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精选)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精选)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精选)

2019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地理》真题及答案(精选)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一)

下图为世界著名旅游景点的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

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景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

位于发展中国家的景点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

张先生前往太平洋的某小岛旅游,手表时间仍显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3~4题。3

当小岛地方时为中午12点时,手表显示时间为6时40分,该地经度是()。

A、160°E

B、160°W

C、40°E

D、80°W

4

该地所在的时区是()。

A、东十一区

B、东三区

C、西十一区

D、西五区

5、缺

6、缺

(三)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形势图,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图示时刻,下列各省份中最有可能出现大风降雨天气的是()。

A、吉林省

B、陕西省

C、青海省

D、江苏省

8、图示时刻,甲地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四)

北京时间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回答9~10题。

9

关于此次地震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欧板块挤压印度板块

B、印度板块抬升隆起

C、印度板块挤压亚欧板块

D、亚欧板块俯冲消亡

10

为迅速获取地震灾情,首先应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五)

读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图,完成11~12题。

11

该河流所处的地区可能是()。

A、华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12

关于该河流流量变化与其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流量变化与气温紧密相关

B、甲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大气降水多

C、乙处流量变化与蒸发紧密相关

D、乙处流量大的主要原因是冰雪融水多

(六)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下图中甲为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水系图;乙为纳板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

关于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

B、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

C、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D、河流短小急促,水能丰富

14

关于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封山育林,禁止开发

B、开垦耕地,建设橡胶林

C、综合规划,发展特色旅游

D、利用水能,大量建设水电站

15、缺

16

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两侧的谷底部分是()。

A、河床

B、河漫滩

C、冲积扇

D、河流阶地

(七)

城市中就业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带被称为“就业走廊”。下图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

图中“就业走廊”的区位优势是()。

A、人口密集

B、商业集中

C、地价较高

D、环境优美

18

关于该城市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空间结构大致呈扇形模式

B、东北方向为全市的中心商务区

C、东南方向居住与就业功能匹配较好

D、高级住宅区适宜布局在就业集中区

19

下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中,位于山西省的是()。

A、大足石刻

B、云冈石窟

C、武夷山

D、殷墟

(八)

国际货运业是国际商品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国际货运网点分布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

下列地区中港口最密集的是()。

A、欧洲西海岸

B、北美西海岸

C、非洲地中海沿岸

D、南美西海岸

21、缺

(九)

我国某品牌智能手机通过国际市场采购所有零配件,首创了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该手机的最新产品无论是外观款式还是硬件配置均改变了传统设计思路。据此完成22~23题。

22

关于该品牌手机产销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采购零部件,提高了生产成本

B、发烧友参与开发,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C、零部件厂家之间,具有投人与产出关系

D、手机零部件生产,体现了工业分散

23

该品牌手机与其前几代产品差别大的原因主要是()。

①市场需求变化

②创新能力提升

③劳动力成本下降

④屏幕成本下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十)

下图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

24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A、大规模机械化,建商品粮基地

B、大量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

D、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比例

25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主要是()。

A、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工业原料供应基地

B、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C、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产品供应基地

D、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共24分

26

简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设计思路”中“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和“乡土地理”的内容。(10分)

27

(1)根据下图给出的信息,补绘黄河干流示意图,注明中下游附近的省会城市。(6分)(2)简要说明运用“黄河干流示意图”指导学生学习黄河概况的教学意义。(8分)

三、材料分析题。出题共3小题,第28题16分,第29题16分,第30题20分,共52分(十一)

材料一赛里木湖(湖面海拔2071.9米)和艾比湖(湖面海拔189米),均位于新疆西北部。赛里木湖的盐度低于艾比湖。高白鲑鱼原产于俄罗斯50°N以北盐度较低的河湖,1998年开始投放于赛里木湖,近几十年来,艾比湖湖面萎缩,流域耕地急剧增加,植被破坏严重。沙泉子一带铁路线路常被风沙掩埋,严重威胁列车运行安全。

材料二下图是赛里木湖、艾比湖区域示意图。

28

问题:

(1)从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将高白鲑鱼投放到赛里木湖而没有投放到艾比湖的原因。(6分)

(2)说明沙泉子一带列车运行安全受到威胁的地理原因。(10分)

(十二)

材料:

下面是朱老师“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一课中的教学片段:

教师展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单。

学生基本完成后,教师把答案展示在PPT上,要求学生纠错。

29

问题:

(1)简述运用该学习任务单的地理教学价值。(8分)

(2)结合材料,说明该教师在运用学习任务单教学时,还可以有哪些改进?(8分)

(十三)

材料:

下面是刘老师“南极地区”一课中的教学片段:多媒体展示教学样图“科学家在南极洲”……

师:科学家们认为,南极地区……

众生:经线呈射线,纬线呈圆形,中心点为南极点。

师:这样的地理位置会出现极昼的现象,……那么他的脸分别面向哪个方向?

众生:(讨论,小结)向北。

师: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人们在那儿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我们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来观赏一下南极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播放南极风光片)。

师:看了风光片,你们感到南极地区气候怎么样。

众生:那里很冷,风很大,有很厚的冰层,气候恶劣……

师:很好,南极的气候的确很恶劣一酷寒、干旱、烈风。

生甲: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科学家们去南极地区做什么?

生乙:南极地区有很多冰,我们能很好利用吗?

生丙:南极地区有这么多冰,为什么我们还说干早呢?

师:好极了,你们知道南极地区了有很多冰,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吗?加上同学们刚才

提出的三个问题,共有四个。下面全班分成四组,各选一个问题,通过网络来搜集资料寻找答案。然后,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30

问题:

(1)结合材料,归纳该教学片段中教师教学行为所体现的地理教学功能。(8分)

(2)认识南极洲的环境地理特征,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请提出3个问题)(6分)

(3)若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教师应注意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6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24分

(十四)

阅读关于“美洲”的图文资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内容中“认识大洲”的标准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美洲”中“新大陆”的部分内容。

31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根据设计的教目标和教材的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由)。(15分)

答案解析

1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温和湿润,降水较多,屋顶较陡,图④为英国伦敦大本钟。D项正确。A项:图①为印度的泰姬陵,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图②为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图③为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

印度和埃及为发展中国家,故①②符合。A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3

北京时间即为120°E的地方时,120°E时间为6时40分时,该地地方时为12点,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4min/1°”原则,则该地比北京早5小时20分钟,经度为160°W,B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4

该地所在时区为160°W/15°=10……10,余数大于7.5,商加1即为该地所在时区数。C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5、缺。

6、缺。

7

在等压线图中,气旋中心、低压槽、冷锋后及暖锋前为主要雨区,等压线密集处风力较大,吉林省位于气旋中心,且等压线密集,可能出现大风降雨天气。A项正确。

B项:陕西省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等压线稀疏,无大风。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青海省受高压影响,天气晴朗,等压线稀疏,无大风。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江苏省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等压线密集,有大风。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8

风从高压吹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考虑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甲地风向为西北风,D 项正确,ABC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9

尼泊尔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板块挤压亚欧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易发生地震。C项正确,A项错误。

B、D两项:应是印度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方,亚欧板块被动抬升。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10

获取地震灾情需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信息,遥感技术主要用于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C项正确。

A项: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1

华南、西南、华北的河流补给为大气降水,因而在夏季有一次汛期。东北的河流补给类型为

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因而在春季和夏季这两个季节都有汛期。图示河流在春季和夏季有汛期,因而其所处的地区可能是东北。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2

甲处为春汛,积雪融化受气温影响最大。A项正确,B项排除。

C项:乙处为夏汛,主要补给形式为大气降水,蒸发对流量影响较小。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东北地区夏季无冰雪。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山地较多,河流短小急促,水能丰富。D项正确。

A项:该保护区地形以山地为主。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河流上游支流多,地势高,分析纳板河干流流向可知,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结合乙图可知,该地最冷月均温高于15℃,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4

纳板河流域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密布,植被茂盛,为获得一定经济效益,可综合规划,发展特色旅游。C项正确。

A项:“封山育林,禁止开发”措施不利于该地经济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且建设橡胶林会破坏该地自然环境。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该地水能丰富,但大量建设水电站会破坏自然环境。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5、缺。

16

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是在洪水时被淹没,在枯水时出露的滩地,也即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B项正确。

A项:河床是河流平时或洪水季节占据和通过的地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河流阶地为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7

“就业走廊”(商业区)在该城市中位于市中心,其区位优势为交通通达度高,商业活动集中。B项正确。

A项:由图示可知,“就业走廊”没有位于人口密集的住宅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商业区地价较高,不是其区位优势。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市中心商业活动集中,就业人口密集,人流量较大,环境不是非常优美。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8

住宅区分布在商业区外围,呈现出典型的扇形模式。A项正确。

B项:全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市中心。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东北方向居住与就业功能匹配较好,东南方向主要为居住功能,没有体现就业功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高级住宅区一般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而就业集中区人口较多,环境较差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9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B项正确。

A项: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和江西省交界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0

图中欧洲西海岸港口最密集。A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21、缺。

22

该品牌手机通过国际市场采购所有零部件,各个零部件生产比较分散,体现了工业分散。D 项正确。

A项:从全球采购零部件,未建设生产工厂,降低了生产成本。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发烧友参与开发,无须聘请更多工程师,降低了劳动力成本。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零部件厂家之间,无投入与产出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3

该品牌手机让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提升了创新能力。手机产品更新换代快,旧版本产品无法跟上市场需求。A项正确。

C项:③劳动力成本与产品更新换代无较大关联。与题干不符,排除。

B、D两项:④屏幕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成本未下降。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4

农牧交错带是东部的生态屏障,同时涵养河川水源,生态脆弱,因此保护大于开发,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退耕还林还草,发展舍饲养殖。C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25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功能为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及西部草原牧区的水源涵养带;生产功能为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料,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牧产品。C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2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1)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

(2)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式实践活动。

27

(1)黄河干流示意图

(2)教学意义

①运用黄河干流示意图,清晰明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课堂效果。

②运用示意图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化抽象为具象。

③运用示意图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地理思维发展。

④板图可增加课堂的美感,树立教师的威信。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画,熟练的绘画技巧和扎实的基本功使讲台变成一个教师展现自己才华的舞台。

28

(1)高白鲑鱼适应盐度低、气温较低的水环境,赛里木湖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少,盐度较低,离城镇较远,受到污染小。艾比湖地势较低,周边为沙漠,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周边城镇较多,用水量大,盐度高,不适合高白鲑鱼生存。

(2)沙泉子附近沙多、风大,艾比湖湖面萎缩,周边植被破坏严重,湖底底部裸露,增加沙源;耕地面积增大,加重土地沙化,增加沙源;临近冬季风风源地,冬季的大风将沙源地的沙子吹到铁轨处,掩埋铁轨,从而威胁列车运行安全。

29

(1)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学习任务单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具有方向指引、方法指导、资源提供等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通过使用学习任务单,转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方式,使学生通过主动获取知识探索地理科学的奥秘,体会地理学习的快乐。

③能够很好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学生学习任务单的反馈,可以发现学生的短板,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课堂知识。

④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习单的内容指向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学习单的内容进行思考,可以高效地学习重难点内容,节约上课的时间。

(2)①应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习任务单中既要有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也要有让学生合作完成的任务,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在合作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想法。

②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总结。教师应重点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且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课堂的有效性。

③应在任务单中提供跟生活有关的案例,从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例如,思考“冬季从哈尔滨到海南旅游,服装会发生什么变化”,可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0

(1)①总结、点拨功能。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后,及时进行了点拨、总结,即“酷寒、干旱、烈风”,使知识点更加完善、准确地呈现出来。

②组织、引导功能。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南极自然风光视频,并提问学生对南极气候的感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南极的气候特征。教师在学生回答南极地区有很多冰后,引导学生思考南极地区的其他资源有哪些,同时以学生的问题作为讨论题目,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体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组织、引导功能。

③激励功能。

教师通过对每位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做出及时、积极的评价,如“很好”“好极了”,极大地激励了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问题一:如何描述南极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问题二:南极洲的地形具有怎样的特征?

问题三:南极洲气候酷寒、干燥、烈风的原因是什么?

(3)①要注意引导提出议题。教师应向学生提供资料,并向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讨论

问题。

②要注意引导讨论内容。学生在分组讨论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适时引导学生,把握讨论的正确方向。

③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讨论之后,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完善结论,并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④要注意进行针对性评价。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表现和看法,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和汇报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生能运用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②学生能了解拉丁美洲的概念,掌握在居民组成、语言等方面与北美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地图,掌握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2)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视频《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哥伦布到达的不是出发前的目标——东印度群岛,他将这个大陆上的居民叫作“印第安人”,提问:他发现的是哪个大洲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进入新课《美洲——新大陆》。

【设计理由】多媒体导入能够给学生以视听冲击,激发学生对美洲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①美洲的位置和组成

【教师活动】利用PPT展示《美洲国家和地区分布图》。提问:美洲有哪些你们比较熟悉的国家和地区?主要的岛屿和海峡有哪些?

【学生活动】根据生活经验畅言。

【教师活动】展示巴拿马运河的阅读材料。提问:巴拿马运河有何地位?

【学生活动】既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又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阅读《美洲国家和地区分布图》。思考:如何描述南、北美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半球位置?

【学生活动】以地理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思考,之后汇报成果。

【教师总结】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面与南美洲相连,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南美洲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设计理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提升合作交流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②北美地区与拉丁美洲

【教师活动】美洲按照语言和居民的不同,在政治地理学上又可分为北美地区和拉丁美洲。提问:阅读教材,思考“拉丁美洲”指的是哪里?

【学生活动】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教师活动】播放《北美殖民历史》和《拉丁美洲历史》视频片段。提问: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主要语言和居民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快速回答问题。

【师生总结】北美地区主要说英语,加拿大部分居民说法语,居民主要为白种人;拉丁美洲主要通用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居民主要为混血人种。

【设计理由】通过观看视频,在学习北美地区与拉丁美洲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全球意识。环节三:巩固提高

组织“美洲小导游”活动,鼓励学生任选美洲的某个国家上台介绍。

【设计理由】有趣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有效调节课堂节奏。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结合板书共同回忆美洲的位置与组成、北美地区与拉丁美洲相关知识。

作业:预习教材“美洲——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设计理由】师生共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形成知识网络,巩固所学内容。预习作业可为学好下节课内容做准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