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之脉诊共70页
中医诊断学课件-第五章脉诊

脉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诊断疾病:通过脉象的变化,判断 疾病的性质、部位、程度等
评估疗效:通过脉象的变化,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治疗:根据脉象的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预防疾病:通过脉象的变化,预测 疾病的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预防措 施
脉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索
脉诊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诊断疾病,辅助诊断和治疗 脉诊在心理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辅助心理治疗 脉诊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辅助训练和比赛 脉诊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通过脉诊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辅助康复治疗
阳虚:脉象沉迟,脉搏缓慢 痰湿:脉象滑腻,脉搏缓慢 瘀血:脉象涩滞,脉搏缓慢
妇女病证的脉象特征
月经不调:脉象细弱,或弦滑 痛经:脉象弦紧,或涩滞 更年期综合征:脉象弦细,或沉迟 产后病:脉象虚缓,或滑数
儿科病证的脉象特征
感冒:浮紧脉,浮滑脉 咳嗽:浮滑脉,浮紧脉 腹泻:沉细脉,沉迟脉
发热:浮数脉,浮滑脉 便秘:沉细脉,沉迟脉 呕吐:沉细脉,沉迟脉
脉诊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脉诊的起源
起源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起源人物:扁鹊、华佗等中医名家
起源地点:中国
起源方法:通过观察脉象来诊断疾病
起源原因: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起源影响:脉诊成为中医诊断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
古代脉诊的发展
起源:古代中医学 中的脉诊起源于春 秋战国时期
发展:汉代张仲景 的《伤寒杂病论》 中首次提出脉诊的 概念
中医诊断学3(脉诊)

中医诊断学3(脉诊)第六单元脉诊左右手分别侯寸关尺,左手寸关尺主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主肺脾命门。
左主督脉,右主任脉。
医生用左手把患者右手脉,用右手把患者左手脉,手尽量与心脏平行,把脉前先静十分钟。
重点一,常见的脉象特征、意义以及它的鉴别。
脉共有28种: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
这28种脉象又分为6类1.浮脉类:浮脉__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触有力,但稍用力能感觉到脉力后劲不足或手下虚弱)、主虚阳外浮的表证。
洪脉__脉体阔大实而有力,来盛去衰主热盛。
(如洪水来得猛去得快,把脉想像有浪水击岸的感觉)濡脉__濡脉浮细软无力,主虚证与水湿困脾之证。
(脉位在表,轻触即得,脉体细而柔软)散脉__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均,至数不齐,主脏气将绝元气已散(轻取脉体体宽大无边,重压无脉应指,应指力道大小不均衡,至数错乱,危重病人,碰到要格外小心,)芤脉__浮大中空如葱管,伤明之像,营血亏损。
(指下如摸小葱之状,边柔中虚空,多指失血证)革脉__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浮取即得,但脉边坚硬,中间虚空,多见史失血与手淫过多之人)2.沉脉类: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邪在里或里虚证,多为久病之脉)伏脉:重按推至筋骨方有应,邪闭厥病与病极(脉位在靠骨之处,病邪郁闭于里痛极)牢脉:__重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积阴积寒证。
(疝气多见此脉,阴寒聚积又见牢)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此脉为纯虚脉,气血皆虚证)3.迟脉类: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邪热积聚证。
缓脉:脉来怠缓,一息四至,主湿证,脾虚或正常人。
涩脉:脉律不齐,三五不调,*往来艰涩、迟滞不畅*,主伤精,血亏,气滞,血瘀证。
结脉: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弱。
(临床多见痰结、瘀堵)4.数脉类数脉:一息五至以上,但不足七至,主热证也主里虚证。
中医诊断学之脉诊【优质PPT】

1.浮脉
【临床意义】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分析】浮脉为阳脉
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 现。
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 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 无力。 外感风寒, 脉多浮数。
2021/10/10
22
浮脉相类脉
散脉1.特征:浮而无根
2.意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
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证。
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 正常而快于迟脉。
2.意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亦可见于 正常人。
2021/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
不满七至。数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正常为 快,脉搏每分钟约在90~130次之间。
2021/10/10
30
2021/10/10
49
(十一)弦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 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用: 寸口——脏腑 趺阳——胃气 太溪——肾气
现多用于寸口无脉者
2021/10/10
8
(四)寸口诊法
又称气口或脉口。单独切 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 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 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 诊察方法。
2021/10/10
9
➢寸口脉的位置
分寸关尺三部
腕后(桡骨茎突)为标记-关 其内侧的部位(腕侧)为关前-寸 其外侧的部位为关后(肘侧)-尺
2021/10/10
35
(6)实脉
【临床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机理分析】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
窒盛,脉管内充盈度较高,脉管呈紧张状态,故脉来 充实有力。
久病出现实脉,则预后多不良,往往为孤阳外脱 的先兆,但必须结合其他症状加以辨别。
中医诊断学脉诊

3、脉形:形是指脉动的轴向长短和径 向的粗细。脉形受形体高矮影响,形体高 大者则脉形较大较长;形体矮小者则脉形 临床意义 主痰饮、实热、食积诸证。
诊脉指法要领概括为:三指平齐、中指定关、以指目按脉脊,以及举、按、寻、总按、单诊等指法。 沉弦脉 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二(较、一脉 )象比细鉴类别法较短。此外,也与气血的充盈度、心 脏收缩力的强弱、血管紧张度等因素有关, 1、归类:阴脉(沉涩弱弦微等);
寸口部位切脉始见《内经》,《难经》对此有较 详细的论述,并提出寸口脉与脏腑相对应的分属关系, 到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对脉诊的理论上已日趋完善, 并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运用,直至当今脉诊仍是中 医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之一。
寸口脉法
部位:位于手腕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桡动
脉),古代又称“气口”或“脉口”。历代医家 在此部位切按动脉搏动的形象,推测人体生理、 病理状况,是中医诊察病证的方法之一。
适中,则脉象指感盈满和缓,从容有力。 一的突出表现,而脉率适中,脉的形和势和缓、从容,即称为浮脉;
两者均为邪气内扰,脏气失常所致,故其脉来促而有力。 浮缓脉 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如因脏气衰败,阴掖亏耗,真元衰惫,致气血运行不相顺接而见脉促者,其脉必促而无力,多是虚脱之象。
4、脉势 势是指脉象搏动往来的趋势, 可见于正常人,又称为平缓脉。
(三)其他脏腑பைடு நூலகம்脉象的关系
肺有主气,司呼吸,朝百脉的功能。肺对脉的 影响体现在肺与心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统血的功能,为气血生 化之源,又称“后天之本”。气血的盛衰和水 谷精微的多寡,可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肝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是指肝具有贮藏血 液,调节血量,调畅气机的作用,有利于使全 身气血调畅,经脉通利,脏腑功能正常。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37/68
(7)洪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机理分析】
洪脉多见于外感热病中期,即阳明 [气分]热盛证。此时邪热亢盛,充满 内外,且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邪正猛 烈交争,气盛血涌,脉管扩大,故脉大 而充实有力。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38/68
(7)洪脉相类脉
大脉 1.特征:寸口三部皆脉大而和缓、从容。 2.意义: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
意义: 阳极阴竭( 外感热病之热极) 虚阳外越,元阳欲脱证。 3岁以下小儿脉搏可在一息七至以上, 为平脉,不作病论。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32/68
(5)虚脉
【脉象特征】脉搏搏动力量软弱,三部 九候均无力。是脉管担心度减弱,脉 管内充盈度不足状态。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33/68
(5)虚脉
【临床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机理分析】 气虚无力推运血行,搏击力弱故脉来无力; 气虚不敛则脉管松弛,故按之空豁;血虚不 能充盈脉管,则脉细无力。
伏脉
1.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 显。
2.意义: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病人。
牢脉
1.特征: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 2.意义:多见于阴寒内盛,痛气癥积之实证。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26/68
(3)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
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27/68
(3)迟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亦见于邪热 结聚之实热证。
【机理分析】 寒邪侵袭人体表寒证; 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实寒证; 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 阳明腑实证; 生理性迟脉。
中医诊疗学之脉诊
28/68
中医诊断学之脉诊

【细脉相类脉】
濡脉 1.特征: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如
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故又称软脉。 2.临床意义:多见于虚证或湿困。
弱脉 1.特征:脉管细小不充盈,其搏动部位在 皮肉之下靠近筋骨处,指下感到细而无力。 2.意义:多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临床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机理分析】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
窒盛,脉管内充盈度较高,脉管呈紧张状态,故脉来 充实有力。
久病出现实脉,则预后多不良,往往为孤阳外脱 的先兆,但必须结合其他症状加以辨别。
实脉也见于正常人,必兼和缓之象,且无病症表 现。一般两手六脉均实大,称为六阳脉,是气血 旺盛的表现。
(9)滑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 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机理分析】 "滑者,阴气有余也。“ 火热之邪波及血分,血行加速,则脉来亦
滑但必兼数。 滑而和缓之脉为平人之脉 育龄妇人脉滑而经停,应考虑为妊娠,若
过于滑大则为有病。
(9)滑脉相类脉
动脉
1.特征:见于关部,滑数有力。动脉的脉象特 点是具有短、滑、数三种脉象的特点,其 脉搏搏动部位在关部明显,应指如豆粒动 摇
举按寻 循推
总按、单诊
诊脉时间
以清晨未起床、 未进食最佳
体位 布指 运指
三指平齐 中指定关 指目按脉 布指疏密适度
指法
平息 诊脉时呼吸平稳调匀
五十动
指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 一般不少于50次脉跳时间
➢脉象要素
文献多从位、次、形、势方面四个方面 加以分析归纳,与以下八因素有关:
中医脉诊ppt课件

3、诊临产脉
临产的脉象特点,历代医家有不同的阐述《诸病源 候论》说:“孕妇诊其尺脉,急转如切绳转珠者,即产也。 ”又如《医存》说,“妇人两中指顶节之两旁,非正产时 则无脉,不可临盆,若此处脉跳,腹连腰痛,一阵紧一阵 ,乃正产时也。”说明临产时脉象有变化。
4、诊死胎脉
妊娠妇女脉沉而涩,多提示精血不足,胎元已受影 响;若涩而无力是阳气虚衰,胞中死胎。
1、举法 是指用较轻的指力,以体察脉搏部位
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
2、按法 是指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
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
3、寻法 寻是寻找的意思。用力适中按至肌肉
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指力从轻到重,或从重 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的指力,寻找三部脉动 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又称中取。
(2)月经已至 气血调和者,脉多滑利。
(3)月经不利 脉为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
(4)妇人闭经 精血亏少之虚闭,脉多尺脉虚细涩;若
气滞血瘀之实闭,脉为尺脉弦涩;痰湿阻于胞宫之经闭,脉
多弦滑。
2、诊妊娠脉
已婚妇女月经正常,若突然停经,脉滑数冲和,尺脉尤显 ,兼有饮食偏嗜,呕恶等是妊娠表现。《素问·平人气象论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指出妊娠脉象特点 是少阴脉(神门及尺部)脉动加强,此为血聚养胎,胎气鼓动 肾气所致。如果受孕后因母体气血亏损或胎元不固,或经 产妇亦可见脉细软,或不滑利,应当引起重视。此外,妊 娠停经之脉须与疾病引起的闭经之脉相鉴别。妊娠脉多滑 ,闭经脉多涩。
1、无胃脉 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
2、无神脉 以脉率无序,脉形散乱为主要特征 。
3、无根脉 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经、孕、产育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和相关的疾病,
中医诊断学 第六单元 脉诊【中医助理】

2021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学》第六单元脉诊脉诊概述脉象形成原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脏腑的整体功能活动亦有密切关系。
诊脉部位(一)寸口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
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其他诊脉部位1.三部九候诊法三部九候诊法,又称为遍诊法,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
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
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2.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是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人迎(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情况,这二处脉象是相应的,来去大小亦相一致。
在正常情况下,春夏季人迎脉稍大于寸口脉;秋冬季寸口脉稍大于人迎脉。
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二倍、三倍时,疾病由表入里,并说明表邪盛为主,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四倍者名为“外格”,大而数者是危重的证候。
反之,寸口脉大于人迎脉一倍、二倍、三倍时,为寒邪在里,或内脏阳虚,寸口脉四倍于人迎脉者名为“内关”,大而数者亦力危重征象。
3.仲景三部诊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
三部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
现在这种方法多在寸口无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
如两手寸口脉象十分微弱,而趺阳脉尚有一定力量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尚存,尚有救治的可能;如趺阳脉难以触及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已绝,难以救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机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中医诊断学之脉诊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