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森教授揭秘中医把脉原理

合集下载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

中医把脉原理(附图详细解秘)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

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我号脉,因为我们都有学过中医,有关医者名誉我不能拒绝,老师教了我比较容易理解的方面。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

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中医把脉原理

中医把脉原理

中医把脉原理
中医把脉原理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摸、观察和推断,从而得出有关身体状况的信息。

中医把脉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脉搏的节律和强度:中医把脉时要注意观察脉搏的节律和强度。

脉搏的节律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如是否有心律不齐等;脉搏的强度可以反映气血的充盈程度,如虚弱或过强等。

2. 脉搏的频率:中医认为,脉搏的频率可以反映人体的阴阳盛衰情况。

比如,脉搏偏快表示阳气上升,脉搏偏慢表示阳气下降。

3. 脉搏的形态:中医把脉时还要观察脉搏的形态,如脉搏的宽窄、深浅等。

脉搏的形态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的功能状态,如肝脉偏弦表示肝气郁结,脾脉偏滑表示脾气虚弱等。

4. 脉搏的变化:中医把脉时要注意观察脉搏的变化情况,比如脉搏的变快或变慢、变强或变弱等。

这些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总之,中医把脉原理是通过触摸、观察和推断脉搏的节律、强度、频率、形态和变化,来判断人体的阴阳盛衰情况,进而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这一方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号脉原理

中医号脉原理

中医号脉原理咱中国人都知道中医号脉这事儿吧,嘿,这可真是神奇得很呢!你想想,就靠三根手指头往手腕上一搭,就能探出身体里的好多秘密,这像不像一个神奇的侦探在寻找线索呀!中医号脉可不是随便摸摸就完事儿了的。

那脉搏跳动就跟一场音乐会似的,有快有慢,有强有弱。

医生的手指就像是最敏锐的听众,能从这跳动的节奏里听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比如说,跳得快了,可能就说明身体里有啥着急上火的事儿;跳得慢了,也许就是身体在慢悠悠地休息呢。

你说这三根手指头咋就这么厉害呢?其实啊,这就好比咱走路,走得稳不稳、快不快,能反映出咱身体是不是有力气,心情是不是舒畅。

脉搏也是一样,它是身体内部状况的一种外在表现。

中医们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准确地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

咱可以打个比方,身体就像一个大机器,脉搏就是这个机器运转的声音。

号脉的医生就是那个能听懂机器声音的专家,从这声音里能判断出机器哪里出了问题。

这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而且哦,号脉还不是孤立的,它要结合其他的诊断方法,像看舌头啊,问症状啊,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身体的情况。

这就好像拼图一样,每一块都很重要,拼在一起才能看到完整的画面。

你说中医号脉是不是很有意思?不用那些复杂的仪器,就靠这简单的手指触摸,就能知道身体的秘密。

这可真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咱得好好珍惜,让它继续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中医号脉虽然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学问可深着呢!医生们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功夫,得下苦功夫才行呢。

有时候我就在想,这中医号脉是不是就像一个魔法师的魔法棒,轻轻一挥,就能揭开身体的神秘面纱?它能让我们提前知道身体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理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这多好啊!咱可别小看了这中医号脉,它可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没有那些高科技仪器的古代,中医们就是靠着号脉等方法来治病救人的。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智慧啊!所以说啊,中医号脉真的是太神奇、太重要了!我们要相信中医的力量,相信它能给我们带来健康和希望。

为什么中医把把脉就知道是什么病?这个原理是什么?看完后明白了!

为什么中医把把脉就知道是什么病?这个原理是什么?看完后明白了!

为什么中医把把脉就知道是什么病?这个原理是什么?看完后明白了!

把脉摸的是什么? 传统的把脉一般摸的是桡动脉,主要是因为腕关节这个地方动脉位置表浅,检查非常方便。血液从心脏发出,到达桡动脉,途径的距离相对较短,受到的干扰相对少,更能准确地反映心脏的状况。 事实上,全身任何一处能触摸到动脉搏动的地方,对于诊断疾病都是有一定意义的。也有一些医生会去同时摸双侧桡动脉、颈动脉、足背动脉、甚至其它一些特殊的部位的动脉,这都不奇怪。 把脉能获取什么信息? 1 脉率 脉率也就是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大多数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相同的。中医不会听诊心脏,通过脉搏来数心律是最常规的操作。 2 节律 脉搏的节律可反映心脏的节律。如果患者有心律不齐,脉律也不整齐。比如各种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通过把脉就能直接发现。 如果患者有心房颤动,则脉搏忽强忽弱,节律完全没有规律,有经验的医生一摸就能直接下诊断了。 3 血管的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 脉搏的紧张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关。通过两个手指交替按压来阻断血流,可以大致估计血压的高低。如果血流阻断以后触摸到的动脉硬而缺乏弹性,像条索一样,则可能是有动脉硬化的表现。 4 强弱 脉搏的强弱与心搏出量、脉压和外周血管阻力相关。 比如发热、甲亢的病人,心脏输出量增大,脉搏增强且振幅大;心衰、主动脉瓣狭窄、休克等状态下的病人,脉搏减弱而振幅小。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以上这些信息综合起来,再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当前发病状况等其它情况综合分析,初步诊断某些疾病还是有可能的。 脉搏检查的优势和劣势 脉搏检查的固有优势就是方便、廉价、快速。 以我们急诊科为例,送来的急诊病人,通过初步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摸一下脉搏,几秒钟之内就能迅速判断患者病情是否危重,是否需要优先处理。 普通门诊医生接诊病人的时候,经常也会检查桡动脉。对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能够迅速识别。 对足背动脉进行检查,可发现下肢血管病变(粥样硬化、闭塞等)。 脉搏检查的缺点同样也很明显。那就是很粗糙,不够精确。 我们现在有了听诊器、血压计、心电图、彩超、CT等越来越先进的诊断设备,除非在一些特殊场合,否则脉搏检查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就算是中医医院也需要依靠先进设备。 脉搏检查仍然应该是医生的基本功。 离开了先进的诊疗设备,西医医生也同样是会看病的。从检查脉搏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所有的诊断都是可以依靠解剖学、生理学、物理学等原理来支撑的。 《诊断学》教材中对人体所有部位的体检方法都做了详细介绍。人体全套的体格检查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而脉搏检查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中医对诊脉的原理可能会另有解释,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逃不出上面所说的这些范围。

中医把脉的原理

中医把脉的原理

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中医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透过手指触摸病人的脉搏,通过脉搏的形态、速度、力度、长度等方面来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和病情。

这是中医独有的诊断方法,也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临床技能之一。

中医把脉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细致观察病人的面色、眼神、舌苔、呼吸、声音,以及病人举止、表情等细节。

病人的面色可以反映出病人的气血状况,特别是面色苍白、气色不佳、唇色发绀等现象都是很容易引起注意的。

病人的舌苔可以揭示出病人体内的体液分布以及病理变化,而呼吸与声音也可以反映出病人的肺部情况。

细致的观察可以为中医把脉提供一些基础判断的依据,有助于中医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人的病情。

第二步:寻找脉搏,确定位置及力度。

寻找脉搏时,中医医生应该找到病人手腕部位。

经典的说法是“寸关”,即在手腕的掌面隆起处,中医医生可以揿压一下。

中医医生还应该注意到每一次揿压时脉搏的力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脉搏的力度可以反映出血管的张力状况和血压情况。

第三步:判断脉搏的速度和长度。

脉搏的速度和长度是中医把脉时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果脉搏很快或者很长,就可能存在病理变化或者身体失调的情况。

脉搏的速度捕捉可以通过中医八脉的划分来进行判断,比如肝经脉、心经脉等等。

而脉搏的长度的捕捉,则是需要更加细致的触感去体会,但这是中医医生应该具备的技能。

第四步:根据不同脉象进行辨识。

脉搏的形态和力度不同,决定了其脉象的不同,这一点就像是中医把脉的指南针。

中医医生需要根据脉象的不同作出不同的诊断和疏导措施,比如弦脉、缓脉、涩脉、散脉等等。

总之,中医把脉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诊断方式,其原理也是非常严密的。

中医医生通过细致观察、寻找脉搏、判断脉搏速度和长度以及根据不同脉象进行辨识,来判断病人的脏腑功能和病情,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

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

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中医在手腕上按一会就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其中的原理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医“把脉”的奥秘!在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两个问题:把脉的正确姿势以及手指所按的位置代表的意义。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为什么要把两只手呢?中医认为,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命门)”,所以中医把脉要两只手都把。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分析脉象啦!中医将脉分为二、三十种,普通人没必要都了解,这里只介绍几种常见的脉象:浮沉、力度、粗细、快慢、停跳。

一、浮沉浮沉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把手轻轻地放到脉上,只稍稍用力,就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浮。

要是一直摸不着,不断加力,几乎已经按到骨头了,才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沉。

如果不用力摸不着,稍加点力往里按,但又不至于按到底,这个就叫不沉不浮,也可以根据用力大小的情况称之为偏沉(用力较多)偏浮(用力较少),统称为中。

另一种就是把脉的时候,只明显感到了寸部的脉动,而关、尺部远没那么明显,这也叫浮;如此类推,寸关不明显而尺明显,也叫沉;寸尺不明显而关明显,也叫中。

为什么脉会有浮沉之别呢?一般来说,人体的保护机能与外邪作斗争,首先想从“表”解决问题,津液气血都集合到这里打仗来了,所以这里气血充足,脉就现浮象;当在这里不能解决问题,邪向里挺进,正气往里退,气血津液又集中到中部(半表半里)了,脉就现中象;邪气再胜再往里进,正气再战败往里退,全退到里面来了,在这里积蓄力量跟病邪作殊死决战,脉就现沉象。

简而言之,正气(津血、气血)在哪集结,就会在脉的相应部位有所反映,守住这一条,观脉就不难了。

中医把脉的原理简介

中医把脉的原理简介

中医把脉的原理简介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祖祖辈辈凭借自己的努力,发明了一整套的看病方法。

中医看病讲究的是“望、闻、问、切”,把脉的文化更是十分的伟大,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说一说这把脉的原理。

脉的简介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脉的学问1.中医学名词。

手指感到的脉动征象。

有浮、沉、迟、数(shuò)等二十多种。

人有疾病,脉象常发生相应的变化和反映,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依据之一。

2.脉动应指 (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

3.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

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4.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

5.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

6.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7.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中医学文化的精髓只用这几句话是不能够说明的。

在这呢,我只是讲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其它的还需要大家去钻研琢磨。

我们的祖先费尽心血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将他们发扬光大,世世流传。

把脉看男女的原理

把脉看男女的原理

把脉看男女的原理
把脉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男女体质有所不同,因此把脉也可以用来区分男女。

本文将介绍把脉看男女的原理。

把脉是通过触摸人体脉搏来判断人体的阴阳五行,进而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男女的体质有所不同,男性偏阳,女性偏阴。

因此,在把脉过程中,医生会注意观察脉搏的特征,从而判断患者的性别。

男女的脉搏在强弱、频率和节律上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男性的脉搏比较有力,而女性的脉搏则相对柔和。

此外,男性的脉搏频率较快,女性的脉搏频率较慢。

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把脉来观察和判断。

根据中医理论,男女的脉搏还可以反映出身体的阴阳平衡情况。

男性的脉搏偏阳,女性的脉搏偏阴。

阳气旺盛的男性脉搏通畅有力,而阴气旺盛的女性脉搏柔和平缓。

通过观察脉搏的阴阳特征,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性别。

除了脉搏的特征,中医诊断还会结合其他症状来判断患者的性别。

比如,男性常常会出现阳痿、早泄等男性特有的症状;而女性则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女性特有的症状。

医生会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症状来判断患者的性别。

需要注意的是,把脉看男女的原理虽然在中医实践中有一定的准确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因此,仅凭把脉来判断男女并不是十分可靠的方法,还需要结合其他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把脉看男女的原理是通过观察脉搏的特征、脉搏的阴阳平衡情况以及其他症状等来进行判断。

虽然把脉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诊断方法,但在现代医学中,仍然需要结合其他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对患者的性别进行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玉森教授揭秘中医把脉原理
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我号脉,因为我们都有学
过中医,有关医者名誉我不能拒绝,老师教了我比较容易理解的方面。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
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从这个角度入手比 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 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
有心悸 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 太弱 也不行 大多有胃
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 太弱 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
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 太弱为肺虚 一般有咳嗽现象 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 太弱为脾弱 有便溏 腹痛一类 太强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
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

脉理兮,用心细,三法四中要熟记。人脉难,需勤理,察形辨象非容易,
浮沉迟数力为中,扩充各脉真消息,此理需明未诊前,免之新医,吃脉记,经为
一贯用心机,指下回声诊妙记。

浮脉:轻寻有、按无有,浮脉漂然肉上游,水帆木浮未定向,浮脉中间仔细
究,有力恶风见表实,无神无力指虚浮,浮脉里有七瓣(浮紧、浮缓、浮滑、浮
数、、浮迟、浮虚、浮洪),其中理性要经验。
洪脉:洪脉满指波涛似,来时力状去自然。脉洪阳盛虽夏旺,非是火盛治灾
凡。

实脉:实毕毕更属长,举按充实力最强,新病逢时是火盛,久病逢时或气痛。
长脉:长脉直过本位前,迢迢自弱类长杆,心肾身强气本状,实脉相联似剑
长。
短脉:短脉象形似龟,藏头露尾脉中筋,寸尺可凭关不诊,涩微动结似相随,
主病逢之为难治,概似真元气多亏。

芤脉:两边实中间空,芤形脉似软如葱,寸阳见芤血上溢,芤现迟脉下流红,
芤形浮细须轻诊,睡眠浮脉像得诊,气血伤耗精神损,自汗阳虚骨蒸深。

散脉:散脉形浮无沉候,如寻至数拘不定,满指散乱似扬先,按之分散难归
整,产是生早胎为堕,久病脉散必丧命。

沉脉:沉脉壮重迎指,如石投水往下沉,按之无力真元弱,有力为痛滞气侵,中
寒其脉均沉类,沉紧、沉滑、沉弦、沉细、沉数、沉迟、沉微,数头机关勿误人。
微脉:细微小至如弦,沉而极细最不断,春夏少年均不宜,春冬老弱确为善。
伏脉:沉之深,伏脉游,下指推筋靠骨求,真气不行症痞结,脉丧泻之不出
头。

弱脉:沉细软绵似弱脉,轻寻无板重采知,元气耗损精血虚,少年可虑白头
矣。

虚脉:虚脉举指迟大软,按之无力又空洞,精神气血都伤损,病因虚法,汗
多中。
牢脉:沉而伏力很强,牢形实大{MOD}长,劳伤微疾真精损,气喘腹疝,七
情伤。

革脉:革脉肢体自浮急,象诊真似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血虚或“梦
遗”。

迟脉:寻肉内至来三,来往极慢微迟脉,浮迟表寒是表证,沉迟里冷必定见。
缓、结、代、涩居迟类,不究详细莫轻谈。

缓脉:缓四至通不偏,和风杨柳袅自然,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间,
缓迟气血皆伤损,和缓从容为气安。
结脉:缓一指复又来,结脉肢体记在怀,悲虑积中成郁结,五芤交攻为痞灾。
(五芤:气、血、痰、饮、食)

代脉:缓之不能随手知,良久方来是代脉,代是气衰凶且甚,妊娠奉同生机
存。

涩脉:脉道涩难疏通,细迟短散何成形,来往湿滞似刮竹,病蚕食叶慢又难,

思虚交愁里积久,不但损血又伤精。
数脉:来往速数脉形,一息六至仔细凭,数脉属阳热可知,只把虚实火来医,
实要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急、紧、弦、滑、动、促都从数脉安排定。

疾脉:快过数者脉名疾,载阳又可阳凶升。
紧脉:数又弦疾和成紧,举如转索切绳形。浮紧表寒身体痛,沉紧逢见腹疼
痛。

弦脉:举迎手按不转,弦长端直若丝弦,受病轻重如何认,指在弦上软硬看。
滑脉:滑脉如珠滚滚来,往来流利却还前,停食痰气胸中瘀,妇女滑缓定是
胎。

动脉:动脉摇摇数在关,没头没尾豆形圈,动主惊悸心空虚,汗出发热阴阳
参。
促脉:数又止促脉乎,进必无生退可生,促脉三焦火焱盛,原因有五细推求。血、
气、痰、食、饮停留一种治病由。

濡脉:浮取极不力,按之随手又空空,主病血虚阳虚症,汗多夜间骨热蒸。
凭脉验证如明镜,学者用心都精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