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梁,框架梁,过梁,基础梁的定义是及区别

圈梁,框架梁,过梁,基础梁的定义是及区别

圈梁,框架梁,过梁,基础梁的定义是及区别

圈梁——砌体结构里每层板底标高处卧在墙上的,并沿墙形成封闭圈的混凝土构件,它与构造柱组成抗震主要的构造措施,它的截面尺寸和配筋不需计算,按规范配置。

框架梁—是框架结构房屋的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它与框架柱组成框架,是房屋承受全部荷载(包括风载、地震水平作用)的骨架,其截面尺寸、混凝土等级及配筋需要框架分析计算并按抗震规范进行配置。

过梁——门、窗、洞口上担负洞口顶上砌体重力的砼构件,经计算后照标准图选用。

基础梁——承受房屋全部荷载并通过垫层、地基持力层传递,分散给地壳的混凝土构件,其截面尺寸、配筋需通过计算,按规范配置。一般工程基础不考虑抗震构造。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与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与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与烧结多孔砖砌体与配筋砌体得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得规定。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得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对多层房屋得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得一般规定 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得墙梁可参照使用; 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得高度,带阁楼得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 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得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得距离不应小于0、5m; 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h b—托梁截面高度; 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b h—洞口宽度; 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得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与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得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得距离l c(l ci); 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与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得平均值); 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 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得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与l0/6; 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得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得距离。

过梁圈梁的尺寸确定

过梁圈梁的尺寸确定 过梁的形式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三种. 1,砖拱过梁 砖拱过梁分为平拱和弧拱.由竖砌的砖作拱圈,一般将砂浆灰缝做成上宽下窄,上宽不大于20mm,下宽不小于5mm.砖不低于MU7.5,砂浆不能低于M2.5,砖砌平拱过梁净跨宜小于1.2m,不应超过1.8m,中部起拱高约为1/50L. 2,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用砖不低于MU7.5,砌筑砂浆不低于M2. 5.一般在洞口上方先支木模,砖平砌,下设3~4根φ6钢筋要求伸人两端墙内不少于240mm,梁高砌5~7皮砖或≥L/4,钢筋砖过梁净跨宜为1.5~2m(如图). 钢筋砖过梁构造示意 3,钢筋混凝土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梁高及配筋由计算确定.为了施工方便,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以方便墙体连续砌筑,故常见梁高为60mm,120mm,180mm,240mm,即60mm的整倍数.梁宽一般同墙厚,梁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长度不少于240mm,以保证足够的承压面积. 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为简化构造,节约材料,可将过梁与圈梁,悬挑雨篷,窗楣板或遮阳板等结合起来设计.如在南方炎热多

雨地区,常从过梁上挑出300~500mm宽的窗楣板,既保护窗户不淋雨,又可遮挡部分直射太阳光 圈梁 (1)圈梁的设置要求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楼板处的连续闭合的梁,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对于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加必要. (2)圈梁的构造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钢筋砖圈梁就是将前述的钢筋砖过梁沿外墙和部分内墙一周连通砌筑而成.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不小于120mm,宽度与墙厚相同(圈梁的构造如图). 圈梁构造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其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变。

区分基础上面的一些梁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 梁,地梁 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 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 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 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地下框架梁DKL 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

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若这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 若某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DKL,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因为此种情形,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再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 页DKL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JLL是随上部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7.3.2的规定。墙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离αi,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对多层房屋的墙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 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 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 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0i,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4 h w—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h b—托梁截面高度; l0i—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范第7.3.3条取用;

b h—洞口宽度; h h—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0(l oi),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1.1l ni)或l c(l ci)两者的较小值;l n(l ni)为净跨,l c(l ci)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心线间的距离l c(l ci); 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l0时,取h w=l0(对连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 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0,取H0=h w+0.5h b; 4) 翼墙计算宽度b f,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 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取H c=H cn+0.5h b;H cn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底面的距离。

地梁、圈梁、连梁等各种梁的定义

地圈梁和基础梁的区别? 地圈梁的作用主要是调节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加强基础的整体性,也使地基反力更均匀点,同时还具有圈梁的作用和防水防潮的作用同时条形基础的埋深过大时,接近地面的圈梁可以作为首层计算高度的起算点,地圈梁一般用于砖混、砌体结构中,不起承重作用,对砌体有约束作用,有利于抗震 基础梁简单说就是与基础上的梁。基础梁一般用于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柱落于基础梁上或基础梁交叉点上,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基础梁作为基础,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基础梁的截面较大,截面高度一般建议取1/4~1/6跨距,这样基础梁的刚度很大,可以起到基础梁的效果,其配筋由计算确定。 芯柱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底部柱轴压比不够时,使用芯柱可以增加充许轴压比。芯柱在一般情况下按构造图施工,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才会详细注明。芯柱可以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中会使用到“芯柱”。但在苏州地区这几年高层建筑使用型钢混凝土结构较多,而使用芯柱的较少。 按照砌体中的配筯率大小可将其分为无筯砌体、约束砌体和配筯砌体三类。 无筋砌体:仅有少量的拉结钢筯,含筯量在0.07%以下时,可称为无筯砌体;约束砌体:适用于地震设防地区砌体结构,如在墙段边缘设置边缘构件(钢筯混凝土构造柱),同时,墙段上下设置有圈梁,此类砌体的特点是在砌体周边均有钢筯混凝土约束构件,砌体的配筯量为0.07%~0.17%; 配筋砌体:适用于10层以上的中高层建筑,如配筋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其实质是一种砌筑成型的剪力墙结构,其配筯率也接近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即在0.2%左右。 基础拉梁设置 基础拉梁有别于基础梁,基础拉梁一般在下列设置情况设置: 1,有抗震设防要求且基础埋置深度不一致时; 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时; 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时; 4,基础埋深较大时; 5,结构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设置的其他情形。 基础拉梁作用 基础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拉梁上面无墙体时,没有地基反力的作用。中低层建筑,基础埋深较浅,宜设在基础顶面;多层建筑,宜结合实际埋置深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拉梁 拉梁是指独立基础,在基础之间设置的梁。可起到抵抗不均匀沉降的作用.一般按构造设置,而不按计算设置。基础梁是指条形基础的地基梁或筏板基础的肋梁,也叫地梁,地基梁。拉梁是指独立基础,在基础之间设置的梁。

板和梁区别

桥梁上部结构中梁和板的区别?或者说各自的定义? 2012-12-13 16:02 高辉煌|分类:建筑学|浏览1040次 比如T梁、空心板梁、现浇箱梁各属于什么结构形式?是梁式的、板式的? 如何定义? 分享到: 2012-12-13 16:30 提问者采纳 桥梁中板与梁的区别表现在: 1、板一般用于20m跨径以下的桥梁,梁一般用于20m跨径以上的桥梁。 2、板与板之间称绞缝,梁与梁之间称湿接缝。 3、板以简支梁为主,梁以连续梁为主。 4、板的横向连续靠桥面铺装,梁的横向连续靠桥面铺装与端、中横隔梁。 5、板的断面一般为矩形,梁的断面一般为"I"型、"T"型、箱型等形式。 6、板的安装主要采用吊车、爬杆等工艺,梁的安装主要采用吊车、导梁、架桥机、顶推等工艺。 7、板的造价低,梁的造价高。 8、预应力板基本采用先张法施工,预应力梁基本采用后张法施工。 9、板的支座为普通橡胶支座,梁的支座为组合式固定或连续、橡胶或钢板、板式或盆式支座。 10、板的预制底座简单,梁的预制底座复杂。 提问者评价 原来是这样,感谢! 评论|100 dongxueyan2009|来自团队建筑百事通|十二级采纳率76% 擅长:建筑学生活常识图像处理软件工程技术科学百度知道 其他类似问题 ?2011-12-13 桥的构造和概念是什么?7 ?2012-07-17 桥梁的上部结构那些箱梁在什么部位啊,还有中跨边梁和中跨中梁是... 2 ?2011-07-08 桥梁结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意义19 ?2013-05-11 桥梁工程中梁与板的区别2

2012-12-01 桥梁上的连续梁是什么意思, 3 更多关于板梁区别的问题>>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2条回答 2012-12-13 17:09 旁人GXX|十七级 直接支承在桥墩上的就是梁(或支座是桥墩的);支承在梁上的是板(或支座是梁的)。 板和梁都是梁式构件。直接支承在桥墩上的预应力箱梁,也可以呼之为‘ 孔板’。T梁、空心板梁、现浇箱梁结构形式都是梁式的。 追问 看了第一个,没注意看第二个,你的感觉回答不错,,, 但是我不确定,空心板梁是不是梁式的 我让我同事问他的总监,他说空心板梁是板式的 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对的 回答 没采纳没关系。板、梁的受力传力及计算模式都是梁式的。你那个监理不懂得设计,所以只能按外形区别来回答你! 追问 恩,非常感谢你! 回答 Bye!

圈梁过梁

门窗过梁及圈梁施工方案 一.墙体拉结筋设置要求 a、当多孔砖墙体与混凝土墙、柱交接时,应设置6mm拉结钢筋,采用植筋,每500mm高设置26的钢筋,植入混凝土墙或柱不小于250mm,预留长度不小于700mm,并不小于1/5墙长。 多孔砖砌筑拉结筋设置图示 图一 填充墙拉结构造 当加气块墙体与混凝土墙、柱交接时,沿柱全高每隔500mm(600mm)设置L 型铁件,其中间距500mm用于250高砌块,600mm用于300高砌块。 L型铁件设置图示

b、在墙体的转角处、T字交接处遇构造柱时,在水平灰缝中每500mm高放置 2 6墙拉筋,伸入墙体水平灰缝均不少于1m。拉结筋端头设置10d长90度弯钩。二.构造柱设置要求 当墙长超过2倍的层高或墙长超过5m时,沿墙长度方向每隔5m或在墙体中部设置构造柱,截面详见“构造柱马牙槎设置详图”,配筋为412;6@200。采用植筋,植筋长度应将钻孔清理干净,其长度必须满足规范搭接要求。构造柱采用C25砼浇筑。另在墙体转角处、砌体丁字接关处、通窗或连窗的两侧均需设置构造柱,。多孔砖墙体与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的交接部位采用构造柱连接。 构造柱上下端连结 构造柱截面

在构造柱连接处墙体必须砌成马牙槎,马牙槎间距300mm或240mm,先退后进,同时,应沿墙高方向每隔500mm或600mm设置2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或伸至洞口边。如下图所示:

1/2墙高 1/2墙高 墙 高 当240厚墙高度超过4m (120厚墙超过3m )时,在墙高度方向中部或门洞顶部设置一道圈梁,截面为墙宽*240mm ,配筋为212;6@200。圈梁端部钢筋锚 入构造柱或植入混凝土墙柱内。

过梁、圈梁

过梁 GL表示放在门、窗、或预留洞口等等洞口上有一根横梁,称作“过梁” 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为了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该梁称为过梁。 分类: 过梁的形式有钢筋砖过梁、砌砖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混凝土过梁四种。 钢筋砖过梁:故名思义,即正常砌筑砖墙时中间夹钢筋(一般钢筋直径6-8毫米,夹两到三根),根据设计需要、有砌一层砖夹一层钢筋,也可砌两层砖夹一层钢筋。一般用于荷载不大、跨度较小的门、窗、设备洞口等过梁之用,(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不需要象钢筋混凝土过梁那样立模板)。 破坏形式: 钢筋砖过梁受弯矩和剪力作用。当过梁受拉区的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则在跨中受拉区会出现垂直裂缝;当支座处斜截面的主拉应力超过砖砌体沿齿缝的抗拉强度时,在靠近支座处会出现斜裂缝,在砌体材料中表现为阶梯形斜裂缝。 砖砌平拱和弧拱过梁在跨中开裂后,会出现水平推力。此水平推力由两端支座处的墙体承受。当此墙体的灰缝抗剪强度不足时,会导致支座滑动而破坏,这种破坏在房屋端部的墙体处较易发生。 钢筋混凝土过梁的破坏形式同一般受弯构件,即受弯及受剪破坏,有时要考虑两端支承处砌体的局部受压破坏。 讲解 举例:如GL-4122,表示:洞口为1.2米,过梁宽为0.24米,过梁钢筋和混凝土等级按照2级施工。 即是GL-ABCD,GL表示过梁的简称代号,A表示墙厚,以2、4、7分别表示120、240、370墙;BC一般何用,表示洞口的净宽,如12就表示洞口宽度为1200毫米,一般用Ln 表示;D表示外加荷载等级以1、2、3、4分别表示0、15、30、45KN/m;有的地方如GLP-ABCD 在GL后有P表示墙体为多孔材料。 另外,现目前使用的过梁支座处(也称搁置长度)的考虑为250毫米。故在过梁施工制作时要考虑洞口长度+两个支座的长度即为一个构件的标准长度,一般用L表示。

各种类型框梁、次梁、连梁的定义

框剪结构 一跨在两端在墙上 一跨有一端在墙上,一端在主梁上的两跨梁 应该命名KL还是L? A:很多人在绘制梁平法施工图的时候都有点迷惑,两端与柱相连的叫KL,两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的叫LL,两端与主梁相连的叫L,这大家都知道,那么除此之外呢?一端和柱相接,一端和主梁相接的叫什么呢?一端和剪力墙平行接,一端和剪力墙垂直相接的叫什么呢?是不是概念有点模糊了?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首先有个概念需解释一下,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连梁也好,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地震时水平抗震力从一个竖向抗侧构件到另一个竖向抗侧构件的传递模式上的区别: 1. 两端与柱相接----框架梁。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2. 两端与主梁相接----次梁。次梁的两端都是铰接,次梁相接的不是竖向抗侧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 3. 两端都和剪力墙水平相接----这种情况分2种(按《高规》JGJ3-2002中7.1.8条规定):a)跨高比<5,且剪力墙长度能满足梁纵筋锚入墙内的长度≥LaE,且≮600mm----连梁。跨高比<5是要求连梁有足够的刚度,不只在联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弯曲应力,连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级的框架梁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长加密箍筋。此种连梁在外墙窗洞处应用较多,特别是结构体形扭转不规则的情况,为了满足结构抗扭刚度或避免外墙在扭转变位较大时,外墙砌体与混凝土梁产生错位裂缝,一般窗下墙也采用混凝土整浇,与楼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普通住宅层高2.8m,窗高1.5m考虑,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刚度相当大。此种连梁若不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则计算误差会很大。b)跨高比≥5----框架梁。 由于PKPM对连梁的定义是两端与剪力墙相交的梁,当连梁的跨高比≥5时,其受力机理类似于框架梁(《高规》7.1.8条)。 第一种情况连梁应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在SATWE里是用和剪力墙相同的壳元来模拟),否则会导致(1)结构刚度失真;(2)连梁受力模式不正确。虽然PKPM说程序已采用了变形协调方程来解决梁和墙接触面的变形问题,但计算结果仍然相差很大。第二种情况连梁应按主梁输入并定义其为框架梁。 4. 一端与竖向抗侧构件相连,一端与梁相接----次梁。 5. 一端与框架柱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平行相连----框架梁。 6. 一端与框架柱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框架梁。 剪力墙也有平面外刚度,可以近似看做一个长扁柱,按照新高规JGJ3-2002 中7.1.7条的要求,应控制剪力墙的平面外弯距,应至少采用下面的一个措施: 1)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 2)在梁与墙相交处设置扶壁柱; 3)不能设置扶壁柱时,应设置暗柱,并按计算配筋。 注:当剪力墙厚度较小,梁与剪力墙垂直相交时,梁端纵筋的水平锚固长度0.4Lae可能不满足,此时可采用减小纵筋直径同时加大纵筋根数,或是采用机械锚固来满足要求。 7. 一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一端与剪力墙垂直相连----框架梁。 8. 两端都和剪力墙垂直相接----框架梁(构造同6)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砌体工程配套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6.6构造柱、过梁、压顶支模、浇砼 砌体施工完毕后,当砂浆强度达1MPa时,应及时进行构造柱支模、浇筑砼,过梁、圈梁、压顶与构造柱同时浇筑,以保证墙体稳定性,当不能及时支模浇砼时,应有可靠的稳定支撑措施。 构造柱支模施工工工艺如下: (1)沿构造柱边缘粘贴2公分海绵条,如图一 (2)支设构造柱模板(模板要清理干净、上好油),上口做成45o角浇筑口,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墙和模板浇水湿润(钢模板面不浇水,刷隔离剂),并将模板内的砂浆残块、砖渣等杂物清理干净。为了便于清理,可事先在砌墙时,在各层构造柱底部(圈梁面上)留出二皮砖高的洞口,杂物清除后立即用砖砌封闭洞口。如图二、图三。 图一构造柱贴海绵条 图二构造柱支模图三构造柱支45o角浇筑口(3)浇筑构造柱的混凝土,其坍落度一般以50~70mm为宜,以保证浇筑密实,亦可根据施工条件、气温高低,在保证浇捣密实情况下加以调整。构造柱的混凝土浇筑可以分段进行,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或每个楼层分二次浇筑。在施工条件较好,并能保证浇捣密实时,亦可每一楼层一次浇筑。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实。振捣棒随振随拔,每次振捣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捣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一般为200mm左右。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钢筋和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以免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在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先用水冲洗、湿润,再铺10~2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拆除构造柱模板详见图四

梁的定义及分类汇总

1、连梁和框架梁: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

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2、框架梁和次梁: 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这类梁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因此在构造上它与框架梁有以下不同,现以国标图集<03G101-1>为例加以说明: (1)次梁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锚固长度la,而框架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2)次梁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一般情况下为12d,而框架梁的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3)次梁的箍筋没有最小直径的要求、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只需满足计算要求即可。而框架梁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对箍筋的直径和间距有不同的要求,不但要满足计算要求,还要满足构造要求。 (4)在平面表示法中,框架梁的编号为KL,次梁的编号为L。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砌体结构设计规·圈梁、过梁、墙梁及挑梁·墙梁 7.3.1 墙梁包括简支墙梁、连续墙梁和框支墙梁。可划分为承重墙梁和自承重墙梁。 7.3.2 采用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砌体和配筋砌体的墙梁设计应符合表 7.3.2的规定。墙梁计算高度围每跨允许设置一个洞口;洞口边至支座中心的距 离α i ,距边支座不应小于0.15l oi ,距中支座不应小于0.07l oi 。对多层房屋的墙 梁,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同位置,并宜上、下对齐。 表7.3.2 墙梁的一般规定 注:1 采用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的墙梁可参照使用; 2 墙体总高度指托梁顶面到檐口的高度,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1/2高度处; 3 对自承重墙梁,洞口至边支座中心的距离不宜小于0.1l 0i ,门窗洞上口至墙顶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4 h w —墙体计算高度,按本规第7.3.3条取用; h b —托梁截面高度; l 0i —墙梁计算跨度,按本规第7.3.3条取用;

b h —洞口宽度; h h —洞口高度,对窗洞顶至托梁顶面距离。 7.3.3 墙梁的计算简图应按图7.3.3采用。各计算参数应按下列规定取用: 1) 墙梁计算跨度l 0(l oi ),对简支墙梁和连续墙梁取1.1l n (1.1l ni )或l c (l ci )两者 的较小值;l n (l ni )为净跨,l c (l ci )为支座中心线距离。对框支墙梁,取框架柱中 心线间的距离l c (l ci ); 2) 墙体计算高度hw,取托梁顶面上一层墙体高度,当h w >l0时,取h w =l0(对连 续墙梁和多跨框支墙梁,l0取各跨的平均值); 3) 墙梁跨中截面计算高度H 0,取H =h w +0.5h b ; 4) 翼墙计算宽度b f ,取窗间墙宽度或横墙间距的2/3,且每边不大于3.5h(h为墙体厚度)和l0/6; 5) 框架柱计算高度H c ,取H c =H cn +0.5h b ;H cn 为框架柱的净高,取基础顶面至托梁 底面的距离。

梁的定义及分类汇总

梁的定义及分类汇总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 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 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 的梁。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 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

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OOmm0寸,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 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 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2、框架梁和次梁: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这类梁是没有抗震要求的,因此在构造上它与框架梁有以下不同,现以 国标图集<03G101-1>为例加以说明: (1)次梁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受拉锚固长度la ,而框架梁的梁顶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 (2)次梁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一般情况下为12d,而框 架梁的梁底钢筋在支座的锚固长度为抗震锚固长度laE 。(3)次梁的箍筋没有最小直径的要求、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要求,只需满足计算要求即可。而框架梁根据不同的抗震等级对箍筋的直径和间距有不同的要求,不但要满足计算要求,还要满足构造要求。 (4)在平面表示法中,框架梁的编号为KL,次梁的编号为L

过梁 圈梁的尺寸确定

. . 过梁圈梁的尺寸确定 过梁的形式有砖拱过梁,钢筋砖过梁和钢筋混凝土过梁三种. 1,砖拱过梁 砖拱过梁分为平拱和弧拱.由竖砌的砖作拱圈,一般将砂浆灰缝做成上宽下窄,上宽不大于20mm,下宽不小于5mm.砖不低于MU7. 5,砂浆不能低于M2.5,砖砌平拱过梁净跨宜小于1. 2m,不应超过1. 8m,中部起拱高约为1/50L. 2,钢筋砖过梁 钢筋砖过梁用砖不低于MU7. 5,砌筑砂浆不低于M2. 5.一般在洞口上方先支木模,砖平砌,下设3~4根φ6钢筋要求伸人两端墙内不少于240mm,梁高砌5~7皮砖或≥L/4,钢筋砖过梁净跨宜为 1. 5~2m(如图). 钢筋砖过梁构造示意 3,钢筋混凝土过梁 钢筋混凝土过梁有现浇和预制两种,梁高及配筋由计算确定.为了施工方便,梁高应与砖的皮数相适应,以方便墙体连续砌筑,故常见梁高为 60mm,120mm,180mm,240mm,即60mm的整倍数.梁宽一般同墙厚,梁两端支承在墙上的长度不少于240mm,以保证足够的承压面积. 过梁断面形式有矩形和L形.为简化构造,节约材料,可将过梁与圈梁,悬挑雨篷,窗楣板或遮阳板等结合起来设计.如在南方炎热多雨地区,常从过梁上挑出300~500mm宽的窗楣板,既保护窗户不淋雨,又可遮挡部分直射太阳光 圈梁 (1)圈梁的设置要求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墙设置在楼板处的连续闭合的梁,可提高建筑物的空间刚度及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身开裂.对于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更加必要. (2)圈梁的构造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混凝土圈梁两种. 钢筋砖圈梁就是将前述的钢筋砖过梁沿外墙和部分内墙一周连通砌筑而成.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不小于120mm,宽度与墙厚相同(圈梁的构造如图). 圈梁构造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其配筋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变。

框架梁与非框架梁的区别

很多人在绘制梁平法施工图的时候都有点迷惑,两端与柱相连的叫KL,两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的叫LL,两端与主梁相连的叫L,这大家都知道,那么除此之外呢?一端和柱相接,一端和主梁相接的叫什么呢?一端和剪力墙平行接,一端和剪力墙垂直相接的叫什么呢?是不是概念有点模糊了?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首先有个概念需解释一下,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连梁也好,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地震时水平抗震力从一个竖向抗侧构件到另一个竖向抗侧构件的传递模式上的区别: 1. 两端与柱相接----框架梁。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2. 两端与主梁相接----次梁。次梁的两端都是铰接,次梁相接的不是竖向抗侧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 3. 两端都和剪力墙水平相接----这种情况分2种(按《高规》JGJ3-2002中7.1.8条规定):a)跨高比<5,且剪力墙长度能满足梁纵筋锚入墙内的长度≥LaE,且≮600mm----连梁。跨高比<5是要求连梁有足够的刚度,不只在联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弯曲应力,连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级的框架梁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长加密箍筋。此种连梁在外墙窗洞处应用较多,特别是结构体形扭转不规则的情况,为了满足结构抗扭刚度或避免外墙在扭转变位较大时,外墙砌体与混凝土梁产生错位裂缝,一般窗下墙也采用混凝土整浇,与楼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普通住宅层高2.8m,窗高1.5m考虑,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刚度相当大。此种连梁若不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则计算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 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

一、梁平法两种标注 1.集中标注 (1)梁编号 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 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为b×h1/h2。 (3)梁箍筋 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 (1)梁支座上部 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下一排纵筋为2φ25。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2)梁下部 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如:6φ25 2/4: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6φ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5,且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 二、柱平法 柱平法施工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注写式,也就是用柱平面图,再用表格式配合来表示柱钢筋的各项信息;另一种是截面注写式,也就是直接在柱平面图上,在柱的截面表示该类柱钢筋的各项信息。

梁的划分

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基础梁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与基础梁相反,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说产生,这样的地下梁,就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基础拉梁”、“基础连梁”,或者是地下框架梁。 地下框架梁DKL再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DKL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见(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此外从(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8页、69页的DKL和JLL“图形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基础地基持力层的顶面与DKL、JLL的底面之间存在“空档”,没有“紧密接触”,因此,这种地下梁没有承受结构意义上的地基反力一根地下梁,两端锚入基础或桩基承台,其上仅仅只承受底层墙体的荷载,如果这根地下梁的下面有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那么,它就是基础梁和基础拉梁两梁合一;如果这根梁地下未设置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仅仅只有宽出梁两侧各25~50mm的纯混凝土垫层,那么,墙体的荷载还是通过这个地下梁传递到地下梁两端的基础或承台。一个直观的体认,房屋建筑基础与地基之间只能是“面接触”,不能是“线接触”。面接触是地基托起了基础及其上部结构;线接触是像刀片那样在切割地基土,嵌入或切入地基土壤,这是显然不行的。 1)基础梁:是作为上部建筑的基础,将上部荷载传至地基,起到承重和抗弯功能。一般是基础梁的基础结构中,无承台,上部有框架柱,箍筋在基础梁上(即使是柱位置)都是满布。2)基础连梁:指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的梁,不承担由柱传来的荷载。调节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可在上面布置砖墙,不做抗震要求。多跨基础连梁以柱为支座,单跨基础连梁(若图纸未注明),以承台(或独立基础)为支座,06G101-6,P70。3)地下框架梁:特点是±0.000以下,基础顶面以上,以框架柱为支座,见06G101-6,P68。4)基础拉梁应该和基础连梁是一个概念。5)地梁个人认为是笼统的叫法,以前砖混结构基础下面的梁叫地梁,现在基础连梁(拉梁)、基础梁、地下框架梁也有叫地梁。 ============================= 前一段时间我也研究了一下,基础梁,基础拉梁,地梁之类的,具体的看下面:1、现有观点在基础梁的现有计算方法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两种:(1) 对墙下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承台梁以上墙体为半无限平面弹性地基,基础梁与墙体(半无限弹性体)共同变形,视基础梁为桩顶荷载作用下的倒置弹性地基梁,按弹性理论求解基础梁的反力,经简化后作为作用在基础梁上的荷载,然后按普通连续梁计算内力。(2) 对柱下条形基础梁,现有观点认为,可视为弹性地基梁计算,即将桩顶反力作为集中力作用在梁上,柱为梁的支座,按普通连续梁分析其内力,桩顶反力按弹性地基架计算确定。对于以上两种不同情况的基础梁,现有观点在计算过程中,均曾视其为弹性地基梁,所不同者,墙下基础梁视为倒置弹性

部分梁、柱定义

过梁 定义: 当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为了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口上设置横梁,该梁称为过梁。 分类: 过梁的形式有钢筋砖过梁、砌砖平拱、砖砌弧拱和钢筋混凝土过梁四种。 钢筋砖过梁:故名思意,即正常砌筑砖墙时中间夹钢筋(一般钢筋直径6-8毫米,夹两到三根),根据设计需要、有砌一层砖夹一层钢筋,也可砌两层砖夹一层钢筋。一般用于荷载不大、跨度较小的门、窗、设备洞口等过梁之用,(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不需要象钢筋混凝土过梁那样立模板)。 破坏形式: 钢筋砖过梁受弯矩和剪力作用。当过梁受拉区的拉应力超过砖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则在跨中受拉区会出现垂直裂缝;当支座处斜截面的主拉应力超过砖砌体沿齿缝的抗拉强度时,在靠近支座处会出现斜裂缝,在砌体材料中表现为阶梯形斜裂缝。 砖砌平拱和弧拱过梁在跨中开裂后,会出现水平推力。此水平推力由两端支座处的墙体承受。当此墙体的灰缝抗剪强度不足时,会导致支座滑动而破坏,这种破坏在房屋端部的墙体处较易发生。 钢筋混凝土过梁的破坏形式同一般受弯构件,即受弯及受剪破坏,有时要考虑两端支承处砌体的局部受压破坏。 构造柱 目录 框架结构中构造柱设置的规范 1 .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 180(或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第2.1.14条混凝土构造柱structural concrete column 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构造柱圈梁过梁施工方法

构造柱圈梁过梁施工方法 1)构造柱、圈梁、过梁的布置: (1)构造柱布置: A、外墙转角及内外交接处、外墙端部应设构造柱;砌体女儿墙、支承在悬臂梁或悬臂板上的墙,在端部或转角和每隔3m设构造柱;外墙设置通长外窗时,窗台墙设构造柱间距不大于3m;构造柱截面:墙厚X200,配筋412,箍筋6@200。 B、当墙体水平长度大于5m时,应沿墙长每3米左右设置一根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当端部没有钢筋砼柱时,应从墙端部起设。构造柱柱宽同墙宽,截面高200,纵筋412,箍筋6@200,施工主体结构时,应于构造柱位置预埋412插筋,与构造柱主筋搭接不少于450(上下均同),要求先砌墙后浇柱。 C、构造柱上下端的箍筋应加密,加密范围在梁或圈梁上下均不应小于450或1/6层高,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2)圈梁布置: 180厚砌体填充墙高度超过4m、120厚砌体填充墙高度超过3m时,应在墙高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砼圈梁,圈梁同墙宽,梁高180mm,纵筋412,箍筋6@200,圈梁转角做法见下图所示。 圈梁转角详图 (3)过梁布置:门窗洞口上部。 2)构造柱、圈梁、过梁的截面尺寸及配筋:

(1)构造柱截面尺寸及配筋: A、构造柱截面尺寸:墙交接处或墙端部:墙厚×墙厚;墙中部位置:墙厚×200mm。 B、构造柱配筋:纵筋4Ф12、箍筋φ6@200锚入梁(板)内15d。 (2)圈梁截面尺寸及配筋: A、圈梁截面尺寸:墙厚×180mm。 B、圈梁配筋:纵筋4φ12、箍筋φ6@200。圈梁兼过梁时,过梁处断面尚需满足过梁要求,配筋应增加过梁所需纵向钢筋面积。 (3)过梁截面尺寸及配筋: 本工程洞口过梁根据施工图纸要求选用,当洞口紧贴柱或钢筋混凝土墙时过梁改为现浇。 过梁截面尺寸:过梁长度:洞口宽度+500mm,即过梁支座长度不小于250mm;过梁尺寸及配筋见下图所示 过梁 此外,本工程裙楼部位外围有较多超长洞口,此部分洞口过梁尺寸根据工程联系单169号设计单位回复意见,裙楼部位跨度8m的过梁尺寸200*500;配筋:面筋218;底筋225;箍筋8@200。跨度3.5m、4.5m的过梁尺寸200*350;配筋:面筋216;底筋220;箍筋8@200。 5)构造柱、圈梁、过梁施工要点: (1)钢筋工程: 钢筋采用HPB300、HRB335级钢筋,钢筋绑扎前必须做除锈、调直处理。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 受力钢筋接长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其搭接长度HPB300级钢筋为1.4×36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