人的重要一站,是客家人的主要发祥地、中转站、大后方之一。赣县于汉高祖6年初 建县,因《山海经》所记“南方有赣巨人”而得县名,《山海经》上有关于赣县上洛山一带有“木客”的叙述, 是人类对客家赣南最早的记载。作为赣闽粤金三角客家源头行政建制第一县,世代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在长 期艰苦创业中孕育了“团结、勤俭、文明、开放”的客家精神和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客家 古村白鹭、夏府宗祠群、田村契真寺、杨仙岭等古迹,独具风韵的抢打轿、烧瓦塔等客家民俗留传至今。
赣南客家文化中国历史上共有过五次人口的大迁移。第一次是两晋时期五胡乱华,中原许多人举族南迁至长 江流域;第二次是从唐代安史之乱开始的。安史之乱,特别是唐朝末黄巢农民起义,北方地区长期战乱,而赣闽 粤三角区相对安宁,于是大批避乱汉民迁居到这里,成为第一批“客家先民”;第三次是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 族入侵,朝廷南迁,一批批的汉民迁来赣闽粤三角区,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客家民系;第四次是明末清初, 赣南由于受满族铁蹄的蹂躏,后来又发生瘟疫,人口锐减。而此时闽西和粤东由于人口膨胀,加上清初为对付郑 成功反清起义,颁布“迁海令”,封锁了沿海地区,通令沿海居民向内地挤压,人口与土地的再分配形成尖锐的 矛盾,于是一部分客民只好携家出走,另谋出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又回迁到赣南,与世居赣南的客家交错杂居 在一起,从而最终奠定了赣南居民的现代格局。第五次是近代由于连年的战争,不少客家人从粤东闽西一带迁至 沿海,有的移居海外,谋取生路。这部分人不少成为客家中的富人。
岭南客家民居

《中国特色民居与风土人情》第二讲 李丹
悠悠古韵※客家民1 居
客家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一朵奇 葩,在中国民居建筑中有重要的地位。 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云南“一颗 印”和广西“干栏式”建筑一起被称为
中国五大民居建筑。
悠悠古韵※客家民2 居
本课内容
• 客家之流 • 客家民居 • 客家风俗
悠悠古韵※客家民8 居
客家四州 —— 梅州、惠州、汀州、赣州
福建宁化石壁 —— 客家传说民系形成的中心地域,被成称
为“客家祖地”。
世界客都 —— 梅州则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区。
悠悠古韵※客家民9 居
3、客 家 之 流
(1)今天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地区最广的民系之一, 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系之一。
悠悠古韵※客家民3 居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 ,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 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
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 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 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 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 ”,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
1、历史层面:移民大迁徙(西晋 永嘉之乱) 2、经济层面:小盆地农耕经济 3、政治层面:政府政令 4、文化层面:儒家思想 5、建筑层面:中原建筑风格的潜移默化 6、自然方面: 多山密林地区,交通闭塞
悠悠古韵※客家1民6 居
历史典故: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指(西)晋朝怀帝统治时期中原地区 发生的战乱。
这时期国内主要矛盾从汉族统治阶级内部转化为 汉族统治阶级与割据的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 盾。从晋怀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 由于晋朝国内没有武备、从永嘉三年起连续遭受旱 灾、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 因素影响,使内迁割据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团占领洛 阳,晋怀帝被匈奴军队俘虏,并且在次年遇害,史 称:“永嘉之乱”。
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建筑、饮食等方面。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加上长期居住在丘陵地环境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而客家人也被称为是“丘陵上的民族”。
而客家文化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客家学是当今世界的一门显学。
耕读传家(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
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是客家文化的特点。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客家人的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三种文化特质的外化。
客家文化主要元素有:客家民居文化(围屋)、客家艺术文化(山歌等)、客家服饰文化、客家饮食文化、客家语言等。
山歌的客家元素、语言的客家元素、历史的客家元素、饮食的客家元素、居住的客家元素、营生方式的客家元素、婚丧喜庆的客家元素、宗教信仰的客家元素、保守文化的特殊族性客家元素等等……客家文化中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世界,文献典籍、艺术珍品、规章建设、器物营造等文化符号上无不闪耀着客家“和文化”的光芒。
文化是抽象的,但文化符号是具体的,文化一切表现莫不以符号为手段。
客家文化符号是经过时间洗涤后积淀下来的的精华,体现着客家民系的文化特色,记录着客家人的发展历史,透露了他们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传递着他们的生存经验和理想,以及留给后人能提升精神完善自身的信息。
文化符号在城市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都能渗透和鲜明呈现出来。
以族谱为主要文献形式记载了客家民系繁衍生息和谐的历史。
客家人特别重视记载本族血脉世系的宗族族谱,是各民系中最为突出的。
客家族谱是客家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姓氏血缘亲族的总徽记,是联结海内外客家裔孙的文本纽带。
以客家方言、山歌等艺术形式承载了客家和美文化的内容。
描写客家古建筑的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客家古建筑的句子唯美(篇一)1. 翠竹掩映,青瓦古屋静静伫立,宛如时光的见证者。
2. 曲径通幽,红墙黛瓦映衬出一片古朴的气息。
3. 山水环绕,仿佛承载了历史的温暖和记忆的沉淀。
4. 欣赏古建筑,仿佛漫步在古老的画卷之中,感受历史的变迁。
5. 斑驳的砖瓦,透露着岁月的雕琢和岁月的痕迹。
6. 千年古镇里的古建筑,嵌入了岁月的痕迹和人文的厚重。
7. 硕大的红木斗拱,彰显了古建筑的庄严与华美。
8. 红墙黛瓦,古建筑的标志之一,散发出一种宁静和庄重的气质。
9. 古建筑的木雕细腻精美,彰显了工艺和文化的融合。
10. 古井清泉,古建筑中的灵动之处,流传着一份神秘与深邃。
11. 雄伟的古建筑,仿佛迎接来访者的探寻和赞美。
12. 远远望去,古建筑如山峦般层叠,镶嵌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13. 结构精巧的檐角,描绘出古建筑的细腻和精湛的建筑技艺。
14. 独特的园林造景,与古建筑相得益彰,共同打造出一片天地。
15. 古建筑的屋檐下,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寄托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16. 彩绘的门窗,细致入微的色彩和纹饰,在阳光下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17. 南方的古建筑,一派农村生活的质朴和温馨,让人怀念古时岁月。
18. 古建筑内的庭院,静谧的环境让人沉浸在古代生活的氛围中。
19. 瓦当上的浮雕,以逼真的形象展现了当时人文与艺术的结晶。
20. 刻有诗词的匾额,透露出文人雅士的风雅和思想深度。
21. 石雕门框,栩栩如生的动植物纹饰,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22. 古建筑的楼阁,挑高的天花板和精美的装饰,体现了宫廷建筑的豪华和尊贵。
23. 古建筑中的琉璃瓦,五光十色的色彩和光泽,犹如艺术品一般令人赏心悦目。
24. 雕梁画栋,每一处细节都展示了古建筑的精妙和独特之处。
25. 几层楼阁相连,层层叠叠,给人以宏伟壮观之感。
26. 翠绿的园林环抱着古建筑,为其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27. 古建筑内的院落,阳光透过窗棂洒下,与红砖黄土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古韵
中华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有着一道韵味流
长的文化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内涵丰蕴,形式多样,是岭南文化中
的具有影响力的一支。
客家山歌、客家建筑、客
家美食等等是客家文化底蕴的或物质、或非物质
表现,而身为纯客家乡镇的樟城,正如其名声一般,充满了客家的气息。
客家山歌
樟城的客家山歌又一度被人民重视起来,客家
山歌合唱团、客家山歌演唱赛等等活动搞的红红
火火。
客家山歌虽然大多是民间唱调,但真正的客家
山歌也是很讲究的。
客家山歌要把无形无影的思想情感化为具体可见、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常常运用各种形象生
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双关起兴、重叠、直叙、对比、排比、对偶、顶真、夸张、拆字等
十一种。
要是能把客家山歌摸得一清二楚,唱起
来也能风生水起呢!客家山歌可唱出了客家人朴素、亲善而刚直的特征!而且樟城现在正提倡把
现代元素融入到客家山歌的韵律中去,体现了客家山歌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的特色。
客家建筑
在樟城,虽然林立起了许多现代的高楼大厦,却还保留着一些以往的客家建筑,而那屋顶上层层叠叠的瓦片真是客家民楼最显眼的地方,厚实的混泥墙在日光下泛着雄黄的色泽,一如客家人民从祖辈以来就辛勤耕耘的土地,守护着樟城这一方水土和人民。
谈到客家建筑的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樟城自主开发的观音山森林公园,名声不错,而里面的建筑大多保留着佛学特色,在公园门口,就是醒目的飞檐、青瓦搭成的建筑,气韵非常。
而观音山森林公园发展的旅游业,也带动了樟城的欣欣向荣。
时至今日,樟城观音山旅游节已举行了多届,为此樟城还获得小香港的殊荣。
客家节日
客家民间节日有很多,而且相邻两个村庄之间都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节作文日。
但按节日的形成来说,大约有三种。
一是汉族民间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五月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夕等。
二是与二十四节时有关的节日,如春分、清
明、立秋、冬至等。
三是与宗教有关的节日,如观音生日、观音出行、祖师下山等。
对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的男性来说,难忘的节日一定有不少,大多数人都会把十五岁的冬至节日记得一清二楚。
客家风俗,男孩子到了十五就开始走向成人了,叫做出花园。
到了这个节日,再穷的家庭也要杀一只鸡让这个小男子汉独享,据说这样才有补。
我清楚地记得几年前,当我十五岁时,独享整只鸡的情形。
那时,母亲还专门去买了两个当时最流行的补药:卫生圆配在鸡汁里。
十五岁的冬至节,是客家男孩儿成为男子汉的节日,每个男人都由此走向成熟。
客家美食
如今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不难发现客家菜的身影,即便在海外不少中餐馆里,红焖肉、清水鲩丸、酿豆腐、盐焗鸡等客家菜也颇受青睐樟城有不少客家餐馆,许多香港人都会经常来品尝那客家美食鲜美的滋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樟城客家美食物美价廉。
客家人在历尽艰难险阻后,成片聚居于粤东山区。
由于中原地区和粤东山区都属内陆腹地,因此樟城客家菜和梅州等客乡一样,用以入馔的副食品多是家养禽畜和
山间野味,海产品较少,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日积月累,客家菜
慢慢地自成一家。
在我的记忆里,逢年过节,家里就会酿豆腐,
做盐焗鸡、红烧肉等等客家菜肴,小小的我在一
旁看着就像看着鱼儿的小猫咪,差点流口水了,
哈哈。
客家文化是丰富的,体现在许许多多的方面和
细节上,一一道来可要不短的时间呢,如果你想
多了解樟城的客家文化和魅力,就请到樟城来做
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