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疗学之脉诊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脉诊PPT课件

中医脉诊PPT课件
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迟而无力为里虚. 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
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故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的 虚证。
生理变异:肥人脉偏沉,冬季脉偏沉.
(三)、迟脉 脉象: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 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主要是阳气虚损,无力鼓运 生理变异:长期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脉迟而和缓;
常人入睡,脉亦见迟。
(四)、数脉 脉象:脉来急促,一息五到六至(不及七至)。脉率
较正常为快。 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迟而无力为虚热
多因邪热鼓动,使经气偏盛,血随气行,血流加速
生理变异:情绪激动、各种运动、婴幼儿等均可见数 脉。
(五)、虚脉
脉象: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脉搏搏 动力量减弱,为脉紧张度减弱,脉管充盈度不足。
生理变异:洪为夏令之平脉。(阳气亢盛,气血向外。)
(八)、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应指明显。 脉道狭小,应指起落明显。 主病:气血两虚,湿病。 脉理:营血亏虚,脉道不充,或气虚运血无力,脉
道充盈度减小,则脉细小无力。湿邪阻遏脉道,气血运 行不利,脉亦细小而缓。
(九)、滑脉 脉象:往来流利,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圆珠流畅的由
(十二)、结脉 脉象: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脉率迟缓,脉律不齐。 主病:阴盛气结,痰滞血瘀。亦见于气血虚衰。
5、方法 选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
手指指端平齐,手指略成弓形倾斜,与受诊 者体表约呈45度左右,使手指紧贴脉搏 诊脉时三指不宜平按或垂直 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
6、运指
医生用指候脉有举、按、寻的不同
举发:轻按脉搏,又叫浮取。
按法:重按至筋骨,又叫沉取。用力适中,按至肌 肉,叫中取。

中医脉诊课件

中医脉诊课件
下至跟踝。左脉候左,
右脉候右。病随所在,不病者否。浮为心肺,沉为肾肝。
脾胃中州,浮沉之间。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 浮涩而短。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 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春弦夏洪, 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太过实强,病生于外。 不及虚微,病生于内。春得秋脉,死在金日。五脏准此, 推之不失。四时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阳微恶寒,阴微发热。男微虚损,女微泻血。
阳动汗出,阴动发热。为痛与惊,崩中失血。
虚寒相搏,其名为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
促、结、代三脉的主病
阳盛则促,肺痈阳毒。阴盛则结,疝瘕积郁。 代则气衰,或泄脓血,伤寒心悸,女胎三月。
公平-团结-快乐-博爱

浮脉主病
一脉一形,各有主病。数脉相兼,则见诸症。 浮脉主表,里必不足。有力风热,无力血弱。
浮迟风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
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
浮软阴虚,浮散虚剧。浮弦痰饮,浮滑痰热。
沉脉主病
沉脉主里,主寒主积。有力痰食,无力气郁。 沉迟虚寒,沉数热伏。沉紧冷痛,沉缓水畜。
沉牢痼冷,沉实热极。沉弱阴虚,沉细痹湿。
沉弦饮痛,沉滑宿食。沉伏吐利,阴毒聚积。
迟脉主病
迟脉主脏,阳气伏潜。有力为痛,无力虚寒。 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为热,无力为疮。
滑脉和涩脉主病
滑脉主痰,或伤于食。下为畜血,上为吐逆。 涩脉少血,或中寒湿。反胃结肠,自汗厥逆。
弦脉主病
弦脉主饮,病属胆肝。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浮弦支饮,沉弦悬痛。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脉之大会,息之出入。一呼一吸,四至为息。日夜一万,
三千五百。一呼一吸,脉行六寸。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中医诊断学--脉诊 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脉诊  ppt课件
中所表现
ppt课件
4
与脉象形成有关的因素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 脾胃为后天之本 肝藏血 肾藏精,精化血,为元气之根
ppt课件
5
心血 心阴
互相 制约
肺主 气朝 百脉
血充脉盈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应指 脉 象
心气 心阳
ppt课件 31
(4)数脉相类脉
疾脉
特征: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脉率比 数脉更快, 脉搏每分钟140~160次。 意义: 阳极阴竭( 外感热病之热极) 虚阳外越,元阳欲脱证。 3岁以下小儿脉搏可在一息七至以上, 为平脉,不作病论。
ppt课件 32
(5)虚脉
【脉象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三部九候均 无力。是脉管的紧张度减弱,脉管内充盈度 不足的状态。
(十一)弦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 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机理分析】弦脉"在脏应肝",多主肝胆病变。 寒热诸邪、痰饮内停、情志不遂、疼痛等, 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气敛束不伸,脉管失去柔和之 性,弹性降低,紧张度增高, 虚劳内伤,中气不足,肝木乘脾土”或肝病及肾, 阴虚阳亢。 弦脉在时应春,春季平人脉象多稍弦 生理性退化表现
脉诊定义: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特定 部位的动脉,依应指形象了解病情, 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历史渊源:公元五世纪扁鹊、《内经》 “三部九候”、《难经》“独取寸 口”、张仲景“平脉辨证”、西晋王 叔和《脉经》为现存最早脉诊专著。 学习方法:熟悉基本知识、掌握基本 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
ppt课件 1
【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亦见于邪热结聚 之实热证。 【机理分析】

中医诊断学--脉诊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脉诊ppt课件
脉 位 居 中,不 浮 不 沉; 脉 率 调 匀,不 快 不 慢; 脉 力 充 盛,不 强 不 弱; 脉 道 适 中,不 大 不 小; 脉 势 和 缓,从 容、流 利。
有神表现在:应 指 有 力 柔 和;节 律 整 齐
有根则表现在:尺 脉 有 力,沉 取 不 绝。
2023/12/16
可编辑版课件
34
2023/12/16
可编辑版课件
13
(四)寸口诊法
[含义] :
寸口——手腕部桡骨茎突内侧的 一段动脉(桡动脉),又称气口或 脉口。
寸口诊法——指单独切按桡骨 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 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 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2023/12/16
可编辑版课件
14
1.寸口部位:通常是腕后高骨内 侧为关,其前为寸,其后为尺。 寸(浮、中、沉) 关(浮、中、沉) 三部九候 尺(浮、中、沉) 此与遍诊法的三部九候同名 实异
2023/12/16
可编辑版课件
3
脉诊,其实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 最常见的手段,是望闻问切中的 “切”诊。通过这种诊断,我们可 以了解人体内部脏腑中的气血运行 情况。它是通过脉搏的运动来判断 人体内脏的情况,根据脉搏的速度、 频率、力量、血管的形态等来判断 人体的基本情况。
2023/12/16
可编辑版课件
脉诊成了某些病人衡量中医医生水平的 一架天平。
2023/12/16
可编辑版课件
2
在临床上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来 就诊后只看着医生,把手伸过来不说 话,似乎是在考验医生号脉准不准。 当你说对了其症后,他们会喜形于色 地开口大叫:“你太神啦!……”。 而当你根据其脉象判断不准时,他们 会背后说,诊断得根本不准,水平不 高。 脉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中医诊断脉诊ppt详解.

中医诊断脉诊ppt详解.
第57页,共60页。
脉诊的现代研究
第58页,共60页。
脉诊的现代研究
第59页,共60页。
脉诊的现代研究
第60页,共60页。
病理脉象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加以鉴别?
第26页,共60页。
诊妊娠脉
❖ 妇人婚后月经停止,脉来滑数冲和,兼有饮食异于平常 ,嗜酸或呕吐等现象者,才是妊娠真候。若午睡初起, 脉必滑疾有力,不可诊断为胎孕脉象。
第27页,共60页。
❖ 孕脉和病脉必须鉴别。闭经,脉多虚细涩或弦涩;积聚脉多 弦紧沉结或沉伏,而孕脉必滑。胎孕有数脉,劳损亦有数脉 ,但劳损脉之数,多兼涩;胎孕脉之数,必兼滑。
第32页,共60页。
❖ 对三岁以下的小儿,除了脉诊之外,应注意形色, 声音和诊小儿食指络脉,按胸腹头额等诊法。
第33页,共60页。
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
❖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旺盛,发育迅速 ❖ 正常小儿的平和脉象,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
小,脉搏越快 ❖ 2~3岁小儿——脉动6~7至为常脉,约每分
第46页,共60页。
脉诊的现代研究
第47页,共60页。
脉诊的现代研究
仿生柔性压力传感器
❖ 诊脉过程:人的手指指面是触觉最敏感的部位之一, 切脉是采用柔性传感器(医生的手指)通过阻尼系 统(病人的表皮及皮下组织)提取弹性管路(桡动 脉)中脉动流体(血流)的复杂动力学与流变学状 态信息。模拟人类触觉小体的柔性压力传感器,用 于实现指感下多维脉诊触觉信息的提取,较之硬性、 刚性脉波擷取系统有本质的不同,极大地提高本系 统的仿生性和可靠性。
❖ 一边采集一边自动分析和自动切分脉搏周期,计算中 医经典脉学所称之“数脉”、“迟脉”、“平脉”、 “结促代脉”的脉搏信号属性,及时反馈到人机界面 中。采集后的数据通过人机交互辅助分析,提供更多 的中医经典脉学资讯。通过对心电图、压力脉图、光 电脉图、患者基本信息的综合分析,得出“浮沉”、 “迟数”、“滑涩”、“弦紧”、“虚实”等多种脉 象信息。

中医诊断学脉诊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脉诊PPT课件

4. 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方法: 1)举、按、寻、循、推 举---手指用较轻的力取脉(浮取)。 按---手指用较重的力度取脉(沉取)。 寻---寻找,手指由轻到重,由重到轻,左右推寻,找 寻最明显的脉动部位,调节合适的指力以取脉。 循--沿脉道的轴向移动,体会脉体长短和脉势虚实。 推--以指目按脉脊,左右内外微微推动。 2)总按、单按 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总体辨别脉象。 单按---用一指诊察寸关尺寸某一部脉象。







6。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及主病. 浮脉类:---脉位表浅,轻取即得: 脉位 浮脉、洪脉、濡脉、散脉、芤脉、革脉 沉脉类:脉位较深,重按始得 沉脉、伏脉、弱脉、牢脉 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 至数 迟脉、缓脉、涩脉、结脉 数脉类:一息五至以上 数脉、疾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脉、动脉 虚脉类:应指无力 脉形 虚脉、细脉、微脉、代脉、短脉 脉势 实脉类:应指有力 实脉、滑脉、弦脉、紧脉、长脉、大脉
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 迟脉-一息不足四至-寒证 缓脉-一息四至,脉来缓怠-脾虚,湿证 涩脉-往来艰涩,迟滞不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 结脉-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阴盛气结,寒痰瘀血 数脉类:一息五至以上 数脉-一息五至以上-热证 疾脉-脉来急数,一息七八至-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促脉 - 数而时一止 , 止无定数 - 阳热亢盛 , 瘀滞 , 痰 食停滞 动脉-脉短如豆,滑数有力-痛,惊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浮脉类: 脉位表浅,轻取即得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表证 洪脉-脉来阔大,来盛去衰-热盛 濡脉-浮细而软无力-虚证,湿证 散脉-浮大无力,至数不齐-元气耗散,脏气将绝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失血,伤阴 革脉-浮而搏指,中空外坚-亡血,失精,崩漏 沉脉类:脉位较深,重按始得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里证 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始得-邪闭,厥证,痛极 弱脉-极软而沉细-气血两虚 牢脉-沉按实大弦长-阴寒内积,疝气,癥瘕

脉诊 PPT

脉诊 PPT
生理变异:六阳脉,必实而和缓,是气血旺盛 之象。
(七)、洪脉 脉象: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 滔滔满指,状若波涛汹涌。 其脉位浅显(浮),脉体宽大(大),
搏动有力(强)。 脉来汹涌盛满,去较势缓力弱。
主病:热盛,多见于阳明气分热证。
生理变异:洪为夏令之平脉。(阳气亢盛, 腠理开泄,气血向外。)
2、劳逸
剧烈活动后脉多洪数,安静休息或
入睡之后脉多迟缓,体力劳动者脉多大而有力,
脑力劳动者脉多细软。
3、饮食 多缓弱。
进食之后脉稍数而有力,饥饿时脉
4、季节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
5、昼夜 白天脉偏浮而有力,夜间偏沉而细缓。
6、地理环境
如北人脉多沉实有力(地势高
寒,空气干燥,则腠理致密),南人脉多细软偏
高者脉长,矮者脉短;瘦人脉浮,胖人脉沉;运动员脉多 缓而有力,不喜运动者脉多稍快稍弱。有六脉皆沉细而无病 者(六阴脉),亦有六脉皆洪大而无病者(六阳脉)。 4、脉位变异 斜飞脉、反关脉等。
(二)、外部影响因素
1、情志
如喜则气缓(伤心)而脉多缓,怒
则气上(伤肝)而脉多弦,惊则气乱(伤心胆)
而脉多无序等等。
2、脉管的舒缩 血液进入血管后,脉管的舒缩是其运行不息的重要条件。
脉为血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脉有约束、控制和推动血液循 经运行的作用。
3、心阴心阳的协调 心阴(血)——物质基础(充盈) 阴阳 脉搏从容和缓, 心阳(气)——功能活动(旺盛) 调和 均匀有力。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下一页)
(五)、虚脉 脉象: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为脉紧张度减弱,脉管充盈度不足。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虚脉是无力脉的总称。迟而无力多阳虚,数而

中医脉诊ppt课件

中医脉诊ppt课件
临床意义 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等征。
涩而有力为实证;涩而无力为 虚证。若精血衰少,津液 耗伤,不能濡养经脉,致血行不畅,故涩而无力;若痰食 胶固,脉道不畅,或血瘀气滞,导致血脉痹阻,则脉涩而 有力。
完整版ppt课件

(十一)、弦脉
脉象特征 端其以长,如按琴弦,脉势较强、较硬。 临床意义 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病。亦主虚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亦是全身 阴阳的根本。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绝,尺脉有力,是 “有根”的特征。
完整版ppt课件
3
(一)诊脉部位 1、三部九候诊法:《素问·三部九候论》 2、人迎寸口诊法:《灵枢·终始》 3、独取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 4、寸口趺阳或太谿脉诊法: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气滞血瘀之实闭,脉为尺脉弦涩;痰湿阻于胞宫之经闭,脉
多弦滑。
完整版ppt课件
28
2、诊妊娠脉
已婚妇女月经正常,若突然停经,脉滑数冲和,尺脉尤显 ,兼有饮食偏嗜,呕恶等是妊娠表现。《素问·平人气象论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指出妊娠脉象特点是 少阴脉(神门及尺部)脉动加强,此为血聚养胎,胎气鼓动肾 气所致。如果受孕后因母体气血亏损或胎元不固,或经产妇 亦可见脉细软,或不滑利,应当引起重视。此外,妊娠停经 之脉须与疾病引起的闭经之脉相鉴别。妊娠脉多滑,闭经脉 多涩。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的关系
肺有主气,司呼吸,朝百脉的功能。肺对脉的影响体现在 肺与心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统血的功能,为气血生化之源,又 称“后天之本”。气血的盛衰和水谷精微的多寡,可表现 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肝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 量,调畅气机的作用,有利于使全身气血调畅,经脉通利, 脏腑功能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24
沉脉相类脉
伏脉
1.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 显。
2.意义: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病人。
牢脉
1.特征: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 2.意义:多见于阴寒内盛,痛气癥积之实证。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19
➢常见病脉
1.浮脉 【脉象特征】轻按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20
1.浮脉
【临床意义】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分析】浮脉为阳脉
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 现。
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 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 无力。 外感风寒, 脉多浮数。
脉长(轴向范围):长、短 脉宽(径向范围):大、细
脉势:
脉力(心脏搏动的强弱):实、虚 流利度:滑、涩 紧张度:弦、紧、缓、濡 均匀度:结、促、代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14
第二节 正常脉象
➢正常人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也称平脉
【特点】
有胃:从容、徐和、软滑(脾胃功能的胜衰和营养状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桡骨 茎突 的部 位为 关后 (肘 侧) -尺
10
➢独取寸口诊病的原理
寸口部为“脉之大会” 寸口部脉气最明显:“脉会太渊”。 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脉位固定,简便易行 寸口脉分候脏腑:
寸:左心右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
关:左肝胆右脾胃,统括膈以下至脐以上部位
尺:候肾,包括脐以下至足部。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21
浮脉相类脉
散脉1.特征:浮而无根
2.意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
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证。
芤脉1.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2.意义:常见于失血、伤阴之 际。
革脉1.特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2.意义: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 下等病症。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3
与脉象形成有关的因素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 脾胃为后天之本 肝藏血 肾藏精,精化血,为元气之根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4
心血 心阴
互相 制约
心气 心阳
肺主 气朝 百脉

血充脉盈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17
第三节 病 理 脉 象 ➢常见病脉 ➢脉象鉴别 ➢相兼脉 ➢真脏脉 ➢妇人脉与小儿脉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18
常见病脉
浮脉(芤、革、散脉) 沉脉(伏、劳脉 ) 迟脉(缓脉) 数脉(疾脉) 虚脉 实脉
洪脉 细脉(濡、弱、微、短脉) 滑脉(动脉) 涩脉 弦脉(紧脉) 结脉(代、促脉)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22
2.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 之不足,按之有余。沉脉显现的部位较正常
脉深。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23
2.沉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 【机理分析】 沉脉为阴脉病理性沉脉的形成 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
滞血阻,阳气被遏,不能鼓搏脉气于外,故 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 痰饮等病证” 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故 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的虚证。
脾胃(为血 生化之源)
气运血行
脉搏
应指
脉 象

肾藏精 为元气之根
藏血调节血量 主疏泄调畅气机
2/9/2021
【脉象形成原理图】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5
二、诊脉部位
1、三部九 候诊法,又 称遍诊法。 见于《素问》
提示相应部 位、经络、 脏腑病变。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6
(二)人迎寸口法
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二部相参进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8
➢寸口脉的位置
分寸关尺三部
腕后(桡骨茎突)为标记-关 其内侧的部位(腕侧)为关前-寸 其外侧的部位为关后(肘侧)-尺
寸口脉的三部九候:分寸、关、尺三部,又 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9
桡骨 茎突 内侧 的部 位 (腕 侧) 寸
2/9/2021
桡骨茎突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诊脉概述 第二节 正常脉象 第三节 病理脉象 第四节 诊脉的临床
运用 及意义 复习思考题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1
第一节 诊脉概述
脉诊原理 诊脉部位 脉诊方法 脉象要素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2
脉诊原理
“脉象”的含义:脉动应指
的形象,或手指感觉到的脉搏跳 动的形象。是全身各脏腑相互协 调作用下,血液在脉内循行过程 中所表现
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三)三部诊法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常
用: 寸口——脏腑 趺阳——胃气 太溪——肾气
现多用于寸口无脉者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7
(四)寸口诊法
又称气口或脉口。单独切 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 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 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 诊察方法。
2/9/2021
浮—左心右肺;中—左肝右脾;沉—肾。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11
五脏六腑
气血
肺朝百脉
心 肺
手太阴肺经(太脉渊会穴太渊) ( 脉会太渊)
食气入胃 脾气散精
水谷精微 浊气归心 上归于肺
胃受纳 脾运化
独取寸口诊脉的原理图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12
➢诊脉的方法
举按寻 循推
总按、单诊
2/9/2021
正常脉象示意图



一息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皮肤 肌肉 筋骨
16
➢脉象的生理变异
脉与内在因素的关系
年龄、性别、体质(六阴、六阳脉)、 特异脉位(反关、斜飞)
脉与外在因素的关系
四季气候:春弦、夏洪、秋浮、冬沉 地理环境:江南—不实,西北—沉实 情志因素:喜—脉缓,怒—急,惊—动。 劳逸、饮食、昼夜
2/9/2021
况的优劣)
有神:柔和有力、节律整齐(血气旺盛心神健旺) 有根:迟脉有力,沉取不绝(肾气充足)
特征:寸、关、尺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 4~5至(70~80次/分),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畅均匀, 沉取不绝。也称有胃、神、根。
2/9/2021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15
浮 中 沉
2/9/2021
诊脉时间
以清晨未起床、 未进食最佳
体位 布指 运指
三指平齐 中指定关 指目按脉 布指疏密适度
指法
平息 诊脉时呼吸平稳调匀
五十动
指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 一般不少于50次脉跳时间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13 Nhomakorabea脉象要素
文献多从位、次、形、势方面四个方面 加以分析归纳,与以下八因素有关:
脉位:浮、沉 脉次(频率):平、迟、数 脉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