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动物防疫与检疫

第一章   动物防疫与检疫
鼠类、蜘蛛昆虫 理化学环境 温度,湿度,尘埃,有害气体,通分,
光照,蓄舍基本结构
31
动物环境因素对动物疾病的作用和影响
. 养殖场建设 厂址选择、圈舍设计、管理防疫等
. 饲料、饮水 饲料是动物的营养物质,营养与免疫是影响机体健康的
两大因素,营养好坏直接影响免疫力。 水是人和动物体内的重要溶剂,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自然传播是指水平传播, 以接触感染方式为主,可以是直接接触(皮肤和粘 膜),以可以是通过媒介(生物或机械媒介)间接接 触(呼吸道、消化道、虫媒)。
54
、皮肤和粘膜传播。皮肤和粘膜接触发病动物或发病 动物含有病原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 品,病原体通过皮肤和粘膜侵入。如被狂犬咬伤,接 生布病羔羊,抚摸发病动物,接触疫水,通过破损的 皮肤而发生感染。
. 监测范围:规模养殖场、散养畜禽、屠宰场、畜禽交易 市场、动物隔离场等。
.监测对象:某病的易感动物和病原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土 壤、水源、饲料、粪便等)
. 监测分类: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应急监测是发生疫情 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易感动物进行的监测,包括疫区封
39
.监测方式、方法 可全面监测或抽查,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及流
感染不一定发病
22
3. 动 物具 有易 感性
易感性是指动物对某种病原体没有抵抗力而容易感染 动物易感性是先天性的,由动物遗传特征决定 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种、年龄、性别、个体、 免疫
23
4. 适 宜的 外界 环境
气候条件影响动物抗病能力 气候条件影响病原体的致病力
气候条件影响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的生命力
人畜共患病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一、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病原体是指细菌(革兰氏阳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期终考试试卷B及答案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期终考试试卷B及答案

适用专业:1、强制免疫2、产地检疫3、疫病监测4、一类动物疫病5、动物疫病控制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15分)1、划分疫点、疫区、受威胁区时,应适当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河流、山脉等天然屏障。

()2、动物检疫员在检疫中发现患病动物或者染疫动物产品,有权权制止其上市、运输,但无权责令并监督当事人进行无害化处理。

()3、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现可疑的病例,应立即对发病鸡群进行淘汰处置。

()4、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可以从事与动物防疫有关的经营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5、封锁是为了防止疫病向安全传播和健畜误入疫区。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所称动物疫病,是指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

()7、兴办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和隔离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必须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

()8、跨省、直辖市引进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胚胎、种蛋的,不用办理审批手续。

()9、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动物疫病或者疑似动物疫病发生时,应当立即向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10、动物感染后,在临床上不出现任何症状的状态,称为隐性感染。

()11、口蹄疫是偶蹄兽的传染病,不会感染马属动物。

()12、猪瘟弱毒疫苗,不可用作紧急免疫接种。

()13、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季节性,发病率高达95%~100%,病死率也同样高,是最严重的猪病之一。

()14、淋巴结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免疫器官。

()15、结核病属于种牛、奶牛的法定检疫对象,不属于役用牛、育肥牛的法定检疫对象。

()2分,共30分)1、隔离的目的是()A.控制传染源B.消灭传染源C.保存传染源2、《畜禽产地检疫证》的适用范围是用()A.县境内交易、运输的畜禽使用B.县境内交易的畜禽及畜禽产品使用C. 运出县境(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的畜禽使用3、猪旋毛虫检验的采样部位是()A.咬肌B.心肌C.横隔膜肌脚4、结核病是()A.猪传染病B.牛传染病C.人畜共患传染病5、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处置规定,口蹄疫、禽流感疫区范围为()A、1公里B、3公里C、5公里6、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零下15—18℃,灭活疫苗保存的温度为()A、0—4℃B、2—6℃C、4—8℃7、通常干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和时间是()A.100℃,lh B.100~120℃,lh C.160~180℃,2h8、确诊结核病最常用的方法是()A.临床诊断B.变态反应C.剖检变化9、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A、肺出血、淤血或灶性暗红色实变B、气管出血;C、肾脏出血10、猪瘟病猪宰后肾脏一般表现为()A. 色泽暗红、有出血点B.呈土黄色或灰褐色,有针尖大小出血点C.色泽暗红、有坏死灶D.色泽淡红、有坏死灶11、由淋巴细胞增生引起的肿瘤性疾病是()A.鸡白痢B.鸡马立克氏病C.鸡新城疫12、可杀死一切微生物和芽孢,常用于培养基、溶液、器皿、器械、敷料、橡皮手套、工作服和小实验动物尸体等灭菌的方法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流通蒸汽灭菌法C、巴氏消毒法13、俗称为酒精的是()A、甲醛B、乙醇C、苯酚14、下列不属于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是()A、猪丹毒B、猪瘟C、猪水疱病15、供病毒检查的病料,可放入哪种化学药品中保存()A、灭菌液状石蜡B、10%甲醛溶液C、50%甘油生理盐水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疫情报告的内容2. 养殖场的免疫程序的制定3.猪前腔静脉采血4、运载畜禽及其产品的车辆消毒5.根据《动物防疫法》规定,禁止经营的动物及动物产品有哪些?五、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浅述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2、简述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表现;如何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A卷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强制免疫:指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采取制定强制免疫计划,确定免疫用生物制品和免疫程序,以及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等一系列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强制性措施,以达到有计划分步骤地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目的。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课程类别:技能方向课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3、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一门技能方向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树立依法防疫,依法制疫的理念,初步具备执业兽医岗位必需的知识及技能,为适应将来考执业兽医资格证和就业准入制度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升学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畜禽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畜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与其它课程衔接非常密切。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关键知识为主线,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从探索、实施课堂与实训一体化,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考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块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努力实现课程内容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完美统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应职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及操作技能,并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简介.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简介.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动物医学类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目标使学生具备动物防疫和动物检疫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能力,它需要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和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传染病及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技术等多方面知识、技能于一体,并与动物产品检验技术、兽医法规与行政执法等课程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分析,确定动物防疫技术、重大动物疫病的处理、动物检疫处理、动物疫病检疫和市场监督处理为典型工作任务,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并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才与学的行为,以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试题1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试题1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试题1防疫1-3节试题一、名词解释:1、动物防疫:2、动物检疫:3、传染病:4、传染:5、带菌〔毒〕现象:6、隐性传染:7、显性传染:8、传染源:9、寄生生活:10、寄生虫:11、寄生虫病:12、防疫措施:二、填空:1、动物防疫的任务和作用在于贯彻〔〕的方针,坚持〔〕的原那么。

2、动物防疫的任务包括平时的〔〕和发生疫病时的〔〕。

3、动物检疫包括〔〕和〔〕两大方面。

4、国境口岸动物检疫包括〔〕、〔〕、〔〕、〔〕和〔〕及〔〕。

5、多数患传染病的病畜禽,在发病期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多、毒力强、传染性大,是主要的〔〕。

6、带菌〔毒〕者分为三种情况:〔〕、〔〕、及〔〕。

7、带菌〔毒〕者是指临床上没有任何病症,是隐蔽的、〔〕的传染来源。

8、传染病的开展阶段有〔〕、〔〕、〔〕、〔〕。

9、疾病结束很快,几乎在数小时或24小时内所有病症消失,此种情况可称为〔〕。

有时疾病结束的很慢,其病症的强度是逐渐减弱而消失的,称为〔〕。

有时病症加重,称为〔〕。

有些疾病在恢复后经过一段时间又重新发生同样疾病,称为〔〕。

10、疾病的转归依机体的状况、病因的性质、诊断和治疗是否及时而正确等情况而异,表现为〔〕、〔〕、和〔〕三种形式。

11、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12、某些畜禽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上升的现象,称为〔〕。

13、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有〔〕包括〔〕〔〕〔〕;〔〕包括〔〕〔〕〔〕。

14、寄生虫的类型有〔〕、〔〕、〔〕、〔〕。

15、宿主的类型有〔〕、〔〕、〔〕。

16、寄生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过程称为〔〕。

17、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

18、宿主因素对畜禽寄生虫病的影响〔〕、〔〕、〔〕、〔〕。

19、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二是为了〔〕。

20、发病率=某期间内某病新病例数÷〔〕×100% 21、感染率=〔〕÷检查总头〔只〕数×100% 22、死亡率=因某病死亡头〔只〕数÷〔〕×100% 23、病死率=〔〕÷〔〕×100% 24、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

05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面 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防疫技术不足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2. 引进先进技术:积极引进国际 先进的动物防疫技术,如疫苗研 发、病毒检测等,提高我国防疫 技术水平。
问题:动物防疫技术不足可能导 致新型病毒的传播与扩散,给畜 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1. 增强科研投入:加大对动物防 疫科研机构的支持,鼓励科研人 员对新型病毒进行深入研究,及 时掌握最新的防疫技术。

现代动物防疫
现代动物防疫技术更加注重综合 防治,包括疫苗接种、药物预防 、消毒、隔离等措施,以及加强
动物保健和流行病学监测等。
动物防疫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
科学防控
动物防疫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 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预防 和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
协调配合
动物防疫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防 控,包括疫病的监测、诊断、治疗等,提 高防治效果。
实施质量监控与评估
建立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定期对技术的应用 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促进技术不断完善和提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合作项目
积极参与国际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参与
制定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国际标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2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3.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和 其他国家开展防疫技术合作,共 享防疫资源和技术成果,共同应 对全球动物疫情挑战。
检疫技术不准确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检疫技术不准确可能导致漏检或 误检,使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给公 共卫生安全带来隐患。
3. 加强人员培训:对检疫人员进行定期 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确 保准确完成检疫工作。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课件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课件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三)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特点
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发病动物数量的多少和传播
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
1.散发性
如破伤风
2.地方流性 如巴氏杆菌病、喘气病
3.流行性
如猪瘟、蓝耳病
4.大流行性 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四)影响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对流行过程有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气候因素 (气温、湿度等)、地理因素(地形、海拔高度等)和季 节等。
一、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 1.询问调查 2.现场观察 3.查验有关资料 4.实验室检查 5.数理统计
一、流行病学发调生疫查情时要了解的内容:
⑴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发病季节、传播速
度及蔓延情况,疫区的各种畜禽的数量和分布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情的况,步发骤病和畜禽内的容种类、数量、年龄、性别及
• 免疫无规定疫病区: 在规定期限内,某一划定的区域没有发生
过某种或某几种疫病,对该区域及其周围一定 范围内允许采取免疫措施,对动物和动物产品 及其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
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有关概念
• 监测区: • 缓冲区: • 感染区: • 自然屏障: • 人工屏障:
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立的目的、意义
• 制定疫情监测规划和计划,科学、全面、准确 地开展动物疫情监测预报,是做好防疫工作的 重要内容。
具体要求
根据动物防疫法,结合本省、本地实际情况。
1、每年进行两次省级以上的实验室检查
2、每月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选3个乡-2个村-20 个养殖户=120个养殖户)
3、检测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 临诊症状检查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1. 简介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和防疫工作。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是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备动物防疫和检疫技术的专业人才,能够确保动物健康、食品安全以及人畜共患病的控制。

2. 专业课程2.1 动物免疫学动物免疫学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学生通过学习动物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疫苗的研发和应用等内容,掌握免疫学原理和技术,为动物防疫和疾病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2.2 动物疾病学动物疾病学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中的另一门重要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动物的常见疾病、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了解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措施,掌握疾病的防治方法,为动物健康管理和防疫工作提供基础知识。

2.3 检疫学概论检疫学概论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检疫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学生具备疫检专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植物和动物检疫法规、检疫工作的基本流程以及疫情监测和报告等内容,了解动物检疫的重要性和方法。

2.4 防疫工程学防疫工程学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中的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的操作能力。

学生通过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实践操作,掌握防疫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实际能力。

3. 就业前景在现代社会,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3.1 兽医机构毕业生可以在各级兽医机构工作,从事动物防疫、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制定动物防疫政策,开展防疫接种和监测工作,协助处理动物疾病的突发事件。

3.2 检验检疫机构毕业生可以在动物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从事动物产品的检验和检疫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制定进口动物产品的检疫标准和流程,保障进口食品和动物产品的安全。

3.3 养殖企业和农场毕业生也可以进入养殖企业和农场工作,负责动物疫情监测、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间歇灭菌法 (反复多次流通蒸汽)
100℃维持30min 温箱过夜 100℃维持30min 温 箱过夜 100℃维持30min 温箱过夜 3d。
此法常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的培养基,如鸡蛋培养基、血 清培养基、糖培养基的灭菌 。
(5)高压蒸汽灭菌法
• 高压蒸汽灭菌器:15磅/ 平方英寸,121.3℃温度 下维持15~20min 。
槽及车辆等,并用于食品厂、肉联厂设备和工 作台面等物品的消毒。
★ 10%~20%乳剂:消毒被污染的圈舍、粪池、 排泄物、运输车辆及其他可能被污染的场所。
★ 干粉剂:粪便=1:5 粪便消毒。
②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消毒威)
对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病毒、真菌孢子均有较强的 杀灭作用。
0.5%~1%:喷洒、浸泡、擦拭等方法可杀灭病原体。 5%~10%:杀灭细菌芽孢。 干粉消毒(1:5):粪便消毒. 场地消毒:10~20mg/m2,作用2~4h。冬季0℃以下时, 50mg/m2,作用16~24h以上。 消毒饮水:4mg/L,作用30min。
3、地面、土壤的消毒
①水泥地面:一般常用消毒药品喷洒. ②芽孢污染:用10%氢氧化钠喷洒。 ③含炭疽等芽孢杆菌的粪便、垃圾、铲除的表土:按1:1的
比例与漂白粉混合后深埋,地面以5kg/m2漂白粉撒布。 ④大面积污染土壤、运动场地面:可翻地,在翻地的同时撒漂
白粉,用量为0.5~5kg/m2混合后,加水湿润压平。 ⑤牧场被污染后:一般利用阳光或种植大蒜、大葱、小麦、黑
②煤酚又名甲酚
来苏儿则是其为50%的肥皂溶液,故以称甲酚皂。 ★ 2%溶液:用于手术前洗手及皮肤消毒; ★ 3%~5%溶液:器械、物品消毒; ★ 5%~10%溶液:动物圈舍及排泄物等消毒。
(2)醇类 乙醇:可杀灭一般的病原体,但不能杀死细菌芽孢。
市场散装浓度为95%。 70%~75%乙醇:皮肤消毒和器械消毒。
1:1000~2500:用于污染物品的浸泡、喷洒消毒。
(9)表面活性剂类 ①新洁尔灭
0.05%~0.1%:溶液用于手的消毒 0.1%~0.5%:皮肤、黏膜及器械消毒以及种蛋的喷雾或浸泡消毒 。 不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合成洗涤剂)配合应用,否则 会被中和而失效。
(10)挥发性烷化剂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4)酸类
2%盐酸和15%食盐水等量混合,将皮张浸在 溶液中40h,可用于炭疽芽孢污染的皮张进行消毒。
20%乳酸:加热蒸发30-90min用于空气消毒。 2%-3%硼酸:用于皮肤、黏膜特别是眼结膜 的消毒。
(5)碱类
①氢氧化钠(苛性钠、火碱) 对病毒、细菌及其芽孢、寄生虫卵有杀灭作用. 2%:用于病毒性和细菌性污染的消毒; 5%~10%:用于杀灭细菌芽孢。 [注意]:对金属有腐蚀性,能灼伤皮肤和黏膜,对纺 织品、漆面等有损害.
(3)醛类:有甲醛、多聚甲醛和戊二甲醛等 熏蒸消毒
高锰酸钾:福尔马林=1:2 一个消毒浓度:7g+14ml/m3 二个消毒浓度:14g+28ml/m3 三个消毒浓度:21g+42ml/m3 A.种蛋消毒:一个消毒浓度,时间15~20min。 B.空栏舍消毒:二个或三个消毒浓度,时间12~24 小[时注。意]: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 对湿度应为60%~80%,密闭门窗7h以上便可达到 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残余的气味
5~15
接触过疫病的器械
30以上
(2)巴氏消毒法 :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 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 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 .
1.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 63~65℃30min
2.高温瞬时巴氏消毒法 71~72℃15s
3.超高温巴氏消毒法 132℃1~2s
(3)流通蒸汽灭菌法 :是在一个大气压下,利用相对湿度在 80%~100%,温度在100 ℃左右的水蒸气进行消毒。适 用于金属、木质、玻璃制品和衣物的消毒。
2、消毒方法的选择 ⑴ 染有细菌芽孢等的物品,可选择火焰或焚烧消毒法; ⑵ 染有一般病原体的物品,可选择煮沸消毒法; ⑶ 不耐热、湿的染疫物和圈舍、仓库等,可选择气体熏蒸 消毒; ⑷ 怕热而不怕湿的物品可采用消毒液浸泡; ⑸ 染有一般病原体的粪便、垃圾、垫草等污物应选择生物 消毒法等
(四)消毒药品的选择、配制和使用
②化学法喷洒: • 常用2%氢氧化钠或0.1%~0.2%次氯酸钠、3%~5%来苏儿、0.2%~0.5%过
氧乙酸、20%石灰乳、5%~20%漂白粉等喷洒消毒。 • 地面用药量800~1000ml/m2,舍内其他设施200~400ml/m2。 • 空舍消毒应使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类型的消毒药进行2~3次消毒。
第二章 动物防疫技术
第二章 动物防疫技术
第一节 消毒、杀虫、灭鼠 第二节 免疫接种 第三节 药物预防和治疗 第四节 染疫动物的生物安全处理
第一节 消毒、杀虫、灭鼠
一、消毒 概念: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方法,清
除或杀灭物体及环境中所有病原体的措施。 目的:为了控制和扑灭动物各种传染病,消灭传
(2)化学消毒法
• 按杀菌作用水平可将其分为三类:
• 1、高效消毒剂是指能杀灭各种细菌、真菌及病毒,包括 细菌芽孢的消毒剂,故称灭菌剂。常用的高效消毒剂有过 氧化物类(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等)、醛类(甲醛、 戊二醛)、环氧乙烷、含氯消毒剂(有机氯类、无机氯类) 等。
• 2、中效消毒剂是指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病毒,但不 能杀灭细菌芽孢的消毒剂,如乙醇、酚类等。
⑶ 配制药品的容器必须干净 ⑷ 尽量现配现用。
3、消毒药品的使用方法
(1)喷雾法 (2)熏蒸法 (3)喷洒法 (4)冲洗法 (5)浸泡法 (6)洗刷法 (7)涂擦法 (8)撒布法 (9)拌和法
(五)不同消毒对象的消毒方法
1、场舍的消毒
①机械清除法: 彻底打扫→垃圾、粪便等污物→运到指定堆放地点→ 洗刷料槽、水槽、 围栏、笼具、网床等设施→ 冲洗地面、走道、粪槽→待干→化学法消毒 。
1.消毒药品的选择原则
⑴ 对病原体杀灭力强且广谱,易溶于水,性质 比较稳定。
⑵ 对人、畜及动物性产品无毒、无残留、不易 散发异味,不损坏被消毒的物品。
⑶ 价格低廉,使用简便。
2.消毒药品的配制
⑴ 根据需要配制的消毒液浓度及用量,正确计算所需 溶质、溶剂的用量。
⑵ 对固态消毒剂,用比较精确的天平称量,对液态消 毒剂,用刻度精细的量筒或吸管量取
②生石灰(氧化钙) 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加水生成氢氧化钙(熟石灰),属强碱性 ,吸湿性很强。对一般病原体有效,但对芽孢无效。 10%~20%:墙壁、地面、粪池及污水沟等的消毒。 生石灰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失效,因此 ,石灰乳须现配现用,不宜久置。
(6)氯制剂 ①漂白粉 ★ 5%乳剂或澄清液:喷洒动物圈舍、笼架饲
更换或添加。
2、带畜禽(或动物)圈舍和动物的消 毒
• 每天清除舍内排泄物和其他污物,保持料槽、水槽 和用具清洁卫生;应根据季节和温度变化,适时调 整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 每周至少用0.1%~0.2%过氧乙酸或1:1000~ 2000百毒杀或0.1%新洁尔灭等对墙壁、地面和动 物体表消毒一次。
(1)临时消毒:指在发生动物疫病期间,及时 杀灭或消除由发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2)终末消毒:在患病动物解除隔离、痊愈或 死亡后,或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 区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而采取全面、彻底的大消毒。
(二)消毒对象
1.消毒对象: 患病动物及动物尸体所污染的圈舍、场地、土
壤、水、饲养用具、运输用具、仓库、人体防护装 备、病畜产品、粪便等。
③熏蒸消毒: 高锰酸钾:福尔马林=1:2
一个消毒浓度:7g+14ml/m3 二个消毒浓度:14g+28ml/m3 三个消毒浓度:21g+42ml/m3 A.种蛋消毒:一个消毒浓度,时间15~20min。 B.空栏舍消毒:二个或三个消毒浓度,时间12~24、
④场舍门口消毒: 常用2%~4%氢氧化钠或1:300菌毒灭或1%农福,每周定时
(二)消毒对象
2.动物检疫消毒的主要对象
⑴动物产品 ⑵运载动物及其产品的工具 ⑶检疫相关场所 ⑷检疫工具及器械
(三)消毒的方法及其选择
1、消毒的方法 (1)物理消毒法 ① 机械清除:清扫、洗刷圈舍,通风换气。 ② 热力消毒:分为干热消毒和湿热消毒 干热消毒:焚烧法、烧灼法、热空气消毒法 湿热消毒:煮沸 、流通蒸气消毒法、巴氏消毒、
染源,有效切断传播途径,中断疫病流行过程。
(一)消毒的种类
1、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传染源的情况下,对有可 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如圈 舍、场地、用具、饮水及交通工具等。 2、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地场所, 如传染病病房、患户,被传染病患者分泌物、排泄 物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
(7)碘制剂 可杀死细菌、芽孢、霉菌和病毒及原虫.
①碘酊 2%~5%碘酊:手术部位、注射部位的消毒 饮水消毒:2%碘酊5~6滴/L,15min后可供饮用。
②碘甘油 1%的碘甘油:口炎、咽炎和病变皮肤的涂擦。
③碘伏(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定型结合物) 20~50mg/L:杀灭多种病原体、芽胞,消毒饮水、奶牛 乳房、饲槽、水槽和环境。
(8)氧化剂类: ①高锰酸钾
②过氧乙酸:市售品为20%溶液 0.01%:雏鸡饮水
0.1%:皮肤、黏膜、创面冲洗消毒。
熏蒸消毒: 高锰酸钾:福尔马林=1:2
过氧乙酸甲溶液(冰醋酸)和过氧乙酸乙溶液(过氧 化氢)按1:1比例混合放置24小时即得。要求现配现用, 配制时注意防护。
3%~5%:加热熏蒸,室内相对湿度为60%~80%,密闭 门窗1~2h。
• 一定要充分排除灭菌器内 原有的冷空气。用于普通 培养基、生理盐水、耐热 药品、手术敷料等。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器
③ 辐射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